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传记 -> 路易斯·费希尔《列宁的一生》
上一页 下一页 ︱ 字号:  

十四 列宁反对左派



  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①对俄国爱国主义者来说,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它使布尔什维克感到难受。我们无法使用实验室的化验来确定民族主义在布尔什维主义中占多少百分比。在有些人看来,列宁在1917年的表现称得上是俄国人民的救星,是他把俄国人民从彻底失败和战争死亡中救了出来。正如尼基塔·赫鲁晓夫1962年3月5日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所作的马拉松报告中指出的:“不能够说,当俄国的全体工人和农民起来进行革命时,他们都懂得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只有先进的人们——革命者才对这个理论有深刻的了解……他们知道,布尔什维克拥护和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①这个条约的全称是:《俄国一方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另一方之间的和平条约》1918年莫斯科;这个条约还见自《苏联对外政策文件汇编》1957年莫斯科俄文版第1卷第119一204页。

  但是,德国在1918年2月间和3月间对俄国的突然入侵,布列斯特和约中那些使俄国失去大片领土和5500万人口的条件,以及关于恺撒大帝置已经缔结的和约于不顾还有可能再夺走一块领土的恐惧心理,这些都成了反对列宁政策的强有力的民族主义的论据。共产党人中的那些纯洁主义者,他们反对列宁的政策则是出于其他一些原因。根据2月24日中央的决定,对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苏维埃选民们”进行了意见征询(一共对42个省的选民进行了意见征询),选民们的回答不能不使拥护和约的列宁派感到震惊。6个省会赞成和乎,20个省会赞成战争;88个县城和村庄赞成和平,85个县城和村庄赞成战争。①当然,对意见的征询并不是普遍的。对人民委员会的问题作出回答的只是苏维埃的选民们。但是在1918年3月间,各苏维埃已经是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和十分民主的机关了,而在人民委员会进行征询的一份很长的电报里却把两种观点叙述得既细心而又毫无偏向。例如电报酌倒数第二个建议中说:“捍卫第一种观点的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中央,捍卫第二种观点的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中央。”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

①《列宁全集》俄文第2版第11卷第59一61页。——译者注

  意见征询的结果表明:俄国的战斗精神并未消失;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在居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同他们实行联合是需要的;很多苏维埃并不赞同列宁的观点。

  当时不仅在各苏维埃里,而且在党内,都保持着民主作风。2月24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区域局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其中谈到,区域局“鉴于中央的政治路线和成员状况,对中央表示不信任,主张一有机会就改选中央。此外,莫斯科区域局认为没有义务绝对服从中央所作的与履行对奥德和平条约的条件有关的各项规定。”①

  对中央委员会不信任!对中央委员会的决定进行公开的挑战!这样的行为在30年代和稍后一个时期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当时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那么其结果就会是把所有的参加者统统枪毙。但是,列宁在2月28日和3月1日发表在《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里对莫斯科的决议这样写道:“这里既没有怪论,也没有奇谈。在单独媾和问题上同中央意见有严重分歧的同志,严厉责备中央,并认定分裂不可避免,这是十分自然的。这都是党员极正当的权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②

  当时苏维埃制度在有可能吞没它的漩涡中已经深陷到喉咙的地方了。可是列宁却仍然把党的一些领导人对中央的不服从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和“可以理解的”现象。

  列宁继续写道:“奇谈与怪论是有的。决议后面附有一个‘说明’。”列宁引证了它的全文,并用着重号把如下一些话区分了出来:“为了国际革命的利益,我们认为,作好可能丧失目前完全流于形式的苏维埃政权的准备是合适的。”③列宁说,这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如下一个论据是正确的:如果进行反对德国的革命战争,俄国就有遭到灭亡的危险。从俄国革命的失败中得到好处的将不会是德国的革命者,而是德国的反动派。苏维埃俄国的被击溃会使德国的无产者感到害怕。列宁询问道:“也许起草人以为,国际革命的利益要求强行推动国际革命,而强行推动这种革命的只能是战争,决不是和平,和平只会给群众造成帝国主义‘合法化’的印象。如果是这种‘理论’,那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来都否认‘强行推动’革命,因为革命是随着产生革命的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而发展起来的。”④

①②③《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416页。——译者注
④同上,第419页。——译者注

  列宁习惯于使用铁一般的逻辑、蔑视性的嘲笑和挖苦性的形容词,而不习惯于使用演说家的辞令。但是在《真理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结尾处,他却使用起雄辩性的辞令来:

  “为什么同现代帝国主义巨人作战遭到严重的军事失败,就不可能在俄国也锻炼人民的性格,加强自觉纪律,杜绝高傲空谈的风气,教给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导群众采取普鲁士人被拿破仑打败后所采取过的正确策略:在没有军队时签订最耻辱的和约,以便养精蓄锐,以后一次再次地重新奋起呢?

