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从土改中学习(1950)

土改工作思想总结报告提要

冯法祀



  打完这八千多字的报告的时候,脑袋里浮现出的第一个词是“又臭又长”,它让录入者想起了自己不知所云的八千字论文——全篇都在重复着显而易见的道理,并且不是有技巧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思,而是生硬粗暴地复读,坚持认为读者、听众感觉不到。查了一下本文作者的背景果然不出所料,五七年被开,和谐年代声名鹊起——当然,录入者对此类事情毫无了解毫无证据,只是作个没来由的猜想。
  说回报告本身。纯复读马列的部分,录入者为了保护读者的眼睛就不去复述第四第五遍了;以前几篇文献已有的经验,也不再复述。但对下乡学生的观察,倒是有一个地方值得重点强调。
  诸如跟风下乡、为干大事下乡、为体验生活下乡的自然不必说;为了增强自己的能力下乡,或者为了考验自己而下乡,用心自然很好,但请读者留意,这用报告者的话(也是当时惯用的说法)来说,是没有主人翁意识;换一个更清楚的说法就是,尚未“认识到革命的到来无法避免,以及认识到自己是无产阶级总起义的一份子”。这一点认识非常,非常重要。

(录入者 江风 按)


  录入者对本篇报告有点反感,对报告人也不太恭敬。确实,这篇报告的内容与本书前面的内容,有些重复了,在讲道理的部分,也显得干巴巴。但我觉得,这篇报告起码说的并没什么问题。
  冯法祀,安徽人,中央大学毕业,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思想开始左倾。抗战时期,他参加过八路军,后去重庆参与救亡文艺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参与了反抗蒋党的群众运动,并有相关绘画问世。解放后,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的绘画系主任,参与北京师生的下乡土改活动。在本书的诸位作者里,冯同志显然思想基础更系统扎实,他的报告也体现了这一点,即没那么多激情,但说的有条有理。
  值得注意的几点:
  解放初,北京高校的学生对赤色分子的印象,并非都很正面,有疑虑和反感者是很多的。冯同志记录了某学生的印象“赤党骗人,其实杀人放火”。同时,也有很多排斥蒋党的学生,对革命力量接管后,学校里继续存在“党机关”很不理解,难免有“换汤不换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想法。这两种思想,本质上都属于一般大众在被动状态下的反应,根子不在思想,而在被统治者的消极处境。参与阶级斗争,确实会打破这种被动消极,是大众理解社会改造的必要前提。
  本报告提到学生在土改中的作为与转变,在其他人的文字中已有体现,就不点评了。

(李星 按)

感谢 先知在1917 整理及校对先知在1917 整理及校对

土改工作思想总结报告提要

冯法祀



  这个报告,是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土改工作大队西南两区区队部全体负责同志,根据全体参加土改工作之师生思想总结而作,由冯法祀先生报告,何鑅同学记录。

