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三十年代斯大林主义的恐怖(1974)

引言



三种恢复名誉
最近的一些材料所作的透露
苏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1939年)当选的 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


  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1956年)的秘密报告中透露,1954年曾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给斯大林清洗受害者恢复名誉。在那以后,最高法院军事庭审理了许多恢复名誉的案件;1954年还从集中营放出了许多犯人,其中有些人是三十年代恐怖的劫后余生者。
  在斯大林死后不久就已看出,恢复名誉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当然,党的官僚们是乐于消除专横暴虐和恐怖主义的过火行为的,但是他们也意识到会有一只老虎接踵而来。党的官员们在同意给所谓文艺界人士恢复名誉方面没有什么困难。这些受害者都是艺术家或作家,有的被处决了,有的在各个共和国内曾被戴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的帽子,他们的作品遭到了查禁。主张给这些人恢复名誉的苏联领导人显然包括A·I·米高扬[8],他早在1954年就提出过这种意见。①然而,给政界人士恢复名誉则另当别论了。这个问题复杂化的一个原因在于,遭受斯大林镇压的人当中,有当年波兰共产党的全部领导人以及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等国的许多著名共产党人。波兰统一工人党没有等候莫斯科的指示,就早在1955年5月1日发表了被害的波兰共产党领导人的照片。然后,到了1956年2月19日,苏联、意大利、保加利亚、芬兰和波兰五国党中央的一项联合决议才正式给波兰共产党恢复了名誉(该党是1938年被共产国际解散的)。②共产国际最有名的委员之一、匈牙利人库恩·贝拉[9]的恢复名誉,也是迟至1956年2月才定下来的。
  争取给苏联恐怖统治受害者恢复名誉的运动,是从党的机构之外发动起来的。这特别应归功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一些历史学家,他们曾坚持要求同时给受害的苏联公民恢复名誉。这批历史学家集中在《历史问题》杂志的周围,杂志主编是A·M·潘克拉托娃[10],副主编是E·N·布尔贾洛夫[11]。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前夕,这家杂志召开了一次读者座谈会,这在当时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政治事件,其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在座谈会上,一些苏联历史学家,布尔贾洛夫也引人注目地包括在内,批判了贝利亚[12]和巴吉罗夫[13]给人们强加的种种罪名,并且宣布这些罪名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他们要求重新审查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一些事件。布尔贾洛夫批评了《历史问题》上的一些文章制造一种印象,似乎“党在二十年代所与之作斗争的并不是反党和反列宁主义的运动和集团,而是一伙阴险的间谍和怠工者”。③
  必须记住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形势。在斯大林死后立即上台的那帮领导人显然不曾想过废除斯大林个人迷信的问题。1954年3月,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一些报刊发表了纪念文章,赞颂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权威”,“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领袖”。④1955年12月21日,在斯大林诞辰七十六周年的时候,报刊又发表了大量颂扬文章,还发表了成百张照片,纪录这位已故领袖一生中的各个里程碑,把他奉为“伟大的革命家和深刻的思想家”。在乌克兰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的巨幅画象挂在讲坛后面,当时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基里钦科[14](曾是赫鲁晓夫的亲信和门徒)在报告的最后说,“乌克兰共产党人将更加坚定地团结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周围,将站在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事业的最后胜利而斗争的前列。”⑤
  凡此种种,都是发生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前,然而却是在一系列重大审讯以后,在那几次审讯中,还追究了保安部门官员对于斯大林当政时期的粗暴专横和恐怖行径所应负的责任,他们成了阶下囚,有的甚至被枪毙了。除了 1953年12月对贝利亚的审讯⑥以外,还发生了另外几起重大的审讯,例如:1954年7月对M·D·柳明[15]的审讯,1954年12月对原国家保安部长V·S·阿巴库莫夫[16]及其五名同事的审讯。⑦因此,尽管执行斯大林命令的人受到审讯而且判处死刑,党机关的大量代表出席了这些审讯,可是斯大林仍然被称颂为伟大的领袖,不仅是苏联的领袖,而且是全世界所有进步人民的领袖。
  在这种充满紧张局势的、不和谐的政治气氛中,1956年2月14—25 日举行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2月25日,赫鲁晓夫发表了如今已著名的“秘密报告”。(1956年6月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这个报告,文件的确凿可靠是毫无疑义的。)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由于同斯大林主义作了较量而具有历史意义。但是在代表大会正式开会的过程中,只有米高扬一个人敢于批评斯大林,攻击了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给那些受到斯大林迫害的人恢复名誉的问题,连提也没有提到。只是在一次辩论中,米高扬说到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17]和科西奥尔[18]时,把他们称为“同志”,尽管当时还没有正式宣布给他们恢复名誉。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它透露了有关三十年代大清洗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年中的清洗情况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直到当时为止是一向加以精心掩盖的。赫鲁晓夫谈到了党中央成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甚至逐字逐句地引述了该委员会讯问保安机关一些还活着的官员的记录,讯问的内容是清洗期间采用了一些什么方法来保证判罪,尤其是采用了一些什么方法来取得“供词”的。
  秘密报告的另一突出之处,是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斯大林所杀掉的一些著名的布尔什维克。赫鲁晓夫谈到了波斯蒂舍夫[19],鲁祖塔克[20],罗津勃卢姆。他还谈到基洛夫[21]在列宁格勒的一些同事在贝利亚恐怖统治期间被枪毙了,其中有丘多夫[22],翁加罗夫[23],斯莫罗金[24]、波泽尔恩[25]、沙波什尼科娃(丘多夫的妻子),卡巴科夫[26],科西奥尔,丘巴尔[27],科萨列夫[28]和埃赫[29]。他透露,克德罗夫[30]也是由贝利亚下令处决的。最后,他提到了“列宁格勒事件”的四个主要受害者:沃兹涅先斯基[31],库兹涅佐夫[32],罗吉昂诺夫[33]和波普科夫[34]
  赫鲁晓夫生动地描述了斯大林的粗暴以及大规模清洗的总的机制,可是他却煞费苦心地避而不谈斯大林的动机。相反,他长篇累牍地大讲斯大林性格上的缺陷和不相信人的变态心理。然而,他讲了一些明显的荒诞无稽的事,因而就不那么叫人可信了。譬如,他硬说贝利亚在国内战争期间曾经同阿塞拜疆一个叫平等党的反共组织的情报机构勾结过。这里举一个赫鲁晓夫的论据的例子:

  贝利亚,我们党的这个疯狂敌人和外国谍报机构的特务,骗取了斯大林的信任,在制造一系列肮脏而可耻的案件方面起了非常丑恶的作用……现已査明,这个坏蛋是踩过无数的尸体爬上政府的最高职位的。

  在当时,党领导班子的组成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必须妥协,赫鲁晓夫玩弄了一些到现在才逐渐为人所知的花招。例如,他请莫洛托夫[35]和卡冈诺维奇[36]出来证明斯大林有些什么弱点和罪行。按照赫鲁晓夫的请求,卡冈诺维奇还充当了审判贝利亚时的主要证人。可是过了不几年,赫鲁晓夫就指责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两个人都是斯大林的同谋犯,因而对斯大林的罪行应当承担同等的责任。另外,甚至伏罗希洛夫[37]当时也企图把赫鲁晓夫描绘成斯大林专横迫害的受害者(“斯大林怀疑他是一个英国间谍”),可是伏罗希洛夫这个人却参与了三十年代对军队干部的清洗而且歪曲了国内战争的历史,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了。
  由此可见,给斯大林恐怖统治的受害者恢复名誉,与其说是出于道义上的动机,还不如说是出于策略上的、权力之争方面的考虑。恢复名誉这项工作的这种策略上和功利主义的因素,至今依然存在。实际上,这种政治上的考虑一直是控制恢复名誉这项工作进度的主要因素。
  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使得苏联开始发生一些彼此矛盾的进程,因而公众的态度突然开始变化。恢复“社会主义法制”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力量,要求大大加快恢复名誉的速度。在这一运动中,一些活下来的老布尔什维克特别活跃,他们勇敢地而且有效地要求加速给他们受害了的同志们恢复名誉。⑧
  一些历史学家站出来要求不仅加快恢复名誉的速度,而且扩大恢复名誉的范围,这使得党的官僚机构感到特别不安。《历史问题》杂志在1956年和1957年发表了几篇文章,重新考察了孟什维克在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同时还要求历史学家们对党内的各个革命反对派运动采取新的观点。⑨在乌克兰,历史学家们曾试图给“博罗季巴”(“斗争派”)运动恢复名誉,它是从社会革命党分裂出来的一个左派组织,在列宁的推动下,1919年曾同共产党联合。⑩在中亚,早在1955年就有人试图给“扎吉德”运动恢复名誉,它是在本世纪初活动过的一个进步民粹派运动。在斯大林时期,这两个运动都被扣上了“反动”和“民族主义”的帽子。⑪
  拥护斯大林的势力并没有轻易认输。他们在格鲁吉亚很有影响,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因为那里有原始的民族感情(“斯大林是大哥”)。尽管如此,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56年8月还是不得不承认:

  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认识到,在格鲁吉亚居民的思想中,斯大林个人迷信是根深蒂固的,它在这里达到了过分的程度,而且具有一种民族主义的色彩。⑫

  拥护斯大林的势力在党的所有各个重要机关报刊上发动了宣传。《党的生活》杂志1956年7月的一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它可以称之为“温和斯大林主义者”的纲领。它的矛头主要指向1956年3月一期《历史问题》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重新研究党史的任务》。这后一篇文章指出二十年代一些很有名的历史学家(克诺林[38]、布勃诺夫[39]、波波夫[40]等人)都被遗忘了。《党的生活》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

  自然,在这些文章中也可能发现某些有意思的东西,但是把它们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比一下是有益的。应当承认,《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确有许多错误和缺点……⑬

  然而,尽管赫鲁晓夫已经说过,对反对派采取的恐怖手段是不能容忍的,斯大林给他的政敌提出的罪证是捏造的,可是《党的生活》却企图为这种镇压作辩护:

  ……不应当不看到这样的事实,即反列宁主义集团的某些领导人不仅超过了对党忠诚的界限,而且超过了苏联法制的界限。我国社会的每一个五十岁以上的人,即使不完全熟悉党的历史和理论,也都充分认识到:消除托洛茨基派、布哈林右派和民族主义倾向分子的反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使这些反列宁主义集团的误入歧途的成员同他们的首领分隔开来;为维护党的坚如磐石般的团结而斗争——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先决条件。

  其他一些报刊也出现过这一类的文章。硬说斯大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重要理论家之一的人特别多。例如,党的理论刊物《共产党人》1956年7月第4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就列举了斯大林的著作,说它们具有“永恒不朽的价值”。
  党的领导企图在改革派和拥护斯大林的势力之间走中间路线。1956年7月30日,苏共中央公布了一项决议,题为《克服个人迷信及其后果》。这种做法显然是想要重新控制住新的局势,同时对非斯大林化趋势加以引导。这个文件赞扬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和组织家”,但是也提到他“个人性格上的缺点”,并指出他“大大过高估计了他的作用和他的成就”,指出他“自以为一贯正确”,他“开始要求对他个人歌功颂德”。⑭这个决议还企图让贝利亚承担恐怖统治的主要责任,这当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贝利亚1938年12月才当上内务人民委员,而在这以前党的干部已经受到清洗了。实际上在贝利亚手下恐怖已开始收缩。
  在五十年代中期,党的领导班子并不是同心同德的;从实际出发,它有保持团结的必要,这就推迟了给受斯大林迫害的人恢复名誉。当时,特别是在1956年底和1957年初,赫鲁晓夫及其追随者受到党内亲斯大林分子的很大压力。因此,赫鲁晓夫企图做一点交易。1956年12月31日,他在克里姆林宫迎接新年的晚会上发表的讲话,是耐人寻味的:

  当说到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时候,我可以请大家相信,我们都是斯大林分子。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我们参加了反对我们敌人的斗争以保证我们伟大事业的进步。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斯大林分子,我为此感到骄傲。

  过了不多几天,在招待周恩来的宴会上(1957年1月17日),赫鲁晓夫又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不但看不到斯大林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而且,我还认为,斯大林作为一位为一定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位模范的共产党人。⑮

  1957年3月10 日,党的领导决定给《历史问题》杂志一个打击。在党中央的一项决议中,该杂志主编潘克拉托娃受到严厉申斥,副主编布尔贾洛夫被撤了职。
  在那些日子里,斯大林派势力坚决想要搞垮赫鲁晓夫。消息灵通的意大利共产党记者朱塞佩·博法[41]曾宣称,在反对赫鲁晓夫的阴谋中,莫洛托夫是政治上的教唆者和主要的出谋划策人,马林科夫[42]则是组织者。⑯1957年6月,事态发展到了紧急关头。我们所能见到的文件表明,赫鲁晓夫及其追随者突然决定,仍然是出于实用主义的原因,要加快给斯大林恐怖统治受害者恢复名誉。当时决定要重新调查“列宁格勒事件”,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清洗党的干部的一次恐怖行动。党的监察委员会主席N·M·什维尔尼克[43]承担了重新审查列宁格勒事件的任务。他发现,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都应当对大规模镇压负责任。⑰据现有的材料,党的这些领导人曾企图通过一些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把那些危及他们名誉的文件抓到手,以便销毁这些文件。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乌克兰分院的院长I·纳扎连科[44]就说过,“卡冈诺维奇企图销毁党的一些重要文件,只是多亏了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这些文件才拯救下来了。”⑱
  1957年6月22—29 日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处理“反党集团”的问题。当时卷进去的人有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和谢皮洛夫[45]。这次会议的具体情况,直到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时才透露出来。原来,在这次全会之前不久,中央主席团曾举行过一次富有戏剧性的会议,与会的大多数人表决要开除赫鲁晓夫。原因主要是围绕着斯大林历次清洗的争论。E·A·福尔采娃[46]后来叙述过当时的情形:

  中央六月全会之前不久举行了中央主席团会议。目前的主席团的许多委员和候补委员都出席过那次会议。我相信他们都记得那次会议上笼罩着什么样的情绪。讨论的问题是给我们军队当年的杰出领导人——图哈切夫斯基[47]、亚基尔[48]、乌博列维奇[49]、叶戈罗夫[50]、埃德曼[51]、科尔克[52]等人完全恢复名誉,包括恢复党籍。他们的清白无辜是如此明显,以至于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人也赞成给他们恢复名誉,尽管他们对于这些军队领导人的悲惨死亡也是负有责任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心平气和然而直截了当地质问他们:“你们是什么时候按良心办事呢?是当年投票赞成把他们处死的时候,还是现在投票赞成给他们完全恢复名誉的时候?告诉我,你们什么时候是按良心办事的?”这个当面提出的公公道道的问题使他们恼羞成怒,狼狈不堪。从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害怕真相大白,害怕党和人民发现他们严重违犯苏联法律的罪行。于是,这些破坏分子就策划阴谋,想要改变党的新方针,即恢复列宁关于党内生活准则的方针。他们想要夺回他们原有的阵地,夺回他们在个人迷信时期所占有的阵地。正是这个共同的目标使他们联合在一起。⑲

  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1957年6月中央全会的有文件都清楚地表明,赫鲁晓夫巧妙地把恢复名誉的政治行动引进了权力之争,这为他的胜利开了方便之门。另外,还有一点也是到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时才公开的,那就是伏罗希洛夫是“反党集团”的一个重要成员,而且他曾经亲自参与叶若夫暴行时期的镇压行动。波利扬斯基[53]在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报告说,伏罗希洛夫曾经出来给卡冈诺维奇辩护;当波利扬斯基历数卡冈诺维奇的罪行时,伏罗希洛夫从椅子上跳起来,挥舞拳头,喊道:“你还年轻,我们还可以让你长点见识!”⑳
  1957年6月的中央全会以后,有关斯大林专制主义问题的拔河赛仍继续进行。这是斯大林之后的社会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赫鲁晓夫及其支持者提出要搞一系列的改革,以便把自己打扮成“建设性”的政治家。在这种种兴奋的气氛之下,给斯大林恐怖统治受害者恢复名誉的事情,就多少退居次要位置了。但是,在公开的书刊上,关于恢复名誉问题的讨论变得更激烈了。
  1958年底,第二版《苏联大百科全书》的最后一卷(第51卷)出版了。上面有一些在斯大林统治时期遭受镇压的共产党领导人的传记。这是比较具体地涉及恢复名誉问题的第一部官方文献。而且,随着它的出版,苏联公众第一次发现一些军队领导人已终于恢复名誉。这一卷还个别地提到“列宁格勒事件”的受害者、被处决的犹太人作家和“被遗忘的”科学家们。接着,1959年,人们盼望已久的《苏联共产党历史》出版了。这本书证明,党的领导在透露三十年代事件情况方面是谨慎小心的。它只用了不多的几句泛泛而谈的话描述了大规模的镇压,同时又一次企图把全部罪责推到“恶棍和政治冒险家”贝利亚的身上。
  1959年1月27日至2月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党的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1959—1965年的七年计划。“反党集团”(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布尔加宁[54]和谢皮洛夫)又一次受到攻击。这一次并不是指责他们过去的活动,而是指责他们反对赫鲁晓夫;他们又一次被戴上了“分裂势力”和“阴谋家”的帽子。
  在1961年10月17—31日举行的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情况完全不同,给斯大林恐怖统治受害者恢复名誉的工作前进了一大步。赫鲁晓夫及其追随者不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动机,而是出于纯粹的实用主义和政治权术,决定把恢复名誉问题重新加以突出。在那个时候,莫斯科和北京的关系已经紧张了,苏联国内存在着斯大林主义势力重新活跃起来的危险。因此,不是为了真理,而是为了搞垮自己的对手,赫鲁晓夫决定用文件证明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参与了三十年代的镇压。在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什维尔尼克指责莫洛托夫“替1937年加紧大规模镇压的必要性提供理论根据”。还指责他安排了逮捕G·I·洛莫夫—奥波科夫[55],后来这个人被处决了。谢列平[56]指责莫洛托夫曾同意逮捕乌拉尔地区党委第一书记卡巴科夫、远东最高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克鲁托夫[57]和轻工业人民委员乌汉诺夫[58]等人。最后,谢尔丘克[59]指责莫洛托夫跟斯大林一起在处决名单上签字。
  卡冈诺维奇被说成是镇压行动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波德戈尔内[60]指责他为1947年乌克兰的大恐怖制造舆论。什维尔尼克指责他怂恿在车里雅宾斯克、伊凡诺沃、雅罗斯拉夫尔等地逮捕一系列的干部,采用讹诈和挑拨的手段来实行对党和政府许多干部的逮捕;还指责他在1937年3月10日的一次铁路积极分子会议上宣称“我无法想象有哪一个铁路管理局、哪一个交通系统没有渗进托派和日本的破坏分子”。什维尔尼克还指责他要对铁道部八十三名领导干部的被逮捕承担个人责任(为了提出罪名,编造了三十二封信)。
  至于马林科夫,斯皮里多诺夫[61]和谢列平指责他参与了“列宁格勒事件”;马祖罗夫[62]和什维尔尼克指责他亲自参加了恐怖行动和非法审讯,特别是1935和1936年在白俄罗斯这样干过;什维尔尼克还指责他与贝利亚密切合作,在亚美尼亚和第比利斯搞清洗。
  伏罗希洛夫被指责参与了杀害亚基尔。据谢列平说,在亚基尔被处决的前夕,即1937年6月9日,伏罗希洛夫曾经写道:“我怀疑这个根本不诚实的人的诚实。”
  赫鲁晓夫在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两次讲话,公布了有关基洛夫被暗杀、G·K·(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63]自杀和斯大林第一个妻子的哥哥阿廖沙·斯瓦尼泽[64]被处决的若干细节。这一次,全世界还第一次获悉了围绕P·A·沃兹涅先斯基被枪毙一事的若干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除赫鲁晓夫本人以外,党的监察委员会的代表(什维尔尼克,谢尔丘克)和保安部门的代表(谢列平)都掌握了有关斯大林时代恐怖统治的大量文件证据。只有很少几个共和国的党领导人谈及他们本地区的恐怖统治情况,而对于斯大林在中亚地区的恐怖统治则根本没有谈到,只有穆希金诺夫[65]作了一般性的谴责。还值得注意的是,米高扬虽然表示他原则上赞成恢复名誉,但却没有提过什么具体建议,也没有具体谴责任何人,尽管他必定比赫鲁晓夫更了解三十年代的事情。已故的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66]小心翼翼地避而不提三十年代处决军队干部的情形。
  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关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墓的决定”,决定把斯大林的棺材搬出“苏联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圣地”。赫鲁晓夫还建议在莫斯科竖一座纪念碑来纪念斯大林恐怖统治的受害者。
  苏联又一次浸沉在反斯大林的浪潮之中,党对此又一次失去了控制。1961年11月和12月,在各共和国举行的党的会议上,发言的人们非常详细地谈了斯大林恐怖统治的情况。苏联高加索三个共和国的领导人特别大胆,让老百姓知道了一些最可怕的事件,有些是已被遗忘了的,有些则是到当时为止一直不为人所知的。所有这一切从根本上动摇了高加索的苏维埃社会。尤其是青年作家们和大学生们要求保证这些事情决不会在苏联重演,并要求“重新说真话”。㉑甚至“正义”的概念也降到了次要的地位。青年人公开宣布他们不信任党的领导,明白表示赫鲁晓夫的整个恢复名誉的计划不能使他们感到满足。一个年青诗人叶夫根尼·列丘克用短短几行诗象征性地表达了这种不信任:

