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孙家麒《蒋经国建立台湾特务系统秘辛》(1988)

第七章 蒋经国怎样任用亲信



  太子先生的干部,虽然人数众多,背景复杂,但仔细分析起来,不外下面七个系统:
  一、赣南系
  这是太子先生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时,在赣州赤朱岭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毕业的一批学生,该班由太子自兼主任,队长是乃弟二太子蒋纬国。这是太子自俄国回来后,置身中国政坛的第一批干部,相处时间最久,信任最专。
  二、干校系
  这是属于中央干部学校毕业的一批学生,其中又有研究部与正科之分,太子曾任该校教育长,因而这班人也成了他的核心干部。
  三、政工系
  这是太子先生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之后,在各级政工组织中工作的一批干部,他们有的是在大陆时便干这一行,有的是在北投复兴岗政工干部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是来自「军统」或「中统」的特务人员(军中保防工作都是这批人负责)。
  四、特工系
  这是太子先生成立政治行动委员会,把所有特务机关兼并之后,接收过来的全部「特工」干部,其中包括「军统」、「中统」、「宪兵」、「二厅」、「警察」、「保安」、「外事」等许许多多特工系统,除极少数特殊分子外,均为中下级干部,亦属于太子派的「外围」之列。
  五、党工系
  这是太子先生侧身党务工作操纵党务后,所接收的或见风转舵的一批干部,人数不多(军除党部人员,属于政工系统,故不列入此系),亦为「外围」性质。
  六、留俄系
  这些都算是太子的同学,资格虽老,却很少受到太子重视,所以此系人物,失意的居多,力量不大。重要人物有张师、卜道明、王崇五、严灵峰等,其中以现任太子驻港代表的严灵峰(以执教珠海书院为掩护)较为太子重视,但仍属「外围」分子,算不得「核心」人物。
  七、其他
  这是不属于任何派系,没有任何背景,奉公守法,埋头苦干的老实分子,他们多属低级干部,或为技术人员,终年出尽牛力,却永无出头的日子,其身分则连「外围」也不如了。
  以上是太子派的七大系统,赣南系和干校系属于「核心」干部,以亲属关系为喻,他们等于太子的亲生儿女,爱护关切,无微不至,可谓天之骄子。政工系、特工系和党工系,人数最多,占太子干部总额十之七、八,是太子事业上的骨干,虽然如此,但因他们都是半途投靠,不是自己亲生,无论如何聪慧,等于一个后母的前房儿女明明可爱,勤快听话,但和自己的亲生儿女比较起来,到底远了一层,所以只能算是「外围」关系,留俄系也是这样。其他一类,则更远一层。只能算是名义上的「过房儿女」,更在「外围」之外,痛痒无关了。
  如果用图解说明这些关系,便是下面这个样子:


  太子先生的干部,既有亲疏、新旧、远近、厚薄之分,任用起来,当然也有高低、大小、先后、轻重之别,他的障眼手法,虽是光怪陆离,变化多端,但我们给他仔细归纳起来,也不外乎下面六种原则:
  一、重用亲信
  他对核心干部特别重视,事例甚多,不必列举。
  二、安抚元老
  这里所说的元老,是指特工部门,而非所谓党国元老。如他对已故的国家安全局长兼中央第二组主任的郑介民将军,和国防部情报局长毛人凤先生,以及现任国防部技术实验室主任魏大铭先生,都是始终如一,信任有加。但这并不等于太子先生已把他们推心置腹地视作核心干部,而是迫于当时情势,非借重他们几位不可,譬如去了郑、毛二位,他便无法统驭「军统」的千万工作人员,去了魏大铭先生,他便无法取得富有军事价值的,有关共军行动方面的技术情报。
  此外,对于前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局长季源溥,也是采取同样手法,在将他免去局长之后,还给他一个内政部次长的职位,作为安抚的礼物。至于对付军事方面的元老宿将,则采用另一种手段,不但不加安抚,反而千方百计予以打击,以免在他窃夺军权时,阻碍手脚。
