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多数派刊物《动向》 -> 1939年第3期

第二次大战与中日战争

作者:梁石生 来源:《动向》1939年第3期



  录入者按:本文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当前很不一样了,现在已经不大讲英国与日本的斗争与妥协,对于日英冲突,持英国也“对抗法西斯”这个看法比较多。政治讨论其中一部分就是政治的延伸——战争,老一批托派讨论起这个问题其实也很正常,就是新一代人也有很多热衷于议论地缘政治。不过录入者比较关心最后的应对策略上,组织群众武装反抗日本确实是一条出路,具体做得怎么样,究竟要怎么组织,这些是需要多多探讨。


  第二次大战已在欧洲爆发,这次战争在规模上将远较上一次大战为大,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能避免这次灾劫,因为一九一七年后,整个地球各部分间的联系已通过经济的纽带,来得更紧密。远东是世界列强冲突的第二中心,同时也是这次世界大战的第二战场,这个战场上已经发生了两年多的前哨战——中日战争。欧战爆发后,究竟在地上面引起什么可能变化呢?尤其是,对中日战争的影响如何呢?这个问题,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急于要知道的。我现在把这个问题简单检讨一下,首先我想谈上一次大战对远东,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大战与中国


  我们知道,在前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及当中,远东列强的主要冲突是英、日、俄国的冲突。当时沙俄利用她跨越欧亚二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向君士坦丁堡和巴尔干各国伸手,在近东向土耳其、阿富汗、印度进迫,在远东则极力经营满蒙,甚至还入侵朝鲜。沙俄所采取的向外侵略的路线,首先大大威胁了英国,因为英国一向视近东和中国为印度的外府。其次便威胁了那个年富力强的日本,沙俄在满蒙和朝鲜的活动简直在掘毁这个东方小帝国的命根。至于英日中间的矛盾,当时还非常微弱,日本还没有力量来和大英帝国相拮抗。美国也正在生长中。这样便决定了英国的政策:她宁愿培养日本来对抗威胁整个亚洲的沙俄。英日同盟的主要动机就在这里。但自一九〇四年俄国战败以至一九一七年大战爆发,英日俄在远东的矛盾大大缓和,英德的矛盾已经远超过英俄间的矛盾,而且俄国为了对抗德国在巴尔干的活动也迫得站到英法方面,结果,战争没有扩大到远东方面来。英日同盟固然使日本尽了英国看家狗的作用,但也给日本飞扬跋扈的一个无上的机会。
  中国当时的处境是非常有利的,只须全体民众武装起来,把日本打倒,中国便可顺利取得独立,因为西欧列强绝没有能力干涉我们。但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一开始却宣布“中立”,结果日本利用英日同盟的密约,利用参战国的名义,占领了青岛和胶州路,并乘机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件。后来中国又在美国威尔逊的怂恿之下,放松“中立”,参加战争。这件事引起国内舆论的猛烈的争议。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坚主参战,他们认为参加英美方面作战,很有胜利的把握,因为“公理战胜强权”,只要“公理”一胜,中国便可以拿战胜国的资格,与列强同齐平等,使中国得到公平的地位。这一派代表旧官僚军阀的利益,他们想利用参战来博得英美的借款,以便压平国内的反对者,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却极力反对参战,主张严守“中立”,他们认为中国正应利用这一仅有时机,埋头建设工业及整饬内政,不应茫然卷入战争漩涡。这一派当然是代表一般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见解。结果,前一派胜利。中国参战不久,欧战便告结束。中国和英,美,法,意,日同齐于战胜国地位。但巴黎和会立即打破中国的幻想,他们不但没有同情中国,甚至还根据英日同盟的密约来措置一切。所有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通通加以保留,德国的利益简单的移交日本。中国除了得到一块公理战胜碑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但当时的“中立”论也不见得比“主战”论高明得很多,日本为了满足她的野心,她早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刚起时就破坏了中国的“中立”。可知“中立”的盾牌并不足以抵御任何强国的乘机侵略,而且假如不让民众及时武装起来,把一切压迫中国的势力肃清,又怎能保证将来我们不受人家更悲惨的压迫和瓜分呢?要想真正从强人们的混战中“中立”开来必须借助于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才有可能。
  以上便是我们从上一次世界大战得出的悲惨的教训。