  我不相信他们…… 谎言仍然留在他们的心中,我知道,他们还在向他们的偶像,斯大林的石膏半身像,整夜整夜地祈祷。㉒

  出版社几乎全都在出版追述三十年代事件的回忆录。关于斯大林恐怖统治的故事开始在杂志上出现,这个题材的头一批书籍也发表了。这使得赫鲁晓夫及其追随者陷于守势。为了重新控制舆论,赫鲁晓夫召集党和政府领导干部以及作家和艺术家们开了两次会。1963年3月8日的会议尤其重要,因为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种新的方针。他这时又抬高斯大林,特别是斯大林与反对派作斗争的贡献:

  他受到信任和支持。也不能不是这样,因为在过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出现叛徒的事例是很多的……斯大林当时主持了我们党同那些反对革命、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敌人所进行的斗争。㉓

  赫鲁晓夫说到斯大林是一位“完全献身于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接着说:

  在给斯大林送葬的时候,许多在场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曾热泪盈眶。尽管我们知道斯大林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我们还是信任他的。㉔

  赫鲁晓夫再次企图把一切麻烦归咎于“斯大林性格上的缺点”:“斯大林在他的晚年是一个病得很重的人,疑神疑鬼,还有一种迫害狂心理。”
  在赫鲁晓夫当政的最后几年中,党的领导机构加紧努力抵挡觉醒了的公众、尤其是青年人要求加快非斯大林化步骤的舆论。出版社和报纸奉命不发表描述斯大林恐怖统治的作品。在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以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了。他的继任者们强调要客观地看待个人迷信,某些领导人甚至走得很远,说赫鲁晓夫在描述斯大林恐怖统治方面沉溺于“主观主义和危言耸听”。《苏共党史问题》杂志上的一段话就表明了这种新态度:

  主观主义影响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某些文章用刺耳的危言耸听腔调来谈党的历史问题。这些文章的作者们根据几句断章取义的引证或者随心所欲加以解释的事实,企图宣布一种新的历史观。修正历史事件的真实过程。㉕

  自从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倒台以后,恢复名誉的工作显然放慢了。清洗的受害者的传记变得比较少见了,而见到的那些传记也几乎没有提到斯大林的恐怖统治。“他成为个人迷信的受害者”这句话已经很少用了。1966年召开的党的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特别显眼地表明了这种反动的趋势:在那次代表大会期间,从来没有提到过党的过去的问题。党的现领导不希望别人提起它的过去。在这一点上,它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某些纳粹残余分子不无相似之处。


三种恢复名誉


  所谓恢复名誉,完全不涉及二十年代的一些强大思潮——托洛茨基主义,布哈林主义,工人反对派等等。虽然官方承认过党的这些敌人并不全都是叛徒和间谍,但总的态度是认为党与这些敌人作斗争是正确的。甚至赫鲁晓夫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也没有占上风。他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曾宣称:“从肉体上消灭所有那些曾在某一时期持有与党的正式路线不同观点的人,是没有充分的理由的。给他们贴上‘人民公敌’的标签,仅仅是为了杀害这些人。”㉘赫鲁晓夫强调指出,许多原先的托洛茨基分子“回到了列宁主义的立场”。接着,他提出一个问题:有必要消灭这些人吗?我们完全相信,假如列宁还活着,是决不会采取这样的极端措施的。㉗
  既然要求恢复名誉的压力很大,人们也许以为,斯大林死后的苏联党领导会鼓起足够的道义力量来摆脱自己的过去,而给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恢复名誉。可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除了著名的反对派领导人以外,还有几十万集中营犯人,大部分是农民和工人,并没有恢复名誉。第一批恢复名誉的人都是过去的斯大林主义者,接着而来的是一些非政治性的人物:科学家、工业管理人员和知识分子。
  斯大林去世以后,党内马上成立了一个直接向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负责的委员会,担负给无辜受害者恢复名誉的任务。这个委员会有权检查内务人民委员部档案和其施各地的材料,收集和整理许多文件。第一批恢复名誉的建议经过中央批准以后,交给了相应的法庭。赫鲁晓夫在他的秘密报告中曾指出,最高法院军事庭从1954年起已经给七千六百七十九人恢复了名誉。有间接的证据表明,在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以后,党的这个委员会的职责移交给了党的监察委员会。
  1954年初,从集中营释放了第一批经受过斯大林恐怖统治的幸存者。从苏联的官方材料根本看不出释放这些人时的具体做法。从一些不担任公职的人士,主要是从后来争取到离开苏联移居国外的一些原集中营犯人那里,则了解到一点情况。大部分的原犯人在获得自由以后,经济上的处境都极其艰难。给提出申请的每个人一次发给五千卢布(旧币),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过,恢复名誉而释放出来的犯人从理论上来说,不必再定居在集中营附近的地方,而另一些刑满释放的人(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过积极反抗的战士和支持过弗拉索夫[67]的人)却必须那样做。恢复了名誉的人可以重新获得全部公民权;被关押的时间完全计算在享受退休金的工龄之内。
  我们找不到有关恢复名誉工作的法律依据的文件。然而,在研究了恢复名誉人员的材料以后,可以看出死后恢复名誉的犯人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人是彻底恢复名誉。他们的姓名出现在各种参考书和政治书刊上,没有留尾巴。他们的著述——文章、书和学术论文——可以单独出版或者收入文集。第二种人是恢复名誉了,承认了他们的历史贡献,但是仍然指责他们犯有一定的政治错误。这一种人很多。主要包括那些并不是一向同意党的民族政策的原各民族共和国领导人,以及在大清洗开始之前已回到官方阵营的原反对派成员。他们的传略只说明他们略有污点,但是,一谈到重新出版他们的著述时就会遇到困难了。例如,乌克兰党领导人斯克雷普尼克[68]和穆斯林共产党领导人霍贾耶夫[69]和雷斯库洛夫[70]的作品能不能出版,就引起很大的争论。具体说来,争辩的焦点就是哪些作品算是“正确的”,因而值得出版,哪些作品有“错误”,因而不宜出版。
  最后,第三种人包括苏联书刊上所谓的恢复公民权的人。有些党领导人,尤其是有些作家和艺术家,他们在斯大林时代由于莫须有的罪名(间谍,叛徒,破坏分子)而被处决,后来这些罪名虽然取消了,但是仍然没有在政治上恢复名誉,他们就属于这一种。这些人大多是党的低级干部或者知名的文艺界人士和知识分子,党对他们继续有怀疑,是由于他们反对过党,或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出身”。
  据一些非官方人士说,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学家们目前激烈争论是否还应该有一种恢复名誉,即给历史人物恢复名誉。这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各人民共和国(尤其是罗马尼亚)的共产党人,但也来自别的国家的共产党人。主张这样做的人认为,象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这样的一些人在十月革命中起过领导作用,应当在参考书和历史书中提到他们,即使不给他们恢复名誉也罢。这些人认为,为了保持历史的准确性就应该这样做。这方面的压力使得苏联党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们极其为难,他们目前正在寻找一种有助于减缓这一敏感状态的方式。
  应该简略地谈一下那些大规模迫害活动的组织者所受到的惩罚。苏联的法律没有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律所规定的那样一条“反人道罪”。由于这样的罪行而受到惩罚的保安官员是极少的。种种违法乱纪行为都得到原谅,只有叶若夫暴行时期的罪行除外。最重要的案件如下:
  1953年12月,由科涅夫[71]元帅主持的特别法庭审理了贝利亚及其同伙的案件。被判处枪决的有L·P·贝利亚,V·N·梅尔库洛夫[72],B·Z·科布洛夫[73],V·G·杰卡诺佐夫[74],S·A·戈戈利泽[75],P·Ia·麦希克[76]和L·E·弗洛基米尔斯基[77]。在这七名被告中,只有贝利亚积极参与过斯大林的大清洗。其余的人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死后的权力之争而受牵连。
  1954年7月,M·D·柳明被判死刑而处决。他曾是国家安全部负责调查特别重要案件的部门的主管人,曾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清洗。
  1954年12月14—19日,最高法院军事庭在列宁格勒进行了一次公审。被告是原国家安全部长V·S·阿巴库莫夫以及他的五个同事:A·G·列昂诺夫[78](原国家安全部负责调查特别重要案件的部门的主管人),V·I·科马罗夫[79]和M·T·利哈乔夫[80](列昂诺夫的副手),还有I·A·切尔诺夫[81]和Y·M·勃罗维尔曼[82]。阿巴库莫夫、列昂诺夫、科马罗夫和利哈乔夫被判处死刑,勃罗维尔曼和切尔诺夫被分别判处二十五年和十五年苦役。
  1955年11月在第比利斯审讯了另一名原国家安全部长A·N·拉帕瓦[83],以及原格鲁吉亚共和国国家安全部长N·M·鲁哈泽[84],原格鲁吉亚共和国内务部副部长策列铁里[85],另外还有格鲁吉亚的两名检察官。上面提到姓名的人都被判处死刑,其余两人被判处在监狱服刑二十五年。这次审讯中,主要是清算1950年以后的一次镇压(所谓“明格列尔案件”),而不是重点清算三十年代的事情。
  1956年4月,审讯了巴吉罗夫案件,被告都是斯大林恐怖统治的实际组织者。巴吉罗夫和几名同案被告被判处枪决。据《巴库工人报》1956年3月23日报道,巴吉罗夫及其同伙的罪名是参加了从肉体上消灭党的干部的活动。
  向公众报道过的审讯、就是这几次。也许还有很少几次秘密的审讯处理过一些应当对斯大林时代的恐怖负责住的人(这一估计事实上得到了非官方人士的证实),但是这样的审讯是很个别的。苏联从来没有全面地、系统地依法惩办参与过镇压活动的人。
  苏联报刊的一些报道证实了如下估计,即很少的一批党的官员因为参与过大清洗而被开除党籍,有些人的处理比较“温和”些,只是撤销了党内职务而已。
  应当记住一点:所有这些措施都只是针对大规模杀人的罪行的组织者,而不是针对那些在政治上对此负有责任的人。后一种人当年不仅赞成杀人,而且还间接地参与过镇压活动(例如发起诽谤和告密运动)。没有让这些人参加恢复名誉的工作,但是他们之中的多数人仍然保持了党内、政府内或社会团体内的职务。
  苏联现在的领导人肯定意识到,当他们鼓吹客观和节制的时候,特别是在苏联的青年人要求更多地了解党内和整个社会内的活动情况的时候,复杂的恢复名誉问题是不能忽视的。他们将乐于继续保持这种稍微有些叫人难堪、然而却可以安抚人心的间或搞些恢复名誉的做法,只要他们能够这样做就行。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能否有效是值得怀疑的,这主要是因为国外有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弄清楚三十年代发生的那些事情。譬如,罗马尼亚在1966年施加的压力,就比波兰和匈牙利1956年施加的压力为大。


最近的一些材料所作的透露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有关苏联三十年代那些事情的材料之所以令人感兴趣,首先是因为它们头一次清楚地透露了斯大林在1937年进行血腥清洗的动机。例如,它们表明,在列宁去世以后的权力之争中曾站到斯大林一边的一些人,在三十年代初已经对斯大林的政策日益感到失望,而他们失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斯大林的恐怖统治变本加厉。随着恐怖的加剧,保安力量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因素,被运用于压制三十年代强大的反对派的“共同斗争”。的确,秘密警察成了斯大林的主要支柱,成了斯大林个人的权力工具。
  党的干部对高加索事件感到特别震惊。在格鲁吉亚,贝利亚早在二十年代就在保安系统中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赢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他曾经与基洛夫和奥尔忠尼启则一起消灭反对派,立了大功。1931年10月,俄国党中央委员会揭露了南高加索党领导机关的“严重政治错误和偏向”,于是,“有功的契卡人员”贝利亚就奉命做党的工作。那一年11月,他当选为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接着,他当上了俄共(布)南高加索委员会书记,1932年,成为该委员会的第一书记。㉘
  阿塞拜疆的情况基本上也是这样。米尔·贾法尔·阿巴科维奇·巴吉罗夫在清洗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次于贝利亚,他同样也飞黄腾达了。1921年到1930年,他当过阿塞拜疆保安机关的首脑,内务人民委员,同时担任阿塞拜疆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2年,他在莫斯科顺利地学完一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课程以后,当上了阿塞拜疆人民委员会主席。从1933年起,他当上了阿塞拜疆党中央第一书记,随即兼任巴库市党委第一书记。⑳
  这两个例子对于当时苏联国内各地的发展趋势来说是有代表性的。保安机关不仅取得了党内的最高地位,而且开始把党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在三十年代初,“政治领导人”和“支持者”这两个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和军队的整整一代领导人最初曾经与斯大林一起在十月革命中打过仗,接着又在粉碎反对派的斗争中一起战斗过;这时,他们和斯大林一起处于决定党和整个国家命运的地位。可是这些人日益感到自己不安全和受威胁了。
  第二个方面的不满情绪来自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当时,斯大林的同事们都曾在原则上同意过强行集体化的方针,但是有些人很快开始认识到这一计划在执行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和过火行为。加速强制集体化带来了 1930年农业的严重危机。这引起了各阶层居民、包括贫农的不满。斯大林的确曾经想缓和一下局势,从他最初的计划多少作点退却(他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胜利冲昏头脑》,载于1930年3月2日《真理报》),但与此同时,他却开始把危机的罪责推到农村党的干部和党组织的身上。1961年苏联公布的大量材料透露,有一些曾经与斯大林风雨同舟的著名人物(例如卡明斯基[86],科西奥尔,瓦雷基斯[87]和鲍曼[88])已经对斯大林的农业政策采取日益反对的态度了。甚至一些作家也加入了这一反对派。在前面提到过的1963年3月党领导人与作家和艺术家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念过M·A·肖洛霍夫[89]1933年4月16日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这位作家在这封信中对1933年春季顿河地区出现的暴政提出了抗议。赫鲁晓夫说,肖洛霍夫致斯大林的两封这样的信件以及斯大林的复信是“最近才发现的”。他说:

  肖洛霍夫以满腔热血写的这两封信,使人深受感动。他在信中描述了顿河地区的维申斯卡亚等地对人民倒行逆施的惊人罪行。㉚

  肖洛霍夫详细谈了农村中发生的事情,他要求下令进行调查:

  如果你认为我信里所写的种种情况值得引起中央的注意,我就请求你派一些真正的共产党员到维申斯卡亚来,这些共产党员要有足够的勇气,敢于揭露那些应当对搞垮该地集体化运动的行径负责的人,而不论他们有多高的地位;这些共产党员要不仅调查哪些人用严刑拷打和辱骂的办法对待集体农庄庄员,而且要调査是谁指使他们那么做的。㉛

  根据现在已经公布的材料(可惜还只是一些零星的材料),可以得出结论说,当时党内有相当多的一批人主张用“合理的”和“适当的”办法实行集体化,而斯大林、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波斯蒂舍夫(他当时仍忠于斯大林)则应当对集体化期间的大部分过火行为承担罪责。对斯大林推行集体化的做法的不满,当然不是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这种不满只是实用主义性质的。
  党的干部对斯大林的民族政策也日益不满。在1930年召开的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曾讨好各共和国忠于他的民族干部。白俄罗斯的干部由于粉碎了该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倾向”和其他一些类似的反抗运动而特别受到赞扬。各民族的党的干部当时希望斯大林把民族关系引导到他们认为正确的轨道上来。斯大林在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严厉批评了那些搞俄罗斯沙文主义的人,说他们是列宁政策的敌人。他谴责了他们主张使各民族语言“融合”和创造一种“全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论点。相形之下,他对各民族共和国中的民族主义的批评却温和得多,基本上是遵照列宁的观点。然而,从这以后到1934年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执行民族政策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在这期间,滥用中央权力的现象逐渐损害了各加盟共和国的权利。由于实行工业化,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族技术人员和官员移居到各个共和国,同当地的居民发生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使得党内那些非俄罗斯族的干部日益烦恼。反应是各种各样的,最极端的反应就是N·A·斯克雷普尼克1933年的自杀。此人是列宁的一个战友,是乌克兰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他死的时候担任乌克兰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在反对“左派”共产党人、托洛茨基分子、右倾分子以至乌克兰“民族主义倾向分子”的斗争中,斯克雷普尼克的功绩都是毫无疑问的。㉒但是,尽管他是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他却反对斯大林的民族政策。他的引起轰动的自杀就是为了公开表明他的反对立场。
  还有许多方面都出现了紧张的局势。例如,军队领导人感到烦恼的是,官方夸大了斯大林对国内战争和红军建军的贡献。总的看来,可以说,随着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增长,党员中间的不满情绪也日益普遍。斯大林的一些老同事最讨厌这种个人迷信现象,对此最持批评态度,这是不奇怪的。斯大林要实现一人独裁,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这批党的干部的表现,而不在于托洛茨基派或强大反对派的其他成员。
  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苏联制度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本书所汇集的材料就可以看出,甚至苏联的一些参考书也在斯大林死后承认,当时一些感到失望的斯大林主义者曾企图撤掉斯大林的党中央总书记职务,而让基洛夫取代他。住在莫斯科的一些西方观察家曾有机会接触某些从集中营释放出来的老布尔什维克,也证实了这种说法。意大利共产党记者朱塞佩·博法在《赫鲁晓夫以来》一书中谈到一些有关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传说。尽管这是第一次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斯大林的党代表大会,但博法却写道:

  ……从事后透露的情况看出,那次代表大会的大部分代表和当时当选的大部分中央委员,后来都被斯大林清洗了。1934年被官方列为最严重的独断专行的行为开始的一年……1956年开始流传着一些有关当时情况的传说。最可靠的说法是,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期间曾召开一次非正式的会议,对国家情况、特别是对农业担忧的代表们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举行秘密投票时,斯大林的名字被勾掉的次数之多,超过了其他任何人……有的人甚至说,斯大林根本没有当选,只是在最后决定增加中央委员的名额时,他才勉强当上中央委员。

  另一些非官方人士说,这样的传说主要流传于老布尔什维克中间,正是他们这些人对党的机关施加最强大的压力,要求一劳永逸地澄清三十年代的种种事件。迄今为止,党的反应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博法认为,现有的文件材料既没有否认这些传说,也没有加以证实。赫鲁晓夫暗示说基洛夫之死很可能是斯大林布置的,这只能使整个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正式文件是经过斯大林审定的,所以当然不会透露出党的干部不满情绪的广度和深度。然而,有一个事实是不容轻易忽视的,那就是基洛夫个人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获得了格外重大的胜利。他是最后一个评论斯大林总结报告的发言人。在这次会议的纪录文本中,基洛夫受到赞扬,被说成是“杰出的和久经考验的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党的卓越发言人”,“人民的喉舌”。文件上说他发言“明确而又生动”,事实上,他是唯一的发言不断被掌声所打断的一个发言者。在他发言结束的时候,“代表大会向他鼓掌欢呼。掌声和‘列宁格勒无产阶级万岁’等口号声持续了数分钟之久。”从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可以看出,党的机构是由两类人员组成的。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与斯大林联系在一起的纲领。但是基洛夫代表了狂热地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派,而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伏罗希洛夫则是典型的机关权势分子,他们完完全全地、毫无条件和毫无批判地忠于专制君主斯大林。
  1934年12月1日,是三十年代恐怖史新的一章的开始。这一天,S·M·基洛夫在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被人杀害了。夺走他生命的枪声,触发了苏联历史上最血腥的清洗。有些材料似乎表明,这次暗杀是斯大林下令干的。赫鲁晓夫在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报告说,在基洛夫被暗杀的那一天,按照斯大林的要求,没有经过政治局批准(对政治局委员们只是事后两天才随便地通知了一声),就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秘书阿别尔·叶努基泽[90]签发了以下指示:

  一、各司法机关应加速审理被控告犯有策划或采取恐怖行动的罪行的犯人。
  二、各级法院不得以为有赦免的可能性而推迟执行对这类罪犯所判处的死刑。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不会考虑这类罪犯要求赦免的申请。
  三、内务人民委员部应在这类罪犯被判处死刑以后立即予以执行。

  这项指示在西方材料中被称为“基洛夫法”,赫鲁晓夫是这样评论它的后果的:

  这项指示成了大规模滥用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据。在许多布置好的审讯中,被告的罪名都是准备采取恐怖行动。这就排除了任何有效辩护的可能性,即使被告在法庭上宣称他们的“供词”是逼出来的,或者被告能够有说服力地驳倒对他们的指控,也无济于事。

  甚至在基洛夫去世以前,就已经作出了审查旧党证和换发新党证的决定。这个在党内“清洗异己分子”的过程,被斯大林利用来为随后的大清洗收集必要的材料。这项清党工作由叶若夫负责。审查党证是在1936年结束的,同年10月1日又开始接收新党员。1936年9月25日,斯大林和日丹诺夫[91]从索契给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员发了一份电报,内容如下:

  我们认为绝对迫切需要任命叶若夫同志为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显然没有能力揭露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集团。国家政治保安局在这件事情上至少落后四年。所有党的干部和大多数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人员都正在认识到这一点。㉚

  1937年2月18日,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自杀了。赫鲁晓夫在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谈过导致这一自杀的一些情况:

  我们想起了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我参加过奥尔忠尼启则的葬礼。我曾经相信人们当时所说的,他是得了急病死的,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他的心脏有病。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之后,已经在战后,我才偶然听说他是自杀而死的。谢尔戈的兄弟被捕以后被枪决了。奥尔忠尼启则同志看到他再不能和斯大林一起继续工作,虽然在这以前他曾经是斯大林最亲近的朋友之一。而且奥尔忠尼启则在党内担任了很高的职位。列宁了解他并且器婁他,但是,情况使得奥尔忠尼启则已经不能继续正常工作,并且为了不去触犯斯大林,不分担滥用权力的责任,他决定自杀了。

  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清楚表明,基洛夫和奥尔忠尼启则不仅是政治上的亲密朋友,而且也是有不满情绪的斯大林主义者的主要发言人。他们把F·F·拉斯科尔尼科夫[92](后来叛逃国外以抗议斯大林的政策)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也看作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斯大林恐怖史中的下一个重要事件,是1937年2—3月的苏共中央全会。在这次全会上,斯大林提出了一个论点,即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阶级斗争会日益激化。他宣称党内仍有隐藏的日本、德国和托派奸细阴谋集团。莫洛托夫支持这个说法,并特别批评了军队。叶若夫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日本、德国和托派代理人怠工、破坏和间谍活动的教训》,随后,全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其中说到:

  全会认为,在对反苏托派中心及其在各地的追随者进行调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事实证明,在揭露这些人民死敌方面,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落后于计划至少四年。

  在这次全会上,除了已有的“破坏分子”、“代理人”、“叛徒”这些字眼以外,又多了一个新的含义不清的字眼,即“两面派”,从此,在处决党的干部时,就常常使用这个字眼。
  全会闭幕不久,内务人民委员部就高速行动了。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选出的中央委员会。赫鲁晓夫谈过当时的大规模杀人情况:

  据査明,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的一百三十九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当中,共有九十八人,即百分之七十,在1937—1938年被逮捕和处决了。

  沙乌米扬在《真理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了这一数字。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一千九百九十六名代表,有半数以上(一千―百零八名)因“反革命活动”而遭到逮捕。
  格鲁吉亚的代表受这次清洗打击特别严重:百分之七十被监禁或枪毙。⑬我们还掌握了一个很长的名单,说明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的中央委员有哪些人最后被处决了。
  在斯大林恐怖统治的受害者当中,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军人占有特殊的地位。1936年秋天,苏联驻英国武官V·X·普特纳[93]突然奉召从伦敦回国,旋即被捕。⑭在严刑拷打之下,普特纳说了一些话,连累到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军队其他某些领导人。与此同时,还在交通运输人民委员部和重工业人民委员部的各部门为迫害军队干部作准备,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当时是由奥尔忠尼启则领导的。⑥被捕的主要是国防工业干部,其中包括一批经理厂长,其罪名是按照外国情报机构的命令进行怠工破坏。奥尔忠尼启则在1937年2月18日自杀,是与这些人被捕有关系的。
  在1937年2—3月的中央全会上,莫洛托夫要求清洗军队干部,因为军队干部拒不铲除军内的“人民公敌”。从2月到5月,苏联保安机关狂热地编造一起案件,说存在着一个“受雇于外国情报机关的秘密组织”,其根据是从被捕的军官逼由来的“供词”。1937年5月26日,图哈切夫斯基被捕。接着在全国各地大规模逮捕军队其他领导人。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政治部主任Ia·B·加马尔尼克[94]被说成是“反革命的军事法西斯组织”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加马尔尼克显然获悉自己即将被捕,就自杀了。1937年6月,斯大林在军事委员会发表讲话,说是揭发了一个反革命的军事法西斯组织;要求粉碎军内的这一“阴谋”。在这次会议上,一些还没有被捕的军内军政领导干部也受到了严厉的指责。这自然就导致新的逮捕浪潮。在实行这种专横镇压方面,斯大林最亲密的合作者之一是L·S·梅赫利斯[95],他在1937年当上了红军政治部主任。⑱
  1937年6月11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枪决了,同时被枪毙的有I·E·亚基尔,I·P·乌博列维奇,R·P·埃德曼,B·M·费尔德曼[96],A·I·科尔克,V·M·普里马科夫[97]和普特纳。由于图哈切夫斯基是这批被处决的军队领导人当中最著名的一个,所以无论在苏联文献或西方文献中,这一案件都常常叫做“图哈切夫斯基案件”。
  斯大林对军队政治工作人员的打击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在多次军队政治工作人员会议上,斯大林要求对军内的“人民公敌”提高警惕。在一次会议上,一个参加会议的人问斯大林:“我们可以随便谈这些人民公敌的情况吗?”斯大林回答说:“是的,当然可以……我们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㉚
  遭到斯大林镇压的另一类人是党的干部。令人惊奇的是,在斯大林死后公布的受害者传记,不仅包括党中央的高级官员,而且还包括某些所谓“民族主义倾向分子”,即非俄罗斯民族的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给穆斯林共产党领导人T·雷斯库洛夫恢复名誉。1963年出版的《哈萨克共产党史略》,曾谈到雷斯库洛夫的如下纲领:

  一、成立一支民族军队;
  二、成立一个民族的党;
  三、赶走殖民者,或至少限制他们利用土地的权利;
  四、建立东方诸省联盟,既摆脱西欧资本主义,也摆脱苏联的政治影响。

  雷斯库洛夫曾经同霍贾耶夫、伊克拉莫夫[98]等人一起,跟列宁吵过架,这在处理恢复名誉这项工作的司法人员看来,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所以给雷斯库洛夫恢复名誉特别令人感兴趣。但是,他的传记材料都强调指出,列宁对他表现了“巨大的耐心”,想要他改变观点,并事实上做到了这一点。从1926年到1937年,雷斯库洛夫是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还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兼职。1925年时,他当过共产国际驻蒙古的正式代表。
  在遭到镇压的政府官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中间,人数最多和最令人感兴趣的一类人是苏联的“工业界领导人”。他们是一些努力工作的、有能力的干部,曾帮助斯大林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可惜,我们所能看到的材料远远没有充分反映出苏联社会这一重要部分的情况。但是可以有把握地说,被处决的那些厂长经理们决不是沙皇俄国的遗老遗少,而是属于革命后的一代共产党人。虽然我们得不到关于被处决的工业管理人员的准确数字,但是据估计,中上层管理人员当中,有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五的人在三十年代受到迫害,其中许多人死了。有一点能说明斯大林的疯狂,那就是他集中力量抓当时对苏联政治权力影响最大的两个工业部门,即军事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十年代被处决的人当中,有这样一些能干而且有名的化工厂管理人员:P·G·阿鲁季乌尼扬茨(博勃尔联合厂),M·格拉诺夫斯基[99](别列齐纳联合厂),V·E·齐夫里诺维奇(索利卡姆斯克联合厂)和L·斯特列什(SK-1工厂)。遭到同样命运的人还有E·L·勃罗多夫[100](制氮工业总局局长)和I·I·托多尔斯基[101](基础化学工业总局局长)。负责化学工业的重工业副人民委员O·P·奥西波夫—施米特[102],也在叶若夫暴行时期被处决了。此外,斯大林还命令处决一批积极从事化学研究的科学家。这方面的著名受害者包括N·F·尤什凯维奇[103]教授和S·R·钦查泽教授。应当指出,化学工业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忠诚的共产党员。例如,1929年,五十二名托拉斯经理和一百零六名最大化工厂厂长中,党员分别占百分之八十八点五和百分之九十七点一。
  另一个受打击特别厉害的工业部门,是机械制造业。这个部门的受害者之一,是全国闻名的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厂长P·I·斯维斯童[104]。他使得哈尔科夫厂成为一个模范厂:1935年12月,它的日产量是二百台拖拉机,远远超过了计划规定的日产一百四十四台的定额。斯维斯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1909年入党。当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1929年秋季决定在哈尔科夫建造一座拖拉机厂的时候,斯维斯童被挑选来负责这个工程。这个厂动工十九个月以后完工了,斯维斯蚩被赞扬为共产党厂长的榜样。1937年,他被处决了,同时处决的有哈尔科夫机车厂厂长L·P·鲍德纳连科(1917年入党)、哈尔科夫另一个工厂的厂长I·I·利辛(1913年入党)和其他一些人。当时的哈尔科夫州党委第一书记N·N·杰姆钦科[105]和党的另一些高级官员被指责为“共谋者”,跟他们一起处决了。
  在叶若夫暴行期间被处决的冶金厂厂长,有一个是马克耶夫卡厂的G·V·格瓦恰里亚[106],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33—1937年)是一个有名的厂长。他的罪名是在二十年代与托洛茨基分子合作过。事实上,1929年他曾为这件事被逮捕过,然而,他很快获释了,与托派断绝了关系,成了奥尔忠尼启则所信赖的一个伙伴。另一个受害者是I·I·热尔托夫,他是“中矿”(苏联中部铁矿)托拉斯经理,在建设车里雅宾斯克冶金联合公司的时候就出了名。还有一位有名的工业管理人员是Ia·I·维斯尼克[107],他是从红军转业到军事工业的,成了一位有名的军火供应专家。后来他领导过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冶金厂和库兹涅茨克冶金厂的建设,在被处决时是克里沃罗格钢厂的工地负责人。他获得过列宁勋章。
  A·P·谢列布罗夫斯基[108]在煤炭工业出了名,虽然他的专业是石油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K·I·鲁勉采夫[109]也在煤炭工业做出过重大贡献。
  军事工业的清洗特别彻底,因为斯大林手下的人宣称军事工业部门内敌人成堆;因此,这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恢复名誉的人数也很少。在很少的恢复名誉的人当中,有一个是S·I·司尔佐夫[110],他在二十年代末曾反对斯大林,1930年被开除党籍。现在大家才知道,他在1936年担任了诺金斯克军事化学工厂的厂长,两年以后就被捕处决了另一位有名的军事工业专家是格鲁吉亚人I·V·齐夫齐瓦泽[111]。他在1934年担任过特别技术局的局长,这个局专门负责军事工业项目。后来他担任某一个军事工厂的厂长,1934年被捕后枪决了。
  上面已经提到,从党的机构来说,给作家和艺术家恢复名誉的工作遇到的阻力最小。然而,谁要是企图列出这方面的受害者的名单,他很快就会失望。虽然近年来出版了许多卷百科全书,还出版了一些关于苏联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参考书,但是它们却仅仅偶尔提到被处决的作家和艺术家的名字。给人的印象是:苏联政府也许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感到羞愧难言,也许是它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三十年代被杀死在斯大林的地牢里。科学家的情况也是一样。虽然有些历史学家在1962年谈过“大批历史学家被处决”,可是在这方面,连今天谴责斯大林的罪行的人,似乎也害怕说出全部真相,不敢提供姓名和日期。现在所能看到的很少的材料,只能让人们对1937年的大清洗情况略略一瞥,可是从这点材料还是可以对1937年的事件有所窥见:对于党的领导干部的清洗,不过是有意摧残苏联社会精华的行径的一个部分而已。我们已经看到,被处决的人包括各行各业的人,从党的干部,或工业专家,科学家,艺术家,厂长,直到青年组织的代表。
  斯大林这样杀人究竟是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谈谈人们对叶若夫暴行的两种错误看法。
  第一种错误看法已经得到纠正。有一些西方专家认为,斯大林仅仅杀掉那些不再适应他的工业化计划的官员,因为这些人已没有什么用处,或者没有适合于时代的经验。的确,有些西方专家声称,斯大林其实是被迫干掉整整一代“无用的”职业革命家。可是这种看法是与事实不符的。实际上受害者是苏联各行各业的优秀专家。这些人并不是不能处理新问题的职业革命家,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经验的组织者。这些人是使红军全面现代化的人,有许多人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况且,图哈切夫斯基及其同伴这样的人才,哪里是半文盲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112]所能比拟的呢?斯大林并不是用有知识的人来代替无能的人。他对他的新伙伴所要求的唯一素质就是奴颜卑膝和盲目服从。
  对叶若夫暴行还有一种更早的错误看法,而有关斯大林恐怖的最新材料已经使这种看法非纠正不可了。有些专家曾认为,被处决的党的干部似乎全都是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追随者或者某一派的反斯大林分子,而三十年代的事件不过是党内争斗,与二十年代的党内争斗不无相似之处。我们已经证明,这种看法是多么不对头。然而,在西方,局部说来也在东方,这种看法并未消逝,这是因为斯大林及其助手们安排了莫斯科“橱窗式”的审讯,有意给人造成错觉,干得很成功。斯大林安排的台上演员们使世界集中注意这些审讯,与此同时,斯大林就可以大批干掉他的昔日追随者,而几乎无人注意,没有遇到任何麻烦的舆论阻碍。可是,有关1937年斯大林恐怖的新材料已清楚表明,莫斯科审讯并不能说明叶若夫暴行的特征。这些审讯仅仅是一堵正面的墙,用来掩饰真正的恐怖统治。
  不过,莫斯科审讯也值得说几句话。第一次审讯发生在1936年8月19—24日。这次所谓的“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恐怖中心案件”,其被告是:G·E·季诺维也夫,L·B·加米涅夫,G·E·叶夫多基莫夫[113],I·N·斯米尔诺夫[114],I·P·巴卡耶夫[115],V·A·捷尔—瓦加尼扬[116],S·V·姆拉奇科夫斯基[117],E·A·德列伊泽尔[118],E·S·戈尔茨曼[119],I·I·列因戈尔德[120],R·V·皮克尔[121],V·P·奥尔伯格[122]、K·B·别尔曼—尤林[123],弗里茨·戴维(I·I·克鲁格利扬茨基)[124],M·E·卢里耶[125]和N·卢里耶[126]。全部十六名被告都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且没收了被告的全部财产。
  第二次审讯,所谓的“反苏托派中心案件”,发生在1937年1月23—30日。被告是:E·L·皮达可夫[127],K·S·拉狄克[128],G·Ia·索柯里尼科夫[129],L·P·谢列布里亚科夫[130],N·I·穆拉洛夫[131],Ia·A·利夫希茨[132],Ia·N·德罗布尼斯[133],M·S·博古斯拉夫斯基[134],I·A·克尼亚谢夫[135],S·A·拉塔伊恰克[136],B·O·涅尔金[137],A·A·舍斯托夫[138],M·S·斯特罗伊洛夫[139],I·D·图罗克[140],I·I·赫拉谢[141],G·E·普申[142]和V·V·阿诺尔德[143]。这十七名被告中,只有阿诺尔德和斯特罗伊洛夫分别判处十年和八年徒刑,其余的人全部枪决了。
  第三次审讯,叫做“右派和托派反苏联盟”案件,发生在1938年3月2—13日。被告是:N·I·布哈林,A·I·李可夫,G·G·雅戈达,N·N·克列斯廷斯基[144],K·G·拉科夫斯基[145],A·P·罗森戈尔茨[146],V·I·伊万诺夫[147],M·A·切尔诺夫[148],G·F·格林柯[149],I·A·捷连斯基[150],S·A·别索诺夫[151],A·伊克拉莫夫,F·霍贾耶夫,V·F·沙兰戈维奇[152],P·T·祖巴列夫[153],P·P·布拉诺夫[154],L·G·列文[155],D·D·普列特涅夫[156],I·N·卡扎科夫[157],V·A·马克西莫夫—季科夫斯基[158]和P·P·克留奇科夫[159]。这些被告当中,只有普列特涅夫判了二十五年徒刑,拉科夫斯基和别索诺夫判了十五年徒刑,其余的人都判了死刑。
  这些人的罪名是荒唐可笑的,可是不仅共产党人相信,而且某些中产阶级人士也居然相信这些指控,这实在是令人惊讶的。这些人认为,斯大林充其量也不过是布置了这些审讯来处置阴谋家集团。诚然,斯大林决定进行这些审讯,是牵涉到某些威信上的考虑:除托洛茨基以外,其余的那些被说成犯有叛国罪和间谍罪的共产党领导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皮达可夫和布哈林——在列宁的著作中都曾作为党内的最杰出人物而提到过。托洛茨基已流亡在国外,其余的这些列宁时代的传奇式人物都不再握有任何实权了。因此,他们就成了斯大林玩弄欺骗手腕时可以利用的一种出色的假靶子。搞掉这些人以后,斯大林就是唯一还剩下的有点身份的布尔什维克了。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当苏联国内的和西方的公众全神贯注于那些橱窗式的审讯时,斯大林就能够在人们实际上未加注意的情况下从事真正的镇压,以完全不相同的动机干掉完全不相同的另一批敌手。
  在斯大林去世以后,莫斯科这几次审讯仅仅间接地被说成是专横的和非法的行为。不清楚在1967年以前是否采取过什么行动来重新审查这些判决,给这些有意犯下的司法罪行的受害者恢复名誉。然而,这些审讯的整个框框已经崩溃了,因为当时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中,已有几个人完全恢复了名誉,重新居于荣誉的地位,N·N·克列斯廷斯基、V·I·伊万诺夫、A·伊克拉莫夫和F·霍贾耶夫等人就是如此。
  某些比较新的材料相当具体地谈到叶若夫搞清洗时所使用的手法和斯大林本人对此应负的责任。本书所汇编的材料仅仅略微提到叶若夫暴行的这一方面,然而有几个人的传记资料中都含蓄地谈过这一点。
  苏联在基洛夫遭暗杀后所实行的特殊法律,即通常被称为“基洛夫法”的程序规则,给最明目张胆的专横行径开了大门。在实行这种法律的情况下,保安机构在抓人的时候就根本不需要为证据或指控内容而费心,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在抓了人以后就会有某种方式弄到合适的定罪材料。1961年11月17 日,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党委第一书记M·T·勃加日巴[160]在第比利斯的一次党的会议上详细谈过保安机构采用的手法。礒有一些被捕的人只是在遭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严刑拷打以后才在预先编造好的口供上签名的。列宁当年的一位同志Ia·E·鲁祖塔克就有这样的遭遇。赫鲁晓夫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曾念过鲁祖塔克写给党中央的一封信,信里说:“现在这样的审查程序迫使被告说假话,不仅给自己编造罪名,而且给别的无辜的人编造罪名。”㉔
  另一位传奇式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R·I·埃赫在他受审判时曾宣告:

  在从我身上逼出来的所谓我的口供中,除了我的签名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字是我写的。审查官在我被捕以后马上就开始拷打我,在他们的压力之下,我作了一些交代。从那以后,我开始编了所有那些胡话。……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让法院、党和斯大林知道我是无罪的。

