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第四国际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第四国际执委会决议案

1975年1月


  〔说明〕东升译自1975年2月17日《洲际通讯》,该报注明此文为第四国际执委会决议案,于1975年1月一致通过。


  尽管资本主义世界经年累月扬言经济危机永不再现,它们今天,却陷入自1930年以来的首次全面经济大衰退中。虽然目前预测说世界性之失业程度将会一如上次大萧条时期那么严重,似乎言之过早,但是这种可能的威胁是不能排除的,世界资本主义正在到处加紧向工人阶级生活水平进攻。所以主要大国的通货膨胀,都竟稍长时间的暂停的迹象。

  一、我们革命社会主义者老早就已预料到目前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在1948年及197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之总生产以每年平均百分之五的上升率,增加达三倍半有多,可是到了1974年其生产就停止了生产,在1974年第四季所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业产量甚至还呈现下降之势。美国正处于其战后经济下降之最低点,其国民总产值由1973起,已经下降了百分之二点二,这种下降的速度是厉害的。日本在享受了25年的增长扩张之后。其国民总产值亦下降了百分之三。
  只有一些较次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仍能仍能避过衰退之直接打击(如瑞典、瑞士、挪威、澳大利亚等),一方面固然由于某些特殊的际遇(如挪威发现北海石油等),另方面或许由于它们与世界市场之特殊关系。
  虽然生产增长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是世界贸易的实际交易量仍未下跌。主要大国正在千方百计提高对外输出,以求尽可能对抗国内的经济衰退。世界贸易的实际交易量的将否下跌,决定于主要大国之生产下降的幅度(尤其是美国、西德及日本),也决定于其竞争对手所实施的保护政策到何种程度。
  在工业产量的实际下降数额仍然处于小规模时(美国情形例外),各国都宣告失业的增加。实际上,帝国主义国家在1974年至75年间的冬季时间可能宣布之官方统计数字,失业人数已增加到超出一千五百万。要把不能找到全日工作,只能以部分时间工作的工人也一起计算,才能看出失业工人的正确数字。美国方面的失业人数大约在八百万至一千万之间;意大利一百五十万;西德法国及英国各占一百万;另外的一百万大约散布于西欧一些比较次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如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及西班牙丹麦等等);日本占一百万;加拿大、澳洲及纽西兰合占一百万。
  这些国家的失业人数如此不按比例的增长,有下列两个原因:
  1.今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紧接在一个长期的技术之突飞猛进(自动化)之后出现的,在那个长期中,生产力尤其是西欧及日本的生产力,飞跃地提高, (在美国, 生产力的飞跃提高已在较早一段时期发生过了。)技术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利润率的缓慢降低 。为要弥补利润率的下降资本家唯有采用加速生产,合理化及其他降低势动或本的办法。但是如果生产始长尽处干高峰时,只有相应扩大工业生产,才能遏止大量失业。假如工业市场实际上下降,或甚至只是停滞不前,失业人数就会火箭般升高起来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国家要求就业的妇女人数大大增加。造成这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男性(不管是蓝领工人或白领工人),再不足以满足一个工人家庭的基本需要。另方面妇女愈来愈显出她们在经济及社会上的独立能力,这是国际上妇女解放运动的一种反映。 失业增加的趋势加上季节性之学生劳动力愈来愈多,使劳动市场之劳力供给增加。不受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所影响。在帝国主义国家寻求工作之大军中,有愈来愈多备受性别、种族及国籍歧视的层份(美国黑人,芝加哥人〔CHICANOS〕及其他被压迫的国籍人士:西欧的移民工人)这一事实已有助于组成一支劳动常备军之庞大队伍,即使在就业水平高度的时期也是如此。

  二、目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构成其战后局势发展中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点。
  1.自三十年代以来,这是第一次全面性的经济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迄今,资本主义世界曾经发生过多次的经济衰退,事实上,今天亦如往昔一样严重,资本不能逃过它的经济之周期波动。不过这多次的经济衰退的参差交错的特征(例如在1957至58年美国经济衰退时,西德、日本、意大利及法国等国都安然无事。)都能限制其广度及深度。一个国内市场萎缩的国家,能输出其剩余的商品及资本。
