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专题】1920年代苏联的党内斗争

论一国社会主义

克尔纳

(1926年12月初)
感谢 路人韦某 校对


第一章 为什么不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第二章 关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第三章 关于宿命论与冒险主义
第四章 关于我国革命的性质
结束语
〔附录〕克尔纳给托洛茨基的信


来源:《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9卷 №07963


第一章 为什么不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应当从理论上来考察,应当进行学术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为这种学术研究做一点工作。
  要正确地解决问题就必须正确地提出问题。我们说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取得胜利,往往指的是在俄国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因为俄国技术上落后。所以,这里混淆了两个单独的(尽管它们密切相关)问题:(1)能否在任何一个国家内建成社会主义和(2)能否在像俄国这样一个技术上落后的国家内建成社会主义。如果对第一个问题作出否定的回答,也就不必讨论第二个问题了。但是,我们不否认在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内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就一定认为在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基础是重工业。列宁说过:“开发资源、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惟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1]这一点谁也无法反驳。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所采取的工业化方针是构筑社会主义基础的方针。
  苏联工业化是一项必要的和完全正确的经济举措。但是,在实施这一举措时要记住,我们越是使国家工业化,我国经济与我国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联系就会越多。由于所有这些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强的联系,就无法在一个国家内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
  读者也许有疑问: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真会导致与别国联系的加强吗?为了消除这些疑问,让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工业化。
  我们知道,工业化的首要一点就是增加工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但这还不是全部。工业化就是增加重工业在工业领域中的比重。正是重工业的发展及其存在本身需要国际联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写道:
  “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2]
  资产阶级并不是自愿地消除了民族局限性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不再能满足需要了……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3]发展起来的“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4]。我们看到,正是大工业打破了民族的闭关自守和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状态,大工业要求打破国界并建立全面的“各民族相互依存关系”。我们由此看到,重工业所建立的“国际联系”的特殊“规律”。[5]
  但是,也许这个规律仅适用于只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外壳内发展的重工业?也许只有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才会使重工业建立完全固定的国际联系形式即资本主义特有的形式——世界市场?让我们想一想。
  重工业的确是资产阶级建立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就在于此。资产阶级所建立的那种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这是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放弃这种工业就是倒行逆施,而且这样做也实现不了社会主义。
  然而,资产阶级已无力支配它一手创造的这种生产力。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6]
  生产力正在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7]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8]需要新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有计划的国际生产丧[注:按照上下文应该是“方式”。——录入者]。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以及他以后的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作出论断:社会主义将是一种国际社会制度。可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重工业也要求国际联系(新形式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重工业的发展,无论其经济外壳如何,都需要国际联系。
  综上所述,一个沿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前进并逐步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必将越来越多地与周围其他国家发生联系。依我看,由于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包围,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商品体系就将同资本主义的体系发生许多联系。
  现在很难预料在我们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后这种联系究竟会是什么样,甚至难以预料苏联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会是什么样。我们是否会因工业的巨大发展而必须进口燃料,矿石或其他原料,是否必须进口我国不能加工的产品。至于将会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一点很难预料,并不太重要。只要确认在每一个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国际联系(主要是经济联系)都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加强这一事实就足够了。由此可以作出某些结论。
  不过,我们在作出这些结论之前先要提出一个问题:商品—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通过什么形式才能实现?每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明白,这种联系只有借助世界市场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它将具有商品形式。
  既然如此,请问,资本主义体系将如何借助世界市场来影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的经济呢?
  这个国家的经济将经受(正在经受。参看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新经济学》)世界市场的价值规律的压力,并会间接经受世界市场的萧条危机等的压力。如果我们想高度概括世界市场对一个国家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压力的话,那我们就应该说,世界市场不会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得到完全有计划的领导。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在一个国家里不可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支配着人。“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肓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抗拒”[10]理解这种生产力的作用。社会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完全有计划地控制着生产,从而也支配着“社会力量”。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1]
  既然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世界市场将会使一个国家难以完全按计划行事,那么单独在这个国家中就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社会关系(世界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这个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的经济。
  社会主又不能在一个国家中取得胜利。同样,没有进步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援助就不可能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