  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中可以看到整整一系列的具体事例,从这些事例就能够清楚看出叶若夫暴行时期所采用的种种手法。我们在这里只谈一个例子,因为这一件案子里所采用的手法,在斯大林后来的恐怖统治中也采用过。赫鲁晓夫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报告说,有一位名叫罗津勃卢姆的老布尔什维克在1937年被捕了,受到了可怕的刑讯。他不久就同意在其他受害者的预审中“合作”。在斯大林死后,罗津勃卢姆宣布说,审查他的那个官员名叫扎科夫斯基[161],这个人提出了(一个)“中心及其各个分支的几种可能的组织方案。扎科夫斯基向我详细描述了这个组织的情况,然后告诉我说,内务人民委员部将处理这个案件,将进行公审。”当时,在编造一系列的“反苏中心”和“反苏集团”案子以诬陷和处决党的干部时,都用过这种手法。在那些日子里,象扎科夫斯基这样的人成千上万,这样的审查官都会对犯人说:“你们不必为任何事情担心,内务人民委员部会设法迅速弄到有关这些反动组织的活动情况的详细证据的。”犯人如果同意“合作”,就会给他四、五个月的时间来熟悉“证据”,预演他在即将举行的审讯中所扮演的角色。(顺便说一句,在“列宁格勒事件”中正是这样做的。)这个犯人还会听到这样的话:他自己的命运取决于他的角色演得如何。例如,罗津勃卢姆得到的通知是这样的(现在这已经载入文件了):

  假如我们抓住你乱说或者作伪证,你就自作自受,可别抱怨任何人。但是,如果你表现得好,你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脖子,我们还会保证让政府照顾你,使你得享天年。

  审查官们弄出了一个模子以后,再编造新的案子就越来越容易了。一批审讯刚刚结束,就成为新的一批审讯的榜样;证人的证词,宣誓词以及收集的形形色色的“证据”如出一辙。需要做的事情仅仅是找出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找到它以后,审讯的过程就基本上可想而知了。比方说,为了搞掉一位有名的党的领导人,内务人民委员部可以先逮捕这个清洗对象的远房亲戚甚至近亲,从他们嘴里逼出“口供”;然后,这位领导人的处决就成为实际上自然而然的事情了。G·I·彼得罗夫斯基[162]的传记透露过这种手法的一例。他是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是在斯大林死后才去世的。彼得罗夫斯基本人在1937年没有遭清洗,但是他曾经是清洗的对象。他的几个儿子先被捕了,罪名是参加了某个阴谋组织;这自然也就牵连到他们的父亲,使他成为应予逮捕和审讯的人。
  当局让审查官们相信他们的做法并不是非法行为。斯大林手下一名最“有功”的亲信、当时的苏联总检察长A·Ia·维辛斯基[163]就叫他们放心,不要有任何顾虑。他在1937年3月的一次检察工作人员会议上宣称:“大家应该记住斯大林同志的话:在一个社会的生活中,在我们自己的一生中,总有这样的时刻,即法律成为过时的东西而应当撇到一边。”
  维辛斯基从学术上论证了一个前提,即在反国家的罪行中,被告的口供是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证据。正因为如此,内务人民委员部才不惜以一切手段逼取“口供”。㉚
  清洗名单是逮捕人的重要依据。保安机构要负责提出“可疑分子”的名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他们加以分类。据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公布的材料,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名单都经过斯大林亲自过目,由他或者他的最亲密的同事,例如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马林科夫或者伏罗希洛夫,来决定名单上那些人的死活。⑳赫鲁晓夫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报告说,1937—1938年,斯大林看过的这种名单有三百八十三份,上面有几千人的姓名。⑪
  叶若夫暴行并不局限于铲除假设的敌人。当时整个苏联社会患了一种“间谍恐惧症”。要求每个人都向当局报告任何可疑的情况。告密者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英雄,斯大林把积极告密列为忠诚的共产党员的重要品德之一。譬如,斯大林和叶若夫曾断定共青团领导人(科萨列夫等人)在鼓励共青团员互相告密方面不够热心,于是就开展了整共青团的运动。
  在1962年11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S·P·帕夫洛夫[164]曾提醒与会者说,在共青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曾要求共青团员“查出敌人,识破他们,坚决地、永远地从肉体上清除敌人。”⑫众所周知,波斯蒂舍夫被处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一个女朋友闹矛盾,那个女朋友告密了。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保安机构开始不仅逮捕“首犯”,而且还逮捕其家属,搞这种“株连亲族”的司法。这种做法的例子俯拾即是。因此,清洗就变得尤其残酷了。V·K·布柳赫尔[165](元帅)被捕的时候,他的兄弟帕维尔和他的第一个妻子加林娜·帕夫洛夫娜也被捕了。(布柳赫尔在中国当顾问时化名为“加仑”,就是从加林娜的名字变化而来的。)㉓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妻子尼娜·叶夫根尼耶夫娜,还有他的兄弟亚历山大和尼古拉,都跟他一起被捕和枪毙了。他的母亲和三个姐妹被送进了集中营,母亲和一个妹妹死在那里面。图哈切夫斯基被捕的时候,他的女儿还未成年,但后来达到法定年龄后不久就被捕了。*瓦雷基斯被捕以后,斯大林下令逮捕他的妻子柳波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1939年秋季也被杀害了。她是1919年入党的。@米尔佐扬[166]和他的妻子茹利娅·捷奥多罗夫娜·捷沃相两个人是同时被逮捕和处决的。茹利娅是1918年入党的,被捕之前是哈萨克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院长。M·D·奥拉赫拉什维利[167]的妻子玛丽娅[168]是格鲁吉亚共和国的教育部长,她也跟丈夫一起被逮捕和枪毙了。S·Z·埃利亚瓦[169]和他全家人都被逮捕和杀害了。㉘这一类的例子举不胜举。然而,我们感兴趣的,主要不是开列受害者的名单,而是用事例说明斯大林搞斩尽杀绝的罪恶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还简单地提一提,最近的一些材料进一步说明了斯大林的个性。这些材料确凿无疑地证明,斯大林是叶若夫暴行的教唆者。不论现在的党的领导人怎样企图把叶若夫暴行的一部分罪责推到贝利亚和“反党集团”之流的亲信的身上,这在事实面前都是站不住脚的。有些材料透露出,比方说,斯大林曾亲自鼓励保安部门编造某些“案件”。此外,斯大林不仅有着病态的疑神疑鬼、爱好虚荣和骄傲自大等性格上的缺陷,他还标榜自己同“共产主义思想”有密切的联系,几乎到了自封是“共产主义思想”化身的地步。正象希特勒深信他死以后德国人民会完蛋一样,斯大林显然也相信他与共产主义是不可分离的。赫鲁晓夫1962年11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曾回忆过他自己同斯大林的几次交谈:

  斯大林……这样说过:要是我死了,你们也会完蛋。帝国主义者会把你们闷死的。

  在那之前,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第二阵恐怖浪潮时,谈过斯大林另一些类似的谈话:

  “你们就象小猫一样盲目;没有我,你们怎么办?我们的国家会分裂瓦解,因为你们不懂得怎样识别敌人。”

  我们最后谈谈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37年的事件对今夭的苏联领导人和苏联制度影响程度有多大?今天的苏联社会应当认为基本上是“专制之后”的社会。直然在结构上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近年来一些个别的机构(特别是保安机构)已合并到总的体制之内,但是在斯大林的专制主义亦他的继承人的政府之间,肯定还有一定的连续性。其表现就是:继续存在着相同的机关和设施;显示出多年形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曾自觉地和毫无保留地为专制君主斯大林服务,因而要对残杀“列宁主义的党的干部”承担道义责任的一代人,今天仍然在当权。
  必须记住,现在的领导人是在斯大林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党的许多官员,特别是军队的许多领导人之所以能够迅速晋升,完全是因为叶若夫暴行制造了许多职位的空缺。党内、政府内、经济部门内以及特别是军队内的整整一代骨干都是属于这一代人。我们知道,苏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1939年)被正式称为苏共历史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在那次代表大会上当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是一群唯命是听的仆从,与“列宁的干部”毫无共同之处。可是,从下表可以看出,在斯大林死后,这群仆从中的许多人(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还继续长期担任重要职务:


苏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1939年)当选的
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


1970年2月1日以前所担任的最后职务
(除具体注明日期者以外,都截至1970年2月1日)
中央委员 
V·M·安德里扬诺夫[170]至1953年为止,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
I·A·别涅吉克托夫[171]苏联驻南斯拉夫大使
G·A·鲍尔科夫党和政府官员
S·M·布琼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I·Iu·尤苏波夫[172]塔什干地区哈尔卡巴德工业联合公司经理(1966年5月7日去世)
L·R·科尔涅茨[173]国家采购委员会主席,苏联部长会议成员(1969年5月29日去世)
D·S·科罗特钦科[174]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乌克兰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69年4月7日去世)
A·N·柯西金[175]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G·M·马林科夫至1957年为止,任电站部长,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N·A·米哈伊洛夫[176]国家出版发行委员会主席
M·B·米丁[177]至1968年为止,任《哲学问题》杂志主编
N·M·别哥夫[178]苏联驻印度大使
M·G·别尔乌辛[179]至1962年为止,任苏联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现在国家计委工作
P·K·波诺马连科[180]至1964年为止,任苏联驻维也纳国际原子能委员会代表
P·N·波斯佩洛夫[181]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院长
A·I·沙胡林[182]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席
S·K·铁木辛哥[183]苏联元帅,苏联退伍军人委员会主席(1970年3月31日去世)
A·G·兹维列夫[184]至1960年为止,任苏联财政部长(1969年7月27日去世)
候补中央委员 
I·P·鲍伊佐夫至1961年为止,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P·I·多罗宁[185]至1961年为止,任斯摩棱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
A·F·戈尔金[186]苏联最高法院院长
N·I·古萨罗夫[187]至1957年为止,任图拉州党委第一书记
S·D·伊格纳季耶夫[188]至1960年为止,任鞑靼自治共和国党委第一书记
N·G·伊格纳托夫[189]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6年11月14日去世)
S·V·卡夫塔诺夫[190]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P·T·科马罗夫[191]至1961年为止,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I·S·科涅夫苏联元帅,苏联国防部总监察员
S·N·克鲁格洛夫[192]至1956年为止,任苏联内务部长
K·A·梅列茨科夫[193]苏联元帅(1968年12月30日去世)
N·S·帕托利切夫[194]苏联外贸部长
G·M·波波夫[195]至1962年为止,先后在莫斯科几个工厂当厂长,1962年退休(1968年1月14日去世)
Z·T·谢尔丘克至1966年为止,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Ia·V·斯托罗热夫至1956年为止,任俄罗斯联邦党组织部副部长
V·G·扎沃隆科夫[196]至1962年为止,任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V·P·佐托夫[197]至1970年为止,任苏联食品工业部长,1970年1月退休

  1966年的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当中,下列一些人曾在叶若夫暴行以后不久于1939年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

二十三大当选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
I·A·别涅吉克托夫S·M·布琼尼
N·G·伊格纳托夫L·R·科尔涅茨
I·S·科涅夫S·K·铁木辛哥
D·S·科罗特钦科V·P·佐托夫
A·N·柯西金 
N·A·米哈伊洛夫 
A·I·米高扬 
N·M·别哥夫 
N·S·帕托利切夫 
P·N·波斯佩洛夫 
N·M·什维尔尼克 
K·E·伏罗希洛夫 

  这两个名单当然仅仅包括党的比较著名的官员。对州一级和边疆区一级党的官员的经历和年龄作了研究以后,就看出他们也大都属于斯大林手下的―代人,他们在自己这一级的工作中仍然是说了算的。㉛这一代人不仅成功地摆脱了自己与斯大林及其制度的关系,而且也成功地把非斯大林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在现今苏联社会的其他一些重要领域里,是可以看出叶若夫暴行的后果的。我们想到了良心问题。最近几年出版的许多著作都一直追问,为什么叶若夫暴行能够走得那么远,特别是追问斯大林搞恐怖统治有什么原因。并非出乎意料的是,党的领导人并不热心回答这些问题,而另一方面,据意共记者博法说,许多苏联公民,特别是青年人,是不会满足于表面敷衍的解释的。党急于避免透露有关“斯大林个人迷信的社会根源”的任何材料;它小心翼翼地把有关的材料锁在档案室里面。然而这样一来,它却不自觉地鼓励有头脑的苏联公民对斯大林主义提出自己的看法。据博法说,这些看法是各式各样的,有人得出结论说领导是害怕“资产阶级反革命”,有人则指责说斯大林主义是“违反历史的”。
  在这一点上值得指出的是,斯大林统治制度的等级结构尽管近年来有所变化,但却保存下来了。这一结构允许领导和人民通消息,但却只在一个纵方向上,即从上到下。对从下到上的通消息则无章可循。这样一种制度必然促使公众态度冷漠,即使在最有教养的居民中间也是如此。一个冷漠的社会就会出现大量的惰性,它的公民是不会发挥出很大积极性的。他们已习惯于照上面的命令办事,这一点反过来又促进了这个社会中只有从上到下一个纵方向通消息的结构。对于横方向上的渠道,当局是不鼓励的,因为害怕党和政府对此失去控制。这套制度在苏联实行了几十年,已经根深蒂固,再也没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了。因此,可能有些领导人谴责斯大林,但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其出发点仍然是在基本上与斯大林所建立的结构相同的一种结构之内。他们的根本思想方法和领导方式变化极小。他们的心理状态是适应于斯大林模式的框框的。
  只有等到未来的几代人提高了政治敏感性以后,他们才能问心无愧地回顾自己的过去。只有未来的几代人才能改变现有的制度,使得恐怖再也不可能成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只有到那个时候,叶若夫暴行才不会再演。目前这一代人不仅缺乏与斯大林主义决裂的意志力,而且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8] 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Анастас Ивановнч Микоян,1895年11月25日——1978年10月21日),出身于农民家庭。1915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7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巴库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18年领导一支游击队救出巴库公社26名委员,但随后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被捕,1919年获释。1919年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0—1922年任俄共(布)下诺夫哥罗德委员会主席。1922—1923年任俄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2—1924年任俄共(布)中央东南局书记。1923—197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24—1926年任联共(布)北高加索省委第一书记。1926—1930年任对外贸易人民委员。1930—1934年任供应人民委员。1934—1938年任食品工业人民委员。1935—1966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195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38—1949年任对外贸易部长。1938—197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2—1945年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委员。1943年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49年起遭到批判。1953年3—8月任内外贸部长。1953—1955年任贸易部长。1955—1964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在此期间与赫鲁晓夫密切合作。1956年反对镇压匈牙利革命。1962年参与镇压了新切尔卡斯克工人起义。1964—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5年因支持赫鲁晓夫被勒令退休。1965—197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78年逝世。

[9] 库恩·贝拉(Kun Béla,1886年2月20日—1939年11月30日),匈牙利共产党创始人。出身于小职员家庭。毕业于科洛日瓦尔大学法律系。当过记者。1902年参加匈牙利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入伍。1916年在俄国被俘。191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3月创建直属俄共(布)中央的匈牙利共产主义小组,任组长。同年11月归国,建立匈牙利共产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19年2月被捕,在狱中同社会民主党达成两党合并、联合夺权的协议。3月21日获释出狱,立即将匈共同社会民主党合并为匈牙利社会党,接管政权,宣布成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出任外交人民委员,后兼任军事人民委员。苏维埃政权被颠覆后侨居奥地利。1920年8月到苏俄,在克里米亚任红军南方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平定白匪军的战斗。1922—1923年在乌拉尔做党的宣传工作,后任俄共(布)中央驻共青团中央的特派员。1921—1936年参加共产国际领导工作。1924年10月秘密抵达维也纳,重建匈共,并任主要负责人。1928年4月在维也纳被捕,3个月后获释回到苏联。1936年被指控阻挠执行共产国际七大路线而被解除一切职务,并在翌年6月被捕,1939年11月死于狱中。1956年平反。

[10] 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潘克拉托娃(Анн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Панкратова,1897年2月4日——1957年5月25日),苏联历史学家。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1917年加入左派社会革命党。1919年加入俄共(布)。1926年起在大学任教。1939年起在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49—195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2—1957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3—1957年任《历史问题》杂志主编,在历史领域推动“去斯大林化”。1957年因心脏病逝世。

[11] 爱德华·尼古拉耶维奇·布尔贾洛夫(Эдуард Николаевич Бурджалов,1906年?月?日——1985年12月13日),苏联历史学家。1919年加入红军和共青团。1923年加入俄共(布)。1953—1957年任《历史问题》杂志副主编。1957年受到批判,被解除职务。此后在大学任教。1972年退休。

[12]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1899年3月29日——1953年12月23日),生于格鲁吉亚苏呼米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3月参加布尔什维克,1920年进入契卡工作,1926年担任格鲁吉亚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1931年11月至1938年8月担任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38年8月至1945年12月担任内务人民委员,1953年3月5日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长,同年6月26日被捕,12月23日被判处死刑。

[13] 米尔·贾法尔·阿巴斯·奥卢·巴吉罗夫(Мир Джафар Аббас оглы Багиров,1895年9月5日——1956年5月26日),1915年起从事革命活动。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21年任阿塞拜疆契卡主席。1926—1927年任阿塞拜疆格别乌主席。1933—1953年任阿共(布)中央第一书记。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7—1953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38—195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贝利亚垮台后,于1954年被捕。1956年被处决。

[14] 阿列克谢·伊拉里奥洛维奇·基里钦科(Алексей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Кириченко,1908年2月12日——1975年12月28日),1930年加入联共(布)。1941年任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工业委员会书记。1945—1949年任乌共(布)敖德萨省委第一书记。1946—1949年任乌共(布)敖德萨市委第一书记。1949—1962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2—196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3—1955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3—1957年任乌共中央第一书记。1955—1960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7—1960年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1958—1962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60年1—6月任苏共罗斯托夫省委第一书记。1960年被解除一切职务,被贬至奔萨担任一家柴油厂的厂长。1962年退休。

[15] 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柳明(Михаил Дмитриевич Рюмин,1913年9月1日——1954年7月22日),1937年起在运输人民委员会工作。1939年起是联共(布)预备党员。卫国战争爆发后加入格别乌。1943年加入联共(布)。1951—1952年任国家安全部副部长。1953年被捕。1954年被处决。

[16] 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Виктор Семёнович Абакумов,1908年4月24日——1954年12月19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工人家庭。1922年参加红军,1923年退伍。1932年进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工作。1941年担任副内务人民委员,同年7月担任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别行动部部长,1943年担任国防人民委员部反间谍总局局长。1946年担任国家安全部部长。1951年因卷入“医生谋杀案”而被捕,1954年12月被处决。

[17]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大洛维奇·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нтонов-Овсеенко,1883年3月9日——1938年2月10日),1903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原属孟什维克派。在1905年革命期间曾领导波兰和克里米亚的起义。革命失败后被捕,被判处二十年苦役。1910年越狱后流亡法国。一战爆发后参加布尔什维克。1917年5月回国,在十月革命期间参加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并率领赤卫队攻占了冬宫。内战期间在南俄和乌克兰等地指挥红军作战。内战结束后曾接近托洛茨基,并曾担任过苏联驻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和波兰大使。1934年5月至1936年9月任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检察长,1936年9月至1937年8月任苏联驻巴塞罗那总领事。1937年9月任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1938年2月遇害。1956年平反。

[18] 斯坦尼斯拉夫·瓦基塔耶维奇·科西奥尔(Станислав Викентьевич Косиор,1889年11月6日—1939年2月26日),1905年参与工人运动。190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次被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回到彼得格勒,是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成员,参与了十月革命。布列斯特谈判期间是“左派共产主义者”。1919—1920年任乌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23—1924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4—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5—1928年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组织局委员兼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27—1930年任联共(布)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1934年任乌共(布)总书记。1930—1938年任联共(布)政治局委员。1938年1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监察人民委员。5月被捕。1939年遇害。1956年平反。

[19] 帕维尔·彼得洛维奇·波斯蒂舍夫(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Постышев,1887年9月6日——1939年2月26日),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参与了1905年革命。多次被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担任伊尔库茨克苏维埃副主席。内战期间曾任伊尔库茨克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西伯利亚革命法庭庭长。1925—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7—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6—1930年任乌共(布)哈尔科夫省委书记兼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30—1933年任全苏工会中央委员会书记。1933—1934年任联共(布)哈尔科夫省委第一书记。1934—1937年任联共(布)基辅省委第一书记。1934—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7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7—1938年任联共(布)古比雪夫省委第一书记。1938年被捕。1939年遇害。1956年平反。

[20] 扬·厄尔涅斯托维奇·鲁祖塔克(Ян Эрнестович Рудзутак,1887年8月3日——1938年7月29日),1905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07年被捕。1909年被判处15年徒刑。二月革命后获释,并担任全俄纺织工人工会中央理事会书记。内战期间任莫斯科经济委员会主席、全俄运输工人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俄共(布)土耳其斯坦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工会讨论”期间支持列宁。1920—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2—1924年任俄共(布)中亚局书记。1924—1930年任铁路人民委员。1926—1932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工农检查院人民委员。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5年平反。