  若果所有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同时都遭受这一打击,则国外市场也就边窄了。向官僚化的工人国家及中东石油输出国增加输出之这种解救办法也不可能。这些可能的市场,若与那有待吸纳的庞大的剩余的资本及商品,就未免狭小了。
  由于经济衰退同时在很多国家出现,因而积聚成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压力,一个国家的经济衰退同时会加深其他各国的经济衰退,彼此结合起来,把这个危机一步一步加深,比之三十年代迄今的任何一次衰退更加严重。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到1975年全年仍持续发展,则这个危机就特别大了。因为美国一国的生产量差不多等于包括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组织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中23个会员国之生产总和。由于美国经济的庞大威力,它时时企图把其他国家经济纳入其轨道。
  2.目前世界性经济衰退,清楚地证实了我们以前所做的分析的准确性,即战后资本主义的长期繁荣已告终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加速的经济成长包括有几次周期性的挫退,这几次挫退比之二年代与三十年代时间较短,为害较浅,在经济及社会上对群众的影响较轻。除了在二次世界大战大灾祸后的重建欧洲日本措施给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服了一帖兴奋剂之外,一些帝国主义政权的【反危机】政策的广泛应用有减缓经济挫退的趋势,虽然结果仅能延缓影响与加强永久性的通货膨胀而已。
  尤其重要的,是美国长期以来都执行一条扩军备战的路线,华盛顿当局每年均在国内经济中投下巨量美元来装备其国内及国外的军事力量,不惜为其日积月累的庞大的军备债务缴付大量利息。执行这些政策的预算赤字已经不断改动(1975年7月开始的会计年度,关于美国预算赤字的报道,便有520亿美元到700亿美元的不同数字)。
  这种政府赤字消费的【借钱来拼命大花大吃】(PUMPPRIMING)的骗人政策,不仅限于美国,即在1973年,所有的资本主义政权都在赤字消费中投下大量金钱。信用之迅速膨胀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刺激着物价的飞涨。
  况且每一次接续而来的经济衰退需要服下更大剂的通货膨胀赤字消费这个药方,以阻止一次更坏的物价暴跌。这就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币值方面日增的碰撞,引起了连串危机,最后导致于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所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制度的崩溃,这崩溃标志了战后长期繁荣的结束。
  1971至73年间短暂通货膨胀繁荣现象,只不过是通往资本主义世界不断恶化的经济矛盾(包括极之底下的增长率)的一个新而悠长的过渡现象而已,这个阶段开始于1967年至68年间,在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中更显然可见了。

  三、目前之经济衰退基本上是一种传统型的生产过剩危机。这个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之结果。他并不是一件归罪于〔石油国首领们〕的意外事件,一如人们会把1929年经济萧条归罪于〔股票投机〕,或者把以前几次的经济危机归罪于铁路建筑或对外贸易的〔过分发展〕。
  毫无疑问,每一次生产过剩危机,都是从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性质上产生的一般现象以及它在世界性扩张与升沉的特定形势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事实上,这些〔意外〕事件,有其一定的周期性,可以为人预先测知,都呈现一系列的共同特征,由上述事实,表明它们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固有产物。不管是资本主义之前的经济,或是资本主义之后的经济,都不会发生在就业方面、工业生产方面及国民收入方面的这类周期性波动。
  正如马克思在很久以前就已指出的,目前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方式之内部矛盾。经过一段时期经济发展之后,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必更显著,而且以无情的方式显现出来,享受繁荣果实愈久,则其利润率下降就愈速。生产自动化及半自动化,加强了机械及生产过程中以其他方式贮藏的〔死劳动力〕的优势,结果,就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抗日渐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压力的那套古典办法,已经愈来愈行不通了。
  就业的高水平与工人阶级日渐增长的社会的与组织的力量,使资本其他大幅度提高剥削率(即剩余价值率)就愈加困难。
  资本的渴望减低原料价格这一企图,招致了原始产品与制成品两者在价格与利润上的分离趋向。这导致这两部门的资本投资与现行生产上的比例失调日增。这一后果迟早会造成原料的相对匮乏及其价格较制成品价格之更急剧上升。
