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鲁普斯卡娅 ->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

论综合技术教育 *



  全国工业化和农业改造的问题又一次非常尖锐地提出了培养劳动力以及综合技术教育在这一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问题。
  在教育界,已经平息下去了的对综合技术教育以及应该怎样安排综合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争论又开始了。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党提出工业化问题当然不是偶然的。越来越广泛的居民群众都认识到必须放弃旧的耕种方法和作物栽培方法。全国必须工业化只不过是反映了我们非常迫切的要求,以及我们对这种要求的认识。恩格斯在1894年1月25日致亨·施塔尔肯堡的信中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液体静力学(如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和17世纪调节意大利山洪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发现它能应用于技术上以后,我们才知道一些理性的东西。”[1]
  对技术的需要不断把科学推向前进。对技术的需要不仅引起了科学界人士对技术的兴趣,而且也引起了广大群众对技术的兴趣。现在,群众对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不过我们要善于培养这种兴趣,善于把它纳入正轨。成人对技术的兴趣也能感染少年儿童。
  不久前,我碰到一个5岁的小孩子(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他对技术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常常用木铲在石头上铲。
  别人对他说:“你怎么啦,沙列奇卡,快别铲了,要不地就弄坏了。”这个孩子毫不在乎地说:“铲子是木头的,可是地是石头的,我怎么能把地弄坏?"
  我还看见这个孩子非常惊奇地站在风磨前面问:“这是什么东西?”人们讲给他听了。到了晚上,他已人睡,突然从梦中惊醒,说:“这个风磨怎么会转动呢?"
  应该从小就养成对技术的兴趣。这种兴趣本来很早就产生了,但是我们往往千方百计地压制它,扼杀它。学校在这一点上比家庭表现得更严重。
  如果我们想认真地进行综合技术教育,那么我们就需要出版父母(男女工人)读物,讲讲怎样引起儿童对技术的兴趣;我们应该审查一下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并且看看幼儿园怎样引起儿童对技术的兴趣;我们应该根据这一观点检查一下我国四年制学校和七年制学校的教学大纲;我们也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安排全部校外工作。
  各种劳动的学习或者可能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或者可能具有综合技术教育的性质。
  就拿最普通的学习项目——缝纫——来说吧。学习缝纫可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一连几小时学习如何缝合得均匀或者学习如何缝纽扣孔。这是手艺学习。但是这种学习也可采用另外的方法。可以使这一学习跟材料和工具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儿童明白由于材料不同而同一生产过程就需要不同的工具:缝细布用一种针,缝呢子要用另一种针,缝皮子要用锥子;纸不能缝,要粘;木头不能缝,要钉,等等。这就是用综合技术的方法学习缝纫。也可以不只是让一个人去工作,还可集体地工作:两个人,三个人一起有节奏地工作,一会儿慢些,一会儿快些,然后再做其他许多动作,也打拍子,唱着歌。学习机器缝纫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只不过需要指出怎样转动轮子,怎样装梭子;或者也可以把学习机器缝纫跟学习缝纫机和类似的机器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可以把缝纫当作一种手艺来学习,也可以使学习缝纫跟学习材料、工具和发动机等结合起来,这就成了综合技术教育。