战后远东列强势力关系的变动


  一九一七年大战告终之后,远东列强的势力关系起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沙俄塌台,产生了一个社会主义的苏联,她用另一种姿态,另一种政策来威胁亚洲各帝国主义的利益:这种政策就是援助弱小民族的革命运动。其次在大洋彼岸又勃然生长出一个山姆叔叔(美国),他在上次大战中的投机积累了无比的财富,一跃而成为世界霸主,与英国这些老霸主作正面冲突。他之经营亚洲较之沙皇更为可怕,更难忍受,因为他用的是银弹而不是沙皇的刺刀,历史上往往证明,金钱比刺刀还要厉害。英国在这种可怕的威胁之下,企图保持英日同盟的武器来对抗两个新敌人。但有两个原因使英日同盟破裂。第一,美国绝不允许英日独占中国市场;第二,日本在英国的保姆政策之下已羽毛丰满,她已不满足英日同盟的旧限制,她要英国作更大的让步:让日本独占中国,亦即独占远东。而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之能够顺利地拆散英日同盟,与其说是利用压力,还不如说是利用英日间的这种新的紧张的矛盾。
  现在远东各强国间的关系非常明显:美日两国都怀着牺牲英国,独霸远东的决心,因此从历史的,终极的意义上说来,在太平洋上日美冲突占第一位。英国出于自卫的本能必须在一群仇敌之间选择较好的友人。她仍不忘情于日本。因为日本虽然野心很大,但她的贫弱的经济基础限制了她的发展,而且亦是她不能不获得一个富强的盟国的原因。英国最近几年来便一贯想贿赂日本,把中国一部分利益让给她,使他成为英国反苏反美的友人,换句话说,就是想重温英日同盟的旧梦。但可惜由于上述两个基本原因,英国的旧梦始终做不成,而且还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气焰。苏联与帝国主义各国间的冲突是世界性的,但这个冲突的紧张性已给民族保守主义的外交冲淡了,她已逐渐从独立的因素变成了附庸的因素,她先是隶属于张伯伦——达拉第的“和平”政策,现在又隶属于国社党的战争政策。她在远东正在日美之间寻找同盟者。

中日战争与列强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才能了解最近几年来围绕着中日问题,远东列强间的关系以及这次欧战在远东引起的可能的变化。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满洲不仅表示日本开始用武力争夺中国的独占权,同时也表示她赶快造成日美战争的有利战略地位。美国当时的焦急,主张援引九国公约制裁日本并坚持不承认主义,并不是偶然。但英国却淡然置之,这件事后来证明原来日本之攫夺满洲是首先得到英国默许的,这完全是英国反苏反美政策的继续。后来日本顺利的占领满蒙之后,又进一步侵略华北,并向中国政府提出占领的条件,天羽声明,就是日本想吞并中国的露骨表现。这个时候,苏联恰好已转向国联,美国受了上述的教训,也改取了静观的态度,并埋头于庞大的战备计划。现在英国直接遭逢日本的威胁了,她已知道这个羽翼丰满的小帝国要向她索取无餍足(不能被满足的意思——录入者)的代价了。英国为了对抗她,便一面加紧培养中国,帮助中国统一了金融、军事和政治的机构,想加强中国政府来遏制日本的进攻,一面派遣代表和日本讨价还价。但在英国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她不仅碰到美国竞争的障碍,并终于引起了中日战争。在中日战争中,英国迫得于日本处于正面对立的地位。但英国的唯一目的并不是想摧毁日本,相反的,她不过想借助战争来屈服日本,使日本减低她的野心和要求,以达到英日妥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释英国何以一面支持中国抗战,一面仍不放过任何时机,希图和日本重新谈判。但每一次妥协企图都因为日本的过度要求和美国的强硬干涉态度失败了。最近张伯伦在欧洲受了希特勒的威胁,迫得对日本作空前未有的让步,东京英日会议的初步协定已表示英国有牺牲中国以促成英日携手的决心,但跟着来了美国的废除美日商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日的影响


