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鲁迅全集 -> 苏俄的文艺政策(1930)

附录

以理论为中心的俄国无产阶级文学发达史

(冈泽秀虎)


  一、序——二、第一期——从“无产者文化协会”往“锻冶厂”——三、第二期——从“印刷与革命”“赤色新地”底创刊至“十月”底结成——四、无产阶级文学团体“十月”底纲领——五、“立在前哨”(“那巴斯图”)和“烈夫”底论争及“域普”底结成——六、第三期——从“立在文学底前哨”底创刊至最近。

一 序


  文学从作者(个人)和读者(社会的集团)底相互关系而发生。没有读者的作者,是不会有的。文学是个人底产物,同时是社会底产物。是个人底意识底反映,同时是社会集团底意识底一形态。离开社会集团底意识而独立的个人底意识,是不会有的。决定社会集团底意识者,是那社会底生活条件。因此,如革命似的这种社会生活上的一大变革,及大影响于文学,盖是当然的吧。
  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五日(阳历十一月七日)的俄国大革命,就在俄国文学上起了剧烈的变化了。这革命覆灭了许多东西,又产生了许多东西。从来居于文坛底中心的文学者们底大部分,都背了革命而亡命了;这是最大的变动之一。并且这不是单单的表面的形式的的没落。失去了自己底阶级,自己底生活条件的他们,在内心上也断绝了创造底路了。因此,就是留在国内的人,(在政治上并不表示反革命的人,)不能适应革命者,也渐次地灭亡下去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之中,从来的文学不能走和从来同样的走法,是当然的吧。但既成作家底灭亡,还决不就是资产阶级文学底灭亡的意思;倒相反,在本质的文学上的资产阶级文学底传统,是今日也还继续着的。但这是立在资产阶级文学底传统上的事,和革命一起地屈折着变形着过来的这些文学,与革命前的旧资产阶级文学自是不同的。然而这种变形屈折,当然不是一朝所成的东西,乃是跟着革命后数年间底各社会阶级底生活的条件(虽然革命在政治上是克服了资产阶级与地主了,但在经济上,意识形态上,他们是还存在着的。革命还不是无阶级的时代,一时地反是更加激成着阶级底对立争斗的。)底变化而起的。
  和资产阶级文学底这种变化一同,革命带给文学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无产阶级文学底可惊的勃兴。
  革命将无产阶级推进到支配的地位,把创造底好条件给与他了。这结果便起来了,不是自然发生的无产阶级文学,但无产阶级文学底运动是依然与时日一同地渐次地发达着去的。
  关系这些变迁底过程,试行精细的年代纪的记述吧。
  革命后至今日的俄国文学,在大体上将它分为三期,是很确当的。
  第一期是从一九一七年革命直后至一九二一年的新经济政策的时期。
  第二期是从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五年的时期。这时期因为新经济政策底影响,和第一期的气氛非常不同。
  第三期是从一九二五年七月《党底文艺政策》底发表至今日为止的时期。这时期,由文艺政策给与了到或一程度为止的解决于第二期的论文,渐次地开始置重于创作了。

二 第一期


  第一期是所谓“战时共产主义”底时代。象单看战时共产主义这言辞就可知道的一样,在这时期,苏联底全社会是将它底几乎一切的力都注在政战(指挥红军与反革命的诸势力作战)和经济战(因为物质的穷乏,人们单单生存也就非费了他底精力底大部分不可)上的。因此,这时期的俄国文学是在混沌的状态里的。尤其革命直后的约半年间,因为过于巨大的社会的变动的缘故,文学是一时地完全断绝了。
  然而文学随即再生着了。而且首先第一被印刷刊行的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也没有什么奇异的吧。因为革命是在一切方面都将最顺利的条件给与无产阶级了。
  革命直后的无产阶级文学,是作为无产者文化协会(Prolet—Cult)底运动底一部分而产生的。俄国底无产者文化协会是A·A·波格达诺夫底长久间的理想,迎着革命底好机而实现了的东西。它设立在一九一八年,而忽然间扩大到全俄国,那数目达到了三百以上。这运动底目的,不待说是要在文化(以意识形态底分野为主)上也组织的地确保着无产阶级底支配的地位。在这里,无产者文化协会最先地将无产阶级底文化的独立的问题,资产阶级文化底继承问题,怎样地对待非无产阶级文化的问题——这些无产阶级所直面着的最重大的文化问题,提出着,讨论着了。
  一九一八年九月十五日起至二十日止,无产者文化协会第一回全俄大会开在莫斯科了。在这会议上决下了下面的决议:

  “为了在社会的活动、斗争、建设上组织着自己底力起见,无产阶级以自己底阶级艺术为必要。”

  在这以前,无产者文化协会作为运动底第一步,已经开始无产阶级文学者底丛书底出版了。第一部出版的是收集着亚历舍·茄斯曲斯底诗与散文的《劳动者底槌声底诗》。
  还有,从一九一八年七月起,有无产者文化协会底中央机关杂志《无产阶级文化》出版,接着有《熔炉》(莫斯科),《未来》(列宁格勒)出现,并且各地的无产者文化协会都有着各自底机关杂志了。初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便以这些杂志为中心,无论在作品上或理论上都行着醒目的运动了。
  无产者文化协会恐怕是人类第一次所行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底母胎。在这里就聚集着相应于担负这种重任的秀杰的文艺理论家。那第一位是这运动底指导者A·A·波格达诺夫,在他周围有福特尔、加理宁、保罗、培斯沙里珂、伐莱浪、巴浪斯基。他们都是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应该永久被记忆的人。
  无产者文化协会底文学论,是从“为了无产阶级在第三线上得到胜利起见,则他自己的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是必要的”这见解出发的。而无产阶级必需着自己底阶级艺术者,是因为这有着组织他底意识形态的力,因而在无产阶级底目的达成上就有用处的缘故。
  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集团主义。所以无产阶级文学是集团主义底艺术。说无产阶级文学是集团主义底艺术的这话头,是作者明快地规定了无产阶级文学底根本特质的东西,成为到今日为止大家所承认的理论的。因此,第一次提倡了这见解,是无产者文化协会底不朽的功绩;但无产者文化协会底文学论底特色,是在说无产阶级文学一边努力于集团主义底意识形态底组织,同时不可不常常意识着全人类的精神底树立这目的,立志于这精神底成长的一点上。
  在这里,无产阶级文学是通过集团主义,进向全人类的精神的东西,所以说道:不能有将那题材限制于集团的现象的事;并且更说道:无产阶级文学必须将过去的人类文化所生产的全人类的文学摄取来给自己,做自己底成长底粮食。
  如以上所说,无产者文化协会底文学论,是抽象的,原始的的。这是因为在无产者文化协会活跃着的时代(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〇年),在无产阶级之前,虽有政治的,经济的现实,而艺术的现实却差不多没有的缘故。
  一九二〇年是将致命的的打击给与以无产者文化协会为中心的文学运动了。在这年,无产阶级文学底最有才能最被期待着将来的理论家加理宁及培斯沙里珂,相继死亡了。他们底太早的病没,人们说是因为他们底全部精力都捧献给革命直后底不息不眠的活动了的缘故。
  失去这有力的指导者的事成为一部分的原因,以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底中心便移到同在一九二〇年组织成的无产阶级作家团体“锻冶厂”了。
  “锻冶厂”是文学史上最初的无产阶级作家团体,在这里聚集着初期的无产阶级作家底全体(除出台明·培特尼)。
  “锻冶厂”一派的无产阶级文学底特色,是在绝叫的地歌唱热情和兴奋。革命底世界的意义,解放底热情,是抽象地以宇宙的大规模被歌唱着的。这因为在革命底混乱之中,没有具体地描写细叙的闲暇。“锻冶厂”一派底文学观,是载在这杂志第一号上的宣言,和这年五月十日的全俄无产阶级作家会议(从二十五个都市集来有五十人)底决议;但这与无产者文化协会底理论有颇大的距离。就是,无产者文化协会是置重于文学底内容,而反之“锻冶厂”是苦心着形式的方面。是理论家与作家的不同。

