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传记 -> 路易斯·费希尔《列宁的一生》
上一页 下一页 ︱ 字号:  

二十八 没有乐趣的胜利



  1919年秋,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军队有103000人;“布尔什维克的兵力大致也有这么多人”。这是邓尼金将军的估计。①但是在接受这个估计时应该认为其中是有水分的,对这个估计不能不有所怀疑。因为在地区辽阔的所谓战线上,开小差的情况和不作战的情况必定大大减少了能够战斗的部队的人数。

①邓尼金将军《俄国骚乱概述》1926年柏林俄文版第5卷第216页。(手稿结尾处注明的是:布鲁塞尔,1926年)

  北方战场(包括摩尔曼斯克卸阿尔汉格尔斯克的一些中心在内)“由于其地处边陲,由于滨海地区的自然未经开发和交通不便……所以任何时候它都是次要的战场。”——邓尼金这样写道。在1919年9月,即在彼得格勒战役进行期间,尤登尼奇的军队有17000人。与之作战的苏维埃第七军的兵力,据邓尼金估计,“在能够开来大量增援部队的情况下”,有24000人。①

  邓尼金本人指挥的士兵在1919年lO月时有93000人。布尔什维克派出对付他的士兵为13万人。但是,一度邓尼金有98000人,而布尔什维克为14万人到16万人。这些部队分布在从俄国中部的奥廖尔到高加索中心地区这一辽阔的地带上。②苏维埃的作战部队只占经过军事训练的部队或在路途中的部队的一小半。气候寒冷、武器不足、道路泥泞和铁路不通——这些情况大大地削弱了战斗行动。

①邓尼金将军的的引书,第224页。
②同上,第230一232页。

  到1919年11月时,尤登尼奇已经消失了。邓尼金描述了粉碎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进军的情况(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进军曾使列宁感到十分惊慌)。尤登尼奇承认高尔察克是“最高的统治者”。高尔察克同尤登尼奇将军进行直接联系,而且他只同尤登尼奇进行直接联系,而对于尤登尼奇在其中担任国防部长的那个西北地区的政府则不加理睬。这个政府对此感到不满,于是这个政府同尤登尼奇之间的关系便很紧张。尤登尼奇有一支军队,由罗将柯将军指挥。而尤登尼奇的称号是“前线总司令”,因此他就兼有指挥的职权。这就引起了两位将军之间的摩擦。尤登尼奇营垒里的第三个军事长官是“反革命匪徒头目”布拉克·巴拉霍维奇。他喜欢进行枪杀掠夺,而不愿意同布尔什维克作斗争。于是他同尤登尼奇内阁中的一个成员H·H·伊万诺夫一起,准备进行一场政变。促使他这样作的是爱沙尼亚当局。后来罗将柯逮捕了布拉克,但是布拉克逃跑到爱沙尼亚人那里去了。爱沙尼亚人不顾英国人和尤登尼奇的压力,拒绝支持龙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进军。因为他们认为,尤登尼奇和高尔察克的胜利将会结束爱沙尼亚的独立。就苏维埃方面来看,1919年8月18日,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向爱沙尼亚建议开始和谈,“以解决与承认爱沙尼亚共和国有关的一些问题”。

  尽管存在着这些不利情况,尤登尼奇还是把自己的一支小小的军队投向彼得格勒。9月15日尤登尼奇开始发动进攻。爱沙尼亚人则袖手旁观。在战役进行一半的时候,尤登尼奇撤了罗将柯的指挥权。邓尼金暗示地说,每一个指挥员都力求第一个冲进彼得格勒,这就引起了彼此间的不和。赤色分子奋力保卫这个城市。11月1日尤登尼奇退却了。12月份,爱沙尼亚同莫斯科缔结了停战协定。尤登尼奇不复存在了。

