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 《十月评论》资料专题:菲律宾革命(1980年代)

菲律宾国会选举与社会局势分析

小 点

十月评论 第11卷 第6期(总第90/91期)1984年6/7月出版



  正如所料,菲律宾总统马可斯在5月14日的国民议会选举之中,保证了他的政党取得大多数的议席,成功地给予他的政权一个合法的掩护。但菲律宾的严重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并没有因此成为过去。它们继续以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
  选举举行了两个月之后,仍有4个议席未有公布结果。在其余179个议席之中,马可斯的『新社会运动』取得了108席,反对派和独立候选人取得了71席。而在马可斯一手制订的宪法之中,他还可以任命17个议席,构成200人的国民议会。因此,无论其余4个议席结果如何,马可斯的政党已取得足够的大多数,在国会之中继续为这独裁政权提供合法的掩护。
  虽然如此,马可斯在这次选举之中已遭受到重大挫折。这个操纵选举结果的能手,在选举之前『预测』反对派只会取得55席,独立候选人(其实是马可斯的支持者)5席,而他的『新社会运动』会取得其它所有议席。虽然他以各种手段操纵选举和影响选民的投票,包括阻止一些选民投票,在贫民之中买票,以至造票、舞弊等,但也不能阻止反对派在马尼拉和其它几个主要城市取得重大的胜利,赢得了这些地区议席的大多数。在马尼拉,只有一个政府候选人——托伦天奴——能逃过落选的厄运。他亦在政治上比较独立于马可斯。部份由于马尼拉这个选举形势的关系,他被马可斯委任为外长,代替前外长罗慕洛。权重一时的马可斯夫人也没有在选举中当选。
  在另一个意义上,选举的结果只反映了这次选举的其中一面。杯葛选举的运动构成了另外一面。菲律宾各反对派对这次选举持有不同的策略。『联合民族民主组织』主张竞选,说只有共产党才杯葛它。但非法的『全国民主阵线』发动了全国性的杯葛行动。在菲律宾,投票是强迫性的,杯葛意味着罚款、坐监,甚至受刑或被谋杀。但在全国2,900万合法选民之中,只有900人登记为选民。『联合民族民主组织』领袖罗雷尔也承认,只有3成的马可斯反对者支持他,其它7成支持『全国民主阵线』及其杯葛运动。
  无论如何,马可斯举行国会选举的政治目的大致上是达到了。呈现严重分裂和在总的策略上表现得软弱无能的资产阶级反对派,并未能在大选中对马可斯造成重大震撼。更重要的,是自从去年8月阿基诺被谋杀以来一直持续的政治危机,并没有带来成功的果实——推翻马可斯独裁统治。在这次选举之中,马可斯证明了他安然渡过(起码到目前为止)这场18年统治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也证明了资产阶级反对派缺乏足够的政治领导能力以取代马可斯。此外,藉着这次选举新的国民议会,马可斯希望可以造成国会合法代表性和受人民委任的面目,以帮助推行另一轮经济上的紧缩政策,企图缓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严重的经济危机