三 第二期


  一九二一年三月所布告,从六月起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社会生活上的一大转换。因此这在文坛也起了变化。
  新经济政策把苏俄的社会从物质的穷乏里救出了。那结果苏俄底文坛能够开始定期刊行和革命前同样的大册的杂志。就是,从这年的六月起,《印刷与革命》及《赤色新地》的二大杂志同时地开始发行了。两者都是国立出版所发行,前者是卢那卡尔斯基编辑,后者是瓦浪斯基编辑,继续到今日。
  大杂志底诞生为机缘,革命后一时沉滞了的俄国文学便重新进了发展底时期。然而这文学发展底物质的好机,在精神上是立脚于质素的,着实的写实主义底精神上的时期(新经济政策是写实主义之政治的经济的表现)。因此这里所要求的文学是现实的客观的的写实主义底文学。最相应于写实主义底文学的形式当然是散文。从这种理由,苏俄的文学便开始求着使知道自己底现实的作品,以及想即着现实而进到确实的倾向,然而从来在革命成功底欢喜和理想底高唱里燃烧着,过于相信自己底力,好象即刻就会成就那样地期待着世界革命的诗人们(“锻冶厂”一派),是和新经济政策底到来一起受着剧烈的精神上的打击,不容易转向到写实主义底精神的。
  这时候,亲身体验了国内战争当时的现实,虽未必是共产主义者,然而也不是反苏维埃的智识阶级份子,开始描写他们底体验了。他们因为第一次将新的时代和新的人们具体地显示给苏维埃的公众的缘故,受了非常的欢迎了,但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了旧文化底惠泽的他们底艺术的天分,是在从来的无产阶级作家里不能见到的那般秀杰的。关于他们,托罗兹基如下地写着:
  “他们底文学的及一般的外观,是由革命所创造的东西。而他们是全都各各自己流地接受着革命的。但在这些个人的的受纳之中,有着亘及他们一切共通的底特质。这便是将他们从共产主义划然地区别出来,象反对它似地常常威胁着他们的那特质。他们没有整个地把握着革命。在这里,革命底共产主义的目的,在他们是不可解的。他们全都多少有点具有越过劳动者底头,具着希望来看农民的倾向。他们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底艺术家,而是革命底艺术的同路人。”这实在是适当的评语。以后他们便被称为同路人了。
  二大杂志,尤其《赤色新地》,喜欢将杂志底篇幅提供给他们。因此同路人便一跃在苏维埃文坛上占着支配的地位了。从那文学的才能之点说来,他们相称于这地位。然而从那意识上说来,则在无产阶级独裁的苏俄,也许可以说他们占这地位是不相称的,就是,因为同路人是反映着只政治的地承认着革命的那小资产阶级(尤其农民)底意识的。但这是在无产阶级文学未发达的时期里不得已的事。
  同路人底文学成为从昨日的文学往明日的文学去的桥。在他们底文学之中没有和过去的传统的冲突,同时也早已没有传统的支配。这样,他们从他们底全盛期的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五年顷为止,曾呈示了多种多样的色彩,但其后和苏俄社会内的阶级的文化底进展一同,起来左右的分离,毕力涅克、叶遂宁暴露了反革命的本性,而来阿诺夫、赛甫林娜、伊凡诺夫、雅各武莱夫、斐甸、巴培黎等的秀杰的作家却渐次地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相和解了。在这意思上,来阿诺夫底《獾》,赛甫林娜底《维利纳亚》,斐甸底《都市与年》,伊凡诺夫底《哈蒲》,巴培黎底《骑兵队》,是可注意的作品。
  同路人一跃而在文坛上占了压倒的势力,(这是因为同路人底作品是最丰富并且最秀杰,所以是实质的的,但这当然,即在形式上也有他们独占着大杂志的文艺栏之观。)这将一个非常的冲动给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应着这种形势,不得不将阵容改正而重建了。但新阵容并非由从来的“锻冶厂”一派,而是由新人底力所成的。
  和新经济政策底到来一同,从来将他们的全力倾注于军事的政治的战线的共产党员,就开始将他们底力向于文化战线了。这结果,在一九二二年的初头,有二个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团体产生。其一是以青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土台的“青年亲卫队”,另一个是报纸《劳动者的莫斯科》为基础的《劳动者之春》。
  然而在这些新始出现到文坛的共产党员之前,有着非无产阶级作家底压倒的优势,和不能把握新阶级(新经济政策)底意义的目不忍睹的友军(“锻冶厂”)底姿态。这是不许他们默认的形势。这结果,为对抗这形势起见,他们便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七日在“青年亲卫队”底编辑室聚会,组织了新团体“十月”了。
  在这团体里,有脱出“锻冶厂”的罗陀夫、玛里式金、达拉戎伊钦珂,“青年亲卫队”底同人,阿尔忒谟、维勖路伊、培赛勉斯基、查洛夫、虚平、考慈涅错夫,“劳动者底春”的同人,梭科洛夫、伊慈巴夫、陀罗宁,此外里白进斯基、烈烈维支,及坦拉梭夫、洛左诺夫参加着。这设立底趣旨,很明白地表现在以同日的日子他们送给《伊慈维斯察》报纸的下面的信上。这信是揭载在十二月十二日的《伊慈维斯察》报上的。

