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考茨基 -> 爱尔福特纲领解说(1892)

第一章 小生产的灭亡


第一节 小生产和私有制
第二节 商品和资本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四节 小生产的垂死挣扎


第一节 小生产和私有制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爱尔福特党代表大会(一八九一年十月十四日——二十日)上通过的纲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理论部分,它叙述社会民主党的基本原理和最终目的;第二部为实践部分,它包括作为行动政党的社会民主党为了铺平达到自己最终目的道路而对现存社会和现存国家提出的要求。第一部分叙述社会主义者所信仰的是什么;第二部分吿诉我们他们计划怎样去实现他们的信念。
  在这里,使我们感到兴趣的只是第一部分,即一般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为三个部分:(一)对现代社会及其发展进程的评述,由此引伸出:(二)社会民主党的最终目的,以及(三)足以导致和一定会导致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
  我们先研究第一部分。它由四段构成,其内容是:
  “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发展,以自然的必然性导致以劳动者的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的灭亡。这种发展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生产资料则被为数极少的资本家和大地主所垄断。
  伴随着对生产资料的这种垄断,分散的小企业日益为巨大的企业所排挤,手工工具变为机器,人们的劳动生产率飞速增长。但是,这些变化所带来的一切利益都被资本家和大地主所独享了。对于无产阶级和没落的中间阶层——小资产阶级和农民——说来,这些变化表明他们的生活不安,以及他们所遭遇的贫困、压迫、 奴役、屈辱和剥削有增无已。
  无产者的人数日益增多,过剩的劳动大军日益庞大,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激烈。这种阶级斗争是一切工业国家的共同特征,它使现代社会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有产者和一无所有的人之间的鸿沟,由于经济危机而日益扩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它一天比一天扩大,越来越具有毁灭性质。它使普遍不安成为社会常态,并证明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超出现今的社会所能容纳的范围,生产资料私有制开始与生产力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发展不能相容了。”
  在我们纲领的第一段的头一句里,就出现“经济发展”这个值得注意的字句。这四个字把我们深深地引导到社会民主主义世界观的基本之点。
  有人以为,当他们反对我们,向我们说“天下没有什么新鲜事物,今日如此,过去如此,将来还是如此”的时候,就表明自己是十分聪明的。再没有比这种说法更荒谬无稽的了。现代科学吿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停滞不前的,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自然界中,都可以看到连续不断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学说,就是以这种社会发展过程的性质为它立论的基础的。如果我们不研究社会发展过程,就不能理解社会主义学说。
  现在我们知道,原始时代的人同动物一样,只依靠采集大自然所提供的现成东西维持生存。但是,他们逐渐开始制造各种武器和生产工具,而且一种比一种更加完善。他们捕鱼,打猎,游牧,最后定居下来,成为农民和手工业者。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以致到了今天这个蒸汽和电气时代,发展的速度已经达到我们无须同远古时代比较,只凭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出来的地步。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自诩高明的人,想叫我们相信天下没有什么新鲜事物。
  人们谋取生活资料和创造(生产)生活必需的财富的方式,取决于人们使用的劳动工具和原料的性质,总而言之,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用来创造(生产)这些财富的那些手段,即取决于他们的生产资料。但是,人们从来不是单独地进行生产的,而一直是在或大或小的社会中进行生产的;这些社会的各种组织形式,决定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
  因此,社会的发展是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
  但是,社会的形式及其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则与社会所承认和实行的所有制形式有最紧密的联系。因此,所有制的发展也是和生产的发展同时进行的。
  我们试以农民经济为例来说明这点。
  完整的农民经济括两个部门:畜牧业种植业。在畜牧业方面,德国直到十八世纪,各地都以放牧业为主,就是在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如此。放牧业要以村社土地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每个农民想为自己划分一小块牧场,用墙把它单独围起来,指定专职的牧人看管自己的几头牲畜,那是十分愚蠢的。因此,凡是经营放牧业的地方,农民都十分坚定地支持村社牧场和村社牧人制度。
  在没有机器而只使用简单农业工具的种植业方面,情况就不同了。在这种条件下,没有必要由村社的全体成员来共同耕种村社的全部耕地,而且生产本身也不要求这样做。农民所使用的农具决定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由一个农民单独耕种,或者由人数不多的一群人(比如,农民一家人)共同耕种。但在这种条件下, 农民越能自由地支配他们的土地,越能从耕种和改良土地方面取得更多的收入,他们就越能精耕细作,越能得到更多的收益。在种植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是需要小生产的,而小生产为了自己得到充分发展,就需要生产资料私有制。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古代日耳曼人的村社土地公有制, 在放牧业(和狩猎)还是人们获得食物的主要手段的期间,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后来,随着小农种植业登上首位,它才逐渐衰落下去,而让位于土地私有制。牲畜的舍饲代替放牧以后,农村中的村社所有制就完全消失了。
  于是,随着农业的进步,在经济发展影响之下,农民便由共产主义者变成私有财产的狂热拥护者了。
  关于小农所说的这一切,也适用于手工业者。手工业不需要大量工人在一起从事共同的集体劳动。每个手工业者不是单独一个人从事生产,就是同一两个助手——帮工一起从事生产,这些助手——帮工都是他们家庭中的成员,是他们家里的人。在手工业中,也像在农民的农业中一样,每一个单独的劳动者或单独的劳动家庭,各自经营自己单独的企业。因此,为了充分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手工业也像农业中的小生产一样,需要对它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所生产的产品实行私有制。在小生产中,劳动者的劳动产品,依存于他的个人品德,他的本领、勤奋和刻苦精神。因此,他有权要求把这种产品作为他的私有财产。但是,如果他个人不是自由的,不能随意支配自己的生产资料,换句说说,如果生产资料不是他的私有财产,他就不能在生产中充分表现出个人经营的特点。
  社会民主党理解这一点,并在自己的纲领中明确地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小生产的基础”,可是它又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小生产的灭亡。
  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一发展过程。

