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刘少奇 -> 《批判资料 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合集,1967年)

117) 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58年9月27日)



  同志们。

  省委一定要我向同志们讲讲话,推辞了几次推不掉。现在简单讲一点,也没有什么好多问题讲。中央北戴河会议有了很多的决议,省委已经传达了,并且讨论过了,正在贯彻执行。

  这回我出来到处跑了一下,经过河北、河南,到江苏。在江苏乡下跑了一下,城市里看了一下,沿途也看了一些东西。总起来说,大约这样,农业生产的信心是十足的,各个地方对于明年的农业生产、今年的农业生产,信心是十足的。对于今年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还不大满意,对于明年的农业生产,我问了大家,都是有信心,而且信心十足。可以大体讲这么一句。今年的农业生产中间,我们也看了有个别的地方生产不那么好,那个地方可能还有点问题,那方面的问题,现在还不能清楚啰!但是,对于明年的农业生产,是很有信心。关于工业生产,现在看来,不论在江苏以及在全国,恐怕还是这种情况:还需要苦战几年才能过关。农业大约今年一年,明年一年,大概这个问题算是已经过关了;农业生产摸了一条路,明年农业生产信心十足。整个工业生产,特别是钢铁,还没有过关,还要苦战几年,才能过关。

  现在,我们正处在这样一种时候,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紧要的关头,也可以说是一种带决定性的关头,或者可以说是决战的关头。正如解放战争也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个战役就决定胜负了,以后过长江以及到西南、云南那些地方都不费多大力了,是经过决战的。现在我看社会主义建设也处在决战的时候,大概经过几个决定性的战役,才能够过关,才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大家应该鼓足干劲,打起精神,跟过战斗关一样,采取战斗态度,来过这个关。这个关并不比解放战争那个关容易过,不容易过。队伍比解放战争那个时期更大,整整六亿人民,全体人民,全体工人、农民都编成的队伍,编成团,营,连、排,班,农村里面就是这样,城市里面也开始这样做,工厂里面也早有这种带军事性的劳动组织,恐怕将来也还会更进一步。所以,在这样一种决战关头,大概我们还需要苦战几年,工业上过关了,农业上也过关了,那么,我们以后的事情就比较好办。现在各个方面正在为着生产钢铁来战斗。我沿途也看了很多炼铁炉。在炉子旁边集中了几千人、几万人,各方面集中起来的:有工厂里面来的、有学校里面来的、有机关里面来的、有街道里面来的、有农村里面来的,各方面来的人。从前各方面来的人凑在一起,总是搞不好,别扭很多。包括我们的解放军,这个军队和那个军队合在一起,是要闹点别扭的,是不是?我们这次在炼铁炉旁边看到别扭很少,他们能够合作,情绪甚高,团结。我看那个地方相当苦,没有房子住,住在棚子里面,吃、睡各方面条件都不是那么很好的。也有点我们从前打游击、过草地那么个味道来。是不是?我们过草地的时候,不大间别扭,你看奇怪吗?大家没有心思阔别扭了,去搞别的事去了。我看这样的精神很好。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的钢铁就会搞出来的。现在困难很多,化了很多力量炼那么一点铁,按照成本算起来,成本也是很高的,化不来。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把人锻炼了,将来可以炼钢炼铁,将来我们就有成百万,成千万的钢铁技术人材。这个时候化点钱学习,很有必要,不算浪费。现在建成一个小炉子,炼几个月扳掉了,这不是白炼的。再扳掉,再盖大的,再扳掉,再盖很大的。这算什么浪费呢?不算浪费。从这样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精神很好。

  现在我想讲以下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还没有确定,只是讲一讲,请同志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议论一下,最后省委、中央恐怕还有所决定。在省委、中央没有决定以前,我提出一点问题,或者提出一点意见,请大家同志们考虑。