[21] 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Сергей Миронович Киров,1886年3月27日——1934年12月1日),1904年底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年被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托木斯克委员会委员。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被选为弗拉基高加索苏维埃委员,期间靠近孟什维克,支持临时政府。1917年10月被选为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转向布尔什维克。1918年当选为捷列克苏维埃委员。1919—1920年任边疆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内战期间曾任红军独立第11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0年5月开始担任俄罗斯联邦苏维埃政府驻格鲁吉亚孟什维克政府全权代表。同年又受命率苏俄代表团在里加与波兰签订和平条约。1921—1923年任俄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1—1926年任阿塞拜疆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1923—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6—1927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执行委员会主席。1927—1934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1930—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12月1日在斯莫尔尼宫遇刺身亡。

[22] 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丘多夫(Михаил Семёнович Чудов,1893年9月5日——1937年10月30日),191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参与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此后历任特维尔执行委员会主席、俄共(布)顿河畔罗斯托夫省委书记、联共(布)北高加索省委书记。1923—1925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5—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8—1936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第二书记。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后获平反。

[23] 费奥多尔·雅科夫列维奇·翁加罗夫(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Угаров,1900年8月31日——1939年2月25日),1918年加入俄共(布)。1934—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5—1938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第二书记。1937—1938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年2—10月任联共(布)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38年10月被捕。1939年遇害。1956年平反。

[24] 彼得·伊万诺维奇·斯莫罗金(Пётр Иванович Смородин,1897年1月20日——1939年2月25日),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参与了十月革命。1921—1924年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30—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7—1938年任联共(布)斯大林格勒省委第一书记。1937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年被捕并被开除出党。1939年遇害。1954年平反。

[25] 鲍里斯·巴甫洛维奇·波捷恩(Борис Павлович Позерн,1882年7月7日——1939年2月25日),1902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1917年期间从事地下工作。二月革命后任明斯克苏维埃主席。1918—1919年任彼得格勒劳动公社军事委员。1921—1922年任苏俄最高经济委员会纺织工业总局主席。1923—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6—1929年任列宁格勒共产主义大学校长。1929—1933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市委书记。1937—1938年任列宁格勒州检察官。1938年被捕。1939年遇害。1957年平反。

[26] 伊万·德米特里耶维奇·卡巴科夫(Иван Дмитриевич Кабаков,1891年11月13日——1937年10月30日),1912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9年任沃罗涅日苏维埃主席。1922—1924年任俄共(布)雅罗斯拉夫尔省委书记。1922—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1928年任联共(布)图拉委员会主席。1924—1925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5—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8—1934年任联共(布)乌拉尔执行委员会主席。1934—1937年任联共(布)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省委第一书记。1937年6月被捕,10月遇害。1956年平反。

[27] 弗拉斯·雅科夫列维奇·丘巴尔(Влас Яковлевич Чубарь,1891年2月10日——1939年2月26日),出身于农民家庭。积极参与了1905年革命。190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月革命后是彼得格勒苏维埃中央委员会委员。1918—1919年任国家机器制造厂协会(GOMZ)理事会主席。1919—1922年任乌克兰工业复兴组织局主席兼全乌克兰革命委员会委员。1920—1938年任乌共(布)中央委员。1921—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2—1923年任乌克兰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兼煤矿工业中央管理委员会主席。1923—1934年任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1923—1925年、1934—1938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26—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1938年任财政人民委员。1938年6月被解除一切职务,改任索利卡姆斯克制浆厂建设负责人,7月被捕。1939年遇害。1955年平反并恢复党籍。

[28]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科萨列夫(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осарев,1903年11月1日——1939年2月23日),1918年加入共青团。1919年加入俄共(布)。1927—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9—1938年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29—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0—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4—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35年参与创立莫斯科斯巴达足球俱乐部。1936年发起成立苏联高等足球联赛。1938年被捕。1939年遇害。1954年平反。

[29] 罗伯特·尹德里柯维奇·埃赫(Роберт Индрикович Эйхе,1890年7月31日——1940年2月2日),1905年加入拉脱维亚边疆区社会民主党。1908年流亡英国。1911年回国。1919—1921年任俄共(布)车里雅宾斯克委员会主席。1924—1925年任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25—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0—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9—1930年任联共(布)西伯利亚省委第一书记。1930—1937年任联共(布)西西伯利亚省委第一书记。1935—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7—1938年任农业人民委员。1937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年被捕。1940年遇害。1956年平反。

[30]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克德罗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Кедров,1878年2月12日——1941年10月28日),1899年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以后是布尔什维克。参与了1905年革命。1912年流亡瑞士。1916年秘密回国。1917年3—4月任北波斯苏维埃主席。1918年加入契卡。1931—1934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34—1936年任军事卫生研究所所长。1936—1937年任神经外科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39年被捕。1941年遇害。1953年平反。

[31]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沃兹涅先斯基(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Вознесенский,1903年11月18日——1950年10月1日),1919年加入共青团和俄共(布)。1934—1939年任苏维埃监察委员会委员。1935—1937年任列宁格勒城市规划委员会主席兼列宁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38—1941年、1942—1949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38—195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1—1946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41—1947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6—1949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47—1949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49年因“列宁格勒案件”被捕并被开除出党。1950年遇害。1954年平反。

[32]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库兹涅佐夫(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узнецов,1905年2月7日——1950年10月1日),1925年加入俄共(布)。参加了卫国战争。1945—1946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1946—1949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49年2—12月任苏共中央远东局书记。1937—1949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9年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50年遇害。1954年平反。1988年恢复党籍。

[33]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罗吉昂诺夫(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Родионов,1907年10月12日——1950年10月1日),早年加入了俄共(布)。1935—1938年任联共(布)高尔基省委伊万诺沃区委第一书记。1939—1940年任高尔基执行委员会主席。1940—1946年任联共(布)高尔基省委第一书记。1946—1949年任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1941—1949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9年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50年遇害。后获平反。

[34] 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波普科夫(Пётр Сергеевич Попков,1903年1月23日——1950年10月1日),1925年加入俄共(布)。1937—1938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市列宁区委书记。1938—1939年任列宁格勒苏维埃副主席。1939—1946年任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1946—1949年任苏共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兼主席团成员。1939—1949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9年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50年遇害。1954年平反。1987年恢复党籍。

[35]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олотов,1890年3月9日——1986年11月8日),1902年参与革命活动。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一战后去莫斯科重建党组织,1915年被捕并被流放到伊尔库茨克。1916年潜回彼得堡,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俄罗斯局委员。十月革命后是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是彼得格勒苏维埃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4月在俄共(布)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1年3月在俄共(布)十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1928年兼任联共(布)莫斯科省委书记。1930年出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39年起兼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1941年6月出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企图推翻赫鲁晓夫,失败后被解除一切职务,改任苏联驻蒙古大使。1962年退休。

[36] 拉扎尔·莫伊塞维奇·卡冈诺维奇(Лазарь Моисеевич Каганович,1893年11月10日——1991年7月25日),1911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4—1915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基辅委员会委员。十月革命期间领导了戈梅利起义。1917—1918年任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立宪会议议员。1920年任土耳其斯坦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23—1924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4—195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4—1925、1928—1946年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24—1925、1928—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25—1928年、1947年3—12月任乌共(布)中央第一书记。1926—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195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1934年任联共(布)莫斯科省委第一书记。1934—1935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5—1937、1938—1942、1943—1944年任铁路人民委员。1937—1939年任重工业人民委员。1939—1940年任石油工业人民委员。1946—1947、1956—1957年任建筑材料工业部长。1948—1952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55—1956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劳动和工资委员会主席。1938—1957年先后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57年企图推翻赫鲁晓夫统治,失败后被解除一切职务,改任乌拉尔制钾联合企业经理。1961年被开除出党。1991年在莫斯科逝世。

[37]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出身于乌克兰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898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参加布尔什维克派,积极参加了1905年革命,1907年被捕后被流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后逃脱。1908年再次被捕。1913年获大赦。二月革命后,于1917年8月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18年3月在卢甘斯克组织红军游击队。后任第10军军长。1919年改任乌克兰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1921年至1924年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23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5年11月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至1960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934年任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0年改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二战后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2年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年退休。

[38] 威廉·格里戈里耶维奇·克诺林(Вильгельм Георгиевич Кнорин,1890年8月29日—1938年7月29日),1910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战中入伍。二月革命后任明斯克工兵代表苏维埃委员。1918—1919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书记。1919年2—8月任立陶宛—白俄罗斯共和国国防人民委员兼立陶宛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19—1920年任斯摩棱斯克军事专员。1920—1922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中央局书记。1922—1925年任俄共(布)中央新闻部长。1925—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6—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宣传部长。1927—1928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32—1935年任红色教授研究所所长。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5年平反。

[39] 安德烈·谢尔盖耶维奇·布勃诺夫(Андр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Бубнов,1884年3月22日——1938年8月1日),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2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候补委员。1912—1913年是《真理报》编辑部成员。十月革命期间是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18—1919年是“左派共产主义者”和“军事反对派”。1918年7—11月任全乌克兰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1919年1—9月任乌克兰苏维埃政府副内政人民委员。1921年参与镇压喀琅施塔得叛乱。1921—1922年是民主集中派。1923年一度签署了“四十六人声明”。1922—1924年任俄共(布)煽动和宣传部部长。1924—1929年任红军政治局局长。1924—1934年是联共(布)中央组织局成员。1925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29—1937年任教育人民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40]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波波夫(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пов,1890年12月24日——1938年2月10日),1906年加入孟什维克。多次被捕和流放。1919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9—1920年是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外高加索地区成员。1921—1922年任乌克兰共产党(布)哈尔科夫省执行委员会书记。1924—1926年《共产主义》报刊编辑兼哈尔科夫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1925—1928年任乌共(布)中央宣传部长。1927—1929年,1933—1936年任乌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8—1929年任联共(布)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29—1933年是《真理报》编辑部成员。1930—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3—1937年任乌共(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所所长。1935—1937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36—1937年任乌共(布)中央委员。1937年2—5月任乌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

[41] 朱塞佩·博法(Giuseppe Boffa,1923年7月23日——1998年9月13日),意大利历史学家。早年加入意大利共产党。1946年起担任意共机关报《团结报》编辑。1949年起相继被派驻到法国和苏联担任通讯员。1987—1992年任参议院议员。1998年逝世。

[42]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Георгий Максимилианович Маленков,1902年1月8日——1988年1月14日),1919年加入红军。1920年加入俄共(布)。1939—1957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39—1946年任联共(布)中央人事部部长兼中央委员会书记。1941—195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43—1947年任苏联雷达辐射委员会主席。1944—1946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9—1950年参与捏造了“列宁格勒案件”。1946—1953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48—1953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46—195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团成员。斯大林死后,于1953—195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5—1957年任苏联电站部长。1957年同莫洛托夫等人领导“反党集团”,企图推翻赫鲁晓夫。阴谋泄露后被解除一切职务。1961年被开除出党并勒令退休。晚年抛弃共产主义,皈依东正教。1988年逝世。

[43]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верник,1888年5月19日——1970年12月24日),1905年加入布尔什维克。二月革命后曾任全俄炮兵工厂工人委员会主席。内战期间曾任萨马拉执行委员会主席。1924—1925年任工农检查院人民委员。1923年当选为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5—1966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5—1926年任联共(布)列宁格勒市委书记兼西北省委书记。1927—1929年任联共(布)乌拉尔省委书记。1929年任全俄五金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1930—1946年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30—1944年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第一书记。1938—196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4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委员会主席。1939—1952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42—1951年任国家特别委员会主席。1944—194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副主席兼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46—195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52—1953年,1957—1966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3—1957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成员。1956—1962年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66年退休。

[44] 伊万·德米特里耶维奇·纳扎连科(Иван Дмитриевич Назаренко,1908年8月16日——1985年6月9日),苏联哲学家、历史学家。1922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加入联共(布)。1942—1943年任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政治出版社主编。1943—1945年任乌共(布)哈尔科夫宣传和鼓动部部长。1945—1946年任乌共(布)中央宣传和鼓动部第一副部长兼《宣传和鼓动者》杂志主编。1946—1948年任乌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47—197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9—1950年任乌共中央宣传和鼓动部部长。1949—1952年任乌共中央组织局委员。1949—1956年任乌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9—1976年任乌共中央委员。1950—1956年任乌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6—1974年任乌共中央党史研究所所长。1974年退休。

[45] 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谢皮洛夫(Дмитрий Трофимович Шепилов,1905年10月23日——1995年8月18日),出身于铁路车间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联共(布),同年起开始担任检察官。1935年起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卫国战争期间曾任第24军政治部部长、第4军军委委员。1945年授少将军衔。1946年2—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主要政治局宣传与鼓动局副局长。1947—1948年任苏共中央宣传和煽动局副局长。1948—1949年任苏共中央宣传和鼓动局局长。1950—1952年任苏联中央检察员。1952—1956年任《真理报》主编。1952—1957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5—1956年、1957年2—6月任苏共中央书记。1956—1957年任外交部长兼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成员。1957年同莫洛托夫等人一道组织“反党集团”,企图推翻赫鲁晓夫,失败后被解除一切职务。1958—1960年任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被开除出党。1976年恢复党籍。1982年退休。

[46]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福尔采娃(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 Фурцева,1910年11月24日——1974年10月24日),1930年加入联共(布)。1941—1942年任联共(布)古比雪夫市委书记。1950—1954年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1952—1956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4—1957年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56—1957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6—1960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56—1974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7—1961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8年参与了迫害帕斯捷尔纳克的活动。1960—1974年任文化部长。1964年支持推翻赫鲁晓夫。1966—197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74年神秘死亡,可能是自杀或者是被克格勃暗杀的。

[47]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1914年任少尉,参加了一战。1915年2月被俘,1917年8月逃回俄国,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4月参加红军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内战期间功勋卓著,屡建奇功。内战后,先后担任过一系列红军高级职务。1937年在大清洗中遇害,1957年平反。

[48] 约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Иона Эммануилович Якир,1896年8月3日——1937年6月12日),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红军。内战期间曾参与指挥了西南战线。1921—1923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24—1925年任红军军事学校总局局长。1925—1935年任乌克兰军区司令。1930—1934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1937年任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委员。1935—1937年任基辅军区司令兼国防人民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5月10—28日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5月28日被捕,6月11日遇害。1957年平反。

[49] 杰罗姆·彼得洛维奇·乌博列维奇(Иероним Петрович Уборевич,1896年1月14日——1937年6月12日),1916年入伍。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内战期间曾任第14军司令、高加索阵线第9军司令、西南方面军第13军司令。参与了与邓尼金、弗兰格尔白军和波兰军队的作战。1921年参与镇压坦波夫叛乱和白俄罗斯农民暴动。1921—1922年任第5军司令。1922年任远东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陆军部长、远东人民革命军总司令。1924—1925年任乌克兰军区参谋长兼副司令。1925—1927年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26—1934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1929年任莫斯科军区司令。1929—1931年任红军军械部部长。1930—1931年任副陆海军人民委员兼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0—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1—1937年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1935年被授予一级集团军司令员军衔。1937年5月20日被调任中亚军区司令,5月29日被捕,6月12日遇害。1957年平反。

[50]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Александр Ильич Егоров,1883年10月13日——1939年2月23日),1901年入伍。二月革命后加入社会革命党。十月革命后参与组建红军。1918年7月加入俄共(布)。1918—1919年任第10军司令。1919年7—10月任第14军司令。1919年12月至1920年1月任南方阵线司令。1920年任西南阵线司令。1920—1921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21年4—9月任彼得格勒军区司令。1921—1922年任西部阵线司令。1922—1924年任高加索红旗军司令。1924—1925年任乌克兰军区司令。1925—1926年任苏联驻华武官,协助国民党进行北伐。1926—1927年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军事工业局副局长。1927—1931年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1931—1935年任红军参谋长。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5—1937年任红军总参谋长。1935年晋升元帅军衔。1937—1938年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年被捕并被开除出党。1939年遇害。1956年平反。

[51] 罗伯特·彼得洛维奇·埃德曼(Роберт Петрович Эйдеман,1895年4月27日——1937年6月12日),1916年入伍。1917年加入左派社会革命党。同年当选为立宪会议议员。1918年加入俄共(布)和红军。1921年3—6月任哈尔科夫军区司令。1921—1924年任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武装部队副司令。1924—1925年任西伯利亚军区司令。1925—1932年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1927—1936年任《战争与革命》杂志执行编辑。1932—1934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1937年任国防、航空和化工建设援助协会主席。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7年平反。

[52] 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Август Иванович Корк,1887年7月22日——1937年6月12日),1908年入伍。1917—1918年任西部阵线士兵苏维埃主席。1918年加入红军。1918—1919年任西部阵线参谋长。1919年2月任爱沙尼亚劳动公社陆军参谋长。1919—1920年任第15军司令,参与了苏波战争。1920—1921年任第6军司令,期间参与了对弗兰格尔部队的作战。1921—1922年任哈尔科夫军区司令。1922年任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武装部队副司令。1925年2—11月任高加索红旗军司令。1925—1928年先后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27年加入联共(布)。1928—1929年任苏联驻德国武官。1929—1935年任莫斯科军区司令。1935—1937年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7年平反。

[53] 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波利扬斯基(Дмитрий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лянский,1917年10月25日——2001年10月8日),1939年加入联共(布)。1940年加入红军。1949—1952年任苏共克里米亚省委第二书记。1949—197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2—1954年任克里米亚执行委员会主席。1954—1955年任苏共克里米亚省委第一书记。1955—1957年任苏共奥伦堡省委第一书记。1957—1958年任苏共克拉斯诺达尔省委第一书记。1957年积极支持赫鲁晓夫击败“反党集团”。1958—1960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8—1962年任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1960—1966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62—196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64年参与推翻了赫鲁晓夫。1965—1973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6—1976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1976年任农业部长。1976—1982年任苏联驻日本大使。1982—1987年任苏联驻挪威大使。1987年退休。

[54]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улганин,1895年6月11日——1975年2月24日),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契卡。1918—1919年任莫斯科下诺夫哥罗德铁路契卡副主席。1922—1927年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国家电工技术委员会主席。1931—1937年任莫斯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7—1938年任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1938—1944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8—1940年、1940—1945年、1958年3—8月任苏联国家银行行长。1944—1946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1946—1947年任苏联武装力量第一副司令。1946—1948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7—1949年任苏联武装力量司令兼苏联部长会议第二委员会主席。1947—1950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48—1952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0—195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52—1958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53—1955年任苏联国防部长。1955—1958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7年同莫洛托夫等人一道组织“反党集团”,企图推翻赫鲁晓夫,失败后于1958年被解除一切职务。1958—1960年任斯塔夫罗波尔经济理事会主席。1960年退休。

[55] 洛莫夫(Ломов,1888年2月5日——1938年12月30日),本名格奥尔基·伊波利托维奇·奥波科夫(Георгий Ипполитович Оппоков),“洛莫夫”是党内的笔名。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参与了1905年革命。1907—1908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莫斯科委员会委员。1909年一度加入了召回派。此后多次被捕和流放。十月革命后于1917年10—11月任司法人民委员。1918—1921年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兼主席团成员。1921—1923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员。1923—1926年任苏联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联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委员。1926—1929年任国营顿巴斯煤炭工业联合公司董事会主席。1929—1931年任苏联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31—1933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33—1937年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37年6 月在大清洗运动中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56]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Шелепин,1918年8月18日——1994年8月24日),1934年加入共青团。1940年参加苏芬战争,同年加入联共(布)。1943—1949年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1949—1952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1952—1958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1958—1961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61—1967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62年参与镇压了新切尔卡斯克罢工。1962—1965年任苏维埃监察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副主席。1964年参与推翻了赫鲁晓夫。政变成功后企图与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等人竞争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967—1975年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1975年遭到勃列日涅夫打压。1975—1984年任苏联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副主席。1984年被勒令退休。

[57] 格里戈里·马克西莫维奇·克鲁托夫(Григори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Крутов,1894年?月?日——1938年5月26日),早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23—1931年任符拉迪沃斯托克苏维埃主席。1933—1937年任远东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1937年4—6月任联共(布)哈巴罗夫斯克市委第一书记。1937年6月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58]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乌汉诺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Васильевич Уханов,1891年?月?日——1937年10月26日),190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常年从事工人运动。二月革命后进入莫斯科苏维埃工作。1923—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6—1931年任莫斯科苏维埃主席。1932—1934年任副供销人民委员。1934—1937年任地方工业委员会主席。1937年遇害。1955年平反。