  各位先生、各位同学:
  在我们未谈思想总结之前,我们必须肯定我们的工作成绩。我们参加了这次京郊土改工作,不但增加了工作的力量,推动了工作的迅速完成,而且是胜利的完成了任务。
  我们今天只做思想总结,并不是轻视工作和我们的工作成绩,而且应当明白的指出,我们的一切思想方面的收获,正是因为我们深入了工作,一切为了工作,而由工作中的成绩中提炼而来的。我们今天做这个思想总结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巩固我们的收获,巩固我们的一切成果,使其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上,在以后的工作上能得到更好的发扬,以便收到更有利于革命的效果。
  其次,应当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成绩之所以能胜利的完成任务,是因为:第一、是由于我们人民政府、共产党的政策、以及郊委、区委及工作组同志的领导的正确。第二、是因为我们下乡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在我们下乡之前,柴泽民同志给我们做了关于土改工作的报告,认真的学习了土改政策。我们的院长,罗公柳同志,胡一川同志,王朝闻同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有关土改工作各方面的报告。第三、是因为我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第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土改工作本身,也就是这个火热的革命斗争,及群众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示。
  在未谈收获之前,先谈一谈我们参加土改的动机。这样,不但会更有力的来说明我们的收获,使我们认识我们是从怎样一个思想基础上进步的,进步到何种程度,而且更会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
  我们参加土改的动机,一般的说,是好的,是热情积极的。例如二年级学生主动要求参加,有的先生和同学,不顾腰痛,有病,也都参加了工作,这些表现都是好的。但是,是不是热情、积极就都是好的,在思想中就没有问题了呢?根据大家自己的总结,我们看到下面几种思想情况:
  (一)参加土改,是为了去体验生活,是一种旁观的、收集材料的态度。是为了去“参观参观,学习学习”,是为了“对自己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是“暂时”去参加革命。
  (二)为了好奇心,为了兴趣,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去觉得遗憾”,是去“看戏”的。是为了“换换生活口味”的。
  (三)是为了表现自己,为了“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想“一到工作岗位就干出呱呱叫的事来”。
  (四)为了面子问题,虽然怕到乡下吃苦,可是“自己若不去参加土改于面子不好看,别人回来都进步了,自己不进步多丢脸!”所以硬着头皮去了。也有的是为了学校的规定,不得不去。对土改本身就缺乏正确认识,心想:“学生去了,起不了什么作用”,“土改有什么可改的?不就是分分地就完了吗?”
  上面这些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思想中有很大毛病,另方面是因为对土改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不够,没有认识。经过实际工作的教育,基本上已都克服了,批判了。下面还有两种:
  (一)去参加土改,是为了改造自己。改造自己为了工作,是好的,但为了改造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二位,基本上还是从个人出发的。
  (二)是为了去考验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否坚定。
  这两种动机,是积极的,在工作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扬。然而仍然是片面的,不是主人翁态度的。但是,我们是不是没有一个人动机是正确的呢?如果这样说,也是不正确的。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真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者的态度,胜任而且愉快的,不是觉得矛盾的而认为工作和学习是紧密结合的,抱了这样的动机去参加土改工作,是有的,不过是少数的。
  那些不正确的动机是从那里来的呢?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阶级出身。有的是地主家庭出身,有的是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还有少数商业资本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这就是说,这些思想是从自己的出身阶级带来的。另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非无产阶级教养的影响所造成。
  这些错误的、片面的想法,基本上是和土改的精神相背的,因此对土改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不认识土改是“阶级斗争”。相信知识创造世界,英雄创造历史。或对革命有不合实际的幻想,以为土改是一天到晚喊口号的。
  我们怎样才批判了这些思想呢?土改工作的整个过程,就是批判这些错误思想的过程。有位同学说:“我下去本来是为了画画的。但土改就是战场,我被迫参加了战斗。”这句话,一则说明了他的被动性,同时也就说明,土改工作以它对地主阶级的坚决的斗争,启示了我们,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服从了真理而批判了自己,提高了自己。
  我们在哪些方面提高了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收获在哪些方面吧。