  想讲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农村现在已经实现公社化,农村已经组织了公社,公社化了。而且,我经过这三个省,河南,河北、江苏,都决定农民吃饭不要钱,实行粮食供给制。见来,大家都赞成。分配制度实行粮食供给制,加上工资奖励,这么一种分配制度。(江渭清: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这么一种农村公社里面的分配制度。这个制度大概是有早实行的,有比较慢一点实行的,看来会要这么实行。我们这么实行以后,就会产生以下的一些问题。我在下面跟同志们也谈过,也问过他们,问过一些公社的同志,我说,农民实行粮食供给制、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的办法,你们怎么办?你们乡干部、社干部怎么办?你们实行什么制度?过去的乡长或者乡党委书记现在是社党委书记了,过去的区干部,也是社干部,现在是公社的社员了,当了社长、社党委书记,不加入公社,那个也不行,加入了公社就做社员。做社员,就有了两种工资制度。我问过一个公社的党委书记,你多少钱一个月,他说,他拿九十块钱,另一个公社的党委书记,我问他拿多少钱一个月,说,五十二块。我问,你这个公社里面有多少拿国家工资的干部,说是有二、三十个左右。一个公社里面二、三十个干部拿国家的钱,比社员高,各个公社不一样。这种情况恐怕要有所改变,不能长期继续下去,否则社员会有意见。下面已经提出这个问题。那么,有意见怎么办?他们的答复是:就改罢!和社员一样,公社的干部这样答复。我说,那你们能行哪?能行!我说,没有反对的?没有反对的。或者个别的人有点意见。但是,不要紧,是讲得通的。有同志这样答复我。我也问过县里的人,县委书记,他也说可以。那么这个问题就很显然了。乡干部也照农民一样,实行吃饭不要钱,拿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县干部怎么办?是不是要跟乡干部来,县干部一改,省里,中央怎么办?(江渭清。省里也改。)是不是也要改?省的、中央的、地方干部改了,那么,你们军队干部改不改?(江渭清;又是老一套供给制来了。)是啊!逼得来了。我们干部,军队都改了,农民也改了,那么工人阶级改不改?只剩下一个资本家拿定息的,我看,就让他拿一下也好,越拿就越脱离群众。有些同志对资本家还拿定息不劳动不服气,就是不服这个气,他又不做事,吃得这么好,穿得这么好。不是服气不服气的问题。你说,我就那么服气?我也不那么服气。问题就是要使资产阶级彻底孤立起来,把他的政治资本剥夺干净。这个话是不向外面讲的,在干部里面也讲得少。就是故意让他吃得好一点,他越吃得好、越穿得好,就越孤立,政治资本就越没有。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毛主席多次讲过,是有很大的政治影响的,人数虽少,可是政治影响很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资产阶级加上它的知识分子,要把他的政治影响剥夺干净,有什么办法?就是用这个办法。给他选举权,给他政治地位,给他高工资,给他定息,让你这样做的时候,于是它的影响,在全国人民中间就逐步缩小,以至搞得没有,搞得没有什么影响。因此,现在这个问题除开资产阶级以外,那是另一问题,拿定息是另一个问题。因此,其他的人:农民、农村的干部、城市的干部、军队以至工人,因为农村的公社化、农村里实行粮食供给制、加上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这样的制度,恐怕就影响我们这样一些一系列的制度要有所变革。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什么一件事情?实际上是五亿多农民组织公社革我们的命。那么,我们呢,与其农民要来革我们的命,不如我们自己早一点革。早一点革,农民就没有意见。你如果总不革,势必农民起来革我们的命。五亿多农民,它的制度改了,头一个公社分配制度一确定,乡村干部就站不住。乡村干部一改,县干部就站不住。县干部一改,省干部站得住?中央干部站得住?就站不住。干部一改,你军队不改?农民改了,军队改了,干部也改了,工人阶级是不是也得要改?他站得住?这是迫得要改的。我们不要等农民打扁担再来改,我们就自己改。不断革命吗!我们自觉自愿地自己革自己的命。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再前进一步。因此,恐怕有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了,实际上提出来了,因此,恐怕省委、县委、地委要加以研究,订出方案。中央想等各省委提出方案之后,再来考虑几条原则。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拖一下,但是拖不了很久,所以现在就要着手研究。不只乡村干部的问题,乡村里面还有其他的人,比如乡村做企业的人,供销社、银行、小学教员都是拿国家的钱,向国家领工资。我问了几个公社,大概一个公社,有二百多人,是拿国家工资的。做生意的、教书的、银行的,各种企业事业机关。一个乡有一,二百人,二百多人,向国家领工资,这是一种。×××同志在郑州,我见到了他,他正在研究这问题。乡村的财经贸企业,他就研究这问题,他提的意见是:两放、三统、一包。什么叫两放,就是两件事情下放:就是乡村的财经贸的资金下放,财经贸企业他不是有些资金、有些资产哪,有些仓库,有些房子,有些货物,下放给公社,下放给各县。资金、资产下放,流通资金也下放,人也下放。刚刚讲不是有两百多人吗?这两百多人也交给公社,交给各县,他们就不管了。三统,三统是什么呢?他说是价格要统一,各种商品的零售价格不准公社、各县随时涨价,随时跌价,要上面统一规定。这是一统。第二统是各种主要物资要统一调拨,不准你不调,不准你收起来,不准你做别的用。第三统是流动资金不许拿去做别的用,不许拿去搞基本建设、盖工厂、修水利。流动资金搞掉了,做生意就没有钱了,可以放给你,可是必须要做流动资金,你不能拿了做别的用,流动资金要统一。他讲有这么三统。包,是包上交利润,人交给你,钱交给你,东西交给你,你交给我们利润。他说他想了一想,想实行这种制度。这样一来,是不是乡村里面的企业机关的干部工资制度也改了,交给公社嘛,还不是吃饭不要钱,基本工资加奖励,就是那一套啰。你乡下这样了,你县的企业机关改不改?省的改不改?所以,这牵涉事业企业机关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干部,一个企业事业机关,我看,小学教员也可以改。小学校不是国家出钱的吗?小学教员国家出工资吗?以后也可以交公社里面办。房子也可以交给他,人也交给他,教员也交给他,你发工资,他的家属,他的小孩子你包啰。国家的教育经费可以发,发给公社。如果这样一做,乡村干部一改,一个公社二十多干部,企业事业机关加上小学教员那就有二、三百人,原来这些人都是国家拿工资的,现在都要公社来负担。恐怕一下子还负担不起,有困难,再等几年看又怎么样。公社也要上交利润,在利润里面也可以扣出等等这些办法。原来乡村干部是由国家发钱,现在国家不发,要公社负担,有些公社他们暂时负担不起,恐怕这些钱还是要给,小学教育经费恐怕也还是要给一部分,或者是给一年两年,如何给法,是不是可以给公社,不给他个人。乡干的工资发给公社,公社发给他个人。国家呢,这些钱横直给了的,不加也不减,照给,特别富足的可以少给一点,有些公社是特别富足的,我了解的那几个公社,可以少给,或者看怎么样。所以如果要改变这种制度有相当一些复杂的问题。此外,我还问了几个公社,比如新沂县有个红旗公社,我问,你们这个乡、这个公社到外面去做事情的有多少?在外面当干部的、当工人的、在军队里面的有多少人。他一下答复不出,他算不出来,他只晓得这么一个数目宇;他说他那里每一个月从外面寄铁回家到他这个乡的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元。这是新沂县陇海铁路边上有那么一个社,每一个月寄回到家的钱有一千到一千五百,至于讲南京附近、上海附近、苏州附近恐怕就不止这么一千、一千五,恐怕一万元也是有可能的。就是一个公社,还有很多人到外面去做事情去了,外面当干部的、当工人的,当军官的寄钱回家。在无锡、在苏州还有人到外国的,华侨寄钱回家的。这也是一个问题。