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幸德秋水

《渡美日记》

幸德秋水

一九○五年

寂寞道人殊一 译


  译自:幸徳秋水,《渡米日记》,收入塩田庄兵卫编,《幸徳秋水の日记と书简(増补决定版)》(东京:未来社,1990),页127-146。

【译前说明】


  明治三十八年(1905)是幸德秋水(1871-1911)相当沉寂而失意的一年。该年七月幸德从东京巢鸭监狱出狱后,社会主义运动和非战论的根据地平民社,因政府打压、财政困难和同志立场相异等缘故,遂于十月九日宣告解散。志业无望,加上身体不适,使他顿如战败的士兵,斗志全失。为了替运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了养病和游历,他决意暂时逃离日本。于是,十一月十四日,幸德抛下老母、妻子,和后辈加藤时也(18?-19?)、幸德幸卫(1890-1933)从横滨搭船,远航美国。从十四日动身出发到隔年六月二十八日返回日本国内为止,这八个月的渡美始末,就秘藏在他的《渡美日记》和写给亲友的书信里。
  幸德一生留下了三本日记。按书写时间,分别是十九、二十岁的《后之记》(《后のかたみ》)、二十九岁的《时至录》和三十五、六岁的《渡美日记》 (《渡米日记》)。《后之记》和《时至录》是他青年时在大阪、东京两地留下的记录,而《渡美日记》则是微近中年的记事。三者之中,《渡美日记》的页数最薄、记述最略,却漾满着时人罕见的「异国情调」。
  《渡美日记》的异国情调,非经技巧性十足的摹写,而从平凡无奇的报导中逸出。譬如日记里关于文献言十字架为生殖器象征之穿凿附会以及明治三十九年(1906)四月十八日旧金山大地震时,亲睹无政府共产制实现之振奋报导,在回国之后形成执笔《基督抹煞论》和转向「直接行动论」的能量。幸德逾半年的异乡生活,都在美西各地开会、演讲和拜会之中渡过。居留地虽以西雅图、旧金山及奥克兰为主(停留旧金山的时间最长),但来往人士远及日、美、俄籍。如在美日籍报人我孙子久太郎(1865-1936)、鹫津文三(1865-19?)的事业和在美日籍社会主义者冈繁树(1878-1959)的活动,与美人无神论学者雷德老翁的会见、交谈,甚至是俄人傅立兹夫人「普通选举之无用」和「暗杀统治者」的谈话,都提供其无穷的希望和鼓舞。幸德滞美时接触的人们,在日记里只是些单独的人名,但暗中却生出有机的连结,带来理想梦土的原型和不竭的思想动能。因此,所谓的异国情调,在幸德笔下,殊少对异国的真正感受,而是有目的性地选取异国能刺激、激发日本国民的奇景。幸德如此手法,在当时旅外日记里确实稀见。
  透过幸德之眼,还可以瞥见明治时期知识人如加藤时次郎(1858-1930)等援助社会主义运动的实情。幸德渡美期间的交友状况,正是一幅明治社会主义的社群图像。
  《渡美日记》的稿本由幸德友人小泉策太郎(1872-1937)的遗族保存,原先并未发表,而后才经研究者整编而收入《幸德秋水全集‧卷九》(日本图书中心,1969 )和《幸德秋水的日记和书简(增补决定版)》(未来社,1990)。稿本为长二十一公分、宽十二点五公分的二十七页横格笔记本。幸德就在这笔记本由上往下记录每日所感,并在封面横题「记事」、「Nov 1905. D, Kotoku, Tokio,」诸字。稿本后头还附有归国之后的简略年谱。编纂《幸德秋水全集》日记部分的塩田庄兵卫(1921-)教授为此稿本定出「渡美日记」的标题。此回中译,略作三项更动。一,幸德每日的记事以条为单位,随起随止,故以◎号别之。二,原文里以英文标记外国人事物者,一律维持原状,只于其后附上中译名。以片假名标记外国人事物者,则直译为中文,并视情况施加注解。三,为强调「渡美」之意,中译不收原文所附幸德归国后的简略年谱。