  一、增强了阶级观点,认识了“阶级”。
  土改本身,是一个阶级斗争。是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组织起来,和压迫剥削阶级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未参加土改之前,我们对“阶级斗争”、“剥削”、“阶级”没有正确的真实的认识。但在工作当中,我们看见了地主,看见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亲身参加了“划阶级”,参加了“诉苦大会”、“斗争大会”,参加了“没收胜利果实”、“分配胜利果实”,以及许多真实的血泪的故事,为我们分析了一切,解剖了一切。因此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出身阶级,认识了自己的家庭。
  有的同学在总结中这样说:“过去我以为,我家虽是地主,但并不剥削人。”
  有的说:“地主也不都是坏人,难道农民就没有坏人吗?”
  这种想法,很显然的,是抹糊了阶级,把土改视为善恶的斗争,贫富的斗争。
  有的同学觉得,工作组同志对地主太厉害了。这种思想感情粗看起来,是很“人道的”,然而实质上,是对地主阶级的同情,抹糊了自己应有的阶级立场。
  还有的同学觉得,乡下的地主比城里的地主穷,北方的地主比南方的地主穷,觉得北京的地主比天津的中农还穷,“为什么还要划为斗争的对象呢?”
  有一次我们参加一个农民代表会,突然来了一个苦老头子,满脸皱纹,而工作组同志对他说话却非常不客气,觉得工作组同志“太没有情感”了。
  有的地主,表面上是很穷,比叫花子还惨,很“可怜”;然而了解情况之后,这个叫花子似的苦老头子,却是头号的大地主。
  有的地主很风雅,也弄弄什么琴诗书画之类,于是有人对之很欣赏。
  这些思想、感情、态度,正是由于非无产阶级——剥削阶级或中间阶级的教养所造成的。这种教养,使我们不认识阶级的存在。只看到被斗争的个人,只看到被斗争的个人的表面,什么“穷”“善”之类,不认识被斗争的对象的残酷剥削的本质,不认识被斗争的对象是一个阶级的存在。因此产生了同情或近乎庇护的思想感情。我们都已经知道,这种思想感情对于斗争只能是起破坏作用,削弱力量的。因此在各人的总结中,批判了这种思想感情。认识了地主阶级的残酷、狡猾、伪装。过去认为“敌人只是国民党反动派,特务”之类,而现在却认识到,敌人是阶级敌人,而封建剥削的地主阶级正是一切反动敌人的基础和温床。
  有位同学在下乡的时候,他家里的人对他说:“你去参加土改,可不要得罪地主啊!”还有位同学在工作中接到家里的来信,知道家里已被划为地主阶级。我们这两位同学是怎样表现的呢?不但“得罪了地主”,而且斗争很坚决。后一位同学接到信之后,立刻给家里去信,叫家里老老实实向人民低头,好好劳动改造自己。这些表现,正是增强了阶级观点的表现。有的同学的家庭被斗争了,以前觉得过左,现在不但不觉得过左,而且肯定的说,地主阶级是必须消灭的。还有的同学说,愿意主动改造自己的家庭,使父亲参加革命工作。
  这些表现,就十足的告诉了我们。我们经过了土改工作,不但认识了土改是“阶级斗争”,认识了“阶级”,认识了中国的革命,而且反过来,使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出身,而批判了它,批判了过去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进一步稳定了自己的阶级立场,巩固了革命的人生观。我们说,我们的第一个大收获,是增强了阶级观点,因为只有正确的阶级的观点,革命的、无产阶级的观点,才是一切的基础。
  下面,就谈一谈我们因为有了比较正确的阶级观点之后,对于几个问题的看法。
  (一)批判了“温情主义”,或者说是“人道主义”。
  “温情主义”的感情与我们应有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感情”是对立的,而且是起破坏作用的。
  听说有位别的学校的同学,在划阶级大会上看见一个富农诉苦(?)流眼泪,这位同学也跟着流起眼泪来了。同样在我们同学之间,也有近似这样的情形,在划阶级大会上问地主:“您贵姓?”
  我们都知道,划阶级成分,就是分清敌我,是一个很重大的斗争。上面那两种情形,若说是感情丰富倒不如说是无情,因为正中地主下怀,助长了地主的气焰,削弱了斗争的气焰。这就十足说明,我们对敌人的态度,对“阶级感情”是有很多问题的。
  有位同学对一个六十多岁的地主老太婆很可怜,觉得对她太刻苛了。还有同学过去觉得党团员都是没有感情的,这样的实例,都对我们是很好的警惕。所谓“感情”、“温情”、“人道”都有它一定的阶级性一定的革命性,和一定的战斗性。若想对这些东西有所正确的认识,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观点,否则我们就无法彻底理解。
  (二)批判了“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有很多种表现。风头主义,爱表现自己,闹独立性。想在工作中露两手,想自己掌握一个“片儿会” (注一),工作组同志若来,觉得是瞧不起他,监视他。自己搞自己的一片儿,别的片儿好坏不管。若说成绩,就属他那片儿最好。觉得自己有一套,工作组同志若参加意见,就不太舒服,瞧不起干部。这种思想,就常产生本位主义思想。
  优越感和自卑感,这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两面。前一种就是瞧不起群众,说起话来就“我们学生,你们农民”。觉得自己有知识,高人一头。后一种就是觉得自己是可以干的,但干起来怕丢人。人家干,总是不满意;人家不干,瞧不起人家。若叫他干,他又说不成,想尽办法来推辞。看人家是一身毛病,背后牢骚很多,但他自己却常常只是牢骚者,意见家。有位同学看见一个工作组女同志教群众唱歌,觉得她嗓音很难听,但群众几次要求他,他却说不会唱歌。
  官僚作风,包办代替,恩赐观点,我们也可以把它归纳在个人英雄主义之中。有位同学做分农具的工作没做好,群众有了反应。这反应对他觉得是一个打击。于是在分粮食的时候,就故意少分给那有反应的群众。在群众面前,觉得“我是来解放你们的”,若群众反应冷淡,就觉得群众落后。觉得“我的嗓子都讲哑了,脚也跑出泡来了,我也不拿薪水,也不是包干制,而你们还不领情,胡提意见”,于是一甩袖子,“老子不干了!”
  (三)批判了“自由主义”:
  提到自由主义,我们立刻会想到组织性纪律性的问题。生活作风,自由散漫,吊儿郎当。事前不请示,研究,事后不报告,不检讨。在团结问题的表现上,是当面一团和气,嘻嘻哈哈,背后呢?却意见很多,牢骚很多。这种态度是什么态度呢?就是对自己负责,不对人民负责。常听见这样一句话:“这件事若出了毛病,我一个人负责好了!”没想到他一个人负责,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若出了毛病,损失的是工作,是群众。
  个人出发,兴趣出发。分配工作,要求自己觉得合适的村子。土改内容少的村子不愿去,因为不能丰富的体验生活。人家开会,他画速写。给群众讲“从猿到人”,讲“从猿到人”是好的,但群众是否听得懂,他不管。到了村子里,总开个斗争大会,心里真想看看斗争大会的热烈场面,但群众没有这样的要求,心里就有的不舒服,不过瘾。
  在大家的总结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所谓“温情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及“自由主义”与一定的阶级观点、阶级立场有着如何重大的关系。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立场,我们在工作的作风上,处理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看法上,就有偏差,就有错误。
  同时,我们还认识一点,就是“温情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及“自由主义”这三个东西,并不是绝对孤立分开的,而是常常互相结合而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自卑感之中,就存在了许多自由主义成分。
  如果说,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是首先决定于一定的阶级观点与阶级立场的;那么,我们在总结中,能批判了这些东西,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我们是在阶级观点方面增强了。批判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同时批判了自己的家庭,这就是阶级观点增强的具体表现。
  二、第二个大收获,就是在“群众观点”方面的收获。
  提到群众观点,我们知道,也是和阶级观点分不开的。群众观点本身,就是无产阶级所独有的,是有着一定的阶级性的。我们若不能认清地主阶级,不能批判自己的出身阶级,我们亦将无法认识群众,也就无法获得正确的群众观点。
  有很多同学把群众路线问题只视为是工作方法的问题,实质上,它是个思想问题,是决定于一定群众观点的,
  有的同学,走积极份子路线。有的同学走落后或个别群众路线。将积极份子的意见,将落后或个别的群众的意见当做意见。相反的,不依靠群众,也不依靠积极份子,一个人包办代替。走在群众前面,或做群众的尾巴,就不是群众路线。在总结中我们看到,如对群众联系不够,对村干部的教育不够、没有主动接近群众,或一团和气的,嘻嘻哈哈的接近群众,不了解情况,不了解群众的要求,不给群众解决问题。这些检讨出来的东西,就说明我们对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认识不够;同时,我们能检讨出来,认识了这些错误,也就正是群众观点的提高。区里对工作的布置,工作组同志的群众路线的积极作风,我们在区里参加的工作组同志的鉴定,那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对人民负责的认真的态度,对我们都是很好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
  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这四种观点是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的,否则就只能是片面的。
  三、因为有了比较正确的阶级观点,因此我们在艺术思想上也前进了一步。因为一定的艺术观点就是一定的阶级观点的反映。因此,我们也就肯定,所谓艺术,只能是阶级的艺术,对这一点的认识,首先就批判了那些超阶级的、超政治的或所谓纯艺术的错误思想。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搞什么艺术,或谈什么艺术思想,但我们过去不喜欢年画连环画的,或轻视单线平涂等民间形式的,回来之后都喜欢了,而且在积极的创作中。这就说明了我们艺术思想的改变。并且知道了艺术,对敌人来说,是战斗的武器;对群众来说,是教育的工具,必须有它一定的革命作用。
  有些先生和同学,刚到乡下时,觉得乡下风景很美。但后来呢?不再注意风景,而却开始注意到群众的成份问题。这表现了我们艺术思想的进步,同时也表现了我们渐渐的深入了生活。
  有的同学说:“热爱了农民,热爱了群众,……这就是创作的源泉。”还有的说:“我的画要起教育并组织群众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呢?不但是艺术思想的改变,同时也即是对于创作态度的改变。同时也就解决了“艺术为谁”的问题。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搞提高工作的,鲁艺和训练班是搞普及工作的。而现在认识(到),提高是和普及分不开的,普及也是和提高分不开的。我们的艺术若不从群众的喜闻乐见出发,再提高也一样是没有用处。我们的艺术是从群众出发,而且必须是结合了具体的政策的。因为政策就是群众利益的集中表现。过去我们听艾青同志王朝闻同志给我们讲文艺思想,讲创作方法,觉得有些刺耳,而现在听起来却觉得“很解决问题”。这也说明,我们不但接近了生活,而且也接近了理论。这在创作的表现上,就表现出对生活的真实和对思想内容的热情积极的追求上面。
  有位同学说:“艺术家这个称号,是要由人民群众赐予的!”我们如果脱离了群众,我们就不能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若对人类的灵魂的灵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更好的学习,我们就不可能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失去做艺术家的决定性的条件。