一方面他住在乡下,是公社的社员,吃饭不要钱;另一方面,外面又寄钱回来,他不是得两份吗?那个公社那个农民看到他是不答应的!这问题怎么办?怎么处理?也是要去研究一下的。恐怕江苏这个问题特别多,每个省都有的,每个地方都有的,每个乡都有的,有人在外面,寄钱回家的。有人讲,他寄钱回家,不给他家,不给他个人,给他公社、公社扣。那么,你一扣,他就不寄了。那你不受损失吗?又有人提出,不能扣,你扣他不寄了怎么办呢?只能提出问题就是了,问题没有解决如何办?我也不晓得,大家来研究吧,总会有办法的,那里没有办法呢?一个外出的干部、工人、军人家属,实行粮食供给制,这个制度的改变,他们这些问题如何处理?过去我们这个事也有经验的啰。过去是外面不寄钱,军队没有人寄钱回家,只好优待军人家属,后来优待军人家属不行,又优待干部家属,干部家属也没有钱寄回家,工作人员家属,都优待的吧,过去包过,在农村里面,有这个经验。是不是将来还再实行这个制度了连我们这些人寄回家的钱都不给了,就拿乡下去包,都实行供给制就没有寄了,就好了。(江渭清:那就都是供给制,不寄了都是,公社就可以除他劳动以外不足的由公社补贴他。)如果,出来的人太多了,他包的太多了,国家可以补他一点。所以,这还是有办法的。不过我是提出这个问题,总有办法的。还有一个外来干部家属。一个乡里他有外来干部的,外面的干部在这个公社当干部,他的家属不在这个公社,在另外的公社,总之是别的县,原来是靠他生活的,如果他实行供给制,他就不能寄钱回家,恐怕这些事情国家要替他解决。这是一个问题。下面我听到有这么句话,有个别的干部这样讲:好象是乡村里的合作社的组织就是公社的组织规模是越来越大,而我的官呢?他做官啊就越来越小。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我的官就越来越小。他原来是社长,现在变成了队长是不是小了,社长变队长。有这么一句话。这合不合乎事实呢?我看是合乎事实的。这好不好?他说这个话的人,他觉得是不好啰,他是抱怨情绪啰。官越做越小啰,官嘛,只有升,还有越来越小的?是不是?他觉得这事情不好。就是社会越来越进步、社会的经济组织规模越来越大,我的官呢越来越小。我看这事情是好事情,不只是官越来越小,将来要搞的没有官,都是老百姓。不要有官,要官干什么东西啊?官越来越小,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没有了,我看,那样才好。那么至少说这种怪话的人思想是不健康的,是个资产阶级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式的思想。他脑子里面所想的问题是官只能大不能小,而不知道社会主义社会越发展,发展到共产主义,就没有官了。他思想上没有这个准备。这一方面我看是应该解释的。那种抱怨情绪是应该批判的。在扬州听到这样的话,扬州地委书记告诉我,他说,在群众里面提出,跟群众商量实行吃饭不要钱,尽肚子吃,这么个问题提到群众讨论以后,有的农民就这样讲,他说,一个心思放下来了,另一心思又提起来了。一个心思放下来,是什么呢?就是说几千年以来,他们的心思总是愁吃、愁穿,怕吃不饱、穿不暖,总是有这个心思放不下,几千年以来一个心思放不下,怕没有吃的,怕吃不饱,都是愁吃愁穿,这一回你吃饭不要钱,包你吃饱,这个心思放下来了。但是,另一心思提起来了,是什么呢,他说;既然共产党实行这样一个制度,使所有的人都吃饱饭,那么,要怎样努力工作才能够可以对得起大家,对得起共产党,对得起这个制度,这个社会啊!他提起了这个心思,怕自己做的不好,对不起人。这是农民中间有这么一句话,经过一个地委书记跟我讲的,我很赏识这句话。这个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从马克思以来,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个理想以来,就有人反对。反对的一条理由就是认为实行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很多人都不愿意工作了,要懒下来。你既然有饭吃,吃饭又不要钱,人家既有饭吃,那么,他要什么劳动呢,就不劳动了。懒人就多了。历来有这个话,我们过去一部分人实行供给制的时候也有人说这种话:叫做干不干,两斤半。那是反对供给制的人说的话,是不满意的人说的话。干也好,不干也好,都有两斤半吃,都有饭吃。干多了、干少了都有两斤半。因此,我多于不如少干,我少干不如不干,横直有饭吃。这是那种不好的人讲怪话的。现在这样办,群众、劳动人民不是这样想的,他想的是另外的事情。一个心思放下来了,另一个心思提起来了,提起来的心思不是懒的心思,而是提起来如何努力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才对得起人,才合乎新社会的道德标准。所以,这个问题对于从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制度的理想以来,许多人怀疑共产主义制度是不是能够实现,有许多人反对,有许多人作为理论根据,有许多人就怀疑。那么现在有这么一句话就可以证明:实行粮食供给制,就是在粮食这一点上实行各取所需,尽肚子吃,不是各取所需吗?又不要钱。在这么一点上仅仅在这么一点上,在这么一点上是实行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的。那么经过实行这一种制度,不是使人家更懒了而是使人家更勤劳,更努力工作,道德标准更提高,这是农民讲的。所以因此,有人说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之后再实行共产主义,还是先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同时就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与共产主义觉悟?恐怕这两件事情是相互促进的。物质上的共产主义制度的实行,在精神上也提高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不是一个先一个后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北戴河会议上毛主席也讲过,实行供给制的问题。毛主席在我们中央的会议上也谈过这个问题;如何在我们的于部中间以及在军队中间再实行供给制的问题。那么如果要实行供给制,标兵在那里?军队不是有标兵吗?标兵是那一个?有人讲标兵么从毛主席起,毛主席有多少工资,然后一路下来,总不能超过他啦,总不好超过啊。这是标兵。现在这个标兵恐怕不能这样,现在恐怕农民就是标兵,五亿多农民就是我们的标兵。他站稳了,他实行了供给制,现在嘛,首先要从农村里面实行粮食供给制、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把它这个制度确定,他站定了,五亿多农民一站定了,其他所有的人都按照他看齐。各级干部、军队,都要向农民看齐,向他排队,可以高一点,乡干部也可以比社员稍许高一点,县干部可以比乡干部稍许高一点,省干部可以比县干部稍许高一点,但是高的太多就不行了。高的太多了怎么行?应该五亿农民是我们的标兵,看是不是这样子?恐怕不能不以他为标兵。他五亿多嘛!你有什么办法呢?他定了,不好与他差得太多,差得太多了,他就不答应,他就要讲话,他不满意嘛,他的情绪不高嘛,就要发生很多问题,象农民进城等等都来了嘛。所以,如果实行供给制,标兵在那里,是不是农民?五亿农民也不是一样的,这个公社与另一个公社也不会一样,这个县与那个县不一样,这个省跟那个省不一样。这个富足的公社,可能供给标准、工资水平高一点,那个不大富足的就低一点,因此干部也低一点,富足的,干部也高一点。这个省富足,干部高一点,另外一个省又低一点。因为是以农民为标兵嘛,农民各个地方不一样嘛。是不是我们的干部工资也是会有点差别,各个地方不一样。不能那么排队,你是那年当红军的,资格有多老啊,职位有多高啊,因此,评你工资多少。恐怕要以农民为标兵。看是不是有这个问题。差别也不大。以后如果以农民为标兵,恐怕也会有差别,有一些是不能采取绝对平均主义的。工人的工资是不是也可以有点差别,特别是无锡纱厂的工人与西安纱厂的工人工资为什么一定要一样,是不是也可以有点差别,是不是差别不能太多,我看这是肯定的。多少有一些差别,恐怕这也是合理的,不能避免的。恐怕也是好的,有一点差别。

