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马克思主义与人性(1998)

前言



  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传统社会主义在苏东遭受的挫折和中国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展开,人们从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中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通过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理念及其在社会福利制度上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人们看到,这些变革与资本主义固有的市场激励制度相结合赋予了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活力和韧性。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程度和规模虽然随着苏东剧变有所递减和缩小,不过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成为资本主义自身理念的一部分而存在并将继续为新兴的资本主义所效仿,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并将继续缓解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级分化在继续扩大,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全球范围以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方式继续存在和发展,故寻找不同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发展模式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向往。

  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开拓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马克思研究新时代,这一时代以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反思和再思考为自己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研究新时代的主要特征:

  第一,将马克思思想与其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与其最亲密的同时代合作者恩格斯的思想区分开来。这样的区分并非是刻意地去制造什么对立说、差异说,而是出于对理论、对事物本身进行准确、深入研究的需要。当然这样的区分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历史有关;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普遍真理的普及性宣传过程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是那些高度抽象出来的所谓基本原理、规律,而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及思想的探索性、研究性过程被忽视。

  第二,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反思。无论人们如何理解20世纪大规模范围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一实践为人们反思和认识马克思思想、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范例,并成为一个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思想、理论的不可忽略的历史契机。

  第三,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不同的思想、理论、观点进行比对和分析研究。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延续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研究方式。马克思本人研究思路的独特性与其理论的形成正是通过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不同领域,对当时占据着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等意识形态进行分析、批判而形成的。如果说今天在西方世界占据着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等意识形态在一定意义上仍然是当时的主流理论、观点的延续,那么,今天对其进行对比、批判性研究的意义绝不会比当年有所逊色;今日西方世界的理论、观点既是当下时代境遇的产物,又可以视之为一种历史积淀;它所体现的问题既有现实性、也具有历史性;离开这种对比、分析和批判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就会在离开理论对立面、离开理论发展的历史环境下唱独角戏,所谓的“实践”便会沦为无所不能的遮羞布。

  我们所选择的这套丛书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西方世界马克思研究的这些新特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到来,全球所面临的基本社会问题也就越来越具有相似性,因此,西方马克思学者的研究对我们来说,也就越来越具有借鉴价值,如何借鉴、批判他们的研究、思想,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判断。

  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国外马克思研究的最新进展、最新动态是我们选择和编辑这一套翻译丛书的基本宗旨,它也因此将是一套开放性的系列丛书。我们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并向我们推荐符合我们宗旨的最新书籍。

魏小萍
2007年12月28日于阿姆斯特丹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