第二节 商品和资本


  资产阶级社会是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发轫的。
  农民家庭最初是自给自足的。它生产所需的一切食物,一切劳动工具和家属穿着的衣服,并自建住宅等等。它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而没有超过这种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农业进步的影响之下,它发展到所生产的产品超过自己直接需要的地步。因此,农民家庭就有可能拿这些多余产品去交换自己完全不能生产的或生产得不够而又想取得的产品,如装饰品、武器或工具之类。由于交换,这些产品就变成了商品
  商品不是为了供本生产单位自己使用或消费而生产的产品,它是为了和其他生产企业的产品相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种植的小麦不是商品,但为出卖而种植的小麦就是商品了。所谓出卖,不外是拿一定的商品去交换一种人人都乐意接受并因此而变成货币的东西,例如黄金便是。
  如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变成了商品生产者;而独立经营小生产的手工业者,一开始就是商品生产者。他不只是出卖自己多余的产品,对他说来,为出卖而生产,占着首要地位。
  商品交换就其本身来说,需要有两个条件作为前提:第一,所有的各个生产企业不生产同一种产品,即社会实行分工;第二,从事交换的人能够自由支配所交换的产品,即这些产品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行业中的分工越发达,私有制的范围和作用越增大,为自己消费而进行的生产,一般说来就越退居次要地位,越是被商品生产所排挤。
  社会实行分工的结果,终于使买卖也变成了专门职业,由商人这个特殊阶级包办。商人通过贱买贵卖得到收入[1]。但是,还不能就此说他们可以任意规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归根到底决定于它的交换价值。而商品的价值,则是由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平均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价格,几乎永远不能同它的价值恰好相等。价格不仅像价值那样取决于生产条件,而且也取决于市场条件,首先取决于供求关系,即取决于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不过,价格也受一定的规律支配[2]。在一定地点和一定时间,价格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如果商人想在出售商品时得到比买进价格多一些的盈余,换句说说,如果他想得到收入利润,那末,他通常要为此在商品价格低的地方和价格低的时候买进商品,而在商品价格高的地方和价格高的时候卖出商品。
  农民或手工业者购买商品,是因为他们自己或家庭需要这些商品作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他们是为消费而购买。商人购买商品,则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拿去出卖,以便获得利润。他们是为出卖而购买。用于这一目的的商品和货币就是资本
  我们对任何一种商品或货币,都不能直接断定它们本身是不是资本。这是要依据它们的用途来决定的。商人为转售牟利而买进的烟草,对他来说就是资本。他为了自己吸用而买来的烟草,对他来说就不是资本。
  资本的最初形式是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也差不多与商业资本同样古老,它的利润采取利息的形式。利息是资本家靠出借商品或货币而得到的。
  资本是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它自然是以作为一切商品生产的基础的私有制为依据的。但是,在资本的作下,私有制又得到一个全新的面貌,或者更正确些说,它有了两个完整的面貌。除了适应于小生产状况的小资产阶级的特征以外,现在又具备了资本主义的特征。现在那些私有制的拥护者们,只指出了它的小资产阶级的一面,企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私有制的这一方面转移开去,他们企图不让我们看出小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不同。可是,今天要想使人们看不见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的一面,那只有把人变成瞎子。
  在经济发展处于刚才所说的阶段,即在资本只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两种形式的时候,私有制的这种资本主义面貌的特点, 还不显著,但是,已经值得注意了。
  在小生产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农民或手工业者的收入,首先取决于他们本人及其家属的个人品德、勤奋和熟练程度等等。相反地,商人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越多,他们出卖的商品越多,他们的利润也就越多。如果我卖掉一万磅烟草,那末,在其他条件完全相等的情况下,所得的利润就比我如果只卖出一百磅烟草时所得的利润多一百倍。对于高利贷者来说,也是如此。所以,资本家的收入首先取决于他们的资本额
  个人的劳动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而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产品数量决不能大大超过一定的平均水平。然而,货币却能够无限地积累下去,这是既没有范围,也没有界限的。一个人持有的货币越多,而且这些货币被用作资本,那末,货币就越能为他生产出更多的货币。由此产生了积蓄无穷无尽的财富的可能性。