  第二个问题,讲一讲劳动力紧张问题。许多地方谈话中都谈到过这个问题。乡村里面也谈这个问题,工厂里面也谈这个问题。劳动力紧张,就是有困难。我承认是有这个情况,劳动力是有一点紧张,也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已经向同志们谈过,这件事情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有人认为是困难哪,就不是好事。我说呢,这是一件好事。这证明我们国家的生产事业有了大的发展,因此劳动力才紧张,不然劳动力不会紧张,人就闲起来嘛。我觉得各方面劳动力紧张这一种现象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是一种长期的现象。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利用现在这种劳动力紧张的情况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社会上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应该再有闲人,不应该再有闲着的没有工作的人,我是讲社会,整个社会。现在我觉得我们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是闲着没有事做的,还有闲人,他不参加劳动的,特别是在城市里面。要使社会上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要求社会上所有的人这样做的。社会主义要求这一条。共产主义也要求这一条。一切人要参加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不应该有闲人。这是各尽所能。什么叫“各尽所能”?各人都有一定劳动力,你就尽嘛,就尽你所能嘛。现在还有人不尽所能,有些人不做事,闲人,他有一定能力不做,至少没有搞尽嘛。你看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各尽所能,社会主义也是各尽所能,都要“尽”,你到底有多大能力,是不是搞尽,是不是搞干净啰。南京市是不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搞尽了?是不是各尽了所能?上海、城市、乡村是不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尽了所能呢?没有嘛,还有一些闲人嘛。现在劳动力紧张,没有人做事,趁着这个机会都做事,不要有闲人嘛。要做好这件事,这件事情做好了是件大好事,是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要求的。