  不用说,对待教学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综合技术水平,取决于他能否把最简单的劳动行为跟比较复杂的联系起来,能否生动地分析劳动过程的一切要素,而不是仅仅取决于设备。当只有手工业存在的时候,就不可能有综合技术教育,因为在各种手工业之间有一道墙隔着,各种手工业之间究竟有何共同之处也不清楚,对各种手工业也没有进行过分析。只有机器生产的发展才使我们得以理解、分析手工业的劳动过程,知道其中的共同之处。技术越向前发展,那么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一劳动过程的实质。但是,为了利用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这一分析结果,完全不必要非到设备最完善的工厂里去不可。可以领儿童去参观最先进的工厂,但是如果事先没有进行一些工作来培养他们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地对待每一劳动过程、每种机器的技能,那么这种参观所得到的益处就非常少;反之,如果进行了有关的一些准备工作,即使是到一个比较落后的工厂里去参观,也可能对扩大儿童的综合技术眼界有很大好处。
  我国当前的技术情况决定了综合技术教育可能达到的深度。但这决不是说,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就不能进行综合技术教育,因而在这些地区我们就只能束手等待全国工业化后再说,目前暂时只好在少数工业先进的城市进行综合技术教育。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忘掉了一个事实,就是综合技术教育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也是工业化的工具。综合技术教育应该是群众性的,无一例外的。只有在群众的帮助和参与下,全国才能工业化。
  这就是列宁的看法。这种看法在他同克尔日札诺夫斯基的通信中谈到全国电气化计划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应该吸引群众,激起他们的主动性。
  列宁在1920年1月写给克尔日札诺夫斯基的信中说:“不能补充一个计划吗?不是技术的……而是政治的或国家的计划,即无产阶级的任务。
  “大概:在10年(5年?)内修建20 ~30个(30~50个?)电站,使全国布满以400俄里(或200俄里,如果不能搞更大的)为半径的发电中心,其中有的用泥炭,有的用水力,有的用页岩,有的用煤,有的用石油(把整个俄国大概地、粗略地划分一下)。现在就开始定购必要的机器和样品。10年(20年?)以后,我们就能使俄国‘电力化’。
  “我想,这样的‘计划’―再说一遍,不是技术的而是国家的计划―计划草案,您是能够提出来的。
  “计划应该现在就提出来,要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以便用清晰明确的(有充分科学根据的)远景来吸引群众:干吧,在10~20年内我们就会使整个俄国,不论工业和农业,都实现电力化。……
  “再说一遍,必须用10~20年的伟大纲领来吸引工人和觉悟的农民群众。”[2]
  如何把群众发动起来,这是列宁很为关注的问题。他写信给克尔日札诺夫斯基同志说:
  “格·马!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必须宣传电的知识。如何宣传呢?不仅是口头的,而且要用实例。
  “这是什么意思呢?最重要的是把电的知识普及起来。为此必须现在就制定一个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每一幢房屋用电照明的计划。
  “这要很久才能做到,因为无论是2 000万(-4 000万?)个灯泡,无论是电线或其他器材,我们在长时间内都会感到缺乏。
  “但是目前仍然需要一个计划,尽管要许多年才能实现。
  “这是第一。
  “第二,应当立刻制定一个简略的计划,然后,第三(这是最主要的),应当善于激起群众的竞赛和主动性,使他们立即行动起来。
  “为此能不能立即制定这样一个计划(大略的):
  “(1) 所有的乡(10 000~15 000)在一年内都有电灯照明;
  “(2) 所有的镇(50万~100万,大概不超过75万)在两年内都有电灯照明;
  “(3) 首先是农村阅览室和苏维埃(两盏电灯);"
  “(4) 电线杆立刻如此如此准备;
  “(5) 绝缘体立刻自己准备(陶器厂,比如说,地方的和小型的?)。如此如此准备;
  “(6) 电线用铜?自己到各县各乡去收集(巧妙地暗示铜钟等物);
  “(7) 关于电的教育如此如此进行。
  “能不能把这方面的事情考虑研究一下,并发出指示?”[3]
  这是列宁在1920年写的。
  我之所以摘引这样长一段话,首先是因为这段话最好地说明了列宁对群众的态度;其次,这段话也说明了列宁为什么这样重视综合技术教育。他在1920年末对我的提纲所作的评注就是论述综合技术教育问题的。他在评注中写道:
  “决不能这样来谈综合技术教育:从抽象的观念出发,针对遥远的未来,而不考虑当前的、迫切的、糟糕的现实情况。”
  应当“说明白,我们决不能放弃原则,我们一定要立刻尽可能地实施综合技术教育。”接着又说:“把立即过渡到综合技术教育,或者确切些说,立即实现许多马上就能做到的走向综合技术教育的步骤,规定为必须绝对执行的任务。”[4]
