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拉拉·蔡特金 -> 《列宁印象记》    相关链接:列宁

一次党的会议



  1920年初秋,我在“震撼世界”的俄国革命爆发之后第一次重新遇见了列宁。如果我没有记错,那是我到莫斯科之后不久,在克里姆林宫斯维尔德洛夫大厅的一次党的会议席上。据我看来,列宁似乎没有什么改变,简直没有变老。我可以发誓,他还穿着我初次见他时所穿的那件朴素的、刷得很干净的外套,那次是1907年在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世界代表大会上。善于以艺术家的眼力来观察特征的罗莎·卢森堡把列宁指给我看,并且说:“把他仔细地看一下吧!那是列宁。瞧瞧那执拗的、倔强的头。一个略带亚洲人轮廓的真正俄罗斯农民的头。这种头竟想把墙撞倒。也许他会在墙上把脑袋撞碎。但他决不会屈服。”
  在态度上和外表上,列宁还跟从前完全一样。争论常常是十分热闹的,甚至是激烈的。和以前在第二国际的几次代表大会上的情形相同,列宁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他对会议的专心观察和注意,是具有自信的极端沉着、这可以说是内心集中的关注、精力和韧性的表现。
  这可以由他随时的插言和评述以及由他对大会所作的较长的发言看出来。任何值得注意的事似乎都逃不过他那敏锐的目光、他那清晰的头脑。在会议期间——并且往往在以后——我体会到列宁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他的纯朴和真诚,他对待一切同志的那种完全自然的态度。我所以说“自然”,是因为我深深地感到,这个人只能象他那样地待人。他对待同志们的态度就是他的天性的自然表现。

※     ※     ※


  列宁是党的无可争辩的领袖,这个为俄国的工人和农民指明了目的和道路的党,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领导了他们,而在这时,它为工农的信赖所支持,正在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实行统治。就个人所能起的作用而论,列宁是那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个工农国家的伟大国家的创造者和领袖。他的思想和他的意志活在甚至苏俄以外的亿万人的心中。对于每一项重要的决议,他的意见都是权威性的,凡是有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居住的地方,他的名字就是希望和自由的象征。“列宁同志正在领导我们走向共产主义,不管困难多大,我们都要坚持下去。”俄国的工人们这样说。他们憧憬着一个十分人道的理想共和国,才忍饥挨冻地赶往前线,或者在不可言喻的困难下为重建工业而工作。“我们为什么要怕主人回来夺去我们的田地呢?伊里奇和布尔什维克会和红军一道来救我们的。”在土地上得到满足的农民们这样想。在意大利的一些教堂的墙壁上写着“列宁万岁!”,这表现出对由俄国革命体现出来的自己的解放者表示欢迎的某个工人的热情的仰慕。在美国、在日本以及在印度,反对有产者的奴役政权的起义者,都在列宁的名义下集合起来。
  列宁已经可以回顾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业,并且他还肩负着人们对他的极大信赖、最重的责任和无穷尽的工作的重担,可是列宁呵,他显得多么朴直,多么谦逊!他和普通的同志打成一片,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是许多人中的一个。他并不想用姿势,用神色来扮演一个“人物”。这样的举动对他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他是个真正的人物。从各种机关、从民政和军事机关那里,信使不断把报告送来,而这些报告往往是用匆匆写下的几行草书来答复的。列宁对谁都带着亲切的笑容或点头,这经常在一副充满喜悦的脸上反映出来。在会议进行时,常常和领导同志们不惹人注意地作一些商谈。在休息时,列宁就的确受到了围攻。来自莫斯科、彼得格勒,来自运动的各个中心的男女同志,还有青年人,许多青年人,都包围了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请您……”列宁同志,不要拒绝……”“伊里奇,我们知道您……可是……”这样,在他的四周就嘁嘁喳喳地提出许多要求、问题和建议。
  在倾听和回答时,列宁显出不倦的、恬静的耐心。关于党的每一个问题以及关于个人的不幸,他都乐于听取并提出很好的建议。他对待青年人的态度特别使人感动。列宁以同志的态度,一点也没有自命不凡的盛气凌人的神气,一点也没有认为单是年长就是无可比拟的德性的味道,而是作为一个同辈,在同他息息相关的同辈中间行动。他的一举一动,丝毫没有“首长”的样子;他在党内的威信,是一个理想的父亲的威信。人们所以服从他,是因为认识到他对人了解并希望被人了解。我当时在列宁四周的这种气氛中,不是没有痛苦地想起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父”的那种装模作样的威严。特别是担任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的社会民主党人埃贝尔特[1] ,他那庸俗卑鄙地刻意揣摹资产阶级如何“咳嗽和吐痰”的仪态的作风,已经丢尽了无产阶级对于自己的历史重要性的自豪感,丢尽了人类的尊严。显然这些大人先生是决不会象列宁那样“愚蠢和大胆地想发动一次革命的”。在他们的庇护下,资产阶级在从前曾经是“罗马帝国的发祥地”的地方,现在能够高枕无忧,甚至比在海涅[2] 时代三十四个君主统治之下睡得更安稳。到了最后,革命一定会从历史的发展和必然性的洪流中产生出来,并向这个社会大声怒喝道。“你要小心着!”[3]




[1] 弗里德里赫·埃贝尔特(Ebert,Friedrich,1871—1925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右翼头目,1919—1925年任德意志共和国总统,残酷镇压工人运动。——译者
[2] 海因里希·海涅(Heine,Hcinrich,1797—185G年),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政沦家。——译者
[3] 原文“Quos ego”系拉丁语成语,最初见于古罗马诗人佛吉尔(Vergil,公元前70—19年)的叙事诗《爱尼亚斯》(I,135),原为海神为使狂风静下来而对之没有讲完的话,直译为“我(要把)你们……”,语气含有威胁的意思。——译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