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 劳动者的诗和斗争的艺术

比·保·帕佐里尼


  比埃尔·保洛·帕佐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1975),当代意大利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帕佐里尼出生于博格尼亞。一九四五年,他在博洛尼亚大学文学系毕业,一九四九年后迁居罗马。他少年时代长期住在威尼斯东北的弗留利地区,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怀有深厚的感情,因而早年诗歌多用弗留利方言写成。对午轻的帕佐里尼的思想和创作起重要作用的,是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安托尼奥·葛兰西。在他的影响下,诗人开始对下层社会发生兴趣,关心并同情贫苦人民的生活,用各种体裁创作了一系列暴露资本主义阴暗面的作品。一九五七年发表的长诗《葛兰西的骨灰》,就是他纪念这位共产党领袖的光辉作品。
  除《葛兰西的骨灰》外,他的著名诗集尚有《二十世纪的方言诗》(1952)、《意大歌集》(1955)及《玫瑰形式的诗歌》(1964)等。
  帕佐里尼在文学艺术方面是一个多面手。他不但写诗,也写小说,写论文,同时又是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电影导演。一九六一年以来,他先后导演了许多部著名的影片,如《美狄亚》、《十日谈》及《天方夜谭》等。晚年还写了许多政论及文学评论,散见于《晚邮报》及《米兰日报》。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日,诗人被人谋杀。
  这里选译了他最著名的《葛兰西的骨灰》和其他两首诗。
  《葛兰西的骨灰》是他的诗歌中的杰作。葛兰西是意大利无产阶级的杰出领袖,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政治界和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于一九二一年创立了意大利共产党,随后当选为书记。一九二六年,他遭反动当局逮捕,被判处二十年徒刑。在狱中,葛兰西写了大量有关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等问题的札记及书信,是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在狱中备受酷刑,但坚贞不屈。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因脑溢血在狱中病逝,死后葬于罗马的英国公墓。在长诗《葛兰西的骨灰》中,帕佐里尼对死者怀着无比崇敬与景仰的心情,全诗气势雄伟,情感深沉,文字如行云流水,富于隐喻及联想,对劳苦大众寄予深挚的同情,而对资产阶级则横加嘲讽。
  《祈求母亲》一诗译自诗集《玫瑰形式的诗歌》,全诗热情洋溢,别具情趣,而《尾声》則为纪念诗人的好友尼内多·达沃利而作。
  许多评论家认为帕佐里尼是蒙塔莱以后意大利最重要的诗人。他的一些才气横溢的政治诗,有人认为可与民主德国的布莱希特扣智利的聂鲁达媲美。


  葛兰西的骨灰(节译)



    一


这不象五月,这里污浊的空气
使外国人的园子更加阴暗
要不,炫目的阳光

就使人眼花缭乱……黄褐色的
顶楼上的天空,流着涎沫,
那巨大无比的半圆形

象面纱罩着婉蜒曲折的台伯河
和拉齐奥①翠绿的群山……
古老的围墙里,秋天般的五月

使万物死气沉沉,象我们的命运
那样,令人不安。世界也一片灰暗。
十年结束时,只见

人们在一片废墟中
天真而卖劲地改造生活,
一片静寂——残败而徒劳无功……

你这年青人啊,在那五月里
犯错误意味仍旧活着,在那
意大利的五月②里,生命至少伴有激情;

你远远没有我们父亲那样
轻率而健全——只是健全得心地不纯
不,不是父亲,而是谦卑的兄弟。

称那瘦骨嶙峋的手儿描绘一个理想
这使这沉寂的大地(不是为我们:你,死了;
我们也同你一起,在这潮湿的

园子里死去)闪闪发光。你可知道,
除了在那片陌生的土地(它仍是有限的)休息外,
你什么也不能做。你的周围

都是傲慢的厌倦。只有
特斯塔齐奥③工场锤子敲击铁砧的声音
隐隐约约传到你的耳畔,

声音消隐在暮色中。工场顶棚破落,
成堆白铁罐露在外面,到处是废铁,
一个学徒在歌唱,醉眼朦胧,

他已干完一天的活,雨已落完最后一滴。

    二

在两个世界之间,谈不上休战。
选择,效忠……现在我们听到的
声音,只是从这凄凉而崇高的园子里

发出的;那是,缩短生命的
欺诈行为,顽固地置人于死地。
在石枢周围

在这些灰色而庄严的短短石块上,
世俗的墓志铭,
仅宣示了俗人苟活一时的命运。

强大的国家是那些百万富翁的
骨头,还在纵情燃烧
而不感到任伺羞辱。

亲王们和同性恋爱者的嘲讽
仍在营营作声,永不消失,
他们的身体在散乱的瓮里

虽然已成骨灰,但仍名誉扫地。
死亡时默不作声,证明了
人们活着时也是沉默的,

人们厌倦了;在公园的一片
寂寥里,这种厌倦在悄悄改变。
城市冷漠无情,把他放逐到

陋巷和教堂中间,虽说虔诚,
其实渎神,城市失去它的光彩。
它的土地上多的是荨麻和豆荚,

土地孕育了这些瘦骨嶙峋的柏树
和这片阴沉沉的湿气,
它玷污苍白而扭曲的黄杨周围之壁,

在令人振奋的黄昏下,黄杨
消隐在海草朴质的气息中。
紫罗兰色的暮霭,笼罩在

这稀疏而没有香味的草儿上面,
其间隐隐有薄荷或烂干草的气味。
白天的忧郁,四周的岑寂,预示

夜间令人心惊胆战。气候
令人不快,四壁之内的土地
有一段极其甜美的历史,

这片土地与其他的土地
相互渗透,这里的湿气
使人联想起别处的湿气;