【作者简介】


  幸德秋水(1871-1911),明治时期的社会主义者。高知县人。本名伝次郎。年少即留意社会问题,并受自由民权运动之影响。明治二十年(1887)赴东京,拜入所敬慕的思想家中江兆民(1847-1901)门下。明治二十六年(1893)起,在《自由新闻》、《广岛新闻》和《中央新闻》等报社担任记者,明治三十一年(1898),成为《万朝报》的记者,参加社会主义研究会。此后,在组成社会民主党和支援足尾矿毒事件等活动上大为活跃。日俄战争前的明治三十六年(1903),在世间的开战声浪中,主张非战论,而退出万朝报社,另和堺利彦(1870-1933)创办「平民社」,发行机关周刊《平民新闻》,并于隔年发表著名的〈致俄国社会党书〉。日俄交战后,接近无政府主义。明治三十九年(1906)自美归来,始提倡直接行动论。明治四十三年(1910),以大逆事件主谋者的身分被逮捕,隔年遭政府处死。着有《社会主义神髓》、《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等书。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年)


  十一月十七日

  ◎余今与加藤时也君(注一)在伊豫号之二等舱。余姪幸卫(注二)在三等舱。自窗远望,水天渺渺茫茫。不见岛屿,不见陆地。离开横滨已第四日矣。
  ◎十四日午后二时,自横滨码头离去时之光景与感情!呜呼余永不能忘。甲板上吾侪三人与西泽八重子君(注三)并立。栈桥上黑压压人群中,横滨之同志涌向前,于赤旗下成一群而立,为余送行。汽笛呜鸣。船身开动。同时响起「幸德君万岁」、「社会党万岁」之声。一秒船即离栈桥而去。群众朝船行处追来。着紫羽织(注四)而立者为余妻,其后扬起手帕者为堺夫人(注五),高喊「叔叔唷」之五、六岁少女为木下君(注六)之姪,其他众多同志诸君、友人诸君之面孔渐不能辨,栈桥前端除黑压压人群外,惟有挥动之赤旗鲜明可见。
  ◎呜呼!余何故离去日本耶?无他,不得已也。政府之迫害使平民社(注七)倒溃后,余因病、贫未能有所作为。八日之夜,于同志之送别会,木下君有送余如送负伤勇士之感。余非勇士,但确为求战败逃兵之隐居处而去。再举何时矣?前途茫茫。
  ◎与余远游费用之人如下(此中加藤君(注八)有今后滞美期间每月送与五十圆之约):
  金贰佰圆细野次郎君
  金贰佰圆竹内虎治君
  金壹佰柒拾余圆(船资)加藤时次郎君
  金贰佰陆拾圆幸德驹太郎君(注九)
  金壹佰圆福田和五郎君
  金伍拾圆小岛龙太郎君
  金参拾圆大石诚之助君(注十)
  ◎此中出狱后之生活费既已花费二百圆,又取百圆作妻之生活费,再除去姪幸德幸卫之船资,余手边所携者为三百圆即美金一百五十元。
  ◎十四日傍晚,船过观音崎(注十一)而至大洋,故感船晕,少食多寐过二日。虽不至呕吐,但无取笔之气力以至今日(十七日)。今始书此记事。(十七日午后记)

  二十日

  ◎十七、十八两日浪平风稳,心情为之愉悦,但十八日夜起浪高船动尤甚,且寒气剧烈、雨雪齐降。
  ◎余两三日来肠又如往昔不适而无食欲。殆不出室。
  ◎幸卫亦不能吃三等舱船客之饭,余留面包与之。

  二十一日

  ◎心情略佳,三赴食堂。
  ◎船中生活乃无衣食竞争之生活。船中社会乃社会主义之社会。人皆和乐也。
  ◎于西雅图(注十二)办报者为何等人物?能见则欲见之。

  二十一日

  ◎今日亦为二十一日。昨日为东半球之二十一日,今日则可谓西半球之二十一日。
  ◎昨日午后浪高如山,船飘摇似树木之叶。床上器具皆前后左右滚动。步行之人踉踉跄跄。
  ◎气候较昨日暖和。依然无食欲,不下床。

  二十二日

  ◎风益强浪愈激。船体摇动程度较昨日为什。
  ◎于克鲁泡特金(注十三)自传「彼遁英国、次赴瑞士」之标题下,读马克思(注十四)、巴枯宁(注十五)冲突之批评。感慨多矣。
  ◎幸卫数日前左眼患疾。甚关心。

  二十三日

  ◎船中有一薄册。题曰「船客万岁录」。录每回航海船客游戏之记事及诗歌等。中有茅原华山(注十六)之诗。即步其韵记于书中。曰:

万里长空鹘影单,眼前忽觉大虚宽。
古今意气同谁说,造化文章任我看。
樯上月明翻白雪,舷头风急卷苍澜。
海洋光景真雄壮,遮莫游人吟骨寒。

  华山原诗曰:

敢叹秋风扑被单,空明万里与心宽。
吹将长笛舷头立,惊起潜鲛月下看。
书剑几人存意气,江湖满地卷波澜。
文章报国吾侬事,太悯沙场战骨寒。

  ◎今朝风平浪静。食欲生。幸卫因眼疾而受船医诊察。

  二十五日

  ◎夜船客举办演艺会。每回航海殆已成例。

  二十八日

  ◎三时泊维多利亚港(注十七)。风景如画。

  二十九日

  ◎昨夜从维多利亚出发,下午一时抵西雅图。
  ◎黄昏上陆。在同船大桥圆三郎君介绍下,和加藤君投宿帝国旅馆。
  ◎西泽女士在法伊芙女士引介下,前往浸礼会妇女之家。
  ◎服部绫雄君来船上及旅馆拜访。此日上陆者惟一、二等舱船客。

  三十日

  ◎来访之客多。奇遇旧友大井千之君。在旧金山新世界(注十八)分社村上白洋君(注十九)导览下,游华盛顿瑞奇公园,并访古谷商行老板政次郎君,蒙其招待晚餐。幸卫未上陆。山崎荣吉氏手边寄来旧金山平民社之信。

  十二月一日

  ◎来访之客多。午后幸卫上陆,大为安心。此回八十位下等舱船客中,有眼疾、卖淫、契约移民之嫌者,及于审讯中之男女二十余人。
  ◎夜于日本人会会堂演说。听众五百名。初破二月以来之沉默,心情稍畅。夜众多青年学生来。

  二日

  ◎留幸卫于西雅图以托村上白洋氏。
  ◎夜与山冈音高君于渡边医师宅聚餐。

  三日

  ◎夜十时由西雅图出发。

  五日

  ◎夜抵旧金山(注二十)。受冈君(注二十一)、约翰生老及其他同志十余名欢迎。入平民社。

  六日

  ◎夜同志小集于平民社,商议事情。

  七日

  ◎夜受约翰生老人招待,俄国傅立兹夫人母子、无神论者基达氏、冈君夫妇、西泽、加藤、西条诸君列席。

  八日

  ◎伴鹭谷君游Golden Gate Park(金门公园)。为持续两三日之感冒所苦。

  九日

  ◎此地社会党员Eitel(艾特尔)君来访。
  ◎夜《日美》(注二十二)、《新世界》两报记者诸君于帝国旅馆招待晚餐。

  十日

  ◎于帝国旅馆举办志愿茶会。与会者五十名。
  ◎此地社会党创立者乔治‧威廉君来访。
  ◎约定商借傅立兹夫人寓居之一室。

  十一日

  ◎来旧金山经一两日,忽因感冒而喉咙发痛、声音全无。昨夜忍病出席茶会,谈话之结果,则今日苦痛殊甚。而访客不断,无休养之暇。

  十二日

  ◎喉咙之痛稍可。迁至Oak st. 537(欧克街537号)Mrs. Fritz(傅立兹女士)之一室。此家背倚Lily Avenue(百合大道)之约翰生老人家,可从后门来往。

