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

弗·恩格斯

博马尔松德的夺取

(第二篇论文)



  报刊上报道的关于夺取博马尔松德的详情仍然模糊不清和不够实事求是。这样,我们实际上就无法知道破城炮队的配置地点距堡垒有多远,舰只在海上攻击时停泊在何处。出乎意料之外,甚至在联军攻占堡垒之后,我们也没有得到有关堡垒构造的任何新的材料。对于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避而不谈,供读者欣赏的与其说是些技术上的细节,不如说是些绘声绘色的描述。甚至公报也是如此草率,以致不可能研究清楚,法军在夺取一个除了指挥官以外大概谁也没有抵抗的伊捷耶(当地写法)堡垒时是否进行了强攻。
  我们所获得的有限材料正同我们根据要图所作的判断相同:两座塔楼都建筑在起伏相当大的地形上,因而雏谷、斜坡和岩壁形成了几乎直通到塔楼的壕沟边的天然接近壕。联军可以方便地配置在这些雏谷里,而无须顾虑从头上飞过去的俄军霰弹。这样一来,联军便有了把炮队配置在目标附近的可能,因而从围攻的第一日起就用上了通常在围攻最后阶段才使用的那种炮队,即破城炮队。俄军把工事构筑在这种地形上,而且又没有把工事前至少600—800码以内的地面加以平整,根据这种情况来看,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来自陆地的严重攻击的可能性。看来,破城炮配置在离堡垒不超过500—600码的地方,因为法军是用十六磅加农炮射击的,一般认为这种火炮即使从100—150码的距离上发射也不足以在城墙上打开缺口。然而,在36小时的炮击之后,塔楼已遭到相当的破坏,再经12小时的轰击即可把整个正面破坏。英军轰击诺提奇堡垒用的是60门三十二磅加农炮,每门炮重45英担。
  根据霍华德·道格拉斯爵士的“海军炮兵”[236]一书所讲的,这种火炮使用规定的7磅装药,在400—500码距离内发射的实心弹对坚实的橡树的贯穿力为2—2.5英尺。法军十六磅加农炮的实心弹使用5磅装药时,在400—500码的距离内对橡木工事的贯穿力为1.5—2英尺。如果英军像所能推测的那样把装药量至少增大到8磅,那末,在火炮增加1倍并且口径增大1倍的情况下,英军在不到12小时的时间内就打开了工事的一面,这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海上攻击,那不过是一种牵制行动。只有佩勒姆舰长一人利用机会进行了一次科学实验。他使用八英寸长管主炮,以破城射击所需的那种顽强精神和均匀速度,尽可能固定不变地向同一点射击。这种八英寸的长管炮是英国海军中最好的火炮。它很重(95英担),因而在用六十八磅的实心弹射击时可以使用十六磅的装药。甚至在500—600码的距离上发射,其破坏作用也比破城炮队迄今通常使用的十八磅或二十四磅炮弹的作用大得多;只要使用得当,这种火力定会产生巨大的效果。佩勒姆舰长的顽强的火力很快就揭露了俄国花岗石要塞的秘密。只用几发炮弹就使围墙的外层坍下了一大片,原先看来像是一整块的花岗石,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厚度同高度和宽度完全不相称的一块砌面板。再加几发炮弹,连旁边的石板也崩坍下来了,这时围墙轰然一声坍下一大堆乱砖碎石,暴露出要塞的心脏。于是一切都很清楚:“花岗石”只是外表;只要砌在内岸的比较薄的石板一被炮弹击碎,里面就再没有任何坚固的石砌体能阻挡炮弹了。其实围墙不过是一层夹墙,中间填的是碎石、沙子和其他一些既不坚固又无附着力的东西。既然主堡是这样筑成的,那末毫无疑问,塔楼的砌造质量也不会好,因此,塔楼如此迅速地被打开缺口,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可是,就是这些抵御能力如此薄弱的围墙,竟以其雄伟的外表使整个英法舰队几乎惊呆了4个月之久!不过,查理·纳皮尔爵士看到这些工事原来是用什么材料筑成的以后所感到的失望,恐怕还比不上沙皇在得知他那耗费巨资的“花岗石”竟是什么东西以后所感到的失望吧。在陆地攻击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我们已经谈到过要塞周围的起伏地形,它靠近要塞不仅是在火炮射程以内,而且还在步枪射程以内。文森团的猎兵就利用了这种地形,隐蔽在树桩、巨石、岩壁等等后面,爬到很近的地点,然后对穹窖的炮眼猛烈地射击。在400—500码的距离内他们的步枪百发百中;而且每发枪弹只要击中炮眼,就像打中隧洞一样,顺着倾斜的墙壁直到最深处的中央的洞孔;因此不难想像,这对装填要塞炮的炮手们是多大的惊扰。
