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各卷前言  旧版第33卷

《列宁全集》(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第33卷

前言


  〔说明〕录入自《〈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资料汇编·前言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


  本卷收载列宁在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至1918年3月5日期间的著作。

  1917年10月24-25日(11月6-7日),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首都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领导俄国人民着手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包围,内部面临被打倒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疯狂反扑。原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往外地,收罗一些哥萨克部队,由前沙皇将军克拉斯诺夫率领,在十月起义胜利的第三天进攻彼得格勒。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组织的反革命团体“拯救祖国和革命委员会”在首都发动士官生叛乱。苏维埃政权迅速镇压了士官生叛乱,于10月底击溃了克伦斯基和克拉斯诺夫的武装进攻,随后又粉碎了立宪民主党人在首都策划的反革命阴谋。社会主义革命迅速向首都以外的地区扩展。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着手建设新型的苏维埃国家。

  本卷的开篇《告俄国公民书》是列宁在10月25日武装起义成功的当天为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拟定的文告。它庄严宣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归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本卷的第二篇文献是列宁10月25日下午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苏维埃政权的任务的报告》和列宁起草的相应决议。列宁在报告中阐明了工农革命成功的意义和当前的任务,指出:“在俄国,我们现在应该着手建设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见本卷第3页)本卷收载的《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是一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其中包括列宁起草的苏维埃政权的第一批法令和决定。10月25-26日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首先通过列宁所写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它宣告: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到农村;将保证各民族享有真正的自决权。列宁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列宁草拟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宣布苏维埃政府无条件地废除地主资本家政府所缔结的各项秘密条约,建议各交战国人民及其政府立即就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和约进行谈判,并郑重声明俄国决心根据对所有民族都公正的条件立即缔结没有兼并和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宣布:立刻无偿地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任何毁坏被没收的财产的行为,由革命法庭惩处。土地法令还列入了根据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定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会上有人指责这个法令和委托书是社会革命党人拟定的,列宁回答说:“谁拟定的不都是一样吗?我们既是民主政府,就不能漠视下层人民群众的决定,即使我们并不同意。只要把这个决议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在各地实行起来,那时农民自己就会通过实际生活烈火的检验懂得,究竟什么是对的。”(见本卷第20页)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草拟的《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并成立了以列宁为主席的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因左派社会革命党代表拒绝参加而完全由布尔什维克组成。

  工农政府一成立,列宁立即投入了捍卫新生革命政权的斗争。他积极动员和组织革命武装力量粉碎克伦斯基和克拉斯诺夫的反革命叛乱,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挫败孟什维克和右派社会革命党把持的全俄铁路工会执行委员会妄图改组新成立的工农政府的阴谋,维护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地位。在收入本卷的《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中央内部反对派问题的决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多数派给少数派的最后通牒》、《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宣言》等文献中,列宁批驳了全俄铁路工会执行委员会提出的所谓“建立清一色的社会党人的政府”的主张,揭穿了他们妄想把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社会党人”塞入工农政府的图谋。列宁强调必须坚持由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掌握政权的原则,同时指出:布尔什维克党“过去同意,并且现在仍旧同意同苏维埃中的少数派分掌政权,但这个少数派必须诚心诚意地服从多数,并执行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全体批准的,采取渐进的、然而是坚定不移的步骤走向社会主义的纲领”(见本卷第71页)。列宁还严厉谴责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李可夫、诺根、米柳林等人支持建立“清一色的社会党人的政府”、反对党中央路线的机会主义立场。

  解散立宪会议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又一重要举措。收人本卷的《关于立宪会议的提纲》、《来自另一世界的人们》、《解散立宪会议的法令草案》、《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解散立宪会议的讲话》等文献对解散立宪会议问题作了全面阐述。列宁指出:过去把召集立宪会议的要求列入革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资产阶级共和国中立宪会议是民主制的最高形式。但是,根据十月革命前所提候选人名单选出的立宪会议成员没有反映出十月革命胜利后阶级力量的真实对比关系。以右派社会革命党人为首的反动分子占了多数,他们妄图使全部政权归立宪会议。在1918年1月5日(18日)开幕的立宪会议上,右派社会革命党人拒绝讨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他们拒绝苏维埃政权的这个纲领,就是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因此,这个应该是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花冠的立宪会议,就不能不成为横在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道路上的障碍。”(见本卷第239页)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予以解散。