  十三日

  ◎终日闭居,疗养喉咙。
  ◎向傅立兹女士借读Jean Grave(珍‧葛瑞夫)之Moribund Society & Anarchy(《濒死社会与无政府》)。

  十四日

  ◎病况大愈。夜,出席Eitel(艾特尔)氏之社会党小集会。与会者三十名。

  十六日

  ◎夜八时,于沙达街金门会堂举办演说会。听众四百名。CHKing演出。唱社会主义之歌。

  十七日

  ◎此日始内就安那‧傅立兹小姐学习。
  ◎傅立兹夫人大谈普通选举之无用。
  ◎夜平民社小集会疲累。连日睡眠不足甚疲劳。

  十八日

  ◎遍访西方、池田五六、川崎已之太郎、汤川诸氏。
  ◎河濑如洞君来访。同君于Sanmateo(圣马刁)从事陶器事业之设计。

  十九日

  ◎访日美、新世界两报社及劝业社我孙子久太郎君(注二十三)。与我孙子、鹫津(注二十四)两君同进午餐。夜川崎、汤川君来。约翰生来。

  二十日

  ◎夜,与池田、西方、村井、冈诸兄于下町晚餐。

  二十一日

  ◎被介绍与桑福德(Sanford)夫人。
  ◎约翰生老人招待晚餐。

  二十二日

  ◎赴拜因街福音会。会米田君。赴哈尔多街社会党旧金山本部。
  ◎夜约翰生翁来。

  二十三日

  ◎傅立兹夫人来,大谈暗杀统治者之事。

  二十四日

  ◎于约翰生老处沐浴。招待傅立兹夫人晚餐。夜赴奥克兰(注二十五)迎山内权次郎君。
  ◎今朝肠不适。应为寒气之故。

  二十五日

  ◎今日圣诞节。朝请约翰生老享用早餐。
  ◎访山内君于东西社。小野濑君来。

  二十六日

  ◎肠不适。终日居家。汤川君来。山内、市桥诸君来。
  ◎片山潜君(注二十六)、中泽君相伴而来。意外也。

  二十九日

  ◎此二三日,冈君家庭生出些纠纷。
  ◎夜片山潜君来。于市场一餐馆聚餐。

  三十日

  ◎午后送片山君于码头。邂逅大西胜三、町田忠秀两君。

  三十一日

  ◎冈君家庭纠纷解决。小川金治君来。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年)


  一月一日

  ◎朝伴随来傅立兹家之无政府党员Widen(怀登)君(瑞典人),拜访自沙加缅度(注二十七)来此滞留之Dr. Pyburn(派朋博士)翁。翁今年七十五、六,同为无政府主义者。
  ◎至约翰生君家。有Sanford(桑福德)君夫妻,傅立兹夫人母子来。与Sanford(桑福德)君一同拍照。
  ◎午后至平民社,与山内君夫妻、冈君夫妻、加藤君拍照。
  ◎夜送山内君前往墨西哥。
  ◎数日前山内君夫人八重子女士与吾侪寄寓于同一家庭。
  ◎此日余投稿当地两报。

  二日

  ◎大西、町田二君来。

  三日

  ◎河濑如洞君来。伴高木、中泽二君吃中餐。
  ◎山内八重子去寓东西社。

  四日

  ◎米田切水君来,为《日美》报向余索稿。

  六日

  ◎临奥克兰演说会。

  七日(星期日)

  ◎夜平民社小集会。

  十三日

  ◎夜应福音会文学会之请演讲。

  十四日

  ◎夜于福音会召开社会主义研究会。

  二十一日

  ◎于奥克兰之俄国赤色星期日纪念会上演说。

  二十九日

  ◎临拉金街(St.)苏格兰会馆汤姆斯‧潘恩(注二十八)纪念会。

  二月五日

  ◎朝加藤时也君赴沙林纳斯(注二十九)。

  十一日

  ◎于福音会召开研究会。

  十五日

  ◎此日罹患感冒,卧床四日。十九日初起。

  十九日

  ◎午后至社会劳动党本部。

  二十二日

  ◎至约翰生老人处。竹内、丸冈诸君自奥克兰来。

  二十三日

  ◎于约翰生老人家吃早餐。
  ◎日本社会主义者中,西川君等为日本平民社之结社,堺君(注三十)等为日本社会党之申报。何以提出两种?着实不解。

  三月三日

  ◎幸卫由西雅图来。余于白人YMCA(基督教青年会)内举办之救济饥馑会上演说。

  五日

  ◎此日始常随会话教师学习。

  七日

  ◎送书予上司(注三十一)、大杉等。

  九日

  ◎佛教青年会内举办社会主义演说会。余因病未能出席。

  十六日

  ◎夜与约翰生老人访费尔巴特街之Maievsky(梅尔夫斯基)氏。

  二十二日

  ◎伴约翰生老至图书馆查卡片。翌日得卡片而借出书籍。为调查宗教上之Symbols(象征)。前日于Liberal Review(《自由评论》)之Prof. Carkin(卡金教授)论文中,见十字架为生殖器崇拜象征之遗迹说,引发余之兴趣,而起研究之念。

  四月一日(星期日)

  ◎与小川龟次郎、加藤时也二君游柏克莱(注三十二),访延冈常太郎君(注三十三)及姪幸卫。此日旧金山平民社初次举办妇人演讲。

  七日(星期六)

  ◎夜于奥克兰召开社会主义研究会。盛会也。

  十四日

  ◎于阿拉米达(注三十四)演说。

  十八日

  ◎朝五时过,地震。
  ◎下町数处冒出大火,市集亦着火。火势延及平民社附近。平民社同仁避难于附近之空地。傅立兹一家亦避难于其他空地。余与加藤君留卧傅立兹家。再三受扰,不得安眠。

  十九日

  ◎火犹不止,由下町向南北蔓延。与威尔柏、拜亚二君及傅立兹夫人见市场灾后之痕迹。
  ◎失家逃窜者络绎不绝。惨状不可言。爆炸之恐怖,官员禁各户点灯、燃火。傅立兹小姐等赴沙加缅度。