  第二条是要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妇女。既然劳动力紧张,没有人做事,妇女是很大一批劳动力,现在很多妇女被小孩子、被烧饭洗衣服这些事情拖累了,被繁琐的家务劳动束缚了。妇女在家庭里面抽不出来。趁劳动力紧张,要使妇女,全社会的妇女,都从家务劳动中间解放出来,能够参加社会劳动,要做好这件事情。趁着劳动力紧张,没有人做事吗,女人可以出来做事嘛。

  第三件事情是进行技术改革,改进劳动工具。正好劳动力不够,就改良工具,改进劳动工具,进行技术革命,就节省劳动力,正好做这事情。

  第四件事情是改进社会劳动组织。社会的劳动组织要加以改进,这里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的。基本上来说,小社变为大社,组织公社,它主要的目的是要改善社会劳动组织。使劳动力好调配,劳动效果更大的发挥,社会的劳动组织组织得不好,就浪费劳动力。组织得好,劳动效果就提高,人力就节省下来,可以做很多事情。一个工厂有这个问题,一个学校有这个问题,整个社会有这个问题。农村里面有这个问题,特别城市里面有这个问题,社会劳动组织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军队也有这个问题。人多了,组织不合理,经常搞这个事嘛!要整编嘛,整编搞那个事的嘛。整个社会不要整编整编啊?社会上这么复杂。新沂那个地方一一靠近徐州,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们解释叫女换男,老换少。以女的换男的,把男的腾出来去做别的事。有些工作妇女可以做的,不要男子做,女的来换了,这个男的去做别的事,女的代替男的工作,这个老换少,就是老年的代替青少年,有的工作不要青少年可以做的。老年人就可以做,老年人可以担负。他那里有这么一句话,这不是我的嗅。女换男、老换少。这也是改善社会劳动组织,发挥劳动效果。不要浪费劳动力。很多事情半劳动力可以负担的,但是,是青壮年在那里负担。所以,改善社会劳动组织,这里面是有文章好做的。

  第五是树立多面手,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文化水平。因为劳动力紧张,大家树立多面手,劳动者可以做这样也可以做那样。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

  是不是可以利用劳动力紧张这么一种情况来做好这么五件事情。使社会上一切有劳动力的人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要有闲人,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妇女;进行技术革命,改进劳动工具;改进社会劳动组织;学多面手,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文化水平。那么,做好以上这么五件事情,我想,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很大一个促进,一个很大的好处,就要使我们国家提早或者说促进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劳动组织这个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讲了很多,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根本问题之一。社会的劳动问题、劳动组织问题、分配问题,根本的是生产问题、组织问题。我在河南已讲了这个问题,人民日报登了一篇消息,标题讲这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个条件。我看这样的一个标题不一定很妥当的。什么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呢?北戴河会议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上已经写了,有三个条件。人民公社还是集体所有制,但是,很有一些全民所有制的成分,有些地方快的,可以三、五年,三、四年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有些地方慢的,可以五,六年过渡到全民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以后,人民公社还是社会主义的性质,还不是共产主义。那么,再过多少年(多少年就没有讲),又要提出这样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的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了,东西很多啰,吃不完、用不完。第二个是全体人民的(不是讲一部分)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的提高啰。第三个条件是教育普及了并且提高了。有了这么三个条件,因此,就可以消灭三个差别,第一个差别是工农差别,第二个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第三个是城乡差别。消灭这三个差别,因而也就消灭反映这三个差别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国家就可以过渡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时代。有这样一段话嘛,这么一段话是比较全面概括的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刚才我所讲的话是另一个问题。我是有感于社会劳动力紧张,大家对于劳动力紧张有点抱怨情绪,有点愁眉苦脸,不大好办啊。有那么一种情绪,我就觉得这是好事,你们脸色不那么高兴啊,我就很高兴。人多事干不完,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有事等着人干,这就好办啰,我们的社会就发展得更快。

  第三个问题我要想讲的,讲一下我们这个国家的劳动制度问题。

  我们国家解放以后,从解放以来我们工厂里面实行的劳动制度、劳动工资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的,但是有一些是不合理的。这是讲从解放以来有一些不合理,基本上是适合的。但是这个问题等到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了。农村公社化以后,我们工厂中工人阶级中的劳动工资制度就更有改进的必要。原来就有改进的必要,因为有一些不合理嘛,有一些不合理就要改进嘛。那么,现在农村公社化以后,就更有加以改进的必要,所以我们现在工厂的劳动工资制度是要加以改进的。

  我在沿路看到一件事情,就是刚才讲的炼铁,看到成千成万的人去炼铁。江苏省有三百多万人炼铁。成几百万人去炼铁,有的开炉,有的炼铁,有的搞运输,有的砸石头,这些事情。我看到这种情形,因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些人都是从农村调去的,大多数是从农村调去的,城市也去了一些,工厂、学校的也去了一些,劳动是不要钱的,并且还带饭去。在农业社记工分,或者叫包饭吃,基本工资加奖励这么一种工资制度。一个地方集中几万人,一个省几百万人,一个专区十几万人。江苏省有多少工人?(江渭清:产业工人有×万。)产业工人有×万,但是炼铁的有三百万,那个大呢?是三百万大,还是那×万产业工人大。人那个多?因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我们炼铁炼钢以来就开始创造了一种新的工厂中的劳动制度,看到这么一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抓住这种新的现象,来研究一下,讨论一下,是一种新的劳动制度的萌芽,开始创造,这是群众创造的,公社里面,农村里面创造的。那么,现在几百万去从事炼铁炼钢,还是有临时性,他也不准备在那里搞多少年,不换不回家,他没有那个准备的。但是,那个炼钢炼铁,住在山上恐怕也不会是一年两年。我也曾经问过,你们炼铁准备炼几年,是不是炼一个月就不炼?还是炼一年就不炼?怎么样啊?他说,那是要长期炼下去,将来开大钢铁厂,那么赖是个大工厂嘛!就是要长期搞的嘛,不是临时搞的嘛。现在有临时性,将来会要变成长期性。如果变成长期性,他们的吃饭、工资这些东西要加以改进的,稍许加以改进就行了。也是跟着农民走,根据农民那种吃饭不要钱,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就可以了。炼钢炼铁的工人,就可以把他变为长期的工人。因此,是不是可以就这种制度稍许加以改进,做为一种正式的工厂制度,正式的工厂制度的一种新的形式。那么,也是根据吃饭不要钱,按技术和劳动态度,发一部分工资和奖励。劳动保险也可以根据农村里面什么几包几包,那么包下来就是啰。劳动保险制度也不一定按照现在工厂的劳动保险制度。既然三百万炼铁工人可以这样做,别的工人就不可以这样做?你还要办别的工厂。比如江苏,你还要开纺纱厂,还要开什么机械厂,开什么发电厂,开什么其他的厂,三百万人他可以上山去炼铁,搭起棚子他可以做,情绪很高,我在那里看到的也不扯皮,不打架,也不合待遇,也不合什么劳动保险,什么工资太少,伙食太差,这一切都不合。那么,是不是开纺纱厂也可以这样。也可以从农村里⑨,比如我这里要两千工人,请你们那两个县调两千工人到我们这个纺纱厂来工作,有没有人来呢?来了就扯皮打架?就闹事?我看不会的。那么机械厂是不是也可以来呢?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所以,这个地方是不是已经开始萌芽了一种新的劳动工资制度,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而且以后加以贯彻执行。那么对于老厂我们现在暂时不变更,照老办法。老厂、老人暂时维持现状,暂时维持原来制度的现状,而新厂、新人就实行新的劳动工资制度。这种劳动工资制度根据何来?根据是从三百万炼钢炼铁工人那里来,加以改进。因为事实上已经有了,大批有了。产业工人只有×万,炼钢炼铁的有三百万,不是大批?除非我们看不见,看不见新的东西。当然,那个三百万现在还刚刚开始这么做,还有临时性,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变长期一点:把它加以改进就是啰。那么,以后新办工厂,新办机械厂也好,纺纱厂也好,……劳动局、工会、工厂的厂长,在座的是不是有?如果有,就请你们考虑这个问题。大体上我们劳动局的人,工会的人,工厂的厂长,脑筋有相当一点顽固的,对于这个想不通不敢想,不敢破除迷信,不敢破除教条主义,受教条主义束缚,稍许改变一点就是要闲事,就没有人来,那里去了三百多万人,有人去,那里并不闹事,我在那里看的。有的是当护士的,有的是中学生,有的是机关干部,有的是农民。挑的挑,敲的敲石子,面孔搞得一抹黑,晚上不睡觉,他在那里不闲事,你们是不是可以去看看,研究一下,工会的人,劳动局的,你们这些工厂的厂长,都去看看。这是一种新的制度,他们既然可以那样搞,那么,我们的工厂是不是可以这样搞?当然,是要加以改进。

