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

前言



  亲爱的读者,你一定听到过许多历史上各国人民在他们的革命斗争中互相支持的动人故事,你也许记得英国革命家潘恩[1]的名字,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不但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还献身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你也许还记得法国人拉法叶特[2]、圣西门[3],他们都曾直接参加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甚至可以被誉为美国的缔造者之一。还有博马舍[4],这位属于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之列的银行家兼剧作家,亦曾组织过私人船队,以半官方的“哈尔塔列斯公司”主持人的身份,在北美殖民地人民抗英斗争最艰苦的时候给他们运去了大批军火和装备,并为此而破了产。你当然也不会忘记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遭到反革命的欧洲封建君主国联合武装干涉的时候,又有各国的国际主义战士云集巴黎,当时的法国首都简直成了一个国际革命的中心。这里有许多国家的革命团体在活动,他们用自己的革命行动支援了法国人民,为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民族独立的时代,各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互相支持、共同斗争,他们的革命热情、献身精神和互相援助的规模都是以往的历史不可比拟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巩固,就是这样的。”[5]
  十月革命作为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开始就遭到世界帝国主义势力空前残酷的武装干涉,他们从四面八方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扑来,妄图一举把她扼杀在摇篮里。但是,这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革命从爆发的第一天起就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无私援助,这种援助的规模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可以说,在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象俄国人民这样得到过如此巨大的援助。列宁同志高度评价了这种援助,他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世界各国劳动群众的同情和支持是苏联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它“使敌人对我们的一切侵犯归于失败”。[6]
  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成立了“不干涉俄国协会”,他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声援俄国人民;许多国家的工人实行罢工,拒绝为干涉军运送军火;他们在苏俄人民每天只能吃到八分之一磅面包的艰苦岁月里送来了面粉。据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简报报导,仅1921—1922年,国际工人委员会在世界各国工人中募集的援助苏俄的资金就超过五百万美元,即超过一千万金卢布。[7]除此之外,当时在俄国的许多国家的革命者也积极投入创立和保卫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据苏联学者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工农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际主义战士有二十二万到二十五万人。[8]他们在苏维埃俄国面临十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穷凶极恶的武装干涉,国内白匪反革命暴乱迭起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毅然拿起武器加入红军的行列。他们组织了自己的共产党组织,成立了无数个国际支队、国际团、国际营,为保卫苏维埃政权浴血奋战,有无数的国际主义战士为苏联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各被压迫殖民地民族劳动群众的援助,首先是东方各民族劳动群众的援助,他们是不能取得胜利的。”[9]苏联人民创立苏维埃政权、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伟大斗争也曾经得到觉醒的东方各民族,首先是中国人民的无私的援助。
  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极端恐惧,“过激主义”、“洪水猛兽”、“扰乱世界和平”的攻击谩骂铺天盖地而来。当时,中国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挺身而出,热情讴歌这次革命的伟大功缋,痛斥反动派的诬蔑。陈独秀驳斥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攻击十月革命“过激”、“扰乱世界和平”时指出:扰乱世界和平,自然是极大的罪恶,但布尔什维克是否真的扰乱世界和平,用不着我们去攻击或辩护。我们冷眼旁观,真正扰乱世界和平的,倒正是那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先生们。[10]李大钊于1918年7月1日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立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11]他称赞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和“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12]
  为声援苏俄工人阶级,中东铁路的中国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罢工者达五千多人。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胁迫段祺瑞政府参加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18年5月,在日本留学的数千名中国学生毅然“罢学归国”。归国学生在上海组织了“留日学生救国团”,发行了《救国日报》,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干涉苏俄、乘机出兵占领中国东北的狼子野心。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北京、上海、天津及各省的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议段祺瑞卖国政府的斗争,要求废除《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但是,亲爱的读者,你们可曾知道,在为创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数十万国际主义大军的行列中,还有一支代表东方无产阶级的、最忠诚、最骁勇善战的红军队伍,这就是以旅俄华工为主体的中国人的部队。
  华工!地球上哪个角落没有华工!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非洲、南洋群岛和印度,从美国旧金山的金矿到南洋群岛的锡矿场,从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到东南亚的橡胶园,到处都有华工的足迹。陈独秀说过:“无论太阳走到何处,都照着中国人作工。”[13]华工,他象世界公民一样用自己的血汗和泪水浇灌了世界的土地,他们修筑了加拿大和美国横贯东西的铁路,俄国的摩尔曼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那铁轨下面的块块枕木,就如同华工们的条条脊骨……
  华工,他代表着无私和善良、勤劳和开拓,他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所遭受的耻辱和苦难的象征。
  列宁曾对中国人民作过这样的评价:“这个伟大的人民不仅善于悲叹自己成百年的奴隶地位,不仅善于梦想自由和平等,而且还善于同中国成百年的压迫者作斗争。”[14]在有华工的地方,不仅有汗水,有血泪,也有他们和当地人民水乳交融的情谊和同压迫者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在世界近代史上,凡是有华工居住的国家,在人民反抗侵略和奴役的斗争中都可以看到他们不屈的身影。
  旅俄华工的出现大大晚于赴欧洲和南洋的华工,持续的时间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到十月革命止也仅仅半个世纪,但是,旅俄华工所遭受的压迫和欺凌在华工出洋的历史上却是罕见的。在沙皇俄国,华工处于这座“民族监狱”的最底层,他们不但遭受阶级压迫,而且遭受沉重的民族压迫,被视为“黄种奴隶”。十月革命后,他们的革命激情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旅俄的外国人中,他们最先拿起武器和俄国工人阶级一道投入创立苏维埃政权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殊死斗争。在攻打冬宫的工人赤卫队的人潮中,在革命后初建的工农红军的行列里,在国内战争的各个前线,在乌克兰、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密林里,到处都有华工同俄国人民并肩战斗。他们除了参加俄国人的队伍或同其他国家的革命者共同组成国际团、国际支队外,还组成无数支中国团、中国营、中国连、中国支队,南征北战,威震遐迩。
  中国人的献身精神是世所公认的。苏联出版的有关回忆录、十月革命时期的档案及大量的报刊等文献都高度评价中国人的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称他们是“最忠诚的革命战士”;称赞他们“守纪律、友善、有毅力和不怕死;”在战斗中负了伤,“血在淌,用破布堵住伤口,又继续向前冲去……”;打起仗来“象狮子一样勇敢”,“他们总是最后一个撤离战场”。
  为创立、保卫苏维埃,有多少中国战士舍生忘死地战斗,又有多少中华儿女英勇献身,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在列宁格勒、北高加索、罗斯托夫、库班、顿河草原、卡马河边、斯大林诺、基辅、唐波夫什那、戈梅利,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成千上万的“友谊墓”、“无名烈士墓”里安葬着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英勇献身的中国人。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援助苏联人民革命事业的历史见证。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在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贺电中指出:“在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和捍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斗争中,中国人民的许多优秀儿女同俄国无产阶级并肩战斗,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5]
  中俄两国人民在共同反抗沙皇统治、保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果实的战斗岁月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血流在一起,他们的尸骨安葬在一起。数十万旅俄华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以他们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赢得了苏联人民的爱戴,这种伟大的传统友谊必将世世代代为中苏两国人民所珍惜。