第二章 关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我在前一章中说明了为什么不能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由此便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既然不能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那么可否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呢?承认在一国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同时又主张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不是荒谬之谈吗?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尽力找到能够令我们满意的答案。但首先让我们弄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的概念。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统统是这样的:“我国存在着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这是一个处于商品经济包围中的完全社会主义的孤岛。这个孤岛将逐渐扩大,逐渐战胜我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吸收简单商品经济成分并将其消化。当这个孤岛扩大到覆盖整个苏联领土并囊括所有生产和分配部门后,我国就会实现完全的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这种认识来源于把社会主义视为一种经济制度的错误观点。
  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整体,它的各部分是按计划协调一致的。社会主义是包括所有生产部门在内并能保证在这些部门之间合理地和有意识地分配着劳动的有计划的经济。
  由此可见,不能把经济整体中某一部分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称为社会主义。
  它(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要素。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要素是指经济整体中这样组织起来的部分,这些部分在得到一定组合和发展的情况下可以构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就像总和与分项即总和的组成部分截然不同一样,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要素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要素,当这些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交织在一起时就会构成社会主义。
  如果这样来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就不会对我们正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丝毫怀疑。历史向我们表明,而且正直的人也不会否认,社会主义的要素正逐渐扩大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迅猛发展。未来的世界革命定会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使共产主义社会的大厦巍然屹立。

第三章 关于宿命论与冒险主义


  我们正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但我们不可能在一国范围建成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的论点。或许这种论点毫无意义?有人问我们,既然知道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又何必建设它呢?对此我们可以坦然回答:我们坚信国际工人运动会取得胜利,所以不怕完不成社会主义建设。
  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否定社会主义在一国取得胜利的可能性的后果要么是政治上的宿命论(“反正不经过世界革命我们就建不成社会主义”;要么是政治上的冒险主义(或许在“世界革命”前能饶幸成功),要么是二者并存。有人对我们说,不管怎样,“不相信”一国能建成社会主义,就难以卓有成效地建设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在什么情况下才对呢?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是对的,即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又不指望在该国的狭小范围内建成社会主义的这种做法得不到历史证明,换句话说,不能使我们逐步接近最终目标共产主义。
  问题无非就是:既然我们知道在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呢?
  可以为这种建设找到三个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证明。
  (1)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长期存在和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为国际革命所作的最好宣传。这一点用不着多谈,斯大林同志在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已对此问题作了详尽和清楚的说明。
  (2)只要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要素,就有可能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后更快地、更顺利地建成社会主义。
  (3)国内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使劳动群众的状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明”。
  现在我们懂得了明知在一国范围内建不成社会主义还要在一个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的道理。所有共产党员,无论他们承认还是不承认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都同样关注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12]所以根本谈不上政治上的宿命论和冒险主义。
  这类指责只有在对胜利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失去肯定信心时才会产生。