  “为什么别国人民能坚定地经受更为惨痛的苦难,而我们却因第一个空前苛刻的和约就悲观绝望了呢?……

  “……外国的侵略,只会加强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同情,……只要苏维埃政权不去冒险。

  “既然没有军队,拒绝签订最难堪的和约就是冒险,人民有权利指责政权拒绝签订和约的冒险行为。……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起义和战争,我们就是签订十个极端苛刻的和约,也决不会灭亡。只要我们不被绝望和空谈所断送,我们是不会亡在征服者手里的。”①

  列宁被激怒了。3月1日,即在《真理报》发表他的文章的第二部分这天,他在同一天的《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没有署名的短评,他要求各地方苏维埃呈报:“有多少车皮粮食运往彼得格勒;能立即派遣多少军队到前线去;有多少红军战士在受训练。所有的武器和弹药都要进行登记,并应当立刻恢复武器弹药的生产。必须肃清铁路上的粮贩和流氓。各地必须重新建立极严格的革命纪律。只有按所有这些条件办了,才能认真地来谈战争。”②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422、423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425页。——译者注

  首都迁到了莫斯科,距离德国人更远了一些。外交使团从彼得格勒迁到了沃洛格达及其他一些遥远的地方。托洛茨基留在彼得格勒,以便组织保卫彼得格勒的工作。列宁在进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代表大会是否支持他呢?

  1918年2月,列夫·加米涅夫这位地位很高的布尔什维克(他后来是人民委员会主席)被派往法国(途经英国)。他的代表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论。关于这件事,除了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1919年时讲过的一句话而外,没有任何苏维埃的材料能够说明。契切林在关于对外政策的一篇文章①中提到,“我们敌人中最凶恶的敌人”——克列孟梭政府拒绝加米涅夫于2月份率领的特别代表团进入法国。

  派一个特别代表团到极端敌视苏维埃俄国的克列孟梭政府那里去,这看来是非常奇怪的,但是法国驻俄国的大使馆确实对加米涅夫的外交护照作了外交签署,并且它考虑到布尔什维克的阶级观点,认为很可能列宁和托洛茨基指望加米涅夫进入法国后,将获得无产阶级的同情,或者至少是以自己的到来证明,德国并没有束缚住布尔什维克的手脚,甚至有可能从克列孟梭那里得到援助,以保证俄国抗击德国人的入侵(如果德国的入侵恢复的话)。

  在2月底和3月初,苏维埃的一些领袖,包括列宁在内,都对同罗宾斯、洛克哈特和沙杜尔这3位西方的中间人(他们都是乐观主义者)进行往来又产生了兴趣。因为政府不知道,德国的进攻是否会因和约的签订而停止,以及党的代表大会和苏维埃代表大会是否会批准这个和约。如果拒绝批准这个和约,那就会使德军发动新的进攻。那时布尔什维克就有可能需要西方的军事援助。

①格·契切林《两年来的对外政策》,这篇文章第一次发表在1919年11月6一13日的《消息报》上。

  当2月27日美国大使弗朗西斯从彼得格勒去往沃洛格达时,和他同行的有罗宾斯。列宁交给了罗宾斯一封写给沃洛格达苏维埃的亲笔信,信中请该苏维埃对大使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给予帮助。弗朗西斯于2月28日抵达沃洛格达。3月1日,他往华盛顿给国务秘书拍去了一封电报说:“如果将来苏维埃政府被推翻(这是很有可能的),那时盟国就应当扶植一个新的政府,以防止它同德国结成联盟。”①罗宾斯则持着另一种观点。他不像那些留在省城里的外交官们那样,互相传播谣言,苟且偷安。他于3月4日回到了彼得格勒,为的是接近托洛茨基。

①《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18年,俄国)英文版第1卷第389页。

  第二天他就在斯莫尔尼宫拜访了托洛茨基。托洛茨基欢迎他说:“罗宾斯上校,您还想防止和约吗?”(而和约在他们谈话的48小时之前已经在布列斯特缔结了)。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您是知道的。”罗宾斯回答道。

  托洛茨基宣布:“作出明确决定的时刻就这样来到了。我们曾经谈过美国的援助,是吗?您能够提供援助吗?您能够得到本国政府的明确的许诺吗?如果能够,那我们即使现在也还能够防止和约生效。我将在莫斯科反对批准和约,不准许批准和约。”

  罗宾斯询问了关于列宁对美国的援助抱什么态度。

  托洛茨基说:“列宁同意。”

  罗宾斯想知道,列宁本人是否也愿意这样做。

  “他一定愿意。”托洛茨基许下了这个诺言。

  “能用书面形式作出保证吗?”