[59] 季诺维·季莫费耶维奇·谢尔丘克(Зиновий Тимофеевич Сердюк,1903年11月2日——1982年8月8日),1923年加入共青团。1925年加入联共(布)。1938—1954年任乌共(布)中央委员。1939年起成为赫鲁晓夫的助手。1939—196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7—1949年任乌共基辅省委第一书记。1949—1952年任乌共中央委员会书记。1952—1954年任乌共利沃夫省委第一书记。1954—1961年任摩尔多瓦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61—1965年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65年退休。

[60] 尼古拉·维克托洛维奇·波德戈尔内(Николай Викторович Подгорный,1903年2月5日——1983年1月11日),1917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加入联共(布)。1939—1940年、1944—1946年任乌克兰副食品工业人民委员。1940—1942年任苏联副食品工业人民委员。1942—1944年任莫斯科食品工业技术学院院长。1950—1953年任乌共哈尔科夫省委第一书记。1952—1956年任苏共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1953—1957年任乌共中央第二书记。1954—1979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6—198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7—1963年任乌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1960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60—197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1965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1965—1977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77年被迫退休。

[61]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斯皮里多诺夫(Ив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иридонов,1905年10月10日——1991年7月7日),1928年加入联共(布)。1952—1954年任列宁格勒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3—1969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6—1957年任苏共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1957—1962年任苏共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1959—1962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61—1962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61—197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62—197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1991年逝世。

[62]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Кирилл Трофимович Мазуров,1914年3月23日——1989年12月19日),1936年加入红军。1940年加入联共(布)。1940—1941年任白俄罗斯共青团戈梅利省委书记、布列斯特省委第一书记。1943—1944年任白俄罗斯共青团中央第二书记。1944—1947年任白俄罗斯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1949—1950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明斯克市委第一书记。1950—1953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明斯克省委第一书记。1950—1979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3—1956年任白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1956—1965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56—198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8—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65—1978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8年指挥了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1978年退休。1986—1989年任战争与劳工退伍军人协会理事会主席。1989年任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逝世。

[63] 格里戈利·康斯坦丁诺维奇·奥尔忠尼启则(Григор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Орджоникидзе,1886年10月12日——1937年2月18日),昵称“谢尔戈”(Серго)。出身于格鲁吉亚一个小贵族家庭。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过1905年外高加索革命,为建立和武装战斗队做了大量组织工作。1905年12月被捕。1906年5月被保释出狱,8月侨居德国。1907年1月回国继续从事党的工作,任社会民主工党巴库委员会委员。1907年11月第二次被捕。1909年2月被流放到叶尼塞省,后从流放地逃亡伊朗,在伊朗从事革命工作。1911年返回俄国。1912—1917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同年再次被捕并被流放到雅库茨克。1917年二月革命后返回彼得格勒,在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委员会和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工作。十月革命期间积极参与组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粉碎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反革命军队的斗争。内战爆发后,于1918年被相继任命为乌克兰特别事务专员和南部地区特别专员。1921—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2—1926年任联共(布)高加索省委第一书记。1926年7—11月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6—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工农检查院人民委员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0—1932年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32—1937年任重工业人民委员。1930—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2月18日自杀身亡,葬于莫斯科红场。

[64] 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斯瓦尼泽(Александр Семёнович Сванидзе,1886年?月?日——1941年8月20日),苏联历史学家。斯大林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的哥哥。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以后是布尔什维克。1920—1921年期间在外交人民委员会工作。1921—1922年任外高加索联邦财政人民委员。1924年任苏联驻德国贸易特使。1935—1937年任苏联外贸银行董事局副主席。1937年被捕。1940年被判处死刑。1941年遇害。1956年平反。

[65] 努里丁·阿克拉莫维奇·穆希金诺夫(Нуритди́н Акра́мович Мухитди́нов,1917年11月6日——2008年8月27日),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9年加入红军。1942年加入联共(布)。1948—1950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纳曼根省委第一书记。1948—1957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0—1951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塔什干省委第一书记。1951—1953年、1954—1955年任乌兹别克斯坦部长会议主席。1952—196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5—1957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56—1957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7—1961年任苏共中央书记兼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68—1977年任苏联驻叙利亚特命全权大使。1977—1986年任苏联工商联合会副主席。1986—1989年任乌兹别克斯坦部长会议顾问。2008年逝世。

[66] 罗迪昂·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1898年11月22日——1967年3月31日),1914年入伍。1919年加入红军。1937—1938年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卫国战争期间曾任南方阵线部队司令、沃罗涅日阵线副司令、第2集团军司令。1944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47—1953年任远东总司令。1953—1956年任远东军区司令。1956—1957年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1956—1967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7—1967年任苏联国防部长。1967年在莫斯科逝世。

[67] 弗拉索夫原系苏军中将,1942年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时,遭德军合围,被俘后投降叛变,组织“俄罗斯解放运动”并充当"俄罗斯解放军总司令”,战后于1946年8月在莫斯科处以绞刊。——译者注

[68]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斯克雷普尼克(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Скрипник,1872年1月13日——1933年7月7日),189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次被捕和流放。1914年是《真理报》编辑部成员。十月革命期间是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1918年任全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1918年7—12月是乌克兰契卡领导人。1921年任内政人民委员。1923年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检察长。1933年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兼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因受斯大林迫害,于7月7日自杀身亡。1990年平反。

[69] 法伊祖里·古拜伊杜拉维奇·霍贾耶夫(Файзулла Губайдуллаевич Ходжаев,1896年?月?日——1938年3月15日),1913年加入贾迪德运动。1916—1920年间是“青年布哈拉运动”领导人,率领布哈拉人民反对俄罗斯帝国和布哈拉汗国的统治。1920—1924年任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1920年加入俄共(布)。1924—1937年任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1925—1931年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37年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38年遇害。1965年平反。

[70] 土拉尔·雷斯库洛维奇·雷斯库洛夫(Турар Рыскулович Рыскулов,1894年12月26日—1938年2月10日),1916年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1917年组建哈萨克青年革命联盟。1919年任土耳其斯坦共产党穆斯林局主席。1919—1920年任塔吉克斯坦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卫生人民委员会委员。1921—1922年任副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22—1924年任土耳其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主张建立单一民族的“突厥共和国”,受到俄共(布)的严厉批判。1923—1924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4—1925年任共产国际驻蒙古全权代表。1926—193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71]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年12月28日——1973年5月21日),1916年入伍。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和红军。1921年参与镇压了喀琅施塔得叛乱。1938—1940年任远东特种红旗军司令。1940—1941年任跨贝加尔湖军区司令。1941年1—6月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卫国战争期间曾任第19军司令、西部阵线司令、草原方面军司令、第二乌克兰前线司令、第一乌克兰前线司令。1944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45—1946年任苏联红军驻奥地利部队司令兼奥地利高级专员。1946—1950年任苏联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兼国防部副部长。1950—1951年任苏联陆军总督察兼战争部副部长。1951—1955年任喀尔巴阡军区司令。1955—1956年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55—1956年任华沙条约组织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期间参与镇压了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1—1962年任苏联驻东德部队总司令。1962年退休。1973年在莫斯科逝世。

[72]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洛夫(Все́волод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ерку́лов,1895年10月25日——1953年12月23日),1916年入伍。1921年加入契卡。1927年加入联共(布)。1931—1934年任联共(布)跨高加索省委副书记兼格鲁吉亚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1937—194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41年任第一副内务人民委员。1939—1946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41年、1943—1946年任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1946—1953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0—1953年任苏联国家安全部部长。1953年9月18日被捕,12月23日被处决。

[73] 博格丹·扎哈洛维奇·科布洛夫(Богдан Захарович Кобулов,1904年3月1日——1953年12月23日),1921年加入红军和共青团。1922年加入契卡。1925年加入俄共(布)。1937—1938年任格鲁吉亚副内务人民委员。1946—1953年任海外财产总局局长。1953年2—6月任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6月27日被捕,12月23日被处决。

[74] 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耶维奇·杰卡诺佐夫(Владимир Георгиевич Деканозов,1898年6月?日—1953年12月23日),1918年加入红军。1921年加入契卡。1938—1939年任格别乌副局长。1939—1941年任副外交人民委员兼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40—1941年任苏联驻德国大使。1941—1952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5—1947年复任副外交人民委员。1947—1952年任苏联国外财产总局副局长。1953年4—7月任格鲁吉亚内政部长。1953年6月被捕并被开除出党,12月23日被处决。

[75] 谢尔盖·阿尔森涅维奇·戈戈利泽(Сергей Арсеньевич Гоглидзе,1901年?月?日——1953年12月23日),1917年入伍。1918年加入红军。1921年加入契卡。1934—1937年任格鲁吉亚内政人民委员。1934—1938年任格鲁吉亚格别乌主席。1937—1938年任格鲁吉亚内务人民委员。1938—1941年任列宁格勒格别乌主席。1941—1943年任哈巴罗夫斯克格别乌主席。1943—1951年任远东格别乌主席。1951—1952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安全部部长。1952—1953年任苏联国家安全部副部长。1953年被处决。

[76] 帕维尔·雅科夫列维奇·麦希克(Павел Яковлевич Мешик,1910年12月23日——1953年12月23日),1930年加入联共(布)。1932年加入格别乌。1943—1945年任格别乌反情报总局局长。1953年3—7月任乌克兰内政部长,7月3日被捕,12月23日被处决。

[77] 列夫·叶梅利扬诺维奇·弗洛基米尔斯基(Лев Емельянович Влодзимирский,1905年1月10日——1953年12月23日),1919年加入红军。1928年加入格别乌。1931年加入联共(布)。1953年被处决。

[78] 亚历山大·格奥尔基耶维奇·列昂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Георгиевич Леонов,1905年?月?日——1954年12月19日),1921年加入契卡。40年代末参与制造“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案件。1951年因卷入“医生谋杀案”被解除一切职务并被捕。1954年被处决。

[79]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马罗夫(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Комаров,1916年?月?日——1954年12月19日),早年加入联共(布)。1938年加入格别乌。1951年因卷入“医生谋杀案”被捕。1954年被处决。

[80] 米哈伊尔·蒂莫菲耶维奇·利哈乔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Лихачёв,1913年?月?日——1954年12月19日),早年加入联共(布)。1932年加入格别乌。40年代末参与制造“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案件和“拉伊克案件”。1981年因卷入“医生谋杀案”被捕。1954年被处决。

[81]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切尔诺夫(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Чернов,1906—1991),早年加入联共(布)。1928年加入格别乌。1951年因“医生谋杀案”被捕。1954年被判处15年徒刑。1966年获释。其后的情况不详。

[82]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勃罗维尔曼(Яко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роверман,1908年1月5日——?),1929年加入格别乌。1946—1951年任苏联国家安全部秘书处副主任。1951年因“医生谋杀案”被捕。1954年被判处25年徒刑。1976年获释。其后的情况不详。

[83] 阿夫克森梯·纳里科耶维奇·拉帕瓦(Авксентий Нарикиевич Рапава,1899年5月4日——1955年11月15日),1919年加入俄共(布)。1924年加入契卡。1930—1931年任阿扎尔格别乌主席。1931—1933年任格鲁吉亚格别乌。副主席。1936—1939年任亚美尼亚副内政人民委员。1937年任格鲁吉亚副内政人民委员。1937—1938年任阿布哈兹人民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1943年任格鲁吉亚内务人民委员。1943—1948年任格鲁吉亚国家安全部部长。1948—1951年任格鲁吉亚司法部长。1951年因“明格列尔人案件”被捕。1953年获释。1953年4—7月任格鲁吉亚监察部长,7月17日再次被捕。1955年被处决。

[84] 尼古拉·马克西莫维奇·鲁哈泽(Николай Максимович Рухадзе,1905年10月4日——1955年11月15日),格鲁吉亚格别乌的主要负责人。1941—1948年任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1948—1952年任格鲁吉亚国家安全局局长。1952年被捕。1955年在第比利斯被处决。

[85] 沙尔瓦·奥塔洛维奇·策列铁里(Шалва Отарович Церетели,1894年?月?日——1955年11月15日),1914年入伍。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加入契卡。1941—1946年任格鲁吉亚第一副内政人民委员。1946—1953年任格鲁吉亚国家安全部副部长。1953年贝利亚垮台后被捕。1955年被处决。

[86] 格里戈里·纳乌莫维奇·卡明斯基(Григорий Наумович Каминский,1895年10月20日——1938年2月10日),191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7年任立宪会议议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图拉委员会主席。内战期间任图拉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图拉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南方阵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0—1921年任阿塞拜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巴库工人红军苏维埃主席。1928—1929年任全俄农业集体联盟主席,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1930—1934年任联共(布)莫斯科市委书记。1932—1934年任莫斯科执行委员会主席。1934—1937年任卫生人民委员。1935—1937年任苏联首席卫生检查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5年平反。

[87] 约瑟夫·米哈伊洛维奇·瓦雷基斯(Иосиф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рейкис,1894年10月6日——1938年7月29日),1911年开始从事社会民主主义运动。191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1920年任俄共(布)辛比尔斯克地区委员会主席、辛比尔斯克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18年领导镇压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叛乱。1920—1921年任维捷布斯克执行委员会主席。1921—1923年任巴库委员会副主席。1923—1924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1926年任土耳其斯坦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4—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6—1928年任联共(布)萨拉托夫省委书记。1928—1934年任联共(布)中部黑土省委第一书记。1934—1935年任联共(布)沃罗涅日省委第一书记。1935—1936年任联共(布)斯大林格勒省委第一书记。1937年1—10月任联共(布)远东省委第一书记。1937年10月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88] 卡尔·雅诺维奇·鲍曼(Карл Янович Бауман,1892年8月17日——1937年10月14日),190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7年是基辅十月革命领导人。1920年任库尔斯克工会理事会主席。1920—1923年任俄共(布)库尔斯克执行委员会主席。1923—1924年任俄共(布)组织和教学部副部长。1928年、1929—1930年任联共(布)莫斯科省委第一书记。1928—1929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候补成员。1928—1932年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29—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9—1932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31—1934年任联共(布)中亚局第一书记。1937年10月12日被捕,14日被拷打致死。1955年平反。

[89]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1905年5月24日——1984年2月21日),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被开垦的处女地》。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0] 阿维尔·萨夫隆诺维奇·叶努基泽(Авель Сафронович Енукидзе,1877年5月7日——1937年10月30日),1894年起开始组织学生运动。1899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起成为职业革命家。多次被捕和流放。1916年被征入伍。二月革命后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十月革命期间任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8—1922年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1922—1935年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1924—1934年任苏联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7—1934年任苏联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34—1935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9年平反。1960年恢复党籍。

[91]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Андр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Жда́нов,1896年2月26日——1948年8月31日),1915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6月加入红军。1917年二月革命后被选为团委员会成员,参与在乌拉尔进行革命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担任沙德林斯克苏维埃主席。8月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沙德林斯克委员会主席。十月革命后任沙德林斯克县苏维埃农业委员会委员。1922年任特维尔省执行委员会主席。1924—1934年担任联共(布)高尔基省委第一书记。1924—1929年任联共(布)下诺夫哥罗德省委第一书记。1934年2月调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34年12月兼任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书记、联共(布)列宁格勒市市委书记。1935年2月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5年5月任列宁格勒军区军事委员会委员。1938年3月任海军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兼任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1939年3月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40年1月任西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6月任苏联最高统帅部常务顾问。7月任西北方向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年2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4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同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48年因心脏病发作而逝世,葬于莫斯科红场。

[92] 费奥多尔·费多洛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Фёдор Фёдорович Раскольников,1892年1月28日——1939年9月12日),1910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2—1914年在《明星报》和《真理报》任职。二月革命后任喀琅施塔得苏维埃副主席,参与了十月革命。1918年当选立宪会议议员。内战期间曾任副海军司令、伏尔加河军事舰队司令、阿斯特拉罕—里海军事舰队司令、伏尔加—里海军事舰队司令、波罗的海舰队司令。1921—1923年任苏俄驻阿富汗大使。1930—1933年任苏联驻爱沙尼亚大使。1933—934年任苏联驻丹麦大使。1934—1938年任苏联驻保加利亚大使。1938年拒绝返回莫斯科,公开抨击斯大林的政策,并流亡法国。1939年因苏联签署《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密约》而精神失常,9月12日坠楼身亡。许多人怀疑他是被格别乌暗杀的。1963年平反。

[93] 维托夫·卡齐米洛维奇·普特纳(Витовт Казимирович Путна,1893年3月31日——1937年6月12日),1915年入伍。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红军。1918—1919年任斯摩棱斯克第1步兵师师长。1919年5—7月任第228卡累利阿军团司令。1920年参与苏波战争。1921年参与镇压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和坦波夫叛乱。1923年一度支持托洛茨基反对派。1929—1930年任苏联驻德国武官。1934—1936年任苏联驻英国武官。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57年平反。

[94] 扬·鲍里索维奇·加马尔尼克(Ян Борисович Гамарник,1894年6月2日——1937年5月31日),191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领导了基辅工人起义。同年当选为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委员,参与镇压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叛乱。1920—1921年任基辅革命委员会主席。1921—1923年任基辅执行委员会主席。1923—1924年任滨海边疆区执行委员会主席。1924—1926年任远东革命委员会主席。1925—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7—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7—1928年任联共(布)远东省委第一书记。1928—1929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1929—1937年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0—1934年任第一副陆海军人民委员兼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1937年兼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被授予一级集团军司令员军衔 。1937年被解职,改任中亚军区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因卷入“图哈切夫斯基案件”而自杀身亡。1955年平反。

[95] 列夫·扎哈洛维奇·梅赫利斯(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Мехлис,1889年1月1日——1953年2月13日),出身于一个犹太家庭。1907年加入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锡安工人”。1911年入伍。1918年加入俄共(布)。1922—1926年期间担任斯大林的私人秘书。1930—1931年任联共(布)中央新闻部长。1930—1937年任《真理报》总编辑。1937—1940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主要政治局局长,在此期间指挥了张鼓峰战役。1937—194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0—1941年任监察人民委员。1940—1944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1—1946年再次担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主要政治局局长。1946—1950年任监察部长。1949—1950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成员。1950年因中风退休。1953年逝世。

[96] 鲍里斯·米罗诺维奇·费尔德曼(Борис Миронович Фельдман,1890年?月?日——1937年6月12日),1913年入伍。1918年加入红军。1919年加入俄共(布)第9步兵师第1旅参谋长。1920年5—9月第57步兵师参谋长。1921年参与镇压了坦波夫叛乱。1922年5—7月任远东人民革命军参谋长。1928—1934年任列宁格勒军区参谋长。1934—1937年任红军指挥部办公厅主任。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7年平反。

[97] 维塔利·马尔科维奇·普里马科夫(Виталий Маркович Примаков,1897年12月18日——1937年6月12日),191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5年被捕并被判处终身监禁。二月革命后获释。参与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内战期间指挥了一支红色哥萨克骑兵师。1925—1927年支持托洛茨基。1926—1927年任列宁格勒军区第1步兵军军长。1927—1929年任苏联驻阿富汗武官。1930年任苏联驻日本武官。1931—1932年任伏尔加军区第13军军长。1932—1934年任北高加索军区副司令。1936年5—8月任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57年平反。

[98] 阿克马尔·伊克拉莫维奇·伊克拉莫夫(Акмаль Икрамович Икрамов,1898年?月?日——1938年3月13日),1918年加入俄共(布)。1921—1922年任土耳其斯坦共产党中央书记。1925—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9—1931年、1931—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中亚局书记。1929—1937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兼塔什干省委第一书记。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兼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7年平反。

[99]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格拉诺夫斯基(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рановский,1893年?月?日——1938年8月22日),1916年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2—1935年任别列兹尼科夫斯基化工厂厂长。1935—1937年在铁路人民委员会工作。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

[100] 阿维尔·洛沃维奇·勃罗多夫(Евель Львович Бродов,1894年?月?日——1937年12月10日),1919年加入红军。1920年加入俄共(布)。1936—1937年在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工作。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6年平反。

[101]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托多尔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Тодорский,1894年9月8日——1965年8月27日),一战时入伍。1918年加入俄共(布)。1938年被捕。1939年被判处15年徒刑。1955年平反,以中将军衔退役。1965年逝世。

[102] 奥西普·巴甫洛维奇·奥西波夫—施米特(Осип Павлович Осипов-Шмидт,1900年2月19日——1938年4月25日),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参加了内战。1936—1937年任副重工业人民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

[103] 尼古拉·费多洛维奇·尤什凯维奇(Николай Фёдорович Юшкевич,1885年1月5日——1937年5月28日),苏联化学家。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