第四章 关于我国革命的性质


  近来常常有人把能否在一个国家内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同十月革命的性质问题扯在一起。在他们看来,似乎否定在一个国家内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的人必然也否定十月革命的无产阶级性质。有人对我们说,既然在俄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那就意味着我国革命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忆一下引发十月革命的原因。
  1905年的革命刚一失败列宁就指出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可能走的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慢慢长入资本主义并使农民逐渐资产阶级化。这条道路使革命推迟“好多年”。
  另一条道路是继续开展革命。沙皇政府与农民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必然导致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应当在这场革命中争得最多的自由并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得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大改善,从而为准备无产阶级革命打下基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因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尚未没落。
  然而战争爆发了。这个具有左右时局变幻的强大力量的“导演”也为上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搭好了舞台。
  是什么原因使得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偏偏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中实现了呢?为什么这场革命不是始于英国、德国或法国呢?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认为旧的社会只有在它已经没落并且其内部已经生成建设新社会的前提条件时才会崩溃。难道俄国的这两个条件,譬如说,比英国的更成熟吗?或许是马克思错了?任何一个思维健全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会对这些问题作出否定的回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重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日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消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民族界线。但是,在许多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的那种形式的国际资本主义不仅已经没落,而且为社会主义准备了一切必要条件。1914-1918年的帝国主义战争是对这一点的极好证明。正是这场战争将俄国彻底拖入腐朽的帝国主义的轨道,从而使俄国走上没落的资本主义阶段。俄国的资本主义作为民族资本主义还能有所发展,但作为国际帝国主义的一部分已经走到了尽头。
  各交战大国如同一个巨大的脓疮,它在抵抗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俄国破裂了。无产阶级革命目前只在一个国家取得了胜利,但这场革命不过是未来革命的美妙乐章的序曲,未来的革命尽早会到来,而且只会早不会迟。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链条上的第一环。这就是关于俄国革命性质问题的答案。
  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因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13]
  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因为这场革命:(1)开始了一系列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些革命将会导致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2)其自身就是准备这些革命的一支力量;(3)提供了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尽管只是在一个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承认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不意味着必须承认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可以承认前者而坚决否定后者。

结束语


  好探究的读者或许要问:“文章一开始就说要进行学术性的研究,但是文章远非通篇都在进行这项硏究”。
  这是因为,我不仅想尽量弄清能否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而且还想证明许多人莫明其妙地对否定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产生的那种纯属迷信的恐惧是毫无道理的。
  我当然不能,而且不想揭示出文章所论述的问题的全部深刻涵义,但我希望共产党员同志们敢于面对实际情况,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理论研究。
  最后我想指出:
  对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可以相信或不相信,但建设社会主义是必要的,而且无论是“相信者”,还是“不相信者”现在都同样在参加将来也同样会参加这一建设。


Д.克尔纳
1926年12月初



克尔纳给托洛茨基的信

(1926年12月6日)


来源:《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9卷 №07962


尊敬的托洛茨基同志:
  如果我的信能够顺利地经过13位书记转到您的手里,请您务必读一下我寄给您的文章①。在文中我努力从理论上探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问题。是否妥当,我想听听您的意见。如有可能,请就此问题给我个答复。
  如果我在文中(第一章)阐述的思想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我准备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有分量的文章(或小册子),文中将列出一些对今天来说十分必要的章节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我将在文中揭示国际市场的一些做法,证明国际市场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资本主义不能胜任的,但却是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换句话说,我想认真地论证由重工业引发的国际联系的“规律”并由此得出全部结论(这是一个旧的,但不知为何如今被遗忘的思想)。
  然而,在开始这项工作之前,我想听听您的意见,希望得到您的答复,我想您会给我回话的。
  致真诚的共青团的敬礼!


克尔纳
1926年12月6日



  附言:寄给您的文章我也寄给了《布尔什维克》杂志,但我并不指望它会被刊登。
  地址:乌克兰,扎波罗日斯克市,卢森堡街5号,Л.Д.克尔纳


①见本卷文件№07963。




[1] 《列宁全集》第2版第41卷第301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3页。

[5] 我们之所以称之为规律,是因为重工业的存在。重工业所必需的国际联系的存在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国际联系的存在是重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克尔纳注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8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269页。

[8] 重工业,因为重工业是资本主义创造的一种生产力。——克尔纳注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0页。

[10] 《马充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0员。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4页。

[12] 区别只是在于对一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追求的目的看法不同,这一点没有实际意义。历史会证明“谁对谁错”。——克尔纳注

[13] 把十月革命和任何与之相同的革命单单称作社会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革命都是不够的。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就阶级特征而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就目的而言是社会主义革命。“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因此,如果现在英国或法国的工人获得解放,这必然会引起其他一切国家的革命,这种革命迟早会使这些国家的工人也获得解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34页)至于首先获得解放的不是英国和法国的工人,而是俄国工人,这当然丝毫改变不了事情的性质。——克尔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