  托洛茨基勃然大怒,他大声说:“怎么,你想要我们把生命都交给你吗?现在德国人距离彼得格勒只有30俄里。你们的人什么时候能距离彼得格勒30俄里呢?”

  罗宾斯仍然坚持要托洛茨基发出一份书面照会。

  托洛茨基说:“4点钟时您来吧。”

  4点钟时罗宾斯带着自己的俄文翻译兼秘书阿列克斯·古姆别尔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后来成了一个唯一的纽约人)又来了。他们3个人穿过走廊去见列宁。

  罗宾斯尊称列宁为“委员会总统先生”(这个尊号是罗宾斯自己臆想出来的——应该称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他向列宁讲了下面的话:“如果美国政府作出肯定的答复,那您是否在莫斯科的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反对批准布列斯特和约呢?”

  “是的。”列宁答。

  “那好。”罗宾斯说罢就同古姆别尔格一起匆匆离开了。①

  列宁的“是的”在照会中受着两个多种条件配合的限制:如果苏维埃代表大会拒绝批准布列斯特和约;或者如果德国人不顾和约已经签订,还是转入了进攻;或者如果由于德国的某种行动,苏维埃声明废除了和约,那时这个“是的”都将依然有效——这是第一个多种条件的配合。其次:如果苏维埃政府能够指望得到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的话,那时这个“是的”也将仍然是有效的。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而且是比物质援助问题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如果日本……企图侵占海参崴和西伯利亚铁路东部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盟国,尤其是美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止日本在俄国的远东登陆呢?”最后,大不列颠是否会经过俄国北部的一些港口如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向苏维埃派来援助,从而“消除关于大不列颠在最近的将来对俄国抱着敌对企图这种传闻呢?”

①威廉·哈德《雷蒙·罗宾斯的自述》1920年纽约和伦敦英文版第134一138页。

  列宁和托洛茨基感到不安,原因是很清楚的。如果德国在西方发动进攻、敌对的不列颠在北方登陆和日本在西伯利亚登陆这三者结合起来的话,那就意味着苏维埃政权的完蛋。一旦德国入侵,列宁就准备退却——先退至莫斯科,后退至伏尔加河流域,再退至乌拉尔和乌拉尔以东及库兹涅茨克区域。①列宁和托洛茨基交给了罗宾斯一份文件,其中指出,日本的行动“有可能成为苏维埃军队向乌拉尔以东地区集中的重大障碍”。列宁不想使革命窒息在日德两国铁一般的合围中。日本既是美国的盟国,又是美国的对手。威尔逊将采取什么行动呢?

①托洛茨基《论列宁》俄文版第88--89页。

  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文件最后成了一颗空弹。乔治·凯南说:“罗宾斯在特赖杜埃尔领事和普林斯大尉(他同罗宾斯一起回到了彼得格勒)的帮助下,打算在当天晚上就把托洛茨基的通知用电报告诉弗朗西斯。遗憾的是,他们不得不使用军用电码来拍发,因为别的电码没有。但是密码本在拉格尔斯和里格斯那里,而他们两人已经去彼得格勒了。因此,驻在沃洛格达的大使馆没有办法把电报翻译出来。在彼得格勒的那些美国人当天就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他们面临着一项不轻的任务……

  “特赖杜埃尔意识到电报的重要性,便建议(实质上是命令)普林斯大尉从军事代表团那里把电报直接发到华盛顿的陆军部以便从那里把电报转至国务院,特赖杜埃尔还‘补充说,我们在想方设法尽快让大使得到电报’。特赖杜埃尔同军事代表团的一位军官一起,工作了一整夜,把电报译成了密码,以便在早晨6点钟时发往华盛顿。但是,电报显然是由于向拉格尔斯(他应当于当天夜里来到)质疑而被拖延了。拉格尔斯一定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决定推迟发出电报的。他的决定可能与下述情况有关,他希望能够立即同托洛茨基会晤,他无疑是想把自己个人对托洛茨基观点的解释寄出去;此外,他像盟国的其他武官一样,也对罗宾斯和洛克哈特的擅自谈判持不赞成的态度。不管怎样,官方的记事表明,他们是在几乎两个星期之后才把托洛茨基的建议发了出去。托洛茨基的建议只是到了3月22日才到达华盛顿,而这时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早巳被批准了。”①