  去年8月菲律宾政府连续收紧货币供应,促成全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阿基诺被杀后的动荡政治局面,也导致大量国内资金外流。马可斯声称这些资金数达10亿美元之多。庞大的外债和沉重的利息,以及支付进口石油、药物、肥料等的需求,令国家的外汇储备陷于衰竭。到了去年12月,菲律宾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马可斯得到『国际货币基金会』的紧急援助,得以暂时渡过难关。但要继续得到它的支持和贷款,菲律宾需要遵从它的指示,实行严厉的经济紧缩政策。
  6月5日,菲政府宣布实施一系列经济紧缩措施,包括将国家预算开支减少5%,对出口商征收暴利税,提高进口课税,将货币兑外币改为自由浮动制等,目的是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出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披索改为自由浮动后,立即开始贬值。第二天的汇率从14跌至18披索兑1美元,即贬了近3成,黑市价更跌至23.5披索兑1美元。这次贬值是12个月来的第3次。在83年初,9披索兑1美元,现在跌了一半有多。随着披索的贬值,物价进一步猛升。火水、燃料等费用立即升了2成多。6月9日,政府更将官方订定的米、猪肉、蛋等食物和主要日用品的最高价钱提高14%左右。其它日用品的价格亦随着上升。
  菲律宾现时的外债高达260亿美元。国内经济持续衰退,国民总产值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菲律宾的经济专家估计今年经济可能减缩6%之多。通货膨胀高达年率40%。马尼拉地区的失业率达到25%,半失业和隐蔽性失业情况更为严重。据官方数字,今年以来已有47,500工人被裁员,而商业界估计全年可能有30万人被裁员!福特和另一间日本车厂已宣布停止在菲律宾的汽车生产。
  马可斯整个经济紧缩政策,都表示要菲律宾工人和农民负担经济危机的代价。他企图进一步减低国内的需求和刺激更多出口,将低下阶层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拉低。他也明白,以菲律宾目前的生活水平已是全亚洲最低的国家之一,再加上恶劣的政治局势,这些措施无疑会火上加油。因此,他宣布将工人的最低工资提高19%,达到每日52披索(约港币20元)。即使这样,工人的实际工资仍远追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更不用说很多工人连最低工资也得不到,不少公司由于蚀本而不必照样加入工,而更多工人正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昵。
  事实上,在马可斯18年独裁统治之下,菲律宾人民已普遍成为赤贫。工人的实际工资下跌了40%。在军法统治之前,42%的人口生活在政府承认的贫穷线之下。到了今天,竟然有83%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之下!亚洲发展银行在1978年报告说菲律宾的食物进食量跌到全亚洲最低(尽管菲律宾有丰富的天然资源)!第三级营养不良的比例从3%增加到6%。越来越多的小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数也在减少,而极少数人的财富则剧增,其中大部份更落到马可斯家族及其亲信的手中。而在极端悬殊的社会财富分配的背后,更存在着整个农业和工业的重大危机。