  “无产阶级作家团体‘锻冶厂’,据我们底确信,最近是变成为具有和无产阶级底文化战野上的斗争底展开所生出的诸问题离隔很远的兴味的人底封锁的小团体了。
  “我们一边相信在这种状态里的‘锻冶厂’成为阻害着无产阶级文学底新鲜的新兴势力底发达的机关,一边以在无产阶级文学上确立共产党底方针,和设立全俄及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组合为紧急的目的,而组织着无产阶级作家团体‘十月’。”

  为了这目的底实现,从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五日起至十七日止,开了无产阶级作家第一回莫斯科会议,在这会议上,基里洛夫代表着“锻冶厂”,携带着自己一派的宣言书来出席。其他有七十四个作家聚集着,其中类别是劳动者三十七人,智识阶级分子二十五人,农民十人,而里边五十人是共产党员。
  在这席上组织了“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墨普)(“锻冶厂”没有加入,)而且罗陀夫底报告被采用为“十月”团体底纲领。这纲领虽以罗陀夫底名字发表,但其实是由这派底四五个批评家(烈烈维支等)合作而成的。而且象下面似的事实所呈示的一样,这是在俄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纲领不但单单由“十月”一派所采用,即在一九二五年五月全联邦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底扩大执行会议上也当作纲领。这一事如借用烈烈维支底说明,则“并非意味将一切无产阶级文艺作品引导到兵营的单调,而是指示出自由的必然的创造的欲求,也是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东西,也是以根本的见解之一致而发达着”的。在这纲领里包含着无产阶级底支配权获得底必要,作品底内容及形式底问题,对于同时代的非无产阶级文学的关系的问题等一切。

