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孙家麒《蒋经国建立台湾特务系统秘辛》(1988)

第五章 蒋经国用什么方法欺骗台湾青年



  有些批评太子先生的人,说他「不应该用共产党的方法来反共」,这话虽然也是事实,但在我看来,却觉得这些先生们未免是「少见多怪」。试想太子先生去俄国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对于本国的一切,既无充分认识,书又读得不多,在俄国一住便是十多年,而这是一个学习时期的黄金时代,受的是俄式教育,一脑子共产思想,又娶了个俄国太太,每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差不多完全俄国化了。回国之后,虽然也补习了些中文,多少也知道些古圣先贤之道,但终究一曝十寒,敌不过他那先入为主的一脑子共产思想。所以他成了一个「独占一味」的马列信徒,除了共产思想和共产党人所熟谙的那套理论、方法之外,便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之下,太子先生不用共产党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用?
  世界上最会利用青年的,首推共产党人,自儿童以至成年,这一段最重要的岁月中;他们便准备有:少年先锋队、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这一连串的圈套,等待青年们跳入;青年人是最热情的,但因为一切认识不够清楚,也是最易于被人利用的(大陆时期,大家都已见过许多,用不着再来列举),太子先生是一个标准共产党员(直到今天还未正式脱党),深深了解此中三昧,既已和老子制定窃国大计,对于青年这股力量,更不能不早加控制。但因为行宪之后,「以党治国」的黄金时代,业已一去不返,党的组织,虽然也可以到学校中秘密活动,但毕竟偷偷摸摸有些缚手缚脚,而且也不过用于中等学校(国民党的党员年齢规定为十八岁,所以只好以大专学生为对象,早几年某党把党员年齢降低为十六岁,其动机便是向国民党力量薄弱之处进攻,当时国民党大起恐慌,几经研究,后来才决定仍然由青年反共救国团,严加防范,相机打击),于是青年反共救国团,便在这种需求之下应运而生。
  根据青年反共救国团,在一九五八年(民国四十七年)二月五日公开发表的「告全国团员书」中说:
  「民国四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行政院为实现文武合一的教育政策,培养术德兼备的优秀人才,乃颁令『台湾省高级中等学校及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军训实施办法』限令高中以上学校学生,一律接受在校军训,并规定由国防部成立救国团,负责实施学校军训。」
  如此说来,救国团的成立,应该是完全为了实施学校军训了,但当一九六〇年七月一日起,高中以上学校军训工作,划归教育部军训处处理,并将原在救国团工作的有关军训人员,也全部并入教育部之后,救国团的存在基础,业经根本消失,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是照旧那样轰轰烈烈,没有损其毫发呢?(军训部份划归教育部,并将原班人马搬去,等于军队由甲地调至乙地,战斗力仍旧保持,半点也不吃亏。)原来为了实施军训而成立救国团这个理由,纯粹是太子先生玩的烟幕手法,那只是他成立该团的一个官式借口,骨子里的目的则是:
  积极方面:以各种方法引诱青年入其掌握,并有计划的造成对他们父子的个人崇拜。
  消极方面:防止青年为异党或异己份子的利用,削弱自己力量,妨碍窃国大计。
  所以不管他的花样如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绕着这两个目标打圈子,如果我们把该团的全部业务稍加分析,便可彻底明了。
  青年反共救国团的内部情形是这样的:
