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四十卷

《莱茵—摩塞尔日报》的修辞练习



  科伦3月13日。今天,《莱茵—摩塞尔日报》就本报3月9日评述省议会代表的文章[注:见本卷第356—360页。——编者注]作出了反应[122]。我们不想将它的这份修辞杰作的某些范例向我们的读者保密,其中甚至可以遇到这样的佳句:
  “《莱茵报》朝着它仿佛在《莱茵—摩塞尔日报》的一篇文章中看见的幻影使劲地挥起——不是斧钺,而是它惯用的大棒〈好家伙!惯用的大棒!挥起大棒!〉,不消说〈对那些不消说的事物说三道四是多么奢侈啊!〉,它的打击全打偏了〈打偏了!没有打中《莱茵—摩塞尔日报》。大概打中了它的编辑吧!〉。受到攻击〈只有幻影受到了攻击!〉的报纸依然完好无损。”
  多么慷慨的逻辑啊!这使读者根本无需动脑筋就可以作出结论:对受攻击的报纸打偏了,没有打中它!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严谨的叙述!真难设想,在《莱茵—摩塞尔日报》看来,宣称它的脊背完好无损该多么有趣!“幻影”、打击幻影的《莱茵报》、打击全打偏了,这些妙不可言的想象给《莱茵—摩塞尔日报》的幻想力增添多少光彩啊!下面有关这个最大的题目的一些既巧妙又惊人的说法就是明证。在介绍这些说法时我们亟愿提醒读者注意它们之间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请看:
  1.“3月9日的《莱茵报》朝着它仿佛在《莱茵—摩塞尔日报》的一篇文章中看见的幻影使劲地挥起惯用的大棒,不消说,它的打击全打偏了。”
  2.“这篇文章使《莱茵报》看见了鬼魂〈刚才这鬼魂还是幻影,从何时起《莱茵报》在这家教皇至上派的无名小报上看见了鬼魂呢?〉,因而使它变成了同影子作斗争的英雄。”
  那么,这一次至少是打中了《莱茵—摩塞尔日报》的影子!
  3.“不过,《莱茵报》自己大约也意识到,碰到一切实际的、真实的、坚硬的东西〈莫非指《莱茵—摩塞尔日报》的脊背吧?〉,它的力量便会成为笑柄〈什么样的精神力量碰到脊背不会成为笑柄呢?〉。而它仍然想证明它有犄角〈“惯用的大棒”悄悄地变成了“犄角”〉,并且会撞人〈先前是“使劲地挥起大棒”〉。它想象出一个幻影〈先前是“看见”或“仿佛看见”〉,企图硬把它当作我们文章的真正精神〈重复一遍是为了提醒读者记住事实!〉,“它拿这个幻影来尽情发泄它的愤怒并试试自己的力量〈够厉害的说法〉,正象公牛打架时狂怒的牲畜一样〈前面《莱茵报》被说成是“拿着大棒的人”,那么,“牲畜”便自然是《莱茵—摩塞尔日报》了。〉,把它的怒气发泄在扔给它的稻草人身上,并在把这稻草人撕得粉碎之后,自认为是胜利者”。
  多么地道的荷马语言!多么了不起的史诗般的广博!对动物心理了解之深刻简直就象伊索寓言!这是对自认为是胜利者的公牛的心理状态的绝妙理解!
  如果我们竟想同这位如此“杰出的政论家”就事情的实质进行争论,那可是“太天真无邪”而又“鄙俗迂腐”了。我们只想再说几句话,给这位好汉刻画一下:
  《莱茵—摩塞尔日报》在它那篇如此不幸地受到攻击的文章中“只是”表示“怀疑”:“如果这些人〈指呼吁人们选举康和梅[注:指康普豪森和梅尔肯斯。——编者注]两位先生的那封传阅信件的作者〉的希望得以实现,是否真的恢复旧汉撒同盟时代”。但是,“关于恢复过时的、腐朽的秩序”,在它的“文章中只字未提”。谁能理解,就让他去理解吧!
  接下去:
  《莱茵报》企图“公开撒谎,因为它说:‘在省议会上所应代表的各项利益中,《莱茵—摩塞尔日报》仅举出比较自由的行政区机构和扩大等级权利’[注:见本卷第357—358页。——编者注]。然而,在《莱茵—摩塞尔日报》上还可以读到:‘确认大量其他在发展人民生活方面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可是,难道《莱茵—摩塞尔日报》正式提出过,或者哪怕只提一下任何这类“悬而未决的问题”吗?它是否认为,象“确认大量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类模棱两可的字眼,就能有助于明确这些问题以便向省议会代表提出一定的要求?还是让我们的读者再来看一看《莱茵—摩塞尔日报》的独特文风:
  属于“〈省议会上〉应予维护的利益的,是确认大量在发展人民生活方面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发展人民生活方面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应予维护的确认!


卡·马克思写于1843年3月13日
载于1843年3月14日《莱茵报》第72—73号
原文是德文



  注释:
  [122]指1843年3月13日《莱茵—摩塞尔日报》第72号上发表的注明《莱茵通讯,3月11日》的文章。下面的引文是从这篇文章引来的。——第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