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克鲁普斯卡娅 ->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

论中学 *

(全苏党的国民教育会议提纲)



中学的一般状况


  1.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工农业的改造,既要求提高全体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也要求培养相应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种人才能够从生产上把群众组织起来,领导他们前进,指导他们工作。
  旧的中等技术人才是沙皇时代培养的,他们越来越不适合需要,首先是由于他们不能领导现代的群众(他们仍然以主子的态度来对待群众),不能与群众一道工作;其次,由于他们的技术训练是在完全不同的技术水平上进行的,他们不了解今天的建设任务,也对它不感兴趣,因而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生产条件。同时,我国劳动者的素养还很差,集体劳动的技巧刚刚开始培养,一切经济工作都得重新做起,所以中等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工业和农业中等人才的工作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中学。中学应该培养新型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种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相当的教育和社会素养,另方面要能从实际上和理论上了解自己的专业。
  在改造时期,使这种新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具备较为厚实的普通教育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了。
  工厂艺徒学校[1]的经验生动地表明,四年制的基础远远不够,由于缺乏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知识,迫使你花费一些时间去学习基本的东西,不然就要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2]和共青团都主张,工厂艺徒学校应以七年制为基础。职业学校也是如此。
  因此,培养中等人才的基础应该是七年制学校。改善这种学校的现状应是国民教育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2.就七年制学校现状而言,尽管最近几年无论在工作范围方面,还是在工作内容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改造时期所提出的任务要求。七年制学校及其毕业生人数还是微不足道(据1927~1928学年的统计,一年级入学的学生念到七年级的仅占7.4%,包括青年农民学校和七年制工厂学校[3]在内)。七年制学校的社会成分也不好,因为大家都知道,被淘汰的学生主要是低工资工人的孩子和贫农的孩子(工人和雇农的孩子在七年级总共只占23.6%)。
  七年制学校的方针是:1)用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这种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进行普通教育学习所不可缺少的;2)教学生学会把知识运用于生活;3)授予学生一般的综合技术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养成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工作的能力以及集体工作的能力;4)给儿童打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础;5)养成根据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的习惯―目前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最近几年来,七年制学校注意用普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今后还应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使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方面,青年农民学校的工作做得比较好些;至于其他七年制学校,一般说来,要比四年制学校要做得差些。
  至于说到一般的综合技术技能以及有计划地、合理地和集体地工作的能力,大多数七年制学校都搞得很不好。在这个问题上,与其说是没有校办工场,毋宁说是由于舆论对综合技术教育不重视,因而使之难于与周围的生产单位建立起联系,此外,缺乏能干得力的劳动指导人员也是一个原因。
  至于共产主义世界观问题,教学大纲对此要充分加以强调,但是由于七年制学校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大纲分量太重,加之教员水平不高,就把这个问题推到次要位置上去了,结果共产主义世界观问题在学校里解决得不能令人满意。
  教育学生懂得必须以共产主义道德原理为准则的这项工作,在一般七年制学校往往蜕变为采用旧学校那一套教育方法了。这表现为在很多方面采用与资产阶级民主形式相同的学校自治的形式,表现为不善于在儿童中培养同志式的气氛,不善于激发儿童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3.七年制应该是第二(即职业化)圆周阶段的基础,也是部分中等技术学校、工厂艺徒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础。
  二级学校第二圆周阶段、工厂艺徒学校、职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应该成为给工业和农业输送中等水平劳动力的最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的最重要渠道。但是,这类学校远远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最不能令人满意的是二级学校职业化圆周阶段的状况——职业学校只有16%的学生(据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统计)受到生产训练,而其余的人则是培养他们从事教师或职员的职业。因此人们往往把职业学校主要看作是升入高等学校的一个梯子。就社会成分而言,第二圆周比七年制学校还差,它实际上是职员子弟的学校,生活拮据的工人、贫农和雇农的子弟根本进不去。
  中等技术学校授予的专业技能更扎实一些,不过,授予技能的只占中等技术学校的48%,医学教育方面的占11%,艺术教育的占11%,其余都是培养师资的。中等技术学校不大注意普通教育,甚至取消它;此外,有些学校还未进行生产实习,办学方针往往不能适应生活的要求。部分中等技术学校只招收年满18岁的学生。这些中等技术学校急于办成十年制的,而不是七年制的。
  职业化圆周和中等技术学校之间往往互不协调,而且不能满足该行业对它所需要的那种类型的中等技术人才的要求。
  现在我们又在七年制的基础上办起了工厂艺徒学校。这种学校实际上是一种享有优待的学校,它与其他学校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学生是领工资的。工厂艺徒学校的境况比其他中等学校强些,不过它的工作还须大力改进。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培养中等职业人才的工作还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我们注意到在职业圆周阶段学习的只有1/3的中学生时,就更会感到这一点);中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改造时期日益增长的需要。