  出现这些困难情况,罗宾斯并不知道,他还以为华盛顿已经知道了托洛茨基的建议和列宁的同意。他一方面在急不可耐地等待着威尔逊的答复,同时他个人恳求列宁耐心地等待。但是事情还在继续发展。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这个名称是在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18年3月6日至8日在彼得格勒举行。与以后的几次有几千名代表出席的代表大会不同,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一共只有46位有表决权的代表。每一位代表代表着5000名党员。这是一次可以进行自由辩论的协商性会议(会上有20个人发言)。代表大会以自由投票的方式批准了和约。1918年3月9日的《真理报》发表了如下的投票结果:30票赞成,12票反对,4票弃权。《列宁全集》的编辑们引用的材料与此有所不同,他们引用的材料是:28票赞成,9票反对,1票弃权。②奥夫相尼科夫的统计是:28票赞成,12票反对。③后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什么问题时,代表们总是没有头脑地一致同意,对这种情况进行登记比通过民主投票对各种票数进行统计要容易得多。

  列宁宣布代表大会开幕,他在报告里不慌不忙地评述了当前的形势。④他讲了很长时间,他与其说像一位力求争得多数的政治领袖,不如说像一位教师。他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想当左派的青年朋友们”,他慈父般地教导他们走上真正的道路。他“虽然很尊重托洛茨基的立场”,但他还是顺便以非常委婉的态度批评了托洛茨基的立场。他始终能沉得住气,始终掌握着局势,他心平气和地、翻来覆去地谈论着某些迄今依然有效的革命规律和政治规律。

①《俄国脱离战争》1956年普林斯顿英文版第499一500页。
②《列宁全集》俄文第2版第22卷第613页上第139注。
③《列宁和布列斯特和约》(列宁在1918年关于布列斯特和约的文章和演说,由奥夫相尼科夫作序和注释)1923年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俄文版。
④《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1一23页。——译者注

  布尔什维克的“把土地交给农民、把和平给与所有的人、把政权交给苏维埃”的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能够在十月间在彼得堡十分容易地取得了胜利,并把最近几个月的俄国革命变成了一次全面的胜利进军。”①

  随后,各种困难便开始出现了。“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②

  所谓“历史进程的曲折”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次战争产生了布尔什维主义。“只是由于我国革命碰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即两大强盗集团,无论哪一个都不能马上向对方猛扑过去,也不能立即联合起来对付我们,”③布尔什维主义的革命才能够席卷欧俄,才“蔓延到了芬兰,并且开始波及到高加索和罗马尼亚”。④

  在党的先进分子中迷恋于这种胜利进军的某些“超人知识分子”说:“我们对付得了国际帝国主义;在这方面也照样会胜利进军……”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欧洲开始革命要困难得多,而我国开始要容易得多,但是要继续下去,却比在欧洲困难。”⑥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3一4页。——译者注
③④⑤⑥同上,第7页。——译者注

  列宁说,由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胜利进军抱着幻想,便对布列斯特谈判采取了错误的态度:“这正像一只驯顺的家畜同猛虎躺在一起,劝猛虎缔结没有兼并和赔款的和约一样,而这种和约只有用袭击猛虎的办法才能争取到。”但是,“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工人组织却企图主要用空话和‘不应该这样’的托词搪塞过去”。他们不想卷起胜利进军的大旗,接受屈辱性的条件。列宁套用他们的论据说:“这永远办不到。我们是堂堂的革命家,我们首先声明:‘德国人无法进攻’。”①

  这种观点是以德国革命眼看就要开始这一假设为根据的。列宁说:“……如果我国革命始终孤立无援,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么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已经把全部革命事业掌握在布尔什维克一党的手里,当我们肩负起这一事业时,确信各国的革命正在成熟起来……我再说一遍,能把我们从所有这些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但是当我们从这个完全抽象的真理出发,以这个真理为指南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使这个真理以后变成空谈,因为一切抽象真理,如果应用时不加任何分析,都会变成空谈。如果你们现在说在每一次罢工的背后都潜伏着革命这条九头蛇,谁不懂得这个道理,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那是说得很对的。的确,在每一次罢工的背后都潜伏着社会主义革命。可是,如果你们说目前任何一次罢工都能一步跨到社会主义革命,那是十足的空话。”②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8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8一9页。——译者注

