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列宁 -> 《列宁全集》 -> 第14卷

俄国政党分类尝试

(1906年9月30日〔10月13日〕)



  大家知道,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回避了对俄国各政党进行阶级分析并确定无产阶级对待这些政党的态度这个任务。笼统地承认阿姆斯特丹决议[25],无非是回避的一种形式。然而,革命却要求我们愈来愈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明各政党既深刻又耐人寻味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在俄国比在别的任何国家都要更加迅速,更加突出。
  当然,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完结,也还没有得出任何十分稳定的结果。但是要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个过程任何时候也不会完结,而它的结果,只有在急剧摧毁全部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革命处于停滞状态时才可能是“稳定的”。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把对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分析的任务再搁置起来了,何况十月自由时期,第一届杜马时期,无疑已从两个方面提供了不能不加以考虑的重大结果。无论是罢工、起义等等形式的公开革命斗争,还是新的选举运动,都要求我们党清楚明晰地确定自己对待各种政党的态度,而这只有根据对它们所作的科学分析,即阶级分析才能做到。
  我们先按照自“右”到“左”的顺序把一些比较重要的政党(或者说是政党的类型[注:我们所以说政党的类型,是因为第一,不可能把一切细小的划分都一一罗列,而且这些细小的划分也是无关紧要的(例如,某某进步工业党[26]或立宪民主同盟[27]同法制党[28]的差别就微乎其微);第二,只算正式出现的政党,而忽视业已形成的政治派别,是错误的。只要政治气氛稍有变化,这些派别不出几个星期就会具备政党的形式。])罗列出来。(1)俄罗斯人民同盟[29],君主派[30]等等。(2)法制党。(3)十月党。(4)和平革新党[31]。(5)民主改革党[32]。(6)立宪民主党。(7)自由思想派[33],激进派[34],无题派等等。(8)劳动人民社会党[35]。(9)社会革命党[36]。(10)最高纲领派[37]。(11)社会民主党——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我们没有算无政府主义者,因为把他们(也许还有最高纲领派)叫作政党就太冒失了。
  从这一串五花八门的政党中,可以清楚地分出我国政党的五种基本类型:(1)黑帮;(2)十月党;(3)立宪民主党;(4)劳动派和(5)社会民主党。根据对这个或那个政党的阶级性质的分析来看,这样的划分证明是正确的。
  把社会民主党划为单独一类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全欧型的政党。在俄国这是唯一的工人政党,无论按它的成分或它一贯严格坚持的无产阶级观点来说,它都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其次,把劳动派划为单独一类的必要性,也是同样显而易见的。这里包括“劳动人民社会党”,社会革命党本身以及最高纲领派。它们都坚持“劳动原则”这个根本观点。它们都竭力想把无产者同小生产者团结和融合在一个“劳动团”内。它们企图依靠的主要是农民。国家杜马把大部分农民代表划入劳动团,从而实际证明了上述这些派别确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为农民的政治组织奠定了基础。
  诚然,同社会民主党相比,这类政党还很不定型,还没有最后形成。最高纲领派这样一个政党在名义上并不存在,虽然它同社会革命党的分裂是既成事实,并且已经由他们独立的报刊言论和恐怖行动所证明。社会革命党在国家杜马中没有组成自己的党团,只是凭借一部分劳动派在背后进行活动。“劳动人民社会党”也只是准备出笼,虽然它在报刊上已经不只是同纯粹的社会革命党人联合行动,而且也完全独立行动;杜马中的劳动人民社会党的首领们也部分地同社会革命党人一起行动,部分地独立行动。《社会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记录》(1906年巴黎版)也表明这些劳动人民社会党人是作为一个不受社会革命党所左右的单独“集团”行动的。总之,在这个阵营里我们看到有:(1)秘密政党(社会革命党),它完全无力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和比较具有群众性的组织,——既不能在国家杜马中,也不能在自由时期的书刊上打出自己的旗帜独立活动;(2)即将出笼的合法政党(劳动人民社会党),它是作为一个集团参加了社会革命党的代表大会(1905年12月)的,直到现在它甚至还未能开始组成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因而在报刊上和国家杜马中大都是同社会革命党联合行动的。