  旅俄华工献身十月革命的光辉业绩是中外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华工赴俄的历史和他们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是中苏两国历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早在三、四十年代,苏联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关于十月革命时期旅俄华工革命活动的研究。1956年,苏联科学院汉学所曾计划编辑出版有关中国志愿人员参加创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斗争的论文集,有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承担这项工作。1957年,在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前夕,历史学家勃·麦德维杰夫撰写了《十月革命和在俄国的外国国际主义者》一文,[16]其中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旅俄华工的革命活动;尼·波波夫撰写了《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参加保卫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国国际支队》一文[17];1959年苏联国防出版社以《鲜血凝成的友谊》为题翻译出版了参加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中国老战士的回忆录即《红旗飘飘》第四辑(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特辑);此后又陆续出版了一批专著和论文集,苏联学者查阅了大量苏俄十月革命时期的中央档案、地方档案、红军档案、外交部档案以及报刊和回忆录,对旅俄华工和中国国际主义战士参加创立和保卫苏维埃俄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许多苏联学者历尽千辛万苦査阅档案和走访遍布苏联各地的尚健在的中国红军老战士,写出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著作。主要有格·诺沃格鲁茨基、阿·杜那耶夫斯基合著的《中国战士同志》[18];尼,波波夫的《他们同我们—起为苏维埃政权战斗》[19];伊·巴比切夫的《在远东参加国内战争的中国朝鲜劳动者》[20];德·拉波和阿,梅利金合著的《伟大友谊的篇章 中国志愿人员参加苏俄国内战争(1918—1922)》[21];论文集《为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中国志愿者(1918—1922年)》[22];格·诺沃格鲁茨基和阿·杜那耶夫斯基在访问了许多中国老战士之后,对《中国战士同志》一书重新作了修订和补充,出版了《沿着包其三的足迹》[23]。此外,在系统研究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各国国际主义者革命活动的许多综合性著作中也有许多关于中国人的记载。[24]在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前夕,苏联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版了一大批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的档案文献、国内战争老战士的回忆录。在苏中友协的刊物和《友谊报》上也刊登了许多回忆文章。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有关华工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研究迄今仍仅限于赴南洋和欧美的华工,而对于旅俄华工历史的研究尚显不足,有关著述所见甚少。虽然五、六十年代曾经出版了一些回忆录[25],也有些学者在他们的著述中对旅俄华工的革命活动作过一些探讨,[26]但总的说来对这段历史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书就是在总结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档案、方志等多种文献资料尔后写成的,以期对旅俄华工的历史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在这里,我要感谢苏联学者尼·波波夫、格·诺沃格鲁茨基、阿·杜那耶夫斯基和依·巴比切夫等人,他们查阅了苏联丰富的中央和地方档案,进行了无数次调查访问,对国内战争时期旅俄华工的历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这才使我有可能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多次引证他们的著作。
  尽管如此,由于资料和我个人水平所限,这一研究肯定还是很肤浅的。如果读者通过本书能够对旅俄华工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对十月革命后他们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战斗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也就很满足了。
  本书还将作为对那些曾经为苏联人民的革命事业浴血奋战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们永恒的怀念奉献给读者,并以此纪念世界劳动人民的光辉节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七十周年。

