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入藏之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上一页 |
王甸 昌明 (1952.06.14)
不久以前,我们访问了在拔海四千公尺的康藏高原上的达拉西村,这是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在康定以西一百五十里的地方。我们到达了这个村庄的时候,春耕已过,青年男女们正在村前草地上载歌载舞,他们唱着自己心爱的歌:
“人间最珍贵的是太阳,
太阳已照到达拉西村庄,
它照暖了我们的农舍,
也照暖了流水和草场。
毛主席是我们的太阳,
毛主席万寿无疆!”
从人们流露着衷心喜悦的脸上,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在两年前还过着辛酸悲惨的生活。五十岁的藏族农民昂布阿杰告诉我们:在解放以前,达拉西村是一个受难者的地狱,早年村里有过三十多户人家,但在国民党匪帮的残酷统治下,只有一户可以常年吃到糌粑,九家既无土地也无房屋,全靠行乞生活,全村一半以上的人家在春荒时要靠行乞为生,还有八户人家已绝灭了人烟。这位老藏民在为国民党匪帮支“乌拉”(差役)中先后损失了二十多头牲畜,土地也抛荒了一半,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靠挖野菜糊口。他指着为我们熬浓的酥油茶和大片的奶饼说:“这些东西过去在梦里也难见到,共产党把我们拯救了出来,才两年,我们已能过着幸福的生活了。”
我们在草场上举行了一个调查会,到会的每一个人都欢快地叙述着自己在毛主席领导下获得的幸福生活。达拉西村今年已没有一个讨饭的人,家家户户都有了房屋和土地,现在他们普通的饮食是每天四顿糌粑、四次茶,茶里还加上了盐巴,时常还吃到酥油和奶饼。两年多来,村子里没房子的已盖了新房子,没有耕牛的买了耕牛,而且还架了牛棚。今年春节,几乎每人都穿上了新衣。他们骄傲地指点着一座座新砌的石屋,大片青绿的庄稼和放牧在山谷里的牛群;有些人还敞开身上的羊皮大袄露出新“弦子”(内衣)给我们看。莫珠惜若是一个讨口二十二年没有一点家产的“花户”,解放以后他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做了八个月的工,除去全家的口粮外,还剩余三百多斤粮食。去年,他得到人民政府贷给的粮食和农具,开垦了不少荒地,在地里种上了小麦和青稞,还买了一对耕牛。由于全村藏民赠送木料的帮助,他在破旧的白布帐篷旁边,已经砌了一座崭新的平顶房屋;贮存的口粮,够吃到秋收。
达拉西村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分不开的。去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达拉西村贷放了大批的粮食和农具。杜齐降错家缺少种籽,在政府贷给二百四十斤粮食后,他获得了好收成。阿卜家在政府帮助下,把丢荒了四五年的土地都全部种上了,他用去年剩余的六百斤洋芋换来了茶叶和盐巴。去年全村的田地都获得了丰收,加上他们帮助进藏部队驮运和出售柴草的收入,大家生活得很富裕了。现在,达拉西村的二十多家藏民已拥有四百六十多头牛、马和绵羊,全村播耕的面积由去年的三百多克增加到五百六十多克(克是藏族计量单位,约相当于三十五市斤,一克地就是能播种一克种籽的土地面积),地里正成长着一片茁壮的庄稼。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