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保罗·斯威齐

再谈(或少谈)全球化

保罗·斯威齐
(1993年)



  近几年论全球化之文已多,我无意赘述,只想把全球化置于我所理解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来作一番考察。
  所谓全球化,它既非一种状况,也非一种现象,而是一个已进展很久的过程,它在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形态问世以来的四、五百年里,这个过程一直在进行中;(资本主义始于何时,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但与本题无关,故不论。)有关的并且重要的是:人们要明白,资本主义从最核心的本质上讲,是一种对内对外都不断扩张的体系。一旦生根,就必然要成长和扩大。最早对资本主义这种对内对外双重扩张运动进行分析的当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
  然而马克思没有研究彻底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即无扩张余地之资本主义——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的问题。因为他认为资本主义在远远尚未占领全世界之际,就会被推翻,并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所以他没有提出,当然也没有回答全球化了的资本主义是否能够仅靠对内的扩张生存下去的问题,惶论能否繁荣下去的问题。
  这个问题及其它相关问题留给了马克思的追随者去思考争论。罗莎·卢森堡的力著《资本的积累》(1912年)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最大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有意思的尝试。她的理论是: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靠——也必须靠——向周围的非资本主义空间不断扩张来生存。她的结论是:一旦资本主义用光了向外扩张的空间,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最后的危机。
  与卢森堡相反,列宁的着眼点不是作为整体的资本主义,而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控制弱国,其中包括非资本主义地区而进行的竞争。这是他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核心。他的书写于第一次大战期间,大战无疑为他的书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例证。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竞争,削弱了作为整个体系的资本主义,为来自下层的革命,特别是俄国革命,铺平了道路,使资本主义的生存受到威胁。资本主义体系最后还是得以起死回生,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又重新开始自相残杀,苏联作为一个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存在,使这时的情况更加复杂化。帝国主义国家间的自相残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达到高潮,引发了又一轮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并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分为两大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部分,和以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的非资本主义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冲突,世称冷战,一般被认为是两个不同国家集团之间的冲突,实际上要比这更复杂,既有主要的热战,又有游击战,既有革命的尝试,也有成功的反革命。
  冷战持续了几乎整个二十世纪的后半叶,以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复辟、全面胜利而告终。然而到达这个结局,资本在其传统领域之内和之外的扩张所经过的的绝不是一个平滑的过程。各种方式的暴力起了巨大的作用,许多先前的非资本主义地区,宣布实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被合法化、被精心培植起来,但是完全没有保证说,资本主义能在这些国家扎根并正常地发展起来。另外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心脏地带(如美国,欧共体,日本和先前的被殖民国家),资本主义随着其不断成熟也在发生着变化,为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持续扩张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提出一些很重大的问题。
  我这里想要谈的是从1974-75年经济萧条以来的资本主义近期历史中所呈现的三种重要趋势:(1)整体增长速度减缓,(2)垄断性质的(或少数寡头控制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延壮大,(3)我称之为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的现象。在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改善的刺激下,这个时期的全球化速度加快了。然而上述的三种趋势并不是由全球化造成的或推动的。恰恰相反,这三个趋势都始于资本积累过程内部之变化,这些变化始于一百年前的集中化和中心化运动,标志着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早期的竞争资本主义向晚期的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这个过渡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余波所打断,但这个过渡所产生的冲击力,在一九三○年代的大萧条中充分显露出来,资本主义无法从这次大萧条中自我解脱出来,充分显示着新一轮的经济停顿与衰退的开始。然而世界大战再一次挽救了资本主义。二战及其结局,以及后来的冷战,制造了所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1950年-1970年)。1974-1975的经济衰退结束了这个黄金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始于本世纪初的三个趋势重新出现,并变得更加激烈:经济成长减缓,垄断加剧,资本积累的金融化。
  这三个趋势之间有着复杂的内部联系。垄断产生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后果:一方面垄断创造了大量的利润,另一方面,随着对市场的控制不断加强,对再投资的需求降低:于是利润越来越大,投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种组合导致资本积累减缓,进而减缓靠资本积累为动力的经济增长速度。
  本世纪二十年代所发生的一切与上面的描述相吻合。二十年代的特点是:一个接一个的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过剩程度持续增加,最后导致1929-1933年的大崩溃。在当时,找不到有利可图的真正资本形成的出路的利润,已经有转到纯粹的金融和投机渠道的趋势。因而有二十年代股市暴涨与暴跌的状观景象。真正投资机会减少、金融资本膨张这个双重过程在二战后的黄金时代重新出现,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在不断加剧。
  当然上述的情况是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中发生的,于是全球化给上述几种过程加上了特有的烙印。但全球化本身并非动力。在我们称之为现代历史这个阶段,动力仍然是:总在扩张的、且常常是爆发性的资本积累过程。

  注释:1.二种不同的投资形式,真实投资和金融投资,当然是互相联系着的,但不是主流经济学家所想当然的那种简单的(也基本上错误的)联系。

  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讨论,参见哈里·马格道夫和保罗·斯威齐《经济停滞与金融爆炸》(Stagnationand the Financial Explosion)每月评论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