  按次序来说,下一个垮台的是邓尼金。他写道:不仅是他的预备部队,而且连他的一部分作战部队当时都投入到了各内部战线,来平定马赫诺及其他白匪军头目所掀起的、遍布乌克兰及新罗西亚广大地区的叛乱。据邓尼金估计,马赫诺部队的人数有1一4万人。马赫诺分子出没在邓尼金的后方,夺取他的弹药库,切断他的交通线,歼灭他的大部队和卫戍部队,而这些部队在通常情况下本来是可以用来同红军作战的。当布尔什维克重新部署自己的兵力举行反攻时,邓尼金已经没有后备部队了。在布琼尼的红军骑兵同什库罗将军的白匪骑兵激战了9天之后,白匪被打退到了顿河右岸,在这里布琼尼继续追击溃不成军的和失去了战斗力的白匪部队。与此同时,人数几乎超过邓尼金部队一倍的红军主力把邓尼金赶出了奥廖尔。这时邓尼金还经受着南北高加索少数民族所造成的难以克服的困难。邓尼金解释说:“原来苏维埃的大量钱财是比较有分量的。”但是还有更有分量的原因,这就是“英国人不予援助”。农民到处举行暴动来反对邓尼金。邓尼金收到了一份报告,里面描述了部队退却时的情景:“掠夺和投机”;“由于难民们浪潮般地蜂拥而来,使得撤退形成一片混乱状态”;“作为战斗力的部队没有了!”

  邓尼金承认:“志愿军犯了很大很多的罪行,但是决没有超过基辅军队、新罗西亚军队、顿河军队以及弗兰格尔男爵指挥的军队所犯下的罪行。”在白军中,个人之间的不和十分严重。弗兰格尔在塔甘罗格一见到邓尼金就说:“志愿军由于奸淫掳掠,败坏了自己的名誉。这里一切都完啦……需要换上另外一面旗帜……但决不能是君主制的旗帜……”①邓尼金退出了舞台。白军的残部由男爵弗兰格尔来指挥。

①邓尼金将军的前引书,第260一263页。

  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命运与其余白匪的命运相类似。由于一方面受到红军的压力,同时在后方各省工农又纷纷举行暴动,高尔察克被迫放弃了1919年3—5月间在伏尔加河流域所夺得的前方阵地,不得不退往乌拉尔和乌拉尔以东的地区。在这里,他不仅受到布尔什维克的打击,而且还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打击。横贯西伯利亚的干线依然掌握在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手里,因此要使用这条干线必须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准许。某些捷克斯洛伐克人是靠这条干线来赚钱的。甚至高尔察克在向东逃跑时,要坐上火车也得请求捷克斯洛伐克人准许才行。火车一般来说能够通车(虽然不准时),这在俄国这样一个国家里简直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一件奇事,因为在俄国,农村遭到烧杀,工厂被彻底破坏,发动机用的燃料被盗窃,储备的粮食被没收,火车不断遭到武装袭击,这些都是每天不断发生的现象。1919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人首先忧虑的是,他们怎样才能离开西伯利亚,去到海参崴,从那里回家去,回到欧洲去。因此他们在火车上首先载运的是自己的军队和财产。高尔察克分子们要坐火车只好按次序进行等待。

  高尔察克终于得到了一个特别车厢,于是他便从鄂木斯克向伊尔库茨克撤退。在撤往伊尔库茨克的途中,“1919年11月25日,一份‘特急’电报从最高统治者的火车里飞速发给了在巴黎的外交部长萨宗诺夫。高尔察克要求萨宗诺夫向布拉格的捷克政府提出建议,要他们把在西伯利亚的捷克代表撤回去,‘换上其他一些行为规矩的人’”。①高尔察克还向诺克斯将军和雅尼恩将军以及法国和英国驻西伯利亚的军事代表控诉捷克人。

  这位海军上将是可悲的。他对自己的总理佩佩利亚耶夫说:“我正在复兴俄国,所以……我要采取一切措施来用强力制服这些曾是我们的战俘的捷克人。”②实际上高尔察克当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1920年1月初,政治中心(这是一个有很多工人党员的团体)夺取伊尔库茨克。1月4日,高尔察克卸掉了自己那最高统治者的职权,任命已经遭到失败的邓尼金为自己在俄国的继承人,而任命谢苗诺夫这个反动头目(他是日本人的傀儡)为自己在东西伯利亚的继承人。

①《高尔察克叛乱的最后日子》,中央档案馆,1925年莫斯科一列宁格勒俄文版第113一114页。
②同上,第140页。

  这时,捷克斯洛伐克人对自己的命运感到害怕。他们不想成为红军的俘虏,因此他们同伊尔库茨克的政治中心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工人们同意让捷克的军用列车开往海参崴,而捷克人则必须把高尔察克交给他们。据说,法国将军雅尼恩对这个协议表示赞赏。《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命运》一书(1963年纽约版)的作者彼得·弗莱明写道:雅尼恩将军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瑟罗沃伊将军负责逮捕并交出高尔察克。