  三、提拔新人
  太子先生提拔新人,并非基于「人才主义」立场,也不是由于「新陈代谢」观点,而是完全起自易于掌握的自私动机,这种措施,在军事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彭孟缉、黎玉玺、陈嘉尚等,党和特工方面的第六组主任陈建中,和第二组主任兼国防部情报局局长的叶翔之,都是其中的幸运儿。
  四、利用投靠
  太子先生对于虽非自己基本干部,但尚有剩余价值可资利用的投靠份子,也必尽量加以利用,如对前总政治部副主任张彝鼎,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兼救国团副主任邓传楷,中央第三组主任兼司法行政部部长郑彦棻以及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上官业佑等,都是属于此类人物。
  五、排除偶像
  中国的偶像人物,自然以「伟大领袖」为第一,太子先生为了继承大统,也想把自己造成和老子一样的偶像地位,「同行是冤家」,于是凡是稍具偶像条件,或拥有群众而有领导作用的人物,都成了太子的眼中钉,为了免除后患,一定非把他彻底打垮不可。
  例如:
  (一)陈立夫  这位在大陆时期一手把持国民党党务前后几达廿年的风云人物,当时的声势,虽然赶不上今日的太子,却也是炙手可热,致以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本来他是最得到老先生的宠信的,不过到了台湾之后,由于老先生法意窃国传子,而陈立夫无论在党务、特工、青年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恰是父子窃国阴谋的最大障碍,所以不久便遭受了放逐异国的悲惨命运。一九四九年冬他曾在石牌训练班讲话,除了讲述他的「唯生论」外,又解释CC派系根本不存在,并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如果现在有人硬说有CC的话,那便是指我和陈辞修先生了。」过了不久便被迫去国。
  (二)白崇禧  这是党中著名将领之一,也是「桂系」的领导人物,由于过去的恩恩怨怨,当大陆撤退时,虽然和他的老搭挡李宗仁分道扬镳,仍不能见谅于老先生,太子先生时时防他东山再起,当我们和美方研商对匪心战工作时,为了号召回教同胞起而反共,他们主张用白崇禧将军的名义,印制传单,向回胞地区,大量空投,不料,传单印成之后,太子先生知道了,马上禁止使用,后来只好再用马呈祥先生的名义另制传单。仅此一端,便知道对白崇禧将军防范之密与用心之苦了。(美方又曾再三建议,邀请张发奎将军赴台,太子先生均不置理。)
  (三)何应钦  这是过去中国军事领袖中仅次于老先生的风云人物,老先生对他二十多年宠信不衰,只因为就了一任李代总统时的行政院长,便被弃如敝屣(这又证明凡是做蒋家官的人,便应该永远做蒋家的奴才,否则就是叛逆、蒋奸。)早几年老先生还有意起用他,但都为太子阻止,所以他只能以其余生为道德重整会服务了。
  (四)邓文仪  在大陆时期,也走过一段鸿运,而且又做过一任政工局长,在政工组织中拥有不少干部,按说军中政工恢复之后,无论如何,都应该让他参加才是。不知太子的目的,乃是彻底毁灭过去的封建关系,焉能再让它死灰复燃?于是邓文仪也只好守在内政部这个徒具外形的冷衙门了。
  (五)陶一珊  最初太子对他并无爱憎,因为他做了几年警务处长之后,得意忘形,妄想在警察界形成一支力量,并在「全代会」选举中央委员时,小试牛刀,因而锋芒毕露致招太子的大忌。
