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刘平梅 -> 俄共(布)党内争论问题的历史回顾

附录 俄国革命与不断革命



  第一节 民粹派的革命路线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最早的社会主义政党是民粹派。正当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起来的19世纪中叶,在俄国知识分子群中出现了民粹派。他们目睹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村破坏村社经济,破坏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特别是在1861年之后,资本主义破坏了俄国古老的自然经济。他们看到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影响到俄国也卷进经济危机的漩涡里(1873年和1882年)。经济危机使工厂、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危机使农业经济作物、工业原料跌价,农民破产。于是,民粹派认为俄国不同于欧洲国家,没有资本主义的基础[1],也不应该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2],俄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革命。农民是人民的大多数,以农民为革命的主力,发动农民起义和工人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夺取政权,实行土地归村社,工厂归工人,按需分配,村社自治,以村社(米尔)代替国家;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3]

  民粹派所提出的纲领是在19世纪的七十、八十年代。那时,俄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民粹派要以村社制度为基础,通过农民起义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要以村社农业经济为基础来实行按需分配,更是乌托邦的空想。这个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跳跃式的不断革命。恩格斯指出,俄国的公社(村社)存在了几百年,“在它内部从来没有出现过要把它自己发展成较高的公有制形式的促进因素”。如果公社的生命力保存到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时候,西欧无产阶级做出榜样,俄国可以大大缩短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所以,“对俄国的公社进行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首创因素只能来自西方的工业无产阶级,而不是来自公社本身”。如果没有西欧现代化工业无产阶级的胜利,“目前的俄国无论是在公社的基础上还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都不可能达到对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4]

  恩格斯写这篇文的1894年,俄国村社早已被资本主义冲击得七零八落,1861年改革,村社就趋于瓦解了。民粹派企图阻止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力图保存村社制度,乃是违逆历史发展的妄想。

  到八十、九十年代,民粹派不否认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却认为还没有真正的资本主义关系。“俄国不存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最起码的条件”,“俄国确实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基础”,“资本主义在农业正在寿终正寝”,“生活潮流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把人民生产(村社农民生产——引者)放在第一位”。[5]

  事实是俄国资本主义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发展,而且在19世纪下半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可以从俄国资本主义在工农业的发展来加以说明。

  俄国在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已开始萌芽,19世纪上半叶,由于农奴制开始瓦解,商品经济有了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04年,拥有16名以上工人的手工工场有1200家,1825年——1828年增至1800家。50年代后半期增加到2800家,工人数目相应增加至22万人,34万人和86万人,农奴制的手工工场衰落,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相应增加了。在加工工业中,自由雇佣工人在1804年占工人总数的48%,1825年为54%,1860年为87%。特别是在棉织业、麻织业、丝织业、制革业中,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占绝对优势,而纺织工业完全是雇佣工人。

  俄国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在19世纪30-4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的最早是棉纺织业。早在1793年,什利雪里堡的印花布工场安装了一台纺纱机,1798年建立第一个使用蒸汽动力的、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洛夫纺纱厂,是俄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工厂企业。19世纪30-40年代私人棉纺厂大量增加,1828年棉纺纱工厂共有9家,1843年为43家,共有纱绽35万个。到1846年,俄国已有70万纱绽,1859年纱绽增至160万个。1861年机器纱绽增加到200万个。30-50年代,是俄国机器棉纺织生产的发展时期。由于使用机器生产,产量急剧增长。棉布产量从1837年的9500万俄尺增加到1859年的22500万俄尺。不过手工织布仍不少。1866年全部布疋仍有63%是用手工织造的。

  制糖业、造纸业、毛织业等也在40年代先后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使用蒸汽动力的糖厂生产的糖已占全国产量的84%,机制纸占全部纸张生产的80%,工厂生产的毛织品占63%。

  1815年有第一艘汽轮通航。1863年增长到646艘共47000匹马力;1890年达到1824艘,共10300匹马力;到1895年,增长到25359艘,共有13万匹马力。汽轮增长得如此之快,是与商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1833-1834年修筑一条铁路(1俄里长)。铁路总公司创立于1857年,创办人和领导人是法国资本家。1857年,铁路已有1000俄里;到1861年铁路有1488俄里,1871年10200俄里,1881年有21155俄里,1891年27093俄里,1901年56130俄里,1910年61000俄里。其中属于国家的铁路是42000俄里。1910年铁路长度比1857年增长了60倍。俄国铁路的长度,在大战前夕,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铁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它表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扩大与发展,国内商品市场的扩张。俄国铁路如此迅猛的发展足以说明俄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地向全国扩张。

  俄国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时,是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机器设备来进行的。在1824-1828年,平均每年输入机器价值42529个银卢布;1856-1860年增至310351银卢布。从1824年到1860年,进口机器价值增长了72倍。俄国机器制造业直到50年代才开始。从1851年到1860年,机器制造工厂从19个增加到99个,产量增加了15倍以上。到19世纪末,在大工业中有181家企业生产农业机器。

  1861年改革后,工业革命加速了发展,到70年代机器纺织已经代替了手摇纺织了。在60年代,机器织布机约有11000台,到了1890年就增加到约87000台了。在30年间,织机增加了近7倍。1879年欧俄手工业织布生产的棉布只占1/10。亚麻布机器织布机1860年有2263台,1890年增加到4041台了。90年代棉纺织品产量大增。1890-1900年纺纱产量增加了97%,布产量增加了75.4%,1890-1900年平均每年增加约220000只纱绽和6400台织布机。

  70年代,大企业已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机器动力是蒸汽发动机。从蒸汽机的迅速增长就可以看到大企业使用机器生产的增长程度。全帝国(包括波兰、西伯利亚等地),1875-1878年蒸汽锅炉共8510个,蒸汽机6353台,蒸汽力114977匹马力;1892年蒸汽锅炉14248个,蒸汽机13085台,蒸汽力345209匹马力。在16年间蒸汽马力增加了2倍。在64个省中,除了农业蒸汽锅炉31887个以外,工厂蒸汽锅炉有27579个。在采矿工业与冶金工业,蒸汽机增长的速度更快,欧俄在1875-1878年间蒸汽机1040台,22966匹马力;到1890年蒸汽机1960台,74204马力。就是说,14年间的增长比起全部工业中的蒸汽机总数在16年间的增长还更大。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进入巨大高涨时期。手工业生产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完全被排挤了。铁产量在全帝国1861年是1950万普特,1871年2190万普特,1881年2870万普特,1891年达到6130万普特。煤产量1861年2350万普特,1871年5060万普特,1881年21330万普特,1891年达到27610万普特。石油产量1861年为20万普特,1871年为160万普特,1881年为4040万普特,1891年达到27610万普特。从铁、煤、石油的增长也可以看到俄国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同时形成了顿巴斯煤炭业中心,乌拉尔冶金工业中心和巴库石油业中心。

  到90年代,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了,各个主要工业生产部门机器生产已经占居统治地位。

  工厂逐渐排挤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有的扩大为工厂,或几个手工工场合并为工厂。生产迅速地走向集中。因而工厂工人人数是逐年增加,无产阶级形成了。1887年企业30888个,工人总数131.8万人;1890年企业32354个,工人总数142. 47万人;1897年,企业39029个,工人总数为209.8万人;1900年,企业38141个,工人总数为237.34万人。在1887-1897年的10年内,企业增长26.3%,工人增长59.2%。

  1865年俄国大型企业(工厂、采矿、铁路)共有工人70.6万人;1890年有143.2万人,其中欧俄工厂工人总数1865年是50875人;1890年是83.97万人(增加了65%),1890年100人以上的工厂占全部工厂的6.7%,集中了工人总数的71.1%;1894-1895年大工厂占全部工厂的10.1%,集中了工人总数的74%。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9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就达到更高度集中。从统计数字,就可以看到俄国资本主义生产集中的程度,是逐年增大的,特别是在90年代20世纪初,大型企业急剧增加,大型企业的工人也急剧增加,特别是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见下表:

工厂类别

(以工厂人数为标准)

1879-1902

1894-1902

[6]

工厂数增加的百分比

工人数增加的百分比

工厂数增加的百分比

工人数增加的百分比

100——499工人的

78.3%

76%

53.7%

52.8%

500——999工人的

118.9%

115.9%

67%

71.8%

1000人以上工人的

203.5%

284.5%

123.1%

141.4%



  1903年,俄国64个省企业总数为15821个,工人总数是164.04万人;其中拥有500人以上的企业有642个,工人总数是79.8万人,即4%企业拥有工人总数的48.6%。1895年,俄国小型企业(10-50人),工人的比重为15.9%,而德国是31.5%。俄国大型企业(500人以上)的工人比重是45.2%,而德国是15.3%。1902年俄国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有458个,工人总数115.5万人,占全部工厂工人的47.8%;而德国(1907年)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的工人占全部工人只有15%,美国(1909年)也只占17%。可见,俄国资本主义的集中程度比欧美国家高得多。生产的集中,就是无产阶级的集结,无产阶级所发出的力量就会强大得多。工人阶级集中在彼得堡地区、莫斯科地区、中部地区、克里沃罗格——顿涅茨地区、巴库地区、乌拉尔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工厂工人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周围地区,因而彼得堡和莫斯科成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策源地。

  20世纪初,在金融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小撮金融寡头,比如,身兼25个银行与工业企业经理或董事职位的普梯洛夫,石油大王诺贝尔又是银行和许多工厂公司的经理、董事。煤炭巨头阿伏达科夫、梁布辛斯基和克诺普(纺织工业)、布罗德斯基(制糖业)、伏托罗夫(贸易和轻工业)、斯塔赫也夫(粮食贸易)等,他们既是金融寡头,又是垄断资本的巨头。不少王公贵族、沙皇政府大臣是工商业资本家、农场主、股份公司的股东;他们既是封建贵族,又是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他们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柱,又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且与英、法、德、比等国的金融资本、垄断组织密切结合。俄国正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金融资本统治着俄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

  俄国资本主义虽然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比英、法、德等国落后。俄国极需从外国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新式的机器设备,以及引进外国资本发展工业。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外国资本在俄国股份公司中所占的份额不大。在1850年前总共只有270万卢布,1860年是970万卢布。在60年代废除农奴制之后,外国资本大量拥入俄国。1870年有2650万卢布,1880年9770万卢布。1893-1899年是俄国工业繁荣的后期,外国资本更为大量拥入俄国,1900年达到91100万卢布。1893-1900年有19个外国股份公司,拥有资本达63400万法郎(约10566.7万卢布)。

  各国在俄国所拥有的股份资本是:法国1890年6660万卢布,1900年22610万卢布;比利时1890年2460万卢布,1900年29650万卢布;英国1890年3530万卢布,1900年13680万卢布;德国1890年1900万卢布,1900年2193万卢布;美国1890年230卢布,1900年800万卢布[7],1890年外国资本占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1/3强,到1900年已约占一半了。可见,外国资本势力的巨大。

  在战前几年外国金融资本更加极积投入俄国银行系统,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资本。1914年18个主要股份银行全部基金总数是43550万卢布,其中外资为18550万卢布,占42.6%。有些银行外资占优势,如道胜银行,外资(主要是法国)占72%,西伯利亚银行外资占60%,里加商业银行外资占50%。

  在各个重要的工矿生产部门中,外资所占的份额是不少的。1916-1917,矿业外资股份资本达83432万卢布,占全部股份资本总额的91%;金属制造业外资39271万卢布,占总额的42%;纺织业外资19249万卢布,占总额的28%;化学工业外资8359万卢布,占总额的50%;木材加工业,外资2574万卢布,占总额的37%。1917年投入股份公司的外国资本共有224297.41万卢布。外国资本主要是法、德、英、比等国。法国占32.6%(731746.6万卢布),英国占22.6%,(50747.98万卢布),德国占19.7%,(44159.32万卢布),比利时占14.3%(32160.25万卢布),美国占5.3%(11775万卢布)。[8]

  如此巨大的外国资本,对俄国的经济和政治起着重大的影响,这也说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众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缘由。

  俄国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供应地,金融资本投资的市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俄国又是对邻近国家进行侵略、奴役以及资本输出的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国内殖民地」(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及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也有国外殖民地。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俄国连年不断向中亚、巴尔干和中国进行侵略,扩张领土。1853年占领了全部哈萨克草原地区,1864年强占塔什干,1866年进攻布哈拉,1868年浩罕和布哈拉沦为俄国的殖民地。1873年进攻希瓦国,迫使希瓦国成为俄国的保护国。1880年进攻土库曼,1884年占领土库曼,土库曼成为俄国的殖民地。80年代开始蚕食阿富汗和伊朗。1877年伸手巴尔干,发动对土耳其战争。1878年在柏林分赃会议上保加利亚公国成为俄国的保护国,并兼并了比萨拉比亚南部,割取了土耳其的阿达罕、喀尔斯和巴统等地。

  早在50年代,沙俄不断侵犯中国领土,1853年武装侵入伊黎河到碎叶河之间的领土,1854年占领新疆的阿拉木图。1850年8月强占黑龙江口的庙街。1856年强占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划入俄国的滨海省。1858年5月,占领瑷珲,迫使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吞并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10月,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割去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又割占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以及1883年签订《中俄科塔界约》,10月签订《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1884年6月《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等,又把中国大片领土划归俄国。到90年代,俄国共夺取了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902年,沙俄在中国投资达45000万美元,是外国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俄国在中国建筑中东铁路,夺取中东铁路沿线和黑龙江省的矿产开采权。华俄道胜银行分布在中国各个通商口岸,提供贷款,攫取高额利息。

  伊朗、土耳其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的半殖民地。俄国在国外的殖民地1876年面积共1700平方公里,人口共1590万人。1914年殖民地面积达到1740万平方公里,人口共13620万人。以拥有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之多来说,仅次于英帝国主义国家。

俄国农村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1年2月19日沙皇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可以经营工商业,拥有财产。同时,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可以赎买地主土地。但是,地主仍保留一些封建特权,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农民还要向地主交纳代役租或服劳役。法令规定,在交纳高额赎金条件下给农民以份地。法令规定份地的最高额和最低额。当农民现有份地超过最高定额时,地主割去超出部分,为割地。但低于最低定额时,却不给增补。如果农民同意把现有的份地的3/4交还地主,就不用赎买而获得其余的1/4土地为私有土地,被称为赏赐份地。分配给农民的份地,是在村社土地]的名义下由村社负担规定的义务后固定使用。村社按人口分配土地。这些规定,使地主掠夺了农民大量的份地。在21个黑土地带省份,1861年前使用的土地为1469万俄亩,被割去了382.5万俄亩,即割去26.2%。在许多省份还大大超过这个数目。如萨拉托夫省被割去42.4%土地,萨马拉省为44.2%。在15个非黑土地带省份,1861年以前农民使用的土地为1455万俄亩,被割去143.7万俄亩,即割去9.9%。因而黑土地带和非黑土地带的36个省份的割地达526.2万俄亩,即占18%。

  如果赎买地主土地,则赎金高出于土地的价格。按照1854-1858年份地的土地价格共值54400万卢布,而赎金却是867000万卢布,赎金超出份地实际价格32300万卢布。[9]

  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自始俄国农村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农村的自然经济逐渐变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役地租没有了,工役租、代役租、货币地租盛行。据统计,货币地租占全部地租的76%,工役地租占3-7%,实际地租占13-17%,混合地租占2-3%。

  广大农村纳入了商品市场,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农业资产阶级的农场主和富农成长起来了。改革后,扩大了土地自由买卖,农民私有土地迅速增加。60年代农民私有土地只有560万俄亩,到90年代末增加到约2100万俄亩。同时,土地仍然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地主手里。据1877年的调查,全部土地的3/4集中在约15000个地主手里。其中,占地1万俄亩以上的地主有924个,占全部土地的29.7%;占全部农户80%的农户只占全部土地的1/20弱。

  农村土地集中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列宁根据1905年地产统计资料得出下面的统计:欧俄可耕地总数18000万俄亩,其中:私有土地10170万俄亩;份地3880万俄亩;官地、教堂和其他机关土地3950万俄亩。

  欧俄私有土地10170万俄亩中属于各农民团体和协作社的有1130万俄亩,属于1042个工厂、工商企业公司的土地为370万俄亩(占地1000俄亩以上的公司有272个共占土地360万俄亩)。除去团体、协作社、公司的土地之外,余下的私有土地8583.4万俄亩在752881户的分配如下表:

户别

户数

土地俄亩数

平均每户俄亩数

10俄亩和10俄亩以下

409864

1625226

3.9

1050俄亩

209119

4891031

23.4

50500俄亩

106065

17326495

163.3

5002000俄亩

21748

20590758

947

200010000俄亩

5386

20602109

3825

10000俄亩以上

699

20798504

29754

500俄亩以上

27833

61991321

2227

欧俄总共

752881

85834073

114



  从上表中可见,10亩以下的409864农户,平均每户只有3.9俄亩土地,而699户大土地所有者,每户几乎有3万俄亩土地。500俄亩以上的大地产所有者大多数是贵族。在27833户大地产所有者中有18102户是属于贵族,共占土地44471994俄亩,占大地产总面积60%以上。沙皇和他的家族是俄国最大地主,皇族全部土地约500万——790万俄亩,比50万农户的土地还要多。官地有15000俄亩。

  改革后,贵族发生变化,有一部分贵族经营农场、工商业、金融事业、他们既是贵族又是资产阶级。有些贵族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趋于没落。1878年私人土地抵押的债务达154400万卢布,包括4200万俄亩土地。其中贵族部分的借款为44800万卢布,抵押土地1250万俄亩。因偿还债务就被迫出卖土地。1886-1887年两年为了还债出售的庄园从每年的21所增至163所,1893年达到2237所。

  60年代贵族占有土地7910万俄亩。1877年是7310俄亩,1887年是6530万俄亩。1905年为5320万俄亩。贵族在45年内卖出土地共2590万俄亩是为资本家、商人和富农所买去。但是,贵族又大量买进土地,购入土地共有3300万俄亩,此外,还有沙皇恩赐土地给贵族。购入土地的贵族大多数是那些发了财的资产阶级贵族。他们买入大量土地来建立大农场、大庄园,建厂房经营农产品加工工业。酿酒业已为贵族资产阶级所垄断。