  即使那些最有实力的大企业也会进行有利可图的投资上遭受到收集资金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某一点上,所有这些迫使利润率降低的力量,必会导致愈来愈多的资本金企业遭受破产威胁甚或真正破产,必会导致投资(资本累积)数量的普遍缩减,必会导致大量的停工关厂,所有这些后果,由于其累积的影响,就对经济活动造成一种全面的挫退。
  另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一种超越群众有限度的购买力而扩充生产能力的固有的趋向,而群众的购买力最后分析起来是被资产阶级社会内部对立的阶级关系所决定的。每次资本主义繁荣都促成一种过分扩充生产能力及生产过剩的倾向,因而结果在经济的主要部门中造成销不出去的堆积如山的存货。只要这种过分扩充生产能力及生产过剩现象变本加厉,现下生产与就业就会相应萎缩,跟着危机就更加恶化了。
  目前经济衰退之生产过剩首先出现于汽车制造业及建筑业。跟着很快就蔓延到电气用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塑胶及合成纤维)纺织制衣业、旅游业及航空工业等。现在甚至钢铁工业也被波及了。在数月之前,钢铁工业,由于在1960年代后期之生产当面集中化及收缩投资,又由于1970年初期出现求过于供的现象,结果使该业在数月之前仍处于它经历的诸次大繁荣之中。

  四、在我们指出今天世界性经济衰退的结构性原因时必须着重分析其与过去的生产过剩危机,尤其是同1929至1933年间及1937年至38年间的物价暴跌相区别的特征:
  1.今天世界性经济衰退的主要特征是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衰退一开始,就伴随着物价的飞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历过一个通货膨胀的繁荣时期,它过去曾有过有一个〔使生产停滞的通膨〕(〔STAGFLATION〕)时期,也有过一个〔使生活程度猛落的通膨〕(〔SLUMPFLATION〕)时期)在过去,在大萧条中,曾发生物价的暴跌运动,如果这还不算是物价的真正崩溃的话。通货膨胀x在例外条件下--战争失败、内战、经济与生产的全面崩溃--才伴随经济危机一起出现,而且出现时间也很短促。
  今天,世界性通货膨胀正在持续存在着(而在某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通货膨胀甚至仍在加剧中),尽管生产与就业仍在缩减着。这就使生产过剩危机的〔正常〕职能遭受破坏,生产过剩的职能是:用消灭较落后厂店单位、清除存货、增加剥削率,以此铺平重新投资之路的办法,使经济重趋稳定。
  可是,通货膨胀性的信用扩张,却使存货积压时间延长,如此一来,就把厂店的真正弱点遮掩起来了。名义工资的增加,只能在短时间内掩盖实际工资的被侵蚀。虚假的购买力被制造出来了--对工厂而言之所以是虚假的,因为它最终无法与人竞争,对工人而言之所以是虚假的,因为一旦实际工资与全面失业的降低已达到某一点时他们简直无力还债。这样一来,信用的扩张就会太过分了。而突然的破产与银行倒闭事件就成为意料中的事。换句话说,1930年代大萧条的特征,恰恰就是这种在国内在国际上的信用崩溃。今天帝国主义者自己也不敢说今天不可能发生这种危机。
  2.今天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另一特征是大多数的生产部门(包括主要的原料的生产部门)的衰退,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两个核心部门的极度供应不足结合在一起,这两个核心部门就是能源(特别是石油)与粮食(特别是谷类、食糖)。
  上述的生产部门的衰退与能源及粮食供应不足结合在一起,既非〔自然灾害〕的结果,也非生产力的〔发展极限〕的表示。它是垄断性竞争所种下的一种手段。反过来,垄断资本集团的精打细算,也能够加速上述的客观过程。
  原料价格的相对的低廉,招致资本从已公布部门流向其他部门。供给不足是增加利润与吸收新资本的一种手段。反过来,垄断资本集团的精打细算,也能够加速上述的客观过程。
  作为抬高世界能源价格与利润的政策构成部分,国际性石油卡特尔(七大石油商)别有用心地削减炼油能力及石油生产。同时为追求更高价格与利润,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的〔农业大商贾〕削减了粮食生产,这就是目前非洲的萨哈(Sahel)区各国及印度次大陆产生饥馑的根本原因。
  我们一定要充分估计目前世界性经济衰退的这些特征对各别国家(世界的一部分),对社会各个阶级,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影响。不管怎样,上述这些特征,决不会改变世界性衰退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危机这一评价。

  五、从理论上及技术上来说,这次世界性经济衰退转变成1929年至32年那种形式的经济大萧条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如果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不能(不管是出于客观上或者主观上的理由)实行一套缓解经济挫退的政策,则这种转变是会发生的。如果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支出遭受等等削减,信用的大规模紧缩配合着失业的大量增加与工资、利润的严重降低,这两方面都削减了总的社会需求的话,则这种大萧条就会发生了。
