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专题〗传记·回忆·评论 -> 《回忆列宁》(第三卷)

早已过去,但永远难忘的日子

博·安·弗罗洛夫



  1918年我们共青团组织的一些同志作为全俄工农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非常荣幸地受到弗·伊·列宁的接见。接见时,他同代表们谈了共青团的任务。
  过去见过列宁的同志同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们详细询问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情况,并暗暗地希望能亲自见到列宁。
  不久,这个夙愿实现了。
  要讲这件事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 1918年末和1919年初的那些严峻的日子。
  那时正值隆冬季节,经济上的总崩溃,事无巨细,在一切方面都显示了出来:工厂的车床停转;铁路上的机车僵卧不动,缺乏最必需的日用品,甚至一块肥皂和一盒火柴那时也视为珍品。
  当时的苏维埃俄罗斯仅剩下莫斯科周围的几个中心省份。我国因国内战争各战线的箝制,处于被围困的局面。
  那是一个困难时期,苏维埃俄国的工人和农民为保卫共和国准备忍受一切艰难困苦。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在全世界普通老百姓的心中立刻就得到了反应,有了这种认识,苏维埃俄国的劳动人民坚定了百折不回的决心。
  那时在许多国家工人阶级开始登上舞台,开始出现了共产党。
  1919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是在大剧院里进行的。
  有一次我们区共青团组织收到了几张出席代表大会某一次会议的来宾券。
  我记得那时党、团区委会都设在皮亚特尼察大街六十四号,我们从皮亚特尼察大街步行到大剧院。在那些年代里有轨电车是唯一的城市交通工具,可是那天晚上空空的车厢一动不动地停在莫斯科街道中间的轨道上,这是由于电站周期性的燃料不足而停电的缘故。
  大剧院灯光暗淡的走廊里静悄悄的,见不到一个人影。我们进入会场,代表大会的会议已经开始。在我们到二楼去找座位时,发现观众大厅里的吊灯和灯架上的灯光不足,就是说在这里也感到电力缺乏。
  我们坐定并稍微适应了环境之后,就把目光转向楼下,向着大厅的远处,接着转向舞台……这真令人喜出望外,我心中的夙愿实现了:我看到正在讲话的就是列宁本人!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站在台口离脚灯不远的地方,讲话时手里拿着一张版面不太大的报纸。他身量不高,体格强壮,行动灵活。他的手势坚定有力,用喉音发着“Р”。在他的话声里充满着坚强的信念,讲演中铁一般的逻辑很快抓住了人们的思想。
  列宁的讲话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揭露了孟什维克党和第二国际首领们充当叛徒的角色。随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引用他手上的报纸说:
  “同志们,你们听听《Avanti》(《前进报》)登载的东西吧!”他说,意大利工人阻止装载为俄国白卫分子和外国武装干涉者运送武器、弹药的轮船,也不许船只离港。
  接着他说到,俄国工人和农民在他们的斗争中不是孤立的,全世界工人阶级同他们在一起;同时他强调了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伟大意义。
  尽管苏维埃俄国遭到破坏、饥荒和封锁,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结束自己的讲话时仍充满俄国工农必胜的坚强信念。
  接着许多大会代表发了言。在用中文、英文、德文和其他语言所作的发言中贯穿着一个思想,就是我们在同反动势力进行大规模的斗争时并不是孤立的,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在那个寒冷的三月的夜晚,我们满脑装着所听到的一切,特别是弗·伊·列宁的讲话所留下的印象,顺着漆黑的街道回到莫斯科河南岸区。
  我们的心中很愉快,当时的艰难困苦没有把我们吓倒;列宁强有力的讲话坚定了我们战胜敌人的信心。我们万分激动地向自己的亲人和莫斯科河南岸区共青团组织的同志们讲述列宁这次的讲演。
  1920年8月我亲眼目睹了下列事实,确信列宁所说的国际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就有力量这句话的正确性。那时有一大队德国工人——斯巴达克团团员(共产党员),人数在一百以上,在沃姆惹市附近越过德波边境,箝制住波兰白匪枪骑兵,使我们人数不多的一支红军队伍突围,同自己的部队会合了。
  就在1919年这一年里,劳动人民在红场举行五一游行时,我再次幸福地见到了弗·伊·列宁,并聆听了他的讲话。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面朝克里姆林宫,站在一个高高的地方(现已记不起,这是个专用讲台,还是一辆卡车)讲话。讲演的大意是说,红场上有许多人年纪还不大,他们一定能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他往下说到,社会主义社会现在已不是空想,我们的孩子将热情地建设它,青年将获得自己的幸福。
  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的演说对我们这些过几天就要走上前线的莫斯科河南岸区的共青团员来说,不仅是五一节的祝词,而且也是战前慈父般的临别赠言。
  列宁亲自对我们说,我们为什么要打仗呢?为共产主义,为我国人民光明的未来!
  无论是在值得纪念的1919年漆黑的三月的夜晚,还是在阳光灿烂的五月天,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三年之后赋予了我一个极大的荣誉——为弗·伊·列宁在克里姆林宫的住所站岗,保卫全人类最伟大的人物的安宁和生命安全。

载于《我们的伊里奇(莫斯科河南岸区老布尔什维克关于同弗·伊·列宁会见的回忆录集)》1960年莫斯科工人出版社版第49—52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