  农业生产普遍使用农业机器,是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前农业很少使用机器。改革后,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农业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初期,俄国生产农业机器的工厂很少。欧俄和波兰1862年共有52家工厂。1879年增加到340家(包括手工作坊196个);另一统计材料,欧俄农业机器工厂1894年——1895年有178家以上。1876年的欧俄和波兰共生产农机农具价值232.9万卢布,输入农机价值1628000卢布;使用农机的价值395.7万卢布;1894年生产农机价值944.5万卢布,输入农机的价值919.4万卢布,使用农机的价值1463.9万卢布,就是说,18年间,农机的生产、输入农机的价值差不多增长了4倍。农业机器的增长是由于普遍使用。在斯塔夫罗波省1882年有农业机器908台。1891-1893年,每年平均有29275台;1894-1896年,每年平均有54871台。1895年将近64000台了。欧俄农业用的锅驼机,在1875-1878年有1351台,1901年12091台,1902年有14609台,1903年有16021台,1904年17287台。1879年收割机年产量约780台;1893年共销售7000-8000台,1894-1895年约销售27000台。农业还使用脱粒机、精选机、播种机、谷物烘干机、干草压榨机、梳麻机、磨粉机等,不过广大农民仍是使用简单的旧式农具,甚至有的还使用木耙木犁。

  农业由于使用机器和新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了。从1864年到1905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将近50%,粮食产量增加1.6倍,马铃薯增长了4.5倍。

  农业使用机器和新技术,在改革后的四、五十年间,资本主义在农业中进行了巨大的革新运动。农业使用机器生产就是革除了工役制。使用机器生产只有大农场才能够,那就要生产集中,土地集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雇佣农业工人。在90年代,欧俄农业工人大约有339.5万人。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农村找不到工做的农民,就大量拥入城市、工矿地区,为资本主义农业、工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1891年,11个黑土地带省份农业工人迁移出达200万人以上。

  农奴制的废除,并没有完全消灭封建的剥削制度,只是劳役制没有了,而工役制普遍存在。工役制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计件雇佣制、按亩制、全包制以及以工役来偿还债务或罚金,以工役代地租的对分制(把收成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地主)等。普遍的工役制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役畜为地主耕种土地,服一定的工役。工役制是从劳役制向资本主义雇佣制过渡的过渡形式,是劳役制的残余。工役制的劳动价格往往比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价格低一半以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阶级分化,工役制逐渐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所代替。据1888年公布的统计资料,1883-1887年欧俄43个黑土地带省份和非黑土地带省份,资本主义雇佣制占优势的有19个省,工役制占优势的有17个省,混合制占优势的有7个省。纯粹俄罗斯人的省份工役制占优势,欧俄南部各省和波罗的海沿岸各省是资本主义雇佣制占优势。可以说,在欧俄各省一般是地主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10]

  农业经济存在着农奴制残余的工役制、资本主义的雇佣制和两者结合的混合制等剥削形式。因而,农村中既有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又有农业雇佣工人与农业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农村的村社在改革后就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已经把村社分化为许多彼此利益冲突的经济集团,建立了以雇佣工人广泛协作为基础的大农场”。[11]

  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村改变了农村自然经济的状态。农业商品化是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果。“所有各类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商业性经济”。[12]由于工商业人口增加了,农村人口又分化为农村企业主和农村无产阶级。工商业发展了,工业所需要的原料有一部分是来自农作物,因而谷类作物成为商品粮的成份增加了,经济作物扩大了。由于酿酒业和轻工业所需的淀粉原料增加,马铃薯的扩大生产特别突出。欧俄50个省,1864-1866年马铃薯的播种面积为690万俄石,收获量1700万俄石;1900-1904年播种面积扩大到2490万俄石,收获量是9390万俄石。40年间,播种面积增加2.6倍,收获量增加了(待查)倍。用来酿酒的马铃薯1897年比1867年增加了将近(待查)倍。

  列宁称畜牧业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资本主义地区”。由于肉类、乳制品的需求量的增加,畜牧业扩大了。乳脂制造厂和干酪制造厂就有几千个。沃洛果达省奶油和干酪的生产,1894年就有389个,工厂生产额达50万卢布,仅沃洛果达一个县就有224个工厂。在牛奶业中使用新技术和机器生产,产量大大提高。

  资本主义进入农村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农村工厂大量出现,尤其是以农业、畜牧业为原料的工厂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城市近郊建立起来,于是有所谓工厂村镇,工业村。在弗拉基米尔、科斯特罗马、下新城及其他省的城市的居民不过二、三千人,而村庄的工厂就有两千、三千或五千人。农村工厂大多数是酿酒厂、糖厂、乳制品厂、面粉厂、皮革厂、绳索厂、亚麻加工厂、纺纱厂、榨油厂、马铃薯淀粉厂,等等。1896-1897年间,农业酿酒就有1474个,混合酿酒(部分从事酿酒,部分从事工业酿酒的工厂)404个,工业酿酒厂159个,即9/10是直接同农业联系的。这些工厂都是大型的资本主义企业。酿酒厂几乎全部属于地主,而且主要是属于贵族地主所有。甜菜糖厂比酿酒业更为集中的大型资本主义企业,也是主要属于贵族地主。有些规模比较小的农村工厂是属于地主或富农。不少农场主兼营工业,建立工厂。

  在农村的阶级结构中,除了农业雇佣工人之外,还有农村工厂的雇佣工人,他们都属于农村无产阶级;而拥有大地产的地主、贵族地主之外,还有农村工厂主、农场主和富农,他们都属于农村资产阶级。

  在19世纪末,俄国资本主义支配了农村,农村资产阶级在农村中居统治地位。[13]

  从上面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俄国在19世纪下半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初,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所以,民粹派否认俄国有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是不合实际的,要阻止资本主义发展,更是妄想。民粹派要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革命路线是不能实现的。


  第二节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纲领
与孟什维克革命的路线


  19世纪80年代民粹主义的土地平分社,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一些人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影响,从民粹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833年建立劳动解放社。劳动解放社翻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民粹主义。90年代初,饥荒与疫病流行,受灾荒地区达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农村骚动,城市工人罢工,社会运动高涨。80年末代90年代初,社会民主主义小组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大城市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涌现出来了。它们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在工人中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1895年11月,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其他地方相继成立了各种工人协会或斗争协会。为了把各地分散的社会民主主义组织、工人协会、斗争协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组织,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98年3月1日,召开建党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大会通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宣言只是笼统的作出:俄国无产阶级首先争取政治自由,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然后继续同资本主义制度作斗争,“一直斗争到社会主义全胜为止。”[14]宣言提出“争取政治自由”,“无产阶级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但没有提出推翻沙皇专制政权,“争取政治自由”可以在君主立宪来实现,也可以在推翻沙皇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来实现。第一次代表大会还没有制定党的纲领。

  1901年6月,社会民主工党国外组织代表会议。通过了“原则协议”,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作出明确的说明。“我们声明拥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宣言(1898年),继承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基本传统,我们认为俄国工人阶级当前的政治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15]这就是说,俄国无产阶级首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才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革命分两次进行以及两次革命的性质,“原则协议”比“宣言”明确多了。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纲认为俄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俄国和文明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这个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来镇压剥削者的一切反抗”。但是,“在整个文明世界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各国社会民主党人确定了共同的最终目的,但他们在走向这一目的的道路上,必须各自提出不同的最近的任务,因为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程度不是到处都一样的,它们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在各国也是不同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的俄国,还保存着以地主、国家或国家首脑奴役劳动群众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以前的旧制度的许多残余。这些残余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能全面展开,使国家和有产阶级对千百万农民的各种残酷剥削保存下来并日益加重,使全体人民始终处于愚昧无知、毫无权利的境地。

  “所有这些残余中的最大残余,所有这一切残暴行为的最强有力的支柱就是沙皇专制制度……”

  “因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最近的政治任务就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16]

  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的主要环节;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继续革命,就不可能达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讨论党纲要不要写进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曾经有过争论,崩得代表李伯尔和经济派的阿基莫、马尔丁诺夫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他们说,只要逐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就能走上社会主义,无需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这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是否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还不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权问题。这个政权问题在1905年革命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发生各种不同的意见。政权问题关系到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问题,无产阶级不断革命问题。

  党纲确定的革命历程是:首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个把俄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革命历程,在大会上没有不同的意见,是各派代表一致同意的,只是在1905年才产生各种意见分歧。

  1904年以前,社会民主工党党内没有纲领性的意见分歧。1904年特别是1905年革命高涨,过去没有涉及到的革命问题被提出来了。一致意见认为当前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末,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是哪个阶级?无产阶级要不要夺取政权?推翻沙皇政权之后,应该建立什么阶级的政权?无产阶级要不要参加临时政府?怎样才能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开进行还是连结在一起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开进行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紧接着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还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足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才进行呢?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主要的有孟什维克、托洛茨基和布尔什维克。

孟什维克的革命路线


  孟什维克认为,当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有无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和农民。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决定性的作用[17],但不是由无产阶级单独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而是无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共同来完成的。无产阶级在反对君主制度中和自由资产阶级并肩行进。[18]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不是领导者,而是做资产阶级和农民的推动者。“通过群众压力来支持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某些反政府的措施,只要这些措施不违背我们纲领中的要求,而能有助于这些要求的实现,成为继续推行革命的起点”。“无产阶级要想很好地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者的任务,就只有经过这样的途径,即自己先组织起来,通过自己的斗争吸引愈来愈多的城市资产阶级分子和农民参加革命斗争,使他们的要求民主化,促使他们组织起来,从而为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19]

  普列汉诺夫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起打”,推翻专制制度,但是无产阶级不应该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便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了。而当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非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无产阶级不要夺取政权,不要参加革命政府。[20]如果社会党人以少数资格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是不容许的,因为这就使得资产阶级有可能从政治上剥夺无产阶级的代表……如果他们是多数,则政府就成了无产阶级的,而不是资产阶级的,那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就“完全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21]所以不要参加革命政府。如果由社会民主党人成立社会主义临时政府呢,“代表会议反对成立社会民主主义的临时政府,并反对参加这个政府”。这样说来,孟什维克就是主张把政权让给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认为最适宜的是从外面压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来使国家制度达到可能办到的民主化。代表会议认为,由社会民主党人成立临时政府或加入这个政府,一方面会使无产阶级广大群众对社会民主党失望而离开这个党,因为社会民主党虽然夺取政权,但是不能满足工人阶级一直到实现社会主义为止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会迫使资产阶级退出革命,从而缩小革命的规模”。“因此,社会民主党不应当抱定夺取政权或在临时政府中分得政权的目的,而应当始终如一地做一个持极端革命反对派态度的政党。”[22]

  孟什维克代表人物之一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还没有具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即使在推翻专制制度之后,也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我们俄国资本主义还远没有发展到濒临灭亡的时候”。[23]从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看来,任何关于社会主义变革是我国革命运动的最近目的的空谈都是完全和绝对没有根据的。

  “革命运动的最近目的是推翻专制制度,推翻了专制制度就可保证俄国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使他们有广泛的机会生长、成熟、发展和组织起来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的胜利不能同专制制度的崩溃同时并举。这两个时刻之间,必须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间隔互相分离开来……。”[24]

  因此,孟什维克普列汉诺夫既反对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也反对列宁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

  孟什维克的革命路线,决定了它对1905年革命、1917年2月的革命的政策以及它反对十月革命的态度。

第三节 托洛茨基的路线——不断革命论
托洛茨基认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未完成。


  最初,托洛茨基认为工人阶级只有构成“民族多数的有组织的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者获得多数”[25]的时候,无产阶级才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俄国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民族的多数。所以俄国无产阶级不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托洛茨基1904年以前的思想。

  后来,到了1904年,特别是在1905年革命高涨,工人阶级早已从经济斗争走上政治斗争的道路,提出打倒沙皇专制制度。1903年和1904年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表现出俄国无产阶级强大力量,托洛茨基也就改变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要无产阶级为民族的多数”这个观点。

  托洛茨基在1904年8月所写的《我们的政治任务》的序言里,预见到俄国即将爆发革命。托洛茨基第一次提出了不断革命。他说,资产阶级不能担负起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做到。“我们共产主义者作为新的社会民主主义世界的先驱,一定尽我们对于旧的资产阶级世界的义务。我们将在资产阶级的街垒上战斗,我们将为资产阶级争得自由,没有我们,他们是不能争得这一自由的。

  “但是,即在这一时刻迫在眉睫,我们共产主义者也不想和不应忘记或者抛开我们的无产阶级任务。我们必须使我们的革命策略服从这些任务,不仅在平凡的日常政治生活中,而且在革命爆发的前夕和在革命本身的狂风暴雨的日子里都是如此。我们必须不仅越过罪恶的沙皇制度,而且越过革命街垒和彼得保罗要塞被摧毁后的废墟,向前眺望我们继续前进的道路,无产阶级同整个资产阶级世界进行不可调和的斗争的道路”。[26]

  托洛茨基在1905年11月革命高涨时期所写的《我们的革命》,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不断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在克服专制国家的强有力的反抗和资产阶级的因循守旧中,发展成为一支前所未有的有组织的战斗力量。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没有任何一个阶段能使这支为阶级利益的钢铁逻辑所驱策的战斗力量平静下来。不断革命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自我保全的规律。”

  “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先锋地位,它同革命农村直接建立的联系,使军队听命于它的那种魅力——所有这一切不可避免地推动它去夺取政权。革命的彻底胜利意味着无产阶级的胜利。”

  “无产阶级的胜利也意味着革命的不间断性。无产阶级实现民主的基本任务,直接为俄国政治统治而斗争的逻辑,也在一定时刻向我们提出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存在着革命的不间断性,这不是一次‘打击’,也不是一天,也不是一个月,这是整整一个历史时代。要想预测这个时代有多长,那是荒唐的。”[27]

  无产阶级要越过沙皇制度的废墟,立即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那就是首先确定是否已具备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主观条件(无产阶级的成熟和阶级力量)。客观条件已具备了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初,工业生产早已占统治地位,生产高度集中,并且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所以,托洛茨基说:“社会主义的这第一个客观先决条件已经早已存在了。自从社会分工引起工场手工业中分工的时候起就存在了;到了工场手工业被采用机器的工厂所代替的时候,这个条件甚至在更大的程度上存在着。大企业已愈来愈显示出优越性,这一点也意味着如果对大企业实行社会主义化,就可以使社会愈来愈富足。”[28]

  存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条件,如果主观条件还不具备,即无产阶级还未成熟,无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战胜统治阶级,无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夺取政权并且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那末,社会主义革命还不可能进行的。

  “毫无疑问,生产集中,技术发展和群众觉悟的提高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先决条件。但是这些条件的发展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它们不仅相互促进,并且也相互妨碍限制。”[29]

  无产阶级政治觉悟提高的过程是“发生在不断有阶级斗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过程中”。“此外,政治觉悟的提高又取决于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无产阶级的人数也必须增加到足以克服资产阶级反革命的抵抗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当然正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民必须变成无产阶级,‘绝大多数’无产阶级也还须先变成有觉悟的社会主义者。下面这一点当然也很明白:无产阶级的自觉的革命大军必须比资本家的反革命大军更强大;而人民中的中间、可疑或冷淡的阶层所处的情况必须是:无产阶级专政制度能够把他们吸引到革命方面来,而不是把他们推到敌人方面去。不用说,无产阶级的政策必须有意识地考虑到这方面。”

  “这一切又必须先有工业对农业的领导,城市对农村的支配地位”。这些俄国都已具备了。

  为了确定俄国无产阶级是否已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我们来考察一下俄国社会阶级的人口划分和阶级结构,以及工农运动的发展和1905年革命。

俄国阶级人口划分和阶级结构


  俄国的统治阶级是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沙皇。

  据不完全统计,1877-1878年,贵族有11.5万户,连同家庭人口(平均每个家庭以4人计算。以下各类阶级的家庭人口平均以4人计算)则为46万人。

  除了贵族地主之外的地主,有50-1000俄亩土地的地主为115796户,其中占有50-500俄亩的中、小地主为106065户;拥有500俄亩以上的大地主为9731户(如果贵族地主18102户加上。则为27833户)。115796户地主连同家庭人口则为463184人。

  资产阶级(包括贵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农场主、商业资产阶级在内)连同家庭人口约150万人。

  富农连同家庭人口1940万人。中农连同家庭人口2910万人。富裕小业主(手工业者)连同家庭人口220万人。

  贫雇农和农业雇佣工人(欧俄约350万人)连同家庭人口4850万人。贫穷的手工业者连同家庭人口480万人。

  无产阶级形成为一个阶级,必须工人形成阶级,也就是说工人与土地脱离关系。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有部分的工人与土地还没有脱离关系,尤其是那些手工生产的工厂,作坊的工人,一般有一半工人兼做农业,而机器生产的工人只有百分之二、三工人兼做农业。90年代,工业生产高涨,许多手工业生产部门都转变为机器生产,生产集中加剧,工人集中于大企业、大工厂,城市的工人早已与土地脱离了关系,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只有在乡镇的工厂工人。还有部分工人与土地还没有完全脱离关系。到20世纪初,这部分没有与土地脱离关系的工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而且只是在那些仍是以手工劳动的乡村作坊、工厂才有部分工人兼做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工人在全俄工人中只占极少数(约占百分之十几),而手工业生产的工人没有与土地脱离关系的又占少数,所以,总的来说,俄国工人已经形成——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1900-1903年欧俄50个省的工厂工人为1261571人;矿工为477025人;铁路工人为468941人。总计为2207573人。整个俄罗斯帝国(包括波兰及西伯利亚等地区)工厂工人为1509516人;矿工为626929人;铁路工人为655929人。总计为2792374人。连同家庭人口则为11169496人。