  二十日

  ◎火犹不止。

  二十五日

  ◎伴竹内铁五郎君赴奥克兰留宿一晚。此地为旧金山遇难者之避难所,故拥挤之至。

  二十六日

  ◎逍遥湖畔,得半日清闲。伴丸冈、竹内诸君归旧金山。

  二十七日

  ◎午后访卡斯楚之鹫津君。

  五月二日

  ◎迁离旧金山而至奥克兰。同居于竹内君之寝室。同志诸君借南美江教会阁楼之三楼充作本部。长谷川、仓持诸君皆来居留。

  十五日

  ◎午后一时半依约翰生老人之介绍,访阿拉米达之Ladd(雷德)翁。翁原为法官,亦为无神论之学者。年七十五、六,身体明显衰弱。但见吾侪仍善谈。二时过即辞去。
  ◎送约翰生老而来车站,赋小诗以示。此日天气晴朗,心神尤爽也。

  十九日

  ◎佛教青年会内举行社会主义研究会。

  三十一日

  ◎午后约翰生翁来访南美江教会。余此时留于该教会三楼之同志俱乐部也。余书汉诗(注三十五)以赠。晚餐与之共进。夜为准备明日组党典礼而忙。

  六月一日

  ◎夜临提里格拉夫街白人社会党本部之组党典礼。

  二日(星期六)

  ◎午后再迁至旧金山平民社。为归国作准备。小川金治为送余而从威尼斯来。
  ◎约翰生送余送别之长诗。

  三日(星期日)

  ◎午后至奥克兰白人社会党买书。夜,于往昔阁楼之俱乐部内举办小型送别会。

  四日

  ◎河濑如洞君为送余而从圣马刁来。夜,《日美》记者诸君为送别而设晚餐会。

  五日

  ◎搭香港号由旧金山出发。

  十一日

  ◎午后三时抵檀香山(注三十六)。满月赴日人海水浴之威基基(注三十七)纳凉。椰影间星光稀疏之景色,自异温带。

  十二日

  ◎拂晓乘车绕行市中。此日上午十时由檀香山出发。

  二十三日

  ◎朝抵横滨。枯川君夫妇(注三十八)、加藤夫人、横滨同志等迎接。午后四时抵新桥(注三十九)。西川君(注四十)等诸同志迎接。因凶徒啸聚事件而入狱之同志获释,尤可喜也。与枯川于高砂晚餐。寓小泉三申(注四十一)家。

  二十五日

  ◎片山潜君宅有同志茶会。

  二十七日

  ◎都会会堂有欢迎会。

  二十八日

  ◎于锦辉馆举办演说会。二十八日起迁入加藤医院。



  注一:(译注)加藤时也(18?-19?),即加藤时次郎(1858-1930)的长男。

  注二:(译注)幸卫,即幸德幸卫(1890-1933),明治至昭和前期的西画家。高知县人。幸德秋水(1871-1911)之姪。明治三十八年(1905),和叔父幸德秋水一同赴美。而后长居美国,在当地学习西画、结婚生子。昭和三年(1928)归国。

  注三:(译注)西泽八重子(18?-19?),即冈繁树(1878-1959)夫人敏子(18?-19?)的朋友。

  注四:(译注)羽织,为和服外所著的短外衣。

  注五:(译注)堺夫人,即堺为子(1872-1959),明治、大正时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家。大阪府人。堺利彦(1870-1933)之妻。原姓延冈。阅读周刊《平民新闻》后,对社会运动产生兴趣,而前往东京,在平民社负责炊事的工作且住在社内。明治三十八年(1905)和堺利彦(1870-1933)再婚,之后便和丈夫一起参与社会运动。在堺因赤旗事件入狱时,从事理发、书籍经销等工作支撑家计。丈夫出狱后,在产婆学校学习,立志成为职业妇女。昭和八年(1933)丈夫去世,其接生事业遂无法实现。着有《厨房三十年》、《妻子眼中的堺利彦》等书。

  注六:(译注)木下君,即木下尚江(1869-1937),明治、大正时期的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小说家。长野县人。东京专门学校毕业后,和中村太八郎(1868-1935)等人从事普选运动。后上京成为每日新闻社的记者,活跃于足尾矿毒事件。明治三十四年(1901),参加社会民主党的创立。日俄战争前夕,展开日俄非战论,发表具反战意味的社会主义小说《火之柱》。明治三十八年(1905),创办基督教社会主义的杂志《新纪元》。隔年加入日本社会党,不久却退党且退出社会主义运动。另着社会主义小说《良人之自白》和评论《饥渴》等。

