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二月革命 >>

第二十三章 结论

  在本书最初几页中,我们曾企图指出:十月革命在俄罗斯社会关系中有着多么深的根源。我们的分析,决不是事后适应于既成事实的,而是相反,它是在革命之前,甚至在十月革命的1905年预演之前,就作成了的。

  在后来的文字中,我们曾企图观察俄国各种社会力量在革命事变中之如何暴露。我们曾就各政党与各阶级间的相互关系,记载了这些政党的活动。著者的同情与反感是可以搁置在一边的。一种历史的叙述,如果以确切证明的事实为根据,且在社会关系之真实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此等事实的内在联系,那末这个叙述是有权要求人们承认它的客观性的。这样发现出来的事变过程之内在法则,其自身便是史笔客观性的一个最好证据。

  在读者们眼前经历过的二月革命的事变,已经用逐次消元法(method of successive elimination),证实了——目前至少已一半证实了,——我们的理论预断:还在无产阶级踏上政权之前,所有其他种类的政治发展,都受了生活的试验,且证明为无用而被抛弃了。

  以克伦斯基为民主派人质的自由资产阶级政府,证明出完全崩坏了。四月事变乃是十月革命对二月革命所发的第一个公开警告。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于事变后为合作政府所代替,而后一政府的无结果性,则又为其存在的每日经验所暴露着。六月示威是执行委员会自己发起的,虽然也许不是很自愿地;在这次示威中,二月革命企图与十月革命较量力气,结果是大败亏输。正因为这败仗是在彼得格勒战场上打的,而打败它的人就是那完成了二月革命,然后又使革命波及于全国的工人和士兵,所以这败仗更加是致命的。六月示威证明出彼得格勒的工人与士兵正在走向第二次革命,其目的已写在他们的旗号之上。无误的征候,证明出全国正在追上彼得格勒——虽然不可免地比较晚些。这样地,二月革命在其第四个月月底,政治上业已精疲力竭了。妥协派已失去了士兵和工人的信任。领导苏维埃的各政党与苏维埃群众之间的冲突,今后已无法避免了。6月18日的游行,是两个革命的力量对比的和平证验,从此以后,它们中间的矛盾,不免要采取公开的与暴力的性质。

  这样便发生了七月事变。在那次由上面发起的示威之后两个星期,同是这些工人和士兵,自动跑到街上来,要求中央执行委员会拿取政权。妥协派干脆地拒绝了。七月事变导成了街头冲突,酿成死伤,结局则布尔什维克派遭受镇压,被宣布为二月政制破产之负责者。策列铁里在6月11日提出而被否决的决议:宣布布尔什维克派为非法并解除其武装,——在七月初完全实行出来了。布尔什维克派报纸被封。布尔什维克派的军事部队被解散。工人们的武器被缴除。党的领袖被宣布为德国参谋部密探。有些领袖躲起来了,另一些领袖坐了牢。

  但正是在妥协派对布尔什维克派的七月“胜利”中,民主派的无力彻底暴露了。为要反对工人与士兵,民主派只能调动那些明显的反革命队伍,这些队伍不仅仇视布尔什维克,而且也仇视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已经没有自己的军队了。

  自由派从这局势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米留可夫以两歧路的公式来表示它:不是科尔尼洛夫便是列宁。革命实在已不留着中间道路了。反革命对自己说道:目前不干,将永无时机。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便称兵作乱,借口于反对布尔什维克派。正如革命前的一切合法反对派总以爱国主义——即必须对德作战——为幌子一样,革命后的一切反革命派总是以反布尔什维克的必要来做幌子。科尔尼洛夫得到有产阶级及其政党——立宪民主党的支持。但这并不曾使科尔尼洛夫的军队有所作为,反而促成了他派去攻打彼得格勒的军队不战而败,不争而降,像一滴水落在火热的锅子上,顷刻间消失了。这么着,从右来一次变革的企图是做过了,而且还是由军队首领来做的。有产阶级与民众之间的力量对比,在行动中证验过了。在科尔尼洛夫或列宁的决择中,科尔尼洛夫已像一只烂果子似的掉落了,虽然那时列宁还不得不深藏在地下。

  此后还有哪一种可能不曾用过,不曾经历过,不曾考验过呢?只有布尔什维克派这种可能。实在的,当科尔尼洛夫的企图不光荣地溃败以后,群众是蜂拥地与坚决地转向于布尔什维克派了。十月革命是依物理学的必然性在临近了。二月革命虽被称为不流血的,然彼得格勒还是有很多死伤,可是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不同,它在首都里成功,确实不曾流了血。难道我们没有权利问吗:人家还能拿出怎样的证据来证明十月革命之深刻的规律性呢?只有被十月革命打中了最易感之处,即打中了钱袋的人,才能觉得十月革命只是冒险主义与煸惑的结果,——这难道还不明白吗?只当布尔什维克派的苏维埃夺取了政权之后,被推翻的诸阶级获得了协约国政府的物质援助,拼命想拿回他们的失物时,流血斗争才爆发出来。那时,就来了内战的几年。红军创立起来了。饥饿的国家被置于军事共产主义的政制之下,变成为一个斯巴达式营垒。十月革命一步步给自己开着道,打退了一切敌人,转过来解决一切经济任务,治好了帝国主义战争与内战的重创,在工业发展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在十月革命面前,又发生了新的困难,——那是从它在强大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的孤立地位发生的。国家发展的落后性,使俄国无产阶级踏上了政权,但落后性在这政权之前所提出的任务,因其本质使然,是不能在一个孤立国家的范围内完全解决的。因此这一孤立国家的命运,便整个地与世界历史的未来行程联结在一起了。

  这个第一卷是关于二月革命的,它告诉人们以二月革命如何与为什么必须趋于消灭。第二、第三(原文为“第二”,因俄文本称第二卷为“二卷上”,称第三卷为“二卷下”——译者)两卷将告诉人们以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

<<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二月革命 >>