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各卷前言  旧版第12卷

《列宁全集》(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第12卷

前言


  〔说明〕录入自《〈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资料汇编·前言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


  本卷收载列宁在1905年10月至1906年4月期间的著作。

  1905年1月开始的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秋天进入了高潮。9月19日从莫斯科开始的政治罢工,到10月便扩大到全国,成了全俄政治罢工,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两百万。罢工使整个俄国的工业、商业和国家的活动陷入了瘫痪状态。与此同时,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席卷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县份。俄罗斯帝国各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沙皇军队也发生动摇。到10月中旬,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统治集团惊慌失措。沙皇慑于革命力量的增长,于10月17日签署了关于“赐予”政治自由和召开“有立法权的”杜马的诏书,企图通过立宪让步来分裂革命力量。大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组织了“十月十七日同盟”即十月党人的政党,支持沙皇政府反对革命。10月中旬又出现了资产阶级的第二大政党——立宪民主党,这个党动摇于革命民主派和反革命派之间,力求同沙皇政府妥协和勾结。彼得堡、莫斯科和其他工业中心的工人阶级在罢工过程中建立了工人苏维埃。这些苏维埃成了整个革命运动的群众性政治组织,起着革命政权的作用,它们用革命的办法实现了言论、集会和出版等民主自由,在企业中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组织起工人自卫队,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维持社会秩序。十月政治罢工风潮预示着人民武装起义即将来临。

  编入本卷前一部分的《全俄政治罢工》、《势均力敌》、《对政治派别划分的初步总结》、《革命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两次会战之间》、《总解决的时刻临近了》等文章,是列宁在国外得到俄国政治总罢工的消息以后写的。这些文章分析了十月全俄政治罢工以后的革命形势和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动向,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新的斗争任务。

  列宁高度评价了十月全俄政治罢工,称它是“人类所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内战、一次争自由的战争”(见本卷第1页)。列宁指出,全俄政治罢工促使起义日益临近,加快了革命的胜利。同时列宁还指出,国内形成了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势均力敌的局面:沙皇政府的力量在衰落,已经无力公开反对革命,革命力量在增长,但还无力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沙皇10月17日宣言所作的让步,是革命第一个回合的极其伟大的胜利,但是沙皇还远远没有投降,专制制度仍然存在,它还在集结力量。列宁告诫人民不要相信沙皇在纸上的诺言,还要解决许多极其重大的战斗任务,才能使革命取得真正的完全的胜利。

  沙皇十月宣言颁布以后,俄国政治力量的划分更加明朗。列宁认为这种划分最明显地表现在对杜马的看法上:专制政府为了镇压革命,维护杜马以保存专制制度;资产阶级自由派为了遏制革命,拥护杜马以限制专制制度;无产阶级为了把胜利的革命进行到底,反对杜马以消灭专制制度。列宁指出,在全俄政治罢工结束以后,俄国处于两次会战之间,双方都在积极准备进行下一次战役。沙皇政府还掌握着全部政权,等待向革命进攻的最有利的时机到来。自由派资产阶级领袖同沙皇政府进行谈判和勾结,打算埋葬俄国革命。革命无产阶级应当通过全民武装起义来粉碎沙皇政权的立宪骗局,粉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立宪幻想,争取推翻沙皇政权并代之以临时革命政府。

  在农民运动高涨的情况下,如何评价和指导农民运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社会革命党人歪曲民主革命中的农民运动的性质和意义,认为当前的农民运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列宁揭露了这种错误观点,指出,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农民运动恰恰不是社会主义运动,而是民主主义运动,因为农民运动的完全胜利只会加速和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只有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才能开展。列宁认为,必须把反对资本主义的纯粹无产阶级的斗争和反对农奴制的一般农民的斗争联结起来,但是不要把这两者混淆起来。

  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列宁于11月8日从国外回到彼得堡,直接指导布尔什维克广泛而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不断提高以无产阶级和农民为主体的民主派的觉悟,从各方面为武装起义作好准备。