[104] 潘蒂利蒙·伊万诺维奇·斯维斯童(Пантелеймон Иванович Свистун,1890年7月28日——1938年7月28日),1909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20—1921年任波尔塔瓦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25年任基辅苏维埃主席兼执行委员会主席。1927—1930年任乌克兰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31—1937年任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厂长。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105] 尼古拉·内斯托罗维奇·杰姆钦科(Николай Нестерович Демченко,1896年5月9日——1937年10月30日),191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25—1927年任乌克兰副工农检查院人民委员。1927—1928年任乌共(布)中央组织和分配部部长。1930—1932年任乌克兰农业人民委员。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6—1937年任第一副农业人民委员。1937年4—7月任粮食和畜牧业人民委员。1937年7月被捕,10月遇害。1954年平反。

[106] 格奥尔基·维萨里奥诺维奇·格瓦恰里亚(Георгий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Гвахария,1901年?月?日——1937年9月1日),1916年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曾在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工作。1937年遇害。

[107] 雅科夫·伊里奇·维斯尼克(Яков Ильич Весник,1894年8月19日——1937年11月17日),1913年入伍。二月革命期间在维堡领导赤卫队。1918年加入红军。1921年在战斗中身负重伤,随后复员。曾任苏联驻瑞典贸易代表。1931—1937年任克里沃罗格钢厂厂长。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

[108] 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谢列布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Серебровский,1884年12月25日——1938年2月10日),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与了1905年革命。十月革命后和内战期间曾任商品人民委员会委员、红军供应特别委员会主席、炮兵工厂中央理事会主席。1925—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7—1930年任苏联最高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32—1937年任副重工业人民委员。1937年被捕并被开除出党。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109] 伊万·彼得洛维奇·鲁勉采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Румянцев,1886年1月3日——1937年10月30日),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积极参与了1905年革命。1919—1920年任俄共(布)雅罗斯拉夫尔委员会主席。1921年任捷列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22—1924年、1927—1929年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1924年任俄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4—1925年任联共(布)彼尔姆执行委员会主席。192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5—1927年任联共(布)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执行委员会主席。1927—1928年任联共(布)弗拉基米尔省执行委员会主席。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6年平反。

[110]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司尔佐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Сырцов,1881年7月5日——1937年9月10日),191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担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罗斯托夫—纳希切万委员会主席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顿河地区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顿河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小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内战期间曾任第12军政治委员。1920—1921年任俄共(布)敖德萨省委书记。1921年参与镇压喀琅施塔得叛乱。1924—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6—1929年任联共(布)西伯利亚省委书记。1927—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9—1930年任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兼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0年同罗明纳兹组织反对派组织,被解除一切职务。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7年平反。1959年恢复党籍。

[111] 伊利亚·本尼迪克维奇·齐夫齐瓦泽(Илья Бенедиктович Цивцивадзе,1881年3月8日——1938年3月15日),1902年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5年被捕并被流放到伊尔库茨克。二月革命后获释。十月革命期间参加了莫斯科武装起义。1919—1921年任俄共(布)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1921—1922年任第比利斯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112]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1883年4月25日——1973年10月26日),苏俄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骑兵统帅,曾参加过日俄战争,一战期间曾在波兰、德国和奥地利作战。二月革命后曾被选为连士兵苏维埃主席、团士兵苏维埃主席和师苏维埃副主席。十月革命后回乡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建立了骑兵游击队。内战期间曾担任著名的红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1919年加入俄共(布)。内战后曾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

[113] 格里高利·叶列梅耶维奇·叶夫多基莫夫(Григорий Еремеевич Евдокимов,1884年10月?日——1936年8月25日),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早年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多次被捕和流放。1917年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同年当选为全俄立宪会议议员。1922—1925年任彼得格勒工会理事会主席。1923—1925年任彼得格勒苏维埃和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25年9月—1926年1月8日任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第一副书记。他是“新反对派”主要成员。1926年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和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26年以后是“联合反对派”成员。1927年11月被开除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组织局。1927年12月被开除出党。1928年恢复党籍。1934年再次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36年遇害。1988年平反并恢复党籍。

[114] 伊万·尼基托维奇·斯米尔诺夫(Иван Никитич Смирнов,1881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1899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以后是布尔什维克。多次被捕和流放。1918—1919年任苏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19年任俄共(布)西伯利亚委员会主席,参与消灭了高尔察克的军队。1919—1921年任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得到了“西伯利亚的列宁”的赞誉。1919—1921年任俄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1—1927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员。1923—1927年任邮电人民委员。他是左翼反对派成员。参与签署了“四十六人声明”。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8年假装向斯大林屈服而恢复党籍,暗中继续从事反对派活动。1931—1933年间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斯米尔加、姆拉奇科夫斯基、捷尔—瓦加尼扬等人秘密组织左翼反对派。1932年重新与托洛茨基取得联系,并曾为《反对派公报》供稿。1932年与罗明纳兹领导的“左—右反对派”组织、奥新斯基领导的反对派组织、萨法罗夫领导的“左翼季诺维也夫派”反对派组织结成反斯大林主义联盟,事情泄露后于1933年初被捕,并被判处5年徒刑。1936年遇害。1988年平反。

[115] 伊万·彼得洛维奇·巴卡耶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Бакаев,1887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出身于农民家庭。1905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次被捕和流放。十月革命时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书记。1918年加入红军。1925—1926年任列宁格勒执行委员会主席。1925—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他是左翼反对派成员,先后参加了“新反对派”和联合反对派。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8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4年再度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36年遇害。1988年平反。

[116] 瓦加尔沙克·阿鲁蒂翁诺维奇·捷尔—瓦加尼扬(Вагаршак Арутюнович Тер-Ваганян,1893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1912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1920年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莫斯科苏维埃委员。1923年起是左翼反对派,参与签署了四十六人声明。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3年因参加斯米尔诺夫领导的左翼反对派而再次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34年获释并恢复党籍。1935年再次被开除出党并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36年遇害。1988年平反。

[117] 谢尔盖·维塔利耶维奇·姆拉奇科夫斯基(Сергей Витальевич Мрачковский,1888年6月15日——1936年8月25日),出身于革命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民粹主义革命组织“南俄工人同盟”的组织者之一。1905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多次被捕。二月革命后是叶卡捷琳堡苏维埃委员。1918年加入红军。1923年起支持托洛茨基,反对托洛茨基与列宁格勒反对派结盟。1927年被开除出党。1930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3年再次被开除出党。1935年被捕。1936年遇害。1988年平反。

[118] 叶菲姆·亚历山德罗维奇·德列伊泽尔(Ефим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Дрейцер,1894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1917年加入红军。此后加入了俄共(布)。曾在多所军事学院任教。1923年起是左翼反对派。1927年组织了十月革命10周年的反对派游行示威活动。1928年被捕。1930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6年4月被捕,8月遇害。1988年平反。

[119] 爱德华·所罗门诺维奇·戈尔茨曼(Эдуард Соломонович Гольцман,1882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1900年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从事经济工作。1926年起支持联合反对派。1927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秘密加入斯米尔诺夫领导的左翼反对派组织,并与托洛茨基保持通信往来。1936年4月被捕,8月遇害。1988年平反。

[120] 艾萨克·艾萨维奇·列因戈尔德(Исаак Исаевич Рейнгольд,1897年?月?日——1936年8月24日),1918年任维捷布斯克工兵代表苏维埃主席。1919年任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此后曾在苏联财政人民委员会、农业人民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1927年因支持左翼反对派被开除出党。1928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5年再次被开除出党。1936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88年平反。

[121] 理查德·维托多维奇·皮克尔(Ричард Витольдович Пикель,1896年7月20日——1936年8月25日),191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19年3—11月任俄共(布)明斯克委员会主席。1925年是“新反对派”。1926年以后是联合反对派。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6年6月16日被捕,8月25日遇害。1988年平反。

[122] 瓦伦丁·巴甫洛维奇·奥尔伯格(Валентин Павлович Ольберг,1907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出身于孟什维克家庭。二月革命后定居拉脱维亚。1928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30年试图加入德国左翼反对派,但未果,遂加入兰道小组。1930—1932年在马克思主义工人学校任教。1931年脱离左翼反对派。1933年流亡苏联。1936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88年平反。

[123] 科农·鲍里索维奇·别尔曼—尤林(Конон Борисович Берман-Юрин,1901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出生于拉脱维亚库尔兰。1921年加入拉脱维亚共产党。1924年因私自前往德国被开除出党。后加入德国共产党,在地区局工作。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流亡苏联。1936年5月22日被捕,8月25日遇害。1988年平反。

[124] 伊利亚—大卫·伊扎列维奇·克鲁格利扬茨基(Илья-Давид Израилевич Круглянский,1897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5日),原名弗里茨·大卫(Fritz David),早年加入犹太社会主义工人党。1926年起被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驻到德国工作,并加入了德国共产党。1933年回国,曾任《真理报》顾问、《红旗报》和《消息报》编辑。在此期间是左翼反对派。1936年7月20日被捕,8月25日遇害。1988年平反。

[125] 莫伊塞·伊里奇·卢里耶(Моисей Ильич Лурье,1897年8月22日——1936年8月24日),化名亚历山大·埃梅尔(Alexander Emel),早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5年移居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学校任教。1936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88年平反。

[126] 纳坦·拉扎列维奇·卢里耶(Натан Лазаревич Лурье,1901年?月?日——1936年8月25日),出生于波兰一个犹太人家庭。曾参加德国共产党青年组织,后流亡苏联。1936年8月13日被捕,8月25日遇害。1988年平反。

[127] 格奥尔基·列昂尼多维奇·皮达可夫(Георгий Леонидович Пятаков,1890年8月6日——1937年1月30日),又译“皮亚塔科夫”。中学时即参加无政府主义运动,1910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2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1912年被捕并被流放西伯利亚,不久即逃脱,前往瑞士。1917年二月革命后返回乌克兰,内战期间曾任乌克兰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书记、乌克兰临时工农政府主席。1922年担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23年参加左翼反对派,在1923年至1927年间是左翼反对派重要成员,期间被开除出党,1928年做了忏悔后被重新吸收入党,担任国家银行副行长,1931年至1932年任最高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32年至1934年任副重工业人民委员,1934年至1936年任第一副重工业人民委员。1937年在大清洗中遇害。1988年平反。

[128] 卡尔·伯恩哈多维奇·拉狄克(Карл Бернгардович Радек),真名卡洛尔·索贝尔松(Karol Sobelsohn,1885年10月31日——1939年5月19日),1903年起参加加里西亚、波兰和德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参加过1905年革命,并因此被捕和关押过一年。后来在波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报纸编辑部中工作。1912年被波兰党开除,1913年被德国党开除。一战中持国际主义立场,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曾在外交人民委员会中工作。1919年后担任过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1919年至1923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是托洛茨基反对派的重要成员,1927年因此被开除出党。1929年恢复党籍。1936年再次被开除出党。1937年以“间谍罪”被判刑。1939年遇害。1988年恢复名誉。

[129]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索柯里尼科夫( 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Сокольников,1888年8月15日——1939年5月21日),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月革命后曾参加过对德和谈,并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上签字,曾任第8集团军政委。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曾任财政人民委员,1924年5月成为俄共(布)政治局候补委员,1929年至1932年任驻英大使。在大清洗中遇害,1988年获平反。

[130] 列昂尼德·彼得罗维奇·谢列布里亚科夫(Леонид Петрович Серебряков,1888年5月30日——1937年2月1日),出生在萨马拉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1905年加入布尔什维克。曾在多地领导地下工作。二月革命后任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19—1920年任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同时是南方阵线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1919—1921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员。1919年3—11月是俄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兼红军政治局局长。1920—1921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和组织局委员。1921年起在铁路人民委员会工作。1922—1924年任副铁路人民委员。他是左翼反对派成员,参与签署了“四十六人声明”。1927年12月在联共(布)第十五届代表大会上被开除出党。1929年投降,1930年1月恢复党籍。1931年起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的公路运输中央管理局局长,1936年8月再度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37年1月30日被判处死刑,2月1日遇害。1987年平反。

[131]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穆拉洛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Муралов,1877年?月?日——1937年2月1日),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积极参与了1905年革命。一战爆发时被征入伍。1917年二月革命后发起成立莫斯科士兵苏维埃,9月任莫斯科士兵代表苏维埃副主席。1917年10月是莫斯科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领导了莫斯科武装起义领导人。1917—1919年任莫斯科军区政委。1920年进入农业人民委员会工作。1921 年3月1日被重新任命为莫斯科军区司令,1924年5月被任命为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25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是联合反对派成员,1927年11月被开除出中央执行委员会,12月被开除出党。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86年平反。

[132] 雅科夫·阿布拉莫维奇·利夫希茨(Яков Абрамович Лившиц,1897年1月3日——1937年2月1日),1913年加入社会革命党。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9年加入契卡。1920年起是“工会反对派”。1923年起是左翼反对派成员。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8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5—1936年任副铁路人民委员。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88年平反。

[133] 雅科夫·纳乌莫维奇·德罗布尼斯(Яков Наумович Дробнис,1890年3月6日——1937年2月1日),1904年加入崩得。多次被捕和流放。1918年以后是乌克兰地下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21年曾任敖德萨市长。1922年进入小人民委员会工作。1923年起是左翼反对派成员,参与签署了四十六人声明。1927年被开除出党。1930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6年再次被捕。1937年遇害。1988年平反。

[134] 米哈伊尔·所罗门诺维奇·博古斯拉夫斯基(Михаил Соломонович Богуславский,1886年5月1日——1937年2月1日),1904年加入犹太社会党。参与了1905年革命。1905年加入犹太社会主义工人党。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内战期间曾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乌克兰国防人民委员。1922—1924年任莫斯科苏维埃副主席。1924—1927年任俄罗斯联邦小人民委员会主席。1923年起是左翼反对派成员,签署了四十六人声明。1927年被开除出党。1930年投降并恢复党籍。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87年平反。

[135]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克尼亚谢夫(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нязев,1893年?月?日——1937年2月1日),1918年加入俄共(布)和红军。20—30年代在铁路部门工作。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63年平反。

[136] 斯坦尼斯拉夫·安东诺维奇·拉塔伊恰克(Станислав Антонович Ратайчак,1894年?月?日——1937年2月1日),1914年加入德军。1915年被俘。1917年加入红军。1932—1934年任副重工业人民委员。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88年平反。

[137] 鲍里斯·奥西波维奇·涅尔金(Борис Осипович Норкин,1895年?月?日——1937年2月1日),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契卡。1932年担任克麦罗沃面粉部门负责人。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63年平反。

[138]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舍斯托夫(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естов,1896年?月?日——1937年2月1日),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长期在采矿业工作。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88年平反。

[139] 米哈伊尔·斯捷潘诺维奇·斯特罗伊洛夫(Михаил Степанович Строилов,1899年?月?日——1941年9月11日),苏联采矿业工程师。1936年被捕。1937年被判处8年徒刑。1941年遇害。1990年平反。

[140] 约瑟夫·德米特里耶维奇·图罗克(Иосиф Дмитриевич Турок,1900年?月?日——1937年2月1日),1917年加入红军。1918年加入俄共(布)。1920年起从事铁路运输工作。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63年平反。

[141] 伊万·伊索福维奇·赫拉谢(Иван Иосифович Граше,1880年?月?日——1937年2月1日),苏联经济学家。1921年加入俄共(布)。30年代在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工作。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63年平反。

[142] 加夫里尔·埃夫雷莫维奇·普申(Гавриил Ефремович Пушин,1896年?月?日——1937年2月1日),1924年加入俄共(布)。1931年起在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工作。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63年平反。

[143] 瓦伦丁·沃尔夫里多维奇·阿尔诺德(Валентин Вольфридович Арнольд,1894年?月?日——1941年9月11日),早年入伍。1917年流亡美国。1923年回国。此后在矿业部门工作。1936年被捕。1937年被判处10年徒刑。1941年遇害。1988年平反。

[144]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廷斯基(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естинский,1883年10月13日——1938年3月15日),1903年参加布尔什维克,二月革命后于1917年8月当选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1919年当选为组织局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21年3月任苏俄驻德国大使。在1923年至1927年间支持左翼反对派,但从1927年晚期开始逐渐与其疏远,1928年4月正式同左翼反对派脱离关系。1937年在大清洗中被捕,1938年遇害。后获平反。

[145] 赫里斯季安·格奥尔基耶维奇·拉科夫斯基(Xристиан Георгиевич Раковский,1873年8月13日——1941年9月11日),保加利亚社会主义革命家,长期同托洛茨基合作。曾参加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同盟、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积极参加了巴尔干地区和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1923年后支持左翼反对派。1934年向斯大林屈服,1937年在大清洗中被捕,1941年遇害。1988年获平反。

[146] 阿尔卡季·帕夫洛维奇·罗森戈尔茨(Аркадий Павлович Розенгольц,1889年11月4日——1938年3月15日),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了1905年革命。1917年参与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加入红军。1919年是“军事反对派”。1923—1925年任红军空军司令。1925—1927年任苏联驻英国大使。1927—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0—1937年任外贸人民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88年平反。

[147]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Иванов,1893年3月11日——1938年3月15日),1912年起开始从事社会民主主义运动。1915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20—1921年任俄共(布)雅罗斯拉夫尔执行委员会主席。1925—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5—1927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1927—1931年任联共(布)北高加索省委第二书记。1931—1937年任联共(布)北方省委第一书记。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36—1937年任森林工业人民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9年平反。

[148]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切尔诺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Чернов,1891年11月8日——1938年3月15日),1909年加入孟什维克。1919年加入孟什维克国际派。1920年加入俄共(布)。1925—1928年任乌克兰贸易人民委员。1928—1930年任苏联贸易人民委员。1930—1932年任副供应人民委员。1934—1937年任农业人民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88年平反。

[149] 格里戈里·费多洛维奇·格林柯(Григорий Фёдорович Гринько,1890年11月18日——1938年3月15日),1906年加入社会革命党。1913年入伍。1919年领导了乌克兰左派社会革命党。1920年加入俄共(布)。1922—1923年、1925—1926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23—1925年任基辅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基辅苏维埃主席。1926—1929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29—1930年任副农业人民委员。1930—1937年任财政人民委员。1937年被开除出党并被捕。1938年遇害。1959年平反。

[150] 艾萨克·阿布拉莫维奇·捷连斯基(Исаак Абрамович Зеленский,1890年6月10日——1938年3月15日),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多次被捕和流放。1917年参与了莫斯科武装起义。1921—1924年任俄共(布)莫斯科执行委员会主席。1921—1922年任俄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4—1931年任联共(布)中央中亚局书记。1929—1931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32—1937年任苏联中央消费者社会联盟主席。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9年平反。

[151] 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别索诺夫(Серг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Бессонов,1892年8月6日——1941年9月11日),1911年加入社会革命党。1919年加入红军。1920年加入俄共(布)。1924—1925年任乌拉尔大学校长。1925—1927年任乌拉尔理工学院校长。1932—1933年任苏联驻英国贸易代表。1933—1937年任苏联驻德国大使馆顾问。1937年被捕。1938年被判处15年徒刑。1941年遇害。1966年平反。

[152] 瓦西里·福米奇·沙兰戈维奇(Василий Фомич Шарангович,1897年3月25日——1938年3月15日),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红军。1919年参与了苏波战争。1920年被波兰政府逮捕,被判处20年徒刑。1921年获释。1924—1929年任白俄罗斯工会理事会书记。1929—1930年任联共(布)伊尔库茨克省委书记。1930—1934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中央第二书记。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7年3—7月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1937年7月被捕。1938年遇害。1957年平反。

[153] 普罗科匹·季莫菲耶夫维奇·祖巴列夫(Прокопий Тимофеевич Зубарев,1886年2月?日——1938年3月15日),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22年任乌法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1923年任巴什基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24—1929年任联共(布)库尔干执行委员会主席。1929—1930年任联共(布)乌拉尔省委第二书记。1934—1937年任副农业人民委员。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65年平反。

[154] 帕维尔·彼得洛维奇·布拉诺夫(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Буланов,1895年2月12日——1938年3月15日),1916年入伍。1917年加入赤卫队。1918年加入俄共(布)。1921年加入契卡。1929年参与了将托洛茨基驱逐出境的行动。1934—1936年任内务人民委员会秘书。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88年平反。

[155] 列夫·格里戈里耶维奇·列文(Лев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Левин,1870年?月?日——1938年3月15日),苏联医学家。内战期间在卫生人民委员会工作。1920年起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工作。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88年平反。

