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史沫特莱传(1987)

引言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她的巅峰时期,由于不知疲倦地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奔走呼号而被认为是中国革命的约翰·里德(John Reed),但是对于她其他方面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提及。她虽然出生在密苏里州的一个贫困悲惨的佃农家庭并在科罗拉多矿区长大,到1918年她26岁时,却已取得了进入纽约自由派名流客厅的资格。在纽约,她为玛格丽特·山额(Margaret Sanger)的节育运动进行过斗争,写了一些揭露丑闻的政治性报导,并由于帮助组织印度流亡者争取独立的斗争而被捕入狱。到20年代在魏玛德国、30年代在中国、40年代在美国,她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社会活动家、女权主义者和作家。随着她在被指控为苏联间谍的疑云笼罩下于1950年在英国去世,她的故事就突然而神秘地结束了。
  今天,虽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中国和日本仍比在自己的祖国更为知名,但她仍然鼓舞了一些关心社会的美国作家,诸如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玛丽·洪·金斯顿(Marie Hong Kingston),蒂莉·奥尔森(Tillie Olsen)和玛吉·皮尔西(Marge Piercy),他们称颂她忠实有力地写出穷人生活的才能。不象和她同时代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没有把贫困浪漫化,尽管人们常混同了她们之间的差异。在《大地的女儿》(1929年版)一书中,她把自己的家庭描写成挣扎于残酷斗争之中以图摆脱困境的白人穷鬼。
  然而,这个贫穷的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密苏里白人佃农的女儿是如何最终在世界性的舞台上活动,并且和周恩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埃玛·戈德曼(Emma Goldman)、凯绥·珂勒惠支和约瑟夫·史迪威将军之流合作共事的?或者换句带政治色彩的话提问,为什么史沫特莱似乎抛弃了她本国被压迫者的斗争?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她又为什么喜欢和朱德元帅、埃文斯·卡尔逊上校、史迪威将军和其他军人相处?尽管有这样一种高层联系,为什么在生命终止阶段,她却处于那么孤独和不堪一击的软弱境地?以及,她在政治忠诚方面显而易见的矛盾:为什么一个常被称为苏联间谍或共产国际情报人员的女人竟拒绝参加美国、德国或印度共产党,却独独申请中国共产党的党籍而遭到了拒绝?就是这些引起史沫特莱的读者好奇的问题,也更使她成了一部传记难写的人物。
  这部传记的基本前提是史沫特莱本人经常谈到的一个论点:环境和意志力的相互作用塑造了人的个性。所以;在阐述史沫特莱如何发展成美国一个重要激进分子的过程时,我们试图反映她是如何同时在政治上、社会上、心理上成长起来的。作为史学家,我们试图展示,历史背景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是如何作为上述三方面相互作用的触媒而起了催化作用的。而作为作家,我们则试图真实地再现史实而避免过分的学究气。我们牢记史沫特莱终生鄙弃任何形式的矫揉造作,我们力图尽可能地直言不讳。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