  势必实行两种工资制度劳动制度,老厂一个样子,新厂另外一个样子,实行两个制度,树立对立面,红旗应该插在那里,那个比较进步、那个比较落后,就提出这个问题嘛。就可以比较,那一个比较更好嘛。这我也是没有想好的,是有感于此,提出这么个问题,请同志们考虑。是不是也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研究一下。当然,我们劳动制度问题,上面讲了嘛,所有的人参加劳动,中央已经有个决定,我们的干部也要参加劳动。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干部,每年至少有一个月参加体力劳动。军队军官要下连队去当一个月兵。听说你们军区司令×××同志也报名当兵去啰。在徐州碰到山东×××同志已到徐州军队报名当兵,我看这个现象好。这一回又是军队做模范,军队已经开始做了,我们还没有做,你还没有报名嘛。(江渭清:我们落后嘛。)我们落后了嘛。解放军总是要带头的。(江渭清:解放军将地方的军。)将地方的军哪!解放军,×××同志军区司令可以去当兵,那么我们的省长、县长、市长是不是可以当工人,当农民,这一些人可以去当兵、当农民、当工人,那么,其他的什么人,什么厂长、局长、乡长不在话下嘛,自然要做嘛,这也是使我们所有的人全社会的都参加劳动,这也是一种制度。而并不是一样的,说是要好多工钱,要好多报酬,并不计较这个。我看你们那些炼钢炼铁的人也是不需要报酬的,努力在那里工作。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江渭清:这几天我们的厅长、部长、付部长都背背包参加工地去炼铁去。)这个很好,普遍的工人、农民都是这样子,是很好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列宁讲过这样的话,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是什么呢?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就是没有报酬的劳动,无定额的劳动。共产主义的劳动,劳动是没有报酬的,因为你横竖有饭吃、有衣穿,各取所需嘛,不需要另一个报酬,而且是没有定额的,不是一个劳动日要你做多少事情,没有那个定额,但是,劳动者都是自觉地达到定额,都是努力劳动,没有那一个说是劳动得差一点、劳动得不好,没有这样。这些人们已经是高度的共产主义的觉悟。劳动,达到一定定额的劳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普遍地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农村也好、干部也好、军队也好、工厂也好,是不是我们有一些新的制度要定下来,要来研究,这里比较复杂一点、难解决的还是工人阶级的劳动工资制度。因为他历史上遗留下来很久,过去还是我们组织工人罢工要求达到的,现在又要他改变一下。是相当复杂的问题。比如年终双薪就是我们要求的,“二七”罢工以前就是要求那一个,几十年了,都有年终双薪,现在又说是年终双薪不要,又有人说,还是有一点好。所以要比较一下工人的劳动制度。工人阶级的劳动制度,现在已经创造了一种新的,抓住了新的,实行新办法让老办法放在那里摆一下。新厂、找新工人可以试行新办法。横竖是从农村里来的。从公社里来的,有人来嘛。这是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我还想讲一讲教育方针中间的一些问题。

  关于我们的教育方针,中央已经有一个决定发表了。这是北戴河会议通过了的,陆定一同志有一篇文章《关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么一篇文章,那一篇文章也是经过中央讨论过的。那篇文章写得很好。现在我们要贯彻执行这个方针。

