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

战争短评(三十八)



  战争又进入了危急时期,这次可能是真正的危急时期。从我们知道在巴黎由政府定量分配面包的时候起,便再也无需怀疑战事就要结束了。在这以后还有多久会提出投降,这是次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这支拥有50万武装人员的被围军队,即将按照围攻军队任意提出的一切条件向22万人的围攻军队投降。至于能否不经过新的斗争就实现这一点,这要到以后才能知道;但是无论如何,任何斗争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局势。巴黎能否再支持两个星期,这50万武装人员中是否会有一部分能突围出去,这一切对于战争今后的进程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围攻造成这种后果,特罗胥将军应负主要责任。当然,他没有能够用他所拥有的、无疑是优秀的兵士组成一支军队。他有将近5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把这些人训练成兵士,但是看来他们在被围末期的作战能力并不比被围初期好些。最后从瓦勒里安进行的一次出击[126],远不如前一次跨过马尔纳河的出击勇猛;在这次出击中,看来戏剧效果有余,而决死精神不足。仅用部队没有能力攻击由德军久经战斗的老兵防守的工事来辩解是不够的。为什么他们会没有能力呢?5个月的时间是足以把特罗胥指挥下的人员训练成很不坏的兵士的,何况包围一个巨大的筑垒城市这个情况为达到这个目的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毫无疑问,兵士在11月和12月的几次出击以后,士气已经低落;但这是因为他们被敌人的优势慑服呢,还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再相信特罗胥的那种虚假的战斗到底的决心?来自巴黎的一切报道都一致把没有成功的原因归之于兵士对最高司令官缺乏信任,这是对的。我们不应当忘记,特罗胥是奥尔良派,因此他极端害怕拉-维勒特、伯利维尔以及巴黎的其他一些“革命的”市区。他害怕这些市区甚于害怕普军。这并不纯粹是我们的想像或推断。我们从一份绝对可靠的材料中了解到,一个政府官员[注:茹·法夫尔;见本卷第535页。——编者注]从巴黎寄出的一封信说,各个方面都要求特罗胥坚决进攻,但特罗胥始够拒绝这样做,他认为这种做法会把巴黎让给“蛊惑家”。
  因此,巴黎的陷落现在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了。这将是紧随圣昆廷、勒芒和埃里库尔失败以后对法兰西民族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精神影响也将是很大的。此外,在东南部将要发生的事件可能会使这次打击具有一种精神上的摧毁力量。看来,布尔巴基在伯尔福近郊停留的时间太久了,以致使人认为他完全不明了自己的处境。布雷索耳指挥的第二十四军24日还在蒙贝利亚尔以南约12英里的紧靠瑞士边境的布拉蒙;即使这仅仅是布尔巴基的后卫,也仍然不能认为他的其余两个军会离那里很远。同时我们听说,普军已经在21日在多耳附近截断了伯桑松—第戎铁路,随后他们占领了这条铁路线上离伯桑松更近的另一个车站圣维;这样一来他们便把布尔巴基向里昂的退路限制在杜河和瑞士边境之间的这个狭窄地带内,这个地带有许多平行的纵向山脉和谷地,在这里一支较小的部队可以找到许多足以阻止像布尔巴基军团这样一支军队的退却的阵地。我们估计,在杜河上的这些部队是察斯特罗夫的第七军第十三师,也许是23日到达第戎的弗兰泽茨基的第二军的一部分;和第二十一团一起编成第八旅(或者是第二军第四旅)的第六十团在第戎附近被加里波第击退,并且失掉了军旗。但是因为加里波第拥有的兵力不超过15000人,所以他将无力扼守该城来抵抗这时无疑即将来到的数量上占优势的普军。他将被击退,而普军将继续向杜河以及更远的地区进攻。如果布尔巴基在这个期间不能最有效地利用兵士的两条腿,那末他和他的全部军队就要冒下列危险:或者是被赶进伯桑松要塞而重蹈麦茨的复辙,或者是被驱入与瑞士毗连的汝拉的一隅而不得不在国界的这一边或那一边放下武器[127]。即使他能够带领他的大部分部队逃脱,也几乎肯定要损失大量的掉队人员、辎重以至火炮。
  在埃里库尔的历时3天的战斗以后,布尔巴基在这个边境附近的危险的地区一天也不应当多留,因为普鲁士的增援部队正在向他的交通线前进。他解救伯尔福的企图没有实现;在这个方向上继续进攻的一切可能性都消失了;他的处境日益危险,只有迅速退却才能得到解救。但是根据各种材料来看,他对这一点也没有注意。如果他的疏忽造成第二个色当事件的话,那末这将给法国人民一个精神上极其沉重的打击。
  我们说精神上的打击,是因为这个打击在物质上可能不这样严重。固然,德国当然不像甘必大所说的那样兵源枯竭,但是恰恰在目前,它的作战兵力,不论从绝对或相对意义来说,毕竟都要比今后几个月内所能提供的新的兵力要多得多。再过一个时期德军的兵力一定会减少,然而甚至在巴黎的守军和布尔巴基军团投降(如果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的话)以后,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法军兵力重新增长。显然,普军已经放弃了征服和占领整个法国的一切希望;在南部的大片地区被占领以前,在北方的消极的、有时还是积极的抵抗(例如炸毁土尔附近摩塞尔河上的桥梁)停止以前,只要法国还没有被战争弄得筋疲力竭,我们便看不到任何足以迫使法国投降的理由。

载于1871年1月26日“派尔-麦尔新闻”第1858号




  注释:

  [126]比桑瓦耳会战(又称蒙特列特会战或蒙瓦勒里安会战)是在巴黎被围4个月后于1871年1月19日发生的。这是特罗胥组织的从被围的巴黎的最后一次出击,其目的是要彻底摧毁国民自卫军的力量,挫伤它的士气并以此让居民和军队相信继续保卫巴黎是不可能的。这次出击缺乏应有的准备,出击时进攻部队的行动不协调,也没有必要的预备队。尽管法军表现很勇敢,但是出击在所有地点都被击退。——第258页。
  [127]正如恩格斯预见的那样,东方军团在1871年1月15—17日埃里库尔会战失败后退却时,被压缩到瑞士边境,于2月1日被迫进入瑞士领土并放下武器。——第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