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鲁普斯卡娅 ->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

学什么和怎么学

(在俄罗斯联邦列宁共青团中央全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我只想讲几个问题。我觉得,在谈到进行列宁主义教育时,这几个问题特别重要,因而需要着重讲一讲。列宁的全部演说,他的每篇文章,都贯穿着一根红线,就是仇恨一切压迫和剥削现象。如果我们看一看无政府主义者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那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对待剥削和压迫问题的态度是很暧昧的,他们不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反对这种或那种剥削形式,而只是笼统地说要消灭产生这种剥削和压迫现象的制度,却又不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不考虑如何去根除这种原因。
  如果我们看一看列宁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那就会发现,他认真地研究了每一种剥削形式。就拿工厂的剥削来说吧,他的研究不限于工厂里的一般剥削形式,而是认真地研究了这种剥削的一切形式。我们知道他写的这样一些小册子(如关于罚款的小册子,关于6月2日法令的小册子),对剥削究竟采取的是什么形式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列宁怎样对待农民问题,他怎样提出这个问题,怎样阐明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呢?他是怎样从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农奴的解放开始来探讨这个问题的:农奴的这种解放是怎样进行的,地主是如何挖空心思去霸占从前属于农民的土地,以及他们又如何利用这些土地去奴役农民。
  你们在学习列宁的演说和文章时就会发现,他对剥削和压迫的一切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入木三分。资本家的剥削,地主对农民的謝削,民族的压迫一所有这些问题列宁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发展情况,找出最本质的东西,好让人们明确斗争的目标和斗争的方法。这似乎是很自然的和很简单的事。当然,每一个列宁主义者都会说,他不仅仇恨压迫和剥削现象,而且还知道产生压迫和剥削现象的那些形式。
  但是,同志们,不应忘了下面这个事实:我们现在已不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而是生活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制度下,这种过渡的基础是不大发达的工业和小农经济。当然,不能认为在这种过渡的制度下就不存在任何剥削现象了。诚然,由于革命的胜利,由于社会的巨大进步,许多旧的剥削形式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不能认为,现在就不存在任何剥削,不存在任何压迫了。这种剥削和压迫现在采取了新的形式,这种新的形式与旧的形式虽然有着有机的联系,但毕竟在性质上有了某些不同之处。因此,同志们,这里就有一种很大的危险性,就是对旧的剥削形式的仇恨,将会由于旧制度的消亡而失去对象。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正视生活,不善于深入了解生活,不善于观察周围的形势,我们就可能发现不了新形式的剥削和压迫。当然,从前那种形式我觉得现在已经没有了。从前对工人的那种残酷剥削现在已经没有了。地主的财产被剥夺了,尽管有的地方还有点反复,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旧的剥削形式已被摧毁了。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意观察身边的情况,这样才能发现各种新生的剥削形式。这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现在对旧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比较熟悉,今后,时间越久远,所有这些问题就越复杂,我们要注意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要流于空泛,要对这些剥削形式进行详细的探讨,详细的研究。现在已经暴露出我们对新的生活进行认真的、系统的研究很不够。我们现在谈起剥削和压迫时,往往流于一般化。所以我说每一个列宁主义者都应该认真研究一切新的剥削形式,否则时间越长就越复杂。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现在的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环境的变化也是迅猛异常,因此我们应该经常注视这种变化,研究各种变化中的剥削形式。
  这个问题很复杂,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理论把自己武装起来。不久前,我曾经与一些团员同志谈过一次话,我问他们现在都成立了一些什么小组。他们说,有政治常识学习小组,还有列宁主义学习小组,什么都有,却似乎没有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而如果我们要懂得列宁主义,那我们首先就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是马克思的学生。他认真地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经常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求教,尽管这些著作他过去都读过,但他还是经常重读,从中找出对待生活的新办法,认真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句话。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阐明了这些规律。当我们谈到各种自然现象时,每个人都清楚,在这里必须具备对自然界的知识——化学和物理现象的规律,并且随着人们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日趋深入,他们就越能控制自然界。研究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了驾驭自然界,——这是不言而喻的事,不用我们去讲。对待人类社会生活的态度也是如此。社会的发展是以一定的规律为根据的。各种现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要想驾驭运动,要想使革命运动走上正轨,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规律。
