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刊物《动向》(1939) -> 第三期    相关链接:陈其昌

德苏协定引起了世界大战

育才〔陈其昌〕

(1939年9月13日)




  九月三日,希特勒发表告德国东疆士兵书道:“德苏两国今已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即欧洲两大强现已联合一致,两国民族不致发生敌对行为,此可告慰于吾东疆陆军全体士兵者。”又告西疆士兵书道:“德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已使我国无东顾之忧。”

  德苏商务信用协定与互不侵犯条约之订立,几乎是与希特勒的侵略波兰之军事动员同时进行,这点事实本已使人相信德苏协定是第二次欧战爆发之促成者;现在由希特勒自己的话看来,他在字里行间,对于德苏条约成立所表示的庆幸与安慰,证明了该条约不仅是这次大屠杀的促成者,且是爆发它的主要关键之一。

  平时一般人都认为莫索里尼是希特勒的可靠盟友,并且事实上他们也已订定了德意军事同盟的协定。但是当希特勒的炮车刚侵进波兰走廊时意大利却以毫不客气的口气宣布了中立。法西斯国家间的这种内幕关系,一般人事先容或不知道(我们早已指出,战事一起,意大利不见得帮助德国。参看上期本刊《世界动向》),但希特勒与张伯伦是很清楚知道的。所以,假使史大林不与希特勒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则至少英法苏三国联盟对付德国一国的可能要一直悬挂在希特勒的想象中,这样,具有准确敏锐的侵略本领的希特勒,就决不敢以一国冒险敌对欧洲三个最大强国了。然而史大林却竟与希特勒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失去了“东顾之忧”,敢大胆地西边敌对英法联军,而东方蹂躏波兰,于是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不仅促成大战而已,德苏协定还在物质上援助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德苏商务及信用协定中,规定一方面德国给与苏联二万万马克的信用放款,用以向德国购买各种工业机械,另一方面,苏联须以农林产物、原料、石油等售与德国。就前一方面说,该协定的订立是史大林使法西斯德国获得了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广大市场,因而缓和了德国内部的经济恐慌;就后一方面说,是史大林以苏联的农林矿产的原料加强希特勒的侵略力量。因此,在今后的长期欧洲战争中,希特勒岂但无东顾之忧,还可以依赖社会主义国家的原料仓库来长期进行侵略战。这样物力援助,当然更增加了希特勒侵略的大胆。

  而且,德苏协定之帮助希特勒侵略,还有更甚于此的。互不侵犯条约的第四条道:“任何集团,凡不利于签字国一方者,其他一方不得出而参加。”这一条的意义,引申之可以成为:如果法国群众于此次欧战中握得了本国的权力而威胁到法西斯德国时,苏联预先答应丝毫不援助他们,而只能援助侵略波兰亦即初步侵略苏联的希特勒!这难道与苏联建国的原则相符合的吗?然而这是所谓“铁一般”的事实呢。这条条文是苏联当局于促成了大战,物质上援助了希特勒侵略之外,又保证了不参与任何不利于法西斯希特勒的革命运动!


  对于这使一般人惊异并促成人类大祸的德苏协定之缔结,克里姆林宫的人们怎样辩护呢?莫洛托夫,于八月底在苏联最高议会上,发表关于缔结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演说云:“苏联之与德国缔结此项公约,其最初决定系在英法苏军事谈判因上述不能克服之争执(英法谈判态度不诚实所召致的)而陷于僵局之后。吾人因谈判经过已表明互助公约之缔结已属无望,乃不得不探觅其他保障和平及消灭德苏战争危机之可能方法……吾人之责任在于考虑苏联民众及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之利益(持久鼓掌),尤其因吾人深信苏联之利益乃与各国民众之基本利益相符(鼓掌)。”(塔斯社莫斯科电,《中美日报》所载译文)