  流氓无产阶级和乞丐约50万人。

  1903年全国人口以13000万人(1897年人口调查全国人口是12560万人)计算,统治阶级——贵族、地主、资产阶级——连同家庭人口为2423184人,占全国人口的1.9%。劳动阶级(包括富农、富裕手工业者、中农、贫农和工人),连同家庭人口,则为1125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8.6%;流氓无产阶级和乞丐50万人。其余1457万人是官吏、僧侣、职员、自由职业者、仆役,等等(包括家庭人口)。

  劳动阶级中的工人阶级2792374人,占全国人口的2.1%,工人阶级连同家庭人口为11169496人,占全国人口的9%;贫雇农人口485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7.3%。工人阶级、贫雇农和贫穷手工业者连同他们的家庭人口合共为6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0%。

  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2.1%,但它发挥的革命力量就远远不是2.1%人口的力量。无产阶级团结农村无产阶级、贫雇农和手工业者,连同他们的家庭人口则占全国人口50%的人,就成为强大的革命力量。

农民运动


  农民运动比工人运动还早发生。早在农奴制时代农民就连年不断地爆发反封建农奴制度的运动。从1801年到1825年,领地农民就发生了281起骚动。从1826年到1850年达到576次。农民反对横徵暴敛,拒不服劳役。沙皇政府一方面顺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把农村中受农奴制束缚的释放出来,以便农村发展资本主义的农业经济;另一方面也由于农民运动反对农奴制的压力,迫使沙皇政府于1861年宣布解放农奴,实行土地改革。但是改革并没有彻底摧毁农奴制的封建剥削,只是工役制代替了劳役,农民还要缴纳比土地价格还要高得多的土地赎金。各种赋税成为农民沉重负担。农民要缴纳人头税,从前的地主的农民和采邑农民要交赎金、代役租,国家农民要缴纳若干年的代役税(赎买自己义务之前),同时农民还要缴交地方自治税、保险费,而地主几乎免除缴税。徵收农民土地的赋税比徵收地主土地的多徵10倍至40倍。70年代,地主经济的税额占收入的2——10%,而农民经济的税额普遍超过收入的50%。欧俄37个省,国家农民和皇室领地农民纳税为收入的92.75%,地主的农民缴纳纯收入的198.25%的赋税。整个农业所负担的20800万卢布税额,农民支付19500万卢布,地主支付1300万卢布。有些省份税额超过农民的经济收入。撤马拉省税额超过农民收入的129%,西姆比尔斯克省超过收入的189-240%,布良斯克县达到400-456%。农民无力缴交赋税,农民所欠赋税逐年增加。在这样沉重的赋税负担之下,农民是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大批大批的农民迁移到西伯利亚去,逃荒或涌到城市找工做。

  70年代,农村陷入慢性的经济危机。农民抗租抗税运动普及各地。在大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各个省份,农民拒不纳土地赎金,反对因欠缴赋税而拍卖他们的土地。基辅和沃龙涅什两省过去的农奴骚动,乌拉尔和顿河流域的哥萨克农民骚动,伏尔加河流域各个民族的农村发生骚动的规模最大。农民要平分所有土地。

  80年代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的农民斗争并没有停止过。1881年——1890年间,发生了几百次农民骚动。

  1891年——1892年,农业歉收,农村发生饥荒,加以霍乱和伤寒病流行,受饥荒的范围有400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千家断炊,万户逃荒,饿殍遍野,一大片农村荒无人烟,据官方统计死亡100万人。

  90年代,农民运动走向更为激烈的斗争方式。农民攻打地主庄园、农场,焚烧庄园、农场,抢夺粮仓。农民运动仍是自发的、分散的、无组织的群众运动。80年代和90年代不少到过城市工作的农民或在城市失业的工人回到家乡,他们参加过城市的罢工斗争,而那些人在农民运动中就成为发动者、领导者,隐伏了工人斗争与农民斗争相结合的胚芽。

  1900年至1904年,5年内共发生670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1902年占了一半,而且规模最大,斗争最为激烈。1901年又发生饥荒,有20个省受饥荒,共有2400万人,农民活不下去了,农村阶级矛盾激化了。1902年春天,在波尔塔瓦省和哈尔科夫省爆发了农民起义,农民攻打地主住宅,夺取地主粮仓、仓库,农民要求重分土地。只在波尔塔瓦和哈尔科夫两省,就摧毁了380多个地主庄园。农民起义被军队镇压下去了。

  列宁指出,这次农民起义的失败是由于三个原因:“是因为这是无知的不觉悟的群众起义,起义没有确定的鲜明的政治要求,就是说没有改变国家制度的要求。……是因为这次起义没有准备……是因为农村无产者还没有同城市无产者结成联盟。这就是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的三个原因。要使起义能够胜利,就要使起义成为自觉的和有准备的,就要使起义普及全俄,并且同城市工人结成联盟”。[30]在1905年革命以前,农民运动没有能够做到这三个取得胜利的条件。

  1905年工农运动高潮的形势下,成立了俄国第一个农民组织——农民联合会,试图团结全国农民,把分散的农民们统一起来,领导农民运动。1905年革命失败,反动时期来临,农民联合会就瓦解了。

工人运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集中,工人阶级也就集中在少数大企业里,集中在城市和大型矿区里。据1910年官方统计,50人以下的小厂,1901年有12740个,工人244000人;1910年工厂就减少到9909个,工人减少到220000人。501-1000人的工厂,1901年有403个,工人269000人;1910年工厂增加到433个,工人增加到303000人。1000人以上的大厂,1901年有243个,工人526000人;1910年工厂增加到324个,工人增加到713000人。1910年500人以上的工厂的工人共有1016000人,占工人总数1903000人的53.4%。在纺织业中,1000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占全部棉织工人数的3/4。可见,俄国工人集中的程度比德国和美国还要高得多。[31]

  俄国工人阶级的集中,也就是工人力量聚合在阶级斗争中,工人阶级就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彼得堡和莫斯科就成为影响全国的工人运动的中心。俄国工人阶级集中的程度比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还大得多,俄国工人阶级在阶级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比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大得多。[32]

  无产阶级革命,只是无产者形成阶级还不够的,还需要无产阶级有阶级觉悟,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行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俄国工人阶级受尽了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在旧世袭领地的企业和官方的企业中还带有农奴制的剥削形式。那时没有工人立法,工人是任由资产阶级宰割,在企业中实行专制制度。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资本家甚至用鞭笞、肉刑来对待工人。工作日一般是13、14小时,纺织工业甚至是16小时,妇女、童工都是如此。乌克兰矿工工时一般12-14小时,许多地方达到17-18小时。

  工人的工资甚为低微。60-70年代,一般成年工人平均每月14卢布,女工10卢布,童工7卢布。90年代各业工人年平均数为:棉花加工171卢布,毛类加工170卢布,麻类加工139卢布,木材机器加工215卢布,食品加工182卢布,化学工业252卢布,机器制造业341卢布。莫斯科省工人工资最低,平均每年工资有170卢布,即月工资14卢布16戈比。乌克兰工人工资极低。矿主供伙食的矿坑工人月工资12-15卢布,运矿工人8-10卢布,熟练工人月工资30-35卢布。制糖业、酿酒业、陶器和化学工业的月工资只有7卢布50戈比——10卢布。一个四口之家的工人家庭每月伙食费要15-20卢布。所以,无论莫斯科省工人或乌克兰地区工人的工资收入难于维持家庭生活。加以工厂动辄罚款,克扣工人工资。罚款达到工资的30%-50%。在城市之外的工厂企业及矿区工人工资的一部分以商品支付,或者要工人必须在工厂设立的商品部购买物品,而商品的价格比市场价格高2、3倍。

  早在60年代初期,在彼得堡和欧俄中部工业区就发生了工人罢工。在60年代的后5年,罢工斗争普及弗拉基米尔省、维亚特卡省、乌克兰和南高加索的许多企业。此时期的罢工斗争是原始性的阶级斗争,工人捣毁机器,焚烧厂房、仓库、殴打工头、报复性的斗争。70年代,罢工斗争转向进攻的斗争,大多数罢工要求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日,反对罚款、克扣工资。1870年5月,彼得堡涅瓦纺织厂有800名工人举行罢工。1872年8月,纳尔瓦的克廉哥尔姆纺织厂6000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开除工头。1874年,顿温茨矿工举行罢工。在白俄罗斯、格鲁吉亚、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工厂也发生了罢工。1878年彼得堡两个烟草厂工人罢工。1879年彼得堡新纺纱厂和沙乌工厂同时举行罢工,莫斯科工厂工人举行六次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1861-1869年罢工有63次,参加罢工的工人有30300人。1870-1879年罢工有187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79000人,比前10年增加了一倍半有多。罢工斗争从原始的带有报复性质的斗争形式转为争取改善工人生活、改善劳动条件的阶级斗争。特别是1876年12月在彼得堡喀山教堂前举行的工人和民粹派几百人的游行示威,要求土地和自由。这是俄国工人第一次政治的游行示威。1877年12月,彼得堡有2000工人参加游行示威,抗议弹药厂几名工人被炸死。70年代,工人开始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道路。60年代和70年代民粹派已在工人中活动宣传民主主义思想。70年代,俄国工人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

  1875年在敖德萨建立了第一个俄国工人组织南俄工人协会。协会的章程宣称:必须实行革命,消灭统治阶级的特权,把工人从资本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劳动成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基础。1875年12月,协会遭到破坏,很多成员被捕被审判,创建人扎夫拉夫斯基死于狱中。

  在早期工人运动起重要作用的是民主主义者斯切潘·尼古拉耶维奇、哈尔士林和奥勃诺尔斯基,共同于1878年12月在彼得堡建立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协会是把一些秘密工人小组的优秀分子联合起来建成的。200个成员中大部分是五金工人。北方协会的纲领指出,工人是全国力量的所在。在俄国革命改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纲领提出协会主要的目的是“推翻国内现存的极不公平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权利,消灭等级权利和特权。协会还打算扩大组织范围,使协会成为全国的无产阶级组织。1880年春,北方协会遭到破坏,协会的成员被捕、流放。俄国北方工人协会不复存在了。

  70年代两个工人协会组织存在的时间是短促的,但他们的影响很大,社会革命的思想在工人中播下了种子。他们所提出的要求是与工人阶级有切身利益的,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最起码的要求。所以,在后来的工人阶级斗争中,一再重复提出这些政治要求。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步比西欧国家迟得多,产业革命只是在19世纪中叶开始。虽然资本主义经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步入了垄断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经济仍比英、法、德、美等国落后。[33]可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却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几乎是同步发生,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策源地是英国。1873年英国发生了空前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俄国也同时卷入了经济危机的漩涡里,是为俄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主要工业部门生产下降,银行倒闭。70年代末经济才逐渐复苏,但到1882年英国再次发生经济危机时,俄国经济又陷入慢性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时期,工人大批失业,在业的工人又遭受到工厂主借机把工人工资压低,克扣工资、滥肆进行罚款、延长工作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显得特别尖锐。南俄工人协会和俄国北方工人协会正是俄国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时期建立起来的。两个协会虽然不存在了,但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并没有消失。

  1880-1884年工人罢工发生了101次,罢工工人有99000人。1885-1889年,罢工次数增加一倍,达到221次,参加罢工工人增加到一倍半,达到223000人。80年代工人罢工已不是单独一个工厂、一个企业的工人单独行动,而是采取数间工厂工人联合总罢工。[34]1881年,巴库的几家烟草工厂工人同时举行联合罢工,1882年纳尔瓦的克廉哥尔姆纺织厂的300多名的织布工和纺纱工联合罢工,制呢厂工人也同时参加罢工。1888年9月,弗拉基米尔省舒亚市几个工厂的工人联合举行罢工。1889年舒亚市、科夫罗夫和伊万诺夫——沃涅克斯克的6000名工人联合举行罢工。工人从一个工厂单独罢工,发展到几个工厂联合罢工,几个地方的工人联合总罢工,显示了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的逐步扩大。

  80年代,最重大的罢工事件是在奥列霍沃——祖耶沃城的莫维佐夫纺织厂的罢工。这家工厂是一家拥有11000名工人的大工厂。这家工厂以残酷的管理制度而闻名,对工人滥肆罚款,罚金占工资的1/4到1/2。工厂主以经济危机、生产萧条为借口,在两年时间内进行过五次降低工人的工资。1885年1月第六次降低工人的工资25%,这就激起了工人的极大愤怒,1月7日工人开始罢工。工人要求恢复以前的工资水平,减少罚款。厂方拒绝工人的要求。工厂工人捣毁了工厂的小卖铺、工厂经理和工头的住宅,政府派军队来镇压,逮捕3600工人,士兵用刺刀强迫工人上工。1886年5月对被捕的工人进行审判,工人揭露工厂制度专横无理,至使陪审员不得不宣布工人无罪。在这次罢工斗争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工人提出的要求,并不是一家工厂工人的要求,而是工人阶级的普遍要求,他们要求国家立法,彻底改变工人的雇佣条件,实行国家监督,使工资水平划一。莫罗佐夫罢工虽然被镇压下去了,罢工失败了;但是,这次罢工并不是毫无结果。1886年6月3日,沙皇政府颁布了罚款法,规定罚款不得超过工资的1/3,而且罚款要用于工人本身的需要上。禁止用息票或商品支付工资。后来,还实行了工厂视察员制度。

  8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开始建立。1883年在瑞士有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解放社。1883年底,在彼得堡有季米特尔·布拉戈耶夫小组。他们自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党。1885年彼得堡有巴·瓦·托契斯基小组,称为“彼得堡工人协会”。1889年彼得堡又出现一个工人、学生的社会民主主义小组勃鲁斯涅夫小组。1888年初,在喀山,有尼·叶·费多谢耶夫小组。在波兰,1882年夏建立了以路·瓦伦斯基为首的“无产阶级”党。该组织遭到镇压后,1888年初,又出现了一个叫做“第二个无产阶级”的组织。1889年夏,华沙成立波兰工人联合会。1886年在哈尔科夫有一个工人组织名为“工人社会革命小组”。以上这些组织都是以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为主旨的。在国外的劳动解放社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他国内的组织都和各地的工人相结合,在工人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领导工人斗争、支援罢工工人。9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工人运动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俄国无产阶级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下展开了革命斗争。1895年11月,彼得堡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的组织“工人阶级斗争协会”。协会建立了工人小组。1895-1896年间,斗争协会同70个企业的工人建立了联系,其中包括500-1000人的企业就有17个,1000人以上的企业有22个。

  90年代是工业生产高涨时期。90年代最初的4年罢工事件减少了,到了1894年罢工事件逐年增多。1894年罢工77起,罢工工人48300人。1895年罢工127起,罢工人数54500人。1896年罢工183起,罢工人数65500人。1897年罢工258起,罢工工人70400人。工业生产高涨,开工率高,但工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工作日仍然很长,在12-14小时,纺织工业在13-15小时。工资仍然很低。莫斯科工厂工人工资仍然是14卢布左右。由于连续两年歉收,1891年发生饥荒和疫病流行,粮价暴涨,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失业人数增多,工人工资并没有因生产高涨而有所提高。故工资收入微薄的工人就难以维持最低的生活。工厂还盛行严厉的管理制度。工人无集会、结社、罢工自由。工人不能组织工会,工人在经济和政治压迫之下,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不满,反抗斗争就不断发生了。

  最大的一次罢工是1896年1月彼得堡沃罗宁纺织厂开始罢工。5月,彼得堡纺织厂拒付沙皇加冕典礼的假期工资,激起了工人的罢工。其他纺织工厂工人也参加了罢工,成为全首都纺织工人的总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万多人。工人要求假期补发工资,要求实行10个半小时工作日。首都纺织工人的罢工斗争在全国引起了反响。罢工扩大到莫斯科、伊万沃夫——沃兹涅先斯克城、弗拉基米尔区、特维尔城的各工厂,乌拉尔各企业和其他各地方工厂。从1896年6月——1897年1月,国内许多地区在缩短工作日的口号下举行过60次罢工斗争。沙皇政府被迫于1897年6月颁了工作日缩短到11个半小时,节假日休息的法令。俄国工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可是,11个半小时的工作日还是过长的,在西欧国家早已实行八小时工作日了。为了进一步缩短工作日,俄国工人阶级还需要进行艰苦的斗争。

  1896年12月至1897年1月,在莫斯科工人协会领导下,莫斯科许多工厂举行要求缩短工作日的罢工都取得了胜利。古容工厂和萨波日尼科夫工厂工作日定为11小时。加肯塔耳工厂和丹加乌埃尔工厂定为10小时。这是工人的一个重大的胜利。1897年12月,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城15000名纺织工人罢工,反对厂方减少节假日,为期三周的罢工取得胜利。

  1896-1897年彼得堡工人的罢工,除了提出经济要求外,还提出了政治要求,要求集会和罢工自由。当1896年巴黎公社25周年之际,莫斯科罢工工人有605人在《莫斯科工人给法国工人致敬信》上签了名,表达了俄国工人阶级的国际精神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1898年5月1日,彼得堡工人举行五一劳动政治性的罢工,要求八小时工作日。

  90年代的工人运动已成为群众性的运动,成为政治斗争运动。工人阶级要民主权利,也就是反对专制统治。工人在五一劳动节举行秘密集会和罢工斗争,就是俄国无产阶级已进入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行列,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了。

  1901-1903年发生世界经济危机,俄国陷入危机中。有3000家工厂、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1901-1903年失业工人达20万人。大部分工厂企业降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日,把法定的11个半小时延长为12-14小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激化了。

  进入20世纪,工人阶级的经济罢工和政治罢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政治罢工在1903年超过了经济罢工。而且罢工工人普遍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游行示威对资产阶级政府示威,对人民大众是工人号召人民支持工人的斗争。不管罢工是因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罢工工人走上街头进行游行示威就成为政治斗争。