在英国的树林密密遮蔽着
水天一色的湖泊,草地绿得象
发磷光的弹子桌和绿宝石的各个地方

回响起它们熟悉的虔诚的
祈祷声:“唉,你泉水哟……”

    三

一块象游击队员脖子上围着的破红布——
骨灰瓮近旁的苍白的土地上,
是两枝另一种红色的天竺葵。

你,被放逐的人啊,躺在那儿
同异国的死者并列在一起,
象不信天主教的人们那样超凡脱俗

葛兰西的骨灰……半怀希望,
半怀旧时的疑虑,我走向你,
无意中走到你墓前的

那座憔悴不堪的玻璃暖房,我走向
你的神灵,它就在这里,在自由的灵魂间。
(或者这是另一码事,也许更令人喜悦,

甚至更加谦卑——是一种
青春的情欲与死亡的“共生”现象……)
在这国土上,你的激情

永不平息,我感到,你既
大错特错——在这坟茔的一片静寂中——
又非常正确——我们的

命运何等不安——当你在被杀害的
时日里,写下那些优秀篇章的时候。
这里,躺着这些死去的人们,

证明统治的种子尚未消亡,
这些人渴望彻底埋葬旧时的
祸害和宏伟,希望目睹它的末日,

同时他们也着迷于
铁砧的敲击声,着迷于
来自贫苦角落里的

悲苦低沉的呻吟。
我就在这儿……可怜的人,
穿的是穷人们对着橱窗

不胜羡慕的那种粗而华丽的衣服
冷僻的街道里的污秽,
电车上的木凳(我的日子就这样

浑浑噩噩度过),已使衣服褪色
我消磨这些空闲,免得自己
为苟活而痛苦,但这种时间

已越来越少;如果我居然爱上这世界,
那不过是一种天真的激情,
正如我在迷茫的青年时代

当它那布尔乔亚的罪恶,伤害
我布尔乔亚本人时,曾恨过它。
现在我已同你分离,难道这世界

或者说掌握权力的那一部分人
只能让我们切齿痛恨,
不屑一顾?然而没有你那份严峻,

我依旧活下来,因为我不作抉择。
我生活在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
战后年代:我爱我憎恨的世界,

我蔑视它,在它的苦难中不知所措
——而且暗暗感到羞辱……



① 为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区域名,罗马即在该区境内。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一九一四爆发,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意大利开始参战。
③ 特斯塔齐奥是罗马的一个贫民区,位于台伯河东畔。


  祈求母亲



任何违心的话语,
做儿子的实在很难说出。

世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的心里
在任何别的情爱面前,经常想什么东西。

因此,我应当告诉你一些可怕的事实:
我的痛苦,产生于你的仁慈。

你是不能代替的。正因为如此,
你赐给我的生命注定寂寞无比。

可我不愿寂寞。我渴望爱情
渴望肉体之爱,而没有灵魂。

因为灵魂在你里面,这就是你,
可是你是我的母亲,你的爱就是我的奴隶。

我度过童年,屈膝于这种高尚的、不可救药的
情操之中,屈膝于一种巨大的义务里。

这是体味生活的唯一途径,唯一色调,
唯一的形式,现在——已经完了。

我们侥幸地活下来,在生命
越出理智而新生的一片混乱之中。

我祈求你,唉,祈求你,别死去。
我在这儿,单独与你在一起,在未来的四月……



上传者注:

“渴望肉体之爱,而没有灵魂。”——疑译为“却没有灵魂”较妥。

“可是你是我的母亲,你的爱就是我的奴隶。”——疑有误。下句
“我……屈膝于这种高尚的、不可救药的情操之中,屈膝于一种巨
大的义务里”,由此应推断:“我是奴隶”。
 
 
 

  尾 声



咳,尼内多①,你可记得
我们经常谈起的这个梦?……
当时我在车子里,独自开着,
旁边的位置却空无一人,
你在后面追赶我,
一直跑到半开的门边
一面跑,一面焦急而执拗地
向我高叫,声音带着稚气的悲泣:
“啊,保洛②,带我走行不行?
你给我付旅费吧?”
这是生命的旅程,因而只有在梦中
你才敢显露自己,向我要些什么。
你清楚知道,梦是现实的一部分;
说这些话的并不是梦中的尼内多。
确实,当我们谈起这个时,
你羞惭得满脸通红。
昨晚,在阿雷佐③,夜阑人静,
你肩上套着镣铐,守卫把门儿
啪的一下关上,你和你那微笑,
闪电般的、滑稽的微笑,即将消失,
你对我说一声……“谢谢!”
“谢谢,”尼内多?你对我说这话
还是第一次。后来你意识到了,
纠正了,面不改色地(在那方面你是行家)
打趣说:“谢谢上次的旅行。”
我得重复说,你要我付出代价的
旅程,就是生命的旅程;
正是三四年以前的那个梦境
才使我下决心领悟到,
对自由的爱(即使这种爱
是模棱两可的)究竟触犯了什么。
此刻你竟为上次的旅行而感谢我……
天哪,当你身陷囹圄,
我却战战兢兢,乘飞机飞往远方。
对于我们的生命,我永不满足,
因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之物,
永远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① 尼内多·达沃利(Ninetto Davoli)本是意大利的一位喜剧演员,
当时担任导演的帕佐里尼很常识他的才能,聘请他在许多影片中担任
角色,因此两人过从甚密,十分亲昵。帕佐里尼于一九六九年九月写
这首诗时,尼内多正在服役,诗人亲自去阿雷佐军事基地探望他。后
者当时由于擅离职守而受监禁。
② 系作家帕佐里尼之名。
③ 意大利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