  农村的危机


  菲律宾蔗糖业的危机具有代表性。从18世纪以来,蔗糖业是菲律宾的经济支柱之一。蔗的种植从开始已是朝向国际市场。菲律宾在1946年独立之后,得到原来的宗主国美国的特别优惠条约对待,保证了稳定的市场,因此一直得以维持极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不怕竞争的压力。到了1974年,这个条约届满,蔗糖业因此面对国外激烈的竞争,陷入了重大的危机。在马可斯的统治之下,更利用72年以后军法统治的大权,将糖的贸易完全垄断在他的亲信手中,加强了剥削。数年前,蔗粮业开始机械化,但政府完全没有计划安置或安排被辞退的6成至9成的糖业工人转业。而在整个菲律宾的严重失业情况之下,这些工人更没有条件找寻其它工作,生活陷入了绝境。
  糖业工人的斗争传统可追溯到对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时期。但共产党游击队运动在最近才开始在这些地区扎根。农业工人工会逐渐将种植园工人组织起来。全国蔗糖工人联盟在1971年成立,到现在已有很多经济斗争传统。但工会的活动面对巨大困难。残酷的镇压是原因之一。而工人的生活情况和受雇条件也有不少影响。全职的工人住在种植园内,在农闲季节要靠园主赊贷食米维持生活,而且负债累累,因此很容易因为进行工会工作而受威胁。此外,临时和流动的工人占了大部份,他们的工资更低,形成一层赤贫的农村无产者,更首先因为机械化而遭受淘汰,其它工人则受到更无情的剥削,往往全家大小出动工作,每人每天只得到一、二披索
  蔗糖工人的痛苦经验是,种出来的经济作物不能食,糖代表了饥饿。因此,他们期望有一小片土地,可以种粮食。这种强烈的小农心态解释了工会的纲领和斗争路向。它除了争取工人对种植园的控制权、保卫农业工人应有的权利之外,更包括了土地改革:将部份种植园分配给工人,让他们自己决定种甚么。它支持工人在荒废的土地上种植、抵抗地主的激烈反对行动。这是对抗由于机械化带来的失业问题的方法之一。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情况。因为随着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更市场化和国际化,为市场而生产正不断取代口粮种植,这是资本主义式农业现代化的无可避免的后果之一。种植新经济作物的庞大利润,吸引了小生产者走向现代化,转而生产经济作物。到了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之后,它的价格不断下跌,农民的实际收入一再减少;加上肥料和杀虫药的价钱不断上升,土地又趋于贫瘠,而农民更要倚赖商人操纵价钱,忍受巨大的不平等交换和多重剥削。越来越沉重的债务迫使小农将未来的收成作为借贷的抵押,以至不能自拔。这个恶性循环令小农负债终身,经济作物的收入完全用来还债,仅余下小块土地种植口粮以饲口。经济作物的市场操纵了口粮生产,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条件,将整个经济结合到全国和国际性资本主义经济之内。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扩展,更大部份的人口走向赤贫状态,迫使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在城市缺乏足够的职位和工业基础的情况下,庞大的贫民区产生了。而在农村里,土地拥有权不断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社会两极分化不断加深。
  菲律宾政府通过对贸易的全面控制,来榨取超额利润。它并不需要全面控制生产,便可达到这个目的。在菲律宾的外国跨国农业和食品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来保证超级利润。菲律宾的香蕉业便是很典型的例子。大部份的产品被三间美国大公司控制。它们通过严密控制贸易途径及与小生产者或中等规模的资本主义农民订定生产合同,实际上控制了整个生产过程,但不必成为土地的所有者。地主农民受到这些公司的压力,只好加紧剥削农业工人,大部份利润却落在这些跨国公司手中。
  在70年代被誉为第三世界农业革命榜样的稻米种植,不久也显示了它的局限。大部份在这个走向农业现代化的『绿色革命』计划下受惠的农民,很快便发觉负债累累,被迫卖掉刚买回来并继续在供款的土地。其它农业部门,例如椰子业,也普遍受世界性农产品和原料价格下降的打击和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严重影响,呈现深刻的危机。农民的不满演变成动乱,但往往被军队血腥镇压下去。虽然如此,农村的激进化过程仍在不断深化,为游击队活动的扩展提供了基础和人力、物力支持。

  游击队运动的兴起


  游击队运动主要有在菲律宾南部的『摩禄民族解放阵线』和全国性的『新人民军』。『摩禄民族解放阵线』是南部回教人民三百年以来反抗外国殖民地统治的斗争运动,到现在反抗马可斯政权镇压的斗争传统的延续。虽然马可斯的军队大规模镇压,但摩禄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活动仍坚持不息。不过,它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南部回教人民聚居的地区,斗争的目标是抵抗外来的军事、经济、社会压迫,寻求地区性自治或半独立。
  对此之下,『新人民军』的活动范围逐渐从偏僻的北部山区扩展到全国,斗争的矛头对准马可斯独裁政权。然而,『新人民军』在扩展的过程上,面对很多不同的困难。由于菲律宾是由数千个岛屿组成,岛上山岭崎岖,彼此之间的交通十分不便,构成联络和军火补给的困难,而人民力量分散,加上言语的不同(主要的菲律宾语只在2成人口之中通用),历史的发展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社会状况差别很大,各地区游击运动的发展也极不平均。但在马可斯的统治下,极力开放各地区给外国资本,进行经济侵略,并且滥用军队在全国各地镇压,结果形成各地区的人民有一个共同的斗争对象,以马可斯政权为中心目标。深刻的农业危机、普遍的农村破产,加上军队残酷的镇压,迫使更多人民走向对抗,加入了『新人民军』游击运动,使到后者在过去几年来力量增加得很快,现在估计有约2万名游击队,在全国53个省活动,虽然行动规模此较小,部队的力量又分散在各地,军火来源稀少,补给困难,没有真正的『解放区』,但在不少地区有重要的群众支持基础,亦是现时世界上有数的活跃游击运动之一。
  『新人民军』游击运动事实上是非律宾共产党的武装分支。而菲共的活动范围也远超过游击队活动的地区;它还包括了受政府军控制的农村『白区』和城市中心。以菲共为主要力量的『全国民主阵线』,更成为国内反对马可斯政权的主要的力量。
  但菲律宾共产党运动的发展并非没有起落的。在70年代初期,菲共采取了军事路线。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菲共企图在北部荒芜的山区成立延安式解放区,但在政府军全力镇压下,菲共受到严重挫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到了1977年,菲共改变了路线,在人口较稀密的地区进行政治工作,逐渐在群众中建立基地。菲共也加强了在城市的工作,寻求建立有更多工人阶级成份的社会基础,进行半合法的活动,并推动一个广泛的非暴力运动,争取民主权利,与广泛的政治和社会运动结成联合阵线。与此同时,菲共也加强了在游击地区的武装斗争运动。但这两方面的活动也带来不少战略性的矛盾,而菲共的路线也是采取一个渐进的前景。甚至在目前极端动荡和急速转变的政治形势之中,菲共也维持了它的逐步建立社会、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路线,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配合菲律宾革命前夜的局势。

