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打倒马赫诺匪帮》(1920)

昂贵的教训

库马奇



   乌克兰有个村子。

   那村子可富裕了。

   农民们的粮仓都要被粮食撑得爆开了,去年收的谷物多到没处搁。他们把粮食埋进地里,偷偷酿私酒,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可村子周围,战争正打得火热。

   忍饥受冻的工人要去从白军将领和地主那儿夺回自己的幸福。

   可这事儿,农民们没怎么往心里去。

   “让将军们和莫斯科佬打去吧,跟我们有啥关系,又不少我们吃喝。只要别来烦我们就行。”

   为了“不被烦”,他们想出个招:把村子周围的电报线全剪了,还把村子附近的铁路也破坏了,然后就安心了。

   “这下好了,连鬼都不会来了。”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是在仓库里藏好了步枪和子弹:逃兵也来过,每家都有逃兵留下的家伙。

   农民们就这么过着,吃嘛嘛香,嘎吱嘎吱的。

   只是他们万万没料到,灾祸还是来了。

   炮声先是在远处响,突然就逼近了。才一天,村子就被白军占了。村里那可怜巴巴的游击队根本对付不了白军。

   紧接着,局势变了。白军还没来得及胡作非为,就被红军从村子里赶了出去。农民们虽然挺高兴,但没跟着红军走,就一个劲盼着:希望红军赶紧把白军赶跑,然后自己也离开。

   然而,事情不是这样发展的。

   村子八次换了主人。

   八次,子弹和炮弹在白军士兵周围嗖嗖飞、砰砰炸。八次,沉重的仓库大门被硬撬开,里面的粮食被抢光。

   当最后一次红军彻底拿下村子,白军逃跑时,村子已经认不出来了。

   到处是熏黑的废墟,茅草屋都不成样子了,仿佛像透过破碎的窗户惊恐地张望着。面黄肌瘦、吓得不行的农民们互相诉苦。

   几天后,村里和红军一起开了个会,德高望重的老彼得连科,摘下帽子对红军战士们说:

   “兄弟们,我们错了!早该选边站的。那些将军们,跟我们不是一路,可要是没了工人,我们也活不了:连犁都造不出来。我们花了好大代价才学到这个教训。但这下,我们肯定能牢牢记住。以后得机灵点。不然啊,既得不到上帝保佑,也躲不过魔鬼折腾。”

   会上还有很多人发言,可没人比彼得连科说得更好了……

瓦·库马奇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