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拉柯夫斯基

一名老同志的回忆

拉柯夫斯基(Khristian Rakovsky)

1924
译者:候鸟瞳


  原文链接列宁去世时,拉柯夫斯基在伦敦


  很难传达出列宁去世在俄罗斯将会留下的影响。将有一种巨大的国难之感笼罩四方。列宁不仅是伟大的十月革命和俄国工农为祖国存续而进行的胜利斗争的化身,而且由于他的个人品质,他也是整个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中最受爱戴和欢迎的人。城乡大地上的男女老少无不认识列宁,并且都直呼其中间名——伊里奇。

  他一直处变不惊。因此,苏维埃政府历史上被称为“军事共产主义”的时期结束,我们面临重建国家和经济生活的任务时,列宁向我们解释了所谓的“新经济政策”,这是党和苏维埃国家根据俄罗斯和国际形势作出的调整。因此,幸运的是,在于病魔最后交手之前,列宁已经为苏维埃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如果仔细审视列宁的政治策略,会发现它非常简洁。列宁将他的全部斗争策略建立在阶级斗争的原则之上。但对他而言,这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在实践中被逻辑地贯彻的战术原则。列宁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他早就明白,如果革命的主动权与领导权掌握在仅占人口相对少数的工人阶级手中,那么就必须让农民成为其天然的盟友。只有遵循工农之间的这种联盟,才可能实现十月革命并巩固其胜利果实。所谓的“新经济政策”被许多人视为吸引外资的人为诱饵,但在俄罗斯内部关系中,它有着一个重要千百倍的原因。它是追求集体化组织的无产阶级对个体主义农民的一种让步。

  列宁革命策略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他对民族问题的重视。他不仅在革命之前,而且在担任苏维埃政府首脑期间,都是真正民族平等的最热忱拥护者。正是由于他的坚定领导,以前扼杀许多民族的旧俄罗斯帝国,如今已转变为独立自治共和国的联盟。他去年初写的许多文章都专门讨论了民族问题。它们是我们最好的政治遗产之一。

  苏联的敌人分析列宁的活动时,首先看到的是苏联政权中并非其固有的(也不是工人阶级固有的)方面,而是由内部环境和保卫其生存的必要性强加给它的方面,随着苏联国家的巩固和加强,这些方面将逐渐消失。我们的敌人未能理解,要将一亿五千万人口从一个亚洲式的、封建的、沙皇的、官僚的政体,带入一个劳动工农的民主政体——要进行一场将影响全人类历史的革命——是不可能不经历最剧烈的动荡的。人们不应只见脚手架而忽略了大厦本身。

  列宁于1870年出生于辛比尔斯克。他在一所实科中学(Gymnasium)接受教育,该校的校长正是克伦斯基的父亲。列宁曾告诉我们,当他作为优等生毕业时,克伦斯基的父亲曾犹豫是否授予他优良进步金质奖章,并就此事与彼得格勒进行了沟通。当时列宁还没有表现出革命倾向,但克伦斯基的父亲显然对他有所怀疑,因为他是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而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因企图刺杀亚历山大三世而于1887年被绞死。

  列宁从他的哥哥亚历山大那里接受了最初的革命教育,亚历山大除了其他书籍外还给他看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尽管亚历山大本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俄罗斯所谓的“民粹主义者(Narodnik)”。

  九十年代初,列宁作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政治立场已经明确。他因组织“工人解放斗争协会”而被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九十年代末,他从西伯利亚被转移回欧俄,之后前往国外,从那一刻起,他便与普列汉诺夫一起,成为俄国社会民主运动的领袖。

  再谈谈列宁的品格。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极为简朴和谦逊的人。在克里姆林宫,他继续过着他作为职业革命家时那种深居简出的俭朴生活,所得甚少。

  在个人交往中,列宁非常和蔼,甚至时常充满温情,这不仅是对同志和朋友,也包括所有与他接触的人。然而在他的公共生活和著述中,他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最不留情的对手和辩论家之一。他不能为客套礼节而牺牲事业的利益。

  政治事件使他疏远了许多老战友:尽管如此,他仍然对他们怀有最深厚的感情。他对马尔托夫就是如此,两人在上世纪90年代关系密切,后来马托夫成为孟什维克的领袖。夏天,伊里奇开始休养,医生们向他讲述了各种事件,其中一人无意中说漏了嘴,让列宁得知马尔托夫已经去世。(医生们曾被嘱咐不要向他提及此事。)列宁面色阴沉,终日悲伤。

  他是一位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自制力、始终沉着冷静的人——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他一直保持这些品质,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他人痛苦异常敏感。在共和国最艰难的时期,当它为生存而战时,他会向同志们讲述他从全国各地听到的贫困案例。当时,苏维埃政权认为,即使有2亿普特的面包来满足工人和公民的饥饿,也是理想状态。

  列宁的口才与他本人一样闻名遐迩。那是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要解释像俄国这样一个国家发生的社会革命这样复杂的局面,及其瞬息万变的关系,需要一种能将复杂的内外情势翻译成简单语言的艺术。不熟悉这种艺术的人,根据列宁的演讲,可能会把他当作一个教条主义者,一个“体系化的人”。然而,世上再没有人能像列宁那样,将所有事件都考虑在内,成为如此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列宁的演讲力量,虽然不含任何煽情的成分,却能牢牢抓住听众的心,使他们能心醉神迷地听上好几个小时。

  如果没有列宁,苏维埃联盟和共产党将会怎样?我非常明确地宣布,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列宁是在苏维埃政权发展的那些需要新指引的历史时刻离我们而去,人们或许会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乃至党的命运担忧。但是,正如我已提及,领导方向已经由列宁指明。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关键阶段,在那里,一次错误的权力让渡便会导致俄国革命的失败。当前党内关于民主的争论,是其成长的结果,绝非其软弱的表现。顺便说一句,我们在没有列宁的领导的情况下治理国家已经有一年半了。列宁创造了强大的武器——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其基础本身就包含了它们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没有人能比列宁更好地组织集体意志。他组织了学校,他组织了人民,他创造了传统——从而保障了解放劳动群众这一伟大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