  比较起来,列宁是喜欢一党执政的,他认为,依靠国外的革命,就能够保持住政权。他认为最好还是忘掉如下的情况,这就是:俄国革命早先的胜利进军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由许多政党组成的、实行人民民主的苏维埃得到了迅速的普及。现在他正在为实现关于从外部得到支持的幻想(这种幻想是由于无休止地重复欧洲革命“正在酝酿中”这一“抽象真理”而引起的)而牺牲这一内部的强大力量。列宁的反对者们即布哈林分子则甘愿为了欧洲革命而牺牲苏维埃国家。这就导致了分裂,对于分裂列宁并不害怕。他说:“我们不会由于这个问题而灭亡的保证在于:事变使人们抛弃了解决派别分歧的旧办法,抛弃了那种大量发表文字材料,不停地进行争论,动辄实行分裂的旧办法”,而是一种“新的学习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用事实、事件和世界历史的教训来检验一切。你们说,德国人无法进攻。根据你们的策略,便得出了可以宣布战争状态已经结束的结论。历史给你们上了一课,它打破了这种幻想。是的,德国革命在发展,但是并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并不像俄国知识分子所希望的那样快,并不像我国历史在10月时发展的那样迅速,——那时,我们无论到哪个城市去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几天以内十分之九的工人都会站到我们这方面来。德国革命的发展,可惜没有这样快,应该谁照顾谁呢?是我们照顾德国革命还是德国革命照顾我们呢?你们曾经希望德国革命照顾你们,而历史给你们上了一课。这是一个教训。因为,如果没有德国的革命,我们就会灭亡,——灭亡的地方也许不在彼得格勒,不在莫斯科,而在海参崴,或更远的地方……然而,这丝毫动摇不了我们的信心:我们一定能够踏踏实实地度过最困难的关头……俄国是尼古拉和拉斯普延统治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开始革命是很容易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在资本主义很发达的、资本主义为每个居民提供了民主的文化和组织的国家里,如果没有准备就开始革命,那是不对的,荒谬的……”①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12一13页。——译者注

  “是的,我们会看到国际范围的世界革命,但是,目前这还只是一个非常动听的、非常美妙的童话。我很了解,爱听美妙的童话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请问,相信童话是一个严肃的革命者的天性吗?……”①

  “我的预言完全证实了:由于不接受布列斯特和约的人的过错”(对托洛茨基的抨击)“我们签订了一个比布列斯特和约更加屈辱得多的和约。”②“我们记取了这个教训,就会消除我们的分裂,消除我们的危机……因为最可靠的同盟者——世界革命一定会来援助我们。”③因此,请你们批准和约吧。列宁把这个和约叫做“蒂尔西特和约”④:“当时的霍夫曼——拿破仑——曾经抓住过德国人违反和约的事,现在霍夫曼也会在同样问题上抓住我们。不过,我们要竭力设法不让他们很快抓住。”⑤

  根据3月3日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所规定的条件,苏维埃政府应当从芬兰、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撤走自己的军队。但是在这些国家里发生了布尔什维主义的革命。列宁说:“谁都知道,我们同德国人签订和约,也并不是停止我们的军事援助。我们正在给芬兰人运去武器,而不是派去不中用的部队。”⑥(列宁的这个报告第一次发表于1923年,因此他在1918年讲这番话时没有泄露任何秘密)德国军队镇压了所有这三个国家的革命。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15一16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16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17页。——译者注
④“蒂尔西特和约”是拿破仑在蒂尔西特强迫德国人接受的空前耻辱的条约。——译者注
⑤《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0页。——译者注
⑥同上,第22页。——译者注

  列宁建议代表大会批准和约,以便获得喘息时机,哪怕是几天的喘息的时机也好。布尔什维克在德国人逼近彼得格勒城下时签订了和约,这就如列宁所说的,起码在短时间内拯救了这个城市。究竟能维持多长时间,这是谁也不知道的。“这只野兽很会跳跃。它已经显示了这一点。它还要再跳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应当作好准备,不要说大话,哪怕是一天的喘息时机也要争取,因为即使是一天的时间也可以用来从彼得格勒撤退。”①