  广泛的社会动员


  在城市和主要工业区,工人运动逐渐从马可斯政权的镇压恢复过来。由于军法统治,仅有的工会权利也在各自由贸易区被抹煞掉。但工会运动逐渐出现。在80年,一个激进的工会流派组成一个新的工会联盟——『五一运动』,包括了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工会。它每年5月1日在马尼拉的集会吸引2万到4万工人。它更与其它工会组成广泛的联盟。这些发展朝向一个更广泛、更具战斗性的阶级斗争工会运动。
  在82年,一次严重的罢工短暂地瘫痪了菲律宾最主要的自由贸易区。83年10月,对工会和罢工纠察队的袭击,触发了14,000工人在自由贸易区发动一次大罢工。在各城市和工业区,传统工业被入口替代工业取替,后者又再转变为出口工业,工业现代化和结构性的转变造成大规模的失业,加上国际性的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金融、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影响,更多工人面对失业的威胁,工人的战斗性也在提高。
  在马尼拉周围各主要贫民区,组织贫民的工作不断进行。事实上,在马可斯实施军法统治之后,马尼拉郊区的贫民区是首先动员起来的。最主要的汤道区经历了一段很长和有良好组织的斗争。它的榜样刺激了在其它贫民区的组织工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更多层份和地区的人民受到影响,被迫投入斗争行列。马尼拉北部的艇户和居民因为兴建现代货柜码头而受影响,水电站的兴建赶走了山区的部族,都是典型的例子。
  深刻的社会矛盾,在教会机构内也造成深远的影响。更多的教会基层活跃份子和不少教会神职人员因此激进化,认同了群众反抗马可斯政权的斗争。正如社会因为矛盾而分化一样,教会也出现分化。基层的压力迫使一直与马可斯勾结的教会高层要与政府维持一段距离,大主教甚至拒绝出任阿基诺事件调查委员会,拒绝为马可斯掩饰罪行,而教会基层很多时领导反抗马可斯的运动,其范围和水平有时更超过菲共的城市组织;后者更为积极在城市动员支持在农村里的『新人民军』,而忽视了城市内的斗争。
  无论如何,菲共『新人民军』和『全国民主阵线』成功地联络、组织、领导了大多数反抗马可斯政权的群众运动,成为反抗运动的重要支柱。
  但菲共仍然面对很多问题,包括组织上的问题、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问题。它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之下,应该与甚么力量联盟?联盟的形式和条件又应该怎样?与其它群众组织的关系应该怎样?工会的工作方针又如何?以往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可算是告一段落,但菲共又要怎样从它的束缚解放出来,研究世界上其它革命运动的经验和分析世界局势呢?中美洲革命经验对菲共起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些问题上的辩论正在进行中。近几年来菲共及新人民军的急速发展,令到这些问题更形迫切。