四 “十月”底纲领


  一 从阶级的社会向无产阶级底社会,即共产主义的社会的过渡期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已以由苏维埃的组织而建立无产阶级独裁于俄国的十月革命开端了。惟无产阶级底独裁,这才能使无产阶级为一切关系的统率者,改革者。
  二 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的经过之间,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已能形成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在别方面,却未能从各种支配阶级的亘几世纪以来的思想上的影响和感化,完全解放出来。终结了内乱,而在深入经济战线上的斗争的过程中的今日,文化战线是被促进了。这战线,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事情看来,更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侵入的事实看来,都尤其重要。和这战线的前进一同,在无产阶级之前,作为开头第一个问题而起者,是建设自己的阶级文化这问题。于是也就起了对于感动大众之力,作为加以深的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的建设自己的文学的问题。
  三 作为运动的无产阶级文学,以十月革命的结果,初始具备了那出现和发达上所必要的条件了。然而俄国无产阶级在教养上的落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亘几世纪的压迫,革命前的最近数十年间的俄国文学的颓废的倾向——这都聚集起来,不但将资产阶级文学底影响,给与无产阶级文学底创造而已,这影响至今尚且相继,而且形成着将来能涉及的事情。不但这样,对于无产阶级文学底创造,连那理想主义的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底影响,也还不能不发现。这影响之所由来,是出于作为问题,陈列在俄国无产阶级之前的那资产阶级的民主的革命不曾成就这一种事情的。为了这样的事情,无产阶级文学便直到今日,在意识形态方面,在形式方面,都不得不带兼收而又无涉的性质,至今也还常常带着的。
  四 然而,在依据经济政策底方法于一切方面都开始了根基于一定计划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的同时,又在布尔塞维克改为不再用先前的煽动,而试行在无产阶级大众之间,加以有条理的深的宣传的同时,在无产阶级文学方面,便也发生了设立一定的秩序的必要了。
  五 以上文所述的一切考察为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团体“十月”,便作为由辩证的唯物论的世界观所一贯的无产阶级前卫的一部分,努力于设立这样的秩序。而且以那成就,无论在思想上,在形式上,惟独靠了制作单一的艺术上的纲领,这才可能。那纲领,则应该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将来的发达的基础而有用。
  因为以为这样的纲领,是在实际的创作与思想战线上的斗争的过程中成为究极之形的东西的缘故,团体“十月”在那结束的最初,作为自己的行动的基础,立定了如下的出发点。
  六 在阶级的社会里,文学也如别的东西一样,是应着一定的阶级的要求,只有通过阶级,才应着全人类的要求。故无产阶级文学云者,是将劳动者阶级以及广泛地从事于劳动的大众的心理和意识,加以统一和组织,而使向往于作为世界底改筑者,共产主义社会底造就者的无产阶级的究极的要求的文学。
  七 在扩张无产阶级的权力,使之强固,接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文学不但深深地保持着阶级的特色,仅将劳动者阶级底心理和意识加以统一和组织而已,还更将影响愈益及于社会底别的阶级部面,由此从资产阶级文学底脚下,夺了最后的立场。
  八 无产阶级文学是和资产阶级文学对跖的地相对立着的。已经和自己底阶级一同决定了运命的资产阶级文学,是借着从人生的游离,神秘,为艺术的艺术,乃至以形式为目的的形式,及逃往这些东西里去的隐遁等,努力于阴晦着自己的存在。无产阶级文学便与此相反,在创作底基本上,……放下马克思派的世界观,作为创作的材料,则采用无产阶级自为制作者的现在的现实,或那在过去的无产阶级底生活和斗争底革命的浪漫主义,或在将来的豫期上的无产阶级底征服。
  九 跟着和无产阶级文学底社会的意义的伸长,在无产阶级文学之前,便发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概取主题于无产阶级生活,而将这大加展开的纪念碑的的大作底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者底团体“十月”以为须在和支配了无产阶级文学底最近五年间的抒情诗相并,在那根本上树立了对于创作底材料的叙事诗的戏剧的态度的时候才能够满足上述的要求。和这相伴,作品底形式也将极广博地,简素地,而且将那艺术上的手段也用得最为节约起来吧。
  十 团体“十月”确认以内容为主。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底内容,自然给与言语底材料,暗示以形式。内容和形式,是辩证法的对立,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内容经由形式,而艺术的地成为形象。
  十一 在过渡时代的阶级斗争底形式底繁多,即要求无产阶级文学者应该取繁多的主题而创作。于是将历史上前时代的文学所作的诗文底形式和运用法,从一切方面来利用的事,便成为必要了。
  所以我们的团体,不取醉心于或一形式的办法。也不取先前区分资产阶级文学底诸流派那样,专凭形式的特征的区分法。这样的区分法,原是将理想主义和形而上学,搬到文学创作底过程里去的。
  十二 团体“十月”考察了文学上颓废的倾向的诸派,将那有支配力的阶级达到历史底高潮时候所作的原是统一的艺术上的形式,分解其构成分子,一直破碎为细微的部分,而尚将那构成分子中的若干,看作自立的原理的事情;又考察了这些颓废的诸派,对于无产阶级文学的影响的事实,更考察了无产阶级文学蒙了影响的危险,故作为主义,对于
  (A)将创作上形式,以自己任意的散漫的绘画的的装饰似地,颓废的地来设想的事(想象主义),作为主义而加以排斥,而赞成那依从具有社会上必然性的内容,通贯作品的全体,以展布开来的单一的首尾一贯的动的的形象。又对于
  (B)重视言语之律,似乎便是目的,那结果,艺术家常常躲在并无社会的意识的纯是言语之业的世界里,而终至于主张以这为真的艺术作品(未来主义)者,加以排斥,而赞成那作品底内容,在单一的首尾一贯的形象中发展开来,和这一同,组织的地被展开的首尾一贯的律。而且又对于
  (C)将发生于资产阶级的衰退时代,而成长于不健全的神秘思想底根本上的影响,拜物狂的地加以尊重的倾向(象征主义),加以排斥,而赞成那作品底影响的方面和作品底形象与律底组织的浑融。
  惟将作品作为全体,在那具体的意义上看,又在那照着正当的法则的发达的过程上看,这才能够达到以历史的意义而达到最高的艺术的综合。
  十三 这样子,我们的团体之作为问题者,并非将那存在于资产阶级文学中,由此渐渐挑选,运入无产阶级文学来的各种形式,加以洗炼,乃在造出新的原理和新的形式的型范来,而加以表现。这是凭着将来的文学上的形式,在实际上据为己有,而将这些用了新的无产阶级的内容来改作的方法的,这也凭着将过去的丰富的经验和无产阶级文学的作品,批评的地加以考察的方法的。而作为结果,则必当造出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综合的的形式来。