  立宪会议被解散后,苏维埃政权于1918年1月10-18日(23-31日)召开了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正式批准列宁草拟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这个宣言按内容来说,具有立法性质,因而成了后来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基础。宣言宣告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体制: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是建立在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基础上的各苏维埃共和国联邦。宣言肯定了苏维埃政权的第一批法令和决定,公布了建立红军的命令和苏维埃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列宁在《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的总结发言》中回顾了苏维埃政权成立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说明了苏维埃政权胜利的原因及其在同反革命势力斗争中取得的成就。列宁还论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他指出:代表大会宣布“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苏维埃共和国”(见本卷271页),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将作为国际社会主义的火炬,作为各国劳动群众的范例而稳固地屹立着”(见本卷第279页);但同时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们才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见本卷第271页),“我们知道,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多么艰难”(见本卷第272页)。因此,列宁强调必须采取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措施,坚定不移地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

  列宁十分重视工农联盟问题。他在《工人同被剥削劳动农民的联盟》这封给《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阐明了工农联盟的意义,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雇佣工人和被剥削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完全能够体现他们的利益,而且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真正得到实现;“因此,无产者同被剥削劳动农民之间的‘真诚的联合’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见本卷第98页)

  本卷中的不少文献阐述了工农管理国家的问题。列宁充分相信劳动群众的被革命激发起来的创造力量,认为广大群众自觉地参加国家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源泉。列宁在《告人民书》中写道:“劳动者同志们!请记住,现在是你们自己管理国家。如果你们自己不团结起来,不把国家的一切事务自己担当起来,谁也帮不了你们。你们的苏维埃从现在起就是国家政权机关,即拥有全权的决策机关。”(见本卷第62页)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前线代表联席会议、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全俄海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全俄铁路工人非常代表大会和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讲话和发言中,阐明了革命胜利后的形势和任务,指出了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敌人的阴谋,号召人民大众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同反革命势力作坚决斗争,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列宁说:“我们想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苏维埃应当取代旧官吏,全体人民都应当学习管理。”(见本卷第59页)列宁多次指出,认为只有资产阶级才能管理国家,那是一种偏见;无产阶级必须同这种偏见作斗争,应当把国家的管理工作担当起来。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答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质问时指出:“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正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见本卷第52页)“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见本卷第53页)列宁批评了那些远远地站在生活之外,看不到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指出:“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见本卷第281页)

  列宁在《怎样组织竞赛?》一文中阐明了社会主义竞赛是吸引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极好形式。列宁说:“社会主义不仅不窒息竞赛,反而第一次造成真正广泛地、真正大规模地运用竞赛的可能,把真正大多数劳动者吸引到这样一个工作舞台上来,在这个舞台上,他们能够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本领,发现有才能的人。”(见本卷第200页)列宁认为,有组织才能的人在农民和工人中间是很多的,他们已觉醒过来,正独立地着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非常重视工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他写道,“‘事在人为’,工人和农民应当把这个真理牢牢记住。他们应当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见本卷第208页)他反对在实践中死套公式或者由上面规定划一办法。他认为,在细节方面,在地方特征方面,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方面,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质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

  资产阶级代言人攻击布尔什维克执政以来使用暴力,造成内战和经济破坏。列宁写了《被旧事物的破坏吓坏了的人们和为新事物而斗争的人们》一文,予以严词驳斥。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执政两个月来摧毁了军队、农村和工厂里的各种不民主的制度,实现了工人监督和银行国有化等走向社会主义的最初步骤,而资产阶级代言人散布这种论调就是反对工人对资产阶级、怠工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使用暴力的号叫。列宁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是在最激烈的、最尖锐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和内战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段很长的‘阵痛’时期;暴力永远是替旧社会接生的助产婆;同资产阶级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相适应的,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这就是对某一阶级有组织地使用暴力的特殊制度),即无产阶级专政。”(见本卷第197页)列宁深信无产阶级在严酷的斗争中学到本领,把阶级敌人从他们的最后藏身之处赶走,挖掉他们统治的老根,胜利属于一切奋不顾身的、有思想的、真诚的、勇往直前的、正在觉醒过来建设新事物的工人和农民。