  列宁曾经说过,必须学会马克思的“革命的辩证法”。马克思阐明了现象发展的情况,指出每一种发展中的现象都含有新的生活形式的萌芽,描述了新的形式如何摧毁旧的形式。正因为如此,所以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演说中,就提醒共青团不要迷恋各种口号。他认为,重要的不是了解个别的口号,而要研究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马克思把他的革命辩证法运用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资本主义时期。他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和发展的情况,描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如何形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掘墓者的力量。他描述了工人阶级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指岀了工人阶级所面临的革命目的以及工人阶级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理解工人阶级的目的,理解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才能洞察周围的情况,了解瞬息万变的形势。过去,有些以马克思主义者自诩的人,他们却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革命的辩证法。他们认为,只要随便读几本马克思的书,同意马克思的结论,这样他们就有资格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了。但是,列宁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却不是这样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所以,他把马克思的革命学说用于俄国的实际,用于他工作和活动的那一时代。他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已清楚表明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那时正是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时期。列宁根据他所精通地掌握了的马克思理论,评价了这个时期所具有的深刻的革命意义。
  列宁不仅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还研究了俄国具体条件的一切特点,反复思考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用于实际生活。由于列宁掌握了革命理论,所以他就能够找到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所必须经历的途程。列宁能够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这种理论,这不是出于他的个性特点。同志们,你们今后将会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要你们去解决,因此你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理论来武装自己。
  列宁任何时候都很重视改变现存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这一革命目的。他十分重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作用,这一点正是他和那些他毕生与之坚决斗争的机会主义分子的不同之处。当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斯坦在发言中说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时,列宁站到了当时还是革命者的考茨基方面。他指出,否认工人运动目的的重要性就是机会主义,就是否认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经济派分子也举起了机会主义的大旗,不过形式稍有不同,带有特殊的俄国形式。他们对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也完全估计不足。他们说,必须进行经济斗争,因此他们也只重视这种经济斗争,而马克思一向十分强调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联系,他们却毫不重视。因此列宁和普列汉诺夫一起与经济派分子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同样,列宁与之进行了顽强斗争的孟什维克的主要错误何在呢?列宁指出,孟什维克与自由党人沆瀣一气,投靠激进的资产阶级,放弃了基本的立场——正确评价无产阶级在整个革命运动中的作用。明确地理解目的,认清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凡此种种,使列宁能够对所有这些机会主义倾向作出正确判断。
  青年要想走革命的道路,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这种理论能使他们了解周围的现实。一般说来,没有任何一个口号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每个口号只有在它所产生的那一具体历史环境中才有意义。米尔托夫在他所著《历史信札》一书中曾说过,任何一个口号,即使在一定的情况下是革命的,但是时过境迁,它可能就是反革命的了。判断某一口号是否恰当,就看你能否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待现实并对此作出评价。一个政治上没有素养的人拿起列宁著作一看,他可能觉得列宁有很多前后自相矛盾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列宁在不同的时刻捍卫的是不同的观点,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不懂得革命的辩证法,他就会感到有矛盾,而实际上却是同一观点在不同形势下的发展。就拿立宪会议这个问题作例子来说吧。在无产阶级还未取得政权之前,这个政权最初是以苏维埃的形式出现的,这时布尔什维克是支持立宪会议的;而当革命的苏维埃建立起来之后,当苏维埃已经成了事实上的政权之后,这时立宪会议这一口号所具有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它已从一个革命的口号变成了反动的口号,因为它可能削弱无产阶级已经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再以合作制作例子来说。列宁对合作制的论述,在取得政权以前的提法与他逝世前所写的几篇文章中的提法完全不同。他在逝世前所写的文章中说,目前合作制对于在集体主义的原则上改造整个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只要我们把列宁的著作拿来读读,我们就会发现:列宁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对某种运动形式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