五 “立在前哨”与“烈夫”的论争和“域普”底结成


  这论旨,一看就分明,乃是无产者文化协会底理论底返复。只是它是向着具体的的现实底对象了。这样,“十月”一派便作为自己底机关杂志从一九二三年六月起开始发行了《立在前哨》(“那巴斯图”)。依据《立在前哨》,罗陀夫、烈烈维支、瓦进、茵格洛夫及其他的论客,一齐拿着笔非难着“锻冶厂”,更对“同路人”及“烈夫”加以激烈的攻击。这时候他们立论,非藉政策来政治的地施行这些各派底克服不可。在这里有着他们底根本的的谬误。这是和无产者文化协会底理论完全相反的。然而《立在前哨》底论战是惊人的。这杂志差不多只登理论。(作品载在《青年亲卫队》或《劳动者之春》上,以及单独地刊行。)
  在作品上,这派也呈示了优秀的活动,应着新经济政策底精神,代替从来的“锻冶厂”底抒情诗,有坚实的叙事诗出现了。他们相应于不是革命底“祭日”,而是革命底“普通日”底描写,(培赛勉斯基底《青年共产党员》,是在这意思上最可注意的作品。)但这件事当然不是说“锻冶厂”底诗作底无价值的意思。各各都是各各底时代底必然的必要的产物。
  在散文的方面,也有不劣于“同路人”的人材出现。他们也同样地描写革命底现实,然而那是以前卫底眼看的革命底现实。在这里就有绝对的的优势。在这方面,绥拉菲摩维奇底《铁之流》,里白进斯基底《一周间》,革拉特珂夫底《水门汀》,孚尔玛诺夫底《却巴耶夫》,玛里式金底《达尼尔底没落》,法兑耶夫底《溃灭》等,是应该注意的作品。
  呼应着“十月”一派底攻击,为了同路人而力说着他们底伟大的社会的意义者,是托罗兹基和瓦浪斯基。尤其作为《赤色新地》底编辑者直接看见了“十月”一派底烦厌的瓦浪斯基,是立在“十月”底阵前大大地奋战着的。这两派底论战是苏联文艺批评史上最可注意的东西,在这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艺问题。做同路人拥护底理论之根柢者,是托罗兹基底无产阶级文化否定论。然而他们总之是无产阶级所产生的文学(他们称这种为革命文学)底热心的同情者。只是不做象《立在前哨》一派那样极端的支持罢了。公平地看来,他们底理论呈示着比“立在前哨”一派底理论更深刻得多的文艺本身(文艺底特殊性)底理解。
  “烈夫”也从独特的立场,向“立在前哨”应战。“烈夫”(艺术左翼战线)是未来派底应着新经济政策的变形。一九二三年三月,旧未来派的同人为主要分子而结成“艺术左翼战线”,开始发行机关杂志《烈夫》。
  在《烈夫》底创刊号上,题为“课目”,载着三篇宣言和一篇详述此派的艺术论的褚莎克底长论文《在生活建设底旗下》。那要点如下:
  《烈夫》将依据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煽动着艺术。
  《烈夫》将和旧的资产阶级文学(生活破坏的文学)相战,而产生生活建设的文学。
  《烈夫》将不象只重视着思想的最左翼派(“立在前哨”)似地由多数来解决艺术底诸问题,而要由工作来解决它。
  然而象已经说过的一样,《烈夫》的前身“未来派”是作为资产阶级文学底传统之文学的否定者破坏者而产生的东西。因此,生活意识的地否定着资产阶级文学,甚至将这取进到艺术底内容里来为这种事,事实上在他们是很困难的。在这点上,他们到底不及无产阶级文学底理论。然而在形式的范围内,他们是比什么人更过激地破坏着过去的传统的。他们想使艺术底形式和生产底形式放在一起。在这里,他们不但单单进到文学的方面,甚至进到绘画、音乐、工业的方面的。在这点上,他们是和构成主义相一致。因此,这派底作品和新经济政策一同,一时虽显出写实的散文的倾向,其后却渐次地成为构成的的了。而且和同路人底文学是农村的的比较,他们是显明都会的的。即在最近,年青的苏联的智识阶级分子,也大抵呈示着这倾向。《烈夫》底艺术理论是作为现代的艺术理论最可注目者之一。
  对于“立在前哨”底攻击,“锻冶厂”也曾应战。那第一颗子弹是在前记的无产阶级作家第一回莫斯科会议上所朗读的宣言。这是在一九二三年的《真理报》第一八六号上公布的。然而这宣言含着许多矛盾。忽视着从来的他们底艺术的气氛,单单发着为了理论的对抗的大言壮语。但即使无论怎样地想使理论上无矛盾,他们底艺术的气氛总已经成为过去的东西了。在这里,象茵格洛夫在《立在前哨》底创刊号上所指摘着的一样,作为倾向的“锻冶厂”是已经灭亡了的。那结果,“锻冶厂”常常起了分裂。然而天才诗人凯进为中心,为了挽回颓势起见,从一九二四年的六月开始发行了《劳动者的杂志》。在《十月》底创刊号上,烈烈维支论着“无产阶级文学底路”,给了致命的打击于“锻冶厂”了。
  如上文所说,第二期是“立在前哨”所卷起的批评的时代,论争的时代。这论争底激烈示人以政治的意义底重大,使俄国共产党底注意向着文艺界了(在这点上有着“立在前哨”底大的功绩)。这结果,为了决定对于文艺的党的政策起见,一九二四年五月九日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印刷部底招集,开了讨论会。在这讨论会上有三个不同的立场。
  第一是托罗兹基及瓦浪斯基底立场,施行同路人及“烈夫”(即资产阶级文化底传统)底拥护,反对“立在前哨”底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想以政策来压倒他们的办法。
  第二是“立在前哨”一派底立场,叫着无产阶级文学底支配权获得的必要。然而这之际,是要求藉政策来确立支配权,即共产党直接干涉文学的。
  第三是布哈林及卢那卡尔斯基底立场,这是前二者的理论之折衷。
  象这样地,分为三派而不见解决,党底政策没有即刻决定。
  这其间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底阵容,依据“十月”一派底活跃,造成全国的战线统一,在一九二五年一月成立了全联邦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在其第一回大会上,采用了瓦进底报告《意识形态战线与文学》当作决议。这决议非难着托罗兹基及瓦浪斯基的立场,竭力想实现自己一派底主张。
  然而一九二五年七月一日所发表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底决议“在文艺领域内的党底政策,”却否定了他们底主张(但是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以来的理论的支配权要求,是承认为正当的)。
  这文艺政策使从来的论争告了一段落。同时在文坛上也生出新的气运来了。