  这种转变的发生势必意外着:
  或者是1.出于资本主义政府无法控制的某些客观原因(例如,美元、马克等纸币的信用的崩溃;导致恢复用黄金作为国际支付的最后唯一手段),在所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与信用中出现一种强力的通货紧缩的趋势,这一趋势与生产过剩同时发生。1929年1932年所发生的国际金融破产的事变就是这一发生的。
  或者是2.在各个资产阶级政府中出现一种趋向,要以强力全面收缩货币与信用的数量,其目的在于激烈地〔医治〕通货膨胀,即使因此而造成世界范围的三千万到四千万的失业人口也在所不惜。
  这第二条道路在技术上是可能做到的,但它是很少实行的机会的。因为即使失业水平是1930年规模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也足以吓得各政府连忙恢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正如华盛顿、波恩所时时执行的一样)来减低失业水平。
  目前世界性经济衰退,恰恰发生在阶级斗争的这一时刻,无论就工人阶级的组织水平及反抗能力而言,都比1929年或者1937年时期要强大得多。它恰恰发生在这一时刻,世界范围内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即帝国主义势力与反帝各种势力之间的较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更加不利于帝国主义势力,同时对日本和北美洲等国家,都势必带来一场爆炸性的社会及政治危机。
  假如美国的失业数字到达一千五百万,西德达到五百万,日本到达五百万,英国、法国及意大利各到达三百万,则这些国家任何短期应急之计,都无法避免工人阶级走上愈来愈激烈的反抗行动。而即使是官僚变态的大规模的非资本主义性的计划经济,都必将能够避免失业及通货膨胀,它的榜样会鼓舞西方工人阶级起来推翻私有财产制,以巨大动力朝向社会主义道路走,因为这些群众已理解到,上述道路乃是在其他国土所实行的最有效方法。在目前国际及国内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下,一场如1929年至32年代形式的经济衰退之再现,毫无疑问会带给资本主义制度自出生以来一次最严重的危机。
  为了避开这场大灾难,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极力制约在币制上及信用规模上的通货收缩规模,以免重蹈1927至32年时期的不可避免的经济大衰退的覆辙。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仍有足够储备来执行这条路线。因此,它们除了继续以其一贯以来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甚至手忙脚乱,如此摇摆于反通货膨胀及反经济衰退措施之间,希望不要招致〔太多〕失业或〔太高〕物价之外,就别无他途了。不过可以断言的是,它们既不能防止〔太多的〕失业,也无法阻止〔太高的〕物价!
  可是,问题可以如此严肃地提出:是不是连主要的几个帝国主义政府也无法控制局势了呢?事情显而可见的是,通货膨胀不可能无限度地继续下去而不耗尽它的反衰退的效能,它不可能无限度地继续下去而甚至不把它本身从对资本主义经济成长起发动机的作用转变成为制动机作用。1973年及1974年初的投机潮所带来的繁荣的幻灭、数间大银行的破产、投机家在通货、原料、土地上的巨额损失、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中的股票价格的狂泻--所有这些事件,乃是一场世界规模可能遭遇的灾祸的预兆。欧洲美元市场的惊人扩张(再加上油元的推波助澜),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西德例外),由于石油输入的急剧增加引致巨大支付赤字的威胁,这二者招致信用迅速崩溃的威胁,及因而造成银行制度在世界规模上的挤兑风潮。
  随着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倒闭,西德哈士迪银行又告出事,英国的一些〔附属性的银行〕又出现危机,因而迫使一些主要的中央银行为存户利益不得不答允出面支持挽救,以免这些银行走向破产。但上述事例说明,采取上述措施是有限制性的。西德政府初期拒绝支付哈士迪银行的存款时,美国曾以冻结西德资产及砸烂国际币制为胁,西德政府才被迫与美国方面做出秘密安排。为接管你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而成立的欧美银行曾提出警告称,这所新银行将不会替富兰克林银行之外币户口负任何方面的责任。
  在同样的借口之下,美国政府最近警告所有美国银行,要它们重新检讨对意大利工业及意大利政府所作的中期及长期借款。同时一些帝国主义的的银行界大张旗鼓围绕〔油元〕问题而发动的反阿拉伯、反伊朗的宣传,其目的是希望借此迫使那些石油输出国参加帝国主义自身不愿负担的国际信用的拯救行动。
  所有这些例子都说明这一事实,即每个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私自利,使其中银行的缓解国际危机的能力遭受严厉的限制。
