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现代资本主义理论——对马克思、韦伯、熊彼特、哈耶克的比较研究

译者前言


Ø   Ø   Ø   Ø





  《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伦敦,1985年)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索塞克斯大学社会学教授托姆·博托莫尔(Tom Bottomore, 1920—)的近著。最近几年,博托莫尔推出了一系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75年)、《社会学和社会主义》(1984年)、《法兰克福学派》(1984年)以及近期出版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他还主编了《对马克思的现代的解释》(1981年)、《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1983年),与人合编了《奥地利马克思主义》(1978年)、《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读物》(1983年)和《社会学争论》丛书。

  《现代资本主义理论》除“序言”外,全部6章可分为3个部分。第1章首先阐释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解。第2章到第4章分别考察了马克斯·韦伯、熊彼特和哈耶克关于资本主义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理论。最后两章讨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能性的问题。博托莫尔对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这一结构,和他的一些学术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博托莫尔认为,延续一个多世纪的关于资本主义[前言-1页]本质和发展的争论,开始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理论。马克思以后,在西方出现的各种资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的理论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作出正确的评价,应该是研究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重要起点。显然,博托莫尔从理论史高度,充分评价马克思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博托莫尔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论的研究,远远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实质上,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具有独特发展过程的社会形式,看作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融为一体的“总体社会”。这也就是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是一个关于资本主义“总体社会”的广泛的“社会—历史理论”。因此,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人为地分解为经济学、社会学或政治学理论,都不可能全面地系统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全部意义。马克思逝世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在这以后出现的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理论,也都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形式加以研究,也都把这一社会形式中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结构及文化结构看作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在这些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韦伯关于资本主义合理性的理论、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动态和衰退的理论、哈耶克的资本主义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相联系的理论。也许就是因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视角理论研究的这一共同点,使博托莫尔觉得,在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阐释之后,有必要进一步对韦伯、熊彼特和哈耶克的理论作一些批判性的考察和比[前言-2页]较研究。

  再次,博托莫尔认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同20世纪以来活跃在西方的韦伯、熊彼特和哈耶克的资本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某些相联系的地方,例如,马克思、韦伯和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表现为一定的发展趋势的动态社会,他们都对这一社会的前景作了预言。韦伯和熊彼特还公开地、或实际地接受了马克思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当然,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例如,由于他们考察问题的社会和历史高度的不同,使他们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事件作出完全对立的结论。并且,他们的思想对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在西方被接受和被发展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总之,韦伯、熊彼特和哈耶克对资本主义理论的考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理论主要结构的证明,或者是对马克思理论主要结构的取代;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和马克思理论存在着一种“同化”趋势,或者看作受到马克思理论的驳斥。在《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中,博托莫尔一直注意运用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

  最后,博托莫尔认为,本世纪以来流行于西方的各种资本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派别内部的各种理论)的根本分歧就在于对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的评价,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的理解。因此,在对上述各种资本主义理论考察之后,博托莫尔对这些根本分歧作了评析。他一方面对流行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概念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关系作了评析;另一方面又对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新情况、新现象作了探讨。博托[前言-3页]莫尔对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趋势持肯定的态度。这也是博托莫尔对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一般结论。

  显然,博托莫尔倡导对马克思理论进行多方位的总体研究的观点,对马克思理论和当代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对现实理论问题的研究要注意思想史渊源探索的见解,对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理论,或者是研究其他的理论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在博托莫尔看来,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往往把现今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称作“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和其他社会形式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社会生产采取了商品生产的形式。因此,博托莫尔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归结为“商品生产社会的理论”。博托莫尔从“纯粹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实际历史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三个层次上,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作了探讨。

  第一,马克思的“纯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博托莫尔认为,构成“纯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模型的要素主要有:普遍的商品生产,劳动力成为商品和剩余价值的榨取。他认为,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拜物教的研究,说明商品关系中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必然的表现,一种实际的现象。为了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科学分析,马克思又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表面现象下的本质结构和运动方式。而在这一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创立科学的劳动力商品理论。然后,马克思又运用劳动力商品理论,证明了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特殊[前言-4页]性质和采取的特殊形式。构成“纯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这些要素,并不是马克思理论的结论,而是他对“现代资本主义实际历史发展”的广泛研究的出发点。

  第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实际历史发展”的理论,也就是关于资本主义体系“动态”特征的理论。博托莫尔把这一理论分解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的集中和积聚、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这四个主要因素。