  高尔察克被判处了死刑。有一份材料说,列宁想要他们把高尔察克送到莫斯科来,但是伊尔库茨克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声称,高尔察克分子准备夺取这个城市,释放海军上将。这显然是借口。

  2月7日黎明时分,布尔什维克的刽子手进入了高尔察克的牢房。海军上将听完了判决后,请求准许他抽一袋烟。他的请求被准许了。这时布尔什维克的刽子手们从高尔察克的手里夺走了一个手绢,那里面包有一个毒药胶囊。高尔察克说:“我请求转告我那住在巴黎的妻子,就说我向自己的儿子祝福。”

  负责执行判决的政治委员丘德诺夫斯基回答说:“如果我不忘记的话,我将通知她。”早晨4点钟时,站成了半圆形的红军战士们向海军上将齐射了两次。他的尸体被扔进了安加拉河的一个冰窟窿里。①

①谢·彼·梅利古诺夫《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悲剧》第三部分第2卷1931年贝尔格莱德俄文版第172一175页。

  邓尼金算走运:他坐上一艘英国轮船到了君士坦丁堡。

  俄国的国内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从1917年到1921年),付出了很大代价。这场战争破坏了国家经济,给经受了三年半世界战争考验的人民带来了新的无穷的苦难。对世界战争人民是没有准备的,在这场世界战争中领导他们的是一些毫无才能的官僚主义者和腐朽透顶的君主制度。而进行国内战争的结果是:几百万人成了流行病的牺牲品,耗费了国家的财富、人民的智慧和鲜血。一群群无人照顾的人和无家可归的人流浪在城市和乡村,他们又是抢劫,又是杀人。人民在死亡的环境里生活得太久了,所以暴力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和日常的现象。人们的生命完全不被当作一回事。活得长一些或者短一些,都无所谓。这样的态度最终使得一个国家付出了几万个生命的代价。

  国内战争遗留给人们的是不守法纪和筋疲力竭。在俄国人的精神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的是两个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毛病:喜欢无政府状态和习惯于服从。布尔什维主义企图制止前者而加强后者。列宁还引起了人们对民族性格的第三个方面的注意,他说:“请不要忘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弱点,这个弱点也许同斯拉夫人的性格有关,就是缺乏坚韧不拔地追求既定目标的毅力。”①这个毛病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们在国内战争进程中经常表现出动摇的现象。人们根据环境的变化,从更有利于自己的考虑出发,极其轻浮地时而从赤色分子转向自卫分子,时而又从白卫分子转向赤色分子。

  1919年12月5日,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向代表们作报告时说:主要困难已经过去了。但是他又警告说:“……协约国大概还会不止一次地企图再来干涉我们,国际的和俄国的资本家想推翻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和恢复地主资本家的政权,也许还会重新结成以前那种强盗联盟。”②列宁再一次提醒说,布尔什维主义有自己的同盟者:“……我们把自己看作是而且只能看作是国际无产阶级大军中的一支部队,我们这支部队所以走在前面。决不是由于我们的程度高,素养好,而是由于俄国的特殊条件,因此,社会主义革命至少要无产阶级在若干先进国家中取得胜利后,才能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③这里列宁用世界革命的思想来警告人们,不要抱无忧无虑的乐观主义,并表明必需具有毅力和耐性,因为只要共产主义还没有在德国、法国和英国获得胜利,斗争就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但是、列宁还不知道,只有在“俄国的特殊条件”(即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落后以及世界战争或国内战争所引起的好转)重新出现的地方,共产主义才能够掌握政权。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7卷第413贞。——译者注
②同上,第372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37卷第371一372页。——译者注

  列宁在某种程度上用西欧工人的支持来说明布尔什维主义在俄国的胜利,因为西欧的工人曾迫使本国政府放弃用大军对俄国进行军事干涉的主张。列宁说:“我们夺走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工人和农民。”①

  列宁还谈到了专政的必要性,他说:“我们并没有向农民描绘美丽的图画,说没有铁的纪律,没有坚强的工人阶级政权,他们就能摆脱资本主义社会……我们直截了当地说:专政这个词足残酷的、厉害的,甚至是带有血腥气的,但是,我们也说,工人专政将保证农民推翻剥削者的压迫。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的。”②这些话是列宁在12月5日讲的。第二天他补充说:“恐怖手段和肃反委员会都是绝对必要的。……有人对我们说,苏维埃很少开会,又不经常改选。……你们中央执行委员会不经常开会……”“关于这一点,托洛茨基同志……答复得很好,他说,我们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前线。”③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7卷第380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384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397、399、400页。——译者注