  经过两个相对自由的时期(“十月”时期和“杜马”时期),劳动派在政治上仍然没有定型,这当然不能说是偶然的事情。毫无疑问,这是由于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村的小资产阶级)的组织能力比无产阶级差。毫无疑问,劳动派的思想涣散也反映出小生产者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极不稳定:劳动派的极右翼(以彼舍霍诺夫之流的先生们为首的“劳动人民社会党”)同立宪民主党差别很小,因为他们的纲领中取消了共和制和对全部土地的要求;劳动派的极左翼即最高纲领派同无政府主义者差别也不多。
  这两个极端的派别可以说标志着劳动小资产阶级政治动摇的幅度。从经济上完全可以解释,恰恰是小资产阶级才能表现出这种不稳定性。无疑地,俄国革命在最近的将来,不会削弱而会加强这种不稳定性。但是,在断定和说明这种不稳定性时,我们当然不应当忘记劳动派这类政党的重大政治影响。真正的政治自由最能加强的正是这类政党,因为在缺乏政治自由的条件下,它们的组织能力要比资产阶级差,也比无产阶级差。另一方面,在象俄国这样的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占优势的国家里,形成思想上动摇、政治上不稳定、但非常庞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或“劳动派”政党,是完全不可避免的。
  在象俄国这样的国家里,资产阶级革命的结局首先取决于小生产者的政治态度。至于大资产阶级将会叛变,这是无疑的(它已经三分之二叛变了)。至于无产阶级将是最忠诚的战士,这一点在10月和12月以后,对俄国工人甚至无须证明。而小资产阶级正是那个足以决定结局的变数。因此,社会民主党应当特别注意观察小资产阶级目前在立宪民主党的区区忠心和大胆无情的革命斗争两者之间的政治动摇。当然,不仅要观察这个过程,而且还要用无产阶级的精神尽力影响这个过程。
  其次,把立宪民主党划为单独一类的必要性也是没有疑问的。民主改革党是它的右翼,自由思想派、激进派等等是它的左翼,它们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分支而已。在当前的政治时代,立宪民主党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类型。它同劳动派的区别是清楚的。典型的劳动派是一些觉悟农民。他们不是没有同君主制搞交易的愿望,不是没有在资产阶级制度范围内在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的愿望,但是现在他们的主要力量是用来同地主争土地、同农奴制国家争民主。他们的理想是消灭剥削;不过他们是按照小资产阶级方式来理解消灭剥削的,因此从这种愿望出发,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反对一切剥削,而只是反对地主和大金融资本的剥削。立宪民主党人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部分甚至是自由派地主。同君主制搞交易,制止革命,是立宪民主党的基本愿望。根本没有斗争能力的立宪民主党人,是十足的掮客。他们的理想是通过有秩序的、文明的、议会的形式使资产阶级剥削永世长存。他们的政治力量在于广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联合,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任何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当然,他们绝对不能对这个社会制度的真正改变产生稍微重大的影响。
  典型的十月党人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是大资产者。他们不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思想家,而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主人。他们最直接关心资本主义剥削,而鄙视一切理论,嫌弃知识分子,把立宪民主党人对“民主制”的一切要求统统加以抛弃。他们是资产者市侩。他们和立宪民主党人一样,也很想同君主制搞交易,但是他们所理解的这种交易不是搞某种政治制度,不是搞议会制度,而是少数人物或巨头同宫廷恶徒达成协议,以便使昏愦的亚洲式俄国赃官直接服从当权的资产阶级。十月党人就是把自己的资产阶级理论付诸实践的立宪民主党人。立宪民主党人就是在掠夺工农之余一心向往理想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十月党人。十月党人只须学会一点议会手腕和玩弄民主制的政治伪善。立宪民主党人只须学会一点资产阶级老练的钻营术,他们就会合流,而且不可避免地必定会合流,不管现在这个时候和现在这个“和平革新党”能不能办到这一点。
  但是,我们不来谈将来。我们的任务是学会了解现在。在一伙宫廷恶徒把持大权的条件下,立宪民主党人发表一些民主言论,采取“议会”反对立场,这实际上已经非常有利于那些比他们站得左的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因而同这些人直接敌对的十月党人气急败坏地推开立宪民主党人,而去支持(在选举第一届杜马时)当权的黑帮,这也是自然的事情。
