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入藏之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上一页 |
(1959.04.18)
新华社成都16日电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增加近两倍,牲畜增加了四十多万头,并且从无到有办起了一千九百多个中小型工厂。这样,就使全州根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藏族人民开始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解放前,这个地区农、牧业生产一直处在原始状态,许多地方还用牛角耕地,白笼下种,粮食亩产只有五、六十斤。工业方面更是一无所有,连一根铁钉也需要从外地运入。再加上民族内部不团结,经常互相械斗,使得不少人无以为生,靠乞讨度日。解放以后,这里的藏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互助生产,兴修水利,逐步改变了落后的耕作方法。近两年来,他们掀起了群众性的工具改革和技术革新运动,改变了阻碍生产发展的陈规陋习和落后技术,连部分山高水急的地区也实现了车子化和索道化。去年,全州的灌溉面积达到十五万多亩,等于解放前千百年来修建的灌溉面积的两倍。全州有一万多亩坡地改成了梯田,有五万多亩田地改良了土壤。全州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产近50%,比解放前增产两倍,按农业人口计算,每人平均有粮一千斤。全州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80%以上的牧民加入了牧业合作社,牧畜总头数比解放前增加四十多万头。
工业方面,建立了以钢铁、机械为主的许多工业部门。现在,全州每个县都有主要生产农具的铁工厂和食品、酿造等各种加工厂。分布各地的化工厂生产出了大批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但推动了当地生产,便利了藏族人民的生活,还为藏族农民增加了许多收益。
自治州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发展。现在全州已建立十一所中等学校和五百五十九所小学,学校数量比1950年增加了近三倍,入学人数增加近二十倍。此外,全州还有一百九十多个医疗机构和许多电影院、电影放映队、文化馆以及农村俱乐部。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