  关于教育这个问题,从解放以来一直到现在,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没有在学校里面彻底贯彻、完全贯彻的,贯彻得不彻底,中间经过几次动摇。这个情形,我们应当看到这个情形。为什么,一个是党没有抓紧领导,另外是一个,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队伍,教职员×万小学教员,还加上×万中学、大学教员,这个队伍主要的成分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进行过一些改造,但是没有彻底,没有把它改造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他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多数教育队伍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没有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因为这个问题,这个工作还没有完,还要继续改造,所以因此很多问题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一些办法跟我们不一致,与我们的方针抵触。因此,在过去几年中间我们在学校里面这个资产阶级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包括我们自己的子女进学校,都一样的受了很多资产阶级影响的。现在要彻底加以改进,对于教育事业,要彻底加以改进。党要加强领导,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方针,教育为政治服务这个方针。

  现在这个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勤工俭学开展了,在全国范围里面开展了,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农场也办学校,农业合作社、公社也办学校,实行勤工俭学。在学校里面实行勤工俭学。我看在工厂里面、在农村公社里面也是勤工俭学。是不是工厂办学校也是勤工俭学,一方面勤工,另一方面俭学。

  勤工俭学不只在学校里面可以实行,在工厂里面,在农村公社里面也可以实行。学校办工厂,现在比较相当普遍,也比较容易办。我还想讲一讲工厂办学校的问题。工厂办学校,业余学校是办的不少,或者还有技工学校、技术学校等等办了一些,也有成绩。这些工厂业余学校也有成绩,成绩也不小、相当大。我曾经在天津、北京找一些工厂的同志也谈过,找工人也谈过,我曾经提出过是不是这些工厂里面可以组织半工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组织。谈话的时候、这些工厂的厂长、党委书记也赞成,但是,有这么一个问题,他们工厂中办学校要培养人材,大体上他只愿意培养他本厂要用的人材,他愿意培养的。至于为别的工厂或者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材,他是不大注意的,就是怕工厂实行半工半读,打乱工厂生产秩序,恐怕生产秩序打乱了。这也是一个问题。搞得不好也可能打乱的。大体上我发现他们的思想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工厂厂长、党委书记领导机关思想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们要完成生产任务。工厂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完成生产计划,要制造物质产品,这个思想是很浓厚的,他们注意了。至于工厂要办学校,他觉得这个不是他的责任,也不是他的任务,也没有计划。办得好当然好,办得不好他也不算什么,这种想法是不是好?因此,是不是可以这么提:工厂的领导机关、工厂的领导人,除开制造物质产品这么一个任务以外,是不是还应当培养新的人材?这也是工厂领导机关的任务,也是工厂的任务,为建设新社会,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工厂要负责。因为工厂是无产阶级集中的地方。培养新的人材,培养新的人,共产主义新的人,农村里面可以培养,工厂里面要培养。学校里面要培养,工厂里面更要培养。

  因此,我在有些地方提过是不是可以这样试办一下。以后一些新的工厂,第二个五年计划不是要办很多新的工厂吗?有一些大的工厂嘛,是不是可以试办。老工厂比较难办,因为他那一套制度已经定下来了,那么新工厂就不同,新工厂我们可以定他的制度,他的工作时间,他的工作制度,他的其他各种制度,是不是可以这样试办,在新建工厂里面建立一种半工半读的学校与工厂结合的合而为一的制度?新工厂要招工人,是不是可以劳动局与教育局合起来招。教育局替工厂招学生,劳动局替工厂招工人,就是一个(江渭清:名义两个既是工人又是学生。)既是工人又是学生。可以招一批高小毕业生进工厂,上初中课,也可以另招一批,比如一个工厂招两千人,可以招一千高小毕业生进工厂开始实习三个月四个月也就可以上机床了,进工厂半工半读,或者六小时工作,或者四小时工作,四小时学习,上初中课。再有五百人、六百人初中毕业生,进工厂上高中课,再招三百人到四百人、高中毕业生进工厂上大学噪。那么一个工厂,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有了,办一个两千人的工厂就等于办一个两千人的大学一样,又是大学又是高中,又是初中,都有,国家不要化钱,除少数加一点盖几间教室给他上课,只盖点集体宿舍,加几个教员,而学生多数都是没有结婚的,只要集体宿舍,家属宿舍都不要,这种新工厂,可不可以这样,如果试办成功的话。可不可以这样,所有新工厂,或者一半工厂这样办,一百个这样的工厂我就是一百个这样的中学、大学。办学校、办大学不要办两套,就是一套,办大学中学就是工厂。就是一套。这么一种办法是不是可以试办?今天在座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工业学院的。是不是你们可以这样,由劳动局、教育局、工学院、师范学院或者还加上什么工业厅,这五个机关合作起来组织一个小组,去包一两个新盖的工厂,厂长由他们派,党委书记由他们派,学生由他们招。那么你办两个工厂就是办两个大学、中学,就是两个学校、两个大学校。你们敢不敢这么试办?如果真要试办起来,那个问题很多啰,问题多得很。我在这里提一提,麻烦问题甚多,但是,那些麻烦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这样就可以大大地促进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可以大大节省了,免得又办大学,又办工厂,又盖高中又盖工厂。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工厂跟学校就合起来办?至于农场、农业合作社,他办学校半工半读,他容易办,工厂里面比较难办。老工厂我现在暂时也难要他们这么办。至于新工厂是完全可以试办的。(江渭清:老工厂现在就只办自己的。)是办自己的,他办了自己用的。他为社会训练人材啊,他不管那个事。他只制造物质产品,制造新的人呢,人的产品他不大负责的。是不是工厂里面除钢铁、除机械以外,除这些物质产品之外,还可以出工程师,出技师,出干部,也出厂长、出党委书记,出大学毕业生,这么一些人嘛。要出点人的产品嘛,是不是这个也要负责。工厂领导机关、工厂的党委书记是不是加上这么个责任,更光荣一些嘛。单纯只搞物质产品,见物不见人嘛。他只看到物质产品,对于那个人,怎么搞法,搞好一点,他就不重视的。你看他这个观点是不是也是见物不见人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又见物、又见人的话,我们除开完成生产计划以外,物质生产计划以外,我们还完成多少教育的任务,培养新的干部、新的人材的任务。是不是可以这样?