  我国政党中最后的一类是黑帮。黑帮和古契柯夫九流先生们一样,不要“10月17日宪法”,而要保持和正式恢复专制制度。在受人崇拜的君主的无限权力时代极其盛行的种种卑鄙行径、愚昧无知和贪赃枉法,都是对黑帮有利的。为保持宫廷奸党的特权,为能够照旧掠夺、压迫并封住全俄国的嘴巴而进行的疯狂挣扎,把黑帮纠合起来了。无论如何也要维护住沙皇现政府,这一意图往往把黑帮同十月党纠合在一起,因此,在谈到某些法制党人的时候,就很难区别他们是黑帮,还是十月党人。
  由此可见,俄国革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那些同俄国社会各主要阶级相适应的大型政党勾画出来了。我国有:觉悟的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政党,激进的或激进化的小资产阶级的、首先是农村小资产阶级即农民的政党,自由派资产阶级的政党,反动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构成同经济划分即阶级划分不相称之处,仅仅在于同后两个集团相对应的不是两类政党,而是三类政党,即立宪民主党,十月党和黑帮。但是,这种不相称完全是由当前形势的暂时特点造成的,因为现在革命斗争已经非常尖锐化了,实际上极难把保卫专制制度同无论如何要保卫君主制区别开来,依照经济特征的划分(赞成进步的资本主义和赞成反动的资本主义)自然同政治划分(赞成现政府和反对现政府)相互交错。但是,立宪民主党和十月党的血缘关系是太明显了,未必会有人怀疑一个“老练的”自由派资产阶级大政党形成的不可避免性。
  结论:俄国各政党的形成过程最为光辉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附言:本文于“十月十七日同盟”分裂[38]之前写成。现在希波夫已退出同盟,温和自由主义政党即将形成(左派十月党人,和平革新党人和右派立宪民主党人),完全可以使人把俄国的所有政党归并为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四种基本类型。


载于1906年9月30日《无产者报》第5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14卷第21—27页



  注释:

  [25]指1904年8月14—20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二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社会党策略的国际准则》这个决议。决议禁止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谴责掩盖现存的阶级矛盾从而促成同资产阶级政党接近的任何尝试。——21。
  [26]进步工业党于1905年10月在莫斯科成立,领导人有B.B.茹柯夫斯基、阿·阿·沃尔斯基、米·巴·费多罗夫等。该党联合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所持政治观点与十月党相近。该党完全支持沙皇政府的政策,只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争取扩大杜马的预算权和更加广泛的经济立法,并争取在教育和司法方面作某些改革。在土地问题方面,该党维护斯托雷平土地政策,这就是通过培植农村资产阶级即富农来建立沙皇专制制度的支柱。进步工业党后来同十月党合并。——22。
  [27]立宪民主同盟是沙皇1905年10月17日宣言发表后不久在彼得堡成立的,其成员为大贵族、工业资产阶级保守阶层和高级官僚的代表人物。立宪民主同盟的纲领同十月党的纲领差别不大。它认为立宪君主制是最适合俄国国情的国家制度形式。在土地问题上,它提出用赎买对土地占有者没有经济意义的土地的办法来增加农民使用土地的面积。1905年底,立宪民主同盟加入了十月党。——22。
  [28]法制党是俄国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地主和上层官僚的政党,1905年秋组成,10月17日宣言颁布后正式成立。该党打着“法制”的幌子,实际上坚决维护沙皇制度。它对解散第一届国家杜马表示欢迎,在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和黑帮组织“真正俄国人联合会”结成联盟。1907年该党瓦解,一部分成员加入十月党,另一部分成员成为公开的黑帮分子。——22。
