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十月革命前后苏联文学流派

莫普及所属组织简介


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莫普)
“十月社”
“青年近卫军”社
“工人之春”社

  编者按:这四篇介绍,选自《在岗位上》杂志1923年第1期,第201-208页。因系各团体的自我介绍,未免有不够客观之处,但从中可以了解这些组织成立前后的某些情况。


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莫普)


  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是根据今年(1923年。——编者)三月十五至十七日召开的第一次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代表会议的决议成立的,它把无产阶级文学中所有先进的和有活动能力的分子团结在自己周围。尽管有一小部分把自己小团体的利益置于无产阶级文学共同利益之上的无产阶级作家(“锻冶场”)进行抵制而没有参加代表会议,但是所有参加会议的人(74人中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工人)一致认为有成立莫普的必要。这个得到一致拥护的决定,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在无产阶级作家之中对实现统一和加强组织性具有多么坚定的决心。

  在本届大会上有人谈到,莫普将不得不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在全俄范围内从事无产阶级文学的组织工作,这是因为全俄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瓦普)理事会似乎仅仅忙于破坏和最后摧毁它所领导的组织这件事。但是,“十月”社和其它一些团体的代表,虽然完全同意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却否决了相应的提案,条件是尽快召开全俄代表大会并广泛邀请各地无产阶级作家团体的代表参加。着重指出后面这一点非常必要,因为根据了解到的某些情况,瓦普理事会倾向于只让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两地的无产阶级作家参加代表大会,完全忽视外地的无产阶级作家。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本来就比较悲观地看待瓦普理事会工作的同志的种种担心,现在比在会议期间所设想的有了更多的根据。

  譬如,瓦普理事会曾宣布于五月一日召开全俄无产阶级作家代表大会,但会议没有开成,而且时至今日,不论是大会议程、代表产生的办法。还是大会日期,都未见宣布。莫普曾就这几个问题提出质问,瓦普理事会在提出质问后一个月才发表一个官样文章的答复加以敷衍,说什么“届时将在期刊公布”,此外就拿不出更象样的话来回答了。

  莫普所面临的在全俄范围内表现出主动精神的问题,暂时还不那么迫切。但如果瓦普理事会今后继续怠工和破坏全俄代表大会的话,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只有走上代表会议部分代表建议走的那条路,此外别无他路。

  会议闭幕以来的一段时期内,莫普理事会暂时还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和团结莫斯科的无产阶级作家以及宣传无产阶级文学思想上。代表会议之前,“十月”、“工人之春”、“青年近卫军”等三个无产阶级作家团体已开始联合举办公开讨论会,如今它已成为整个莫斯科协会的讨论会。

  这些讨论会每逢星期一在卡里宁中央俱乐部(沃兹德维仁卡16号)举行,讨论非常活跃,吸引了大批听众,其中大部分是工人和无产阶级大学生。除了协会成员之外,昕众们也积极参加对他们阅读过的作品所进行的辩论和讨论。在卡里宁中央俱乐部朗读自己作品的作者人数相当多,其中有多罗宁、Н.库兹涅佐夫、扎罗夫、别泽缅斯基、索科洛夫、列列维奇、沃尔施斯基、李别进斯基、罗多夫、塔拉索夫-罗吉昂诺夫、彼列卡基-波列、阿列克谢耶夫斯基、柯列涅夫、维肖雷等等。

  除莫斯科的作家外,还有一些外地来的作家朗读了自己的作品,莫普热情地为他们提供在讨论会上朗读作品的机会。其中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别列佐夫斯基和赫马拉,来自乌克兰的几个青年诗人——戈洛德内依、雅斯内依和斯维特洛夫,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为莫斯科文艺界所熟知,其作品已发表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

  另外还要单独指出,法国共产党员诗人埃特昂·拉科斯特也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并由索特尼克同志即席翻译成俄文,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

  除去口头的文学讨论会之外,莫普还通过各个相应的团体,进行了把无产阶级作家的作品分配给各出版机构的工作。莫普理事会还为拟定使无产阶级作家和工人读者互相接近的方式方法做了准备工作。理事会受代表会议的委托,努力通过各区的文学委员会和莫斯科市工会理事会文化部进行调查,了解在各企业中有无读书小组,并尽量统计出这些小组的数目。在这方面暂时尚无实际进展,现在时值夏季,因此入秋之前不得不暂停这项工作。

  在具有全苏意义的许多问题中,最感迫切的是关于作家的工会化问题。莫普理事会不得不同全俄农民作家协会一起支持作家和诗人参加全苏教育工作者工会所属的出版工作者分会。“锻冶场”则与此相反,它拒绝加入全苏艺术工作者工会。全体文艺家参加出版工作者分会的问题,已由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最近作出的决议最后解决了。这样,有组织地加入到工会运动的行列中的任务就落到无产阶级作家身上了。