  但是,私有制还造成了另一种可能性。生产资料私有制表明每一个人有取得生产资料的合法的可能性,而且也有失去作为他的生活来源的生产资料、从而陷入赤贫的可能性。高利贷资本很早就是以贫困的存在为前提的。一个人如果持有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他就不必告贷了。高利贷资本乘人之危剥削贫困者,因此,它同时加剧这种贫困。
  不劳而获,一些人家私万贯,而另一些人一贫如洗——这就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面貌的特征。但是,在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展的初期,这些特征还表现得不够明显,只是隐约可见,特别是其中的赤贫现象,更是如此,因为没有财产在当时还只是例外情形,而不是人民大众的常态。
  商人和高利贷者,以及和他们同时出现的其他剥削者,比如中世纪的封建地主(但是,为了不致离题,我们不在这里详细叙述他们),在这个阶段是以城乡小生产的存在和繁荣为依靠的。因此, 在这一时期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只要农民有钱,人人都会有钱。”商业并不消灭小生产,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扶助小生产。高利贷者吸吮债务人的膏血,但是债务人的没落,对他却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丧失生产资料或陷于贫困,都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而是由意外的失败或罕有的无能所造成的特殊不幸。因此,当时认为贫困是天赐的考验,或者是对懒惰、轻率等的惩罚。
  达种观点在小资产阶级中间至今仍十分流行,然而没有财产的事实,从此以后已经变成性质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现象了。然而,现存社会的代言人,编辑、演说家等等却大大下了一番宣传工夫,力图使一般人对达种看法信而不疑。生产资料私有制曾经一度对社会利益是必要的;曾经有过一个时候,每个普通人都有拥有财产的机会。他们仍要我们相信,这种情况至今仍旧不变。可是事实上,私有制的性质已经改变了。旧日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进入中世纪以后,手工业在欧洲日益发展,社会分工日见发达,比如,纺织业分成了毛织业、亚麻织业和棉织业,而与纺织工业有关的各种作业,比如呢绒的剪毛作业,则变成了独立的生产门。工人的技术提高了,工作方法和劳动工具大大改进。同时,主要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善,特别是由于造船业的成就,商业也发展起来了。
  四百年以前,是手工业的繁荣时期,而对商业说来,这个时期也充满了各种事件。找到了通往印度这个拥有无穷宝藏的神话般国度的海上航路;发现了金银矿藏无限丰富的美洲。欧洲的冒险家通过贸易、欺骗和掠夺的手段在新发现的土地上搜刮来的财富,像洪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进欧洲,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进入了那些有财力装备船只,并为这些船只配备大量的既勇敢大胆又肆无忌惮的强悍水手的大商人的腰包。
  在这个时期,也建成了现代国家,即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官僚的和军事的国家,它一开始就采取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形式。这种国家也像它本身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一样,适应了正在竭力往上爬的资本家阶级的要求。现代国家,即有发达的商品生产的国家的力量,不在于人民对它进行的人身服务,而在于它的货币收入。因此,君主们有充分的理由去保护和鼓励那些把货币带进本国的人们,即商人和资本家。资本家为了报答这种保护,就贷款给君主和国家,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债务人,使他们从属于自己。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迫使国家政权通过保护和拓展交通道路,通过夺取和巩固海外殖民地以及同竞争的商业国家进行战争的措施,为资本家的利益服务。
  学校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硬叫我们相信,似乎资本来源于积蓄。但是,我们刚才了解到资本是来自完全不同的另一些来源。资本主义国家的庞大财富是来自它们的殖民政策,即来自对其他国家的掠夺。这种财富的源泉是海盗活动走私贩卖奴隶进行商业战争。这些国家的历史,直到最近还为我们提供用这种“积蓄”方法积累资本的足够的例证。国家的帮助是鼓励这种“积蓄”的有力手段。
  但是,新的发现和新的商路不仅给商人带来了庞大的财富,而且也迅速地为欧洲的航海国家的工业,特别是为后来成了海上霸王的英国的工业,扩大了销售市场。手工业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迅速和猛烈增长的需要。大量销售要求大量生产,大规模的市场所需要的是能够完全适应它的需要的生产,即要求生产完全受商人的支配。
  商人们对于由自己进行可以适应扩大了的市场需要的大量生产,非常感到兴趣;他们也拥有必要的货币资金,用来购买足够的生产所需的一切东西,即原料,工具,厂房和劳动力。但是,到哪里去找劳动力呢?在欧洲,可以买进的奴隶已经不多。而自己拥有生产资料的工人,或作为拥有生产资料的家庭的成员的工人,并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们宁愿为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家庭而生产,这样的话,他们的全部劳动产品就完全属于自己或自己的家庭所有。他们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是自己的劳动力。这里我们顺便提醒大家注意,应当防止使用“出卖劳动”这一说法。劳动是一种活动,不能出卖。但是,劳动一词,通常不仅指活动,而且也指这种活动的结果,即指劳动产品;同时又指表现为劳动活动的力量,即指劳动力。由于人们按照这种意义使用“劳动”一词,便使那些企图使工人和小资产者看不清自己的处境的经济学家,有可能把各种不同的东西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混淆它们之间的界限。对这些先生,应当分外提高警惕。