  收入本卷的《我们的任务和工人代表苏维埃》一文是列宁11月初在回国途中写的。列宁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苏维埃是起义的机关和新的革命政权的萌芽。他认为,工人代表苏维埃应当竭力吸收所有工人、职员、仆役、雇农等的代表参加,应当包括所有愿意而且能够为改善劳动人民生活而斗争的人。他写道:“我们不怕成员广泛和成分复杂,而是希望这样,因为没有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没有社会民主党人和革命民主派的战斗的合作,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俄国革命的彻底胜利。”(见本卷第60页)列宁还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和苏维埃之间的正确关系。布尔什维克当时并不是革命运动的唯一领导者,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的政治领导中心。列宁认为,党应当直接参加苏维埃并扩大自己的影响,不断宣传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了变工人代表苏维埃为临时革命政府的必要性,认为这个政府的政治纲领应当规定真正彻底实现政治自由,应当提出召开真正的全民立宪会议,这个立宪会议要依靠自由的武装起来的人民,要掌握全部政权和全部力量,以便在俄国建立新制度。

  本卷中的《论党的改组》、《无产阶级和农民》、《军队和革命》、《向敌人学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革命的官样文章和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垂死的专制政府和新的人民政权机关》、《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社会主义和宗教》,是列宁回国后在布尔什维克第一家合法机关报《新生活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分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动向和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指出了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必须进行改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革命高潮为党的活动创造了新的条件。群众的革命斗争争得了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在新的条件下,必须改变党的结构和党的组织工作。列宁在《论党的改组》一文中说明了进行这种改组的计划。他认为必须保存党的秘密机关,同时要尽量利用工人阶级争取到的合法机会,成立公开和半公开的党组织以及广泛的外围组织。应当吸收大批新党员,首先要从工人中吸收新党员。党的领导机关只要条件许可,都应当由选举产生;应该成立支部作为党的主要的基层组织,以代替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小组。

  列宁分析了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他指出:俄国革命的进程和结局取决于农民这个革命民主派的觉悟程度,必须澄清革命民主派对民主主义任务和社会主义任务的错误认识;俄国的陆海军士兵已经觉醒,应当让军队同武装人民汇合起来,只有全民武装才能彻底打倒反动势力;反动资产阶级同专制制度勾结,企图通过消耗无产阶级力量来击溃无产阶级;党要同一切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来对抗专制制度和反动资产阶级的联盟。列宁认为,沙皇政府陷于崩溃时,工人代表苏维埃应当成为人民政权机关即临时革命政府,普遍实现人民提出的要求,并且立刻在各地用人民政权机关代替专制制度的旧的政权机关。

  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必须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他指出,资产阶级为了掩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的,竭力把自己装扮成“全民的”政治代表,宣扬超阶级、超党派的“无党性”思想。这种“无党性”是俄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列宁强调指出,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严格的党性原则是使阶级斗争成为自觉的、明确的、有原则的斗争的条件之一,因此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是社会主义者的始终不渝和绝对必须履行的义务。列宁希望无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人在参加任何联盟或苏维埃的活动时,都不要忘记他们的更伟大和更重要的目的,不要忘记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列宁还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号召抵制无政府主义者的世界观和他们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俄国工人的侵蚀。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分析了当时党的报刊宣传状况,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报刊出版事业和文学艺术事业的基本原则,指出党组织和与党有联系的团体的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宁精辟地分析了写作活动的特点,指出:“写作事业最不能作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见本卷第94页)同时,他又着重批评了那种打着“思想创作绝对自由”的旗号,企图摆脱党的领导和监督的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列宁认为,写作事业不能同党的事业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来,但无论如何必须成为同其他部分紧密联系的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办的报纸、杂志以及其他出版物应当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为党的报刊撰稿的作者,特别是党员作者,应当同党的观点保持一致,绝不容许背离党的观点。为了保证上述原则的实施,列宁要求党员作者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党组织对违反这个原则、宣传反党观点的党员应采取组织措施,直到清除出党,报纸、杂志、出版社等宣传机构都必须受党的监督并向党报告工作。