  [29]俄罗斯人民同盟是俄国群众性的黑帮组织,于1905年10月在彼得堡成立。该组织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反动代表、地主、部分知识界和宗教界人士、城市无业游民、一部分富农以及某些不觉悟的工人和农民,创始人为亚·伊·杜勃洛文、弗·安·格林格穆特、弗·米·普利什凯维奇等。1905年12月23日(1906年1月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接见了同盟的代表团,接受了同盟成员的称号和徽章。同盟纲领以维护俄国的统一和不可分、保持专制制度、沙皇和人民通过咨议性的国民代表会议取得一致、大国沙文主义、反犹太主义等为基本内容,同时也包含一些蛊惑性的条文,如批评官僚制、保持村社土地所有制、各等级权利平等、国家对工人实行保险等。同盟的中央机构是由12人组成的总委员会,设在彼得堡。全国各城市、村镇所设的同盟分部在1905—1907年间达900个。同盟的主要机关报是《俄国旗帜报》。同盟通过宣传鼓动几次掀起俄国反犹太人大暴行的浪潮,同时也进行个人恐怖活动。它刺杀了第一届国家杜马代表米·雅·赫尔岑施坦、格·波·约洛斯,并两次对谢·尤·维特行刺。第二届国家杜马解散后,同盟于1908—1910年分裂为米迦勒天使长同盟、俄罗斯人民同盟、彼得堡全俄杜勃洛文俄罗斯人民同盟等几个互相敌对的组织。1917年二月革命后同其他黑帮组织一起被取缔。——22。
  [30]君主派是指俄国君主党。该党于1905年秋在莫斯科最终形成,参加者是一些大土地占有者、沙皇政府的大臣和高级僧侣,首领是反动政论家弗·安·格林格穆特、大司祭и.沃斯托尔戈夫、公爵д.н.多尔戈鲁科夫、男爵г.г.罗森等。该党的机关刊物是《莫斯科新闻》和《俄罗斯通报》。该党奉行与俄罗斯人民同盟相近的方针,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等级制度以及正教和大俄罗斯民族的特权。1911年该党改名为“俄罗斯君主主义同盟”。——22。
  [31]和平革新党是俄国大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君主立宪主义组织,由左派十月党人彼·亚·葛伊甸、德·尼·希波夫、米·亚·斯塔霍维奇和右派立宪民主党人尼·尼·李沃夫、叶·尼·特鲁别茨科伊等在第一届国家杜马中的“和平革新派”基础上组成,1906年7月成立。该党持介乎十月党和立宪民主党之间的立场,主要是在策略上与它们有所不同,而其纲领则十分接近于十月党。和平革新党维护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地主的利益,列宁曾称之为“和平掠夺党”。在第三届国家杜马中,和平革新党同民主改革党联合组成“进步派”,该派是1912年成立的进步党的核心。和平革新党的正式机关刊物是《言论报》和《莫斯科周刊》。——22。
  [32]民主改革党是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的政党,由立宪民主党内的一些认为该党纲领过“左”的分子在1906年1月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时建立。该党领导人是马·马·柯瓦列夫斯基、米·马·斯塔秀列维奇、伊·伊·伊万纽科夫、弗·德·库兹明-卡拉瓦耶夫和康·康·阿尔先耶夫。1906年1月18日,该党公布了自己的纲领,其内容主要是:坚持走和平革新俄国的道路,同时保持世袭的立宪君主制;主张俄国统一(只有波兰和芬兰可以实行自治);保留大小土地占有制,允许通过赎买转让超过最高限额的土地。1907年底,该党并入和平革新党。——22。
  [33]自由思想派是俄国自由思想党的成员。该党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集团,于1905年11月成立。该党以提高俄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为其主要任务。它的纲领与立宪民主党的纲领相近,要求建立立宪君主制,在土地问题上主张私有主的土地在给予补偿的原则下转让,补偿额由地方自治会议选出的特别委员会确定。在杜马选举期间,该党动摇于立宪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之间。第二届国家杜马解散后,自由思想党不复存在。——22。
  [34]激进派(激进民主派)是俄国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组织,1905年11月成立。该派采取介乎立宪民主党和孟什维克之间的立场,曾出版过一号《激进报》。该派提出过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但也容忍内阁对议会负责的立宪君主制。在土地问题上,该派主张无偿没收官家、皇室、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而对私有主土地的没收则给予最低限度的补偿。1906年初激进派组织瓦解,其成员加入了半立宪民主党的刊物《无题》周刊和《同志报》。——22。
  [35]劳动人民社会党(人民社会党)是1906年从俄国社会革命党右翼分裂出来的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有尼·费·安年斯基、韦·亚·米雅柯金、阿·瓦·彼舍霍诺夫、弗·格·博哥拉兹、谢·雅·叶尔帕季耶夫斯基、瓦·伊·谢美夫斯基等。劳动人民社会党提出“全部国家政权应归人民”,即归从无产者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全体劳动者,主张对地主土地进行赎买和实行土地国有化,但不触动份地和经营“劳动经济”的私有土地。劳动人民社会党人主张同立宪民主党结成联盟。列宁称他们是动摇于立宪民主党人和社会革命党人之间的“社会立宪民主党人”、“市侩机会主义者”和“社会革命党的孟什维克”,并且强调指出他们“同立宪民主党差别很小,因为他们的纲领中取消了共和制和对全部土地的要求”(见本卷第23页)。1907年六三政变后,劳动人民社会党因没有群众基础,实际上处于瓦解状态。1917年二月革命后,该党开始恢复组织。1917年6月,同劳动派合并。该党积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参加反革命阴谋和武装叛乱,1918年后不复存在。——22。