  只要通货膨胀愈来愈厉害,其延续性愈来愈久,则银行制度的投机性愈来愈大,债务就愈来愈多,清盘危机则不可避免,达到某一比重时就会引爆银行挤兑时间,迫使银行系统崩溃及一连串灾祸,或许这样的结果不会在目前阶段发生,但难保将来的经济衰退一旦加剧,则这些现象就会应运而来。故此全球资产阶级是多么为通货膨胀问题而烦恼。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正采用急剧的通货膨胀政策,企图用它来改变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六、资本主义世界的目前形势之所以如此险恶,并不是因为今次是其战后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其实这次比之两次大战之间所发生的那一次经济危机,在程度上来说还较温和得多,而是因为这次危机是伴随着一种工人阶级无论就其组织、对抗势力、及战斗性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于近廿年来相对高度的经济发展,工人就业的较高水平。工业化的广面的发展(如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澳洲)及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如美国、西德及英国),再加上一般技术熟练与教育水平的提高(虽然各国的发展并不平衡且带有重大的倒退、局限性及工人的被排斥),才促成目前工人阶级的地位与处境。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在主观上加强了工人阶级的队伍:青年工人及妇女工人的世界性激进化等等因素、半殖民地国家从中国到古巴之世界革命胜利、新一代的工人队伍之崛起,他们没有经历过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25年来的挫折、史大林主义的分崩离析以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运动的全面高涨等等。
  这表示出由1968年5月法国革命浪潮开始的目前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危机将被目前的经济衰退所大大加深了,而工业工人阶级的中心作用将愈来愈加重了。
  但同时又表示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爆炸性冲突将会愈来愈加剧,一些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愈来愈尖锐这一总趋向。
  资本家用怀柔手段〔收买〕工人的企图将会相对地减少应用,而设法置工人阶级于严重失败地步的企图将会扩大采用,其目的在于减低真实工资因而使利润率再行提高,如此以牺牲工人为代价来〔解决〕危机。这一对工人生活水平与就业水平的进攻,必使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遭到严厉的限制(法令上对工资的控制,政府对劳资纠纷的强制仲裁,对工人罢工权利的诸多限制,反工会立法等等。)
  可是,经验已证明,只要资本一天不能成功地把现存的阶级力量关系作重大的改变,则实施上述政策的企图就一天不能成功。
  这并不排斥(资本)用改良及让步去扼杀革命的短暂企图的可能性。可是,正如1930年事件一样,这些短暂企图最多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世界经济局势的加剧发展,使任何把阶级之间的紧张对抗缓和下来的稍长时期的可能性也排除了,它使经济对抗愈来愈接近摊牌。人类面临广阔的远景有二:或者是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或者是工人阶级遭到严重失败,因而资本主义能够采用它的解决办法——比之1930年已采用过的更加野蛮的法西斯主义。

  七、在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中,无产阶级的势力地位比之1929至32年时期坚强得多。即使就业人数的规模及持续时间而言,亦没有大衰退时期那么恶劣,因此产生的祸害也比较小。
  长时期的大规模失业当然会大大挫折(整个无产阶级的)斗志。因此,工人阶级的反抗行动之最佳时刻,或者是在失业刚刚开始时(故此国际资产阶级时时惧怕突然间的大量失业会诱发工人阶级立即采取行动),或者是在经济已开始复苏之后,而失业开始下降之时。不过在大规模失业时,那些仍然保有工作岗位的工人,特别惧怕失去其现有的工作,因而造成了在业与失业工人、部分时间工作的工人与全日时间工作的工人,在职业上较有保障的工人与全无保障的工人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罢工的次数及其持续性。
  当然,在我们这一全面分析中必须作某些修正。尤其要考虑到那些〔社会内部稳定因素〕,例如失业保险、社会保障计划、失业救济金及廉价医疗服务等。所有这些都是在1929至32年的危机期间或之后所施行的。
  不管如何,有限度的失业,像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的情况,尤其考虑到失业是与通货膨胀相结合,是与工人阶级的组织部门与战斗性日趋高涨的水平相结合等事实,仍未招致这些衰败性的后果。因此,我们有充分把握预言: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之直接后果将是加强工人斗争的兴起。(西德由于与战后以来阶级斗争及阶级觉悟之循环相结合的一些特别因素影响,暂时成为例外。)