  列宁的长时间的论战在简短的悲观语调中结束:“抛弃幻想吧……在我们面临的这个时期,我们会遭受许多严重的失败,这个时期已经到来……要作好准备,以便在不合法的条件下,在完全受德国人奴役的条件不顽强地进行工作。……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那么,尽管遭到失败,我们仍然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一定会胜利。”②

  列宁准备作出的失败主义的让步使左派大为吃惊。他的观点左派是知道的:3月8日晚上,在代表大会的闭幕会上他走得那么远,竟然建议:如果斗争的进程使我们倒退回去,那就“丝毫不拒绝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制。以为我们不会被迫倒退回去,那是空想。”③列宁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如果“敌对的力量”把布尔什维克推向后边,并建立起一个旧的议会制的国家,那么他们就将一方面利用议会,同时竭力把新型的国家即苏维埃国家恢复起来。这个暗淡的前途给左派那种反列宁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又增添了新的力量。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1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23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49一50页。——译者注

  这时反对派的几门重炮开火了,他们是:反对派的领袖29岁的布哈林、拉狄克、乌里茨基、梁赞诺夫、布勃诺夫及其他一些人。在进行辩论时,列宁做了一些简要记录,准备给予答复。布哈林高喊道:“我们左派,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列宁在一张纸片上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这个布哈林,真行呀!”(列宁很喜欢聪明机智的、充满激情的、朝气蓬勃的、学识渊博的和具有高度表演技艺的布哈林,所以列宁亲昵地称他是“小甲虫”。)布哈林争论道:喘息时机“一共只有几天”。“他是否将努力设法获得长期的喘息时机呢?”——列宁在一张四开纸(这张四开纸保存在档案馆里)上写下了这句话。①布哈林继续说道:“我们党的动摇使我国人民和无产阶级精神颓丧,使我国军队士气沮丧。”列宁写道:“讲得对。那么究竟是谁动摇了呢?是中央,而在中央里又是谁呢?正是你们这些‘左派’朋友们!”布哈林作为一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用俄国的阶级结构来说明党的分裂。他认为,以列宁为首的主张妥协的那些人反映了“背口袋的”②、小资产者和“疲倦的农民”的情绪。

①《列宁文集》俄文版第11卷第62一64页。
②“背口袋的”指的是十月革命后内战时从乡下搞来粮食进行贩卖投机的人。——译者注

  这就是左派提出的各种论据的实质。左派害怕列宁的政策将意味着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达成协议,而如果同这些人达成协议的话,那就等于在俄国国内停止阶级斗争。所以他们号召在国外开展阶级斗争,号召进行革命。

  托洛茨基作为参加布列斯特谈判的苏维埃代表团团长,不能不发言。但他心绪不佳。俄国面临着很多进退两难的困境中的第一个困境。这众多的困境是由为时过早的革命造成的,而这场革命由于战争形成了“早产”,又由于战争使这个胎儿活了下来。左派对革命的性质比对布列斯特和约更感兴趣。如果这场革命注定要成为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民主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话,他们就准备把这场革命看作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而加以蔑视,并准备让它作为世界革命的牺牲品。托洛茨基同意布哈林的观点,但同时他也同意列宁的观点,而实际上他是既不同意前者,也不同意后者。他由于无法作出选择,便做了一个蹩脚的发言。早在2月中旬时,托洛茨基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曾说,如果不得不作战的话,那“我们就必须用自己的十个士兵去对付德国的一个士兵”。①不过,他又说了下面一些话:“我认为德军对我们的进攻是极不可能的,如果用百分比来说明进攻的可能性的话,那么持否定看法的占百分之九十,持肯定看法的只占百分之十。”②现在,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承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说:“有些人认为德国人不会进攻,我就是其中之一……不用说,”在2月1O日“我们迈出了冒险的一步”。“这里有很多东西被拿来作为赌注:欧洲无产阶级将支持我们呢,还是不支持?如果不支持,我们将被击溃……列宁同志认为,在德国人拿下了雷瓦尔及其他城市之后,今天必须签订和约;我所属的另一派则认为,现在我们惟一能够做的(因为这决定于我们的意愿)就是以革命的方式去影响德国无产阶级。”此外,托洛茨基还反对同以温尼琴科为首的乌克兰傀儡政府缔结和约,虽然他知道列宁为了保持住对德和约是愿意作出这种让步的。这样一来,他就同列宁有了意见分歧。尽管如此,他并不打算阻碍批准3月3日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他说:“我不会去建议你们不要批准这个和约。我对在签订和约、批准和约以及获得某种喘息时机(虽然这个喘息时机在历史上的长短还不明确)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是非常尊重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志,尤其是列宁同志指出要认真地进行战争,是完全正确的。”