  我们再回头来谈谈商人。我们刚才说过,他们正在寻找工人。商人从小企业所有者及其家属身上什么也得不到。他们必须去找没有生产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从而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以维持生活的那种工人。如上所述,商品生产和私有制的发展,已经造成这种一无所有的工人。但在最初,他们的人数还很少,而在那些没有加入某一经济企业的家庭联盟的人们当中,大多数都是不能劳动的人——残废者,病人和老人,或者是懒汉,流氓和小偷。因此,完全自由的一无所有的工人,为数是极少的。
  但是巧得很,正当商人对一无所有的劳动者的需要增长起来的时候,一批一批的劳动者被剥夺了财产,他们被抛弃在街头,富有的商人只须到街头把它们收集起来就行了。
  而这也是商品生产发展的结果。城市工业市场的扩大,也影响了农业。在城市里,对食物的需求增加了,而对原料——木材、羊毛、亚麻和染料等的需求也增加了。因此,农业生产也日益变成商品生产,即为出卖而生产。
  农民手里有了钱。然而这却是他们的不幸。因为,这引起了他们的剥削者——地主和统治者的贪欲。当农民所有的多余物品主要还是实物的时候,地主和统治者对农民的掠夺,不会超过他们自己消费所需要的。但是,货币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而且越多越好。随着市场越向农民扩大,农民出售商品所得的现金越多,地主和统治者盘剥他们的程度也越深,他们缴纳的贡赋也越多。不久以后,这些老爷们就不再满足于农民的劳动所提供的除了抵偿自己生活费用以外的多余产品了,而开始向农民勒索越来越多的产品,甚至把农民的生活必需品都榨取去了。因此,农民陷入绝望的深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特别是在农民战争期间一切的反抗试图都被镇压下去以后,便抛弃自己的家园,跑到城市去寻找避难场所,这是毫不为奇的。
  此外,还经常出现另一种情况。如果说在城市里,由于市场的扩大而产生了工业的大量生产的需要,那末,在农村里,也同样出现了农业的大量生产的需要。商人在城市里所做的一切,地主也想在农村照办。在这以前,地主一般同农民一样,只是社会地位较高而已;现在,他们也想扩大自己的生产了。他们不会感到劳动力缺乏,因为他们可以驱使农民为他们效劳。而且,他们甚至常常不需要新的劳动力。比如,羊毛木材的生产,即牧场或林业的经营,就比种植业需要的劳动力少得多。凡是在地主由种植业改营放牧业或林业的地方,农业劳动者就过剩起来了。然而地主现在需要的土地,必然要比至今耕种的土地为多。他们只有靠牺牲附近的农民,才能得到这些土地。地主如果想扩大自己的经营,他就必须把附近的农民从他们的土地上撵走。地主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农民的土地开始被剥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一直继续了一百多年。商人由于掠夺殖民地而发了大财,贵族和统治者靠勒索自己的臣民也发了财。封建主也同资本家一样,如果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感到有必要,就决不放弃欺骗,掠夺,屠杀和放火等手段。历史为我们指出了一些十分独特的积蓄方法。
  一无所有的农民大众,一部分因为不堪徭役和贡赋的压榨而逃亡,一部分由于受驱或在暴力威胁下而抛弃自己的家园。那末,他们怎么办呢?他们再也不能独立进行生产,因为他们没有为此所需的生产资料,他们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他们和生产资料分离开了。他们不能向市场提供任何产品,因为他们没有剩下一点东西,除了把自己送到市场,将自己所剩下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即自己的劳动力出售或长或短的时间以外,换句话说,除了受雇于他人以外,别无其他出路。他们有些人变成农业短工——也许就受雇于把他们从土地上撵走的那个地主。另一些人应募去当雇佣兵,帮助曾经掠夺过他们的那些老爷们进行掠夺。还有一些人干脆死掉,或沦为乞丐和罪犯。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而且是十分不坏的一些人,都涌向工业,想在那里寻找工作。手工业者竭力依靠行会制度来阻止外人进入自己的行业,从而保护自己不受这些潮涌而来的新劳动力,即新的竞争者的侵害。结果,这种情况只是更加迫使自由的工人投入为新设立的工业企业寻找雇佣工人的那些商人的怀抱。
  于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基础,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通过剥夺(剥夺财产)的办法,即通过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悲惨而残酷的革命建立起来了。当然,这是有钱有势的人对又穷又弱的人的革命。因此,有人把这个革命的时代称颂为人道主义和精神解放的时代,而现在凡是极端仇视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意图的人,更是大肆颂扬这个时代。
  大多数的劳动群众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变成一无所有的人,即变成无产者,这是资本主义的大规模生产的必要前提。这是经济发展所必然促成的。然而,无论是在以往的任何时代,还是在这一次,上升的阶级都没有袖手旁观事态的自然发展,而是采取暴力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加速了发展过程。正是这种最粗暴和最残酷的暴力,充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婆。

