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883-1929)》

导言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第一卷中,我们考察自1883年卡尔·马克思逝世至1929年之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1929年既见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的爆发,也展示了后来把苏联转变为现代超级大国的斯大林“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第二卷将阐述自此之后直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依据马克思主义自身标准来判断,似乎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史并不重要。就像今天被广为理解的那样,认为马克思主义把观念归于上层建筑,而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列入实际的经济范围之内。从而,经济思想的历史就与人类发展的次要现象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马克思立场的完整图景,经济思想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历史中的重要论题。尽管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变种使马克思主义自身倒成了例外,但马克思主义仍然起着启示实践的作用,以此减轻历史转变中的阵痛。这正是1883年到1929年间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这些年的发展,同实践性的政治问题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者把理论当成行动的指南,而不是超然的学术思考。本书评价的主要著述者,很少有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差不多所有的著述者,都以政治活动为生:记者、政党组织者、地下活动家、劳工运动中的教师。他们的经济学产生于对具体问题的反应,目标倾向于获取社会主义政权。他们能够接触到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一事实,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战胜其他政治激进主义的原因。
  19世纪的最后30年,在欧洲几乎所有的角落,都可以找到宣称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团体,马克思主义之星正在冉冉升起。但是,在1929年之前,对马克思经济学作出重要的和原创性贡献的,主要是德语和俄语这两种语言。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学家才崭露头角;20世纪60年代之前,法国或意大利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有重要意义的经济理论。这就形成了这一卷的结构:第一篇(第一章到第六章)考察1914年以前的德国文献,第二篇(第七章到第十三章)讨论1917年前俄国的贡献。虽然德国和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问题有很大差异,但人和观念的确自由地从东向西流去又流回,我们在对不同的观点的探讨中,会涉及相关的理论上的交流。
  德国和俄国之间争论的特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只存在一个政治中心即第二国际——尽管它也存在内部分歧和无能,它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中心。1914年到1920年间,即使是这种不稳定的统一也被打破。接下来的十余年间,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共产国际)之间已出现公开而激烈的对立,这种对立同一些属于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团体对理论争论的介入纠缠在一起。同时,俄国马克主义者面临的经济问题,随着国家政权的获得发生了变化。我们将在第三篇(第十四章到第十六章)单独讨论这一问题。
  德国的和俄国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差异总是实质性的,这和它们各自国家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14年之前的10年,德国迅速成为欧洲主要的工业力量。德国社会民主党(SPD)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育和组织逐渐壮大的德国无产阶级,以使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理论家们相信,社会主义革命将迅速来临,从而理论讨论提上了议事日程。德国马克思主义者集中关注同垄断、金融资本、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密切相关的深刻的结构变革问题,他们把这些问题看作是成熟资本主义的内在特征,对社会革命的本质和继承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同时,必须捍卫马克思主义,反对那些对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批判的资产阶级理论家,反对那些把新的发展解释成同马克思主义相矛盾的人。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现代性的推定,成为德国(和奥地利)理论家的致命的弱点,德国社会主义者低估了他们所面临的客观困难。考虑到工人阶级数量上的持续下降和他们的分裂,加之德国政府的强大力量,革命只能在小资产阶级的广泛支持下才能获得成功。而这种支持,从来就不是唾手可得的。获得这种支持的前景,被德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取向破坏了。他们认为,中间阶级注定要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被消灭,中间阶级的支持作为革命的权宜之计而被排除了,因为他们会阻碍经济的进步。修正主义者提供了另一种观点,他们提倡同那些在爱德华七世时推动英国重要的(虽然是受到限制的)社会改革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结盟,但是这却掩盖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反自由主义的本质。
  在俄国,小资产阶级也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俄国甚至超过了德国。事实上,直到1914年,俄国仍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其特征就是,之前30年资产阶级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几乎没有给俄国极端落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什么变化。这些状况证明了理论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俄国激进主义者必须捍卫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意义。1900年前,民粹主义者声称,俄国资本主义正在人为地形成,并注定会迅速产生,尽管农民代表了革命变革的真正主体。为了反对这种观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扩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而不是像德国理论家那样关注资本主义的灭亡。在世纪之交,他们稳固地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敏锐地认识到俄国欠发达的本质。他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的结果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革命将奠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们认为这对随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必要的。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非常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形式,关注——通过适当类型的革命——实现资产阶级关系广泛的和持续的扩张的条件。
  资产阶级关系被证明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因为它既突出农民支持的重要性,也突出获取这种支持的基础。然而,这同时也产生了矛盾,事实上,对几乎所有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俄国沙皇制下的资产阶级同德国资产阶级相比,自由更少些而对政权的屈从更多些。从而无产阶级被赋予革命的领导者的角色,但这种革命的措施被认为应以符合资产阶级的秩序为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造成这两个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分离。但是,这种分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的,因为在经济理论方面这两个流派实际上还是密切地走在一起的。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赞同德国主流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分析,并使之更加激进。在考茨基、希法亭和卢森堡的理论基础之上,他们主张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体系,使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到处成熟。在吸纳对方思想方面,他们并不是唯一的同路人。1917年后,在西方,德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物利用俄国孟什维克理论,论证十月革命是早熟的,而且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些相矛盾的观点既影响了行动也影响了理论。在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时,德国和奥地利的马克思主义者力图证明只能扩大民主革命。从而,主要关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俄国人,以破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告终;期待资本主义崩溃的德国马克思主义者,却开始与资产阶级合作并维护资本主义。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用德国的理论去证明他们所做的,而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却用孟什维克主义作为理论武器来反对布尔什维克。
  1883年到1929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存在着深刻的问题,也包含了重要的洞见。本书提供的是批判的历史,而不是描述性的或是对思想的简单重建。在很多地方,至少在我们看来,我们的批评不可避免地过于严厉。然而,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不仅承担了政治方面而且承担了学术方面的重大任务,这种批评应当适中。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面对的棘手的政治环境已经强调过了。然而,在纯粹学术的意义上,他们抓住了真正重大的问题。总的看来,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要么是完全回避问题,要么是完全无法解决问题。理解必然使批评变得适中,期待也相应地减少了。对于那些翻遍考茨基、希法亭、布哈林和列宁的著作,想要找到适合于20世纪90年代的现成的政治经济学的人们来说,等待他们的只有失望。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