改进中等学校的若干措施


  1.随着苏维埃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七年制学校将成为普及的义务学校(1920年召开的党的国民教育会议[4]即已指出此点),并将成为培养专业技术劳动力的教育机构的基础。有鉴于此,必须:
  第一,增加七年制学校学生的数量,办法是建立更多的七年制学校,首先是在工人中心、大的国营农场、公社、集体农庄建立这种学校,从而消除现有学校网点的旧的痕迹,因为现有学校的布局都在中心城市和从前的商业城镇;由于七年制学校的建设与工业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发动经济机关参与这项工作。在发展七年制一般网点的同时,还需要开办一些补习学校比如在中等技术学校(特别是工业和农业技校)里设七年制训练班,招收不能上七年制学校的工人子弟,雇农、贫农、集体农庄庄员和公社社员的子弟入学。还要开展七年制的函授教育,由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组织辅导答疑。
  第二,大力提高工人、雇农和贫农子弟在七年制学校的比重,办法是采取专门措施,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如发放助学金,免费供给衣服鞋子、教科书、热早餐等等,广泛发动社会团体进行这种资助。在一般七年制学校为贫农雇农的子弟,为低工资的工人子弟以及尚未巩固的集体农庄和公社的孩子们设置宿舍
  第三,要使七年制学校成为综合技术学校。为此,青年农民学校(农村学校)不仅必须更好地面向集体农庄建设,而且还要更好地面向工业劳动;为此,最好把这种学校设在各村联合拖拉机站。工厂七年制学校必须与生产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为此就要对各企业下达指示并发动工厂基层组织参加这一工作。最好让企业出面组织儿童参加企业的某些劳动,为学校开办一些工场。其他七年制学校最好在与市政企业、饮食行业、化学工业和建筑业加强联系的基础上,体现其生产性质。
  七年制学校的整个教学大纲要从综合技术教育的观点加以修订。据此,高等师范院校要为综合技术学校培养一批新型的教师。要注意使培养师资的工作具有综合技术性质,因而要相应地修订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大纲,改变高等师范院校的设备,改变其生产实习的内容。开办不久的七年制学校教师劳动讲习班应该加强。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大纲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这一任务的联系,一方面应适当减轻七年制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分量;另方面必须补充如下一些材料,如:五年计划,国家的工业化,集体农庄建设,等等。要特别重视教学大纲中关于世界观的部分,比较详尽具体地向儿童介绍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是阶级斗争,以及宗教起着何种作用,要突出国际主义思想,等等。
  由于自治问题、学校社会公益工作问题、禁止体罚问题以及培养自觉纪律问题都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讨论,所以目前的任务主要是贯彻执行,以便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全部的工作。
  2.为了保证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即培养生产的组织者和群众的指导者,要采取以下的基本措施:
  1)要使第二圆周的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工厂艺徒学校联成一气,共同满足各个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
  2)需要劳动力的单位要对劳动力实行特殊的“订购”。培训工作不应只顾眼前,而要考虑到该部门的发展趋势,考虑到升入高等学校以及改行等等情况。
  3)教学大纲中要充分突出培养具有中等专业技能工作人员的各类中等学校所具有的那种广泛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特点。对第二圆周、中等技术学校和工厂艺徒学校也应如此。
  4)上述各种学校都应与生产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学生能在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参与一定工作;这项工作要计算成绩和报酬。如果是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学校,那学生就应去教多少个文盲识字,当多少天图书推销员,在幼儿园干多少天活,进行多少次参观,等等。中等医学技术学校有自己要干的事,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和以农业为主的学校也有自己要干的事,工业学校则有另外一些要干的事。
  不管是哪种专业,都得具备一定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熟巧和知识。实习生的劳动,一定要在确有效益的条件下才能付酬。凡此种种,都使我们的中等技术学校和二级学校职业化圆周阶段具有务实的性质。
  5)还要像中等技术学校那样,要逐步实行下述办法:凡在二级学校职业化圆周阶段毕业的青年,以及在工厂艺徒学校毕业的青年,在升入高等学校以前,必须在相应的部门工作两年或三年。在这段时期内,他必须与学校保持联系并根据学校的任务完成某些工作。
  6)必须大力从物质上加强二级学校第二圆周阶段,因为它在物质基础上远远落后于所有其他学校。
  7)要特别重视改善社会成分,特别是二级学校第二圆周阶段的社会成分,可采用与七年制学校相似的办法。
  8)要大力发展业余教育和提倡自学(办职业夜校,中等技术学校,函授班,等等)。
  为了使改进中等学校状况的一切措施得以贯彻执行,必须进一步明确文化五年计划[5]对培养中等技术人员的要求以及各省和州的要求。
  由于现在许多学校在工业技术和农业方面都有新的侧重面,因此这一点尤为必要。
  保证上述措施贯彻执行的另一必要条件,就是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共青团和党组织)关心中学的工作。



* 第一次载于《共产主义革命》杂志(1929年,第14期)。

[1] 参见《在边区国民教育局长会议上的发言》一文注[2]。

[2] 全苏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28年12月10~24日召开。

[3] 青年农民学校可参见《在边区国民教育局长会议上的发言》一文注[3]。
  七年制工厂学校是1926~1934年在城市和工人区开办的一种普通教育学校。七年制工厂学校与各工业企业保持直接联系。它们培养学生对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一般的了解,并且经常组织学生去这些企业参观并在企业的帮助下建立本校的工场和实验室。它们力图在安排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社会公益活动时考虑并反映企业及其社会组织的劳动集体的生活特点。1934年,七年制工厂学校改为不完全中学。

[4] 指1920年12月31~1921年1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国民教育会议。

[5] 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文化建设计划。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