  博托莫尔认为,从资本主义动态上来看,马克思把机器大工业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决定机器大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进步,这一因素和马克思所提出的历史进程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这一总的论点是一致的;另一个是许多资本之间的竞争。博托莫尔十分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一因素和由资本集中和积聚产生的生产规模扩大的趋势,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因素不仅受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重视,而且也受到当代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注意。

  博托莫尔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实际历史发展”理论中的后两个因素即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问题,并没作详尽的阐述。他认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根据马克思的零散论述,构造了种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危机理论,如“消费不足论”、“比例失调论”、“利润率下降论”、“经济崩溃论”等等。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较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中,确实留有许多有待填补的“空隙”,有待创新的“空白”。[前言-5页]

  博托莫尔认为,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从来没有完成,或者说实际上还没有开始创建。博托莫尔对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这一估价显然是偏颇的。当然,马克思从对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现状考察中得出的理论结论,对20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状况的实际来说,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转化并被废弃的概念,也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的问题。博托莫尔认为,马克思设想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可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阶级斗争的方式,一是依靠经济不断社会化的方式。博托莫尔认为,马克思所设想的后一种方式后来由希法亭发展成“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的理论。“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的思想,现在已牢牢地根植在当代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中,而且它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博托莫尔对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社会的理论”的概述,从总体上看还是较为中肯的。特别是他提出要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进一步研究科学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展危机理论和阶级理论的观点,还是值得赞许的。



  在《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中,博托莫尔用了3章的篇幅,分析了韦伯、熊彼特和哈耶克的资本主义理论,并注意把他们的理论同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初西方较有影响的经济学[前言-6页]家和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商业循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和《经济分析史》。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1899— )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曾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有《资本呢纯理论》、《通向奴役之路》、《法律、立法与自由》。这三位学者的资本主义理论较典型地代表了本世纪不同时期流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理论观点。

  在20世纪初,韦伯就提出了独具一格的资本主义理论。博托莫尔认为,韦伯著作的一个十分一致的中心论题就是资本主义合理性的问题。韦伯较多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合理经济行为的主要特点。他认为,在合理的经济行为中,企业应该是以“和平地”获取利润为基础。合理经济行为发生作用的主要经济机制有:市场自由,即不存在对市场贸易不合理的限制;全部经济生活的商业化,如企业间商业票据得到普遍使用,股份公司的广泛存在和投机的合理化(即股票交易的合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合理使用,生产中劳动的合理组织和严格的工厂纪律;在资本核算中,广泛地采用了以货币为手段的现代簿记方法。显然,韦伯论及的这些经济机制,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由必然衍生的器官,又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化的商品化的重要手段。同时,韦伯也认为,合理经济行为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企业家,但他把企业家所具有的一切禀性,都看作是执行和完成上帝赋予的“天职”的结果。他还认为,为了实现合理的[前言-7页]经济行为,在经济领域之外,还必须存在合理的法律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并且,社会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职能都由受过技术、商业,特别是由受过法律训练的政府官员掌握,即实行一种“官僚制”(Bureaucracy),实行管理权力的分层化。[1]

  韦伯关于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论述,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是,他把这些论述只限定在论述资本主义起源的“静态”的合理性上,几乎没有把这些论述与资本主义“动态”发展结合起来。因此,韦伯资本主义理论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缺陷。第一,韦伯只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起源作了探讨,他没有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个经历了各种发展阶段的动态的社会形式,他所构造的实际上只是西方特有的非历史的资本主义“理想模型”。第二,和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相比较,韦伯的著作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作出任何基本的、有联系的分析,作出的只是某些概念的定义和对经济领域中一些社会学关系的分析。

  在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理论中,熊彼特的理论一方面与马克思的思想,特别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和韦伯的理论有着明显的联系。然而,熊彼特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强调了作为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代理人——企业家——的作用,他通过对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分析,演绎出资本主义发展和衰落的必然运动过程。博托莫尔认为,熊彼特尽管对马克思理论作过“严厉的批判”,但[前言-8页]在许多地方他还是赞成马克思观点的。例如,关于资本主义是一种动态社会的观点,关于资本集中和预言大企业的出现及其后果的观点,关于资本主义周期运动要素的观点,以及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将毁灭资本主义自身基础的观点。确实,熊彼特吸收了马克思的这些理论中的某些重要观点。同时,博托莫尔也敏锐地看到,熊彼特理论和马克思理论也存在着许多对立的地方,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熊彼特反对把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衰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对资本主义发展中阶级概念重要性作用的理解上,熊彼特的观点比韦伯的观点更加极端。