  缔结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最初决定系在英法苏三国谈判陷于僵局之后”。莫洛托夫是在说谎!事实上在三国谈判还未开始之时,进行“民主阵线”外交的李维诺夫之突被撤职,就是表示克里姆林的外交政策之将由联合英法而转向联德。再就五个月以前史大林的言论看来,也可以看出缔结德苏协定的最初决定,决不在于三国谈判陷于僵局之后。

  三月初,史大林在联共第十八次党大会上作长篇报告,词句之间,就已充分表示出疏英法而亲德的意思,他轻轻地把“侵略者”的帽子从希特勒头上取下来送给张伯伦,把一向主张组织民主阵线以对抗侵略阵线的理论,抛弃得干干净净,而宣布了如下的苏联外交政策:第一,苏联主张和平,只要别国不侵犯苏联,苏联即与别国维持“事务性质的关系”,这就是说不管主义相差多么远,都无碍于关系之建立;第二,对于邻国维持友谊关系,如果此类邻国不侵犯苏联。这显然是向希特勒求爱的姿态。就是此后五个月的德苏协定之“最初决定”,也就是此后一个多月李维诺夫所以突被撤职的预告。所以,德苏协定的成立,决不是由于英法苏三国谈判之“无望”,决不是偶然的事,而是克里姆林宫的外交政策之有意识的转变,是他们高唱了多年的阵线论,完全破产后的必然结果。继续三四月之久的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仅不是德苏协定成立的主因,反而是史大林遮掩德苏谈判秘密进行的幌子。


  德苏协定成立之后,一切阵线论者今后将怎样去旧更新,以图附贴莫斯科的新理论,这点我们在本文内暂且不谈。这里只谈一点:莫斯科为什么一定要订立德苏协定?为什么不惜促成世界大屠杀而一定要订立这个协定?

  莫洛托夫依照史大林的意思而回答说,是为了“和平”,为了“消灭德苏战争危机之可能”,又解释说是为了苏联人民的利益,亦即为了各国人民的基本利益。但是任何国人民的最基本利益,莫过于生命的安全,而德苏协定事实上是把欧洲,并且不久还要把全世界的无数人民送上互被屠杀的边缘,这样而说协定的缔结是为了各国人民的和平与利益,有谁能相信这样的谎骗?

  因此,根据莫洛托夫的回答,结论便剩了一个:德苏协定的缔结是为了要保持苏联一个国家的“和平”,至于别国是否会因此而发生大屠杀,那并不在莫斯科当局的顾虑中;协定的缔结是为了要“消灭德苏战争危机之可能”,至于世界是否会因此而引起大灾难,那与莫斯科当局不相干。这才是合乎事实的答复。这事实表明史大林除了利用别国民众以图保全他所统治的苏联外,其他一概不顾。在以前(一九二八年起),当欧洲各国的共产党很有势力可被利用时,他经过第三国际而命令他们盲动,结果当然是个个都失败了。等到德国共产党,第三国际的第二个强大支部,被法西斯势力摧毁了时,他便转想与英法的统治者联合来抵挡法西斯洪流,因而提出了组织民主阵线以对抗侵略阵线的理论,阵线论便成了神圣的指导。但这理论非但不能打击法西斯,反而在西班牙绞杀了工农群众的革命,帮助佛朗哥上台,在法国替“二百家族”镇压了一九三六年可怕的罢工,结果请准法西斯达拉第来实行了独裁。同时在国际的范围内,让希特勒的势力骎骎日强,既吞并了奥国,消灭了第三国际在欧洲的重要支部之一,又吞并了捷克,消灭了它在欧洲的另一个大支部,且已逼近了苏联的边境。史大林这时候怎样办呢?要保持苏联一国的和平吗?然最威胁苏联安宁的无过于希特勒了。要联络英法以对抗希特勒吗?然几年来得史大林的阵线论之助而巩固了基础,因而受不到革命压迫的英法统治者,决不会真正援助苏联,并有唆使希特勒东侵,使苏联首被牺牲的可能。于是史大林只有不惜牺牲苏联国外的一切,一切民众组织,一切“神圣”理论,以与希特勒维持“和平”了。这就是莫斯科所以要订立德苏协定的原因。

