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曼德尔 -> 社会进化和人类出路(1977)

第二章 社会不平等的经济根源


· 一、以穷困为基础的原始社会
· 二、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 三、必需产品和社会剩余产品
· 四、生产和积累
· 五、过去一切平等主义的革命失败的原因
 



一、以穷困为基础的原始社会


  在史前时期的大部分期间,人类都生活在极端穷困的情况中,只靠渔猎和采集果实来取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食物。
  那时人类靠自然界供养,像寄生虫一样,因为人类不能增加他们所赖以维生的自然资源。人类还不能控制自然资源。
  原始社会的组织,是为了保障集体能够在这极端困难的情况中生存下去。人人都要参加生产;为了维持集体的生存,必须人人都劳动。如果让部落里一部分人享有物质特权,就会使另一部分人挨饿,使整个部落不能照常工作,所以也就破坏了集体生存的条件。正是个原因,使社会组织在这个阶段里要维持最高度的社会平等。
  英国三位人类学家,霍布豪斯(Hobhouse)、惠勒(Wheeler)和靳斯堡(Ginsberg),考察过四百二十五个未开化的部落,看到所有不会耕种的部落里都根本没有社会阶级。

二、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只有农业和畜牧的技术才把这根本的穷困情况加以长久性的改变。农业技术,这种人类生活上最伟大的经济革命,是女性所发明的,恰像史前时代许多其他重大的发明一样(显著的例子如制陶和编织的技术)。
  农业和畜牧大约在公元前15000年在世界上少数地方开始发生,最可能首先在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和中亚地区,然后逐渐传到埃及、印度、中国、北非和欧洲地中海沿岸。这个发展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因为它发生在石器时代中主要工具是用磨光的石头造成的时期(就是石器时代的末期)。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使人类能够自己生产食物,并且因此能够多多少少控制自己的生活。原始人类对自然力的依赖性减少了。这使人类能够有食物的储备,而食物的储备使社会上某些人可以不必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因此可以发生经济上的分工,也就是工作的专门化,而这就提高了人类劳动的生产率。原始社会里只有最粗略的工作专门化。那情形像16世纪一个早期西班牙探险家所说的美洲印地安人一样:“他们(那些未开化的人)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采集食物,因为,如果他们把时间用在别的方面,就会挨饿。”

三、必需产品和社会剩余产品


  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剩余食物,并且成为永久性的情况,社会组织的原始条件就被推翻了。在剩余食物的数量还比较小而且分散在各村落中的时候,这还不会改变村落社会的平等结构。这种剩余食物只供养少数的工匠和公务人员,就像几千年来印度村落所供养的那些人一样。
  可是,一旦广大地区的这些剩余食物由军事首领或者宗教首领集中了起来,或者由于农业技术的改良而使村落中的剩余食物更丰富了,就会为社会不平等造成了条件。剩余食物可以用来养活那些在战争或者劫掠行动中捉到的俘虏(以前由于缺少食物,俘虏是杀掉的)。现在可以强迫这些俘虏替征服者做工来换取食物:古代希腊的奴隶制度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这些剩余食物还可以用来供养一群教士、军人、官员、领主和帝王。在古代东方各帝国(埃及、巴比伦、伊朗、印度、中国),统治阶级就是这样出现的。
  于是有了社会的分工来补足经济的分工(生产技能的专门化)。社会生产不再是全部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了。从此社会产品分成了两部分:
  ——必需产品;就是给生产者的生活资料(没有生产者的劳动,整个社会就要崩溃)。
  ——社会剩余产品;就是由劳动者生产出而被占有阶级占用的剩余品。
  历史学家海舍海姆(Heichelheim)这样描写古代世界最初城市的出现:“新兴城市的居民,主要是靠赋税维持生活的〔曼德尔按:就是占用农业劳动剩余产品的〕社会上层,包括教士、领主和贵族。此外还有间接靠这个上层养活的官吏、雇工和仆人。”
  有了不相同而且互相敌对的社会阶级(生产阶级和统治阶级),又引起国家的诞生。国家是维持既成的社会状态(就是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制度。社会阶级的划分,因占有阶级占有了生产资料而巩固起来。