  哈耶克资本主义理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了资本主义中自由经济和经济放任主义的极大优越性;另一方面,他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贬斥,以及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赞颂来证明他的理论观点的。因此,哈耶克实际上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任何有系统的分析,他只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作出了同保卫个人自由有关的政治上的哲学阐述。这正如博托莫尔在对哈耶克资本主义理论作了比较研究之后所指出的那样,哈耶克的资本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辩护,而不是分析,他明显地缺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关系(包括它的阶级结构)和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总体论述,缺乏对当代社会已存在的各种不同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性质、程度经验上思考的论述。

  从总体上看,在对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和韦伯、熊彼特、哈耶克资本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博托莫尔既能较充分地肯定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又能较为谨慎地指出马克思理论中的未完成的部分或不完善的地方。如[前言-9页]果不十分苛求的话,他对韦伯、熊彼特、哈耶克理论的评价应该说也是较为中肯的。



  在对各种资本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之后,博托莫尔又专门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作了探讨。博托莫尔强调,他在《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一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只限于有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社会形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社会条件和趋势;也就是说,他不探讨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具体形式的问题,认为这个问题是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所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论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时,博托莫尔认为,自19世纪末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观点提出以来,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中间阶级问题和危机问题就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争论的中心。博托莫尔批评了本世纪以来对阶级和阶级结构研究中的“非历史性的”倾向,提出了从历史发展中研究阶级问题的基本思路。他特别对近20年来“中间阶级”的构成和发展趋势,以及“中间阶级”的主要理论观点作了一些评介,对“中间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中的作用作了简要说明。在论及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时,博托莫尔对马克思主义内部流传的几种主要的危机理论作了评介。这些理论包括19世纪开始流行的资本主义“崩溃”理论;本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的“总危机”理论;以及在70年代开始流行的“长波”理论。博托莫尔还对希法亭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列宁和布哈林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理论,以及最近20年流行于西方的“混合经济”、“超同”理论作了评价。[前言-10页]

  在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博托莫尔的一般看法是;尽管20世纪西方社会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如果不是一种必然的过程,也至少是向这一目标前进的一种一般趋势。博托莫尔在评述韦伯、熊彼特、哈耶克及其他一些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有意义的观点。

  第一,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社会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国家的经济干预也在不断地增长;从而可能出现以阶级或社会群体对国家权力的控制为基础的社会形式,但这种形式未必是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向社会主义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够代表工人阶级提出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能力,这个新的社会形式不仅将激发起这个阶级中绝对多数的社会成员的热情,而且还要激发起利益和志向受到现存社会秩序挫伤的那部分社会成员的热情。但是,目前西方世界中的工人阶级政党都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或者至多只是在短期内或在例外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这一点。近二三十年来,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的衰弱无不与此有关。

  第二,马克思和后来的社会历史学家都承认,西欧的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不规则的和复杂的过程,延续了好几个世纪,可以区分为不同的阶段。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将会更为漫长和更加复杂。如果承认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运动过程的话,那么,正象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早期的转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和先前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因素共存一样,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也仍然存在着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前言-11页]义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共存的阶段。这就是博托莫尔为当代西方流行的“混合经济”增加的理论根据。

  第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历史上存在过的过渡形式之间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区别: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主在发挥自身经济作用过程中,并没意识到自己在形成一种“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在以后的阶段,在17—18世纪反对旧制度的政治斗争中,才形成了建立“市民社会”的思想,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才在理论上对这一社会的性质和形式作了阐释。但是,在社会主义运动一开始,工人阶级就已充满了有意识地加以构造的未来社会的性质的具体形式的观念。显然,按这种先行的观念模式来构造的社会现实,当然会出现社会主义观念与现实相悖。因此,最近几十年来,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挫折,极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观念在西方社会中无可怀疑地衰落下去了。由此可见,如果说社会主义运动的再度兴起是必然无疑的话,那么,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发展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现实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资本主义理论》在其不长的篇幅中,为我们提供了本世纪以来西方学者研究资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图景,这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理论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1988年5月[前言-12页]


注释

[1] 为了避免误解,有的译者也把韦伯理论中的“官僚制”(Bureaucracy)译作“科层制”。本译著依旧译作“官僚制”或“官僚主义”。




上一章节 回到顶端↑  返回目录↖  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