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曼德尔 -> 卡尔·马克思——《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词条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总的来说,马克思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伟大古典学派的继续。显然,他在不少地方应归功于李嘉图,在他的大多数成熟的经济著作中,他与这位大师进行对话。

  马克思从古典学派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在这一点上,连续性更为显著,但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李嘉图认为劳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标准,它能把劳动和资本作为生产费用的基本成分来进行一般的计算。而马克思则认为劳动是价值。价值就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例如一年或一个月),按当时的平均社会生产率生产某一商品所耗费的那一部分劳动量除以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总数,并用劳动小时(或分钟)、日、周或月来表示。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价值这一范畴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和历史相对性。价值具有社会性,因为它取决于每一个生产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即每一个单个厂商或工厂)劳动量变化总的结果。价值具有客观性,因为一旦某一商品被生产出来,它就会有其价值,而且完全不受市场上那些顾客个人(或集体)评价的影响。价值还具有历史相对性,因为它会随着某个特定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和运输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每一个重要变化(发展或退步)而发生变化。

  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观与消费毫无联系,而只是说明消费者的行为和意愿总是通过生产中劳动投入的变化对价值产生反馈,劳动力可分为活的劳动和死的(过去的)劳动,即工具和原材料。市场发出信号,生产单位做出反应。价值的变化只会发生在这些反应之后,而不会在此之前。当然市场价格的变化可能先于价值的变化。事实上,市场价格的种种变化也是一些重要的信号,它们会导致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间配置的变化,即生产既定商品的必需劳动量的变化。然而马克思认为,价值只是基本上,而且是在中期意义上决定价格。这种决定关系只显然用来描述中期和长期价格的变动。在较短的时期内,价格围绕着价值这根轴心浮动。马克思从未想否定市场规律和供需规律在决定上述短期浮动中所起的作用。

  亚当·斯密说过“看不见的手”,而马克思则用“价值规律”来表达此意。在一个以个体劳动、个体生产者和生产投入私人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正是这种“价值规律”,即在暗中支配着所有的人(生产和消费所涉及到的所有“经济行为者”)的客观经济规律,最终对经济进行调节,并决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可以消费什么)。“价值规律“根据商品所体现的抽象社会必需劳动量(即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这种劳动量)对商品的交换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商品的交换,过一段时期之后,“价值规律”也会调节社会劳动量的分配以及社会无生命的生产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这样,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相似之处便十分明显了。

  马克思对“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的评论,主要不是关于市场经济实际上如何运转,而是首先强调这种运转不是永恒的,不是人类本性中内在的,而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创造出来的,是特殊的社会组织的一种产物。它出现于历史进行过程中从前某一阶段,同样,它必然会在将来某个阶段自行消失。马克思还想着重指出,这一“看不见的手”既不会导致经济的最大发展,也不会使最大多数人享受到最佳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他所强调的是,对于历史进化某个阶段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无可否认的发展,人类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得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的代价。

  “抽象的人类劳动量”指的是被严格看作特定社会特定时间总劳动量的一部分的这种劳动,比如说,一年20亿小时劳动量(假设100万个生产者每人每年能工作2000小时)。因此,它意指把某一特定的男生产者或女生产者的特殊活计或职业加以抽象化,而不是把一个织布工与一个农夫、矿工、建筑工、制帽工或缝纫工相比以确定这些人在一天中制造出来的产品的价值谁多谁少。“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一概念基于这样一种社会条件(即特定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生产):独立的小生产者基本平等。如果没有这种平等,那么,劳动的社会分工以及消费者基本需求的满足就会在那种特定的经济结构中受到严重的危害。商品的小占有者与小生产者之间的这种平等,后来被转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拥有者之间的平等。

  但是,“抽象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本质这一概念以人类生产劳动相互类同这种概念为其基础,它并不否定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区别。再则,否定了这一区别,就会像不同产出部门劳动投入的根本不一致性那样,将使必要的劳动分工遭到破坏。这样一来,获得熟练技术就不合算了;大部分熟练技术也就会消失。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通过其内在的连贯性得出了如下结论:一小时的熟练劳动比一小时的非熟练劳动体现出更多的价值,比如说,体现一个半小时的非熟练劳动。两者之间的差异完全归因于获得某种技能所耗费的劳动。一个非熟练劳动者在成年以后有12万小时的劳动潜能,而一个熟练劳动者却只有8万小时,因为4万个小时被有来获得、保持和发展其技能。只有当一小时的熟练劳动体现出一个半小时的非熟练劳动的价值时,一切“经济动因”才会因此而保持平等,即从经济上说,获得一种技能才是合算的。