第四节 小生产的垂死挣扎


  从表面上看来,起初新生产方式同旧生产方式没有多大差别。 新生产方式的最早的形式是资本家向他所雇佣的劳动者供应原料,假如工人是织布工,他就向他供应棉纱,由他在家里进行加工,然后再把制成品交给资本家。不错,早在这种同手工业生产方式相差无几的形式之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在独立手工业者和家庭工业的雇佣劳动者之间造成了显著的区别。关于新生产方式所引起的劳动者状况的变化,我们在别的地方去讨论。现在,我们先来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情况。
  资本家所采取的第二个步骤,就是不再让劳动者在家里劳动,而把他们集中到他开设的作坊里来,以便他能够更好地监督工人和驱使他们工作。这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大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从此以后日益飞速进行的生产技术革新奠定了基础。
  由于许多人在一个作坊里共同劳动,才有可能在生产中实行分工。
  在小生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分工使职业的数目增加了,而每个单独手工业者生产的产品种类却日益减少。
  但是,每一个单独的手工业者仍然从头到尾生产一种完整的产品。比如面包制造业中的分工,不过是不让全部的面包工人什么面包都制造,而只是让—些工人制造白面包,另一些工人制造黑面包。不过他们每个人都从头到尾制造一个完整的面包。但是,生产部门中实行分工时,情况就不同了。这种分工使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各种不同工序,交由各种特定的工人执行,其中的每个人都为另外一个人作准备工作。因此,每一个工人的活动,便越来越缩小到只执行一种他必须不断反复执行的操作。用这种方法进行的大生产,就是工场手工业[3]
  由于实行这种分工的结果,每一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即他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但是,另一个后果还具有更大的意义。当某一个生产部门的分工不断进步,把产品的制造分成一些最简单的操作,使工人降到机器的水平的时候,再稍微前进一步,就可以用机器代替工人了。
  资本家也采取了这一步骤。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是蒸汽动力的发现,促迸了这一步骤的实现。蒸汽动力首次创造了不受自然力量左右而完全由人控制的动力。
  工业中采用机器,标志着一次经济革命。由于这次革命,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取得了最高的和最完善的形式,即工厂这种形式。资本主义生产从机器中得到一个最有力的武器,用它毫不费力地克服了一切障碍,使经济发展的进程变成资本的盛大的胜利进军。
  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纺织业发明并采用了首批合于实用的机器。蒸汽机也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从此以后,机器很快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业部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的工厂工业,除英国之外,还不多见。到了五十年代,它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在六十年代,特别是在七十年代,它又席卷了美国、德国和奧地利。最近十年,连俄国、东印度和澳洲也都建立了工厂工业。目前,东亚、南非和南美也已开始建立这种工业。昔日一些巨大的世界帝国,在这个资本主义工业所控制的庞大帝国面前,又算得什么呢?
  一八三七年,普鲁士工业共有蒸汽机四百二十三台,合七千五百马力。一九一〇年,普鲁士所有蒸汽机,单固定的就增加到八万八千一百八十七台。普鲁士工业和农业使用的蒸汽机达到六百万马力。
  全世界由蒸汽机所提供的劳动,约等于两亿马力的劳动,或等于十亿人的劳动。
  蒸汽机也使整个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形式上的变化。发明和发现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一方面,机器一天天地征服了至今仍为手工生产占领的新部门;另一方面,在已经实行工厂制度的工业部门,旧机器日益被生产效率更高的新机器所取代,而变成了废物。不仅如此,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一下子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同时也对一些旧的工业部门宣布了死刑。
  早在六十年以前,一个工人使用纺纱机生产的纱,就比一个妇女用手工纺出的纱多一百倍。根据华盛顿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4]—八九八年的调查材料,在纺纱生产中,机器劳动比人工劳动效率高一百六十二倍。当时一架机器在十九小时零七分钟内生产的纱,就得一个女工用手纺三千一百十七小时又三十分钟。
  在这种大生产之下,小手工业还能有什么作用昵?
  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低级阶段,即在受资本家剥削的家庭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就已显示出自己比手工业生产优越。我们且不说资本主义生产既使工人专于一种技能,就会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资本家在经商方面也比手工业者有利。他可以成批购进原料和其他生产用品,他对市场的观察会比手工业者更全面,能知道贱买贵卖的好时机,而且持有必要的资金等待这种时机到来。资本家由此而比手工业者所占的优势,就已经大得使手工业者在实行大量生产,即为出卖而生产的一切部门里,都经不起家庭工业的竞争。甚至在家庭的手工劳动今天仍是唯一的主要劳动形式的那些工业部门里,劳动者的独立性,也随着这些部门开始为出口进行生产而消失。手工业转变成为出口而生产的工业,这意味着消灭手工业,把它变为受资本家剥削的家庭工业。由此可知,想以扩大销售市场的办法来拯濒于灭亡的手工业的“社会改良家们”,究竟有多大的远见。
  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还处于十分幼稚阶段的初期,它就在实行大量生产的一切部门胜过手工业。机器又使这种优势变成绝对地压倒优势了。
  手工业只在市场十分狭隘的、实行单件生产不进行大量生产的一些劳动部门里,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但是,机器不仅在工业中引起变革,而且也在交通工具方面引起变革。轮船和铁路使货物的运费日益降低,把最难于到达和最边远的地区日益同工业中心联系起来,并且逐日不断地为每一个工业中心扩大销售市场。这样,机器才有可能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在工业当中的效用。因使用机器而来的生产规模的剧增,要求相应地扩大销售
  随着交通工具的扩充和完善,随着各工业部门的市场的扩大,手工业的范围日益缩小了。“家财万貫不如薄技在身”这句谚语,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了。使手工业还能苟延残喘的劳动部门和地区,为数已经极其有限,而且正在显著地减少。工厂占了统治地位手工业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了
  关于手工业所讲的一切情况,也适用于农民的小生产,不过程度有所不同。凡是在小企业或大企业中农业主要是商品生产,即为出卖而不是为自己消费进行的生产,那里的大生产即使效率还不高,也一开头就比小生产优越,正像资本家比手工业者优越一样,即能更好地视察和控制市场。同时,拥有足够资本的大地主或其承租人,也能够使自己的经营比农民的效率更高,因为他们能够买到和应用较好的农具,较好的种畜和役畜,较好的肥料和较好的种籽等等。
  诚然,最近几十年来,欧洲大农业生产在技术和商业方面的优势,由于海外农业的竞争,而受到一定限制。这种竞争,对欧洲大农业生产所发生的影响,远远甚于对小农业生产所发生的影响。这首先是因为竞争对大生产在技术上比小生产来得特别优越的谷物生产,发生了最严重的影响。由于谷物生产以大生产为主,所以它受到美国的掠夺性农业的竞争打击最重。再者,大生产所以更苦于外国竞争,还因为大生产多半为市场而生产,而小生产现在还能自己消费一大部分自己的产品。因此,小生产比大生产受市场影响较小。
  但是,小生产的这种有利条件,只是暂时性的。谷物生产所的外国竞争大大减少了。农民为自己消费而进行的生产日益缩小,受到商品生产,即为出卖而进行的生产的排挤。铁路交通的发达和赋税的増高,促进了农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铁路使农民同世界市场联系起来了。赋税迫使农民去寻找市场,因为他不出卖相应数量的产品,就无法缴纳赋税。赋税越高,农民就越依附于市场,他的生产就越变成商品生产,他也就越受到大生产的竞争。税负的加重对居民中任何一个阶级的影响都不如对小农那样严重。目前,军国主义是赋税增加的最重要原因。然而,冒充农民的好朋友的那些人,也就是大地主们,正是军国主义的最热烈的支持者。军国主义对大地主有利,因为它引起为士兵大量供应粮食和为军马大量供应秣草的必要,而能够满足这种大量供应的,首先是大生产。军国主义为大地主的子弟提供许多待遇优厚的军官职位。军国主义夺去了农民的强壮的劳动力——农民的儿子,而农民由此所得到的代价,却是负担力所不及的捐税,被迫奔向市场,从而受本国的大生产和外国的掠夺性农业的竞争之害。
  统治阶级把农民和军队看成是维持现存制度的唯一可靠的支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后者是骑在前者头上的,并以日益加重的压力正在把它压得粉碎。
  在农业当中,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起,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叶,独立的农民小生产的衰落是十分显著的。农民或者由于他们的农场被大生产呑并,或者由于他们的土地(假如附近没有大生产)分散割裂成小块,而沦为无产者。在许多地方,这个过程今天仍在继续;而有些地方,首先由于受到上述外国竞争的影响,一部分由于农村劳动者日益流入城市(关于这一点,我们这里不想详谈),这个过程已经停止。
  兹以德国的农业生产统计为例来说明。