  肃反委员会工作得很好,民主的苏维埃却工作得马马虎虎。托洛茨基同志在上了年纪的时候才懂得,既然苏维埃在战争时期不常开会,那它在和平时期也就被人们所忽视。

  列宁懂得,对恐怖和专政进行赞扬,从教育的观点来看是有毛病的。所以他没有引用为恐怖进行辩护的那些论据。而如果无休止地硬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既没有自由,也没有民主。就像他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所反复谈论的那样,这在1919年疲惫不堪的俄国,听起来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列宁决定让人们再回忆起在1918年1月开了一天会的立宪会议。从那时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的时呵,但是这个题目仍然使他感到兴趣,大概也使他感到激动。1918年时,社会革命党人在莫斯科发表了一个文集,其中有一篇文章是专门分析立宪会议选举的。1919年年底,列宁发表了一篇相当长的著作来详细地研究这篇文章。①不知道为什么他只对1917年11月所进行的选举总结着重进行了研究,虽然有些地区在12月份和元月份也进行了投票。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结论。

  列宁首先指出了社会革命党人作者在引用投票总数方面的一个错误:在11月份投票的总数是36262560,而不是36257960。错误虽然很小,但列宁还是有礼貌地指出了它。

  列宁在引用文章作者尼·瓦·斯维亚季茨基的材料时确认,俄国社会革命党人所得的票数为16500000。布尔什维克所得的票数为9023963,或者说占总票数的25%(这里列宁引证的是准确的数字)。立宪民主党人及“其他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党”所得的票数为4620000,占总票数的13%。孟什维克及其同盟者所得的票数只占总票数的4%。

  列宁把投给带有政治色彩的乌克兰政党和伊斯兰政党的票也算作社会革命党人所得的票数,这样一来,投给社会革命党联盟的票数总计就有20900000(58%)。把与社会革命党人有关的力量加以强调,是对列宁有利的。列宁断言:“在立宪会议选举时,布尔什维克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社会革命党是农民的政党。”②但是乌克兰和伊斯兰的社会革命党根本不是纯粹的农民政党。其中既有工人,也有知识分子。列宁本来应该说明:为什么在乌克兰社会革命党人竟赢得了77%的居民,而布尔什维克则只赢得了10%的居民,但他没有说明。因为他不想承认,工人并不是只投布尔什维克的票。

①列宁的这篇相当长的著作就是《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一文,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1一25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4页。——译者注

  他把乌克兰的所有社会革命党人都说成是农民,并把他们同俄国中部和西部、乌克兰和西伯利亚的多半是农民的社会革命党人算作一类。这就使他能够去嘲笑那些认为布尔什维克只代表无产阶级的少数的人。他说:“而这种说法,我们无论是从孟什维克(668000票,再加上外高加索的70一80万票,对布尔什维克的900万票)或第二国际社会主义叛徒们那里,都可以听到。”①

  这样一来,列宁就以统计的手腕证明了自己的前一个论点,这就是虽然布尔什维克在全体居民中占少数,但在工人阶级中却占多数。然后他就可以问道:“获得总票数四分之一的布尔什维克胜利了,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联合)并同它一起共获得总票数四分之三选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却失败了,怎么会发生这种怪事呢?”②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列宁对苏维埃头两年的历史作了简单的总结。他写道,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这两个首都里,共产党员所得到的票数超过了社会革命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加在一起所得到的票数。不管“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怎么讲,“城市和农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不平等这一事实并未因此而消失。这是在整个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不可避免的事实。城市不可能和农村平等。在这个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农村也不可能和城市平等。”③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4一5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5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6页。——译者注

  列宁没有再去重复布尔什维克那个陈旧的论据,说什么立宪会议之所以不得不解散,是因为在会议的选举和召开之间情况起了变化。他想要证明的是一种重要得多的东西:工人中的多数给予共产党人的权利超过了全体居民的多数所能给予的权利。他写道:“城市必然要带领农村。农村必然要跟城市走。问题仅仅在于,‘城市’阶级中的哪个阶级能够带领农村。”①对这个问题,列宁自然而然的回答是:“工人阶级”。“其次,布尔什维克……在两个首都还有……强大的‘突击部队’。在决定性时机和决定性地点在力量卜占压倒优势,这个取得军事胜利的‘规律’也是取得政治胜利的规律,特别是在残酷的、激烈的、称为革命的阶级战争中取得政治胜利的规律。”②