  [36]社会革命党是俄国最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该党是1901年底—1902年初由南方社会革命党、社会革命党人联合会、老民意党人小组、社会主义土地同盟等民粹派团体联合而成的。成立时的领导人有马·安·纳坦松、叶·康·布列什柯-布列什柯夫斯卡娅、尼·谢·鲁萨诺夫、维·米·切尔诺夫、米·拉·郭茨、格·安·格尔舒尼等。社会革命党人的理论观点是民粹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想的折中混合物。他们否认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差别,抹杀农民内部的矛盾,否认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在土地问题上,社会革命党人主张消灭土地私有制,按照平均使用原则将土地交村社支配,发展各种合作社。在策略方面,社会革命党人采用了社会民主党人进行群众性鼓动的方法,但主要斗争方法还是搞个人恐怖。为了进行恐怖活动,该党建立了秘密的事实上脱离该党中央的战斗组织。
  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社会革命党曾在农村开展焚烧地主庄园、夺取地主财产的所谓“土地恐怖”运动,并同其他政党一起参加武装起义和游击战,但也曾同资产阶级的解放社签订协议。在国家杜马中,该党动摇于社会民主党和立宪民主党之间。该党内部的不统一造成了1906年的分裂,该党的右翼和极左翼分别组成了劳动人民社会党和最高纲领派社会革命党人联合会。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社会革命党经历了思想上、组织上的严重危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革命党的大多数领导人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的立场。1917年二月革命后,社会革命党积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七月事变时期公开转向资产阶级方面。十月革命后,社会革命党人公开进行反苏维埃的活动,在国内战争时期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斗争,对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人实行个人恐怖。内战结束后,他们在“没有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下组织了一系列叛乱。1922年,社会革命党彻底瓦解。——22。
  [37]最高纲领派是1904年在社会革命党内部形成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半无政府主义的恐怖集团,1906年10月在芬兰奥布市召开成立大会,组成最高纲领派社会革命党人联合会。最高纲领派无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阶段,坚持立即实行社会革命党的最高纲领,即在实行土地社会化的同时实行工厂社会化。最高纲领派认为劳动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动力,同时声明,在革命运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有主动精神的少数人”,而斗争的主要手段是个人恐怖。1907年,在恐怖行动接连失败和大批人员遭到逮捕以后,最高纲领派的组织开始瓦解。
  1917年10月,最高纲领派在莫斯科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恢复了自己的组织。十月革命胜利后,最高纲领派参加了苏维埃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但该派不久即告分裂,一些人走上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道路,另一些人承认布尔什维克的纲领,于1920年4月的代表会议上通过了加入俄国共产党(布)的决议。——22。
  [38]十月十七日同盟的分裂发生在1906年秋季。1906年8月24日(9月6日),沙皇政府公布了关于设立战地法庭的通告并宣布要取消它在革命高潮期间作出的所有让步。十月十七日同盟的首领亚·伊·古契柯夫当即表示无保留地同意政府的政策(参看注14)。古契柯夫的这一表态,遭到了同盟内一部分成员的反对,他们担心政府的政策会把资产阶级中的动摇分子推向革命阵营。同盟创始人之一、同盟中央委员会在莫斯科的代表德·尼·希波夫以及若干情绪偏左的同盟成员(米·亚·斯塔霍维奇等)退出了同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