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第43卷

关于尼·叶·费多谢耶夫的点滴回忆[213]

(1922年12月6日)



  关于尼古拉·叶夫格拉福维奇·费多谢耶夫,我能回忆起来的是90年代初期的事。我不敢说我的回忆完全准确。
  那时我住在外省,即喀山和萨马拉。我住在喀山的时候,就听说过费多谢耶夫,但没有见过他。1889年春我来到萨马拉省,同年夏末在那里听说费多谢耶夫和喀山各小组(包括我参加过的那个小组)的其他成员被捕。我想,如果那年夏天我留在喀山,也很可能被捕。这以后不久,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派别开始发展起来,同很早就由“劳动解放社”[214]在西欧宣告成立的社会民主派遥相呼应。
  尼·叶·费多谢耶夫是最早宣布自己属于马克思主义派别的那一批人中间的一个。我记得,由于这一点他开始同尼·康·米海洛夫斯基论战,米海洛夫斯基则在《俄国财富》杂志上对他的一封秘密书信作过答复。[215]由于这一点我开始和尼·叶·费多谢耶夫通信。我记得,我们之间的联系是通过霍普芬豪斯进行的;有一次我见到了她,曾打算在弗拉基米尔城和费多谢耶夫会晤,但没有成功。我是抱着他能够出狱的希望到那儿去的,但是这个希望落空了。[216]
  后来,费多谢耶夫和我同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郊;他在西伯利亚自杀身亡,好象是由特别不顺遂的生活条件造成的难以忍受的个人遭遇引起的。[217]
  我记得,我和费多谢耶夫在通信中谈到当时产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或社会民主主义世界观的问题。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费多谢耶夫作为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旧时代革命家的典型,博得了所有认识他的人特殊的好感;可能是他的某些言论或对宪兵的不慎举动使自己的境遇恶化了。
  我这里可能还留下一些费多谢耶夫的书信或手稿的片断,但是否保存着,是否能找到,这一点我还说不准。
  不管怎么样,费多谢耶夫当时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俄国中部的某些地区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时大批人转向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受了这位非常有才华的、对自己的事业无限忠诚的革命家很大很大的影响。

  1922年12月6日

载于1923年《尼古拉·叶夫格拉福维奇·费多谢耶夫。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先驱之一(回忆录)》一书本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5卷第324—325页



  注释:

  [213]《关于尼·叶·费多谢耶夫的点滴回忆》一文是应党史委员会之约给一本记述尼·叶·费多谢耶夫的革命活动的文集写的(见《尼古拉·叶夫格拉福维奇·费多谢耶夫。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先驱之一(回忆录)》1923年莫斯科—彼得格勒版),由列宁口授,秘书记录。文章的标题是安·伊·乌里扬诺娃-叶利扎罗娃拟的,她还对文章作了一些编辑加工。在她给列宁的信上有列宁的批语:“不反对。”列宁在文中谈到的他和费多谢耶夫的来往信件没有找到。——316。
  [214]劳动解放社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由格·瓦·普列汉诺夫和维·伊·查苏利奇、帕·波·阿克雪里罗得、列·格·捷依奇、瓦·尼·伊格纳托夫于1883年8月在日内瓦建立。劳动解放社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许多重要著作译成俄文,在国外出版后秘密运到俄国,这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普列汉诺夫当时写的《社会主义和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等著作有力地批判了民粹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俄国社会的现实和俄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普列汉诺夫起草的劳动解放社的两个纲领草案——1883年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劳动解放社纲领》和1885年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纲领草案》,对于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后一个纲领草案的理论部分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纲领的基本成分。劳动解放社在国外团结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力量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它还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党人的国际活动,同德、法、英等国的社会民主党都有接触。劳动解放社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对伯恩施坦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斗争,在反对俄国的经济派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曾给予劳动解放社的活动以高度评价(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01页)。列宁认为劳动解放社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从理论上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奠定了基础,向着工人运动迈出了第一步;劳动解放社的主要缺点是:它没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它的成员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缺乏具体分析,对建立不同于第二国际各党的新型政党的特殊任务缺乏认识等。劳动解放社于1903年8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解散。——316。
  [215]1893年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在《俄国财富》第10期上发表一篇谈民粹主义的文章,表示赞同瓦·沃·对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说什么“马克思主义者公然坚持必须摧毁保障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独立地位的经济组织”,而瓦·沃·则反对“这种直接影响现存制度的‘业绩’”。为此,尼·叶·费多谢耶夫给米海洛夫斯基写了一封私人信,反驳对马克思主义者的指责。他在信中说明了他不得不采用写私人信的方式的原因,然后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上的观点,驳斥了所谓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使农民无产阶级化”的谰言。米海洛夫斯基在1894年《俄国财富》第1期《文学和生活》一文中片面地摘引费多谢耶夫私人信加以发表,以败坏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声誉。这种论战手法引起费多谢耶夫的抗议,他写了第二封信,但此信是否寄给了米海洛夫斯基,不详。
  费多谢耶夫给米海洛夫斯基的信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已经丢失。1921年11月,《往事》杂志编辑部将一本题为《给尼·康·米海洛夫斯基的两封信》的小册子(1894年版,无出版地点)寄给列宁,请他判断其作者是谁。列宁在11月23日的回信中认为,它可能是费多谢耶夫写的(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52卷)。费多谢耶夫给米海洛夫斯基的信直到1933年才在《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第1期上全文发表。
  《俄国财富》杂志(《Русское Богaтство》)是俄国科学、文学和政治刊物。1876年创办于莫斯科,同年年中迁至彼得堡。1879年以前为旬刊,以后为月刊。1879年起成为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刊物。1892年以后由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和弗·加·柯罗连科领导,成为自由主义民粹派的中心。在1893年以后的几年中,曾同马克思主义者展开理论上的争论。为该杂志撰稿的也有一些现实主义作家。1914—1917年3月以《俄国纪事》为刊名出版。1918年被查封。——316。
  [216]1893年9月初(公历),列宁为会见尼·叶·费多谢耶夫曾去弗拉基米尔。——316。
  [217]列宁在1898年8月16日写给安·伊·乌里扬诺娃-叶利扎罗娃的信中曾谈到尼·叶·费多谢耶夫之死(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53卷)。——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