①《托洛茨基全集》俄文版第17卷第114页。
②同上,第115页。

  为此,俄国就需要武器。“如果美国能够给我们提供武器(美国今天出于某种考虑,认为把枪支和大炮卖给我们,对它是有利的),那我们就将把武器拿来用于自己的目的,而不怕这是从帝国主义者那里弄来的。我同列宁同志就是这样来看待问题的,我们估计,美国将会给我们提供军事装备,当然它这样作是出于自己的考虑。”为了使列宁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曾以此相威胁),在表决时托洛茨基决定弃权。托洛茨基声明,关于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分裂局面他连想都不会去想,更不要说他会在这方面采取什么行动了。①

  (实际上,托洛茨基本人则离开了自己的岗位。2月24日,他声明自己愿意离开外交人民委员的岗位,但是列宁说服了他,把他留下来了,或者起码是列宁让他不要把自己去职的事声张出去。关于托洛茨基离开外交人民委员岗位的官方通告是1918年3月16日公布的。与此同时,关于他被任命为陆军人民委员和海军人民委员一事也发了通告。)②

  熟悉最近几十年苏维埃历史的人可能觉得,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作出的肯定性决定保证了列宁争取批准对德和约斗争的胜利。但是1918年时,中央苏维埃政府和各地方苏维埃绝对执行共产党的不可违背的意志的铁器时代和冰河时代还未到来。当时在人民委员会里还依然有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而在1918年3月14日在贵族俱乐部莫斯科大厅(即现在的工会大厦)召开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据统计,看表决权的代表的分配情况竟是这样:布尔什维克795人,左派社会革命党人284人,无政府主义者14人,乌克兰社会革命党人3人,最高纲领主义者24人,中派社会革命党人29人,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11人,孟什维克联合派6人,一般的孟什维克21人和无党派人士17人。③

①《托洛茨基全集》俄文版第17卷第137一140页。
②同上,第675一676页上的编者注。
③《列宁全集》俄文第2版第22卷第618页上的第149注。

  布尔什维克虽然居于明显的多数,但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左派共产主义者一样,也是坚持反对和约的;于是他们无论是共同地或者是单独地,都能给列宁带来更多的忧虑,他们在这方面的能量超过了他们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数量。尤其是社会革命党人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对恐怖主义有着强烈的爱好。孟什维克和无政府主义者也是反对和约的。这样一来,和约的命运和苏维埃的命运就处在决定性的关头,如果持反对立场的那些政党退出了苏维埃,那列宁的胜利就是值得怀疑的,因为那时他虽然在苏维埃里争得了垄断地位,但是却会遇到日益增长的群众的敌对情绪和日益增长的阶级斗争。而俄国的资产阶级这时还没有被击溃。

  这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和接着发生的一些事件成了苏维埃历史上的分水岭。

  代表大会是在洛克哈特、罗宾斯和沙杜尔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的背景下召开的,他们三人同列宁和托洛茨基、同本国政府、同那些蛰伏下来在沃洛格达过冬的朋友们进行了反复磋商。这3位乐观的中间人不知疲倦地请本国忧虑此事的外交大臣和其他一些国务活动家要防止日本的武装干涉,并答应向苏维埃提供武器和粮食,以便使苏维埃回到反德联盟中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对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声明是他们3人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他们3人希望的破灭。威尔逊总统的声明如下:“我趁苏维埃召开代表大会之机,想代表美国人民向俄国人民表示真诚的同情,尤其是在目前时刻,德国的武装力量向着俄国的腹部发起猛烈的进攻,其目的是要阻碍争取自由的斗争,消灭自由的一切成果。不顾俄国人民的意愿而实行德国的图谋,在这样的时刻更要向俄国人民表示真诚的同情。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在当前时刻不能够给予俄国以它所希望给予的直接而积极的支持,但是我想通过本届代表大会使俄国人民相信,美国政府正利用一切可能保证使俄国在其内部事务方面重新享有完全的主权和保持完全的独立,并彻底恢复俄国在欧洲和当前人类的实际生活中的伟大作用。美国人民衷心赞同俄国人民力求永远摆脱专制制度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的愿望。”①