[156]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普列特涅夫(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Плетнёв,1871年11月25日——1941年9月11日),苏联医学家。早年曾加入立宪民主党。1929—1937年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工作。1937年被捕。1938年被判处25年徒刑。1941年遇害。1985年平反。

[157] 伊格纳斯·尼古拉耶维奇·卡扎科夫(Игнат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азаков,1891年?月?日——1938年3月15日),早年在粮食人民委员会工作。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

[158] 维尼亚明·阿达莫维奇·马克西莫夫—季科夫斯基(Вениамин Адамович Максимов-Диковский,1900年?月?日——1938年3月15日),1919年加入红军。1920年加入俄共(布)。1932—1935年期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1935—1937年任铁路人民委员会粮食部书记。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88年平反。

[159] 彼得·彼得洛维奇·克留奇科夫(Пётр Петрович Крючков,1889年11月12日——1938年3月15日),1918年起担任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秘书。1937年2—10月任高尔基博物馆馆长。1937年10月被捕。1938年遇害。1988年平反。

[160] 米哈伊尔·蒂莫罗维奇·勃加日巴(Михаил Тимурович Бгажба,1915—1993),1941年加入红军。1942。年加入联共(布)。1957—1958年任阿布哈兹部长会议主席。1958—1965年任格鲁吉亚共产党阿布哈兹省委第一书记。1958—1966年任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1962—196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93年逝世。

[161] 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扎科夫斯基(Леонид Михайлович Заковский,1894年?月?日——1938年8月29日),真名亨利·厄尔涅斯托维奇·斯图比斯(Генрих Эрнестович Штубис),早年即参与无政府主义运动。191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加入契卡。曾被派驻敖德萨、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担任全权代表。1934年任白俄罗斯内务人民委员。1934—1938年任格别乌驻列宁格勒全权代表,积极参与了大清洗运动。1938年任副内务人民委员兼格别乌莫斯科局局长。同年遇害。后获平反。

[162]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彼得罗夫斯基(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Петровский,1878年1月23日——1958年1月9日),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2年当选为第四届国家杜马代表。1913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1914年被捕,1915—1917年间被流放。二月革命后任雅库特民政委员会主席。1917年7月起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委委员、全俄立宪会议议员。1917—1919年任内政人民委员。1918年加入契卡。1918—1919年、1920—1921年任俄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18—1919年、1919—1920年、1920—1938年任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兼乌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19—1920年任全乌克兰革命委员会主席。1921—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2—1938年任乌克兰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6—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7—1939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委员会主席。1938—1939年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1939年受到批判,被解除一切职务。1940年改任革命博物馆副馆长,后退休。1956年受邀参加苏共二十大。1958年逝世。

[163] 安德烈·亚努瓦里耶维奇·维辛斯基(Андрей Януарьевич Вышинский,1883年12月10日——1954年11月22日),1902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参加孟什维克,参加过1905年革命,1908年被捕,1909年获释。获释后继续参加孟什维克的活动。1917年曾签署过逮捕列宁的命令。十月革命后,接近斯大林,并进入粮食人民委员部工作。1920年参加俄共(布)。1925年任莫斯科大学校长。1928年在沙赫特案件中担任检察官。1935年担任苏联总检察长,在大清洗期间,在莫斯科审判中担任检察官。1937年至1941年任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律研究所所长。1939年至1944年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9年至1953年任外交部长。

[164]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帕夫洛夫(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Павлов,1929年1月19日——1993年10月7日),1952年加入共青团。1954—1961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5—1958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二书记。1957—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9—1968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1961—197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68—1983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体育委员会主席。1971—1976年任苏共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1977—1983年任苏联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1983—1985年任苏联驻蒙古特命全权大使。1985—1989年任苏联驻缅甸大使。1989年退休。

[165]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1890年11月19日——1938年11月9日),1914年被征入伍。1916年退役,同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内战期间曾任车里雅宾斯克革命委员会主席、第51步兵师师长。1921年任远东革命委员会主席、远东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兼战争部长。1922—1923年任第1步兵军团司令。1924年化名“加仑”(Блюхер),来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首席军事顾问。1925年回国。1926—1927年担任国民革命军首席军事顾问。1929—1938年任远东特种红旗军司令,期间指挥了中东路战争。1934—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3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37—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38年7—10月任远东阵线指挥官,期间指挥了张鼓峰战役。1938年10月被捕,11月遇害。1956年平反。

[166] 勒文·伊萨维奇·米尔佐扬(Левон Исаевич Мирзоян,1897年11月14日—1939年2月26日),1917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26—1929年任阿塞拜疆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1927—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9—1933年期间任联共(布)彼尔姆省委书记、乌拉尔省委书记。1933—1938年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1934—1938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38年被捕。1939年遇害。1958年平反。

[167] 伊万·德米特里耶维奇·奥拉赫拉什维利(Иван Дмитриевич Орахелашвили,1881年5月29日—1937年12月11日),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积极参与了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后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弗拉季卡夫卡兹工兵代表苏维埃主席。1917—1920年任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20—1922年任格鲁吉亚共产党(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格鲁吉亚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23—1925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26—1929年任联共(布)跨高加索省委第一书记。1931—1932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1937年任联共(布)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副主任。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5年平反。

[168] 玛丽亚·普拉通诺夫娜·奥拉赫拉什维利(Мариам Платоновна Орахелашвили,1887年?月?日——1937年9月17日),伊万·德米特里耶维奇·奥拉赫拉什维利(Иван Дмитриевич Орахелашвили)的妻子。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36年任《共产主义教育》杂志编辑。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

[169] 沙尔瓦·祖拉波维奇·埃利亚瓦(Шалва Зурабович Элиава,1883年9月18日——1937年12月3日),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积极参加了1905年革命。多次被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任沃洛格达工兵代表苏维埃主席、沃洛格达执行委员会主席。1920—1921年任苏俄驻土耳其和波斯全权代表。1921—1922年任格鲁吉亚海军人民委员。1922—1923年任外高加索联邦海军人民委员。1923—1931年任外高加索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1927年起兼任外高加索联邦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1931—1936年任苏联副对外贸易人民委员。1936—1937年任副轻工业人民委员。1937年在大清洗运动中遇害。1956年平反。

[170] 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安德里扬诺夫(Васи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Андрианов,1902年3月8日——1978年10月3日),1924年加入红军。1926年加入联共(布)。1932—1934年任联共(布)莫斯科涅沃洛兴斯基区委副书记。1938年5—11月任联共(布)斯大林格勒省委第二书记。1939—1946年任联共(布)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省委第一书记。1939—195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0—1949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6—1952年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长。1943—1953年任苏共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1949—195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52—1953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3—1956年任监察部副部长。1956年退休。

[171] 伊万·亚历山大多罗维奇·别涅吉克托夫(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енеди́ктов,1902年3月23日——1983年7月28日),1930年加入联共(布)。1937—1938年任俄罗斯联邦粮食和牲畜农场人民委员。1938年3—11月任苏联第一副农业人民委员。1938—1943年任农业人民委员。1939—1941年、1952—197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1—1945年、1949—1957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1—1952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6—1947年、1947—1953年、1953—1955年任农业部长。1953年4—9月、1959—1967年任苏联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1953年9—12月任农业和采购部长。1955—1957年任不管部长。1956—1957年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57—1959年任俄罗斯联邦农业部长兼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67—1971年任苏联驻南斯拉夫大使。1971年退休。

[172] 乌斯曼·尤苏波维奇·尤苏波夫(Усман Юсупович Юсупов,1901年2月18日——1966年5月7日),1926年加入联共(布)。1929—1936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31—1934年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1936年任乌兹别克斯坦食品工业人民委员。1937—1950年任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37—195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5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39—195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0—1953年任苏联棉花种植部长。1953—1955年任乌兹别克斯坦部长会议主席。1959年退休。

[173] 列昂尼德·罗曼诺维奇·科尔涅茨(Леонид Романович Корниец,1901年8月8日——1969年5月29日),1922年加入红军。1938年2—8月任乌克兰共产党(布)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省委第二书记。1938年3—7月任乌克兰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1939年任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39—1944年任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1939—1969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7—1950年任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副主席。1950—1953年任乌克兰部长会议副主席。1956—1958年任苏联储备部长。1958—1961年任粮食部长。1961—1963年任苏联国家储备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63—1969年任国家储备委员会主席。

[174] 杰米扬·谢尔盖耶维奇·科罗特钦科(Демьян Сергеевич Коротченко,1894年11月17日——1969年4月7日),出身于工人家庭,参加了一战。二月革命期间参加赤卫队。1918年加入俄共(布),在乌克兰领导游击队。1919年加入红军。1927—1930年任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1936—1937年任联共(布)莫斯科省委第二书记。1937年6—11月任联共(布)西部地区委员会主席。1937—1938年任乌共(布)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省委代理第一书记。1938—1939年任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1939—1946年任乌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46—1947年任乌共(布)中央第二书记。1947年3—12月任乌共(布)工业局书记。1947—1954年任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1952—1953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4—1969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兼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57—1961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69年逝世。

[175]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сыгин,1904年2月8日——1980年12月18日),1919年加入红军。1927年加入联共(布)。1938—1939年任列宁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39—1940年任纺织工业人民委员。1939—1980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3—1946年任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年3月15—23日任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1946—198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8年2—12月任财政部长。1948—1952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48—1953年任轻工业部部长。1953年3—8月任轻工业和食品工业部长。1953—1954年任消费品工业部长。1953—1956年、1957—1960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9—1960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60—1964年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0—1966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64—1980年任部长会议主席。1966—1980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68年起推行“改革”,在苏联国内推行资本主义。1980年逝世。

[176]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米哈伊洛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ихайлов,1906年9月27日——1982年5月24日),1930年加入红军和联共(布)。1938—1952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组织局委员。1939—197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1—1957年、1961—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2—1953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兼苏共中央书记。1953—1954年任苏共莫斯科省委第一书记。1954—1955年任苏联驻波兰大使。1955—1960年任苏联文化部长。1960—1965年任苏联驻印度尼西亚大使。1965—1970年任苏联部长会议新闻委员会主席。1970年退休。

[177] 马克·鲍里索维奇·米丁(Марк Борисович Митин,1901年6月22日——1987年1月15日),苏联哲学家。1919年加入俄共(布)和红军。1923年曾短暂支持托洛茨基反对派。1936—1939年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主任。在此期间大力拥护斯大林,迫害德波林学派。1939—1961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3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39—1944年任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所长。1942—1946年任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成员。1950—1962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50年代起在大学任教。

[178]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别哥夫(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егов,1905年4月3日——1991年4月19日),1930年加入联共(布)。1937—1945年、1949—1953年、1973—1977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1947年任联共(布)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委第一书记。1939—198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8—1952年任苏共中央轻工业部部长。1952—1953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3—195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1956—1963年任苏联驻伊朗特命全权大使。1964—1967年任苏联驻阿尔及利亚特命全权大使。1967—1973年任苏联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1973—1975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82年退休。

[179] 米哈伊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别尔乌辛(Михаи́л Гео́ргиевич Перву́хин,1904年10月1日——1978年7月22日),1918年加入共青团。1919年加入俄共(布)。1938—1939年任第一副重工业人民委员。1939—1940年任电厂和电力工业人民委员。1939—196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0—1946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1—195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2—1946年任化学工业人民委员。1946—1950年任化学工业部长。40年代参与了研发原子弹的工作。1952—1957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3—195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5—1957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56—1957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1957年4—7月任中型机械制造部长。1957年6月参加莫洛托夫领导的“反党集团”,企图推翻赫鲁晓夫统治,失败后被解除一切职务。1957—1958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对外经济委员会主席。1957—1961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8—1963年任苏联驻民主德国大使。1963—1965年在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作。1965年起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1978年逝世。

[180] 潘蒂利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Пантелеймон Кондра́тьевич Пономаре́нко,1902年7月27日——1984年1月18日),1918年加入红军。1925年加入俄共(布)。1938—1947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中央第一书记。1944—1946年任白俄罗斯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1948年任白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1950—1952年任采购部长。1952—1953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兼部长会议副主席。1953—1954年任苏联文化部长。1953—1956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4—1955年任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55—1957年任苏联驻波兰特命全权大使。1957—1959年任苏联驻印度和尼泊尔特命全权大使。1959—1962年任苏联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1963—1965年任苏联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1965—1978年在苏共中央社会科学研究所任教。1978年退休。

[181]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波斯佩洛夫(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спелов,1898年6月20日——1979年4月22日),191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30—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4—197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0—1949年任《真理报》总编辑。1946—196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9—1952年、1961—1967年任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所长。1953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53—1960年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1960—1961年是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71年退休。

[182]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沙胡林(Алексей Иванович Шахурин,1904年2月25日——1975年7月3日),1925年加入联共(布)。1926年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1938—1939年任联共(布)雅罗斯拉夫尔市委第一书记。1939—1940年任联共(布)高尔基省委第一书记。1940—1946年任航空工业人民委员。1946年被捕并被判处7年徒刑。1953年获释并平反。1953—1957年任航空工业部第一副部长。1957—1959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退休。

[183]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Семё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1895年2月18日——1970年3月31日),1914年入伍。1918年加入红军。1919年加入俄共(布)。1937—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4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0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40—1941年任国防人民委员。1946—1949年任南乌拉尔军区司令。1949—1960年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1952—1970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2—1970年任苏联退伍军人委员会主席。

[184] 阿尔森尼·格里戈里耶维奇·兹维列夫(Арсен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верев,1900年2月18日——1969年7月27日),1919年加入俄共(布)。1921年加入红军。1937—1938年任副财政人民委员。1937—1945年、1949—1957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48年、1948—1960年任财政部长。1939—196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60年退休。

[185] 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多罗宁(Павел Иванович Доронин,1909年6月30日——1976年7月16日),1923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加入格别乌。1938—1948年任联共(布)库尔斯克省委第一书记。1953—1954年任斯摩棱斯克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54—1961年任苏共斯摩棱斯克省委第一书记。1961年退休。

[186] 亚历山大·费多洛维奇·戈尔金(Александр Фёдорович Горкин,1897年8月24日——1988年6月29日),191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7—1919年任特维尔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书记。1918—1919年任特维尔执行委员会主席。1920年加入红军。1933—1934年任联共(布)伏尔加省委萨马拉市委第二书记。1934—1937年任联共(布)奥伦堡省委第一书记。1937—1938年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1937—197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53年、1956—1957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2—1976年任苏共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1957—1972年任苏联最高法院院长。1959—1961年任苏共中央审计委员会主席。1976年退休。

[187]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古萨罗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Гусаров,1905年8月3日——1985年3月17日),1925年加入俄共(布)。1938年任联共(布)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委书记。1939—1946年任联共(布)彼尔姆省委第一书记。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6—1947年、1950—1953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47—1950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53—1955年任苏共图拉省委第一书记。1955—1957年任俄罗斯联邦地方工业部长。1971—1984年任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顾问。1984年退休。

[188] 谢苗·德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Семён Денисович Игнатьев,1904年9月1日——1983年11月27日),1919年加入共青团。1920年加入契卡。1926年加入联共(布)。1937—1943年任联共(布)布里亚特蒙古省委第一书记。1939-—196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3—1946年任联共(布)巴什基尔省委第一书记。1947—1949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中央第二书记。1949—1950年任苏共中央中亚局书记。1951—1953年任国家安全部部长。1952—1953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3年3—4月任苏共中央书记。1953—1957年任苏共巴什基尔省委第一书记。1957—1960年任苏共鞑靼省委第一书记。1960年退休。

[189] 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伊格纳托夫(Никола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Игнатов,1901年5月3日——1966年11月14日),1917年加入赤卫队。1918年加入红军。1921年加入契卡。1924年加入俄共(布)。1937—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40年任联共(布)古比雪夫省委第一书记。1939—1941年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44—1948年任联共(布)奥廖尔省委第一书记。1949—1952年任苏共克拉斯诺达尔省委第一书记。1952—1953年任苏联采购部长兼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2—196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3年任苏共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1953—1954年任苏共列宁格勒省委第二书记。1954—1955年任苏共沃罗涅日省委第一书记。1955—1957年任苏共高尔基省委第一书记。1957—1960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57—1961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1959年4—11月、1962—1966年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1962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61—1962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国家采购委员会主席。

[190]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卡夫塔诺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афтанов,1905年9月12日——1978年11月1日),1926年加入联共(布)。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37—1946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1941—194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6—1951年任苏联高等教育部长。1953—1959年任苏联第一副文化部长。1959—1962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1962—1973年任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学技术研究所所长。1978年逝世。

[191] 帕维尔·季莫费耶维奇·科马罗夫(Паве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омаров,1898年6月30日——1983年5月2日),1920年加入俄共(布)。1937年任莫斯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37—1938年、1938—1942年任联共(布)沃洛格达省委第一书记。1937—1945年、1949—1957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1961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2—1948年任联共(布)萨拉托夫省委第一书记。1951—1952年任苏联采购部副部长。1952—1959年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退休。

[192] 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克鲁格洛夫(Серге́й Ники́форович Кругло́в,1907年9月19日——1977年7月6日),1924年起参加工作。1928年加入联共(布)。1938—1939年任内务人民委员会特别专员。1939—1941年任副内政人民委员。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1年2—7月任第一副内政人民委员。1941—1943年任副内务人民委员。1943—1945年任第一副内务人民委员。1945—1953年任内政部长。1952—195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56—1957年任电厂建设部副部长。1957—1958年任基洛夫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58年被解除一切职务。1960年被开除出党。1977年因车祸身亡。

[193]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1897年5月26日——1968年12月30日),1915年起开始参与工人运动。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红军。1919—1920年任第14师副参谋长。1924—1932年在莫斯科军区工作。1931—1932年任莫斯科军区参谋长。1932—1934年任白俄罗斯军区参谋长。1934—1936年任远东特种红旗军参谋长。1936—1937年化名“彼得洛维奇”(Петрович)参加西班牙内战。1937—1938年任红军总参谋部副主任。1938—1939年任伏尔加河军区司令。1939—1940年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40年6—8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1940—1941年任红军总参谋长。1941年6月被捕,9月获释。卫国战争期间曾任沃尔霍夫阵线司令、第33军军长、卡累利阿阵线司令。1944年晋升为元帅军衔。1945—1947年任远东滨海边疆区军区司令。1947—1949年任莫斯科军区司令。1939—1956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6—1961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0—1961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68年逝世。

[194]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帕托利切夫(Никола́й Семёнович Пато́личев,1908年9月10日——1989年12月1日),1928年加入联共(布)。1937—198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1941年任联共(布)雅罗斯拉夫尔省委第一书记兼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41—1986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2—1946年任联共(布)车里雅宾斯克省委第一书记。1946—1947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47年5—12月任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47—1950年任苏共罗斯托夫省委第一书记。1950—1956年任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52—1953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56—1958年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1958—1985年任苏联对外贸易部长。1985年退休。

[195] 格奥尔基·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опов,1906年9月2日——1968年1月14日),1926年加入联共(布)。1938—1945年任联共(布)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1939—1941年、1952—1956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1—194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41—1952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4—1950年任莫斯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45—1949年任联共(布)莫斯科省委第一书记。1946—1949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46—195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46—1952年任苏共中央组织局委员。1949—1951年任苏联城市发展部长。1951年3—12月任农业工程部长。1951—1953年任伏龙芝航空工厂厂长。1953—1954年任苏联驻波兰特命全权大使。1954年受到严厉批判,被解除职务,此后在航空领域工作。1965年退休。

[196] 瓦西里·加夫里洛维奇·扎沃隆科夫(Василий Гаврилович Жаворонков,1906年1月28日——1987年6月9日),1929年加入联共(布)。1938—1943年任联共(布)图拉省委第一书记。1941—1943年任图拉国防委员会主席。1943—1946年任联共(布)古比雪夫省委第一书记。1946—1948年任苏联贸易部副部长。1948—1953年任贸易部长。1953—1956年任监察部长。1956—1957年任监察部副部长。1957—1958年任监察部第一副部长。1958—1962年任苏联监察委员会副主席。1973年退休。

[197] 瓦西里·彼得洛维奇·佐托夫(Василий Петрович Зотов,1899年3月17日——1977年2月1日)。1919年加入红军。1925年加入联共(布)。1938—1939年任副食品工业人民委员。1939—1949年、1953—1957年、1965—1970年任食品工业部长。1939—1952年、1956—1971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42—1943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6—1950年、1954—197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0—1953年任“红色十月”糖果厂厂长。1953年3—8月任贸易部副部长。1957—1962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62—1963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63—1964年任苏联部长会议食品工业管理局局长。1964—196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70年退休。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