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传记·回忆·评论 -> 玛丽·加布里埃尔《爱与资本:马克思家事》(2012)
前言
我最开始接触到卡尔·马克思(以下简称卡尔或马克思)家的故事,是通过伦敦一家杂志的一篇文章。文章是关于伦敦名人的,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意是说:马克思幸存下来的三个女儿中,两个选择了自杀。读到这里,我停下了,我意识到自己对马克思的家庭或者说他的个人生活一无所知。那时候,我眼里的马克思是坐落在海格特公墓里花岗岩墓碑底座上的那个巨大的头像,是出现在数百本著作中的理论体系。我一直未曾想过,在他艰辛地创造出一个为世界带来革命的理论的时候,他身边的女人每天是如何照顾他的,也从未想过,这个造就了欧洲社会主义,并将共产主义传递到包括俄国、非洲、亚洲和加勒比海的男人,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开始读更多关于他们一家人的故事。我发现,马克思哲学的每一个角度以及他的文字的每个细微差别,都有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没有一本英文著作完整地讲述马克思一家人的故事。[1]无数关于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完全聚焦于他的妻子燕妮和孩子们,以及对他们而言,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海伦妮·德穆特。关于燕妮·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的传记倒是有几本,但没有一本完整地讲述她们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或者讲述她们的辛酸对马克思工作的影响,因此我想试一试。
我搜集了马克思一家人相互间以及他们与朋友们在60多年间的通信,多达数千页。其中很多保存在莫斯科的档案馆,之前从未用英文出版过。我还阅读了马克思一家更远一些的亲戚朋友谈论他们的信件。我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同一时期不同信件这两个维度,来阅读这海量的文字。我仿佛听到里面的人物正随着事件的展开在对话。我倾听他们每天的言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20年时间里几乎每日都相互写信,马克思家庭里的女性写的信也很多。一个画面逐渐浮现在我眼前:一家人牺牲了一切,为的是后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当他们在世时,这种思想仍主要存在于马克思的脑海里。
我看到丈夫和妻子的故事:他们彼此深爱,即便经受失去四个孩子的痛苦,遭受贫困和疾病,被社会排斥,他们的爱依然热烈如火。我看到三个女儿的故事:她们崇拜父亲,即便自己失去了梦想,甚至失去了孩子,仍把他的伟大思想的前景当做信仰。我看到一群人的故事:在19世纪欧洲的革命浪潮中,他们璀璨、高昂、不屈、有趣、激情,却最终以悲剧收场。终究,这是个(个人的和政治的)美好愿望被残酷现实所击碎的故事。
看到马克思一家人写下的这些文字,我发现:过去125年来的传记呈现的很多细节是对事实的篡改或误读,有的基于政治原因,有的基于个人原因。受争议的人物往往面对这样的情况,但我敢说,马克思更是如此。有些例子广为人知:马克思在1883年逝世后,追随者们便马上试图把他完美化——不再提到他的缺点,以及从大学时代便开始有的绰号“摩尔”。冷战时期以及柏林墙被推倒后,马克思的传记成为东西方思想对抗的战场。他(和他的家人)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根据需要被删改——就看是把他刻画成共产主义的圣人,还是蛊惑人心的恶徒。读者只有知道作者站在哪一方,才能理解马克思的一生为什么会被那样描述。
恶意批评者经常贬低马克思假意为工人战斗,实际上过着奢华的资产阶级生活。这样的指控早在马克思还活着时便已出现,直到20世纪都没有停歇,因为总有人试图诋毁他和他的工作。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还出现过很多错误和误导的例子,已经被研究马克思的学者发现并尽量纠正。不幸的是,还有一些仍在被当做事实,不仅马克思的传记作家在重复,研究他的战友的传记作家也在重复。为了尽可能澄清更多这种尚未揭晓的秘密,我追根溯源,到历史的主要参与者留下的文字中去寻找,尤其是马克思家的女人们,她们的信件被很多研究者几乎完全忽视了。(当然,众所周知,马克思必要时会在事实面前打马虎眼,换言之,他言之凿凿说是事实的,并不一定是事实。这时,我会尽量说明他所说的事实版本并不值得完全相信。)
马克思一家的故事极为丰富,而且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因为它们就发生在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背景下。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与马克思的女儿们在同一时期成熟。到19世纪末,她们代表工人进行的战斗与父亲在19世纪中期时的战斗已经完全不同。他当时的战斗相对温和,她们的战斗却已变得凶猛。事实上,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故事的这个方面也越来越重要。
开始本书写作后,我眼前的世界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时,很少有人质疑主导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周期中。但当我的调研工作结束,准备动笔写作时,对这一制度绝对正确的信念开始动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在秋天达到高峰后,学者和经济学家们开始公开质疑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价值,讨论有没有其他选择。面对这样的混乱,马克思的著作显得极具预见性和说服力。在1851年资本主义刚刚发展时,他便已经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他对革命即将爆发的预测显然是错的,但他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显然得到了应验。因此,我不再局限于开始时的想法,即仅仅讲述马克思一家人的故事,而是加入了马克思的更多理论,更加详细地描述了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最终,我也发现,没有这些因素,马克思家的故事不会完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革命中吃饭、睡觉、呼吸。正因如此,以及对马克思的爱,一家人才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公元120年,普鲁塔克在去世前撰写罗马和雅典伟人的传记时说:理解这些人物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在战场上的搏杀或者他们取得的胜利,而在于他们的个人生活和性格——小到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我相信:阅读这本马克思家庭故事的读者,能够通过普鲁塔克建议的方式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我希望:读者在读完后能够对马克思生命中的女人们多一分欣赏,因为,在她们成长的那个社会,她们的角色大多是辅助性的。我认为,她们的勇气、力量和光辉已经被放置在阴影中太久了。没有她们,就不会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世界就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做了几个决定,需要读者知悉。
马克思一家人相互间使用多种语言通信:英文、法文或德文(经常三种都有),还时不时掺杂些意大利文、拉丁文和希腊文。我不想让读者费力去查找翻译,因此,直接使用了英文,只有在外文对于理解原意十分关键时,才保留了原语言。
此外,有些信件包含种族主义语言,我没有将其收入本书,首先,因为它们与整个故事并无关系,其次,它们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美国尚在实行奴隶制)。它们不需要被呈现给当代读者。我觉得把这些种族主义语言加入进来(很少,数千页信件中只出现过寥寥十数次)只会不恰当地转移读者的注意力。马克思和燕妮显然都不是种族主义者,因为他们没有反对女儿嫁给一个混血儿,也因为马克思极为坚定地反对奴隶制。如果我觉得需要把这些内容加入进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家人,我肯定已经这样做了,但我的确认为,这些话不能反映这一家人,而只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社会。此外,马克思、燕妮和恩格斯有时说一些反犹太的话语——经常是在说斐迪南·拉萨尔。对于马克思是不是反犹太主义者,已经有过无数研究。我决定把这个争议留给其他人,没有在本书提及。马克思本身是犹太人,我相信,他、燕妮和恩格斯所说的反犹太话语同样只是19世纪社会文化的反映,而非他们本人具有何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1] 非英文的著作,我不敢说,但我的确漫有发现哪本书从马克思的童年一直讲述到他最后一个女儿离世。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