  在西欧,经济衰退将推使阶级斗争尖锐化,尤其是在那些工人阶级斗争已经到达一个最高点的国家: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葡萄牙都是如此,甚而在较小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丹麦亦是如此。经济衰退将会趋向于把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部分性的斗争愈来愈转向全面性的斗争,并且一步步推向日益深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寻求全面的政治解决。
  美国及日本(以及澳洲、纽西兰及加拿大)工人阶级的激进化及战斗性的高涨将会被总的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那儿的无产阶级将会开始朝向西欧由1968年发展起来的工人斗争形态走。当然目前来预测这些工人斗争发展过程的形式及其速度,仍是为时过早。但是,一旦日本、美国及加拿大的工人阶级在行将到来的几年中行动起来,势必进一步推动西欧目前高涨的工人斗争,对国际范围的压力必愈来愈大,而世界资本主义以牺牲这一或那一部份世界工人阶级为代价来〔解决〕它的现目危机就愈将困难了。

  八、帝国主义之间的日渐加深的敌对,乃是促进1974年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那些互争雄长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各自为了追求自己的狭隘利益,对于寻求以任何方法来消除世界性经济衰退,怎样避免财政制度的崩溃,它们作为总体,统统无所反应。尤有甚者,没有一个帝国主义政权或者一组帝国主义政权(包括它们之中的最强者——美国本身在内)能够把它自身的自私自利,硬要世界资产阶级的所有部分,作为合作的指导原则而负担起来。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敌对,已加深它们的矛盾,使经济衰退更加恶化,从世界资本主义的利益来看,在所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同时实施反通货膨胀(一种较温和的通货收缩)政策,显然是行不通的、无意义的。但从个别的资产阶级国家的观点而言,则〔与通货膨胀作战〕并企图挽救他的通货及银行制度免于崩溃,却是行得通与有意义的。
  因此,它们有三件事可加以考虑:一、用降低本国商品价格的方法来消除外来商品入侵本国市场;二、尽可能更大规模打入外国市场,因为外国商品价格较高;三、维持本国通货膨胀的较低率,从而稳定本国通货因此,同时并进的在世界通货膨胀的这个时代中,努力争取使本国通货的膨胀率比对手们的为低,变成了各个敌对竞争的资产阶级的当务之急,每一个列强都冀望将其通货膨胀及经济衰退的一部分负担,转嫁到其竞争对手身上。
  例如西德直至1974年尾止,都维持通货收缩政策,即使在该年的大部分时间中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已经为那个世界性崩溃的恶魔所肆意摧残。西德是石油价格飞涨而仍未出现支付赤字的唯一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它根本不理会其对手们如何迫使西德马克再膨胀的压力而依然我行我素。
  西德经济一旦实行剧烈的通货再膨胀,势必表示其出口贸易(现已超出美国)将遭受重大损害,而对其竞争对手们,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及美国等的入口商品将让出更大的国内市场。
  但当西德失业增加到百分之三点五,并可能增加到百分之四时,波恩政府才终于放弃反通货膨胀。〔拼命吃光〕的政府开支计划公布出来了,中央银行的贴现率降低了,西德资本主义现在将企图进行它对抗世界各地的通货膨胀率的赌博的第二回合了。
  1973及74年的石油危机标志着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朝向有利美帝的方向转变,因为美国比其他一些主要帝国主义强国较少依赖石油入口,而西欧资本家过去多年来却都比美国资本家支付较少的石油(及能源)费用的。
  同时,促进出口运动,尤其是西德及日本的促进出口运动,已部分地抵消了华尔街通过连续几次美元贬值及石油危机所取得的成果。可是,法国、特别是英国及意大利,由于它们在促进运动方面较少收获,又由于它们均受到世界性的油价高涨的较大打击的结果,其中英国及意大利两国的经济及财政均受到非常严重的困难。
  尤有甚者,由于在目前经济衰退中大力促进它们之间的经济结合的失败,这一失败有招致共同市场解题之虞,这一失败使西德及西欧资本家们无法提供给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勉强可以讲的过去的领导。
  处此条件下,国际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的领导危机,又结合着各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之领导危机。这种形式在即近将来不但不可能有所改变,而且随着阶级斗争的尖锐发展,反会使各国危机变本加厉。一旦当第一个资产阶级能够在社会及政治平面上打败〔它的〕工人阶级,正如它们在1930年那样,势必取得政策回旋的余地,使它能够进行有利本身的改变世界力量对比关系的危险的打算。但是,这一情况在最近将来,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最大可能的结果将会是无了无休的谈判,讨价还价式 的协定,秘密外交。随着经济衰退的拖延下去,这种暂时的喘息将愈来愈痛苦了。