  要了解具体的情况,首先就要掌握理论,因为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体系、一定的办法,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缜密地研究周围的现实。如果你们看一看列宁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你们就会发现,他根据书本知识、根据个人经验、根据同志们的谈话与讲述,对现实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如果你们看一看列宁的大量笔记本,你们就会发现他怎样把自己在俄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每一事实与欧洲生活中类似的事实加以比较,并且在进行这种比较时,尽量找出两者之间的某种差别。他在笔记本上的批注表明,他总是尽量抓住由于情况不同而产生的那种差别。如果你们读一读回忆列宁的文章,你们就会发现列宁如何细致地向同志们询问各种情况,他如何根据个别的叙述,根据个别的事实尽量把握事物的全貌,他如何每次都对每个问题进行检査。在党内的一次讨论会时,列宁写道:党内发生某种分歧,产生某种危机时,那就应该以极其忠诚老实的态度对待问题,要尊重真理。
  列宁在研究现实时总是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能够尊重真理,而且他还善于向敌人学习。如果敌人能够正确地评价某种现象,列宁并不考虑这一评价来自敌人,他还是利用这一评价,以便找出正确处理事态的办法。另一方面,列宁不仅善于直接向敌人学习,也善于间接向敌人学习。他把敌人的赞扬当做警钟,以促使他重新审时度势,看看自己是否犯了什么错误。
  列宁还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例如,1903年,列宁提岀并坚决捍卫了党纲中关于把1861年土地改革时地主从农民份地划出来的、不给农民耕种的地段归还农民的条文。后来,在1908年,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总结第一次革命的经验。他在文章中直率地指出党纲中的这一条文是有关份地问题的一个不正确的口号。
  尽管列宁曾经热情地捍卫过这个口号,激烈地反对过普列汉诺夫的主张,尽管他长期以来就一直在争取所有的人都站到他这一边来,力图让他们了解这种划出份地的做法所具有的意义,但是后来,在革命之后,他依然对这件事作岀了客观的评价。他在文章中写道,这个口号是有缺点的,当时应该立即提出更为革命的口号。
  这种革命的诚实态度,在处理每个问题时,不计较可能一切都要重新作出评价;不计较可能要做大量的工作;不计较任何个人的尊严威信;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他明确地提岀问题,直截了当,力求找岀正确的答案);——这种认真学习的本领,这种深入观察的本领,这种善于学习别人经验的本领,这种敢于正视事实的本领,正是想成为列宁主义者的青年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最后,我想稍为谈谈列宁要求每个革命者忠于革命事业的问题。他在《怎么办?》一书中写了一个革命者准备怎么献身的问题。他说,在运动刚刚兴起的年代,应该是极度克制的年代,应该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的年代,在日后回顾这些工作时,会感到这一工作当初实际上很不惹人注目。一个革命者就应该准备做这种默默无闻的日常的粗活。但是,与此同时,一个革命者又应该准备建立丰功伟绩,准备表现最伟大的英雄主义。这也是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阐述过的观点。这本书当时曾使党员们爱不释手,它在革命运动中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一个革命工作者应该准备为一切献身:既要去干默默无闻的日常粗活,又要去建立英雄般的丰功伟绩。列宁的这种主张使我们明确认识到,列宁主义者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列宁主义者应该去干日常粗活,不管这种工作如何困难,他都应全力以赴。在革命运动处于高涨的时刻,他也应该对一切都有准备。
  我还想谈一个问题,就是列宁如何认识群众的作用。90年代的时候,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刚刚建立,当时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个问题讨论得很热烈。米海洛夫斯基等人当时特别强调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米海洛夫斯基写过一篇题为《英雄和群氓》的文章。他认为,群众乃是唯英雄之马首是瞻的没有主见的群氓。拉甫罗夫也提出了英雄主义问题和有识之士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后来,社会革命党人也接受了这种英雄和群氓的观点,把英雄人物放到了首位。马克思主义者却持不同观点。他们讲的是阶级斗争。
  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一下“阶级斗争”这个术语的意义,我们就应该像列宁那样对待个人的作用这一问题。他放到首位的是群众问题,是群众在某种动机的影响下而行动起来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总是把个人的行动与这个人所代表的那一阶级联系在一起来看的。个人离开了群众,离开了阶级就会一事无成。但如果个人把自己的革命活动与革命阶级的活动、与无产阶级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么,由于个人把自己这一叶扁舟系在一艘大船的船舷上,系在无产阶级的事业这艘大船的船舷上,由于这个缘故,个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只有在他不脱离群众,只有在他代表了人民意志的情况下,他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你们看一看列宁的著作,看一看他发表的演说,你们就会发现他是多么重视群众。他说过:“社会主义是群众生动的创造。”在他逝世前的几篇文章中,他说现在应比从前前进得慢一些,但这是大批群众的前进活动,是千百万人的前进活动。如此评价群众的意义,如此评价群众的创造力,堪称为列宁的特点。列宁认为把群众组织起来,提高群众运动自觉性的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他一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这一问题。列宁主义者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对待群众的态度。
  而要理解群众、依靠群众,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到,因为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群众运动的始因,教我们认识革命的力量,以引导群众达到伟大的目的。
  一个青年要想成为列宁主义者,他就应该认真学习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