  列宁指出,在军队中,“布尔什维克所得的票数,比社会革命党人略微少一点。可见,到1917年10月、11月,军队已有一半拥护布尔什维克。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是不能获得胜利的。但是,由于我们在全部军队里拥有差不多半数的选票,所以我们在两个首都附近的……各个方面军中已占压倒的优势。”③

  列宁就是这样来书写1917年11月时军事和政治胜利的历史的。列宁认为,在这个胜利中,少数决定性地点那种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在方量上却占优势的情况,也起了主要的作用。不过这些占优势的力量并不是通过采取什么行动来帮助革命,而是通过它们不采取什么行动、态度冷漠、保守中立而帮助了革命:要知道要推翻克伦斯基的制度,只要很小一部分亲布尔什维克的士兵和水兵就够了。

  这也就说明了十月革命为什么获得了胜利。但是列宁为自己提出了一项更为困难的任务,这就是要说明为什么布尔什维克能够保持住政权。他写道:“掌握在一个阶级即无产阶级手里的国家政权,可能并且应该成为把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吸引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工具,成为把这些群众从资产阶级和各小资产阶级党派那里争取过来的工具。”④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6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7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10页。——译者注
④同上,第11一12页。——译者注

  列宁把孟什维克、而首先是把社会革命党人都算作小资产阶级党派。列宁写道,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后过了几个小时,就利用国家政权从社会革命党人那里“争取”农民。为此,布尔什维克在自己的“关于土地的法令”中竟“一字不差地”接受了社会革命党人的土地纲领。

  列宁挖苦地说:“社会革命党人曾大发雷霆、愤愤不平、怒气冲天、大喊大叫,说‘布尔什维克把他们的纲领偷去了’;但是,这只会使人嘲笑社会革命党人:好一个出色的政党,为了实现它的纲领中一切革命的、一切有益于劳动者的东西,竟要先把它打败,把它从政府中赶出去才行!”①

  列宁没有隐瞒自己那不光彩的意图:他利用社会革命党人的土地纲领为的是争取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参加到布尔什维克的政府中来,以便在这个政府由于玩弄这种计谋而获得巩固之后,再把他们从政府中赶出去。无论在革命前,还是在革命后,列宁都不喜欢联合政府。因为联合政府(即两方或三方的政权)同专政(即一方的政权)是不能相容的。

  为了了解列宁的意图是怎样在外省实现的,我们看一下图拉省的典型例子。“布尔什维克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结成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在该省各县迅速取得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1917年12月23日,图拉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声明,他们承认苏维埃政府,并服从它的各项法令。”接着,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便加入了苏维埃中央政府。在一份苏维埃的史料②中,我们读到了这样一段话:“布尔什维克党由于知道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是不坚定的,便同他们结成了暂时的联合,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在跟着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走。这个联合削弱了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力量,打击了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这些反苏维埃的党派,促使农村的广大劳动人民团结在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的周围。”这样的联合是迈向消灭联合中的伙伴的一个暂时性措施。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15页。——译者注
②《图拉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材料和文件汇编,1918年)1961年图拉俄文版第4一5页。

  但是,当列宁在1919年12月对两年前立宪会议的选举进行分析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起一个历史学家的作用。他作为一位政治实践家,企图把这次选举的结果同国内战争的进程加以对比。他写道:“请你们看一看,究竟哪些地区布尔什维克获得的选票最少。首先是东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投布尔什维克的选票分别占12%和10%。其次是乌克兰:投布尔什维克的选票占10%。在其余地区,投布尔什维克票的百分比最小的是大俄罗斯农业区,即伏尔加河流域黑土带地区,但是在这个地区投给布尔什维克的选票占16%。……正是在这些地区,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政权支持了好几个月。”①在这些地区,农民表现出了动摇状态。当布尔什维克给予他们土地、复员军队和结束战争时,农民便跟着布尔什维克走。但是布尔什维克“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伤害了’小资产阶级最浓厚的情感即爱国主义感情。当布尔什维克表明将严格地不容违抗地要求农民按照固定价格把余粮交给国家的时候,那些余粮最多的地方的农民就特别讨厌无产阶级专政。于是乌拉尔、西伯利亚、乌克兰的农民就倒向高尔察克和邓尼金。”②后来,当农民对白匪的“民主”感到失望时,便举行暴动来反对白匪。由于农民不坚定,列宁便得出结论说,正是集中在生产中心和政权中心附近的无产阶级“代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多数劳动者的真正利益”。③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17页。
②同上,第18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24页。——译者注