  政府镇压下的社会斗争前景


  在政权方面,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局势,迫使它更为倚赖军队的力量。虽然军法统治名义上在81年撤消了,但军队的势力仍在不断增强,在阿基诺事件之中,军队的角色不可抹杀。而整个社会更趋军事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军人和保安力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人口的2%。大量的社会资源用作维持军队的消费。更严重的,是军队在社会的暴虐行径,加深了对广大人民的压迫。以往囚禁政治犯的政策改为法律以外的处决和暗杀行动。军方的暗杀队越来越活跃。国际特赦协会在南部3个省份已列出14个这样的暗杀组织。
  在政权和军队加强镇压之下,更多人民参加了『新人民军』,其它则支持游击队的活动。政权因此采取了美军在越战之中使用的集中多条乡村村民在一条乡村的政策。军队强迫附近村落的村民晚上集中在一条由军队监守的村落之内,隔开游击队的联系。村民在日间便要长途跋涉往返于田野之间。仅在南部,已有225个地区,30万人受到影响。当地的人民自然更加痛恨马可斯政权及军队。
  在全国范围内,马可斯及其家族的政治及经济垄断,造成腐败的经济管理、广泛的贪污、巨大的浪费,加深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困难和社会矛盾。连其它资产阶级都或多或少反对他,更不用说低下阶层和中产阶级了。在抗议阿基诺被杀的反对浪潮之中,马尼拉商业区的资本家和白领阶层也公然反对马可斯政权,显示了这个政权的孤立程度。现在,他只有倚靠军队的支持,对整个社会实施残酷的镇压。军方势力不断坐大,令到军队接管马可斯政权的可能性日渐增加,虽然这个国家以往没有军人执政的传统。因此,菲律宾局势正处于十分不稳定的局面。革命爆发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矛盾的深化不断增加,但军事政变的危险亦时刻存在。
  面对这个紧张局势,社会上反抗马可斯政权的力量却显示了重大的领导危机。菲律宾的资产阶级已在过去大半年的广泛社会动员之中证明了它的软弱无能,不但不能领导各社会力量反抗马可斯独裁政权及其主要后台美国帝国主义,连作为取代马可斯、换上一个较开明、较能缓和社会危机的领导层也不能形成。当然,这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之下的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无能的共通表现,并非菲律宾独有。他们一方面恐怕国内无产阶级的真正动员会连自己的阶级地位也推翻,另一方面也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紧锁,不能真正领导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长期以来受到马可斯政权残酷镇压的菲律宾共产党和『新人民军』,再加上组织、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困扰,也在这次广泛社会动员之中显示了巨大的缺点。它极待吸取经验和教训,为领导更广泛的社会动员作出准备,并且要在政治理论上重新武装,作为推翻马可斯政权、摆脱帝国主义控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武器。
  在菲共之外,还有一些进步和革命的组织,包括由耶稣会领导的『社会民主』阵线,小规模的独立马克思主义者,松散的激进基督教流派,由小资产阶级、专业和学术界组成的『菲律宾主权和民主运动』等。但这些组织普遍欠缺全国性的规模。只有以菲共为骨干的『新人民军』和『全国民主阵线』才能在全国的规模领导和协调斗争,并将政治、社会和军事斗争结合起来,而这些条件是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和牺牲创造出来的。
  因此,菲共面对更大的挑战,领导菲律宾的社会运动共同斗争,反抗马可斯的镇压和消除军事政变的危机。在目前迅速演变的菲律宾社会局势之中,革命领导的危机正更清楚地显现出来。


84年7月11日



附图(说明):
  防暴警察在棍打罢工工人尤马格斯UMAGAS。尤马格斯已中了两枪,倒在地上。这是在马尼拉市郊马拉邦的一间工厂内发生。
  警察冲入雅迪发展公司,逮捕了二十七名罢工者。几名罢工工人和警察受伤。
  马拉邦警察局长吉斯声称暴动中无人被杀死,他修正早些时的报告,当时他说有两名罢工者被警 察开枪击倒。
  工厂官员说仍在查究伤亡报告。一份反对派报纸报导说,相信有五名工人在暴动中丧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