六 第三期


  党底政策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引导到新的方向。旧的《立在前哨》停刊,而发行新的杂志《立在文学底前哨》。加上“文学底”这个字是大有意义的。这杂志以实现由文艺政策所指示的方针为目的。在一九二六年三月所发行的这杂志底创刊号上,由编辑者(阿卫巴赫、伏玲、里白进斯基、阿里闵斯基、拉斯珂里尼珂夫)的名,否定着从来《立在前哨》的指导,理论,象下面似地说道:

  “注意底焦点不可不移到创作底方面。独习和创作和自己批判成为无产阶级作家底根本标语。”

  由这路,他们开始努力着想实现无产阶级底文化的独立。然而不肯抛弃从来《立在前哨》底立场的瓦进、烈烈维支、罗陀夫三人,却退出“域普”(全联邦无产阶级作家协会),从大众离去了。
  《立在文学底前哨》底理论,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底最后的理论,因此是最近的理论。而且在这杂志出现的一九二六年,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底阵营早已聚集着不劣于别的任何派的许多天才了,因此在作品底竞争上,也已有着足以在苏联文坛上获得支配权的实力了。
  一方面,那承继着资产阶级文学(资产阶级文学底根本精神,是和无产阶级文学底根本精神同样地以产生理想社会为必要的)底传统的“同路人”底文学,也已经在无产阶级社会生活中经过十年,受着它底当然的影响,渐次地开始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相融和了。这倾向显著地使无产阶级文学和其他的文学相接起来。这结果,为了更加强地实行在革命期的文学者底共同任务,保证着共通利益起见,到了一九二七年便有“苏维埃作家总联合”组织起来了。从来的一切团体(全联邦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全俄农民作家同盟,“烈夫”及其他)都参加这联合。
  这尚是联合,不是合同,所以各个的团体还照原来的样子存留着的,但这相当强固的联合机关底组织,却向着革命底目的完成,使文学底伟力比从来更扩大。
  但在这文学的努力底中心,无产阶级文学已经质量二方面都想握支配权的。
  这是最近的形势。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