  因此,甚至当“无产阶级占人口少数时,它也能够推翻资产阶级,然后从人数众多的半无产者和小资产者中把许多同盟者吸引过来,因为半无产者和小资产者从来不会预先就表示拥护无产阶级统治,不会懂得无产阶级统治的条件和任务,而只是根据自己以后的经验才确信无产阶级专政是必然的、正确的和合乎规律的。”①

  列宁这样来说明为什么他对议会选举不感兴趣: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少数人有权使用强力来对付多数人,少数人的政府定能找到手段来控制多数人,使多数人保持中立。如果把列宁的这些论据同他的辩护者们所散布的思想影响加以比较的话,那在这些论据中表现出了列宁的诚实,因为他的那些辩护者们在几十年的过程中总是企图证明专政的“民主性”。

  但是,专政本身既不发光,也不发热。列宁在1919年12月19日举行的一个大会上说:“你们知道……我国工人阶级是怎样挨饿受冻。我们也知道,落后的俄国……就连最先进最富裕的国家,如法国和美国等战胜国,也都弄到了彻底破产的地步。”②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有一种用比较来安慰听众的习惯。这一次,列宁确认,美国的破产显然已经达到了俄国破产的程度。列宁以通常所使用的叠句来结束自己的演说:“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作出一切牺牲,去彻底战胜资本,并引导世界各国工人这样去做。”(鼓掌)③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24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32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34页。——译者注

  在1919一1920年饥寒交迫的冬季拍摄的一些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列宁在工作的情况。那是他在帮助克里姆林宫的军事学员们抬木头的情景。莫斯科和其他城市的布尔什维克们组织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开展这项活动时,领导人、工人、职员和知识分子都从事着对社会有益的体力劳动。1919年6月,列宁写了一本小册子来热烈欢迎这一新事物。①他亲身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并在1919年12月20日作了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报告。他说,我国的执政党现在叫做“共产党”。党的名称之所以作了改变,其主要原因是想同第二国际划清界限,想“扔掉肮脏的内衣”(这是列宁在早先时候说过的话)。但是这个名称仍然是没有内容的。他说:“我们在剥夺了地主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在苏维埃的经济里,“社会主义的幼芽还很嫩弱,旧的经济形式还占很大的支配地位,这表现在小规模经营占优势,还表现在最厉害最猖獗的投机倒把活动上”。②而这种“社会主义的幼芽”甚至还受到虱子这种可怕的敌人的威胁。由于肥皂不够,没有卫生设备,住房内肮脏。结果便孳生了很多虱子。于是斑疹伤寒也蔓延开来。1919年12月5日列宁说:“或者是虱子战胜社会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战胜虱子!”③

  农民、投机者、虱子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机体。用列宁的话来说,这个时期惟一的、真正共产主义的事物,就是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即出现个人为社会进行的大规模的、无报酬的、没有任何权力机关和任何国家规定定额的劳动”。④这是“事实上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对国家真正实际的支援,“它对清除混到党内来的分子和抵制腐朽资本主义环境对党的影响是有意义的。”⑤

①这本小册子就是《伟大的创举》,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7卷第1一26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38卷第37页。——译者注
③同上,第37卷第391页。——译者注
④同上,第38卷第38页。——译者注
⑤同上,第40页。——译者注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只有居住在苏联集中营里的那几百万人才从事着“规模巨大的无报酬的劳动”。对他们来说,在很多年中每一天都在从事着“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1919年底,列宁为战胜邓尼金而给乌克兰的工农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列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乌克兰要成为一个单独的、独立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同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结成联盟(联邦)呢,还是同俄罗斯合并成为…个统一的苏维埃共和国?”如果让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那么在这个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联邦关系”。①

  列宁补充说:“我们是反对民族仇恨、民族纠纷和民族隔绝的。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力求实现世界各民族工农的紧密团结,力求使它们完全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②列宁没有让乌克兰人进行选择。他们同俄罗斯形成了“联邦关系”。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45页。——译者注
②同上,第46页。——译者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