  注七:(译注)平民社,为明治后期的社会主义团体。日俄战前在世间对俄强硬的声浪中,退出万朝报社的堺利彦(1870-1933)和幸德秋水(1871-1911)主张非战论,而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十月二十三日组成平民社,十一月并创刊机关报的周刊《平民新闻》。社会主义者以平民社为根据地,标榜社会主义、平民主义和和平主义,出版平民文库以及进行演讲会、地方游说等社会主义的启蒙活动。日俄战争后,该社受到当局严厉打压,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十月解散。日本社会党成立后的明治四十年(1907)一月,又由幸德等人再建,但四月即解散。

  注八:(译注)加藤君,即加藤时次郎(1858-1930),明治至昭和前期的医生。福冈县人。留德时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归国后提供资金援助堺利彦(1870-1933)等人的社会主义运动。明治四十年(1907),出席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举行的第二国际代表大会。明治四十四年(1911),设立实费诊疗所(后来的平民医院),借医疗活动以改良社会。

  注九:(译注)幸德驹太郎(18?-19?),高知县人。原姓长尾。幼时在幸德家做事,「勤勉笃实长于商才」,维新后便以代理者的身分成为幸德家的支柱。在幸德秋水(1871-1911)之父幸德笃明(1833-1872)亡故后,遂为幸德家的养子。不过,家督最后给幸德秋水接任,故又回复原姓长尾。而后,再做幸德笃明之兄幸德笃道(18?-?)家的预备养子。其一生,为再建两幸德家、协助幸德秋水之母多治子(1840-1910)以及持续提供幸德秋水援助而尽力。

  注十:(译注)大石诚之助(1867-1911),明治后期的社会主义者、医生。和歌山县人。号禄亭。明治二十三年(1890)赴美习医,归国后在家乡开业。明治三十六年(1903)起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因大逆事件连坐而被政府处死。

  注十一:(译注)观音崎,为神奈川县三浦半岛东端之岬,与千叶县富津岬构成东京湾的入口。

  注十二:(译注)西雅图(Seattle),为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的港湾都市。面临与太平洋相通的皮吉特海峡(Puget Sound),海陆空交通发达,航空工业和木材业亦盛。

  注十三:(译注)克鲁泡特金(Pyotr Alekseevich Kropotkin, 1842-1921),俄国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地理学者。主张废除国家,改采小组织联合的社会。着有《面包之夺取》、《田野、工厂与工作坊》和《互助论》等。

  注十四:(译注)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德国的经济学者、哲学家、革命家。理论方面,批判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的观念辩证法和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的人本唯物论,形成辩证的唯物论。并以此为基础,批判地摄取古典经济学,提出阐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之间历史发展法则的马克思主义。行动方面,一生以革命家之姿,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奉献心力。着有《资本论》等。

  注十五:(译注)巴枯宁(Mikhail Aleksandrovich Bakunin, 1814-1876),俄国的革命家、无政府主义理论家。曾参加欧洲一八四八年的革命运动,不久被俄国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亚(Siberia)。之后逃离该地,在各国流亡。一八六四年到英国,加入第一国际,却与马克思派对立而被除名。其彻底的无神论和无政府主义之主张,带给欧洲革命运动强烈的影响。着有《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等。

  注十六:(译注)茅原华山(1870-1952),明治至昭和时期的评论家。东京都人。本名廉太郎。少时家道衰落,边工作边自修汉学。明治二十五年(1892)成为东北日报社的记者,之后先后在自由党系的自由新闻社、山形自由新闻社工作,明治三十四年(1901)入长野新闻社。明治三十六年(1903),入政友会系统的电报新社,提倡对俄主战论。隔年加入堺利彦(1870-1933)、幸德秋水(1871-1911)等非战论者退出后的万朝报社。日俄战争后至明治四十三年(1910)之间,被派驻欧美当海外通信员。归国后投入反军国主义的潮流,主张民本主义。大正二年(1913),和石田友治(1881-1942)创刊杂志《第三帝国》。隔年成为向全国推广的反对营业税运动的先驱者。大正九年(1920)以降,发行杂志《内观》,从东西文明的融合论出发,要求「灵肉一致」而提倡「民生维新」和「生活革命、社会革命」。着有《日本国民经》等。

  注十七:(译注)维多利亚港,即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首府维多利亚(Victoria),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维多利亚岛南端。该市以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是加拿大距亚洲最近的港口。工业和旅游业发达,素有「花园城市」之称。