  (六)潘其武  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是毛人凤充生的左右手,当一九五六年毛局长病逝的时候,一般人都以为继任人选应该除潘之外,没有别人了,不料太子竟发表命令,派当时尚在美国访问的中央第六组主任张炎元先生接充。太子先生不让潘副局长升充局长的原因,便是为了他和该局的工作人员关系太深的缘故(而且潘过去是青年党党员,与曾琦的关系更深)。此外,如桂永清、孙立人、王叔铭、叶秀峰等之遭受排斥,都是因为他们拥有群众而具有偶像雏型的关系。
  六、排斥异己
  凡不属于太子派范围,而高踞要职,足以妨碍太子势力的发展的,他必用尽一切手段将其除去,此例极多,不胜枚举。
  太子先生在对人方面,因为有上述六种原则,所以表现于行动方面的更是多彩多姿,因时、因地、因人而各异其趣。分析起来,约有下列七类:
  一、颠扑不破类
  这是太子派的核心人物,太子对他们信任最专,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会动摇。属于此类人物计有:王升、江国栋、江海东、蒋坚忍、李焕、陈元、楚崧秋等。这里有几个人,应该特别提出介绍一下:
  (一)王升  他以一个短期训练班出身的青年,二十年来和太子先生如影随形,宠信有加,初到台湾之时,还只是一个中校,现在不仅身膺国防部总政治部少将副主任的要职,而且在党的方面,又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了太子左右的第一红人,真正是炙手可热,人人侧目。究竟是靠了什么特殊力量,能有这样的成就呢?相信许多人都一定莫名其妙,原来据说这里面却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上面说过,赣南训练班是太子兄弟二人主持的,那时老先生的「领袖」地位,早经形成,兄弟二人既是「领袖」的儿子,又可能是「领袖」的继承人,有机会和他们搅在一起,可算是非常的际遇,于是人人都抱着「攀龙附凤」的特殊心情,投入太子旗下。王升便是其中之一。
  王升虽然读书有限,头脑却异常灵活,所以在赤朱岭上,不久便成为领袖人物。那时太子兄弟都是二十几岁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们便利用女生为香饵,处心积虑,钓取这两条大鱼,他们乘「打野外」的最佳机会,在密林幽洞之中,由女生们有计划地主动攻击,兄弟二人果然都先后落入粉红色的网里。这剧的幕后导演便是王升(王妻也是此类香饵之一,现已亡故),从此之后,他便成了太子先生的幸臣。
  当时有一女生,名唤张雅君,曾为太子生了两个「太孙」(当然不是蒋孝文),后来太子玩厌了,因为怕丑事外扬,又不敢随便遗弃,乃以医病为名,送到桂林谋杀灭迹,所生两个儿子,现在还在桃园大溪和姚夫人(蒋纬国的母亲)住在一起。王升在此案中是太子的军师,其所以始终宠信不衰者,便是因为这些关系。
  (二)江海东  军人之友总社成立后,太子便派他为总干事。该社是一个为军人服务的半官式组织,所有劳军捐款,全由该社经手,每年收支数字庞大异常。江海东仗着是太子心腹,又善于向「太子妃」番婆蒋方良献殷勤,得到她的撑腰,越发有恃无恐,混水摸鱼,先后以数十万台币,盖了两座花园洋房,租给意国人居住。虽然人言啧啧,但因为他的后台强硬,谁也不敢「太岁头上动土」。直到一九五四年台北华美协进会,由飞虎夫人陈香梅女士主办的时装表演会,被江海东率同「太孙」蒋孝文,捣毁会场,阻止表演,引起台北的外交使节大为不满,老先生赫然震怒,把他痛骂一顿,关进监狱,并下令永远不准叙用。这事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最少也要关上三五年(无人敢放),而且永无再起之日,但江海东毕竟是太子爱将,过了不久,太子先生便把他偷偷释放(只瞒着老先生一人),并公然派他为总政治部设计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连老子的命令也视若无睹了。
  (三)楚崧秋  韩战初期,在东京盟军总部充当译员,后来因为走私套汇,为「盟总」查出解雇,这事若在别人,回国之后一定会受处分,但楚崧秋因为是太子嫡系,回到台北,不仅没有受到丝毫处分,太子先生反派他作了老先生的侍从秘书,每日跟在老先生左右,寸步不离,成了一个最机要的人物。前两年又调为中央第四组副主任,直到今天。