  接着,他发挥了自己的可贵的思想,即如何利用我们所有的不多的一些机构;同时应该指出,在这不多的一些机构中,还有国营农场,因为列宁是把农业也包括在综合技术教育之内的。[5]
  我不打算继续摘引列宁的话了,―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研究列宁的这一提纲。[6]这一提纲清楚地说明了列宁是怎样理解综合技术教育的。
  列宁所关心的不只是“劳动力”,“人力”,他还关心培养新的技术基础的自觉的建设者,因为这种基础能把我国变成一个富强而有文化的国家。列宁从来不把培养劳动力跟培养新的技术基础的自觉的建设者分隔开来。
  综合技术教育争论的焦点就在这里,因此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就特别激烈。
  列宁一般地总是把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跟新的劳动态度、跟纪律问题等等联系在一起的。
  就在1920年,列宁写文章论述了星期六义务劳动,论述了新的自觉纪律。
  列宁在《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一文中谈到了社会主义劳动问题
  “树立新的劳动纪律,建立新形式的人与人的社会联系,创立吸引人们参加劳动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这是需要做许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
  “这是最能收效最高尚不过的工作。
  “幸好我们已经推翻了资产阶级,平服了资产阶级的反抗,就是说,我们已经夺得了使这种工作有可能进行的基地。”[7]
  在这篇文章中,列宁还谈到了社会主义劳动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劳动。“共产主义劳动,从比较狭窄和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一种为社会造福的无报酬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为了履行一定的义务、不是为了享有取得某种产品的权利、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法定定额进行的劳动,而是自愿的劳动,是无定额的劳动,是不指望报酬、没有报酬条件的劳动,是根据为公共利益劳动的习惯、根据必须为公共利益劳动的自觉要求(这已成为习惯)来进行的劳动,这种劳动是健康的身体的自然需要。”[8]
  我国现在已经有了统一劳动学校。但是如果我们想把它办得符合列宁的希望,我们就不仅要关心授予儿童一定的劳动技巧,而且还要培养儿童能够从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劳动。由于各种奇怪的情况的凑合,由于我国很穷困,不能给学校各种设备,又不善于教学生学会用别的方法工作,我们就越过了一级而在我国学校里进行共产主义劳动教学就比社会主义劳动教学多些。我们的公益工作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一小部分,不过这种公益工作往往变成组织群众集会,变成了上演戏剧等等。其所以变了,是因为没有社会主义劳动作它的基础,缺少技能,缺少爱好工作和认真工作的习惯,缺少真正的劳动锻炼和对工作与技术的兴趣,不善于集体地工作,不会检验自己工作的成果。
  正是由于我们教育中还缺少社会主义劳动基础,综合技术教育对我们说来就具有如此特别重大的意义,因为它能使我们懂得怎样从事各种劳动,它不仅能使我们懂得应该从事这一劳动,而且还使我们懂得怎样用最好的方法、最合理地完成这一劳动。



* 第一次载于《走向新学校之路》杂志(1929年,第2期)。该刊系教育科学月刊,出版于1922年至1933年间(1930年第6期以前系国家学术委员会科教部机关刊,以后系教育人民委员部和马克思主义教师协会机关刊,1933年则为马克思主义教师协会机关刊,娜·康·克鲁普斯卡雅系该刊主编)。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98页(信致瓦·博尔吉乌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中,收件人误作施塔尔肯堡)。

[2] 《列宁全集》第35卷,第433-434页。

[3] 同上书,第465-466页。

[4] 同上书,第36卷,第557-558页。

[5] 同上书,第558页。

[6] 指1926~1933年出版的《列宁全集》第三版。

[7] 《列宁全集》第30卷,第476页。

[8] 同上书,第475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