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保罗·斯威齐

论美国经济危机

〔美〕斯威齐

1981年12月



  美国当前的经济危机表现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明显的并具有长期性,至少可以追溯到1974-1975年经济衰退,并且没有迹象表明它已到了尽头。另一个则是无形的、潜伏着的危机,很可能在今后几年里随时爆发。
  第一个方面通常被称之为“滞胀”——停滞(日益缩减的资本积累,严重的失业,以及现有生产能力的长期利用不足)和持续性的通货膨胀(1976-1980年,以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平均为9%)的结合。
  第二个方面是经济结构中金融上层建筑的膨胀,同它的作为基础结构的生产和实际资本形成的缓慢增长,比例失调。
  如下表所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种金融膨胀病最触目的方面,是政府和私人债务的膨胀:

非金融部门尚未付清的债务
(单位:10亿美元)
 1950年 1960年1970年 1980年1950-1980年增长率
政府(包括各级政府)241.4308.3 4501063.33.4
私人(家庭、企业)164.8416.1 975.32841.9 16.24
合 计406.2724.4 1425.33905.2 8.61

  人们将注意到,为经济领城大多数观察家所强调的政府债务在三十年间大约增长了4.5倍,与此同时,通常被忽视的私人债务却增长了17倍多,近四倍于政府债务的增长。这对于理解这些年的通货膨胀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但是,金融部门的扩张从未限于债务在数量上的增加。而且,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种类上空前扩张,在规模上也有很大发展。反过来这又引起和刺激金融交易和投机的实际增长。正如哈里•马格道夫和我在最近关于美国经济的论文集中所指出的:“人们不仅对不动产进行投机活动,在其它部门也出现了投机热。举例来说,1980年商品期货交易的成交数为1970年的四倍半以上。冒险精神激起了各种新型投机交易的发明和传播,使有钱的公司和个人都参加到股票选择买卖、各种外币以及利率的期货交易。几乎所有这些较新的赌博方式都是在生产的停滞已现端倪的七十年代开始盛行或进入完全兴旺时期的。到目前为止,各种投机性期货交易(包括商品、贵重金属、金融证券以及各种货币)的成交量,一年超过2万亿美元。”
  关于金融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可以从不久前担任摩根保证信托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和经济学家盖伊•诺伊斯所指出的惊人事实中获得一些概念。1980年底,银行账户上记入借方的活期存款年率大约达68万亿美元,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7万亿美元。因此,用货币所进行的交易,大约只有4%是与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有关的。诚如诺伊斯所解释的那样:“交易量的很大一部分(不计算在4%之内)包含着商品和劳务的中间购买——相对最终购买而言,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最终购买来计算的。可是,金融支付在数目上要大大超过对活期存款的总债务。”
  这个含意是,目前美国经济的大部分货币是在金融部门流通。那些把资本短缺、储蓄不足等等作为目前经济困境的原因来谈论的人,应该考虑这个事实。显然,从总体上说,资产阶级发现买卖各种可以取得财富的证券要比投资于使用价值的实际生产远为有利可图。
  我们已谈及的金融部门的恶性膨胀,显然是病态性和寄生性的,这一点可由这一事实所证明,即它一直与作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的恶化同时发生和并肩前进的。而且,如同在过去资本主义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那样,不断膨胀的金融的虚假繁荣逐步显示出它的虚弱,它会消失,而导致金融崩溃和金融大恐慌的连锁反应。当然,这种发展不会限于美国,而会严重地波及(并超出)资本主义世界,可能造成类似三十年代初国际金融崩溃的后果。这些后果之一,几乎肯定会把资本主义世界分裂为两种敌对的货币和贸易集团。
  以上还只是叙述一些突出的事实,这些事实是当前经济领城所有周密的观察家所熟悉的或应该熟悉的。需要解释的是各种不同因素——停滞,通货膨胀以及金融爆炸和不稳定——的相互联系。在这个领城中,大多数的分析(包括来自左派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那些分析),对我来说,似乎是软弱无力的,尤其是在金融方面。
  当然,这并不是创建一种停滞学说的时候。我要说的只是,按照我的观点,停滞是资本积累过剩的特殊形式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它已成为资本主义在垄断阶段的特征。有大量的文献涉及到这个问题,这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包括马克思和他的许多追随者)之间的早期论战,而在卡莱茨基(Kalecki)和斯坦德尔(Steindl)的著作中达到它最现代的形式。就当前的目的来说,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必须把现在的停滞看成是这种制度始终遵循的发展规律,并把它同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发生的停滞区别开来。在某段时期,停滞可能被一些起抵消作用的力量所牵制而暂不发生,这些力量是重要的技术革新、地理扩张,或者战争及其后果。但是任何一种抵消力量,迟早会耗尽的,那时,经济就会进入一个生产稍有增长或毫无增长以及史无前例的大量失业的阶段。
  这就是二十年代末所发生的情况,接踵而至的十年停滞,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告一段落。战后,由于世界体系中旧的势力关系被破坏和许多国家处于物质枯竭的状态,出现了一批新的扩张主义势力,从而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长期繁荣的基础。但到一定的时候,这些强大的支持力量渐趋消失。1974-1975年的周期性衰退(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战后的历次衰退),标志着一个新停滞时期的开始,并且呈现出各种迹象表明要持续到无止境的未来。
  虽然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都具有停滞的特征,但这两个十年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对比。从1930年到1939年,消费物价下降了16.8%;而在1970年到1979年间却上涨了86.9%。停滞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滞胀肯定是一个新现象。我们怎样才能说明这种区别呢?