  造成莫斯科当局这样地步步退出欧洲国际政治舞台,以至于成了埋头鸵鸟的那个基本理论,就是一九二四年以来史大林所一贯奉行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


  现在,我们姑且再退一步来看,究竟德苏协定能否保证苏联“一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如果是能够的,那总还不失为一个自保的政策,然而事实就会证明,这不过是一种幻想吧了。在生产力业已发展到四海一家的时候 ,无论哪一国想对大战保持孤立的和平,实质上只是鸵鸟。在这方面,“社会主义者”史大林的见解甚至还不及帝国主义者罗斯福。

  其实史大林自己又何尝不知道此种和平之不足恃?莫斯科目前调动大军四百万,云集西疆,在一方面固然有对波兰作领土要求的意思,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希特勒大军压境,恐有转变成西欧列强联合进攻苏联的危险。

  那末,他为什么明知不可恃而竟与希特勒签订协定,并供给他作战的原料呢?这就所谓无可奈何,自食其果。是“一国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本来根据苏联的一些创造者的意见:工人国家与资本国家是不能长期并存的,如果苏联不能尽其所能去援助并推动各国工人及弱小民族起来颠覆资本制度,那末各国的资本统治必然要从苏联的内外去颠覆工人的统治。但史大林却放弃了这个基本立场,以为“社会主义并不是输出品”,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继续存在,也不会妨碍苏联一国内部之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则各国的革命先后失败,而资本主义却从苏联的内外向十月革命的胜利品进攻了。在国内,老一代的布尔雪维克悉数被杀,代表资本主义分子的官僚层代替了工人的统治,唯一进步的生产工具之公有制,也正在遭受威胁了。国外呢?资本国家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各自要从战争中去寻找出路,但在他们觅取解决方案的努力中,无一次不会提出牺牲苏联的计划。这时,史大林在恐惧之余,乃不得不对最直接与最强横的希特勒屈膝,并以物质援助及精神上的声援来换取不可必的“和平”了。所以我们说德苏协定是史大林自食一国社会主义理论之果,是无可奈何的一种自欺。

  当客观情势迫切地需要之时,苏联自不妨,而且也应该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协定,这在苏联的外交史上,已经不乏先例。最有名的有如一九一八年对德国霍亨索伦订立的布列斯脱的屈辱条约。但每次签订这样条约的时候,如果我们稍稍研究俄国革命的历史,那可以知道:苏联当局总要考虑到下列条件:(一)对国际革命有何影响?(二)是否于苏联有利?(三)条约的坏果能实现到何种程度?(四)如何可使苏联所持的主义不受影响?

  就拿布列斯脱条约来说吧,关于上述四个条件,列宁是这样地考虑到,而且做到了的:(一)为要暴露德帝国主义的贪婪凶恶,并使各国革命分子知道苏俄新政府不得不签订屈辱条约起见,苏俄代表团会尽量利用和会的讲台,从事反战反军国主义的宣传,并竭力争持至最后一瞬;(二)新生而疲乏的苏维埃政权,由此可得一必需的喘息机会;(三)即令最坏的条件,也都无损于苏俄,因德国的工人已在敲统治者的门,不久霍亨索伦朝倒台,那条约就会等于废纸的;(四)签订条约后,更加紧反帝国主义的宣传与行动,决不会把威廉二世描写成“和平之友”。

  但是现在德苏协定的情形如何呢?对国际上的影响,它驱英法工人至法西斯爱国主义的翼下,驱德国工人入希特勒的魔掌,并直接引起了大战;对苏联的益处呢?只是使苏联和平更受威胁;至于协定的坏果,则完全帮助了各国的法西斯;最后,就它对苏联所持的主义而论,那末它竟使苏联立刻停止了反纳粹的宣传与斗争。

  对于这样的一个协定,每一个爱护苏联的人,大概都不得不为之叹息的!

九月十三日




感谢 先知在1917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