  这是关于教育问题,我想再还提这两点。

  就是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小孩子的教育,有一个时期甚至一直到现在我们在宣传上面也就是强调家庭教育,家庭对于小孩子应该负责,应该教育好啰。小孩不好就要父母负责。甚而至于要……,还有什么条例,小孩子犯了什么罪还要惩罚父母的。是小孩子俄东西吧?什么东西吧?我想,对于儿童应该有家庭教育,我想这个没有疑问,是必要的需要的,不是不需要。那么一个家庭教育,一个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工厂教育等等。两种教育都需要,社会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也需要,问题是现在应该强调那一种,应该着重那种。还是着重家庭教育,还是应该着重社会教育?我们在宣传上面应该是强调社会教育还是应该强调家庭教育?这么个问题,请同志们研究一下。据我看在今后宣传上恐怕是应该强调社会教育,不应该过分强调家庭教育。这是一个问题。

  此外,还有托儿所、幼稚园、小学校。农村里面托儿化,城市里面我看不久也可能托儿化的。我们机关里面托儿;化比较更早就搞起来了,以后可能更普遍啰。因此,农村、城市都是托儿化。普及小学教育。所有小孩子进小学,而且要普及中学教育,小孩都进初中。因此,对于我们新的一代的教育,托儿所、幼稚园、小学中学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我们党委要抓这个。要加强领导。对于托儿所一直到小学、中学,对于儿童这方面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是否以后,这是个方向,当做方向来讲,托儿所、幼稚园是不是应该向全托这方面发展。小学、中学是不是让他住校,不要天天回家。托儿所全托,小学、中学住校这样子对于家长负担更加减轻,父母更可以抽出来去担负社会劳动,恐怕小孩也好一点,也好得多。特别是我们干部子女,我想了,是有些担心的。如果在托儿所,在小学里一道吃饭、一道睡觉、一道穿那样的衣服,横竖那里是供给制,没有劳动的在那里劳动,将来加入公社就在那里加入公社,进工厂就进工厂。这样是不是比较更好一些。这是方向,不能马上办的。所有托儿所全托,小学住校,现在办不到。但是,是不是当做方向讲,是不是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小孩子不大听父母的话,比较的还听老师的话,比较的还是怕群众。这也是个问题。所以,儿童教育是着重社会教育还是着重家庭教育,托儿所、小学以及中学的住校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在一部分问题上面带方向性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不是重要?托儿所、公共食堂、小学、中学这些东西,现在我在乡下一走,有很多人看不大起,不愿意到托儿所工作,不愿意当保姆,不愿意做饭,女同志也不愿意做饭,小学教员不愿意当小学教员。做这些事情,那是社会地位很低,因此人家不大愿意做。这个情况恐怕是不好的,对我们的事业不利,对我们的社会不利。托儿所、幼稚园、公共食堂、小学是全体人民关心的事情。全体人民都关心啦。托儿所搞不好,他的父母就关心,劳动就不放心,公共食堂搞得不好,大家吃饭吃得不好,劳动也就不会好,小学生搞不好也是关系到父母。所以这几件事是人事。托儿所、幼稚园、食堂、小学校等等这是几乎关系全体人民的生活的问题,也几乎是全体人民所关心的。所以,这些事情必须办好,要提高。要把托儿所办好,把托儿所的水平提高,公共食堂的水平提高,要办好。曾经我讲过保育员应该经过师范学校毕业。看是不是可以这样?带孩子的人应该是比较高级的技术工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讲?看小孩总要比看拖拉机、抽水机差不多,或者总要高一点才好。现在是看抽水机的是要最好的人去看,而看小孩子可以马马虎虎的。看这样摆得合理不合理?这样看法。带养小孩应该是新式的办法,农村中还是旧式的办法,也不消毒,有病来了也不容易预防。所以办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这些几乎关系全体人民的事情要加以提高办好。报纸上恐怕也要加以宣传,那些食堂是办得好的,要加以鼓吹,也要开现场会议,插红旗,插白旗?那些托儿所搞得不好的,应该批评;那些搞得好的,报纸登一下鼓励嘛,也要开现场会议,这些事情就可以办好的。办好了对全体几乎全社会人民是给予一种鼓舞,很大的鼓舞。因为他小孩送去就放心。现在我们还有好多干部不愿意把小孩送到托儿所,无非是说托儿所还办得不好。如果办好了,他也愿意送的。

  这些问题当做问题提出,也有一点意见,提出请省委、今天这么多的同志,请你们大家考虑一下。但是,现在还不要在工人里面、群众里面展开讨论,群众里面展开讨论就要轰起来了。在领导干部中间议论议论,思想有个准备,想一想考虑一下,是好的。无非是要这样办,与不这样办,两个都可以啰。问题提出来嘛,现在还没有决定嘛,省委没有决定,中央没有决定嘛。我也是这一路来跟同志们谈话,看了一些事情感觉有这些问题,我自己也没有决定,到底怎么样,好不好,因为没有试验,没有试验过嘛,试验过以后才能最后相信嘛。没有试验的东西总还是不能晓得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样呢?是能够行呢?或者是能够普遍行呢。这个还没有把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