  本卷收载的许多列宁文献,包括列宁起草的或参加制定的法令和决定等,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所采取的一些最初的社会主义改造措施。革命一胜利,苏维埃国家就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这为后来对俄国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了基础。列宁一再指出,工人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监督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最初步骤。列宁所拟《工人监督条例草案》规定了工人监督生产的任务,它是后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工人监督条例》的基础。列宁认为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极其重要的措施。列宁在这方面的文献有《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银行国有化问题的讲话》、《关于实行银行国有化及有关必要措施的法令草案》、《人民委员会关于海洋与内河商船国有化法令草案》等。在这些文献中规定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化的方式、方法的基本原则。列宁在说到银行国有化时指出:“银行,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大中心。它们汇集空前的财富,又在幅员辽阔的整个国家内进行分配,它们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见本卷第273页)苏维埃政权把银行收归国有以后,又把交通、邮电这些重要国民经济部门收归国有。通过国有化,苏维埃政权掌握了经济命脉,夺取了主要经济阵地,为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经济措施纲要草稿》以及列宁就建立消费公社、使军工厂转向有益于经济的生产、改善粮食供应状况等问题所拟的法令、决定草案都提出了革命胜利后的重要经济措施。尽管这些措施还不是社会主义的,但它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列宁说:“我们已经从实行工人监督进而建立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见本卷第275页)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指导和调节苏维埃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列宁认为它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就像人民委员会在政治方面的作用那样。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以及各经济人民委员部的建立有助于改造旧经济、建立新经济。无产阶级走向社会主义的最初步骤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拼命反抗,苏维埃政权用革命的强制手段来对付资产阶级的反抗。本卷中的一些文献阐述了“劳动义务制”的原则,论证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思想。

  本卷收载了反映苏维埃政权同德国媾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过程的文献,包括列宁在党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的多次发言,还有他为党起草的许多文件和他所写的文章,如《和平谈判纲要》、《谈谈不幸的和约问题的历史》、《致全国人民、特别是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谈代表团的通电》、《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奇谈与怪论》、《严重的教训与严重的责任》等。苏维埃政府一建立即向协约国各政府建议,共同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关于停战和签订和约的谈判,但是这项建议遭到了拒绝。由于法、英、美不愿意进行任何和谈,苏维埃政府便决定单独同德奥集团的国家进行谈判,以便尽快使俄国摆脱战争。1917年12月2日(15日),苏维埃政府的代表在布列斯特通过预备谈判同德国达成停战协定,12月9日(22日)开始缔结和约的谈判。布尔什维克党内在缔结和约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尼·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反对缔结和约,提出进行革命战争的口号。率领苏维埃和谈代表团的列·托洛茨基主张停止战争、复员军队,但不签订和约。列宁批评了他们的错误主张,指出:“革命战争”的口号不过是“单纯的示威”,是冒险主义的空话,只有利于想把苏维埃国家继续拖在战争泥潭中而加以消灭的帝国主义者;苏维埃政权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而德国则是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起来的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苏维埃政权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作战,那是自取灭亡。列宁认为,把第一个工农政权——苏维埃共和国保存下来,无论对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对国际社会主义革命,都是一件大事。列宁为了使苏维埃俄国赢得和平喘息时机,积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红军以巩固国防,坚决主张立即缔结和约。他以极大的耐心进行说服工作。列宁的主张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终于获得多数的支持,布列斯特和约得以签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执行革命的妥协策略的典范。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威廉二世政权后,苏维埃政府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

  在《列宁全集》第2版中,本卷文献比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55篇,其中有《同美联社记者格·雅罗斯的谈话》、《对游行示威口号的补充》、《关于党的任务的提纲+目前形势》、《答赫尔曼·费尔瑙》、《普列汉诺夫论恐怖》、《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开除索·阿·洛佐夫斯基的党籍的决议草案》、《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1918年3月4日以及《〈解散立宪会议的法令草案〉的提纲》等等。很大一部分新文献是列宁所拟的人民委员会决议草案和苏维埃政权法令草案。

  在本增订版中,本卷比《列宁全集》第2版新增一篇文献《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列宁在发言中明确表示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在夺取政权后坚持苏维埃政权纲领的不妥协立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