作者
一九八六年十月





[1] 潘恩(1737—180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启蒙学者。生于英国。1776年在北美发表《常识》小册子,号召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并参如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赴法国,后参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 拉法叶特(1757—1834)一译拉斐德、拉法夷特。法国贵族出身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777年春,装备“维克杜瓦尔号”船赴美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参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革命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3] 圣西门(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4] 博马舍(1732—1799)法国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塞维利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等。

[5]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478页。

[6] 《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18页。

[7] (苏)阿·马卡连柯:《世界无产阶级支援苏维埃国家(1921—1923年)》,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出版社,基辅,1963年俄文版,10页。

[8] (苏)科·苏沃罗夫:《列宁的党—保卫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组织者(1917—1920)》。载苏联《苏共党史问题》,1980年第11期。

[9]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39页。

[10] 《独秀文存》第2卷66—67页。

[11] 《言治季刊》第8期,1918年7月1日。

[12] 《庶民的胜利》,载《新青年》5卷5号,1918年10月15日。

[13] 《独秀文存》第2卷,103页。

[14] 《列宁斯大林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25页。

[15] 《人民日报》1977年11月7日。

[16] 载:《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论文集)第一卷,莫斯科,1957年俄文版。

[17] (苏)尼·波波夫:《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参加保卫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国国际支队》。载苏联《历史问题》1957年第10期。

[18] 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莫斯科,1959年俄文版。

[19] 苏联共产党列宁格勒州委和市委报刊书籍出版社,1959年俄文版。

[20] 苏联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出版社,塔什干,1959年俄文版。

[21] 莫斯科,1959年俄文版。

[22] 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编,东方图书出版社,莫斯科,1961年俄文版。

[23] 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莫斯科,1962年俄文版。

[24] 这方面著作极多,主要有:《全世界劳动者的事业》(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莫斯科,1957年俄文版),《国际主义者·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外国劳动者》(莫斯科,1967年俄文版〉,《为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国际主义者》(“思想”出版社,莫斯科,1965年俄文版〉,《参加十月革命的外国劳动者》(莫斯科,1967年俄文版〉,《十月革命 外国参加者和目击者的因忆》(莫斯科,1967年俄文版)等等。

[25] 如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红旗飘飙》第四辑,即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特辑,上面登有华工参加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回忆录二十三篇;1960年又出版了季寿山的回忆录《髙加索的峰火》和陈柏川的回忆录《阿穆尔风雪》;1961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中国战士同志》。

[26] 如李玉贞:《十月革命前后的旅俄华人组织及其活动》。载《吉林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李显荣:《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载《历史教学》1979年第11期;在孙成木等同志合著的《十月革命史》(三联出版社,1980年版)中,也用了一节的篇幅对华工在十月革命和囯内战争中的活动作了扼要的介绍。见该书第九章第一节“大批华工参加红军,捍卫十月革命”。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