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鲁普斯卡娅 ->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

国民教育的十年 *



  列宁最后写的几篇文章中,有一篇《论我国革命》。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许多反对共产党的人说,我们共产党在干一件徒劳无益的事:想在一个经济和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里从事建设。列宁当时指出,说这种话的人不懂得,无产阶级只要夺取了政权,就能大大推动整个生产力的发展,就能把文化提到资产阶级统治下不可能达到的高度。[1]
  现在,当我们对国民教育方面十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时,我们看到,列宁的话真是千真万确啊!
  我们应当回顾一下工作刚刚开始的前五年的极其艰难的条件。当时我国在文化方面的确极其落后:有些地方的居民(如沃龙涅什省的旧教徒)甚至认为识字课本是魔鬼的读物,而幼儿园则是一种军事学校,把孩子们培养成六亲不认的士兵(伏尔加河流域的农民1919年就是这样看的);有些民族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帝国主义战争带来的经济凋敝,加上国内战争以及民不聊生、破坏严重等等情况,大大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但是,革命的号角唤醒了巨大的创造力。有的工人刚从国内战争的前方回来,放下武器之后,立即拿起了识字读本。在窗户破损、没有取暖的学校里,孩子们穿着各种破烂不堪的衣服,用心学习着;教师们没有工资,照样进行教学工作。现在我们有充分的把握说,我们在文化方面已阔步向前了。
  当然,我们希望取得的成绩更大些,希望彻底扫除文盲,每人都能得到一本书;我们想把人类已有的全部知识完全传授给群众,我们想让群众充分接触艺术。
  但是,要想做到以上种种,就需要具备物质上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把工农业提到更高的水平,必须提高技术,使男女农民、男女手工业者摆脱落后的小生产的束缚,因为这种小生产使他们没有空闲时间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群众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福利条件,日常生活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改变。
  在我们对十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时,必须对已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加以肯定。我们还未实行普及教育,但是我们不久即将实行(学校发展的速度比预期的快,主要原因是居民的主动精神很强)。也只有实行了普及教育,我们才有可能扫除文盲。但是我们并不坐待(也不能坐待)普及教育的实行。我们要进行工作,全力以赴,去扫除成人中间的文盲。七年来,参加扫盲站[2]学习的有500万人,此外还有一些人虽未参加扫盲站,但也在学习识字。只消对最近一次的登记[3]资料加以分析,就不难看出我们在扫盲战线上所取得的实际成绩。
  不过,不是扫除了文盲就万事大吉了。还要让学会识字的人读点书。我国报刊发行的成就(如报纸发行量很大,地方报纸蓬勃发展)充分说明,能够读书识字已经成了一种进行教育的有效武器。工农通讯员密切了报纸与群众的关系。资产阶级的报纸是欺骗群众的工具,而我们的报纸却是进行教育的有效武器。它讨论群众关心的问题。农村阅览室网以及日益扩大的红角网,使报纸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大帮助了群众去了解形势。
  由于群众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实际问题,由于群众的思想极为活跃,因此他们渴望读书,对书籍的兴趣很浓。向广大群众供应图书,这也许是我们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必须予以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但是必须加强。
  我国建立了一些新型的成人学校,如农民短训班[4],工人大学[5]。我国的工农速成中学起了重大的作用,它使工农受到了中等教育,而在旧制度下,他们是无缘迈进中学大门的。由于设立了工农速成中学,我国高等学校更加无产阶级化了。政治学校、苏维埃党校[6]继成人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之后,继续进行教育工作。
  戏剧、电影和广播把扫盲站开始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与此同时,新式学校也日益成长。它已与宗教一刀两断[7],这是不可逆转的了:现在学校里的宗教教学已销声匿迹了。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都力图切实地奠定劳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从前,学校高墙耸立,与实际生活完全隔绝,而现在则与生活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学校告诉学生如何改善周围的生活,如何使生活更加光辉灿烂、富有理性。学校教孩子们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际去做一些事,教他们从事公益劳动。
  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了儿童的同志,他们帮助儿童组织起来,不打他们,不处罚他们。从欧洲到我国访问的资产阶级国民学校的教师,对我国儿童享有的自由,对我国师生之间的关系,无不感到惊奇。
  儿童共产主义运动和少先队运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组织起来。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校所培养的是把列宁的事业进行到底的一代人。诚然,并非每个学校都如此:还有一些旧的残余,而且这种残余还不少,但是这种残余正在被清除。
  我国学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并且一定能做到。我们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工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苏维埃政权一边。教师日益成长,不断学习;他们投入了我国的生活洪流,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懈努力。
  我们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群众对学校日益关心,他们与学校的关系日益密切,经常帮助学校。我们通过各级苏维埃密切了群众和学校的关系。
  在非俄罗斯语言的民族中开展工作,这是一项具有特别意义的工作。这些民族占我们国家全体居民的半数以上。在沙皇时期,谁要是提出必须用本族语教学这种主张,那就是大逆不道之举。少数民族备受压迫,处于愚昧无知的境地。苏维埃政权奉行的方针是,对广泛发展的民族文化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加强帮助和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这就是苏维埃政权的口号。
  我们在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刚刚起步,不过这开始的步伐却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这方面,正如在苏维埃建设中其他方面一样,我们正沿着列宁指引的道路前进!



* 第一次载于《农村阅览室》杂志(1927年,第19期)。

[1] 参见《列宁全集》第33卷,第431-435页。

[2] 扫盲站——扫除文盲站,负责成人文盲的识字教学,由国民教育局、工会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建立。刚开始时,学习期限为三个月,后来改为识字学校,学习期限为十个月。

[3] 指1926年的全苏人口登记。

[4] 农民短训班是农村对成人进行普通教育和农业技术训练的一种短期学习班。

[5] 参见《工人大学》一文注[1]。

[6] 参见上文注[7]。

[7] 1903年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纲规定:“教会与国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十月革命后,这一要求通过1918年1月20日发布的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法令得以实现。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