  1900年五一节哈尔科夫工人有一万人停工,有5000人以上走上街头举行五一游行示威,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和政治自由。1901年2、3月间,彼得堡、莫斯科、哈尔科夫、基辅、喀山及托木斯克的工人和大学生联合举行示威。1901年春天的游行示威遍及整个俄国:从北部的彼得堡到南部的巴库、敖德萨;从西部的华沙到东部的伊尔库茨克。工人的游行示威震撼整个俄国。

  1901年”五一节,彼得堡、莫斯科、梯弗利斯、叶卡德琳诺斯拉夫和各大城市都举行五一罢工。5月7日彼得堡最大的工厂奥布霍夫兵工厂工人罢工,抗议厂方开除参加”五一罢工的工人,要求取消开除罢工的工人及开除作恶多端的工头。军警前去镇压,罢工工人与军警搏斗3个多小时,有800名工人被捕。这个被称为“奥布霍夫自卫战”立刻传遍各地,彼得堡的其他工厂工人也举行罢工支持奥布霍夫厂的罢工工人的斗争,首都工人向全国工人发出号召:“打倒专制制度!打倒统治我们的暴政!”工人斗争的矛头从工厂资本家到沙皇专制制度、沙皇政府了,工人阶级的斗争跃进了一大步。

  1902年工人罢工、游行示威又走上新的高潮。顿河岸罗斯托夫3万工人政治罢工达3个星期。彼得堡、莫斯科、基辅、敖德敖、萨拉托夫、下新城、梯弗利斯、索尔莫沃、波尔塔瓦、里加、巴统和尤里耶夫,爆发罢工。罢工工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打倒专制制度”。工人与军警发生冲突,多人被捕。五一节许多城市举行游行示威和警察发生冲突。

  1903年社会民主党各地组织发动了全国性的五一游行示威运动。有27个城市举行了五一游行示威和五一集会。7月,高加索和南部工业区的巴库、巴统、叶卡特林诺斯拉夫、叶利萨维特格勒、刻赤、基辅、尼古拉耶夫、敖德萨、梯弗利斯以及南高加索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20万人。罢工工人举行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南部工业地区的工人总罢工,把各个民族的工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反对资本家和沙皇专制制度。

  日本帝国主义在甲午战争中从中国手里夺得朝鲜之后,野心勃勃,又觊觎中国的满洲。要夺取中国满洲地区,首先要把俄国在满洲地区的势力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者看到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无力抵抗外来的侵略,而俄国亦无战争准备。日本不宣而战,在1904年1月27日发动了日俄战争,突然袭击了旅顺口和俄国舰队。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争夺中国领土、市场的战争,是反动的帝国主义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党人采取反对战争的态度。

  1901-1903年经济危机,工农运动日益高涨,国内已处于革命形势之下,沙皇政府企图以战争来阻止革命。“要制止革命,我们需要打一场小规模的胜仗”。这是沙皇政府内务大臣维·康·普列维的话。[35]沙皇政府以为可以轻易地取胜日本,就可以巩固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取得新的殖民地和市场,这样就可以巩固沙皇政权,缓和国内革命。可是,沙皇政府没有想到俄军接连失败。旅顺口陷落,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遭受到了惨重的失败。俄国在满洲和山东的权益为日本所夺去。

  俄国在战争中的失败,更加暴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无能,更加促进了革命的发展。俄日战争爆发后2月间开始,巴统、特维尔、华沙、德文斯克、库塔伊斯、里加、彼得堡、莫斯科、琴斯托霍夫、比亚威斯托克、洛兹、敖德萨、萨拉托夫、哈尔科夫等地的工人群众举行反对战争的示威。11月3日拉扎列夫兵营水兵发生反战骚动。塞瓦斯托波尔港口修配厂工人举行罢工,支持水兵的反战行动。

  1904年战争期间,除反战游行示威之外,还爆发了不少工人罢工斗争。3月9日,巴统工人总罢工,纪念1902年3月9日示威游行被枪杀的工人。最大的罢工是12月间巴库5万工人的总罢工。巴统、梯弗利斯、彼得堡等城市的工人举行集会或游行示威,支持巴统工人的罢工。罢工胜利而结束,资方接受了工人的要求,工人与企业主签订了集体合同。

1905年革命


  俄日战争,使俄国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军事支出庞大,使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工人工资下降了25%,而军火生产的资产阶级及政府官员却大发战争财。战争促进了国内各种矛盾的尖锐化,促进了革命的爆发。

  1905年1月3日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因厂方开除4名工人而举行罢工。8日,有174家工厂、作坊工人罢工。从7日起彼得堡已经总罢工,罢工工人有10万人以上。工人准备向沙皇请愿,申诉工人的困苦及提出经济和政治的要求。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于1月8日发出传单,向工人提出劝告:“不要向沙皇请愿,甚至不要对他有所要求,不要在我们的死敌面前屈膝,而要推翻他的宝座……工人的解放只能是工人自己的事情,他们从祭司手里或沙皇手里都得不到自由……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人民的武装起义万岁!革命万岁!”[36]布尔什维克向工人们提出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府,而不是向沙皇请愿。可是彼得堡工人没有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劝告,工人们受加邦牧师的诱惑,于1月9日,彼得堡14万工人和他们的妻子儿女组成的和平请愿队伍,手里拿着圣像、圣旗和沙皇肖像向冬宫进发,在冬宫前,军队用排枪、马刀对手无寸铁的和平请愿队伍进行砍杀。有一千多人被打死,五千人受伤。

  这场流血事件使受蒙骗的工人们醒悟过来了。对沙皇不能存在有任何幻想了,只有推翻沙皇政府才是唯一的出路。

  沙皇政府惨无人道的暴行,激怒了首都的工人。工人武装起义,与军警搏斗。全国各地工人举行抗议沙皇政府的政治罢工和游行示威。1月10日,莫斯科工人举行总罢工。1月13日,里加工人举行罢工及游行示威,与军警冲突:死70人,伤200人。1月14日,华沙工人举行总罢工。1月18日,梯弗利斯工人总罢工。在1月份,全国有44万工人罢工。

  布尔什维克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组织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专制制度。

  5月1日,全国将近有200个城市工人举行政治罢工,罢工工人达到22万人。工人高呼“打倒沙皇专制制度!”5月间,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7万名纺织工人举行大罢工,坚持了两个半月。为了领导罢工,选出了工人代表苏维埃。这是俄国最早的工人代表苏维埃之一,这是工人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战斗机关。

  沙皇政府对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这又激起了抗议屠杀伊万诺沃工人的接连不断的罢工、游行示威的浪潮遍及全国。6月,波兰的罗兹数千工人举行示威发展成为起义,工人与沙皇军队战斗了3天。华沙及其他城市工人罢工,抗议血腥镇压罗兹工人。在梯弗利斯、库泰依斯、巴统和恰图拉爆发总罢工。6、7月间,巴库3/4的油矿和其他企业工人举行罢工。6月14日,波将金号铁甲舰水兵起义。夏天和秋天,士兵和水兵发生几十次革命斗争,军队卷入到罢工工人行列,反对沙皇政府,这就动摇了沙皇政府军事力量的支柱。

  在农村,农民骚动接连不断,农民占据了地主土地进行耕种。农民召开大会,举行示威,要求归还割地,要求减免赎金和赋税。春天和夏天,全国1/5的县发生农民运动。到秋天,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县了。在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爆发了农业工人罢工,伏尔加河流域、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南高加索和乌克兰农民运动特别强大。在9-11月期间,农民捣毁和焚烧了二千个地主的庄园。夏天,成立了全俄农民联合会。11月,农民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土地归人民所有。

  工人、农民和士兵的斗争是单独进行的,他们的斗争还没有有机的联系,还没有把各自进行的斗争连结起来,扭成一股强大的斗争力量,与沙皇政府战斗。

  全国已处于革命形势之下,革命随时一触即发。

  沙皇政府为了和缓人民的革命斗争,于8月6日宣布召集国家杜马。[37]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国内的革命斗争,于8月底就赶忙结束对日战争,同日本签订和约。

  人民并不满意谘议性质的杜马。人民要求召开立宪会议,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10月17日沙皇发表文告,宣称成立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并宣布,人民有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人身不可侵犯的权利。沙皇许下这些骗人的谎言,只是为了缓和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争取资产阶级民主派站到沙皇政府这一边。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消息报》当即指出:“宪法是给了,但专制制度仍然保留着,一切都给,但什么都没给”。

  9月,莫斯科工人罢工、游行示威和群众集会,多次同警察发生冲突。10月6日莫斯科——喀山铁路附属工厂工人罢工。10月7日罢工扩大到莫斯科枢纽站的大多数铁路。12日,全国14条最大的铁路长达4万公里的铁路工人总罢工。各地工厂工人响应铁路工人的罢工。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工人举行罢工之后,罢工浪潮席卷全国。产业工人、公用事业工人、邮电工人、店员和家庭仆役等等都参加了罢工。全国陷入瘫痪。

  10月,彼得堡工人在总罢工期间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11月末,莫斯科建立了印刷、五金、烟草、机器和铁路等五个行业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在全国其他的工业中心地区也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有些地方还成立了农民和士兵苏维埃。

  10月末,喀琅施塔得和海参威两个军港起义。11月,塞瓦斯托波尔的士兵和水兵发动大规模的起义。黑海舰队有12艘军舰参加了起义。港口工人响应士兵和水兵起义,建立了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苏维埃。水兵的起义都被当局镇压了。

  工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创建的工人代表苏维埃俨然成为新的政权机关,行使权力。工人代表苏维埃发布命令、决议、指示,宣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决定,要各工厂立即执行。12月3日,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和其他革命组织共同发表“财政宣言”,号召人民拒绝纳税和贡赋,要储蓄银行退回存款,用金币支付工资。当天,彼得堡苏维埃全体人员被政府逮捕。

  12月5日,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决定莫斯科举行起义。12月7日,莫斯科苏维埃宣布举行政治总罢工,参加罢工的有15万人。10日,罢工变成武装起义。在起义期间,莫斯科苏维埃成为起义机关,又是政权机关。苏维埃发布命令,只许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出版,其他一切报刊停止出版。苏维埃控制了自来水和其他公用事业的工作;保证对工人粮食的供应,粮店向工人赊售粮食;禁止抬高食品价格。勃列斯尼亚区选出工人法院,判处警察所长和暗探局特务的死刑。解除了警察的武装,武装的工人战斗队代替警察维持治安。

  沙皇政府立即向莫斯科调去兵力,进行强力镇压。莫斯科工人战斗队力量单薄,武器弹药稀少,而且是孤军与强大的政府军战斗是很不利的。12月16日,莫斯科勃列斯尼亚战斗队司令部发出传单,命令各战斗队藏匿武器,准备退却,各工厂复工。18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发出号召工人停止武装斗争,并于12月19日复工的传单。12月19日莫斯科武装工人撤出莫斯科。起义失败了。

  全国各地继莫斯科起义之后纷纷举行起义,各地起义先后为军队所镇压下去了。然而,各地的罢工斗争时起时伏,一直延续到1907年,这只是革命的余波了。

  在1905年以前,工人运动已蓬勃发展,工人运动已从单个工厂的罢工发展到几个工厂、几个地区的联合总罢工;工人运动已从单纯的经济斗争走上了政治斗争,走上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道路。俄国无产阶级已有阶级觉悟了,俄国无产阶级成熟了。[38]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已具备了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推翻沙皇的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该是资产阶级要进行的革命,资产阶级能够领导推翻沙皇的专制制度的革命斗争吗?托洛茨基认为“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人民用推翻专制制度的办法去夺取议会制度”。[39]

  俄国贵族不少已成为资产阶级,沙皇本人就是拥有大量股票的大股东。资产阶级从国家订货取得高额利润。地主,特别是大地主,大都是经营工业的资产阶级或是银行的股东。俄国资产阶级是和贵族血肉相连,和沙皇政府唇齿相依。所以,俄国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即使有一部分自由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派,比如立宪民主党,也不过是软弱无力的反对派。

  托洛茨基说:“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唯一领导力量和主要战斗力量”。[40]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领导农民土地革命。[41]因此,“我们的社会历史关系的特点使得资产阶级革命的整个重担落在无产阶级肩上”,[42]由无产阶级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革命是争取国家政权的斗争”。[43]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得到农民的支持推翻沙皇政权,就必须夺取政权。“这个斗争的胜利一定会使政权落到领导斗争的阶级手上,即落到社会民主主义的无产阶级手上。”[44]成立工人政府。[45]——依靠农民的无产阶级专政。[46]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够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就不会限于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社会主义政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已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首要的第一步了。

  所以,托洛茨基说:“无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同它在经济上受奴役的地位是不相容的。不论无产阶级是在什么政治旗帜下取得政权,它都必须走社会主义政策道路”。[47]

  “无产阶级将以包括在名为最低纲领中的那些改革开始,并由于其地位的缘故将不得不直接从这些改革向集体主义的措施过渡”。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也就“消除了社会民主工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界限。”[48]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必须推进世界革命。托洛茨基说:

  “在俄国的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政策能走多远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政策在遇到国家技术落后的阻碍之前很久,就会碰到政治上的障碍,没有欧洲无产阶级直接的国家援助,俄国工人阶级就不能保持政权,就不能把自己的暂时的统治变成长期的社会主义专政。这是一分钟也不能怀疑的。另一方面,也毫无疑问,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将使我们能够把工人阶级的暂时统治直接变为社会主义专政”。[49]

  “如果俄国无产阶级只是由于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中的暂时危机而执掌了政权,它将会遭到世界反动势力有组织的反对;在另一方面,又会感到世界无产阶级愿给予它有组织的支持。俄国工人阶级如果孤立无援的话,那末它必然会在农民背弃它的时候被反革命势力所击溃。因此它除了把它的政权的命运也就是整个俄国革命的命运同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外,别无它途。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中的暂时危机给予它的巨大的政权力量,将会大大促进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阶级斗争。俄国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掌握在手中、前有欧洲的反动派,后有国内反革命的情况下,将向全世界的同志发出那个在这次作为最后一次进攻号召的老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50]

  俄国这样的革命是属于什么性质的革命呢?托洛茨基认为,这样的革命既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又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俄国革命就其直接任务而言是‘资产阶级革命’,因它力求把资产阶级社会从专制制度和封建所有制的束缚和桎梏中解放出来。但是这一革命的主要动力是无产阶级,因而就其方法而言它是无产阶级的”。[51]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才能取得胜利,革命是否会因此而不成其为资产阶级革命呢?又是又不是。这决不取于形式上的定义,而取决于事态的继续发展。如果无产阶级被各个资产阶级的,其中包括无产阶级所解放的农民的联盟所抛弃,那么,革命将保持其狭隘的资产阶级性质。而如果无产阶级能够善于把自己政治统治的全部手段动员起来,以打破俄国革命的民族界限,那么,俄国革命就能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激变的序幕。”[52]

  革命是从提出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开始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就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了。资产阶级民主任务是由无产阶级专政来完成的,也就是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来完成。从革命的目的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决定革命性质的主要因素而言,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附带完成。

  孟什维克认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水平还未达到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托洛茨基并不以为如此。他说:

  “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长和日益壮大。在这个意义上,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无产阶级向专政的发展。但是,政权落到无产阶级手中的时候,并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所达到的水平,而是决定于阶级斗争中的关系,决定于国际形势,最后还决定于许多主观的因素,如传统、首创精神和战斗的准备……。”

  “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的无产阶级,有可能比发展得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更早地取得政权……”

  “根据我们的看法,俄国革命将创造出一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之下,政权可能(在革命胜利时应该)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政客们有机会充分施展其政治天才之前转到无产阶级手中”。[53]因而,托洛茨基预告,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爆发。[54]托洛茨基的预言为俄国十月革命所证实。

  托洛茨基在1904年第一次提出不断革命。以后在《总结与展望》、《1905年》、《无产阶级和俄国革命》等著作中继续阐述不断革命的思想。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总结如下:

  1.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落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的国家,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在农民的支持下夺取政权。

  2.无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必定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才能彻底完成。

  3.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就已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界限,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实行社会主义政策。

  4.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民族范围内完成。已取得革命胜利的无产阶级必须推动世界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开始,然后发展到几个国家,最后在全世界完成。

  托洛茨基以俄国革命为基础,所得的“不断革命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是相同的。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经受了俄国革命的考验。

第四节 布尔什维克列宁的革命路线


  俄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是决定俄国革命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政权是封建贵族政权,推翻这个政权的革命便是资产阶级革命;如果这个政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推翻这个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便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民主工党人确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俄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国家。而对沙皇政权的性质就不是所有人都有明确的确定。大多数人认为沙皇政权是封建贵族地主的政权,也有人认为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俄国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政治制度却是封建的君主专制政体、封建的等级政治制度。掌握政权的是贵族的地主,其代表人物就是沙皇。沙皇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不受任何约束。无疑封建的政治制度是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有自由的、人人平等的政治环境,以及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保护。沙皇政府为资本主义势力所推动,就不得不采取两方面的政策:一方面尽力维护封建特权,另一方面采取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861年2月19日法令解放农奴,实行土地改革,打破了贵族独占土地的局面。土地成为商品,使资本主义得以占领农村,使农产品商品化,铲除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自此,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泻千里。

  为了使资本主义产品更好流通、扩展国内市场,沙皇政府大力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大事兴建铁路,开凿运河,发展水陆交通。特别是铁路的兴建,带动了冶金工业、钢铁工业以及矿业的发展。

  沙皇政府以国家订货的办法,扶持工厂的生产,使资本家获得高额利润。

  俄国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沙皇政府采取了加强保护关税制度,对进口税额不断提高,制止外国商品冲击国内市场,以维护本国工商业资本家的利益。1860年关税收入只有4990万卢布。1900年达到20970万卢布。进口商品关税占全部税收入的97%以上,出口商品关税,在19世纪末不超过25万卢布。

  沙皇政府一方面大力维护贵族地主,除了恩赐土地给贵族之外,又设立贵族土地银行和农民土地银行,以土地作抵押向贵族、地主发放贷款,同时又是刺激了土地买卖,帮助农村资产阶级地产的增长。在1896-1900年内,通过土地银行购买了2689953俄亩土地。