  四、对党团的认识:
  对于党团的认识,过去我们有很多同学有很多不正确的想法。这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原有的思想意识与党团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另方面是由于过去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影响所造成的。
  在总结中,有同学就这样说:“过去受反动宣传,以为共产党阴险,杀人放火,到乡下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所看到的共产党与他所想的完全相反,知道了这种思想是因为受了反动宣传,而且知道,阴险的、杀人放火的不是共产党,是国民党。
  还有的人,觉得党团员是没有情感的,但经过土改工作之后,不但知道党团员是有情感的,而且这情感是有原则有立场,不是温情主义的、虚伪的人道主义的。爱憎分明,彻底的爱人民,也彻底的恨敌人。
  有的同学觉得青年团是个特殊组织,与三青团没有什么两样。还觉得在解放前大喊党团退出学校,而如今不但不退出学校,反而挂起了党支部办公处的牌子来,心里很别扭。这样的思想在刚刚解放时是很多的,但它并没有清除出去。有这样思想的同学在他的总结中最后他说:青年团和三青团是本质不同的。
  过去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很别扭,觉得太夸张了。但土改的意义、工作和生活,以及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仰爱戴,扭转(了)这种错误的思想情感。没有共产党,中国当然是有的,但是怎样一个中国呢?是大家都做亡国奴,做帝国主义的奴隶,做反动派的牛马的中国。而共产党有生以来,就对准了这种残酷悲惨的现实,扬起了反抗的大旗,就因有了共产党,才有今天的新民主主义的自由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的建立。
  过去,还有人这样觉得,入了党团就是受了骗,上了当,因为党团说得好听,而事实上是破坏中国的。这位同学,现在却在争取入团。
  这些错误的思想是怎样改变的呢?当我们认识到地主阶级,而且知道了地主阶级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的,一切反革命的恶势力的罪根;而共产党却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了这一切反革命的恶势力,挖去了这罪根。从土改的整个过程,看到了共产党的领导的正确,政策的正确。心里渐渐的服了。其次,看见了工作组同志的坚苦耐劳对人民负责的作风,态度和精神,通过了他们,也看到了共产党的本质。因此推翻了过去的一切错误的想法,思想情感靠近了党。
  有位同学说:“青年人,只有在党团的领导下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句话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但它却是经过了很长久的思想酝酿,也就是经过了土改工作的经验教育和启示所得出的结论。
  对党团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也正像大家所说的一样,正是因为,思想情感能靠近了党团,也即靠近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基本精神。而在毛主席的思想的旗帜下,团结一致,增强革命的力量,也即增强新中国建设的力量。
  有很多人要求入党入团,而且现在我们已有十七位同学被批准为正式团员了,这个消息是值得我们庆贺的。
  我们既然有了以上所说的收获,在我们的行动上,也就有了一个大大的显著的改变。我们看见了学校的新气象。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产劳动的热情。生活不再像过去那样散漫。在学习和生活上,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渐渐发扬。师生的关系也改善了,同学尊敬了先生的长处,而先生也倾听同学的意见。这些转变,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有它一定进步思想情感做基础的。
  不过,在这总结的最后,我们必须指出:这些收获虽然是伟大的,但仍然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深切的来体味这句话,那就是:“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根据现在的一切情况,我们可以见到,我们的进步,有它一定的程度,也有它一定的不稳性。如果我们不肯定并发扬土改的收获,不继续对一切落后的思想做坚决的斗争,我们将停留在这一点上,甚至会倒退回去。
  首先,我们见到的,就是现在存在于我们之中那种“有一套,有办法”的自满的情绪。学习是主动的,然而有人是个人主义的。生产是热情的,但组织性是不够的。生活是比较不散漫了,但对于学校所定的生活制度还有着相当的距离。迟起晚睡,上课迟到,或不请假等没有组织性纪律性的情形仍然是有的,而且,一部分人来说,在发展中。
  我们对创作是积极的,但已有这样一种思想产生:觉得搞不出创作是技术问题。这首先说明,我们对创作的认识,对艺术的认识仍然还没有从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们应当对这些现象,在生活学习检讨会上提出来做追根的分析、批判,以便及时克服。
  在这总结的最后,我们提供一点建议:必须更好的发挥并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武器,我们的思想将会生锈,我们的进步将会停顿。思想改造要经过长期的奋斗的过程。我们只有努力加强马列主义毛主席的思想的学习,才能巩固已得的成绩,才能在学校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成绩。



(原注一)片儿会:农民在土改斗争中按片儿组成的小组会。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