  列宁在《社会主义和宗教》一文中阐明了宗教产生的根源,指出:“宗教是一生为他人干活而又深受穷困和孤独之苦的人民群众所普遍遭受的种种精神压迫之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对人类的压迫只不过是社会内部经济压迫的产物和反映”(见本卷第131、134页)。列宁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他认为:“就国家而言,我们要求宗教是私人的事情”(见本卷第132页),国家不应当同宗教发生关系,宗教团体不应当同国家政权发生联系。任何人都有信仰宗教或者不承认宗教的充分自由,在公民中间不允许因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一样的现象。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政党,宗教并不是私人的事情。我们的党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觉悟的先进战士的联盟。这样的联盟不能够而且也不应当对信仰宗教这种不觉悟、无知和蒙昧的表现置之不理。”(见本卷第133页)我们的党纲是建立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上的,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宣传科学的世界观。

  1905年12月7日(20日)开始的莫斯科工人总罢工很快变成武装起义。莫斯科工人同沙皇政府军队展开了街垒战,进行了9天英勇斗争。国内其他许多城市和地区也发生了武装起义,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外高加索、芬兰的武装斗争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但是,所有这些分散的斗争同莫斯科起义一样,都被沙皇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了。所谓“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问题,成了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这个问题在社会民主工党内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怎样对待新的杜马,这是当时采取什么斗争方式和如何选择革命发展道路的问题。本卷中的《要不要抵制国家杜马?》、《国家杜马和社会民主党的策略》、《俄国的目前形势和工人政党的策略》等文章,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对待新的国家杜马的态度,批判了孟什维克的策略。列宁主张积极抵制杜马,争取进一步开展武装斗争,以便推翻或者至少从根本上削弱沙皇专制制度。他指出,孟什维克对杜马采取的半抵制的策略,只会在无产阶级队伍中造成混乱,助长立宪幻想,而孟什维克想要建立的“革命的自治机关”,在保留专制政权的情况下,不过是一种空想。列宁进一步指出,杜马策略问题决定于对总的革命形势的估计。对革命形势的不同的估计产生出两条不同的策略路线。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取得胜利,无产阶级本来就用不着拿起武器,应当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工会运动上去,把起义问题从日程上勾销。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力量还远未耗尽,需要更坚决地拿起武器,单靠罢工和其他和平手段不能战胜沙皇制度,只有用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收入本卷的《立宪民主党人的胜利和工人政党的任务》这本小册子揭露了立宪民主党人的动摇性和两面性,总结了俄国无产阶级1905年10-12月的斗争经验,论证了布尔什维克的策略。列宁在这本小册子里对革命的意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对立宪民主党的政治面目进行了揭露。他指出,立宪民主党人反对武装起义,他们把杜马看做是制止革命的膏药,想把革命引上和平的立宪道路,因此,他们的策略必然是在专制制度和革命人民之间随风转舵的策略。他警告说,没有什么比立宪幻想更有害和更危险的了,这种幻想就是立宪民主党人报刊向人民头脑灌输的机会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毒素。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同这种幻想进行斗争,不断地向工人和农民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斗争是主要的斗争形式。他还批评了孟什维克实质上是放弃革命斗争的杜马策略。列宁在本小册子中总结了10-12月“革命旋风时期”的经验。他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年最后几个月的斗争是工人阶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斗争中的重要的一步。这些斗争证明:“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中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因此它在一切革命中都是先进的阶级。”(见本卷第284页)在10-12月的战斗中,工人阶级运用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的策略方法,即群众性政治罢工同起义相结合。列宁高度评价了人民在革命中的创造作用:人民不依赖官方而夺取政治自由;人民建立不顾一切法律规定的、破坏沙皇法制的新的革命政权机关;人民用暴力对付压迫人民的暴力者。列宁进一步论述了苏维埃作为武装起义的机关和新政权的萌芽的历史作用。

  随着革命的发展,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代表大会的问题又十分迫切地提出来了。党员群众和先进工人要求把党统一起来。1905年12月底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成立了统一的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召开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1906年4月10-25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实现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形式上的统一。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组织章程,其中第1条采取了列宁的条文。党章中第一次列入了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条文。但在策略等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列宁有关这次统一代表大会的文献在本卷中占有很大的篇幅。