  注十八:(译注)新世界,美国的日文报纸。明治二十七年(1894),由副岛八郎(1861-1928)创刊。在美国的日文报纸里,最早采用活字印刷。原先带有基督教色彩,之后又回复一般报纸的路线。

  注十九:(译注)村山白洋(18?-19?),汉学家、报人。高知县人。赴美后,在西雅图(Seattle)和旧金山(San Francisco)的日系报社工作。

  注二十:(译注)旧金山(San Francisco),为美国加州中部面对太平洋的港湾都市。汽车、造船、金属等工业兴盛,且是海陆空交通要地。十九世纪中叶发现金矿,华侨称之为「金山」。后为别于「新金山」墨尔本(Melbourne),而改称「旧金山」。

  注二十一:(译注)冈君,即冈繁树(1878-1959),明治至昭和时期的报人、社会主义者。高知县人。十七岁离家,到东京拉人力车为生,晚上则在夜校读书。明治三十二年(1899),入万朝报社,结识幸德秋水(1871-1911)等社会主义者。在万朝报当记者时,负责足尾矿毒事件的报导而活跃。明治三十五年(1902)赴旧金山(San Francisco),此后便长期在当地经营印刷厂,并设立平民社旧金山分部作为日本革命运动和在美日籍社会主义者的根据地。太平洋战争期间,加入美军,从事对日军宣传的工作。着有《井伊大老》。

  注二十二:(译注)《日美》,美国的日文报纸。明治三十二年(1899),由我孙子久太郎(1865-1936)创刊。具基督教色彩,与《新世界》并为在美的两大日文报纸。

  注二十三:(译注)原文作「安孙子久太郎」,有误,其人应是「我孙子久太郎」。我孙子久太郎(1865-1936),明治至昭和前期的报人。新泻县人。明治十二年(1879)离家到东京,受基督教感化。明治十八年(1885),抵旧金山(San Francisco)。在美时,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C Berkeley)专攻社会学。明治三十一年(1898),创刊报纸《日美》。明治三十六年(1903)设立日美劝业社,送日籍劳工到各地铁路、矿山和农圃工作。而后长期援助在美的日人,并与排日人士协调,因而在美国的日人社会里居发言者的地位。晚年逝于旧金山。

  注二十四:(译注)鹫津,即鹫津文三(1865-19?),明治至昭和前期的报人。号尺魔。新泻县人。年轻时做过土木工程的承包工作,明治十九年(1886)入伍,在军中负责书记职务。明治二十七年(1894)赴美。明治二十九年(1896)创刊滑稽杂志《下巴掉落志》。因该杂志刊载不当的漫画,被控妨害名誉而入狱。入狱期间,受副岛八郎(1861-1928)等人厚遇,出狱后便加入报社「新世界」,在其上挥舞健笔。后亦将触角伸至实业界,并参与日美劝业社的设立。昭和七年(1932)返国,在神奈川县茅崎市渡过余生。

  注二十五:(译注)奥克兰(Oakland),为美国加州中部的港湾都市,位于旧金山湾区(SF Bay Area)。商业发达,海陆空交通地位重要。

  注二十六:(译注)片山潜(1859-1933),明治、大正时期劳工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指导者。冈山县人。到东京后,一面从事印刷的工作,一面学习汉学。明治十七年(1884)赴美,在耶鲁大学求学,明治二十九年(1896)回国。隔年,参加劳动组合期成会的创立,成为该会机关报《劳动世界》的主笔,并指导铁匠工会等多数工会的组成。明治三十四年(1901),与幸德秋水(1871-1911)等人组成社会民主党,但两天后即遭禁。日俄开战中的明治三十七年(1904)八月,作为日本方面的代表,参加第二国际在荷兰所举行的阿姆斯特丹大会。会上并与俄国代表普列汉诺夫(Georgii Valentinovich Plekhanov, 1856-1918)握手,协议反战事宜。明治四十年(1907),采取渐进式的议会政策,与幸德等人的「直接行动论」对立,社会主义的阵营正式分裂。大正三年(1914),再次赴美。受俄国革命的影响,变成共产主义者。大正十年(1921)赴莫斯科(Moscow),隔年负责远东民族大会的举办。之后,在日本共产党的创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俄期间,担任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干部委员而活跃,最后逝于莫斯科。着有《我社会主义》、《日本的劳工运动》等。

  注二十七:(译注)沙加缅度(Sacramento),为美国加州中部的都市,位于中部山谷区(Central Valley)。该地是加州的首府,亦是稻米、蔬果的集散地。

