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 劳动者的诗和斗争的艺术

[罗马尼亚]
屠多尔·阿尔盖齐


· 给我的语言以威力吧
· 犁头
· 把他捣成泥



 给我的语言以威力吧



给我的语言以威力吧,
好让它象烈火般的响尾蛇一样,
把一切腐朽的东西和黑暗全都烧光;
让我的舌头①——象强有力的犁头一样,
耕翻起丰产的田地,
改变世界,向更高的地方飞翔。



* 此诗节译自《晚祷》。
① “舌头”又可当“语言”讲,是同义字。



 犁 头



哦,犁头,是谁将你发明的?
人们把你创造了出来,
是不是为了要翻起平原上干燥的泥土,
好让四周鲜花怒放?

是谁的手把土地犁成田沟?
是谁在黎明时第一个走进田野,
用田界把辽阔的田地分隔开来?
是谁猜想到我们每天的粮食是神圣的?

是谁在雨水浇淋下践踏着粘湿的污泥?
是谁在寒冷的黑暗里,把亲爱的平原
最初分切成润湿的泥块?
而他在希望着,咒骂着和祈祷着?

穷苦的人期待着丰饶的收成。
他耕地,他收获,他把种子播进田沟……
他把这个沉重的负担看成欢乐,
正因为这样,他就永远受到颂扬!

(葆荃译)



 把他捣成泥



他的地如今从河边一直绵延到村头,
每耕种一次,他的地就添一道犁沟。
他的地如今一直伸展到我们的门口,
跨出大门,你就在他的产业上行走。
他的地如今扩大到两倍于当初——
每一百亩都增加了另外一百亩。
留给我们的院子,小得不够养鸡,
鸡和羊只好溜进不是我们的地里——
那片地呀,也是那个老贼的地产。
他逮住我们的羊,关进他的羊栏,
我们还得花钱赎回来。繁重的是地租,
他刮去的钱足够买他产业的全部。
我们世世代代都有土地、牧场和森林;
如今我们倒做了我们老家的租佃人。
我们告过状——可是用处在哪里?
谁的钱袋装得满,谁就最有理。
我的孩子呀,法律对我们从来没有利。
就象切碎萝卜一样,要把地主捣成泥。

(吕洁 译)

译后记:屠多尔·阿尔盖齐(Tudor Arghezi)是罗马尼亚当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政论家。他于1880年生在布加勒斯特,今年正好是他诞生80周年。由于他的丰富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他曾被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荣获国家奖金。当他75诞辰时,罗马尼亚政府还授予他一等劳动勋章。
  阿尔盖齐从16岁起,就开始了文学活动。1904年在《直线》杂志上发表了他最初的诗歌作品。此后他又在《社会生活》(1910年)、《纪事》和《火炬》(1911—1916年)等宣传民主的杂志上,发表鞭笞资产阶级社会的诗歌和政论:并动员了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参加社会斗争。1910年1月号和2月号的《社会生活》杂志,曾把他在《晚祷》一诗中的六句诗(“给我的语言以威力吧……)作为题词印在杂志前面。这几句诗的战斗精神,也贯穿在他当时和以后的诗歌作品和政论文章中。这里应孩指出:由于阿尔盖齐早期曾经受过西方颓废主义文学的影响,因此在他的某些诗歌作品中还存在着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他已摆脱了早年的美学观点,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尤其是他在1955年所写的以1907年秋天罗马尼亚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组诗《1907年》和在1956年写成的《人之歌》,是他的社会政治题材的诗歌的高峰。
  阿尔盖齐的诗歌作品非常丰富,其代表作品,有诗集:《必要的话》(1927年)《徽菌的花朵》(1935年)、《蜂房》(1955年)、《1907年》(1955年)、《人之歌》(1956年)和《杂色的诗》(1957年)等。1958年1月号《译文》上还介绍过他的《芦笛的歌声》一诗。这里发表的《给我的语言以威力吧》和《犁头》两首诗,是从1958年《人民罗马尼亚》丛书俄译本《屠多尔·阿尔盖齐诗选》译出的;《把他捣成泥》是从1960年1月号英文版《罗马尼亚评论》译出的。


《世界文学》第5期 总第83期,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