  我认为,答案应该在政府和企业方面对停滞的明显不同的反应中去寻找。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按照传统的看法,认为对付经济衰退的适当办法是财政约束(在1932年选举时,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选纲领中都支持平衡预算)。放松银根看来是能得到赞同的,但在经济活动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单独使用这种办法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可是,随着十年时间的消逝,这些看法开始转变。尤其重要的是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问世。包括赤字和增加公债在内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变得受人尊重,而且经常被认为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可是并未大胆实行这些新理论。从1936年到三十年代末,预算开支和财政赤字都没有惊人的增加,失业率从1933年的24.9%下降到1937年的14.3%,主要是这些年的周期复苏所致,而不是政府方面的任何行动的结果。此外,在1938年衰退时,失业率又猛增到19%,只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才开始真正下降。
  显然(尽管一般人的印象与之相反),“新政”决不是把所谓凯恩斯革命所产生的“新经济学”付诸于实践的一种尝试。但是,事情到战后发生了变化。1946年的“就业法案”(虽然从它的原始形式打了很多折扣)为这样一种思想生了根,即政府有责任维持一种没有规定但也许会在政治上可以接受的就业水平。然而,实施“新经济学”理论的真正基础,却是由联邦预算绝对和相对的巨大增长奠定的,它是美国在大战之后占有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霸权地位的必然结果。增加的政府开支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军事目的,而其余的大部分则用于福利目的,旨在换取国内对世界范围帝国主义政策的支持。
  政府开支在规模和构成方面的这些变化,都与新老经济理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把这两种理论合在一起,就开创了利用财政政策积极干预经济的阶段。其关键在于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愈大,则通过调节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水平的余地就愈大。如果需要的是刺激,那么就减少税收。因此,肯尼迪政府实施的政策,已被认为是“新经济学”的典型应用和最伟大的成就,它在衰退时期上台后,把增加军费开支和减税结合起来,使经济得到了好转。到六十年代末,恰好是停滞的新时期到来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政府是可以而且应该实行一种维持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积极政策。
  如前所述,在为战后资本主义长期繁荣提供国内外资金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信贷机构,其规模、复杂程度和实力一直在不断增长。它不仅恰好满足了企业和消费者在扩大生产、建造房屋、购买汽车等方面的资金需要,而且还过分地刺激了新需求的发展,以及为满足这些新需求的各种提供资金形式的发展。所有这一切,它都得到联邦政府及其各种各样的和日益增长的金融机构的热情支持,其中包括联邦储备系统(实际上,它为银行所拥有,其主要职能始终是为了增进它们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当停滞终于在七十年代再现时,政府和企业作出了与它们在四十年前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全面实行了“新经济学”,一切“顺利”——联邦政府开支在1974年到1980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财政赤字在1975-1980年的六年中平均近500亿美元,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对受到破产威胁的大公司和银行起了及时救济的作用。同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相比,经济增长率是下降了,但是没有崩溃,不像三十年代有两位数的失业率。
  然而另一方面,按照“新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凯恩斯学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产生充分就业,此后,就能够而且应该取消政策压力,或者执行相反的政策,以防止“过热”。但是在这方面根本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尽管在1976-1980年这一时期,所有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刺激都应用于经济,但经济增长率仍旧停滞不前,失业率还是很高(五年平均为7%),设备利用率平均仅为80.6%。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经济学”不仅未能克服停滞方面的明显失败,连通货膨胀也没有显示出下降的迹象,而是相反。
  最终结果是:使经济动荡不定,通货膨胀持续上升,已经膨胀的金融上层建筑继续膨胀。为什么“新经济学”如此惨败呢?为什么极力扩大的需求不能像凯恩斯的理论所描绘的那样在产量和就业方面收到预期的效果呢?为什么这种发狂似的赤字理财和扩大私人借款的办法未能解决停滞问题呢?
  实际上,答案很简单:凯恩斯的理论是建立在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职能的认识有严重缺陷的基础之上。它假定——或者有点想当然地认为(这与那些被称之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原理是一致的)——部门之间和市场之间是自由竞争的,总需求的增加会使产量提高,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在这之后,任何需求方面的进一步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上涨。这或许同十九世纪中叶的实际情况相当接近,但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它就逐渐变得不那么接近现实了。大多数部门现在都是寡头,甚至那些由许多生产商供应的市场(如农业的情况)也是由政府来管理,或者被一些大购买商所控制。工资以及劳动力费用中的其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会受到集体协议的强烈影响。在所有这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更多的货币需求注入到经济中去——这种做法为时已久——部分原因是要消除停滞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部分是要使销售商处于获有抬高价格和增加利润机会的有利地位。随着价格的提高,成本(和生活费用)也要提高,使通货膨胀普遍影响到各个方面。一句话:停滞的程度越深,起抵消作用的金融力量越强,通货膨胀也就越恶化。

(摘自〔美〕《每月评论》1981年12月号 葛奇 译 储玉坤 校)




感谢 雨宫花凛 录入并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