  马克思本人从未详尽地阐述过所谓折算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也是他总的经济理论中最为含糊的一部分,而且还引起了一些总的说来相当和缓的争议。引起激烈争论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另一个方面。即所谓转化问题。事实上,一个世纪前的庞巴维克,直到最近的斯拉法和斯蒂德曼都曾写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讨论方法已经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他“体系”中的主要问题,并因此而认为有理由立即摒弃这种劳动价值理论。

  之所以会产生这一问题,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代替了简单的商品生产之后,市场经济的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简单的商品生产一般只使用较固定不变的技术和固定不变的(或较易复制的)工具,活劳动是社会生产的总量和分工的唯一变量。劳动的流动性是经济中唯一的原动因素。正如恩格斯在他的《资本论第三卷附录》中所指出的那样,在这种经济中,商品相互交换的价格将与价值和商品所体现的劳动投入直接相应。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情况却并非如此。经济的决定权不是掌握在直接生产者手中,而在掌握在广义的资本主义企业家的手中(严格来说,除了生产部门的企业家以外,银行家——即贷款分配人——在那种决策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经济生命取决于投资决策,即有关开设、扩大、缩小或关闭企业的决策。成为经济推动力的是资本的流动,而不是劳动的流动。劳动的流动基本上变成了资本流动的一种附带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得利润。资本的流动取决于现存或预期的利润差异,资本从利润较低(或预计利润较低)的部门(国家、地区)流向利润较高的部门(国家、地区),这种流动造成了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利润率的平均化。但是,在这些不同的部门里,虽然劳动的投入量不均,而所有投资资本的利润几乎相等(至少在“自由竞争”盛行的条件下是这样)。所以商品的直接价值与它的“生产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马克思认为这种“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即固定资本和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工资)的总和以及平均利润率加上某种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

  所谓“转换问题”关系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价值与这些生产价格之间是否还能建立起一种联系,与“价值规律”(总体意义上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关系相互一致(或不一致)的程度如何,以及如果这种关系存在的话,怎样正确地用定量分析方法来表述。

  现在,我们将不讨论该问题的最后一个方面,近来有人对它曾进行过详尽的分析(曼德尔和弗里曼(Freeman),1984年)。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的形成与劳动价值论之间不存在不一致性。当他开始准备《资本论》第三卷(即阐述资本主义竞争)的时候,他没有感觉到上面所声称的困难,情况并不像一些评论家们所说的那样(比如,参阅琼·罗宾逊,1966年)。事实上,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马克思,d)中就已提出了解决转换问题的办法,那时他还没有着手写《资本论》第一卷。

  在特定的时期内(例如一年),一个特定国家中所生产的价值总额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总额。竞争和资本流动不会改变其数量。价值的总额和“生产价格”的总额相等。资本竞争和资本流动性的唯一影响是把这一固定的总额在不同资本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而且还重新分配剩余价值(见下文),这样,有的就得益,有的就受损。

  现在,这种重新分配不是随意的或武断的。价值(剩余价值)基本上是从技术较落后的部门转移到工艺上较先进的部门。而且,在生产技术不断革命(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的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量”这个概念变成了现实。低于平均技术(资本的有机构成,参见下文)水准的部门会被认为在浪费社会必要劳动,因而这些地方花费在生产中的劳动有一部分就得不到社会的补偿。高于平均技术(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准的部门会被认为在节省社会劳动;其劳动投入量因而也会被认为比平均值更多,并体现了更大的价值。这样,不同部门之间的价值(剩余价值)的转移非但不会与价值规律矛盾,相反,由于技术迅速发展的压力,正是资本主义平等这种条件才导致和应该导致这种价值转移。

  至于有关马克思解决“转化问题”,冯·伯基维茨首先提出的方法上经常可以找到所谓逻辑上的前后矛盾一事,在我们看来,这是出于一种误解。据说在马克思的“转化图”(或表)(马克思,G255——256页)中,他把投入计作“价值”,而把产出计作“生产价格”。因而疏忽了产出对投入的反馈影响。然而,一旦人们认识到投入实质上只不过是些数据, 这种反馈影响就会既不真实也无必要了。在购买机器或原材料之前的资本流动,包括用这些原材料制造的最终产品的涨落,不可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因此也不可能引起用上述机器和原材料所制造的已出售产品利润的变动。那些批评家指出“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不一致,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察到了使利润率实际上已达到平均的两种不同的时间框架(周期),前者用于投入,后者用于产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