类 别农 户 数 目 增 减(—)
(单位:公顷)1882年1895年 1907年1882-1895年 1895-1907年
2公顷以下30618313236367 3378509174536 142142
2—59814071016318 100627734911—10041
5—20926605998804 10655397219966735
20—100281510281767 262191257—19576
100公顷以上2499125061 2356670—1495
合计5276344 5558317 5736082281973 177765

  各种农户直接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以公顷为单位列表如下:

 1882年1895年 1907年1882-1895年 1895-1907年
2公顷以下18259381808444 1703317—17494 —77127
4459731902033285984 33048729578118888
5—2091583989721875 10421565563477 699690
20—10099081709869837 932210638333—547731
100公顷以上77862637831801 705501345538—776788
合计31868972 32517951 31834872648969 —683068

  从一八八二年到一八九五年,农户的数目均有增加。但是,从一八九五年到一九〇七年,除了最小农户和中等农户以外,其他农户的数目都减少了。在这方面,两个调査期中没有共同的统一发展趋势。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在两个调查期中,最小农户的数目均有增加,而它们的耕地面积却减少了,即越来越贫困了。在德国,最小农户的平均耕地面积,一八八二年为60公亩,一八九五年为56公亩,一九〇七年只有51公亩了。在这两个调查期中,只是农用土地面积就减少了683,000公顷,真是令人吃惊。耕种和畜牧使用的土地面积,减少得更厉害:从32,062,491公顷减到31,237,788公顷,大约减少825,000公顷。
  因此,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独立的农户日趋衰落。用益租赁制度扩大了范围,农户的负债增加了。在普鲁士,从一八八六年到一九〇八年,地方的土地抵押债务约增加73亿马克。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按照用益租赁制度经营农业的农户数目,从一八八二年的2,322,899户增到一八九五年的2,607,210户。一九〇七年,又增到3,033,401户。
  然而,从事农业的人口总数,最后还是减少了。在德意志帝国,一八八二年有18,704,038人从事农业,一八九五年为17,815,187 人,差不多减少100万人。一九〇七年,在全国6,200万人口当中,只有16,920,671人从事农业。
  另一方面,工业中的小生产的衰落,比农业方面还严重得多。 在工业方面,这是绝对的衰落。
  德意志帝国工业企业的数目如下:

 1882年1895年 增减(—)
小企业(工人1—5人)21758571989572 —8.6%
中等企业(工人6—50人)85001139459 64.1%
大企业(工人51人以上)948117941 89.3%

  在这个期间,人口增加了14.5%。
   最近的工业生产统计也表明小企业数目减少了。其数字如下:

 1895年1905年 增减(—)
小企业19895721870262 —6.0%
中等企业139459187074 34.1%
大企业1794129033 61.8%

  从一八八二年到一九〇五年,小企业的数目就减少305,596个,而在这个时期,全国人口却增加了1600万人以上。
  小工业的工作人员(工资劳动者和管理生产的职员)在一八八二年还占工业总在业人数的一半以上(55%):在5,933,663人中占3,270,404人。但在一九〇五年只占工业总在业人数的30%:在10,852,873人中,占3,200,282人。大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在同一时期中却增加两倍以上:从1,554,131人增加到4,937,927人。
  这些数字,对于初期的德国资本主义说来,是大得十分惊人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小生产的没落,都是很缓慢的。
  举一个例子,就可明白这一点。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机器纺织业(即英国式的)在德国同手工纺织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结果,手工纺织业陷入不可言状的悲惨境地,引起了抢粮的暴动。尽管如此,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根据一八八二年的统计,491,796名织布工人,仍有285,444人在有1—5人的小企业中工作。即使这样,恐怕当时也不会有人想出这样的结论:手工纺织业还有前途,它的衰落并不是必然的。英国的最后一个手工纺织业者早已饿死了。在德国,他的末日为期也不远了。在小企业工作的织布工人,从一八八二年到一八九五年,由285,444人减为156,242人。现在还会有这么多的手工织布工人,并不表明小企业有竞争能力,恰恰相反,这只是说明他们尚有余力忍饥挨饿罢了。
  小生产的复灭,并不是名叫“小生产的灭亡”的这出悲剧的第一幕,而是它的最后一幕。资本主义生产竞争的第一个结果,就是手工业者(关于他们所讲的一切情况,也适用于农民,不过情况略有不同)逐渐失去他自己及其祖先的辛勤劳动所积累的一切财产。小生产者越来越穷,他们为了克服贫困,就得更加努力劳动。每天工作到深夜,妻儿也不得不去劳动赚钱。工资低廉的徒工人数剧增,他们作着工资高的成年帮工的工作。随着劳动日的延长,劳动活动变成没有休息和没有停止的激烈活动,劳动者的衣食住,一天比一天恶化。
  没有比同万能的资本进行斗争的小生产者或农民的生活,更悲惨和更不幸的了。
  说工资劳动者目前的生活比小农民和小手艺人的生活好些, 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因此,有人想以此来说明工人没有权利表示不满。但是,这支瞄准社会民主党的箭,并没有射在社会民主党身上,而是打中了私有制。既然一无所有的工人比小生产中的有些财产的劳动者生活还好些,那末,财产对于后者还有什么价值呢?财产对他们不再有好处,反而有害处了。比如说,一个在家织布的劳动者,虽然到工厂做工能多赚一些钱,可是他依然不肯放弃自己的可怜的业务,这只是因为他好歹还一些财产——一所小房子,一块种马铃薯的土地,而他如果放命了自己的织布业务,就不得不牺牲这些财产。对于小生产者说来,占有生产资料反而把他束缚起来,使他陷入贫困。对他说来,私有制发生了相反的作用。一百年以前曾为手工业者和农民带来福音的东西,如今成了他们咒诅的对象。
  但是,也许有人会对我们说,小手工业者和农民用日益贫困这一代价,毕竟买到了一无所有的工资劳动者得不到的那种独立和自由。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小生产一旦同资本发生接触,它就要立即完全从属于资本,而手工业者则沦为受资本家奴役的家庭工业劳动者,他的住宅变成附属工厂;或者他自已成为资本家的代理人,贩卖工厂所制造的商品,另外做一些修理工作。无论是在前一种情况下,或者是在后一种场合,他都得完全依附于资本家。农民的情况也是如此;在种地的时候,无法对抗竞争,受高利贷盘剥,受国税的压榨;如果经营家庭工业,又得为资本家效劳;而去作短工,则要为大农业服务。他可以把仅有的一小块土地交给妻子和幼儿耕种,自己到外面去做零工,或者到工厂或矿山做工。他的独立和自由究竟在哪里呢?他的财产,就是使他同无产者区别开来的一切东西。但是,正是这些财产妨碍着他去寻找更好的劳动条件,把他束缚在土地上,使他比一无所有的工资劳动者更加从属于资本。可见,生产资料私有制不仅加重了一个普通人的物质上的贫困,而且也加强了他的从属地位。在这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发生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即由自由的堡垒变成了奴役的手段。
  有人说,私有制总还可以保证手工业者和农民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然而,如果这些产品的价格猛跌,以至出卖之后不足以维持生产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需要,那末,这种保证就成了无济于事的安慰。而且,就是这种无济于事的安慰,也是虚伪的。这对于不得不从事家庭工业或去做短工以维持生活的那一大批人,显然是不适用的。同时,对于尚未直接从属于万能的资本、从而至今还在表面上侥幸地保存着完全独立的大多数手工业者和农民,也是不适用的。它对一切负有债务的人,都是不适用的。收押农民土地的高利贷者,在处理农民的劳动产品方面,比农民自己拥有更大的权利。首先必须满足高利贷者的要求;只是剩下来的才归农民所有。至于这些剩余的东西够不够维持农民及其家属的生活,高利贷者是不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像工资劳动者一样,都在为资本家效劳。私有制在这方面为稍有财产的劳动者和一无所有的工人之间制造的差别,只在于后者的工资一般是适应于他们的日常需要的,而稍有财产的劳动者的收入则没有这种界限。有时,高利贷的利息会把他们的劳动产品全部夺去,使他们白白劳动。——这真得感谢私有制!
  即使住在偏僻地区的没有负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国债也要迫使他们必须向资本家支付利息。农民和手工业者至少要通过抵押借款[5]利息和期票[6]利息等形式,为自己借到的资本支付利息。他们还通过缴纳用来支付国债利息的赋税形式,为国家借到的资本支付利息。结果,在国家的帮助下,他们用自己的钱使自己的竞争者和剥削者——供应商、营造商、大工业家和大地主等等发财致富。帝国主义国债,是现代国家借以把最偏僻的乡村也拉入资本主义剥削范围并促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的两个有力手段。
  这种反抗大生产的强烈竞争的痛苦挣扎,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呢?手工业者和农民的“节俭”和“勤勉”,即他们及其妻子共同 受到的奴役,以及身心受到的摧残,得到了什么报酬呢?这种报酬 就是破产,即财产全部丧失(为了表示这一概念而使用了一个专门 术语——剥夺),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沦入无产阶级的队伍
  这就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最后结果,就像人最后要死去一样不可避免。正像被重病的痛苦折磨已久的病人把死亡看成是救星一样,在目前条件下,小生产者也经常感到破产是一种解救,即把他从私有财产这个沉重的负担下面解救出来。小生产继续存在下去,只能走向没落,走向贫困,所以人们这时不禁要问:假定实际上可以防止小生产灭亡,那末,我们一般说来有没有权力阻止它灭亡呢?使所有工业小生产者和农民下降到埃尔次山[7]的手工织布工的水平,难道会比变为大工业中的工资劳动者更好吗?
  维持小生产的企图,只是徒然的,因为要再使手工业和小农繁荣起来,足以保证小企业主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这在蒸汽和电气时代是不可能的。
  不受资本控制的独立小生产,是自己的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全权支配者,在中世纪,甚至到十七世纪,都是整个经济生活的基础,而在相继占领各个生产部门、正在胜利前进的资本主义面前,却已不可遏止地消逝下去。今天在资本所统治的地方还残存的小生产,或在一定条件下新出现的小生产,不外是无产阶级的隐藏的形式,而远远不是无产阶级的高级形式。这种小生产是那些不幸的一无所有的劳动者的最后避难所,这些无产者在大工业中找不到工作,他们过于自尊,不肯去求乞,又过于诚实,所以不去偷窃。