  太子先生自兼主任,副主任为胡轨、邓传楷等,下设秘书室,由嫡系大将李焕任秘书,代太子先生负实际责任,大权远在各副主任之上。所以台湾一般人形容太子先生的得力人物,有「文有李焕,武有王升」之说,足见他是如何为太子重视了。
  秘书室之外,设有五个组,分别管理组织、训练、文化、宣传、青年服务、青年活动及其他事务事项。五组之中,以一、二两组工作,最为繁重,现在先谈第二组:
  第二组组长包遵彭,主管业务为文化宣传,该组的附属单位计有:幼狮月刊社、幼狮通讯社、幼狮广播电台、幼狮出版公司、幼狮文艺、青年写作协会等。包遵彭自己还兼了一个属于教育部的历史博物馆馆长(当然是太子先生配合工作向教育部要来的),这些单位,都是麻醉青年思想的有力工具,大家有目共睹,不必多赘。
  说到青年写作协会,忽然使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本来台湾的文艺界,早有一个叫做「中国文艺协会」的组织的,这个组织,成立很早,人也最多,是由当时的立法院长张道藩和他的大将立法委员陈纪莹负责主持的。在台湾从事写作的人,差不多十之八九都已网罗在内。不过因为陈纪莹的作风欠佳,一味利用「文协」假公济私,因而便有一部份不甘作尾巴的人,起而反对。拉拢作家,也是青年反共救国团第二组的业务之一,既不能把「文协」这个组织据为己有,只好另起炉灶和它「唱对台」,现在「文协」既闹内閧,有机可乘,于是他们便利用那班人,组织了一个「青年写作协会」(名为青年,其实是老少不拘,连王平陵先生六十多岁的人,一样也算是青年作家呢!)和「文协」对抗。因为这个组织,是属于太子先生的势力范围,太子的身分是陆军中将(当时还未升上将),所以有些文艺界的朋友们,非常幽默的称该会为「武协」,此后「文协」和「武协」,明争暗斗,非常热闹。
  「武协」成立之后,虽也拉拢不少人,但总不及「文协」声势之强,尤其女作家们,看不惯太子先生的蛮横作风,参加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台湾的文艺界,有个特殊现象,就是女作家相当多,而且平均看来,在写作的成就上,和男作家们比较起来,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他们脑筋一转,又在女作家身上打起主意来,由救国团组长兼台湾省党部总干事的太子嫡系女将军素玉出马,成立一个「妇女写作协会」,完全以性别作号召,这一着果然不错,喜爱写作的太太小姐们,纷纷加入,成了溶文武二协于一炉的一个混合组织,于是台湾的文艺界,除了「文协」、「武协」之外,又多一个「妇协」,表面上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实际上则是「武协」和「妇协」结成联合战线,对抗「文协」。
  其次再谈第一组:
  第一组组长曾宪镕,主管组织和青年活动等业务,每年暑期各种活动以及大规模的战斗训练,都是该组主办。曾宪镕也是太子嫡系中最得力干部之一。
  救国团的组织,是以学校为单位,每一县市,设立一个支队部,负责处理全县市有关事务,其下每一中学(有高中者)设一大队,再下为分队小队,和军队组织差不多,主其事者为训导处,下设训育组和生活管理组、训导主任、训育组长、生活管理组长和军训教官(人数多寡视班次而定),便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多半都是太子派中人(至少也是他们信得过的人)在学校中他们是最具权威的人物了,尤其当校长是个「圈外人」的时候。
  由于行政院颁布的「台湾省高级中等学校及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军训实施办法」明白规定:凡是髙中以上学校学生,一律接受在校军训,所以学生一进入高中一年级,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当然团员,此后的考核、管理工作,就落在训导处一班人身上。他们利用经常接近学生的机会,一面向他们灌输有利于蒋氏父子的政治意识,一面暗地考察他们有无相反的思想言行。最可怕的,他们为了达到目的,竟卑鄙到利用纯洁的学生们,作他们的鹰犬,秘密监视同学们的生活言行,随时向他们报告,使青年们未入社会,便已卷入这罪恶的勾当,可谓恶毒之至!