  沙皇政府在另一方面又以财力挽救破产的资本家。1899年夏天,爆发金融危机,两个大资本家——彼得堡的捷尔维兹和莫斯科的马蒙托夫破产。1901年波梁科夫破产,沙皇政府以国家银行贷款来支持他们。到1904年为止,国家银行为挽救波梁科夫的企业投入了资金达2300万卢布。国家银行以公款补助波梁科夫的银行,在1907年总数达2000万卢布。同时,国家银行还是其他许多的企业的债权人。到1904年,国家银行对濒临破产的工业企业付出了将近11000万卢布,其中1/5没有被债主归还。此外,政府还购买了一些破产的企业,使破产的资本家减少损失。

  至于沙皇政府,对农民反对地主贵族的阶级斗争和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站在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方面来镇压农民运动、工人运动更是不在话下了。

  封建贵族和地主,特别是那些大地主,大多数已成为资本家,他们既是贵族、地主又是资产阶级;他们既拥有土地、庄园、农场,又拥有工厂、商业公司、银行,或是它们的股东,他们垄断了一些农业加工工业,如制糖酿酒工业。最大的地主和宫廷显贵波布林斯基是糖业垄断组织的领导人。沙皇的大臣都是银行、工业企业、公司的理事长、董事。沙皇本人既是俄国最大的地主又是一个大股东。

  政权表面上看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但从实质上看,政权已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政权由于掌握在既是贵族地主又是资产阶级手里,因而沙皇政权一方面极力维护封建贵族地主的利益;另一方面又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封建贵族地主的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发生冲突时,沙皇政府倾向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助长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是助长封建特权的扩张。沙皇政府仍保留着封建的政治制度,保留着农业中残余的封建剥削方式,只不过是有利于封建贵族地主的资产阶级资本的原始积累取得廉价的劳动力,获得超额利润。所以,还不是由纯粹资产阶级人物来掌握的政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

  最初,列宁认为俄国国家政权是资产阶级政权,列宁指出:“俄国是一个专制极权的君主国。沙皇独自颁布法律,任命官吏,监督官吏。从这一点看来是好像俄国沙皇政府不从属于任何阶级,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官吏都来自有产阶级,而且都受大资本家的支配,大资本家可以任意驱使各个大臣,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55]俄国国家的阶级性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机关。”[56]俄国政府是“资产阶级的机关”[57]、“资产阶级政府”。[58]

  “现代社会中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那个特殊机构是官僚。这个机构和现代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的直接的而又极密切的联系……任何官僚机构无论按其历史起源、按其现代来源或按其使命来看,都是纯粹的、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机构……”[59]

  但是,后来列宁却说,沙皇政权是“地主的政权”[60]、“农奴——地主政权”[61],不再说沙皇政府是资产阶级政权的话了。[62]只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恢复了沙皇政府是资产阶级政权的说法。他说:“1861年以前,掌握俄国政权的是农奴主。1861年以后,总的说来,掌握政权的是资产阶级,是富裕阶级的代表。”[63]

  列宁提出的俄国革命路线,最初的革命路线和后来的革命路线是有不同的。

  最初,(1894年),列宁指出,“工人阶级的直接责任”(当前任务)是“同激进民主派一道起义反对专制制度,反对反动的等级和机构”。[64]那就是,当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整个俄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最迫切任务是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政治自由。我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可说是集中在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上的”。[65]

  因此,俄国革命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步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力,是领导阶级。[66]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67]

  最初,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专制制度,无产阶级不要夺取政权。不要“把革命者夺取政权和革命者推翻专制制度,这两者混淆起来”。[68]列宁认为,如果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就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了。[69]“但是,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决不把这种夺取政权看做俄国工人的最近任务。”[70]

  列宁解释怎样是推翻了专制制度:“推翻专制制度政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取消沙皇的无限权力,人民有权选举自己的代表来颁布法律,监督官吏的行为,监督国家资财的收支。这种由人民参与立法和管理的政体叫做立宪政体(宪法是人民代表参与立法与管理国家的法律)。总之,推翻专制制度根本不需要‘推翻人的力量和夺取经济力量’,而只需要迫使沙皇政府放弃自己无限权力和召开全国国事会议来制定宪法”。[71]

  照列宁这么说,如果通过不推翻沙皇政权,夺取政权,而保存沙皇君主,只是废除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宪法,那末也就会是君主立宪政制了,还不是民主共和制度。

  推翻专制制度,并不要夺取政权,不要推翻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这只能是“政变”,是在旧社会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把专制政体改变为君主立宪政体而已。到了1905年革命高涨时期,列宁才提出推翻沙皇专制政府,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72]但仍不提“夺取政权”[73]。只提武装起义,不提夺取政权,哪又怎能取得政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呢?

  1905年革命,工人罢工演变为武装起义,进行夺取政权。列宁只是在1905年以后,才提出夺取政权。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上提出“夺取沙皇专制政府的政权”,[74]“由无产阶级和农民夺取政权”。[75]孟什维克一直是反对夺取政权,认为“夺取政权”是民意党的口号,是阴谋活动。他们既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也反对农民夺取政权。他们只提出“争取权利”,后来改为“争取政权”。直到1908年12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统一)代表大会,才通过夺取政权的决议: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推翻沙皇制度,由无产阶级依靠农民中的革命阶层来夺取政权,并且用召开立宪会议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办法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变革。”[76]

  列宁认为俄国还没有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临时革命政府的任务只是实行最低纲领,“这就排除了立即实现最高纲领、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类荒唐的半无政府主义的想法。俄国的经济发展的程度(客观条件)和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起来的程度(和客观条件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主观条件),都使工人阶级无法立即获得完全解放”。列宁批评托洛茨基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开始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是“最无知”的“无政府主义”。列宁说,“我们并不是拖延社会主义革命,而是用唯一可能的办法,沿着唯一正确的道路,即沿着民主共和制的道路向社会主义革命迈出第一步。谁想不经过政治的民主而由其他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他就必然会得出一种无论在经济上或政治上都是荒谬的和反动的结论”。[77]

  列宁把马克思的话“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78]运用到俄国。列宁说:“在俄国这样的国家里,工人阶级与其说是苦于资本主义,不如说是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够。因此,工人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最广泛、最自由、最迅速的发展,有绝对的利害关系。消灭一切妨碍资本主义广泛地、自由地和迅速发展的旧制度的残余,即农奴制残余……,要最充分地保证资本主义获得最广泛、最自由和最迅速的发展”。[79]

  列宁又说:“……要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没有政治自由便不可能设想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不可能设想广泛的、公开的和自由的阶级斗争,也不能设想无产阶级群众的政治教育和团结。这就是为什么有觉悟的无产阶级一向把坚决争取充分的政治自由,争取民主主义革命作为自己的任务。”[80]

  列宁把民主革命概括如下:

  “革命力量=无产阶级和农民(农民是小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知识分子的革命作用微不足道)。”

  “胜利的革命=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

  “革命的内容=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就其经济作用来说,就是(1)放任资本主义发展;(2)消灭农奴制度的残余;(3)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它的下层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81]

  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推翻的是专制制度、专制政府,而不是要推翻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82]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还需要“放任资本主义发展”,“让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而不是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要让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到“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工人阶级的高度的组织性”时,无产阶级才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才能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这样说来,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就要有一段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这就和孟什维克的观点一致了。

  列宁曾提及到“不断革命”。他说,民主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在实践上,在奴役性的、农奴的大地产占优势而实现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物质条件尚未具备的地方,这可能是把土地转归为小私有农民阶级掌握,而在民主革命完全胜利的条件下,就可能是实行国有化;也可能把巨大的资本主义地产转交给工人协会,因为我们将立刻由民主革命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且恰恰是按照我们的力量,按照有觉悟有组织的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83]

  列宁在这里所说的“不断革命”,还不是在推翻沙皇政权之后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要“按照有觉悟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力量”,而无产阶级的觉悟和高度组织性是要让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才达到的。因而列宁所说的“不断革命”就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不相同了。只是到了1917年列宁对俄国革命性质的观点才有所改变,改变了革命路线。

  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所要具备的主观条件是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即无产阶级的成熟,列宁曾说“俄国无产阶级1905年政治上已经足够成熟”[84]也就是说,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年就具备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

  如果说无产阶级条件还不成熟,无产阶级不但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也不能成为领导阶级。

  资本主义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呢?

  列宁说及到18世纪法国革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是由于“法国本身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没有银行,没有资本家辛迪加,没有机器工业和铁路”。[85]

  到了1917年列宁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他说“俄国的资本主义也成了垄断资本,这一点可以由煤炭公司、五金公司、糖辛迪加等等充分证明,而糖辛迪加又明显地表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变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8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87]又说,实现社会主义还需要有大银行。[88]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就具备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了。其实,俄国不是经过帝国主义战争时期才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俄国早就有垄断资本主义,有了大银行。

  俄国资本主义在高度集中的基础上,产生了垄断组织。早在19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一批垄断联合组织建立起来。1882年建立的大型钢轨轧制工厂联合组织卡特尔。1886年铁板、铁丝和铁钉工厂联合卡特尔。1887年有桥梁建造厂联合的卡特尔及糖厂辛迪加。当时糖厂有226家,加入了辛迪加的就有206家,即91%糖厂加入了辛迪加,控制了糖市场价格。1893-1894年有石油辛迪加,控制了巴库地区全部石油开采。

  1900-1903年世界经济危机,俄国被卷入到危机之中,各部门工业生产下降,工厂倒闭,仅大型企业就倒闭了3000多家。危机摧毁了那些资财力量薄弱、技术设备不完备的企业,那些财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并吞了其他企业,生产走向更为集中。在危机之后,生产集中的垄断组织有很大发展,卡特尔为辛迪加所代替。

  1902年建立了最大的冶金工业垄断组织“俄国冶金工厂产品销售公司”(简称“金属销售公司”,即列宁所说的“五金公司”),最初是由12家股份公司组成,拥有资本90万卢布,后来不断吸收了许多辛迪加联合组成的。如:1902年铁板和铁块销售辛迪加;1902年11月外轮和铁轴辛迪加;1903年铁樑和凹形铁辛迪加;1905年水道铁管和排水铁管辛迪加;1908年轨钢、铁箍、弹簧铁异型铁和矿坑钢轧辛迪加;1909年12月铁路钢轨辛迪加,1910年就联合了30个大冶金企业。1910年拥有固定资本17400万卢布,占冶金工业资本额的70%以上,生产总额达25500万卢布,拥有工人85000人的30个最大冶金工厂,占全俄冶金工人总数的17%。公司全部冶金工人总共有165000人,占全俄冶金工人总数的33%,生铁产量占全国生铁产量的83.1%,外轮和铁轴的82.8%,铁板和普通铁的78.6%,铁轨的46.6%。该垄断组织已接近于托辣斯,它控制了生产及市场价格,垄断了全俄85%金属制品的销售。

  1901年成立了水泥辛迪加和黄麻工厂辛迪加。1902年,彼得堡的亚麻工厂辛迪加。

  1902年建立的“铁管销售公司”,联合了10个俄国和外国人的工厂,控制全俄铁管销售量的100%。它的理事会设在柏林。“特种钢铁销售公司”,联合了南俄6个工厂,约占全俄生产量的90%。

  1903年,制镜工厂辛迪加,锻制铁叉辛迪加。

  1904年建立的“车厢销售” 辛迪加,联合了几乎独占车厢产量和销售的13家工厂。1905年为全俄车厢生产量的97.5%,1906年为97%;1907年为95%。机车制造厂辛迪加,联合了7、8家工厂,占全部产量的90-100%。

  1904年建立的“煤炭销售公司” 辛迪加,联合了18个有法国和法一比资本大煤炭企业,垄断了顿巴斯煤区产量的75%,1910年参加该公司的达24个企业。1907-1908年又成立了西伯利亚煤炭辛迪加“切列姆霍和外贝加尔辛迪加”。因此,所有煤炭工业地区都已经辛迪加化了。“煤炭销售公司”为全国煤炭产量的75%,成为俄国煤炭市场的决定者。

  1900年以前就有轮船垄断公司6个。1900-1917年先后成立了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共20个垄断组织。内河运输垄断组织有“萨莫廖特合营公司”、“高加索和篾库里公司”、“德温泊公司”及其他公司,独占了内河全部交通运输。海洋运输托辣斯是:“俄国轮船运输和贸易公司”(简称“罗彼特”),垄断了黑海和亚速海的海上运输业务。

  1907年“马口铁销售公司” 辛迪加,联合了乌拉尔18个大工厂,出售马口铁、镀锌铁、铁叶、轨钢、钢铁、铁樑、钢轨、铁丝、铁钉等。马口铁生产量为全俄产量的54.4%。“马口铁销售公司”为“金属销售公司”所排挤,前后有13个工厂退出去了。

  1907年,德国人的“沃高公司”铜辛迪加,控制了俄国铜市场。

  石油辛迪加组织开始于1892年的巴库煤油工厂辛迪加。1900年“诺贝尔兄弟联营公司”联合了16个每年产量1000万普特的石油公司,产量占全俄的65%,油井的55%。1910年英国资本的“壳牌石油公司”创立。1912年以道胜银行为首的一批圣彼得堡的股份银行在伦敦创立了第三个石油垄断组织——“俄国石油总公司”(简称“石油公司”)。这三家石油垄断组织,在1913年拥有石油股份资本的86%,控制了产量的60%。实际上,俄国石油工业的股票大部分为最大的国际石油股份公司所有。

  1907年建立的农业机器工厂辛迪加,到1913年联合了18个最大的公司,生产播种机占全俄产量的73%,其他农具占72%。

  1907年橡胶辛迪加“特莱乌戈尔尼克”,占有了橡胶生产的100%,控制了全俄橡胶销售。

  盐业辛迪加“盐业联合公司”,控制了盐的生产与销售的100%。制糖业辛迪加,控制了全国食糖生产的90%以上。糖厂大多为贵族地主所有,糖辛迪加得到沙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1908年有棉纺织业工厂辛迪加,拥有资本3000万卢布。“莫斯科棉纺织厂家协会”,联合了47家企业。在大战前和1914-1916年成立的纺织业最大的康采恩有:“伏托罗夫”、“斯塔赫也夫”、“梁布辛斯基”等。

  1912年烟草辛迪加,控制了全国75%的烟草生产。

  水泥辛迪加“俄国水泥贸易联营公司”,占全部水泥生产的90%。还有火柴辛迪加“罗斯特”,拥有火柴工业全部资本的4/5,为全俄火柴生产的1/4。柏油工厂辛迪加,玻璃工厂辛迪加,木塞制造厂辛迪加、电力辛迪加、面粉工业辛迪加,酵母工业辛迪加,以及各种生产的辛迪加。

  20世纪初,各种垄断组织约有30个。从1900-1917年,全国建立了约有150个不同形式的垄断组织。在20世纪的头十年,俄国没有任何一个工业或运输部门没有垄断组织。它们以隐秘的“公司”、“销售”、“协会”、“联营”、“代表大会”等形式出现。俄国垄断组织还没有扩展到国外;相反,在俄国的垄断组织,在一些重要的生产部门中是控制在外国资本家手里,如石油辛迪加(英国和法国),“金属销售公司”(法国),“烟草辛迪加(美国)。

  俄国垄断组织普遍是辛迪加,这是因为俄国重要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冶金、煤炭、钢铁等行业,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订货而获取高额利润,辛迪加正是便利于从政府那里争取分配订货以垄断价格取得高额利润。俄国不少重要工业部门都有外国资本渗透在里面,这些企业要组成托辣斯就比较困难了。不过,也有少数康采恩和托辣斯组织。如,棉纺织业的康采恩,军火工业的康采恩“维克斯”、“许奈特”,得到美法政府的帮助,在俄国取得军事订货和建筑、装备大炮制造厂的租让权。英国的托辣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除了经营巴库、乌拉尔的石油开采外,还经营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矿产业。海洋运输托辣斯“罗彼特”等。

  垄断组织为了取得高额利润,就限制生产,以便抬高价格。20世纪俄国冶金工业开工量不超过它生产能力的4/5。由于垄断组织控制了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造成金属、煤炭、石油人为的恐慌。大战之后,军事生产剧增,金属和燃料更为严重。而垄断组织就肆无忌惮地提高价格,获取暴利。如石油价格在1902-1912年10年内提高了5倍。诺贝尔兄弟联营公司于1914年获得了为资本的26%的利润。1910-1913年3年内“金属销售公司”利润增加了70%。战争时期,大量军需用品的订货,军事生产的利润达到空前的规模,垄断资本大大加强了。冶金工业的纯利润达到资本的50%,金属加工业达到资本的81%,大多数大企业垄断组织的纯利比战前增加了好几倍。如顿涅茨——尤里也夫冶金公司1915-1916年的纯利润有800万卢布,而在1914年只有330万卢布。首都八家最大银行控制着众多的垄断组织,1916年的利润比上一年增加了70%,由于从事军事生产和军队订货,垄断资本可以获得巨大利润,于是新的股份公司纷纷建立起来,仅1916年一年内就有244家,新的股份公司成立,拥有资本近37300万卢布。

  俄国资本主义已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在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已居统治地位。而垄断资本为各大银行所掌握。“生产集中;由集中而产生组织;银行和工业溶合或混合生长——这便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内容”。[89]俄国就是这样。

  1913年俄国的大银行有19家,俄国资本的银行有8家,有英国资本参与的银行有2家,有德国资本参与的银行有4家,有法国参与的银行有5家。俄国19家大银行拥有活动资金共394950万卢布。其中,3/4以上即30多亿卢布属于外国银行“子公司”的那些银行。而在这些外国银行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巴黎的银行(著名的三大银行:巴黎联合银行、巴黎荷兰银行、总公司)和柏林银行(特别是德意志银行和贴现公司)。彼得堡的各大银行的全部活动资本等于8235000万卢布。法国银行占55%,英国银行占10%,德国银行占35%。在这8235000万卢布活动资本中,有368700万卢布,即40%以上属各种辛迪加,即“煤炭公司”、“金属公司”、石油业辛迪加、水泥辛迪加。“可见,由于资本家垄断组织的形成而造成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溶合,在俄国也有了长足的进展”。[90]

