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

卡·马克思

印度起义


1857年7月17日于伦敦


  自从德里落到起义的西帕依手中和他们拥立了莫卧儿皇帝以后,到6月8日正好一个月了。但是,认为起义者能够对抗英军、守住这个印度古都的任何想法,都是荒谬的。德里的工事只有城墙和简陋的护城壕,而周围瞰制城市的高地已经为英国人所掌握。他们甚至不必轰毁城墙,也可以采用切断城内水源的简单办法,在很短时期内迫使德里守军投降。并且,那些杀死了自己的军官、挣脱了纪律的束缚、连一个可以赋予最高指挥权的人都推选不出的形形色色的起义士兵,当然很少有可能组织认真而持久的抵抗。使混乱局势更加混乱的,是德里的这支庞杂的队伍天天都有孟加拉管区各地的新的起义部队络绎不绝地前来加入,这些起义部队好像都按照一个预定的计划投身到这个命运已经注定的城市里来。5月30日和31日,起义者冒险出击两次,但均被击退,受到重大损失。这两次出击看来都是在绝望之下进行的,而不是由于有任何自信或者自认为有力量。唯一令人奇怪的倒是英军行动的迟缓,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由于天气酷热和缺乏运输工具的缘故。据法国人的报道,除总司令安森将军外,还有约4000名欧洲兵已死于致命的酷暑。就连英国报纸也承认,在德里城下的战斗中,烈日对士兵的危害甚于敌人的枪弹。由于缺乏交通工具,驻在安巴拉的英军主力在向德里的行进中用了差不多二十七天的工夫,这样每天平均只运动一个半小时左右。造成进一步迟延的原因,是安巴拉没有重炮,因而必需从最近的军械库调去攻城炮兵纵列,而最近的军械库却远在萨特里日河彼岸的皮劳尔城。
  尽管如此,德里陷落的消息仍然指日可待;但以后又将怎样呢?虽然印度帝国的传统中心被起义者充分掌握达一个月之久这一事实可能成了最强烈的酵素,使孟加拉军全部瓦解,使起义和逃亡现象从加尔各答向北扩展到旁遮普,向西扩展到拉吉普坦纳,并且使英国的统治从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发生动摇,但是认为德里的陷落(尽管它可能在西帕依队伍中引起惊慌)会足以扑灭起义的火焰,阻止它的进展,或者恢复英国的统治,仍然是极大的错误。拥有将近8万人的整个土著孟加拉军队(其中大约有拉吉普特人28000名,婆罗门教徒23000名[204],伊斯兰教徒13000名,较低种姓的印度教徒5000名,其余是欧洲人),已有3万人起义、逃亡或被开除。至于这支军队中其余的士兵,有几个团已公开宣称他们将是忠于宣誓的,仍将支持英国当局,但土著部队目前正在从事的事情不在此限:他们将不协助当局反对土著团的起义者,而是相反地,将援助自己的“巴依”(兄弟)。从加尔各答起,他们几乎在每一个警备区都是这样做的。土著团曾消极了一个时期,但是一当他们相信自己有了足够的力量,他们就举行起义。伦敦“泰晤士报”一位驻印度的记者对于还没有公开表示态度的团和还没有与起义者一致行动的土著居民的“忠诚”说得非常透彻。
  他写道:“如果你读到一切平安无事,你就应该了解为:土著部队还没有公开起来叛变;不满的居民还没有公开造反,他们不是力量还太弱,就是自己感到力量不强,要不然就是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当你读到某个孟加拉土著骑兵团或步兵团‘表示忠诚’时,你就应该了解为:在说得这样动听的各团中只有一半是真正忠于宣誓的,另外一半只是在装样子,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到来时使欧洲人措手不及,或者借此避免嫌疑,从而更便于帮助他们那些参加叛乱的伙伴。”
  在旁遮普,只是用解散土著部队的方法才防止了公开的起义。在奥德,可以说英国人只保有勒克瑙的驻劄官官邸[205],而在其他所有的地方,土著团都起义了,他们携带枪支弹药逃跑,把英国人的房子全部烧光,并且跟已经起义的居民联合起来。现在,英军的真正处境由下面这件事实可以看得最清楚:英国人不得不在旁遮普和拉吉普坦纳建立流动部队。这说明,英国人既不能依靠他们的西帕依部队,也不能依靠土著居民来维持他们分散的各部队之间的联系。正像法国人在比利牛斯半岛战争[206]时期一样,他们只是控制住自己军队所占领的据点以及这些据点所瞰制的周围地区,而被分隔开的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则依靠流动部队来维持;但流动部队的活动本身就是极不可靠的,他们活动的地区愈广,自然效果便愈差。英军兵力确实不足,还可以从下面这件事实得到进一步的证明:英军为了把财物从受起义威胁的警备区运出来,不得不利用西帕依来担任护送,而西帕依毫无例外地在半途起义,带着托付他们护送的财物逃跑了。由于从英国派去的部队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在11月以前到达,同时从马德拉斯管区和孟买管区抽调欧洲部队将更加危险(因为马德拉斯的西帕依第十团已经显露出不满的征兆),所以,在整个孟加拉管区征收普通税的一切念头都必须打消,而瓦解的过程也只好听任它继续下去。即使我们假定,缅甸人不会乘机行动,瓜廖尔的摩诃拉扎将继续支持英国人,控制着印度最精锐部队的尼泊尔统治者将继续保持平静,怀有不满情绪的白沙瓦不至于同不安分的山区部落联合起来,波斯的沙赫不会傻到从赫拉特撤退,——即使这样,整个孟加拉管区仍然需要重新征服,整个英印军队仍然需要重新建立。这件大事所需的费用将全部落在英国人民的肩上。至于格兰维耳勋爵在上院提出的意见,说东印度公司能够依靠发行印度公债来筹措必要的款项,它的可靠性可以从西北各省的骚乱局势对孟买金融市场的影响来判断。当时,印度本地的资本家立即感到恐慌,从银行提出大量款项,政府的有价证券几乎再也找不到买主,而大规模的囤积不仅在孟买,而且在它的郊区都开始出现了。


卡·马克思写于1857年7月17日
载于1857年8月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5082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注释:
  [204]拉吉普特人是印度的高级种姓之一,也是印度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拉吉普坦纳(现名腊贾斯坦)。孟加拉管区也有很多拉吉普特人,主要居住在比哈尔。拉吉普特人被认为是属于刹帝利武士等级的。在莫卧儿帝国,拉吉普特人作为军人很受重视,因为他们具有民族团结性,而在雇佣的莫卧儿军队中通常是缺乏这种团结性的。从阶级方面看,他们一般都属于“殷实”农民这一中间阶层。英国人很乐意接受拉吉普特人加入孟加拉军的西帕依部队。
  婆罗门在古印度被认为是僧侣等级。从种姓制度形成的时候起,婆罗门就在种姓等级中占据最高地位,是印度四个最古老的种姓之一;后来,像其他印度种姓一样,除僧侣之外,还包括各种不同职业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连沦为贫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包括在内。
  孟加拉的西帕依军队(与孟买和马德拉斯的西帕依军队不同)招募的主要是属于高级种姓的印度教徒,所以在孟加拉军中有很多婆罗门和拉吉普特人。——第260页。
  [205]驻扎官官邸是英籍驻扎官(印度公国的政治顾问)的驻在地,此处专指奥德驻扎官的驻在地。——第261页。
  [206]指1808—1814年西班牙人民反抗法国占领的独立战争。——第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