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卷

“模范的立宪国家”



  科伦10月21日。每当我们考察“模范的立宪国家”——比利时的时候,兴趣总是愈来愈浓。
  在本报过去的一号中,我们曾经证明:“列奥波特的最大的陪臣”是“赤贫现象”。我们指出了:仅就18岁以下的少年男女来说,如果他们中间的犯罪行为按1845—1847年那样的比例自发地增长,那末,“到1856年比利时全国人民(包括尚未诞生的小孩在内)都要坐牢了”。同时我们也指出了:随着赤贫现象和犯罪行为的增长,比利时工业收入的源泉也日益涸竭(“新莱茵报”第68号)[注:见本卷第367—370页。——编者注]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模范国家”的财政状况:

                     法 郎
1848年的一般预算………………………………119 000 000
第一次强制公债………………………………… 12 000 000
第二次强制公债………………………………… 25 000 000
强制处价的银行券……………………………… 12 000 000
        ——————————————————
       总计……………………………168 000 000
此外,还有国家保证的
强制比价的银行券……………………………… 40 000 000
        ——————————————————
        总数…………………………208 000 000

  罗日埃对我们说:比利时象中流砥柱一样地耸立着,世界历史的狂风骇浪在它的周围怒号,但是它却屹立不动。它站在自己的庞大机构的高峰上,稳如磐石。上面指出的2亿零800万法郎就是这些模范机构的奇异力量的最平凡的表现。使立宪的比利时遭到灭亡的将不是革命运动,使它遭到可耻灭亡的将是破产
  象一切自由派的内阁一样,比利时自由派的内阁,即罗日埃的内阁也不外是资本家、银行家、大资产阶级的内阁。下面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内阁怎样不顾赤贫现象的增长和工业的衰退,仍然采取巧妙的手段来为大银行家的利益而剥削全体人民。
  前面列举的统计表中所提到的第二次公债的发行之所以能取得议会的同意,主要是由于许下了赎回国债券的诺言。这些国债券是在巴特尔米·泰奥多尔·窦的天主教内阁执政时期由天主教财政大臣马鲁发行的。这些国债券的发行是用一些金融大王自愿借给国家的资金来保证的。这些债券就是我们的罗日埃和他的自由派伙伴们在唠叨不休地批评窦的内阁时死抓住不放的一条小辫子。
  自由派的内阁现在究竟干了些什么呢?它在“通报”(比利时有自己的“通报”)中宣布发行利率为5%的新国债券。
  在赎回马鲁所发行的这种丢尽了脸的国债券的借口下骗去2500万法郎的强制公债以后,又发行国债券,这难道不是无耻吗?但是这还不够。
  国债券的利率是5%。而同样由国家保证的比利时证券的利率则是7—8%。在这种条件下,谁愿意认购国债券呢?此外,由于国家的一般状况和发行强制公债的结果,有力量自愿贷款给国家的人已经不多了。
  发行这种新国债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银行无法把自由派政府委托它发行的强制比价证券全部投入流通。在银行的保险箱中还存有几百万这种无用的证券。显然,当这些证券还被紧锁在保险箱中的时候是不会获得任何利息的。除了把它们交给国家换取利率为5%的国债券以外,难道还能找到使它们流通的更好办法吗?
  这样一来,银行就可以从这几百万张纸片中获得利率为5%的利息。这些纸片本身是毫无价值的,而它们一般说来所以有交换价值,那仅仅是因为国家赋予它们这种交换价值而已。在最近的预算中,比利时纳税的平民就会发现赤字增加了数十万法郎,他们必须尽自己的义务,完全为了穷银行的利益来弥补这些赤字。
  比利时的金融大王认为君主立宪制比共和制更有利可图,这难道值得惊奇吗?天主教内阁所宠爱和保护的主要是大地主的最神圣的、物质的利益。自由派的内阁也同样无微不至地维护大地主、金融大王和宫廷奴仆的利益。这些所谓的党派同样贪婪地搜括国民财富(在比利时毋宁说是国民贫困),同时不止一次地彼此攻讦,如果它们在内阁谙练的领导下现在又重归于好,互相拥抱起来,并且组成一个唯一的大党——“国民党”,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卡·马克思写于1848年10月21日
载于1848年10月22日“新莱茵报”第123号
原文是德文
俄文译自“新莱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