  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资本的发展,俄国银行资本的集中也发展了。彼得堡的大银行排挤和吞并小银行或自行合并,1901-1904年,彼得堡——亚速银行、明斯克银行和基辅银行合并组成亚速海—顿河银行。1908年,莫斯科国际银行、奥廖尔银行和南俄工业银行合并组成联合银行。1910年,北方银行和华俄道胜银行合并组成道胜银行。1913年俄国12家大银行集中了全国银行资本的80%。1914年彼得堡7家大银行拥有全国银行资本的一半以上,成为金融寡头。

  1914年1月,俄国除了属于国家的国家银行、贵族土地银行、农民土地银行之外,还有47家商业股份银行。在彼得堡的有13家,莫斯科8家,各省26家。而彼得堡的银行集中了全国股份银行全部存款的71%。三个银行垄断组织——道胜银行、彼得堡商业银行和亚速海—顿河银行,几乎占了全部股份综合资产负债表总额的一半。道胜银行是全国最大的银行,它几乎占了20%。1900年俄国还没有一家商业银行拥有2400万卢布以上的股份资本,到1913年,拥有3000万——5000万卢布的股份银行就有7家。

  各个银行垄断组织,掌握着分属各个不同部门的一批企业。三个最大金融集团,如道胜银行一系列巨大的军事工业、铁路公司、车厢工业、烟草托辣斯、“俄国石油总公司”及其他工商企业。圣彼得堡国际银行,控制着梭尔莫沃和科洛姆娜工厂、机车制造公司、造船公司、冶金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工业、铁路公司、轮船公司和石油工业等等。亚速海一顿河商业银行与“金属销售公司”、“煤炭销售公司”、乌拉尔的冶金工业、水银开采、铁路公司、纺纱公司等有关系。在彼得堡银行中间,形成两个主要集团;以道胜银行为首的集团和以圣彼得堡国际银行为首的集团。

  由上可见,俄国早就有了垄断资本和大银行,也就是俄国早就已经具备了(按列宁所要求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在世界大战之前就存在了。

政权性质问题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核心问题。推翻沙皇政权,建立什么样的新政权,是社会民主工党党人分歧最大、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孟什维克认为,既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政权该是无产阶级的,应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彻底地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并展开社会主义革命。

  布尔什维克在1905年4月12日《前进报》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91]在此之前,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所争论的是“临时政府”问题,即要不要参加临时政府的问题。布尔什维克提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之后,都遭到孟什维克和托洛茨基的反对。

  列宁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个口号解释道:“俄国革命按社会经济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革命的动力却不是自由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和民主主义的农民。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革命才能赢得胜利 ”。[92]

  列宁又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不同。我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作为资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农民占大多数,农民受农奴制大地主残酷的压迫(占一半),已经组成社会主义政党的无产阶级的力量和自觉性——所以这一切都使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特殊的性质。这一特点并不排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这一特点完全决定了我国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质和为了在这样的革命中取得胜利而实行无产阶级和农民专政的必要性。因为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盟’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就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93]

  列宁和托洛茨基同样地认为,俄国资产阶级不能够成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农民、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夺取政权。

  列宁和托洛茨基不同的地方是在于:

  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夺取政权,政权就必然落在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手里,成立工人政府。工人政府可以由无产阶级与农民、小资产阶级组成,但“政府的领导权应该属于工人阶级”。[94]所以,工人政府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与1871年的巴黎公社同样性质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从实行最低纲领转为实行最高纲领的社会主义的措施。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夺取政权,建立的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任务是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扫除一切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资本主义得到最自由的、最迅速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在民主制度下得到教育、锻炼和组织起来,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有利的条件。[95]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不能“触动资本主义的基础,它至多只能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彻底重分土地的办法,实行彻底的和完全的民主主义,直到共和制度为止”。[96]

  正是由于建立的新政权的任务不同,也就决定了所要建立的政权的性质。

  列宁认为俄国还没有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即使在取得政权之后,也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措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只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在民主制度之下取得。因而列宁反对托洛茨基提出的“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目前,俄国无产阶级在俄国人口中还是少数。它只和半无产者、半有产者群众,即和城乡贫农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成为绝对多数”。[97]因而,只该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因而列宁否认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巴黎公社式的工人政府。

  那末“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属于什么阶级性质的政权呢?列宁曾作过多种不同的解释。

  首先,列宁否认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98]即否认它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当然,列宁也没有说过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有它的过去和未来,它的过去是专制制度、农奴制度、君主制度、特权制度;它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从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制度进到社会主义”。[99]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农民的资产阶级民主专政”。[100]照这样说来,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了,即小资产阶级专政。如果是这样,就会带来不少问题。小资产阶级专政和小资产阶级共和制可能存在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历史时期,或者有过这样的事例。马克思分析近代社会的政权性质,不是封建君主专政就是资产阶级专政。只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没有小资产阶级共和制。如果有小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话,那末,小资产阶级共和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又有什么不同?是小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还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照理,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是有不同才是,可是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中的民主任务,即最低纲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01]

  列宁又说,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就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公会专政、下层人民的专政[102]。“他们(俄国机会主义者——引者)根本不懂得比如像法国大革命时期实行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下层群众专政的国民公会的历史作用。”[103]其实,法国的国民公会并非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是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下层人民的专政,即列宁所提出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列宁这样理解法国的国民公会的阶级性质是不符合事实的。

  法国1789年大革命时期的宪法是把国民分为能动公民和被动公民。能动公民才有选举权,被动公民无选举权。凡是被雇用的佣工,被列入被动公民;缴纳直接税相当于当地三日工作价值以上的才是能动公民。能动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参加国民自卫军的权利。所纳直接税最少等于一个“银鎷”(相当于50法郎)且有不动产的人。才能被选为郡议员。因此,只有资产阶级、富裕的小资产阶级才是能动公民,而当郡议员及国民公会议员的只可能是资产阶级、地主的有产阶级。

  1791年法国人口2600万人,能动公民只有4298360人。300万贫民完全无公民资格,即连被动公民的资格也没有。

  1792年8月10日革命,废除王权,9月21日开始的国民公会,大部分议员属于资产阶级。在750名议员中,只有两名工人:兵械匠诺尔·普盎特和梳羊毛工人亚蒙微尔。议员中出身于资产阶级的占三分之二。“到处都是由资产阶级和业主得势”。[104]

  政权机关是由国民公会选出的。由资产阶级的议会选举出的政府机关也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政府,资产阶级的政权。无论是初期吉伦特党还是后期的山岳党所掌握的政权机关,都是资产阶级专政。无论吉伦特党还是山岳党都是不容许侵犯财产权,不允许破坏资产阶级所有制。[105]它们一方面打击王党,以及与王党相勾结的资产阶级、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商人;另一方面,它们镇压农民起义、饥民抢粮和工人的罢工。因此,也就可以确定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革命民主专政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权。

  1793年6月2日,吉伦特党被推翻,山岳党执政,通过了三项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法令和废除封建契券的法令。这个只是在连年农民暴动、农民夺地、焚烧封建契券的压力下给已成事实的承认而已。

  山岳党公安委员会专政时期为形势所迫,施行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措施。比如,限定物价,取缔囤积居奇、没收敌产分给贫苦的爱国者(这项措施没有实现)。可是,有些措施却是对工人不利的。比如,规定工资的最高限额。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限定工资额就对工人不利而对雇主有利。

  我们从国民公会、革命政府、公安委员会的阶级结构以及所施行的政策就可以得出结论:国民公会是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权是资产阶级专政,并非下层人民的专政。

  决定政权的阶级性质的是,政权所肩负的任务,政权所施行的政策。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任务是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地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来实现最低纲领。[106]因此,也就可以确定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权。

  1905年10-12月革命高张,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列宁说,工人代表苏维埃“是工人和农民的革命政权,在俄国已经有过了,在我国革命进程中已经实现过了。”[107]

  1905年革命出现的工人代表苏维埃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政权,还没有取得全部政权以代替旧政权,就说不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已经实现过了”,只能够说“已经出现过了”。

  正如列宁自己所说的:“我国1905年的苏维埃,可以说只是腹内的胚胎,因为它们总共只存在了几个星期。显然,在当时条件下根本说不上苏维埃的全面发展。在1917年的革命中也还谈不上这一点,因为几个月的时间太短促,尤其是因为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领袖们糟蹋了苏维埃,把它们变成了清谈馆,变成了这些领袖的妥协政策的附属品。生气勃勃的苏维埃在李伯尔、唐恩、策烈铁里和切尔诺夫等人领导下败坏了,腐朽了。苏维埃只有在夺取全部国家政权之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发挥自己全部的天资和才能,否则就会无所作为,不是成了单纯的胚胎(而过久地作为胚胎存在是不可能的),就是成为玩具。‘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使苏维埃陷入瘫痪状态”。[108]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列宁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又作新的解释,把1905年革命时期的苏维埃看作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实体。

  在1917年以前,列宁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比作法国1792年的国民公会,却不把它比作法国1871年的巴黎公社。当孟什维克的代表会议(1905年)提出临时革命政府就是“革命公社”的口号时,列宁坚决反对“革命公社”这个口号。列宁说:巴黎公社“不善于分清并且当时也不能分清民主革命成份和社会主义革命成分、把争取共和制度的任务和争取社会主义的任务混淆起来,不能向凡尔赛实行坚决的军事进攻的任务、犯过不占领法国银行的错误等等的工人政府就是这样称呼的”……“‘革命公社’的口号是错误的,因为历史上有过那些公社恰巧就是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反之,我们的口号,即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口号,能完全保证不犯这个错误。我们的口号是无条件地承认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认为它决不能直接越出民主革命范围,但是它同时又把当前这个革命推向前进,努力使它具有一个最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形式,因而,也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民主革命来保证无产阶级进一步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得以最顺利地进行。”[109]

  又说,提出成立革命公社的口号是荒谬的,“贬低无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任务,回避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口号,那是荒谬的和反动的。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条件也是荒谬的,因为这两种革命,我们再说一遍,无论按其性质来说,无论按参加这种革命的社会力量的成分来说,都是不同的。”[110]按照列宁当时的观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替资本主义建立真正广泛发展的基础”,“给资本主义特别广泛、有力的发展创造条件”。[111]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和农民联盟进行的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无产阶级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进行的革命。[112]所以,列宁说,两种革命的社会力量的成分是不同的(只是到了1917年社会主义革命时,列宁这个观点改变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有两个同盟者,一个是无产阶级联合贫苦农民,一个是无产阶级联合各国无产阶级。)[113]

  可见,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与巴黎公社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那末,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工人代表苏维埃,工人代表苏维埃就不是巴黎公社类型的政权了。

二月革命


  1914年8月1日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俄国经济主要是依赖于法国和英国。在俄国外国资本投资最多的是法国和英国,这就影响了俄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加战争。

  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态度,列宁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失败主义,把战争转变为反对本国政府的国内战争,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进行民主革命,成立民主共和国。到了1917年1月,列宁改变了革命的路线,提出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战争期间,国家大量的军事用品的订货,使军事生产利润达到空前的规模。垄断资本比以前更为扩大发展了。

  俄国对战争事前毫无准备,没有军需品的储备,参战后,金属和煤炭更为不足。战争期间煤、铁、钢的生产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战前下降。因而煤炭、金属恐慌继续扩大了。由于原料与煤炭不足,工厂生产被迫减少生产甚至停工。战争开始,全部适龄壮丁动员参军,有1200万人被徵入伍。造成工业熟练工人不足,农村劳动力缺乏。无论工业和农业生产都下降了。牛和马被军事徵用,农业畜力不足,加以劳动力缺乏,农业大为减产了,畜牧业也大为衰落。从1913年到1916年谷物收获减少了46000万普特。粮食不足,物资缺乏,运输困难,投机倒把盛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1917年1月,1个卢布的购买力下降到27戈比,到7月,只及12戈比)物价腾贵。

  资本家大发战争横财,而劳动人民却日益困苦。工人名义工资虽有增加,但却赶不上物价的飞涨。彼得堡工人每日工资,到1916年10月增加了120%-150%,而房租和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却增加了300%以上。顿涅茨工人的名义工资到1916年增加了39%,而小麦价格增加了140%,肉价增加了300%,糖价增加了180%。

  战争加速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1914年8月——12月,大约发生70次罢工,有将近35000人参加罢工,1915年据官方缩小的数字,罢工超过1000次,有50万人参加。1915年10月,水兵反战,主力舰甘古特号水兵举行起义,有百名被捕受审。12月,彼得堡工人13万人举行罢工,抗议审判水兵。

  1916年许多城市开始发生饥荒。罢工事件有1500起,罢工工人超过1百万人,农村发生农民骚动,农民夺取地主的粮食、牲畜和农具,甚至焚烧贵族地主的庄园。而民族矛盾也尖锐起来了。在1916年中,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发生了一次数百万人的起义。

  1917年1月9日(公历22日),工人纪念1905年“流血的星期日”12周年,彼得堡15万工人罢工,莫斯科、哈尔科夫、罗斯托夫等地也举行罢工。1月份罢工工人就有25万,2月份超过40万。

  2月17日,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一个车间工人举行罢工。厂方决定于2月22日关厂歇业。2月23日(公历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普梯洛夫厂工人举行游行示威,沿途其他工厂的工人以及妇女参加了示威游行。罢工工人高呼“面包”!“打倒沙皇”!“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有9万人。24日,罢工工人增加到18万人。25日,彼得堡工人举行总罢工,罢工工人达到25万人以上。

  26日总罢工演变成为起义。工人解除了警察的武装。巴甫洛夫近卫团的一个连士兵转向到工人方面参加起义。27日起义遍及全城。禁卫军沃伦斯基团教导队、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和托夫斯克团士兵转到起义工人方面来。士兵和起义工人占领了军火库、兵工厂,夺取了武器,工人武装起来了。晚上参加起义的士兵卫戍部队达到66700士兵,28日参加起义的超过12万人。

  27日,起义工人与士兵冲进监狱,释放了许多社会主义者,其中的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的工人团的领导人和军队,他们和工人一起从监狱直奔塔利达宫,他们与工会和合作社运动的代表及国家杜马的左派代表共同组成了“工人代表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全是孟什维克的人。早上九点,在塔夫利达宫召开工人代表苏维埃会议,选举正式执行委员会。会议一致选举杜马代表,孟什维克的齐赫泽为主席团主席,斯柯列别夫和克伦斯基为主席团成员。主席团和四个书记全部都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执行委员会大多数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人。被选入执行委员会的布尔什维克先后只有四人:别列宁(施略普尼柯夫)、巴浦洛维奇(克拉西柯夫)、彼得罗夫(扎鲁茨基),以及后来以布尔什维克代表进入执行委员会的莫洛托夫。

  首都起义胜利立即影响到全国。所有的省及大多数的县城都成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和士兵代表苏维埃。

  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并没有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月1日晚,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代表齐赫泽、斯切克洛夫、苏汉诺夫、索柯洛夫和菲力波夫斯基出席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和临时政府的几个预定成员的联席会议,并建议讨论苏维埃把政权转交给由国家杜马委员会组成的临时政府的条件。当即达成了协议:临时政府将遵守以下原则:(一)完全、立即赦免一切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军事起义、农民犯罪等的犯人。(二)言论、出版、集会和罢工自由。(三)取消一切阶级、信仰和民族的限制。(四)立即准备召开平等的普选的立宪会议。(五)民警代替警察。(六)直接的普选地方自治机关。(七)不得解除参加革命运动的部队的武装,不得把他们调出彼得格勒。(八)在保持部队军事纪律、执行军务的情况下,废除对士兵的一切限制,士兵享有公民所享有的权利。[114]

  就这样,工兵代表苏维埃把政权转交给了由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组成的临时政府。

  3月2日,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临时政府大多数部长都是十月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只有一个社会革命党人、劳动派分子克伦斯基为司法部长。

  列宁早在1917年2月革命之前,就认为俄国下一次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俄国革命——正是因为具有我说过的那种特殊意义的无产阶级性质——仍然是未来欧洲革命的序幕,毫无疑问,未来这次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并且这个字的意义会更加深刻。按其内容来说也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革命”。[115]

  这是列宁的革命路线很大的转变,列宁把工人代表苏维埃不是巴黎公社的观点转变为工人代表苏维埃就是巴黎公社类型的国家,这就把列宁过去的革命路线——从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夺取政权、建立非巴黎公社类型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使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为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权,成立工人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巴黎公社类型的国家),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任务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路线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路线。列宁这个新的革命路线,我们只是在二月革命的前夕(1917年1月9日)列宁在瑞士苏黎世所作的《关于1905年革命的报告》中见到。列宁这个新的革命路线在二月革命之前,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尤其是国内的布尔什维克不会有人知道的。还未成为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路线,只是列宁个人的意见。如果按照列宁这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路线,二月革命,无产阶级就应该夺取政权建立工人政府。二月革命爆发时,列宁不在国内,国内的布尔什维克执行的是布尔什维克党原来制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路线。

  在工兵代表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占多数,布尔什维克只占少数。苏维埃的主席团完全为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所控制。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要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不会成立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在国内参加二月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最多不过要建立的临时政府——既不是资产阶级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最低纲领预计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6]它的任务是使资本主义充分的发展,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任务。当时,维堡区布尔什维克党员大会曾通过一项决议:“工人夺取政权,打倒当时的‘秩序维持委员会’”,但是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国局否决这项决议。[117]正是由于领导二月革命的政党的革命路线是如此,政权就为资产阶级所攫取了,而不能说是由于无产阶级觉悟不高组织不够所致[118]

  由于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二月革命只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了。

  二月革命爆发后,3月4日(俄历),列宁立即起草了《提纲草稿》交给回国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带回国去,指导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提纲草稿》提出建立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联盟的工人政府,“苏维埃”民主共和国,为争取社会主义而斗争。[119]

  列宁于四月初回到彼得格勒,就提出《四月提纲》。《提纲》提出“推翻资本”才能结束战争,“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建立巴黎公社式的国家——苏维埃共和国,“修改已经陈旧的最低纲领”。[120]《提纲》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的《提纲草稿》和《四月提纲》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引起很大的震动。因为布尔什维克党原定的革命路线是:当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不仅不触动资本主义基础,而且要使资本主义最自由的、最迅速的充分发展,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任务。而今,二月革命只是推翻了沙皇政权,立宪会议还未召开,民主政治制度还未建立,农民的土地革命还未开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未完成,怎能立即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因而,列宁提出的新的革命路线引起了党内一些人的反对,代表人物是加米涅夫和李可夫。加米涅夫公开指责列宁提出建立工人政府正是犯了托洛茨基不断革命的错误。

  列宁对反对者的责难解释道,俄国政权是农奴主、贵族、地主阶级的政权。[121]二月革命政权已转到资产阶级手里。“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122]

  列宁进一步解释道,“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这就是“工兵代表苏维埃”。“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个公式已经过时了。[123]

  列宁的解释并不正确。列宁所提出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要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时建立的政权,而今建立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权,临时政府并非“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而且资产阶级革命还未彻底完成,最重要的土地革命还未开始。列宁过去是说只有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才能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

  列宁本来是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看作是“农民的资产阶级民主专政”。[124]并非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又怎能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比作“工兵代表苏维埃”,比作巴黎公社式类型的政权呢?