  英日谈判刚受打击,德苏协定签订了。德意日的防共公约失去了根据,日本所唯一依赖以牵制英国的盟国——德国也失掉了。这件事立即引起了日本内阁的改组,并撤换了一批德意日同盟的外交官,稳健派打击了少壮派。但日本在外交方面开始转换,欧战又爆发了。一切的变化竟急激到这样的程度:使整个日本的参谋部陷于极度焦虑和苦闷的状态。根据目前一般条件推断,英国已被希特勒握了双手,她只有积极对日本让步,日本为了解脱她的孤立的不利地位,为了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来应付一个迫近的危机,她此刻比之任何时候都渴望和英国妥协。但过去许多事实教训日本,使她知道横在英日妥协中的最大障碍是美国,假如日英要联手,她们只有相互向美国低首,否则战争。英国凭上次大战的经验,她不能失去美国的帮助,因此她多份要首先求得美国的谅解才能决定她对日本让步的限度。现在的问题归结到日美能否取得暂时的折衷点。我们说“暂时”就是说日本的“东亚新秩序”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根本不能长久的调和。而日本想要取得美国的“谅解”首先还要寻求有利的战略根据地(多份要拉拢苏联)而且还要观望欧洲战争的发展,她大致不会马上发动战争,那末英日的暂时妥协是很有可能的。但事态的发展却往往出乎帝国主义者本身的战略计算之外,最近美国的紧张的战争状态和屡次声明“美国的重要权益在远东”,显然又表示她不愿意让一分喘息机会给日本。假如日本不能争得英国的善意的帮助,她只有采取第二等的后备政策:和苏联联手。
  虽然现在远东各国的外交关系仍是混沌的一团,但日美战争无疑的将构成这次大战的第二阶段。中日战争假如不受英日妥协的叛卖,他就不可避免的要卷入这次世界大战的洪流中了。

中国抗战的出路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在这一次战争中,中国所处的地位较之前一次更危险。我们已经受了日本的两年多的蹂躏,大半土地都已落入敌人手中,抗战已转入不利的局面。我们要脱出这个困难的危境,我们更应小心和勇敢。现在我们听到许多人在谈“中立”和“参战”问题,这正如我们在上一次大战中所听到的一样。关于“中立”问题,现在只有那些最愚蠢的最无出路的“和平”派,才敢谈得最起劲,这些人认为和日本妥协便可以取得“中立”的地位,埋头于建设中国。这就等于托庇于敌人的屠刀之下过生活,也等于在大屠杀中开出一个乐园来。这不仅是有害的幻想,而且还是有意欺骗中国人民,让他们于未来的日美战争中作日本的炮灰。其实中国这一次比上次更难守“中立”了。有些人隐约主张援助“民治国”,甚至主张参战。这当然又是自甘重蹈段祺瑞的覆辙。这一次不过把“公理”换成“民主”吧了。有些人又对美国起莫大幻想,认为日美战争既然不可避免,我们正可利用美国来打击日本,可惜他们也忘了第一次参战的教训了,当时美国威尔逊何尝没有说过援助我们独立的话,结果怎样了呢?美国将来和日本作战正是为了争夺中国。我们不能依赖于某一侵略者来反对另一侵略者啊!总之我们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便再也不能上当了。我们并不反对利用人家的矛盾来取得自己的独立,我们也不反对接受人家的帮助,但我们要想彻底解放,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发动全民武装斗争,支持抗战到底才是我们的出路。



感谢 路人韦某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