  看来,俄军并没有采取最简单的措施来防备这种步枪的射击。他们也有猎兵。为什么他们不把猎兵配置在塔楼顶的胸墙的后面而对敌人的猎兵进行射击呢?显然,博马尔松德的芬兰猎兵并不乐意为神圣的俄罗斯的荣誉而战。而且,法军除攻城炮以外还使用了几门臼炮和3门榴弹炮。臼炮对爆炸弹无法炸穿的塔楼顶进行曲射,以便使坠力和爆炸力结合起来摧毁它。但是这种射击的效果显然很差。法军的榴弹炮则对炮眼进行平射。在400—500码这样近的距离上,用长管的二十四磅青铜榴弹炮发射直径六英寸的炮弹,每三发肯定有一发可命中像炮眼这样的目标;而每一发命中目标的炮弹就意味着一个炮手班和一门火炮失去作战能力。可见这种射击该是非常有效的。
  总之,我们看到,博马尔松德的花岗石围墙无非是俄国人的骗局,是在薄薄的石砌层里面的一堆乱砖碎石,不可能在稍长的时间内经受住准确而顽强的射击。如果说建筑围墙的人欺骗了尼古拉,那末尼古拉也毕竟成功地利用了这些虚有其表的工事欺骗了联军,迫使联军放弃了整个战局。总的说来,俄军防守得不够好,其原因可能是芬兰部队十分公开表现出来的情绪。联军的攻击的特点是他们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坚决性,这一点大概应归功于琼斯将军。在火炮的转移和架设方面所必须克服的一些困难,虽然被查理·纳皮尔爵士过分夸大了,但无疑也是巨大的。法军在攻击中使用了口径太小的攻城炮和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有很大用处的臼炮,但是他们用火炮和步枪对炮眼进行的平射却值得大加赞扬。英军和往常一样使用了能动到战场的最重的火炮,进行了暴露的、直接而有效的射击,克服了困难,并以其素有的顽强精神在敌人的火力下坚持作战,没有无谓的忙乱,但也没有特别新奇的表现而达到了目的。
  博马尔松德被攻下了,但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处理它?根据来自汉堡的最后消息来看,在海军将领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远征军的司令官们和高级军官们已经决定,如果瑞典不愿以向俄国宣战为代价占领博马尔松德,联军就将破坏一切工事而撤离该岛。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末阿兰群岛的远征就决非“通报”所断言的那样,是战略性的步骤,而是纯外交性的措施,目的是把瑞典拖进来同这样一些强国结成危险的同盟,这些强国的友谊,按布莱特先生说,“在一年内带给土耳其的灾难,是俄国即使在野心最大的时候也未曾梦见过的”。瑞典的宫廷正犹豫不决,瑞典的报界在号召人民谨防那些《Danaos et dona ferentes》〔“即使是带来礼物的希腊人”〕[注:味吉尔“亚尼雅士之歌”。——编者注],但是瑞典的农民已经通过了请愿书,内容是议院应当请求国王永不再使阿兰群岛重新落入俄国手中。农民的请愿书未必会引起注意,很可能我们不久就会得到要塞被炸毁的消息。


弗·恩格斯写于1854年8月28日
作为社论载于1854年9月13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4182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注释:
  [236]道格拉斯“海军炮兵论”(Douglas.《A Treatise on naval gun-nery》)。1820年在伦敦发行第一版。——第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