  他们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限定范围要学生们作周记发表观感,或针对当时某种事件作时事测验(如雷震被捕时,各学校都奉救国团指示作此类测验,一以测验学生反应,一以企图用谎言抹煞事实,遮掩他们的诬陷丑行),测验如不及格,作一门主课不及格论。所以学生们除了注意功课之外,还须留心时事,其目的只是替无数青年,戴上他们自制的有色眼镜,以便看问题时,能够和他们的观点一致而已。
  这里且举出一件实例,以见一斑:
  台湾省嘉义县六脚乡湾北村的陈调荣,有一个儿子陈英贤,就读于嘉义县立大林中学梅山分部,初中三年级平班,当一九六〇年(民国四十九年)四月下旬,各县市第四届县市长选举结束后,该班级任导师钟献元以「本届选举之感想」为题,命学生作周记。陈英贤作的大意是:
  「本县这届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是黄宗焜先生,但他在过去三年任内,并没有甚么贡献,国民党何必用种种不民主的手段,欺骗县民来投黄宗焜的票呢?今天一般县民都很同情青年党籍的许竹模先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政府的官吏,都由国民党人干完,还谈什么民主政治呢?」
  这段文字,在一般人看来,本来是平淡的很,值不得大惊小怪,但到了「别有用心」人的眼里,却认为大逆不道,除了导师钟献元加以「思想不正确」的评语外,并有的教员在朝会上公开说他「思想有问题」,主张把他开除学籍,还将他殴打一顿,结果由训导会议决定将陈英贤开除学籍。
  试想陈英贤只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踏进救国团的大门,还不够团员资格,在学校里已被该团分子如此的监视、宰割了,一旦成为正式团员之后,所受控制的程度如何,自然不问可知了!
  青年反共救国团,在台湾中等学校间,已树立起了无上权威,本来中学校长的任免权,完全操之在教育厅内,但现在却成了喧宾夺主,关于人事异动,教育厅反而处处要向该团请教了,尤其是几个重要学校(如成功、建国等)校长一职,更非和太子先生有直接关系不可。甚至想在一个较好的学校做一个教员,也要走该团的路线,可怜一般忠于教育岗位没有政治背景的先生们,在这种乌烟瘴气的教育环境下,只好忍气吞声,苟延残喘了!
  关于该团的青年活动方面,可真算是多彩多姿,其规模之大,动员人力物力之多,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所未有。即以去年(一九六〇)暑期活动而论,自七月二十一日起,该团举办「青年学术年会」,计有理工、农学、文史、法政、教育、医学等六大部门,参加的学生共有三十八个队之多。年会的活动还未结束,又于八月二日开始举办一年一度大规模的暑期战斗训练,组织了三十三个战斗队,浪费的人力物力,简直无法估计。
  暑期战斗训练,是救国团全年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是太子先生的得意杰作,每年到了这时,便把其他工作暂时搁起,集中全力,拢络这批青年学生。战训队名目之多,简直叫人眼花缭乱,例如:有学习骑术的骏马队,学习滑翔的滑翔队,学习游泳的海洋队,驾驶战车的驾驶队,学习无线电通讯的通讯队……此外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总之海陆空三军所属的每一兵种,都要配属若干战训队,到他们营中学习、共同生活,真个闹得天翻地覆,神鬼不安!
  战斗训练虽仅短短几个星期,但三军方面为了接待这批客人,却要全体动员,忙得个不亦乐乎。本来军事机关,一贯被列为国防禁地,不容外人参观的,现在不但允许千万学生随便参观,而且所有武器枪械,也都任由他们练习使用,这确是一件空前未有的创举。试问除了太子先生,谁有这样的通天本领?
  很多人怀疑战斗训练的效果,认为耗费人力,物力太多,得不偿失,有的人更激烈的反对,但不论外界怎样批评、反对,该团依然我行我素,每年照例举办。我以为批评或反对的人,始终没有发现太子先生举办暑期青年各种活动的真正动机,他既不要青年们相聚一堂,交换知识,互作他山之错,也不是要他们学习各种军事技术,备为国家他日之用,他的唯一目的只是:找个机会和青年们接触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培养他们的向心力,而便于自己掌握、控制。因此便用许多社会上无法获得的新奇事物,吸引青年,以广招徕。年青的小伙子们,差不多个个爱好新奇,喜欢热闹,而又虚荣心重,太子先生便以这些东西,投其所好以诱惑他们。于是千万个纯洁的男女青年,便于不知不觉中,一批一批地走向太子先生的「势力圈」中去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