  注二十八:(译注)汤姆斯‧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英国人。在美国独立革命前夕渡美,撰《常识》(Common Sense)主张美国独立的正当性,带给革命巨大的影响。

  注二十九:(译注)沙林纳斯(Salinas),为美国加州中部的都市,位于旧金山湾区(SF Bay Area)。

  注三十:(译注)堺君,即堺利彦(1870-1933),明治至昭和前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家。福冈县人。号枯川。第一高等学校肄业后,立志朝文学发展。明治三十二年(1899),成为万朝报社的记者而接近社会主义。明治三十六年(1903),和幸德秋水(1871-1911)主张日俄非战论,一同退出万朝报社,并创刊《平民新闻》。明治三十九年(1906),参与日本社会党创立的规划。明治四十一年(1908),因赤旗事件入狱。入狱期间遭逢大逆事件,出狱后则成立卖文社,继续推行社会主义运动。大正十一年(1922),参加日本共产党的创立,之后却与该党分道扬镳,而以社会民主主义左派的立场参与无产政党运动。昭和二年(1927)创刊杂志《劳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以全国劳农大众党的反战委员长身分,成为合法无产政党的领导人。着有《社会主义大意》等。

  注三十一:(译注)上司,即上司小剑(1874-1947),明治至昭和时期的小说家。奈良县人。本名延贵。初为小学代课教师,明治三十年(1897)进入读卖新闻社,但又改行从事写作。大正三年(1914),以《鳢之皮》确立自然主义作家的地位。之后渐与社会主义接近。另着《木像》、《东京》和回忆录《U新闻年代记》等。

  注三十二:(译注)柏克莱(Berkeley),为美国加州中部的学术都市,位于旧金山湾区(SF Bay Area)。

  注三十三:(译注)延冈常太郎,即堺为子(1872-1959)之弟。

  注三十四:(译注)阿拉米达(Alameda),为美国加州中部的都市,位于旧金山湾区(SF Bay Area)。

  注三十五:(译注)「余书汉诗」,指幸德于返国前夕作五言古诗〈留别美国人约翰孙翁二十韵〉赠约翰生一事。全诗且录于下:

工人有君子,名曰约翰孙。华发年六十,独居避世喧。
清贫自适意,断绝利害根。谈书乐古道,深探政教原。
身生西洋国,不入耶稣门。众妙谙老子,无我说释尊。
地隔三千里,殷勤屡寄言。虽未见其面,早感交情温。
埠头迎我日,欢喜揭衣奔。相见如骨肉,往来日夜繁。
祝融忽下祸,炎焰焦乾坤。繁华一朝梦,灰尘日色昏。
劫后难久住,去向何处村。北山猿鹤笑,东海风浪翻。
世途真险恶,蛟斗兼鲸吞。此别恐永别,思之暗消魂。
人生似幻梦,旧欢茫无痕。悄然把臂立,一语祝加餐。
四海皆兄弟,别离又休论。达人能达观,万象是一元。


  注三十六:(译注)檀香山(Honolulu),为美国夏威夷州欧胡岛南岸的港湾都市、该州的首府。西侧有珍珠港,东侧有威基基(Waikiki)海岸。向来是太平洋海空交通的要冲。

  注三十七:(译注)威基基(Waikiki),为美国夏威夷州欧胡岛上檀香山东南方的海岸,且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水浴场和休憩地。

  注三十八:(译注)枯川君夫妇,指堺利彦(1870-1933)、堺为子(1872-1959)夫妇。

  注三十九:(译注)新桥,为东京都港区东北处的新桥车站周边。

  注四十:(译注)西川君,即西川光二郎(1876-1940),明治时期的社会主义者。兵库县人。就读札幌农校时,接触社会主义而上京。东京专门学校毕业后,协助片山潜(1859-1933)创办杂志《劳动世界》,并组织社会民主党。而后加入平民社,从事社会主义和反战的运动。因参与反对东京市营电车涨价之运动而入狱。入狱期间脱离社会主义运动,大逆事件后则转向宗教和修养的方面。

  注四十一:(译注)小泉三申,即小泉策太郎(1872-1937),大正、昭和前期的政党政治家。静冈县人。号三申。初欲为报社记者,在自由党系统的报社工作。其后亦活跃于财界。大正元年(1912)出马参选而当选,隶属立宪政友会。接着组织护宪三派,并加入田中义一(1864-1929)的政友会,后与田中首相对立而退党。政治活动外,倾力于西园寺公望(1849-1940)传记的执笔工作。着有《西园寺公》、《西园寺公与桂公》等。



感谢 闲汉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