四、生产和积累


  形成社会阶级,社会剩余产品被社会的一部分占用,这是社会斗争的结果,而且只能靠不断的社会斗争来维持。
  可是,这情形同时也是经济进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因为这样才能够把两种基本的经济功能分开,就是生产的功能和积累的功能。
  在原始社会里,所有健康的人都主要忙于生产食物。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只能有很少的时间去制造和贮存工具,去学习复杂的技术(例如冶金术),去有系统地观察自然现象等等。
  有了社会剩余产品生产出来,才让一部分人有空闲专心去从事那些能够帮助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活动。
  这种闲暇的活动对于文明的开始,对于初期科学技术(天文学、几何学、水文学、矿物学等)的发展,对于文字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这是闲暇活动的产物),是和社会分成阶级同时发生的。
  所以,只要社会还太穷,不能让全体成员都从事脑力的劳动(担任积累的功能),划分阶级就是一个历史进步的条件。可是这种进步的代价是很高的。一直到现代资本主义时代开始以前,都只有统治阶级才享受到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好处。从古代文明开始的时候到16世纪,在这四千年间,尽管技术和科学大有进步,但是农民的生活情况在印度、中国、埃及,甚至在希腊和斯拉夫国家都没有什么改变。

五、过去一切平等主义的革命失败的原因


  只要人类社会所生产的剩余品(社会剩余产品)还不够用来使全人类都免除不断重复的、机械的、令人厌倦的劳动,任何社会革命想要重建平等制度就都注定要失败。这种革命只有两种办法对付社会的不平等:
  (A)它可以故意毁灭一切社会剩余品,恢复原始性的极端穷困。如果这样,只要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进步一重新开始,就要引起曾被消除的原先一样的社会不平等。
  (B)它可以剥夺原有的占有阶级,为一个新的占有阶级谋利益。
  历史上那些寻求社会平等的事业其结果基本上正是这样,例如斯巴达克斯所领导的罗马奴隶起义,早期基督教的教派和寺院[1],中国帝制时代的历次人民起义,15世纪波希米亚的塔波尔派革命[2],美洲移民所建立的共产主义居留地等等[3]
  我们并不妄指俄国革命的结局也是一样,但是,今天苏联之重新出现显著的社会不平等,根本的原因正是革命后初期俄国太穷,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太不够,以及由于1918年至1923年中欧各国革命失败而令革命孤立在一个落后国家里面。
  一种以富足为基础而不是以穷困为基础的平等社会(这正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只能够在高度发展的经济上面建立起来,那时候社会剩余产品多到可以让全体生产者都免除永久折磨人的劳动,人人都有充足的空闲时间,所以能够集体地担任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上的管理工作(积累的功能)。
  为什么要一万五千年的社会剩余生产才让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能够用社会主义的方法解决社会不平等呢?答案是如下的事实:只要有产阶级还是以产品自然的形态(使用价值的形态)占用社会剩余产品,他们自己的消费(不生产的消费)就使他们所愿意造成的生产发展受到限制。
  古代东方的教会和帝王,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主,中国、印度、日本、拜占庭和阿拉伯的领主和商人,中世纪的封建贵族─统统是一旦在他们的城堡和宫殿里积聚了足够的日用品、艺术品和精美衣物,就再没有兴趣提高生产了。个人的消费和对奢侈品的取得,是有极限的(例如,在夏威夷群岛的封建社会,社会剩余产品的唯一形态是食物,因此,一个人的社会声望要看……他身体有多重)。
  只有到了社会剩余产品采取货币的形态(剩余价值的形态)时,到了它不光是用来取得消费品,而且用来取得生产资料时,那个新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才对无限度的生产发展发生兴趣。因此就有了必要的社会条件来把一切科学发现应用到生产上面─换句话说,有了出现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



本章注释

[1] 最初的基督教徒主要是奴隶、被释奴隶和穷人,他们过着共产、平等的共同生活,带有反抗罗马统治和现实社会不公的色彩,希望在现世实现自由平等的“千禧年”。后來基督教性质虽然蛻变,但这种精神并未完全消失,而从罗马时代到中世纪许多寺院中,信徒从事劳动,过着共产,甚至禁欲或独身的共同生活。

[2] 塔波尔派(Taborites)是胡斯运动中的民主派,以运动中心塔波尔城为名,被贵族派镇压。塔波尔派中最激进的力量主张实行共产主义。

[3] 18世纪末、19世纪初起,一些欧洲基督教异端教派的信徒迁往北美,建立许多实行共产主义、提倡独身或禁欲的移民村,如李(Ann Lee,一位英国女性)创始的震颤派(Shakers)等。此外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卡贝和傅立叶的信徒也在北美建立许多试验区,希望作为理想社会的起点,均以失败告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