  列宁认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组织基础上才能实行真正的统一,统一时不能模糊革命问题的原则分歧,收进本卷的《俄国革命和无产阶级的任务》、《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纲领》两文和《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小册子,就是列宁为召开统一代表大会而写的。

  列宁的这些著作,特别是《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纲领》一文(其中包括布尔什维克的决议草案),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对俄国革命的一切基本问题如革命的前途、武装起义、临时革命政府、工人代表苏维埃、对待资产阶级政党和杜马的态度、工会、党组织的基础等的方针和立场,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当前任务。列宁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策略问题上的分歧归结为:“或者我们应当承认民主革命已经完结,把起义问题从日程上勾销,走‘立宪的’道路。或者我们承认民主革命还在继续进行,我们要把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宣传并且在实际中运用起义的口号,公开宣布进行国内战争,并且无情地斥责一切立宪幻想。”(见本卷第198页)列宁明确指出,布尔什维克坚持后一种行动纲领。不过后来,列宁在分析革命经验的时候,承认在1906年抵制第一届国家杜马是错误的,因为实际生活表明,这时革命高潮的最大洪峰已经过去了。

  在准备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列宁特别注意土地问题,因为土地问题是俄国民主革命的基础。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小册子中,列宁简述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对土地问题的观点的历史发展,指出了布尔什维克的土地纲领的要点是:没收教会、寺院、皇族、国家、皇室和地主的全部土地;建立农民委员会,以便消除地主权力和地主特权的一切痕迹,实际处置所没收的土地;在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和建立起民主共和制的条件下,实行全部土地国有化。这个纲领的目标是用革命的办法摧毁整个旧的土地所有制。列宁在向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建议中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土地纲领的实质:全力以赴地去争取农民起义的彻底胜利;在夺得土地以后,只有争取政治制度彻底民主化,建立共和制度和真正保证人民专制,才能保住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并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城市和乡村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要各自组织起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去实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发言等文献,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土地纲领、目前形势和无产阶级的阶级任务、对待国家杜马的态度、武装起义等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列宁在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至今没有找到)和关于这个问题的总结发言,捍卫了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和在一定政治条件下实行全部土地国有化的要求。他认为土地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不可分割的。他说道:“我们应当直截了当地、明确地告诉农民:如果你们想把土地革命进行到底,你们就必须把政治革命也进行到底;没有彻底的政治革命,就根本不会有土地革命或者不会有比较巩固的土地革命。”(见本卷第329页)他指出,土地国有化像整个农民土地问题一样,只有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土地国有化不仅能够消灭农奴制残余,而且还会加剧农民内部的阶级斗争,促使贫农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加速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批判了孟什维克的土地地方公有纲领,揭露了它的错误和对革命运动的危害。

  列宁在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目前形势和无产阶级的阶级任务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对待国家杜马的态度问题的副报告以及就武装起义问题作的发言,都是和孟什维克的观点针锋相对的。列宁主张揭露资产阶级自由派,同民主力量结成联盟来反对沙皇制度及其支持者的政党。列宁批判了孟什维克对无产阶级领导权和武装起义的否定态度以及他们对国家杜马所采取的态度。列宁号召人们同资产阶级自由派散布的对杜马的立宪幻想作斗争,消除人们对沙皇政府的诺言的信任,揭露在杜马中占多数的立宪民主党人的两面派手法和动摇性。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在孟什维克占多数的情况下,在最重要的问题上通过了孟什维克的决议。这次代表大会更加明显地暴露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分歧。代表大会闭幕后,列宁立即写了《前“布尔什维克”派出席统一代表大会的代表告全党书》,其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将在思想上反对他们认为是错误的决议,同时他们反对任何分裂行为,主张服从代表大会的决议。

  在《列宁全集》第2版中,本卷文献比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17篇。其中有《对维·加里宁〈农民代表大会〉一文作的两处增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市代表会议上的7次简短发言、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上的6篇较短的文献。《附录》中收载的3篇都是新文献。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