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 第三册(1927)

中国共产党为汉口英水兵枪杀和平民众宣言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二日)



全国工人农民及一切被压迫的民众!
  英国水兵受长官命令,一月三日在汉口英租界枪杀和平讲演的中国市民一事已经引起很重大的事变了。愤怒的民众对英国帝国主义这种进攻和屠杀已经决定相当办法对待,务使其永不会再发生了。武汉工商学群众大会通过一些要求,请国民政府向英国提出。这些要求,根本是在永久取消英国人屠杀并高压中国市民的那种侮辱中国人民之特权,这些要求无疑地是全中国广大民众的要求。这些要求表示中国工人及一切劳动民众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斗争已进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亦即表示从一九二五年“五卅”英国人屠杀上海工人市民开始的中国民族运动进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英国帝国主义者在汉口企图于一月三日以挑拨手段惹起革命群众的骚动借以为向国民政府进攻的张本,因此,假意退步并迫国民政府来保护他们抵御群众的愤怒。国民政府很了解英国人挑拨手段的凶辣,因此,即刻采取各种办法,防止中国民众和英人及其机关的冲突。国民政府赞助武汉民众的这种举动,即担负维持英租界治安责任并建议英人撤退其武力,是唯一正确的。在英租界的英国武力本负屠杀中国民众责任的,此种武力之驻在不能保证再不会有挑拨手段发生。
  英国帝国主义者对此是怎么一种见解呢?他们在愤怒的革命民众前面迫得接受国民政府的建议,但他们以为这种状况是暂时的。他们在中国和伦敦,经过政府官吏和报纸,公开宣称,他们所以接受国民政府以中国警察维持租界治安的建议,是因为他们此时在汉口没有充分的武力,故与国民政府妥协俾得从容派遣兵舰入扬子江来。英国帝国主义者,不管由兰浦生〔1〕口中怎样说出愿意开始对华的“新”政策,但事实上没有一分钟放弃其于涉中国的阴谋。差不多与兰浦生赴汉口与国民政府谈判同时,英国帝国主义者却在天津与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一起准备进攻南方的大计划。谁也知道,英国帝国主义者是准备这计划的重要脚色,并继续站在北洋军阀背后,从政治上和物质上帮助他们。
  现在,英国帝国主义者,在其本国和全世界正在造成干涉中国的舆论。他们在汉口的挑拨手段,就成为他们对于中国解放运动疯狂的攻击之发端,并以此证明帮助北洋军阀武装进攻革命军和国民政府,是对的。
  在中国的一切英国报纸,一切英国代表以及一切大资产阶级报纸和半政府机关报纸的通信员,都制造无数虚伪的消息,仿佛以为:
  (一)英国人及一切外国人,现在正处生命危险的情况底下,并举出他们所伪造的杀入越货等无稽事实来证明;
  (二)汉口一月三——四日的骚乱是少数极左派的煽动家主持的,大多数民众甚至国民党都反对此种骚乱;
  (三)在中国,人们准备向一切白种人作战,如拳匪之乱一样。
  英国帝国主义者的阴谋是十分明显的。为在政治上准备干涉,他们必须在其本国建立联合战线,如有可能,又须立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间建立联合战线。为着这个,必须把中国形容得象上面所说的一样。
  全国民众们!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国干涉中国的危险,是没有一刻不恐吓我们的。现在这个危险扩大了,特别是在与最近联合一致的北洋军阀作战的前面。英国帝国主义者任何挑拨手段都做得出来,以帮助中国的反革命,如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并不惜以任何战争的恐怖恢复其在全东方首先在中国所失去的威权。
  他们现在正由阿马利〔2〕与国民政府开“和平的”谈判,这种谈判乃是他延宕时间的阴谋,企图于此时期内在中国集合大势力,如有可能,并与其他帝国主义者建立联合战线。
  唯一能够打破英国帝国主义者这种狡猾计划的,只有中国民众本身在本党和国民党领导下的反抗,全国民众对国民政府的拥护,以及中俄的联合。
  本党号召全国工人农民及一切被压迫的民众,在目前帝国主义者以英国为首直接危害中国革命这一危险的顷刻,赶紧站立起来,拥护国民政府,在群众会议中,在舆论中,在议决案中,公开表明对于国民政府的赞助并要求英国人承认汉口一月五日群众大会所提出的条件。为取得保证一月三日的挑拨手段不至重演和英国帝国主义者不帮助北方进攻南方起见,我们起来要求撤退英国驻华海军,取消治外法权,收回英国租界,撤退一切帝国主义之驻华的军队。
  全国民众们!中国革命已经开始,并继续下去了!
  革命的胜利应该是帝国主义的失败。胜利是靠民众帮助国民政府并自己努力的,而依靠在被压迫民众上面的国民政府也要坚持到底,不对英国帝国主义让步。
  前进,向帝国主义和反革命作战!
  本党同时并向西方无产阶级提议,在各国举行抗议英国帝国主义者这种挑拨手段及其干涉中国的准备。
  中国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革命万岁!
  中国工农及一切被压迫民众联合万岁!
  中俄联合万岁!
  打倒英国及其他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二日

  根据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七日出版的《向导》第一八三期刊印




注释

  〔1〕兰浦生,当时任英国驻中国公使,又译作蓝普森。
  〔2〕阿马利,当时任英国驻中国使馆头等参赞,又译作欧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