  二、加意栽培类
  这一类有的是原属太子派的核心份子,也有的是中途归附太子而为他特别喜爱的人物,但都是太子有计划地刻意栽培,而扶摇直上的。这类的代表人物有彭孟缉(详第二章)陈建中(详我为什么脱离台湾国民党一书)叶翔之、沈之岳、沈锜等。彭、陈二人已另文详述,现在把叶沈等人略作介绍如下:
  (一)叶翔之  浙江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由军队政工为戴雨农先生赏识,吸收入军统局,历任科长、秘书等职。到台之后,初任国防部保密局(现为情报局)处长,后调政治行动委员会敌后工作处处长(此部份业务后移归中央第二组)不久又调为国防部大陆工作处副处长,该处取消后,专任中央党部第二组副主任,现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兼中央第二组主任,一手包办敌后工作,官运亨通,不让陈建中专美于前。
  (二)沈之岳  浙江人,军统局工作人员,抗战初期,奉戴雨农先生命,打入中共抗日大学受训,由于伪装成功,始终未被中共看破。此段经历,极为老先生所欣赏,认为他是中共问题专家。调入政治行动委员会时,初任石牌训练班副主任,继调大陈守军(胡宗南部)政治部主任,调查局督察室主任,又调国防大学受训,毕业后,由中央二组派为香港工作站负责人,一九五九年调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副局长,官位虽不及叶翔之之高,而太子对他的宠信则有过之。
  (三)沈锜  由总统府秘书,而随太子赴美一行,遂被重视,后派为新闻局长,由中央第四组副主任而主任,而驻刚果大使,其际运之隆,相信将是第二个沈昌焕。
  三、听其自然类
  听其自然者,乃指太子先生对某些人,并无特别爱憎,虽然在扩大势力范围的角度上看,应该早日取而代之,但又不愿操之过急,而其人还有可供利用的价值,且亦不足为患,此种手法,多用以对付资深望重之元老派,如郑介民将军、毛人凤先生、张镇将军(三人均系卒于工作岗位)黄珍吾将军(黄之被撤,情形特殊,非太子主动),唐纵先生、魏大铭先生等。
  四、伺机而动类
  太子先生对于此类人物,根本不具好感,但又有所顾忌不便贸然开刀,只好等待机会到时,再来动手。如陶一珊、叶秀峰、季源溥、张庆恩(现任调查局长,他之能任此职,全系历史关系,相信不久必遭淘汰)都属此类人物。
  五、过桥抽板类
  此类人物,乃是和太子先生并无特殊关系,但因为他们具有某种价值,太子先生在实现他的计划之前,非加以利用不可。任务完成之后,便弃如敝屣。如前情报局副局长潘其武,前政治行动委员会书记张师、前石牌训练班副主任任建鹏,前情报局局长张炎元诸先生,都是属于此类悲剧角色。
  六、一触即发类
  这类人物,大多和太子没有关系,完全凭工作成绩爬到所处职位,太子先生对他们也多无爱憎,大家公事公办,绝无情感可言。同时太子先生也想在他们身上,发挥「杀鸡儆猴」的效果,所以即令偶犯小过,或因事触怒了他,也必小题大做而加倍处罚,藉以树立自己的威严。现在所能想到的实例,计有下列几件:
  (一)魏毅生  河南人,曾任第十九集团军调查室主任,上海警备司令部第二处处长,总政治部成立时,任该部第四组组长,主管保防业务,现行的军中保防制度,都是他所规划的。太子先生对他很为欣赏,调查局改组时,派他为该局副局长,局长季源溥认为魏是来监视他的,于是暗设圈套,先发制人,特别拨出二十万台币,为他建造住宅。魏住入之后,季便对他讽嘲,并且不再对他重视。太子晓得之后,一怒把魏撤职,打入冷宫,不再重用。
  (二)郑修元  江西人,历任军统局秘书、处长,到台后,调任政治行动委员会第一组组长。某年为其太夫人祝寿,在台北市新蓬莱大宴亲友,因铺张过甚,太子指为借母寿敛财,立刻下令予以撤职,并通令所辖范围一律不准录用。郑修元干了半辈子特工,结果落得如此下场,台湾是太子的天下,太子有令,谁敢不遵?于是再也不能作事了,幸亏他是国大代表身份,还有津贴可拿,否则,更要不堪想象了。