  毫无疑问,无产阶级作家在工会组织中的工作,将会给无产阶级文学添加新的支柱,将促进无产阶级作家的统一和团结。

  顺便指出,在各地,无产阶级作家要求统-和团结的愿望是相当强烈的。譬如,从乌克兰,从戈麦尔、伊尔库茨克、诺沃尼古拉耶夫斯克、特维尔等地都发来了赞同“十月”社和英普纲领仰的信件,并且询问全俄代表大会召开的日期,在外省居住的同志们以十分急切的心情等待着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因为时值夏季,大部分无产阶级作家外出休假,莫普的活动范围将要缩小一些。

  即使在夏季,讨论会仍于星期一在卡里宁中央俱乐部举行,不过不是每星期举行一次,而是每月举行两次。

  本协会理事会仍将照常工作。现在除几位同志缺席外,参加理事会的成员有:别泽缅斯基、吉里金、柯列涅夫、列维、列列维奇、李别进斯基、普列特涅夫、罗多夫、索科洛夫。莫普理事会主席团成员有:李别进斯基(兼书记)、罗多夫和索科洛夫。

戴凤文 译



“十月”社


  去年(1922年。——编者),无产阶级文学的危机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当时最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组织“锻冶场”还停留在表达革命第一阶段一般的“星云般”的激情上,在革命、的日常生活时期,他们从云端上扑通一声掉进了悲观失望情绪的泥潭里,和颓废派一样精雕细刻起缺乏充实内容的形式来了。“锻冶场”所领导的全俄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瓦普)实际上早已瓦解,只存在于纸上,工人阶级的年轻创作力量得到不断发展,撇开瓦普自行联合起来了。而在文坛上,厚颜无耻的和反动的皮里尼亚克派,则在某些头脑糊涂的同志的庇护下,利用这种涣散状态和意见分歧正在左右局势。

  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因此在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七日,一批无产阶级作家在《青年近卫军》杂志社聚会,决定成立“十月”社,其目的是为了在文学中贯彻共产主义的路线,巩固全俄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参加这个团体的有:退出“锻冶场”的罗多夫、马拉什金和多罗戈伊钦科;“青年近卫军”社成员维肖雷依、别泽缅斯基、扎罗夫、舒宾、Н.库兹涅佐夫;“工人之春”社的成员索科洛夫、伊斯巴赫、多罗宁;“野的”即无派别的作家李别进斯基、列列维奇和塔拉索夫-罗吉昂诺夫。后来人员有些变化(退出了4人,加入了大约10人),但基本核心不变。

  “十月”社首先着手制定思想纲领和艺术纲领。这项工作花了大约两个月,是在-系列小组的协助下完成的,并引起了极为热烈的讨论。

  制定出纲领后,该社被迫抓分散的无产阶级文学力量的联合工作。根据青年作家团体“青年近卫军”社和“工人之春”社的倡议,“十月”社提出了召开莫斯科代表会议和成立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莫普)的问题。在这件事情上遭到了“锻冶场”和由“锻冶场”成员组成的瓦普理事会的激烈反对。尽管遭到那些脱离了阶级的作家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的反对,代表会议于三月十五日(1923年。——编者)召开,并进行得特别顺利,同时“十月”社的纲领被代表大会通过,变成了莫普的纲领。

  后来莫普的组织工作变为巩固莫普和为召开全俄无产阶级作家代表大会而斗争。“锻冶场”的悲观失望分子努力想把无产阶级文学变为“献身于艺术者”的狭隘的帮会的事,并破坏全俄代表大会的召开。“十月”社则与之相反,认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而且可能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认为只有建立团结的、坚定的全俄协会,才能保证党在文学战线上取得胜利,才能结束当前的分裂和涣散状态。

  虽然“十月”社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但它也做了不少艺术创作方面的工作。

  从“十月”社成立以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中央俱乐部每星期一都举办公开的文学讨论会,会上朗读和讨论无产阶级作家的新作。现在这些讨论会政为由莫普举办。“十月”社还举行了一系列辩论会,辩论无产阶级文学问题(与“锻冶场”)、未来主义问题(与列夫)、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问题(与沃隆斯基和奥列申)等。

  “十月”社始终得到党员听众和无产阶级听众的同情。此外,该社还在总参谋部学院、高等军事电工技术学院、高等军事教育讲习班、斯维尔德洛夫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国立第一莫斯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第二莫斯科大学、中央林业管理局俱乐部、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学院、列宁剧院等处进行了活动。