  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很快就弄明白了威尔逊声明的意思:“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在当前时刻不能够给予俄国以……支持。”因此他们在使用话语方面就可以没有什么拘束了。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宣读了列宁起草的关于威尔逊声明的决议:“……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愿借威尔逊总统向它发表声明的机会,向遭到帝国主义战争惨祸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国人民表示热烈的同情,它坚信各资产阶级国家的劳动群众摆脱资本的枷锁,建立起惟一能提供持久而公正的和平、为全体劳动者提供文化和福利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幸福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②

①《列宁全集》俄文第2版第618--619页上的第170注。
②《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85页。——译者注

  决议在代表们的大声赞同下,没有投票就通过了。现在代表们可以来处理当前的事务,而不必去注意舞台后边那发自外交方面的沙沙声了。

  听众愈多,发表片面之辞的可能性就愈大。现在列宁有1200个听众而不是46个听众。他在这里重复了他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曾经讲过的那些话。此外,他对知识分子进行了一些讥笑,对资产阶级进行了一些辱骂。他嘲笑了自己的反对者——知识分子(虽然他本人也是知识分子,或者虽然他在任何情况下既不是工人,也不是农民),并暗示地说,在农夫和无产者正确地谈论问题的地方(他们说,最好避开敌人的优势力量,没有武器是不能打仗的),知识分子的主张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因为知识分子准备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去进行战斗,甘愿为保持自己思想观念的纯洁而冒失掉一切的危险。因为他们确信,他们的事业是正确的。他提醒知识分子们注意,正是俄国的资本家们在怂恿苏维埃制度去同德国进行革命斗争。“这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所要求的。”列宁作为一位精明的辩证法学家,他责备左派走得太左了,以至于陷到了右派方面,滚到了阶级敌人的一伙中去了。他了解俄国的资产阶级,说这些人“在报纸上登满了反革命言论……”

  有人这时打断了列宁的话,从座位上发出喊声:“全都封掉了。”

  列宁回答说:“可惜还没有全都封掉,但是一定会把它们全都封掉的。我倒想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无产阶级,他们允许反革命分子、拥护资产阶级的分子和同资产阶级妥协的分子,继续利用对财富的垄断,用资产阶级的鸦片来毒害人民。这样的无产阶级是没有的。”①

  在乌克兰,资产阶级“在德国刺刀的帮助下”推翻了苏维埃。俄国的资产者也抱着这样的目的。“……只有在这种总的阶级情况下,才能了解左派社会革命党这类人的错误多么严重,”(更不要说左派共产主义者了)“这类人陶醉于半是绝望半是空想的理论,这种理论在各国革命的历史上,在困难关头是屡见不鲜的,他们不是清醒地正视现实……而是要人们感情用事,单凭感情解决重大的和极端困难的问题。”②

  列宁又使人们想起了俄国革命获得拯救的希望,他说:“……我们知道,李卜克内西无论如何一定会胜利,这在工人运动的发展中是必然的……”③而眼下还是喘息时机……等等。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92一93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93一94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97页。——译者注

  在列宁作完报告后接着展开的辩论不太激烈。孟什维克的领袖尤·马尔托夫说,列宁实际上是把一只猫装在袋子里卖掉了。

  而这只猫农民在集市上是不去买的。他说,曾经有过一个时侯,“农民在乡会里不知道那些机敏的地方自治局的长官们迫使他们在上面签字的是一些什么字据,而当他们在这些字据上签了字之后,他们便受到了30年的盘剥”。

  代表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讲话的卡姆柯夫问道:布列斯特和约保证了多长时间的喘息时间呢?他说,他的党对这样一个和约不能承担责任。他把布尔什维克称之为“德帝国主义的走狗”。

  列宁一面对此回答道:“我不是要反对刺耳的话”①,一面却对反对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把孟什维克称之为“资产阶级的走狗”,并对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猛烈地大肆侮辱。他说:“这个党在农民中也像在工人阶级中那样,不过是一个肥皂泡而已。”②他又说: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一方面向你们挤眉弄眼,另一方面又向立宪民主党人说:把我们算上,我们和你们其实是一条心的。”(有人喊道:“撒谎!”)③

  工人、士兵、农民和高加索人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以784票对261票(115票弃权)决定批准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和约;在弃权者中有64个左派共产主义者。在这之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就离开了人民委员会。列宁的报告实际上已经把他们从政府中去掉了。在此之前列宁把他们留在政府内大概完全是出于临时性的和策略方面的考虑。所以列宁没有把内阁中的重要位置给予他们,因为他不信任他们。

  于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便转而采取了极端的措施,来反对和约和反对苏维埃政府。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106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106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109页。——译者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