  (三)熊恩德  原任国防部第二厅厅长,后调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因无住宅,由安全局拨款五十万元建造官舍。熊任驻外武官甚久,惯于享受,房中设备特别讲究,因而超出预算二十余万元,请求追加时,太子先生一怒命他立刻迁出,熊方迁入不久,又再迁出,觉得非常难堪,背人不免稍有怨言,太子闻知之后,马上又把他撤职。
  本人因为检举中央第六组主任陈建中(详我为什么脱离台湾国民党一书)侵吞对敌斗争工作经费外汇四十余万元港币,触怒太子,除将本人立即撤职外,并进行暗杀及驱逐出境等卑鄙勾当!此外前石牌训练班副主任胡国振,中央第二组总干事庄心田等人的遭遇,均与此大同小异,其他事例尚多,不胜枚举。
  七、知而不用类
  此类人物可以唐新为代表。
  唐新湖北人,曾任南昌市长,为军统局之老干部,为人有才识,有魄力,乃太子所属单位中罕见之干练人才,其缺点为恃才傲物,先后充任政治行动委员会研究委员,及该会第一组组长。以能力言,较之太子派之核心干部,不知超出若干倍,但因个性倔强,不是「以顺为正」的妾妇之辈(这是太子最爱的人物),所以始终不为太子所喜。一九五八年曾赴日本、香港等地视察工作,所作报告亦不受重视。后来曾继王任远之后,在日本负责,因为缺乏有力人支持,不到一年,即被调回。现已投闲置散,难展所长,真所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啊!
  此外,此类角色尚多,为了节省篇幅,不再列举。
  太子先生用人,因为只讲关系,不问才德,赏罚全凭个人的爱憎,如陈建中之侵吞巨款,楚崧秋之循私套汇,江海东之胡作乱为,因系其心腹干部,不但袒护包庇,反而宠信有加,更加重用;而魏毅生、郑修元、熊恩德及本人等,虽所犯情节轻微或全无过失,但因不是他的基本干部,便予以超重处罚。根本已没有什么是非可言了。
  太子先生的「小朝廷」中,由于背景第一,关系至上,因而奔竞钻营,蔚成一时风气,干部虽多,但都是些唯唯诺诺的奴才,求一诤诤谔谔之士,亦不可得,大家都是「以顺为正」以博取主子的欢心,老子如此(徐复观、雷震、均属敢言之士,老先生都弃而不用),儿子亦然,真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太子用人的派系色彩既然如此浓厚,上行下效,他的部下当然也是如此,甚而至于凡是太子的学生,即令不是核心份子,也一样受人另眼相待。这里我再列举一件事实:
  黎世芬是中央政校学生,于太子先生虽也有师生之谊,但却不是他的亲信,毕业后,便跟随老师马星野在中央日报工作,曾任该报总经理、秘书等职。一九五三年秋,为了采访有关战俘新闻,由报社派往釜山,和当时在韩主持争取战俘工作的陈建中认识了,回台之后,陈建中因为他是太子的学生,为了讨好太子,特地向中央日报借调黎世芬为第三室总干事(主管心理作战业务)。一九五七年陈建中升了第六组主任之后,中央党部为了实行以外交身份掩护特工人员办法决定派人赴泰,太子先生便派黎世芬前往。陈建中为了拍太子「龙」屁,自告奋勇愿意和国家安全局每月各出美金三百元,作为黎的工作经费。结果每月由安全局出三百元,中央三组出一百九十元,六组出一百五十元,每月共为美金六百四十元,由三个单位共襄盛举。第六组派赴国外工作的人员,计韩国为每月美金二百元,东京最高为二百元,最低仅五十元,越南为港币六百元,香港负责人最高仅为港币九百元,最低一百五十元。黎世芬一人每月所得竟达美金六百四十元之巨,可谓悬殊惊人,其原因只是为了他是太子先生的学生而已,只此一例,足证太子派中的人事问题,是如何的暗无天日了!
  最令人不解的,黎世芬在泰国工作了三年多,毫无成绩可言,一九六〇年竟变为大陆广播部主任,最近又派去一位李君,接办黎的工作,每月全都费用,却只有美金一百元。
  若问何以相差如此之甚?我则答以「这便是『圈内人』和『圈外人』的区别!」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