  “十月”社成员积极参加一系列报刊的工作,如《青年近卫军》、《探照灯》、《红军战士》、《我们的文化》、《军事通报》、《真理报》、《工人莫斯科报》、《少年真理报》等等。

  应当特别指出与报纸建立的密切关系和对当前革命的需要作出的积极反应。

  在过去的七个月内出版的单行本有:别泽缅斯基的诗集《关于儿子的诗》、李别进斯基的中篇《一周间》、罗多夫的诗集《钢铁的队伍》。正在印刷和即将付印的有:扎罗夫的诗集《流冰》、列列维奇的诗集《在斯莫尔尼宫》、别择缅斯基的长诗《小镇》和他的诗集《钢的岩层》、柯列涅夫的诗集《在休息时》等。为纪念红军建军五周年,将出版文艺作品专集《在五角星照耀下》。

龚长捷 译



“青年近卫军”社


  “青年近卫军”社是根据几位在共青团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同志的倡议,在俄国共青团中央报刊部的支持下于一九二二年成立的,当时新经济政策正在思想战线上起着作用。

  那时谢拉皮翁兄弟正受到赏识,意象主义还在莫斯科阴魂不散。

  建社之初力量薄弱,因为它是在通向艺术的道路上第一支共青团的队伍(在这之前共青团的队伍在军事战线和政治战线上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自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怀疑,这一次斗争能否取得同样的胜利?

  现在已经过了七个月,要谈论当代文学而不提“青年近卫军”已经不行了,因为这个团体培育出来的人——别泽缅斯基、扎罗夫、维肖雷依和柯斯捷林等为文学增添了很多新东西。

  “青年近卫军”的成员几次参加工厂和工农速成中学的活动而受到欢迎,他们发表的作品被贪婪地阅读着,这些事实说明这个团体是如何深刻地反映了青年工人的情绪。

  全社共有十二人,它已成长壮大,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形式方面都有自己本身的特点,正在越来越摆脱“外来的”影响。

  本社在组织上加入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并与该协会的理事会有紧密的联系(本社干事别泽缅斯基同志同时又是协会理事)。由于部分成员转入“十月”社而造成工作上的短期停顿后,现在又开始在内部和外部进行系统的工作了(被吸收参加"十月"社的同志,仍留在社内)。

  第一项工作是组织训练班的讨论和作品的阅读,第二项工作是分三人一组在各区共青团俱乐部参加活动,并与《青年近卫军》杂志和《少年真理报》取得更密切的联系。

龚长捷 译



“工人之春”社


  《工人莫斯科报》编辑部内工人诗人和小说家组成的小组,于五月七日(1923年。——编者)在萨方诺夫剧院庆祝成立一周年。在这一年间,小组做了大量工作,这可从它的总结中看出来(参见5月9日《工人莫斯科报》第99(371)号刊登的统计数字)。每周定期出版一期《工人创作》。已出版的作品有:诗人、小组的命名者多罗宁的诗集《花岗石的草地》、文艺作品集《工人之春》第一集;《工人之春》第二集已付印,不久将由莫斯科工人合作出版社出版。

  每逢星期日以及在休息日,举办文学讨论会,会上小组成员和外来的同志一起读作品,并对所读作品进行详细的评论和分析。应当指出,在这方面小组是殷勤好客的。它的接待能力超过莫斯科所有的无产阶级文学团体,而且聚会地点不是一个穿堂院,而是一个漂亮的工作间,到这里来的有男女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员等,他们不仅来自莫斯科地区,而且来自遥远的外地,他们带来了诗、小说、剧本和文章,在这里进行文学加工。

  从一九二二年起开始在莫斯科市内外的工厂、红军部队、苏维埃机关等地进行文艺作品的宣传。注意“工人之春”社活动的人就会发现,真正的工人创作如何受到工人听众的欢迎。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工人之春”社成员在同一个晚上要去几个地方与听众见面,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首先内容突出,在描写手段上善于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反映了革命和工人的生活(“工人之春”社在自己的宣言中规定了正确的路线)。

  小组的成员总共有六十人。就社会成分来说,大多是男女工人和红军战士。政治面目都是共产党员。但问题当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而质量是具备的。最突出的组员几乎为俄罗斯联邦的所有报纸和定期文艺刊物撰稿。“工人之春”社内部拥有名副其实的语言艺术大师。“工人之春”社喜爱的题材是生产方面的,如“漆皮靴子之歌”、“面包工人”、“和木刨的谈话”、“在熔铁炉旁”、“煤矿工人”、“无线电塔”等。此外,某些成员还领导工人通讯小组和文学委员会。“工人之春”小组与"十月"社在工作上紧密合作,尽管成立时间很短,遇到过一系列困难,但已经成长壮大了。

龚长捷 译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