[1] 商人不是从贱买贵卖中获得利润的。流通过程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但是,因为流通过程构成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也应当像其他生产部门使用的资本一样,获得年平均利润。以平均利润形式归商人资本占有的剩余价值,是生产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剩余价值为商人所占有。——俄文版编者

[2]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每一个别商品的价格不一定同它的价值一致,它视商品的供求情况,可能低于或高于价值。但是,就全部社会产品来说,价格和价值间的一切背离会互相抵销的,所以价格总额同价值总额仍然相等。——俄文版编者

[3] 工场手工业(Manufaktur),是以分工和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协作,曾在十六——十八世纪占统治地位。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最初形式。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为大工业生产的产生创造了前提,使许多劳动操作简化了,实行了专业化,改进了劳动工具,培养了熟练工人干部;从而为由手工劳动向机器过渡,由手工业者和家庭手工业者的小生产向资本主义的大机器工业过渡作好了准备。

[4] 劳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是美国的政府机关,主管“调节”劳资纠纷问题,组织公共工程,办理统计工作。

[5] 抵押借款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以不动产作抵押,主要是以土地作抵押向外发放的一种借款。抵押借款是剥削中小农民和使他们破产的手段。

[6] 期票,是有严格规定的款式的债据,其中注明必须在所记期限内清偿一定金额的债务。

[7] 埃尔次山,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之间的国境线上的一条山脉。在十九世初期和中叶,这里曾是家庭手工业广泛发展的地区。工厂工业的发展,使家庭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以致这个地区的全体居民都陷入贫困的境地。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