  列宁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具体表现就是“工兵代表苏维埃”,所以说“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在一定形式上和一定的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如果把两种政权存在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还不成为单一政权就作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已经实现了的话;那末,就证明“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正确的,这个公式不但不过时,而且要进一步使“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工兵代表苏维埃”取得全部政权。可是,列宁又说:“生活使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同资产阶级专政交织在一起。下一阶段将是无产阶级专政……要在全国建立这样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这是生活的要求。别的出路是没有的。这也就是巴黎公社!……这是一种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类型”。[125]照列宁这样说,把两重政权时的工兵苏维埃说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当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单一政权时,工兵代表苏维埃却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了。也就是从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变成“无产阶级专政”。

  如果从列宁以前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所定下的任务(不触动资本主义基础,要使资本主义最自由的、最迅速的充分发展,彻底完成民主任务)来说,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并没有实现,也不可能实现。工兵代表苏维埃不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因为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任务是“走向社会主义”,并非要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应该说,“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个公式不是过时了,而是不对,应该抛弃这个公式。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再提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而改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

  列宁说,无产阶级必须用新的国家机器——工人代表苏维埃,1871年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机器代替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民警制度,实行粮食分配制,“这些措施还不是社会主义,它们涉及消费品的分配,而不涉及生产的改组。它们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只是‘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126]建立民警制度、实行粮食分配制‘还不是社会主义’的措施,但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代替旧的国家机器,就是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代替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措施,怎能说“还不是社会主义”措施呢?

  我们知道巴黎公社就是工人政府,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当列宁说到工人代表苏维埃是工人政府时,当然应该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尤其是列宁把工人代表苏维埃比作1871年巴黎公社时,更应该作如此理解。因为巴黎公社的阶级性质早就为马克思恩格斯确定为“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是应该知道的。如今列宁又把“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比作工兵代表苏维埃,比作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共和国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又是什么阶级性质的国家呢?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又该是什么阶级性质的专政呢?难道又成为既非无产阶级又非资产阶级专政的第三种专政吗?

  列宁又说,“我们……正在为我党夺取政权而斗争,这个政权应该是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我们在夺取这一政权时,不仅不怕越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反而要清楚、直接、明确地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越出这个范围,我们要毫不畏惧地向社会主义迈进……”。[127]

  负有社会主义革命使命的“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专政”是能够比作工兵代表苏维埃、比作巴黎公社的,实际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917年8月间,列宁称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128])问题不在于“农民”或“贫苦农民”这两个词上,而是在于政权是不是无产阶级领导,政权所承担的任务是不是有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其实,列宁指出“无产阶级联合贫苦农民”,在十月革命时并没有实现。十月革命,“我们同全体农民一起去夺取政权”。[129]

  如果列宁以前就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赋予另一种革命任务和阶级性质,即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所建立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占领导地位的无产阶级专政,它的任务是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任务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只有这样,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才能比作工兵代表苏维埃,比作巴黎公社,才能说,它已经出现了(还不是“已经实现了”);才能说它成为单一政权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由于列宁不肯从根本上否定“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而是在维护它,因而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多种辩解,就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混乱的说法。

  列宁对加米涅夫指责他犯了托洛茨基不断革命的工人政府的错误时,辩解说:“如果我们说‘不要沙皇,而要工人政府’”,那就有“‘跳过’尚未完成的(农民运动还没有结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危险”。“在俄国,除了工人、雇农、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外,不能有别的政府……苏维埃中,占大多数的恰巧是农民和士兵,……占多数的恰巧是小资产阶级”。[130]“如果我们说,‘不要沙皇,而要无产阶级’,那就是越过小资产阶级。”[131]

  “不要沙皇,而要工人政府”的口号是帕尔乌斯提出的;不过托洛茨基是提出“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推翻沙皇政权,建立工人政府,也就是“不要沙皇,而要工人政府了”),只是帕尔乌斯的工人政府只限于资产阶级民主任务,是和托洛茨基的除了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任务之外,还推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工人政府是有本质上不同的。[132]

  托洛茨基所提出的“工人政府”并不是像列宁所说的那样不要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政府,“跳过”农民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托洛茨基说:“无产阶级参加政府在客观上是极可能的,原则上也是容许的,只是这种参加要具有统治的和领导的性质。当然,人们可以把这样一个政府说成是无产阶级和农民专政,无产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专政,甚或说成是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但问题仍然在于:谁在政府中掌握领导权,并通过政府领导全国?当我们说到工人政府的时候,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回答是,政府的领导权应该属于工人阶级”……

  “当我们说工人政府的时候,我们指的工人阶级代表在其中占统治和领导地位的政府”。[133]

  “无产阶级将能够依靠农村的起义来使自己得到支持,将能够在城市(政治生活的中心),使它已经能够着手的事业取得胜利的结果。无产阶级依靠农民的基本力量并领导他们,就不仅会给予反动势力以最后的胜利的打击,而且还会了解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134]

  “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先锋地位,它同革命农村直接建立的联系,使军队听命于它的那种魅力——所有这一切不可避免地推动它去夺取政权。革命的彻底胜利意味着无产阶级的胜利。

  “无产阶级的胜利也意味着革命的不间断性。无产阶级实现民主的基本任务,直接为巩固政治统治而斗争的逻辑,也在一定时刻向我们提出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存在着的不间断性”。[135]

  托洛茨基说得很清楚,工人政府除工人阶级之外还有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只是无产阶级占统治和领导地位,并不是不要农民。工人政府更不是要“跳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人政府的任务要彻底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任务,包括农民的土地革命这个资产阶级民主任务在内,同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其实,列宁并不是不知道托洛茨基所提出的工人政府有农民参加的。列宁说:“托洛茨基本人在这个论断中,认为民主居民的代表可以参加(工人政府),就是说,认为政府可以由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代表组成”。[136]

  托洛茨基把工人政府比作1905年革命出现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和1917年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工人代表苏维埃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137]而列宁也是把1905年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和1917年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比作1871年的巴黎公社;可是,列宁反对托洛茨基的工人政府就等于否认工人代表苏维埃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了。从而也就并不认为巴黎公社是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了。列宁的观点是在于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农民占多数,所以,工兵代表苏维埃不是工人政府。这是对工人政府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误解。1871年巴黎公社是有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律师、记者、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府,马克思恩格斯就是把巴黎公社称之为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代表会议,4月24日作《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结论》发言还否定托洛茨基的“不要沙皇,而要无产阶级专政”。说这个口号是“跃过小资产阶级”。第二天(4月25-26日写的)《关于苏维埃的决议的提纲初稿》,却说,在许多地方的中心城市,工人代表苏维埃成为单一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单一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各地革命胜利的原因。”[138]列宁把首都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不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因为,首都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还未成为单一政权,还有一个资产阶级政权与它同时并存。当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全部政权成为单一政权时,便是无产阶级专政了。“生活使工农专政同资产阶级专政交织在一起。下一步将是无产阶级专政……”。[139]由此,列宁从否认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改变为承认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了。不过,要当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单一政权时,才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高涨时期,出现了两重政权的局面,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两重政权是不能长期并存的,其中一个必定要消灭另一个,成为单一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作为一个新政权而与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并存是暂时的。当苏维埃消灭了资产阶级政权成为单一政权的时候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那末在苏维埃政权与资产阶级政权并存时就应该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因为决定政权性质的不是在于它是否成为单一政权,而是决定于政权结构、政权所负担的阶级使命。如果工兵代表苏维埃是要承担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并展开社会主义革命,那末,工兵代表苏维埃在未成为单一政权之前就已经是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争取成为单一政权,也就是它在执行自己的任务。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政权,正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托洛茨基提出的工人政府也正是这样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列宁没有把首都的苏维埃看作为无产阶级专政,是由于:“在首都和某些的中心城市,情况截然相反,苏维埃的无产阶级成分比较低;在执行委员会中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影响非常大,‘同资产阶级的合作’甚为广泛,在各委员会中更是如此……”[140]其实,不少城市的苏维埃是和首都的苏维埃一样,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分子占多数。[141]

  在首都的苏维埃,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把持了执行委员会和主席团。他们对临时政府实行妥协政策。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并没有把苏维埃看作为一个政权机关,也就没有认识到“两重政权”的局面,没有认识到“两重政权”不能长期并存,其中一个必须消灭另一个。故此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也就没有要苏维埃夺取政权的念头。但是首都工兵代表苏维埃实际上是一个还未取得全部政权的政权。苏维埃“执行了许多政府的职能”。[142]临时政府的重要决定都要通过联络委员会商得苏维埃的同意才能实行。比如,克伦斯基发动一次军事进攻,他就把发动进攻的命令要求6月3日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给予批准。士兵只服从苏维埃的命令,没有苏维埃的命令,士兵就拒绝执行。

  布尔什维克和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就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就是要消除临时政府,使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唯一的政权。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的时候,工兵代表苏维埃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占多数,布尔什维克只占少数。[143]也就是说,如果在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所控制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单一政权的时候,就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了,那末,工兵代表苏维埃在未成为单一政权的时候,也该是无产阶级专政,不是别的什么“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或“农民——无产阶级专政”。如果工兵代表苏维埃是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它成为单一政权的时候也只能依然是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正如我们上面说过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是不能实现的。

  二月革命后,列宁常把1905年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和1917年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连结在一起,称它们是巴黎公社类型的国家。那个时候,不要说1905年工人代表苏维埃只处于新政权的萌芽状态,就是1917年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还未取得全部政权成为单一政权,列宁就把它们看作为巴黎公社类型的国家了,那就只能是因为1905年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和1917年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在本质上已具备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负有无产阶级革命的使命,才能够称它们为巴黎公社类型的国家;否则,就不能把它比作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布尔什维克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试图以和平方式使工兵代表苏维埃取得全部政权,把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撤销。

  临时政府是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它经历了两次危机。

  临时政府于3月28日发表《临时政府宣战书》,声称继续进行战争是必要的。外交部长米留可夫于4月18日再次发出给同盟国的照会,说明3月28日的《宣战书》是“要把战争进行彻底胜利为止的全民愿望”。米留可夫的照会立即引起了工人和士兵的公愤。4月20日照会发出后,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就自发地发动了游行示威,高呼“打倒米留可夫!”的口号。21日工人、士兵和水兵的示威进行扩大到10万人。他们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战争!”“打倒侵略政策”,“公布秘密条约”等口号。彼得格勒区军区司令科尔尼洛夫企图用大炮镇压示威群众,但士兵拒绝执行他的命令。莫斯科、下诺夫哥罗德、哈尔科夫、叶卡德琳堡及其他许多城市也举行了示威游行。临时政府被迫解除了米留可夫和古契科夫的职务,以平息民愤。

  4月8日,首都工人和士兵举行反临时政府的游行示威,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随后许多城市也举行群众的示威游行。18日那一天,临时政府发动了一次前线进攻,结果惨败,十天共损失6万人。工人和士兵对临时政府坚持继续帝国主义战争极为忿怒。7月4日,首都举行有50万人参加的大示威游行。工人、士兵和水兵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首都军区司令波洛夫采夫下令向示威群众开枪,死伤400余人,捣毁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真理报》编辑部和印刷所。并下令逮捕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解除了工人的武装。列宁被迫隐藏起来。托洛茨基宣称和布尔什维克一样是反对临时政府政策的,临时政府就把托洛茨基逮捕了。

  7月事件是临时政府对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反击,企图首先消灭布尔什维克的力量,然后再进一步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

  反动派以为形势对他们有利。8月25日,科尔尼洛夫发动了反革命叛乱。结果被首都的工人群众的武装力量镇压下去。

  科尔尼洛夫的叛乱反而使布尔什维克的声望提高了。更多的工人群众要求罢免苏维埃中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代表。8月31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决议。9月5日,莫斯科苏维埃也通过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决议。随后,基辅、哈尔科夫、喀山、乌法、明斯克、列维里、塔什干、萨马拉、布良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及乌拉尔和顿巴斯的许多城市的苏维埃相继通过“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决议。全国有250个苏维埃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彼得格勒苏维埃改选主席团,布尔什维克比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总票数还多100张,布尔什维克的候选人名单获胜了。策烈铁里、齐赫泽、克伦斯基等人的主席团换上了布尔什维克的主席团。托洛茨基当了主席团的主席。布尔什维克开始领导苏维埃。

  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政治舞台的。最后,布尔什维克还是用武力解决这个政权问题。

  列宁9月12日——14日间从隐蔽处写信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在两个首都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中取得多数,就能够而且必须夺取政权”。[144]

  当时的形势对革命十分有利。

  临时政府期间,工农业减产,大批工矿企业倒闭。9月份顿巴斯关闭了约70个大煤井。彼得格勒50家大金属加工企业准备关闭。乌拉尔全部工厂关闭了近一半。成千上万工人被赶出工厂。资本家企图以饥饿来扼杀革命。货币贬值,到10月份1卢布只值7-8戈比。物价上涨,战时莫斯科粮价上涨7.5倍,日用品上涨10倍以上。工人实际工资只得战前的57%。

  7月间临时政府对示威群众的镇压,也就激发起工人、士兵对临时政府的仇恨。8月科尔尼洛夫的叛乱,工人群众武装起来进行反击。在7月事件被解除了武装的工人又武装起来了。人民已经看到临时政府对布尔什维克和工人群众横加迫害,而对叛乱分子却无能为力。临时政府是不愿也不能肃清反动势力,临时政府存在一天,反革命的复辟就随时可能发生。

  9月初和10月初,俄国各地爆发了罢工。工人夺取了工厂,工人管理工厂,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并建立工人武装队伍。

  广大工人群众和士兵已经倾向于布尔什维克。全国各中心城市苏维埃的改选,布尔什维克大多获胜,在两个首都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的士兵,大部分倾向布尔什维克。有100多个预备团全部支持布尔什维克。全国大多数卫戍部队支持布尔什维克。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完全拥护布尔什维克。士兵拒绝作战,赶走反动的军官,以及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从舰队委员会和团队委员会驱逐出去,选举布尔什维克为委员。士兵举行的会议常有提出对临时政府不信任的议案。

  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内部分裂成几个派别和集团。从社会革命党中分裂出来、建立独立组织的左派社会革命党,表示全力支持布尔什维克。

  秋天,农村农民的斗争如火如荼。欧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县都爆发了农民运动。在许多省农民夺取地主的土地、农具和牲畜,捣毁地主的住宅、焚烧庄园。9月份农民起义比5月份增加了5倍。

  发动起义,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了。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中央举行会议,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10月24日深夜起义发动了。在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指挥下,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和水兵攻占了各个政府机关、车站、邮政局、电话局、国家银行以及各个重要据点。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上午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告俄国全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立即提出民主和约,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工人监督生产,成立苏维埃政府”。[145]

  25日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布尔什维克把“推翻临时政府,夺得的国家政权”的既成事实,摆在苏维埃代表大会面前。大会首先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起义胜利,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146]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了,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国家诞生了,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了。回顾俄国革命所走的道路,就使列宁看清楚了俄国革命路线应该是怎么样的才是。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建立什么样性质的政权,就决定革命性质。列宁过去提出的那个既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又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给予彻底的否定。列宁说:“或者是地主资本家专政(即铁的政权)或者是工人阶级专政,中间道路是没有的……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中间道路,而且不可能有中间道路。或者是资产阶级专政……或者是无产阶级专政”。[147]又说:“在资本主义环境中只能或者是资产阶级专政,或者是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实现任何第三种专政”。[148]

  这样列宁也就否定了“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也就是否定了过去布尔什维克所制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革命路线。按照这条革命路线是要建立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个政权的使命只是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任务,决不能直接越出民主革命的范围,不触动资本主义的基础,而要使资本主义得到充分的发展。

  列宁谈到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是这样说的:“……在1905年的事变之后,毫无疑问,沙皇制度已经到了自己的末日,只是因为乡村的落后和愚昧,它爬出了深渊。随着1917年革命而出现的,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政党由于事变的影响变成了共和党;另一方面是产生了苏维埃这种民主组织。苏维埃这种组织乃是一种伟大的、世界革命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东西。苏维埃是由人民独立创造的。这种形式的民主制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是没有与其匹敌的。

   “革命推动了两种力量:目的在于推翻沙皇制度的群众的联合和劳动人民组织……”

  “革命的火焰通过劳动者革命的支柱——苏维埃的建立而放出了光芒。俄国人民实现了从沙皇制度到苏维埃的大跃进。……苏维埃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所有制,促进了一次彻底的、扫除一切资产阶级制度残余的革命……十月革命实际地表明,人民应当怎样把土地、自然资源、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夺取过来,交给工农国家。我们说: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我们为了这个目的而斗争……。”[149]

  这样,列宁就是把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看成为同一个性质的革命。1905年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和1917年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看成同样性质的苏维埃,是起义机关,是政权机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机关。列宁说,1905年就建立了苏维埃。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诞生这样容易,“是因为1917年2月甚至任何一个政党都还没有来得及宣布这个口号以前,群众就建立了苏维埃。正是有着1905年的惨痛经验因而变得聪明了的人民的深邃创造力才建立了这种无产阶级政权形式”。[150]

  革命性质决定于政权所要建立政权的性质,而政权的性质取决于政权所肩负的使命。列宁说:“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在另一个环境和另一种条件下继续着公社的事业……”。[151]巴黎公社的事业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故此,如今,列宁就该认为,1905年革命就应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任务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1905年革命未获得成功,1917年革命就是继续1905年革命未竟的事业。1917年2月革命,资产阶级从无产阶级手中夺走了政权;十月革命只不过是继续1905年及1917年2月革命未竟的事业。因而,列宁说:“革命的火焰通过劳动者革命的支柱——苏维埃的建立而放出了光芒。俄国人民实现了从沙皇制度到苏维埃的大跃进”。

  故此,俄国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推翻沙皇政权,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把土地、自然资源、交通和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差别就取消了。[152]

  这样的俄国革命路线,就是托洛茨基在1905年所提出来的不断革命的革命路线。

  俄国革命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又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样的革命该说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呢?

