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埃里希·弗洛姆 -> 存在的艺术(1993)

十 思定



  练习专注可以引导我们进行冥想,这是学习存在的艺术的基础准备之一。

  首先,我们得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冥想:一种是通过自我暗示达到轻微恍惚状态,使精神和身体放松,练习者感到神清气爽,充满活力。已故教授I.H.舒尔茨在柏林倡导的“自生训练”就是一例。它已被成千上万的人成功实践。[15]舒尔茨从来没有标榜它是万能的,仅用于放松精神。而且这种方法需要自己练习,并不完全是被动的,不会使练习者对老师形成依赖。

  另一种冥想主要是为实现更高程度的无附着、无贪婪以及无幻想的形式,简单地说,为达到存在的较高水平。在《佛教禅观心要》一书中,我发现了一种非神秘化、非暗示的简单冥想形式,即有的放矢地使一个人更接近佛教的目标,戒贪婪、仇恨和无知。幸运的是,在向智尊者的这本书里有很好的描述,我把它推荐给对这种冥想法有浓厚兴趣的人。

  下面这段话概括了这本书的内容。佛教冥想的目的是尽最大程度认识我们身体和精神过程。作者写道:

  正如佛陀在《念处经》中所明示,提供了最简单直接、最彻底有效的训练方法,既涉及日常生活,也追求最高目标,即使心灵坚决远离贪婪、仇恨以及妄想。

  佛陀的学说提供了具体的训练法,适合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和能力。然而,所有这些方法最终汇聚成“正念之道”,佛陀称之为“唯一道路”(ekayano magyo)。因此“正念之道”无疑可被称为“佛教禅修心要,”甚至“法心”(dhamma-hadaya)。这个伟大的心事实上是鼓动血脉流经整个法身(dhamma-kaya)的中心。

  今天,这种古老的正念方式和两千五百年前一样切实可行。它适用于东西方,适用于普通人动荡的生活,同样适用于僧人静谧的修行。

  事实上,正念对于每个人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于正当的生活和健全的思维不可缺少。所传达的信息面向每个人:不仅是一心追随佛陀和他的学说(正法)的人,也包括所有试图凝神静思的人,以及希望开发其潜在更大的力量及更大的幸福能力的人。

  每日冥想练习,实践正念,关注呼吸意识是核心问题,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时刻也是同样如此。这意味着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分心,要全神贯注于你所做的事情上,如散步、吃饭、思考、观察,使生活因为充分意识而变得完全透明。向智尊者说:“正念包括整个人和他的全部经验。”它往往延伸至各个领域: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内涵如果持有正念,每天都会感到清晰和真实,而不是盲目、机械或漫无目的。达到正念完满状态的人有充分意识,能意识到现实之深度和具体,从而专注而不分心。

  引导正念加强的首要练习是呼吸。正如作者所强调:“这是一种正念练习,而不是呼吸运动。”

  在做冥想时,呼吸练习要无“杂念”或其他干扰。只需以平心静气,关注自然呼吸,不要紧张或僵硬。注意呼吸的长短,但不要刻意调节。惯常练习中,平稳均衡的深呼吸将会非常自然;静思和深呼吸会让整个生命的节奏处于安宁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意念的呼吸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因素,虽然这只是静坐练习的附属品。

  在经典冥想练习中,如向智尊者所述,意念呼吸需有身体姿势配合,以及对身体所有功能清晰的了解,然后通过清晰的感觉,充分意识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自我意识)和心理活动。

  在短短的篇幅中要想足够清晰地阐述向智尊者所属的小乘佛教禅修实践之细节是不可能的。因此,那些对大觉冥想真感兴趣的人,我只建议研究《佛教禅观心要》。然而,我想对此建议再加上一点补充,虽然书中已经提到,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佛陀的追随者”,而且向智尊者学识渊博,他以传统的形式陈述教义。对于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并不认同轮回、小乘佛教否定生的倾向,或巧妙地通过想象尸体的污秽来说服人生的渴望终究是徒劳,这样就很难按照向智尊者的描述练习冥想。不过,在我看来,即使没有刚才提到的教义,仍然有两个核心教义为许多像我这样不是佛教徒但对佛教教义的核心有深刻印象的人所接受。其一是我们生活的目标是克服贪婪、仇恨和无知。在这方面,佛教基本上无异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伦理规范。更重要的,和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不同的是佛教强调最优认识自己的内外。相对于正统印度教,佛教是革命的,也因不信神一连数世纪遭到迫害。佛教具有在西方宗教中鲜见的一定程度的理性和批判思维。其教义的核心是,通过充分认识现实,贪婪、仇恨以及痛苦可以克服。这是一个哲学—人类学系统,长期观察人的生活并作出分析后,总结出生活的规范。

  向智尊者自己已经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观点。他描述的冥想“可以使意识更明晰、更集中,呈现的图像越发准确,清除非真实”。他认为冥想是以“自然,接近和更友好的方式来接触‘潜意识’,这样一来”,他写道,“潜意识就变得更加‘清晰’并更易于控制,即有能力统筹意识。通过减少潜意识不可预测、不易掌控的一面,这样自立才会有一个更安稳的基础。”

  他通过强调佛教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来结束练习正念的描述,即坚持独立自由。他写道:“在自我冥想中,意念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技术或外部设备。每天的生活就是原材料。它和任何奇异的崇拜或仪式无关,也没有‘入会’或‘深奥的知识’,除了自我启蒙以外无任何其他方式。”

  我们已经看到,冥想的精髓是达到对现实的最佳意识,特别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即使对那些以传统形式冥想的人来说,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种形式能否可以囊括新意识。我觉得的确有两种延伸,与佛教冥想无关,或与其他类型的冥想有关,或仅仅是静止的练习,都可以卓有成效地练习。

  至于更好地锻炼身体意识,上面已经提到了:我指的是“感官觉悟”、“运动的艺术”和太极拳。

  冥想的另一方面是“可以使意识更明晰、更集中,呈现的图像越发准确,清除非真实”。向智尊者自己提到了“与潜意识一次更友好的接触”,这确实与阐明精神分析的方法只有一步之遥,了解一个人的潜意识方面可能是佛教冥想的重要附加组成。对于向智尊者,我深深感激他对佛教禅修和佛教教义做的耐心而深刻的解释,我想他也赞成我的观点。但是,我想再次强调的是,以精神分析的方法实现最优觉悟本身就是有效的,与佛教或其他冥想方法无关。




[15] 我妻子和我也跟随舒尔茨教授练习过,但成效一般,因为我们对自我暗示心存抗拒。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