  九、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对殖民国家的影响,视该国经济与石油、谷米、及糖的出入口贸易的关系而定。那些属于上述原料的大出口国,而且它们因高价入口的日用品影响也只有小额赤字(或者根本无赤字),因而它们可以免受目前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所打击。如果经济衰退长期拖延下去,就不能排除糖、石油价格暴跌之可能,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价格将亦不会下跌到1973年10月以前的水平。
  只有主要石油输出国的统治阶级才获得了最大利益。它们从石油收入上的得益,是远远超出它们支付入口商品的损失,或者它们除了石油出口之外,由于经济衰退造成的市场日益狭窄的损失。
  事实上大量收入,黄金及货币之流入石油输出国,表示出由世界无产阶级(包括一些半殖民性的石油输出国内的无产阶级在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种重新分配。这一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是以牺牲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之利益而有利于石油输出国之统治阶级的。这一重新分配(石油出产国的统治阶级占有了高二开采税的绝大部分。)是上诉经济不平衡发展及国际范围上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改变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被迫把对其殖民地,从直接的统治转变为间接的统治,这种转变是由于战后反帝的解放运动太过强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国际平面上不能以纯军事方式予以扑灭之故。最初,帝国主义列强试图通过扶植其殖民地的统治阶级,把它转变为小股东,无需为这一变换了的统治方式而付出经济上的实质代价。今天,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历史向帝国主义讨债来了。某些小股东已有能力要求分占更大一份赃物了。
  当世界力量对比不利于帝国主义向中东发动军事进攻时,当美帝赞成石油价格远高于它公开表态中所主张的高水平时,处此情况下,任何一个帝国主义都不会赞成把它的财物与它的小股东(小合伙人)来一次重新分配的,即使仅是部分的重新分配。因此,中东战争重新爆发的危险是很实在的,特别是因为在巴勒斯坦解放斗争、阿拉伯各政权与以色列之间存在着的爆炸性的关系。
  当石油输出国一般地将会加强它们的经济增长(包括有限度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世界性衰退与石油、粮食、肥料的价格暴涨相结合,对于其他半殖民地国家来说,已变成一次经济大灾祸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灾世界的最大一次经济大灾祸。其中已遭受最残酷打击的是印度次大陆诸国。在那儿,粮食、肥料、石油的负债愈来愈大;由于在这加剧了的贸易战争的时代,它们没有能力与帝国主义列强竞争,结果,它们的输出萎缩了;由于上述这些因素影响,它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工业生产下降反过来又导致购买正常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时遭受极度困难;土著统治阶级在粮食上的囤积居奇,谋取暴利;由于肥料、能源成本急剧提高招致了〔绿色革命〕的失败——所有上述因素,已招致城市与乡村的贫困、失业、普遍饥饿之爆炸性的加剧。
  一次社会危机的所有构成因子已经这样积聚起来了,目前只不过缺乏一个无产阶级领导而已。由于没有一个地区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危机接近解决,因而增加了反动右派势力领头崛起的危险,这种势力可能将社会危机转变为以群众为牺牲的反动局势,要群众替这一转变付出流血与饥饿的代价。

  十、官僚变态的工人国家底经济的非资本主义性质,已出色地证实了:恰恰与〔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支持者们的神秘莫测相反,这些国家并不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常为群众大量失业及工业减产所困扰。另一方面,为什么这些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完全割断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因此仍不免遭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的影响?那些迷信〔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人在企图解释这个问题时,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官僚变态的工人国家所遭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四点:
  1.世界经济衰退会缩减了官僚变态的工人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内的出口市场(石油、谷类、糖例外)。而为了增加现代化设备的进口,它们是迫切需要出口市场的。官僚会设法向外加紧寻求借x来补x它们出口市场的相对缩减的损失。但这样一来,反过来就只好心甘情愿地付出放弃干预西方日趋恶化的社会危机的政治代价。官僚x已作出保证:它无意把经济衰退转变为 一次革命危机,西方各国共产党将尽一切努力说服工人阶级停留在阶级合作的机会主义的轨道内。
  2.工人国家,尤其是对石油与粮食进口特别需要的像东德(GDR)与古巴等国家,它们的某些经济计划,已因缺乏石油与谷类而遭受挫折。上述例子,如果再加上西方出口的萎缩,就难免招致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了。
  3.石油、谷类的缺乏,加上经济衰退的影响,使工人国家官僚层与其他工人国家官僚层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紧张与摩擦。以世界市场价格把石油卖给其他工人国家(东德、古巴、北越、匈牙利等),对像苏联、罗马尼亚与中国等输出国官僚层来说,是这么赚钱,以至于买卖条件达到剥削的高度。、
  4.世界经济局势,使帝国主义列强在探查作为出口市场与原料来源地的官僚变态的工人国家的工作中大大得益。
  它们趋向于寻求大类交易,如已经达成的用输油管道、化工设备、炼油设备及其他装备向苏联、中国换取石油、天然气。虽然,就数额来说,这还不算大额加油,足可弥补正在衰退中的世界贸易增长额。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交易都属长期性质,数年之后就可以显示其影响了。

  十一、鉴于世界性衰退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矛盾与紧张之普遍地增长,帝国主义必将更加迫切地试图用局部性战争来消除社会性爆炸事件之发生,用加紧军备竞赛去〔吸收〕增长率长期减退的某些重大影响。不管史太林主要官僚层所一厢情愿追求的和解与和平共存政策,在世界上电脑某些地区,出于明显的理由,即为了自卫起见, 该地区的工人国家的官僚层,是不可能无限度地退让,而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卷土重来时,如果(官僚层的)某些派别打算采取无限度地退让的政策,势必遭到强烈的反对,这种反对首先来自军队。
  中东显然是目前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中心地区,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中到处汹涌的经济衰退,再加上石油价格暴涨,已在这一地区替帝国主义的政治与经济的侵略创造了一种危险的空气。从1949年经济衰退之后迄今,帝国主义经济局势的严重挫退,竟与国际紧张的尖锐增长,在帝国主义与华沙公约军队可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这个地区同时出现,这还是第一次。
  美帝在某一限度内是能够对阿拉伯统治阶级 及犹太民族主义领袖们双方玩弄阴谋诡计、讨价还价与军事敲诈,以达到强制执行其〔解决〕中东的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以牺牲巴勒斯坦群众的解放斗争利益为代价。它这个保持对中东石油的主要控制权的目标,是通过与阿拉伯统治阶级的同谋才能完成。这类同谋包括油元对西方大企业的巨额投资,把阿拉伯统治者缚在国际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上,那是最好不过,求之不得的事。
  犹太民族主义领袖们决非帝国主义的简单的傀儡。它们有它们独立的利益要加以保卫。它们鉴于时间对它们不利,又鉴于中东力量关系愈来愈不利于在该地区维持一个扩张主义的殖民地国家,它们就有可能试图在特定时机利用一种短暂的军事攻势,对邻近的阿拉伯诸国发动一次虚张声势的进攻。在遭受部分失败甚或面对严重报复的情况下,它们可能采取极端手段,包括使用原子武器的险着。这就会由于世界两大核子强国的介入而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了。
  国际工人阶级与劳动群众,包括美国的在内,强烈反对战争冒险这一事实,对于资产阶级这类绝望的冒险来说,是一重障碍物。不应低估中东有爆发一种〔一触即发〕战争的危机。但在国际工人阶级尚未遭受一次惨败的情形下,帝国主义是不大可能挑起与官僚堕落的工人国家的一次军事决战的。
  可是,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困难若愈来愈严重,则社会政治的紧张就会愈来愈增强,资产阶级的某些层份就会愈来愈趋向于加强战备并玩弄军事冒险了。摆在人类面前,只有二个前途:或者是战争的危机加深,与之伴行的是〔强大国家〕(〔STRONG STATE〕)及反对工人阶级的独裁制度走上政权这一前途。或者是无产阶级提出它自己的解决办法,来结束资本主义的垂死挣扎——劳动群众夺取政权,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这一前途。此外别无他途。

土豆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