  首先,列宁认为二月革命“是战争所必然引起的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第一个革命的第一个阶段”。[153]是“开始社会主义革命”。[154]

  “俄国革命直接的迫切任务,是革命阶级民主主义的任务,打倒中世纪制度残余,彻底肃清这些残余,扫除俄国的这种野蛮现象、这种耻辱、这种极端妨碍我国一切文化发展和进步的障碍……”

  “……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要巩固俄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我们就应该继续前进,而我们确实前进了。我们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作为我们主要的和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工作的‘副产品’顺便解决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造是无产阶级革命,即社会主义革命的副产品……”

  “苏维埃制度就是由一种革命发展为另一种革命的显著的证明或表现之一……苏维埃制度……即无产阶级革命民主制或无产阶级专政……”。[155]

  托洛茨基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服从无产阶级革命任务。[156]

  列宁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作为主要的真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副产品”来解决,那末,俄国革命主要的和真正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来说,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因此,俄国革命是附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但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而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进行。

  一方面在本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资本,消灭阶级,消灭阶级差别,达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

  另一方面,列宁说:“在一国内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不可能的。”[157]获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必须推动世界革命。“……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既然剥夺了资本家并在本国继续组织了社会主义生产,就会起来反对其余的资本主义世界,把其他国家的被压迫阶级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在这些国家中掀起反对资本家的起义,必要时甚至用武力去反对剥削阶级及其国家”……[158]

  社会主义革命“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社会主义定将胜利。”[159]

  这就是俄国革命的不断革命。


1988年11年7日




[1] 瓦·巴·沃龙佐夫;《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民粹派文选》第708页。

[2] 格札·叶利谢也夫《富豪制及其基础》,《俄国民粹派文选》第207页。

[3] 《民意党执行委员会纲领》,同上,第519-520页;《民意党工人党员纲领》,同上,第532-541页。

[4] 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00、502、510页。

[5] 瓦·巴·沃龙佐夫;《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民粹派文选》第652、653、659、708、697、696页。

[6] 梁士琴科《苏联国民经济史》,第2卷《资本主义》,第198页。

[7] 梁士科《苏联国民经济史》,第2卷《资本主义》,第147、215-216、219页。

[8] 同(7),第494、513-515页。

[9] 波梁斯基编《苏联国民经济史(讲义)》上册,第265页。按照改革前夕45个省土地平均价格每俄亩为12.69卢布计算,54400万卢布则赎地该是42868400俄亩,不过土地价格是不断高涨的。60年代末每俄亩涨至20.44卢布,90年代末为66.92卢布,(梁士琴科《苏联国民经济史》第2卷第116页。

[10] 参见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全集》(以下简称《列全》。本文引用的列宁全集;除注明中文第二版之外,其余均为中文第一版),第3卷,第164页。

[11] 同(10),第198页。

[12] 同(10),第126页。

[13] 列宁说:“农民资产阶级在农村中占完全统治地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卷,第62页)。在另一个地方,列宁又说:“实际上,现代农村的真正主人,常常不是农村资产阶级,而是农村高利贷者和邻近的土地占有者”(同上,第155页),农村高利贷者无非是地主、贵族、农场主和富农,地主有的是资产阶级地主,有的是贵族,或者是贵族又是资产阶级。

[14]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第5-6页。

[15] 同(14),第17页。

[16]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第36、37、38页。

[17] 普列汉诺夫:《论夺取政权问题》,《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文选》,第147页。

[18] 普列汉诺夫:《论我们对待自由资产阶级反沙皇制度斗争的策略(致中央委员会的信)》,同上,第131、135页。

[19]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会议(1908年12月)孟什维克提出的《决议草案》,转引自列宁:《无产阶级在俄国革命中的斗争目标》,《列全》,第15卷,第336页。

[20] 参见(17),第147页及155页。

[21] 普列汉诺夫《与友人通信录·致〈无产者报〉编辑的信》,《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文选》,第211页。

[22] 1905年4月孟什维克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转引自列宁:《社会民主工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以下简称《两种策略》)《列全》,第9卷第78-79页及28页。

[23] 同(21),第219页。

[24] 《论我们对待自由资产阶级反对沙皇制度斗争的策略》,同(21),第126页。

[25]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党纲问题时的发言。《托洛茨基言论》,第3页。

[26] 《托洛茨基言论》,第15-16页。

[27] 《托洛茨基言论》,第90页。

[28] 《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51页。

[29] 同(28),第49页。

[30] 列宁:《给农村贫民》,《列全》,第6卷,第385页。

[31] 1895年俄国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工人比重是45.2%,而德国是15.3%,1910年,俄国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工人比重是53.4%,美国是33%。

[32] 参见托洛茨基《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55-57页。

[33] 20世纪初,俄国生铁产量只及美国的1/5,英国的1/3,德国的1/2.5;煤采掘量只有美国的1/20,英国的1/14。1913年,俄国工业生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7%,居世界的第五位。生产量只及法国的1/2.5,英国的1/4.6,德国的1/6,美国的1/14。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俄国电力只及美国的1/20以上。煤约为美国和英国的1/33,生铁为美国的1/12.5,英国的1/8.3,棉产品(坯布)为英国的1/13,等等。

[34] 最初,第一次工人联合罢工是民粹派人组织发动的1879年彼得堡新纺纱厂和沙乌工厂的联合罢工。

[35] 见维特伯爵回忆录《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第233页。

[36] 鲍·尼·波诺马辽夫主编《苏联共产党历史》,第86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告彼得堡全体工人》传单、《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现代部分,下册,第158-160页。

[37] “人民要求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如果政府一再拒绝这种要求,那么,人民就会认为现政权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这时人民就会把经济要求和社会要求搁置起来,而酝酿提出政治要求作为取得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手段。要是政府仍不顺应这股潮流,反而采取鲁莽行动(对日战争),那就会诱发革命,如果缓和革命势头,我和我手下的办法就是召开杜马”(谢尤·维·特伯爵的回忆录《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第263-264页。

[38] 托洛茨基:“无产阶级已经成熟”。(《巴黎公社》俄译本的序言《三十年以后》,《托洛茨基言论》第105页。)1905年革命失败后,托洛茨基认为1905年革命的失败是无产阶级还无力夺取政权。革命的失败会有多种原因,不一定是无产阶级力量薄弱,无产阶级无能力夺取政权。托洛茨基也曾说过,1905年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农民运动没有配合得上工人的起义。而莫斯科起义显然事前是准备不够的。彼得堡本来打算与莫斯科同时举行起义。可是,彼得堡苏维埃在12月4日,全体人员被政府逮捕,也就无法发动起义。

[39] 托洛茨基:《三十年以后》,《托洛茨基言论》,第105页。

[40] 同(39),第106页。

[41] 《我们的意见分歧》,《托洛茨基言论》,第225页。

[42] 同(39),第109页。

[43] 同(41),第223页。

[44] 《为政权而斗争》,《托洛茨基言论》,第278页。

[45] “当我们说工人政府的时候,我们指的是工人阶级代表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府”(托洛茨基:《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36页。

[46] 托洛茨基《我们的意见分歧》,《托洛茨基言论》,第222页。

[47] 托洛茨基:《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62页。

[48] 同(47),第44页。

[49] 同(47),第65页。

[50] 托洛茨基:《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73页。

[51] 托洛茨基《1905年》,《托洛茨基言论》,第191页。

[52] 同(51),第202页。

[53] 托洛茨基:《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30-31页。

[54] 同(53),第67页。

[55] 《列全》,第4卷,第189页。

[56] 《什么是“人民之友”》,《列全》,第1卷,第176页。

[57] 同(56),第215页。

[58]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人国外联合会的分裂》,《列全》,第4卷,第340页。

[59] 《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列全》,第1卷,第397-398页。

[60] 《革命的阶段、方向和前途》,《列全》,第10卷,第68页。

[61] “1917年2月27日的革命,把以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农奴主一地主手中的政权交给了资产阶级。这是资产阶级社会革命”(《资本家是怎样吓唬人民的?》),《列全》,第二版,第30卷,第120页;第一版,第24卷,第408页。

[62] 1908年12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列宁所提出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议草案》,其中有说:“旧的农奴制专制制度正在发展,转变为以假的立宪形式来掩饰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君主制”。(《列全》,第15卷,第294页)“资产阶级君主制就”就是君主制的资产阶级政权了。因而受到孟什维克的批评,列宁解释说,专制制度“在转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政论家的短评》,《列全》,第16卷,194页)。只是”迈进了一步“,还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君主制。

[63] 《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说》,《列全》,第28卷,第372页。

[64] 《什么是“人民之友”》,《列全》,第2卷,第268-269页。

[65] 列宁《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列全》,第4卷,第330页。

[66] 《什么是“人民之友”》,《列全》,第2卷,第277-278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示威起义的态度的决议草案》,《列全》,第8卷,第378页。

[67] 列宁:《〈火星报〉编辑部声明》,《列全》,第4卷,第318页。

[68]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倒退倾向》,《列全》,第4卷,第231页。

[69] 列宁《两种策略》,《列全》,第9卷,第17页。

[70] 同(68),第232页。

[71] 同(68),第231-232页。

[72] 列宁《俄国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列全》,第8卷,第349页。

[73] 列宁:《论临时革命政府》,《列全》,第8卷,第430页。

[74] 《前“布尔什维克”派出统一代表大会的代表告全党书》,〈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第146页。

[75] 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全》,第10卷,第339页。

[76]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第249页。

[77] 列宁《两种策略》,《列全》,第9卷,第14页。

[78]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11页。

[79] 同(77),第34页。

[80] 《革命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任务》,《列全》,第8卷,第479页。

[81] 《胜利的革命》,《列全》,第8卷,第419页。

[82] 参阅列宁《地方自治局的迫害和自由主义的汉尼拔》,《列全》,第5卷,第48页。

[83] 《社会民主党对农民的态度》,《列全》,第9卷,第221页。

[84] 《俄国党内斗争的历史意义》,《列全》,第16卷,第375页。

[85] 《用「雅各宾主义」能够吓倒工人阶级吗?》,《列全》,第25卷,第107页。

[86]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全》,第25卷,第347页。

[87] 同(86),第349页。

[88] 《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列全》,第26卷,第87页。

[89]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全》,第22卷,第218页。

[90] 同(89),第224页。

[91] 列宁:《无产阶级在俄国革命中的斗争目标》,《列全》,第15卷,第333页。

[92] 《杜马选举与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策略》,《列全》,第12卷,第191页。

[93] 《谈谈对我国革命的估计》,《列全》,第15卷,第38页。

[94] 托洛茨基《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38页。

[95] 列宁:《论目前思想混乱的某些根源》,《列全》,第16卷,第87页;《两种策略》,《列全》,第9卷,第97页。

[96] 同(95),第9卷,第41页。

[97] 《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列全》,第8卷,第261页。1917年列宁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俄国无产阶级在居民中仍占少数,农民占大多数。无产阶级专政并不在于无产阶级人数要在居民中占多数,而是在于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

[98] 参阅列宁:《两种策略》,《列全》,第9卷,第40-41页。

[99] 同(98),第69-70页。

[100]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列全》,第24卷,第216页。

[101] 列宁:《论修改党纲》,《列全》,第26卷,第152页。

[102] 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全》,第10卷,第338-339页。

[103] 列宁:《谁赞成同立宪民主党结成联盟?》,《列全》,第11卷,第40页。

[104] 马迪厄著杨人梗译《法国革命史》上册,商务,1973年版,第234页。

[105] 参阅罗伯斯庇尔著:《论羞辱性刑罚》,《革命法制和审判》,第15页。

[106] 列宁《社会民主工党和临时革命政府》,《列全》,第8卷,第256页。

[107]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列全》,第10卷,第253页。

[108] 《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列全》,第26卷,第85页。

[109] 列宁《两种策略》,《列全》,第9卷,第66、72页。

[110] 列宁《社会主义和农民》,《列全》,第9卷,第293-294页。

[111] 同(110),第294页。

[112] 列宁《几点纲要》,《列全》,第21卷,第381页。

[113] 《远方来信》,《列全》,第23卷,第315页。

[114] 参见德·阿宁主编《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的《大事记》,第103-107页。

[115] 除了列宁在《关于1905年革命的报告》(《列全》,第23卷,第258-259页)所提出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提纲草稿》中了解到列宁新的革命路线。列宁说,无产阶级推翻了沙皇政权,资产阶级是从“无产阶级手中抢走了政权”(《列全》,第23卷,第297页)。如果政权没有被资产阶级抢走,政权就为无产阶级所掌握了。那就当然应该是列宁在《提纲草稿》中所提出的“成立工人政府”,并展开社会主义革命(同上,第298-300页。及《远方来信》(《列全》,第23卷,第319页。

[116] 列宁《论修改党纲》,《列全》,第26卷,第152页。

[117] M.N.拉齐斯:《十月革命前夕》(1918年11月6日《消息报》刊载)。转引自罗亚·麦得维杰夫主编《政治日记》,第371页。

[118] 列宁多次说由于无产阶级觉悟不高组织不够,致使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里。但是,却说小资产阶级“觉醒过来从事政治运动”(《无产阶级在俄国革命的任务》,《列全》,第24卷,第40页)。其实,无产阶级的觉悟比小资产阶级强得多。二月革命是在工人多次举行罢工,罢工演变为起义的。二月革命还是表现了无产阶级有高度阶级觉悟,自觉地进行反专制制度,推翻沙皇政府的斗争。无疑穿军服的农民——士兵参加起义,对首都工人起义的胜利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起义是工人率先起义,然后,士兵参加工人阶级的起义,这也可以说得上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推翻了沙皇政府。如果无产阶级觉悟不高组织不够,又怎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呢?

[119] 《1917年2月4日(17日)的提纲草稿》,《列全》,第23卷,第298-300页。

[120]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列全》,第24卷,第2-4页。

[121] 列宁过去是把沙皇政权看作资产阶级政权的见注(56)、(57)、(58)。

[122] 列宁《论策略书》,《列全》,第24卷,第24页。

[123] 《论策略书》,《列全》,第24卷,第25页。

[124]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列全》,第24卷,第216页。

[125] 列宁《关于目前形势和对临时政府的态度的报告》,《列全》,第二版,第29卷,第240页;第一版,第24卷,第120页。

[126] 《远方来信》,《列全》,第23卷,第332-338页。

[127] 《论修改党纲》,《列全》,第26卷,第150页。

[128] 《国家与革命》,《列全》,第25卷,第477页。

[129]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列全》,第29卷,第174页。

[130] 《论策略书》,《列全》,第24卷,第28页。

[131]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代表会议》,《列全》,第24卷,第217页。

[132] 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不断革命”论》,第140-141页。

[133] 托洛茨基《总结与展望》,《“不断革命”论》,第36页。

[134] 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第162页。

[135] 托洛茨基《社会民主党和革命》,《托洛茨基言论》,第90页。

[136] 列宁《无产阶级在俄国革命中的斗争目标》,《列全》,第15卷,第346页。

[137] 托洛茨基《三十五年以后》,《托洛茨基言论》,第112-113页。

[138] 《列全》,第24卷,第226-227页。

[139]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市代表会议》,《列全》,第24卷,第120页。

[140]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提纲)》,《列全》,第24卷,第226页。

[141] 参见《苏联共产党历史》,1960年中文译本,第251页。

[142] 《托洛茨基言论》,第306页。

[143] 1917年6月3日召开的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777名代表中,社会革命党人285名,孟什维克248名,布尔什维克105名。(《英法俄德历史(1830-1917年)》),下册,第662页。

[144] 《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列全》,第26卷,第1页。

[145] 《列全》,第26卷,第216页。

[146] 《列全》,第26卷,第223-224页。

[147] 《为战胜高尔察克告工农书》,《列全》,第29卷,第512页。

[148] 《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列全》,第29卷,第42页。

[149]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解散立宪会议的演说》,《列全》,第26卷,第410-413页。

[150] 《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列全》,第27卷,第77-78页。

[151] 《国家与革命》,《列全》,第25卷,第419页。

[152] 列宁:《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列全》,第27卷,第123页。

[15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列全》,第24卷,第278卷。

[154] 《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列全》,第23卷,第381页。

[155] 《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全》,第33卷,第32页,35页。

[156] 《我们的政治任务》,《托洛茨基言论》,第15页。

[157] 《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列全》,第26卷,第442页。

[158] 《论欧洲联邦口号》,《列全》,第21卷,第321页。

[159] 同(157),第443页。



上一篇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